美丽的BC省四季如画,之一片枫叶红了就是在昭告秋季的来临。然而秋季的乐趣可不仅仅是赏枫,还有观赏鲑鱼洄游。
每年的9月至11月,地球上最伟大的旅行家——鲑鱼将穿越卑诗省的无数河流,用生命谱写奇迹。
虽然鲑鱼是人尽皆知的海鱼,但偏偏其鱼卵和幼鱼却无法在海水中生存。每年春季,5亿多条储存了足够多脂肪的成熟鲑鱼, *** 离开它们熟悉的生活地——太平洋,开始长达5000公里的寻根之旅,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去河流繁衍下一代。
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鲑鱼不大的脑袋里有像罗盘一样的铁粒子,靠着地球的磁力线找到最初的家。
但是铁粒子不能帮助它们远离凶险,虎鲸、水獭、北美海狮……都是要命的海上 *** 。
好不容易进入淡水河,棕熊、黑熊、野狼、白头鹰……正在等着它们。
更别提一路上的峡谷和瀑布,鲑鱼跳龙门是必备的生存技能,其跳跃高度等于人类跳上四层高楼。
过浅滩时,它们的腹部要不停摩擦河床,旋转、跳跃……死伤惨重。
行进至此的鲑鱼开始出现白斑, *** 激素使它们浑身通红,有些甚至变异成驼背和尖鼻粱,伤痕累累。
成功到达终点的鲑鱼只占0.4%,它们会用尽最后的精力 *** 、产卵,筋疲力尽而死。而它们的 *** 在水中分解后又成为鲑鱼宝宝的营养来源。
幼年鲑鱼会游至河或湖的 *** ,经过一年的成长再顺流而下进入太平洋。几年后,它们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踏上寻根之旅。
99.6%的鲑鱼并不是白白牺牲,它们挽救了沿途动物的生命,滋养了西云杉、红衫等树木。
BC省观赏鲑鱼洄游的两大圣地
亚当斯河 Adams River
流经葡萄酒之乡——欧垦娜山谷,是红鲑鱼的主要出生地之一。每年十月的前三周约一百万条鲑鱼前来产卵。
坎贝尔河 Campbell River
这里被称作“世界鲑鱼之都”,国王鲑、银鲑、红鲑、驼背鲑、狗鲑让你一次看过瘾。
赏鲑是非常适合亲子的行程,把鲑鱼的故事讲给熊孩子听,让他们了解生命的伟大和父母的付出。其实赏鲑的路上顺便也赏枫了,这才是秋天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这种鱼非常美味,经常吃对身体危害却很大,哪些鱼才是更佳选择?这种营养价值超高、口感细腻、百元一小片的高端食材——银鳕鱼,被众多母婴号和商家标榜为非常适合做宝宝的辅食,相信当 *** 大家都不陌生,差钱不差钱的都跃跃欲试,想买来给自家娃尝尝,甚至有人经常回购。
"银鳕鱼"不是鳕鱼,究竟是什么鱼?
各电商平台搜索"银鳕鱼",产品名称里都会有"宝宝辅食"几个字,但这种鱼其实并不是鳕鱼,而且和鳕鱼半点关系都没有。银鳕鱼是商品名,不是鱼的学名。
以"银鳕鱼"为商品名的鱼类分两种:
- *** 盖鱼,英文名Sablefish,商品名:银鳕、黑鳕、蓝鳕等。主要分布于北极周边的白令、 *** 斯加等海域,寿命接近百年。
- 小鳞犬牙南极鱼,英文名Patagonian toothfish/Bass Chilean,商品名:银鳕、南极鳕、犬牙鱼、智利海鲈、法国银鳕等。主要分布于南极海域,寿命约50年。
注:国内鳕鱼市场混乱,正规渠道售卖的鳕鱼标注有以上所有加深字体字样,或者直接看英文名,都是真正的银鳕鱼。
是否有必要为娃买昂贵的"银鳕鱼"
国内的商家和母婴号都在不遗余力去推荐银鳕鱼,因为几乎没有细刺,肉质嫩滑,淡淡的奶香,而且富含大脑发育必须的DHA和EPA。
不过我今天可能要毁大家的三观了。
深海鱼千万留意甲基汞
我们给娃吃深海鱼,无非看中鱼油中所含的Ω-3脂肪酸,大脑和视神经发育必须的物质。不过当我们选择深海鱼时,千万不要忘了——鱼体内的有害重金属——汞——俗称水银——有 *** !
美国食 *** 监局(FDA)和美国环保署(EPA)强调,对甲基汞含量相对高的鱼类应谨慎。
这是游离态的汞,也就是水银, ***
汞在所有江河湖海天然广泛存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甲基汞,再由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鱼体内达到很高的含量。除水产品是主要来源外,谷类蔬菜水果其他动物 *** 食物也可能含有甲基汞。
*** 对甲基汞的吸收率高达95%,主要侵害人的神经 *** ,尤其是发育中的大脑,可严重造成语言和记忆能力障碍等。而且甲基汞可以穿过 *** 屏障侵害胎儿和新生儿,所以孕妇要特别小心。
孕妇真的别去吃银鳕鱼了
如果头发的汞含量验出大于50μg /g,表明有汞中毒的可能。中 *** 物课本上日本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大量食用高甲基汞含量的鱼类引起的。
据英国《自然》 *** 2019年8月一篇生态学研究,海洋生态变化可能对人类经常食用鱼类(如鳕鱼和金枪鱼)体内的甲基汞累积产生影响。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分析大西洋30年的数据,因海洋生态被 *** ,海鱼体内甲基汞含量正逐年持续上升。
银鳕鱼还能给娃吃吗?
美国食 *** 监局FDA给出了银鳕鱼 *** 盖鱼的甲基汞含量均值为0.361ppm,犬牙鱼均值为0.354ppm。(ppm=mg/kg,1000微克(μg)=1毫克(mg))
注:ND汞浓度低于检测水平0.01ppm
*** 食品安全中心也在2019年发布过两篇报道,分别是福克兰群岛的犬牙鱼汞含量超标、美国进口 *** 盖鱼汞含量超标。
WHO和FAO提出, *** 对甲基汞每周可耐受更高摄入量为1.6μg /(kg·bw)。也就是体重10千克的娃每周最多可耐受的甲基汞摄入量为16微克。
假设ta一周所吃的含汞食物只有银鳕鱼,1kg *** 盖鱼平均含甲基汞361微克,那么这周银鳕鱼摄取不应超过45克,然而这个假设基本不能成立。
就算是60公斤的大人,每周银鳕鱼的摄取量也不应超过266克,前提是有同样的假设。孕妇尤其要注意少吃,体重轻的幼童更是要少吃再少吃了。最多一个月吃一到两次,一次不要超过50克。
下面这图是卖银鳕鱼的商家给的辅食建议量,1周岁宝宝建议一次100g,3天吃一次。我们可以算一下,1周岁的宝宝体重约10kg,1周200g银鳕鱼,那么甲基汞摄取量是72.2微克,甲基汞摄入超标4.5倍!
可想而知,长期吃银鳕鱼,亏的不是钱包,而是娃的神经 *** 。商家给这样的推荐量,可以保证鱼卖得更多更快一点。
实在喜欢银鳕鱼怎么办?
有的娃小嘴巴比较挑剔,就爱这口,咋办办?
细心的你有木有看到FDA检测的样本数量,最小值和更大值。比如犬牙鱼,最小值<0.01ppm,更大值居然有2.18ppm。这意味着,如果你够幸运,买到的银鳕鱼汞含量非常少,那么经常吃完全没问题;但不幸买到汞含量特别高的,吃一勺就可能汞超标了,这也太可怕了。
为什么同样的鱼,体内甲基汞含量差别那么大?
这主要看鱼的产地了。人类活动越少的地方,污染也越少,生活在其中的鱼类所含的重金属含量也就越低,反之亦然。
所以非要买银鳕鱼,可以拿起来地图看一下,产地离人类生活的海岸线越远越好。
下图是美国海产品观测网站的调查分析给出的关于犬牙鱼的挑选建议:
产地为南非-南极和南印度洋的爱德华王子岛附近海域,是很好的选择。
产地为太平洋东南智利附近海域,避免食用。
还可以放心吃其他哪些鱼?
其实没有某一种食物是非吃不可的,除了宝宝喝的奶,因为宝宝只能吃奶。除了银鳕鱼,为了补充DHA和EPA,我们还有其他很多可选的。
再看美国FDA的建议:鱼类可以带给我们多种营养,同时目前多数鱼类的汞含量其实是很安全的。
多数鱼还是相对安全的,少数鱼就别再吃了。
注:ND汞浓度低于检测水平0.01ppmN / A数据不可用
绿色部分的鱼都是很好的选择
FDA和环境保护局还发布了一份参考说明:
避免食用的7种:鲭鱼、马林鱼、橙鲷鱼、鲨鱼、旗鱼、墨西哥湾方头鱼和大眼金枪鱼。
更佳选择:鲑鱼(三文鱼)、虾、鳕鱼(不是银鳕鱼)、罗非鱼、鲶鱼、比目鱼、螃蟹、蛤蜊等。
食物链底端的鱼类都是相对安全的:如牡蛎、扇贝、鲱鱼、鱿鱼、鲳鱼等。
需要控制摄入量的: *** 目鱼、鲷鱼、 *** 鱼(黄鱼类)、鲭鱼、马鲛鱼、石斑鱼、银鳕鱼等。
如果还是不放心,建议在处理海鱼时,可以去掉甲基汞积聚较多的部位:鱼皮,鱼背部、侧部和腹部脂肪,鱼内脏等。
有参考文献的文章才靠谱:
①https:// *** nat *** e *** /articles/s41586-019-1468-9
②https:// *** fda.gov/food/metals/merc *** y-l *** ls-commercial-fish-and-shellfish-1990-2012
③https:// *** cfs.gov.hk/sc_chi/press/20190319_7382.html
④https:// *** cfs.gov.hk/sc_chi/press/20191015_7651.html
⑤https:// *** seafoodwatch.org/seafood-recommendations/groups/toothfish?q=toothfish&t=toothfish
⑥https:// *** fda.gov/food/consumers/a *** ice-about-eating-fish
我是注册营养师小木起,专注营养8年,写科普我是非常认真的。每日更新有用的健康知识。
原创不易,如果你觉得还不错,有劳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关注,这样 *** 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感谢!
金枪鱼被认为是最美味的鱼--鲭鱼科的一种海鱼,因为它的特殊肉味让人联想到红色。 但它不仅是美味的,而且是健康的--它含有磷,镁,钙,硫等。
通常,法国人称金枪鱼为“海小牛肉”,是因为它的特定味道。 然而,记住一句名言“没有朋友的味道和颜色”是恰当的,因为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对口味有偏好--有人喜欢三文鱼,而另一些人则喜欢三文鱼--河鱼,在各种不同的节日里选择三文鱼作为食物。
至于河鱼的好处,它也有大量的好处:它不会导致 *** 中的“坏”胆固醇,因此它是一种营养食品(例如,狗鱼的脂肪只有30%;它提高了免疫力,甚至具有防腐特 *** ),它还优化了大脑功能。
我们可以无止境地继续列举这些好处,但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了解世界上最美味的鱼。 我们现在就做吧!
10。 鲭
9。 金枪鱼
8。 鳕鱼
7。 鲱鱼
6。 鲈鱼
5。 鲤鱼
4。 钩
3。 鳟鱼
2。 鲑鱼
1。 鲟鱼
10。 鲭
栖息地:大西洋,地中海
鲭鱼是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鱼类。 它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它含有碘,钙,磷钠等。 海鱼被推荐给准妈妈食用,还有一些证据表明,鲭鱼可以缓解银屑病的症状,改善视力。
菲力还有一种抗氧化剂辅酶Q10,它对保持整个身体的青春非常重要。 如果你在饮食中加入脂肪鱼,你就不用担心心脏问题了,因为鲭鱼中含有的欧米茄-3对这个 *** 有好处。
9。 金枪鱼
栖息地:大西洋,印度洋
金枪鱼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美味,包括7种。 这条鱼是碘,钴和铬的记录保持者。 它具有许多有益的特 *** :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心脏异常的发展,降低压力等。
这种鱼包括欧米茄3,它可以防止视力下降。 目前,金枪鱼罐头在全球市场上很受欢迎,顾客喜欢将其作为自助餐或添加到各种沙拉中。
有趣的事实:2012年,新西兰沿海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金枪鱼,重达335公斤。
8. 鳕鱼
栖息地:大西洋
像任何其他鱼一样,鳕鱼也很高兴拥有有益于整个身体的健康特 *** :加强骨骼和牙齿,提高免疫力,改善皮肤,使心脏肌肉正常工作,等等。
这条鱼有一种特征 *** 的绿棕色颜色,深色穿 *** ,腹部白色,下巴上还有一个浓密的触角,这是它的特征。 鳕鱼的种类不多,只有四种--其中一种叫明泰鱼,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
7。 鲱鱼
栖息地:大西洋,太平洋
鲱鱼是一大群鱼,彼此差异很大。 此外,鲱鱼的适口 *** 取决于加工 *** 以及捕捞的大小和季节。
在烹调方面,最受重视的是北方出产的海洋肥鲱鱼。 包括 *** ,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几个国家被认为是世界冰激凌鱼出口的领导者。
鲱鱼一旦被捕获,就会变质,因此会立即进行加工,主要是通过腌制和腌制。 鲱鱼子是营养物质的宝库,含有钾,镁,铁,锌,维生素,欧米茄-3等。
6。 鲈鱼
栖息地:欧洲, *** 北部,美国和加拿大的淡水水体
生活在海洋和湖泊中的石斑鱼属于掠食者,但实际上是杂食 *** 的。 这条鱼不是很容易钓到的,但渔民们认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战利品,并愿意猎杀它。 鲈鱼的肉很好吃--这是每个人一生中至少尝过一次的人都说的。
鱼被认为是一种营养食品,意大利和芬兰的菜单上都有鱼的美味佳肴。 这条鱼的鱼片是白色的,细嫩的,有一种令人愉快的香味。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厨师喜欢用它做各种各样的食物。
它们的颜色通常是绿 *** 的,但根据它们的栖息地而异。 像任何其他种类的鱼一样,鲈鱼是脂肪酸和欧米茄3的来源。
5。 鲤鱼
栖息地:欧洲,远东,北美 *** 等。
鲤鱼对许多人来说,不仅在外观上,而且在味道上都很熟悉。 从外表上看,鲤鱼很漂亮--就像一个穿着金色盔甲的 *** ,就像一个金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人们常常把它和其他鱼--卡拉色鱼--混为一谈。
垂钓者总是很高兴 *** ,因为鲤鱼的肉除了很好吃,而且很健康。 它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很高--鱼对皮肤和粘膜有好处,对消化 *** 也有好处。
建议患有甲状腺疾病的人食用并不少见。 鲤鱼的肉尝起来很嫩,很甜,而且,你知道,如果你试过的话,有点骨瘦如柴。
4。 钩
栖息地:东欧和 *** 等地的淡水水体。
在许多国家,鲈鱼科的鱼很受欢迎。 苏打鱼口感细腻,热量低,富含贵重物质。
鱼片在烹饪中很受重视,食用鱼肉的人注意到它的好处。 首先,我想说的是,苏丹对女 *** 非常有益,保护她们的荷尔蒙 *** 不受不平衡的影响。
人们还注意到,长期食用这种鱼的人的外观得到了改善:头发停止脱落,肤色得到改善,细胞再生加快,头发变得更有光泽等。
3。 鳟鱼
栖息地:阿尔卑斯湖,英格兰,爱尔兰,芬兰等。
鳟鱼是鲑鱼科的淡水鱼。 鱼类对生态环境因素很敏感,因此在污染水体中生活时间不长。 鲜嫩的白色或粉红色的鳟鱼肉是一种真正的美味佳肴,在不同的国家,它们创造了令人惊奇的菜肴。
在柜台上,鱼是罐装的,活的,熏制的,干的等等,所以消费者总是有选择的。 鳟鱼中含有的多种有益物质:镁,钙,铁,磷等。 对健康有积极影响。
经常食用这种鱼会 *** 新陈代谢过程,鳟鱼也会防止血液凝块,对皮肤有好处。
2。 鲑鱼
栖息地:大西洋,太平洋
鲑鱼科非常多样化,包括小鱼和大鱼。 它们的肉也不一样--有些是白色的,有些是红色的。
“鲑鱼”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纳卡鱼,它的肉是红色的。 鲑鱼可以是淡水的,也可以是海水的,但它们仍然在淡水中产卵。
整个家族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鱼被认为是美味的,它们的肉很好吃,非常有营养。 更受欢迎的是三文鱼,驼背鱼和凯塔鱼。
鲑鱼只是充满了营养,所以它可以把生病的风险降到更低。 鲑鱼是能量,炎症和脑保护的极佳来源。
1。 鲟鱼
栖息地:里海,黑海,亚速海
自古以来,鲟鱼在烹饪中就受到高度重视--它与财富联系在一起,因为它的肉一直摆在贵族和其他精英的餐桌上。
它们可以在100米深的地方生活,在那里觅食。 鲟鱼的寿命几乎和人类一样长--60岁,而白鲸的寿命很可能超过100岁。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鲟鱼”有17种,其中大部分出现在红皮书中。 吃鲟鱼会使 *** 发生更好的变化:碳水化合物代谢正常,水盐代谢改善,血液凝固正常,大脑认知功能增强等等。
多吃鱼,也能降低肠癌的风险?关于吃鱼的6个建议,了解一下与其他肉食比较,鱼肉似乎更健康一些。最近,来自《临床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 *** 的一篇 *** ,为鱼肉的健康 *** 又增加了一个证据:与不吃鱼或者很少吃鱼的人相比,经常吃鱼的人罹患肠癌的风险,在15年以后会降低12%。该文作者建议大家,每周至少要吃够357克的鱼肉;至于选择哪种鱼吃,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但更好选择脂肪含量高一点的鱼,如鲭鱼、鲑鱼、鲱鱼等海鱼类,因为这些鱼富含ω-3不饱和脂肪酸。
肠癌,又被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因为这两种癌症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人们又将这两种癌症统称为大肠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出现了快速增加的趋势,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年发病人数仅此于胃癌。大肠癌的发病增加,与饮食结构的“精细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动物 *** 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过多,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摄入减少,是公认的结直肠癌高发的危险因素。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就能减少肠癌的发生;如果觉得口味单调,还可以多吃一些鱼肉,同样也能预防肠癌的发生。
尽管鱼肉本身是一种比较健康的食品,但随着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很多人开始担心吃鱼是不是一种安全的行为。鱼肉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水中的重金属超标,还有养殖过程中存在着激素和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有些研究表明,处于食物链底层的鱼,被污染的程度较低;随着食物链层级的升高,污染物会逐步 *** ,处于食物链上层的鱼被污染的程度会比较高。通俗的说,吃草的鱼和小鱼污染较低,而吃肉的鱼和大鱼污染会相对高一些。
?
那么我们该如何安全地吃鱼呢?有专家给出了吃鱼的6点建议,我们不妨参考一下:
1、每周吃1斤鱼,分2-3次吃,要考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相比淡水鱼,海鱼的污染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以选择体型较小的海鱼吃,如小黄鱼、海鲈鱼、鲅鱼、三文鱼等;
2、尽量不要吃体型较大的肉食型鱼类
前面提到,处于食物链高层的鱼的污染程度越高,像鲨鱼、剑鱼、旗鱼、金枪鱼这些大型食肉类海鱼,还是要少吃一些;
3、即使是同一种鱼,选择体型较小的更安全
相同品种的鱼,生长的周期越长,污染物就 *** 的越多,因此要选择体型较小的;
4、不要盲目选择野生鱼
相同大小的鱼,野生的生长周期往往更长一些,更容易 *** 污染物;相比之下,养殖的同种大小的鱼,污染其实更少一些;
5、尽量吃清蒸、水煮的鱼
这些烹饪方式比油炸的温度低,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损失的较少;
6、可以用虾、蟹、蚝等贝壳类海产品替代鱼类食品
这些海产品的生长周期一般都比较短,营养不比鱼类差,但污染却相对少一些。
图文:小西
导语:“ *** 红鱼”三文鱼最近又被热议了,原因是三文鱼家族再添新成员——虹鳟鱼。虹鳟鱼是不是三文鱼?二者有哪些区别?我们吃三文鱼时要注意些什么?本期专栏,小西学姐带你寻找 *** 。
相信不少喜爱日料的小伙伴更爱的就是那口感肥美醇厚的三文鱼刺身了。厚厚一片刺身包裹着酱油和芥末,那入口即化的口感相信很多人都无法拒绝(小西学姐已经流口水了……)。然而,自今年5月份一则“中国市场上1/3的三文鱼产自青藏高原”的新闻引发公众热议后,时隔不久,一份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同13家企业共同编制并发布的“将虹鳟鱼归为三文鱼”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又将三文鱼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同样热爱日料的小西学姐带着诸多疑问,请教了高级营养师张艳红,请专业人士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三文鱼与虹鳟鱼的“迷之疑团”。
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文鱼主要是指来自挪威、智利、丹麦法罗群岛的大西洋鲑鱼(英文名Salmon),后来,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太平洋鲑鱼(英文名Salmon)进入中国后,也被称为三文鱼。
在我国市场上,除了这两种进口三文鱼外,还有一种国产的被称为“淡水三文鱼”的虹鳟鱼(英文名Rainbow trout),但严格来说,虹鳟鱼与前两者有所不同。首先,单从三者的英文名就可看出,前两者都是“Salmon”(“三文鱼”由此音译而来),而虹鳟鱼的“trout”对应的是“鳟鱼”;其次,大西洋鲑鱼和太平洋鲑鱼都属于海水鱼,为洄游产卵鱼类,而虹鳟鱼属于淡水鱼,与前两者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结构相差较大。
那么,为什么虹鳟鱼会被《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划为三文鱼类呢?这大概是因为从学术分类上来说,虹鳟鱼跟大西洋鲑鱼都是鲑鱼科,但由于不同属,所以它们只能算是远亲。反而是虹鳟鱼和太平洋鲑鱼都属于大马哈鱼属,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虽然虹鳟鱼和传统三文鱼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区分。
1.整条鱼外形:大西洋鲑鱼的颜色为亮银色,而虹鳟鱼身体两侧有较明显的彩虹带,整体色泽要深一些,呈浅褐色。虹鳟鱼体形较小,一般重量不超过5斤,而三文鱼体形较大,能长到15斤以上。若鱼身形较小、较薄,为虹鳟鱼的可能 *** 较大。
2.肉质外观:人工养殖的虹鳟鱼和三文鱼都会在饲料里加角黄素(一种饲料添加剂),所以肉色都呈现漂亮的橘红色,很难区分。由于虹鳟鱼的脂肪层较薄,所以红色肉中夹杂的白色条纹会比大西洋鲑鱼细一些,鱼腩部位更加明显。另外,虹鳟鱼也缺乏三文鱼那种红白相间的层次感。
3.风味口感:生吃刺身时,三文鱼吃起来会更软嫩、更鲜香;虹鳟鱼的口感则更有嚼劲、略带土腥味,鲜味差些。有商家为了让虹鳟鱼的肉吃起来更软嫩,会将肉片切得薄一些。所以说,刺身切得厚的多为三文鱼,切得薄的有可能为虹鳟鱼。
4.营养价值:两者从营养方面来说差别不大,都属于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
5.市场 *** :进口三文鱼的近 *** 发时价为一斤55元左右,虹鳟鱼为30~40元,两者价差更大时接近一倍。
三文鱼为海水鱼,其含有的寄生虫主要为异尖线虫,但海水鱼中的寄生虫多数在 *** 中长不大,在成虫前就会死掉。人感染后最多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生食海水鱼的风险相对较小。我们平时吃的三文鱼一般为养殖三文鱼,虽说野生的三文鱼售价更贵,但对于三文鱼刺身来说,吃养殖的反而比野生的更安全。因为在三文鱼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杀寄生虫的 *** 物,并且进入市场前需通过安全检测;而野生三文鱼由于生长过程不可控,所以含寄生虫较多,生食风险更大些。
虹鳟鱼为淡水鱼,其体内含有的寄生虫最常见的为肝吸虫,由于其生长环境的渗透压跟 *** 中的差不多,所以淡水鱼中的寄生虫可以在 *** 内生存。也就是说,生吃虹鳟鱼的风险要更大一些。无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一种鱼能否生吃,主要看其是否达到生吃的标准,如安全可控的生长过程,严格的管理标准,洁净的水,优质的饲料以及寄生虫、重金属、 *** 物残留的检测等,如果这些都没问题,那么即便淡水鱼,生吃也不会有安全风险。但我国虹鳟鱼的 *** 除了青海外,在东北、新疆等其他地方也有,除了一些全程可控的工厂化 *** 外,也有不可控的天然养殖场。如果市场上卖的三文鱼没有标明原产地,实现全程可追溯,那么消费者就不能确定自己买到的虹鳟鱼是否能达到生吃标准,也就无法规避风险。
对于不喜欢吃刺身的人来说,其实不必太在意这二者的区别。因为在将鱼做熟的同时,也就 *** 了其体内的寄生虫,所以不会存在寄生虫感染问题。由于虹鳟鱼和三文鱼的营养价值相差不大,做熟后的口感也相差不大,所以如果受经济条件 *** 的话,买便宜点的虹鳟鱼反而是不错的选择。但需注意的是,一定要将鱼做熟,喝那种半生不熟的鱼生粥同样存在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对于三文鱼刺身“铁粉”来说,由于国内的虹鳟鱼市场管理还不够规范,建议还是选择进口的三文鱼,到正规的商超买可以追溯原产地的产品,或者选择到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将买回来的鱼在零下20℃冷冻24小时以上,这样寄生虫可被 *** 。切记将芥末、白酒、酱油等调料当成 *** 鱼中寄生虫的 *** ,因为它们并不是那么靠谱。
*** 源自 ***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 *** cdstm ***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收藏:0
留言
淡水鱼能在海水中生存吗?据估计,全世界的鱼类大约有3.3万种,其中41%是淡水鱼。对于大部分的鱼类,它们只能生活在一种水体中,要么淡水,要么盐水,这取决于鱼类的耐盐 *** 。
淡水鱼所能忍耐的盐度一般低于0.05%,而海水的平均盐度可达3.5%,这是淡水鱼所能忍耐极限的70倍,所以淡水无法在海洋中生存。那么,为什么淡水鱼无法在海水中生存呢?
无论是鱼还是人,生物都必须保持体内的盐分平衡才能生存,盐分太多或者太少都不行。作为半透膜的细胞膜可以起到调节盐度的作用,它能让低盐度液体中的水流到高盐度液体中,以达到盐度平衡,这就是渗透作用。如果细胞内的液体盐度高于细胞外的环境,那么,水就会从细胞外渗透到细胞内,反之亦然。
如果把淡水鱼放到海水中,由于淡水鱼细胞内的盐度低于海水的盐度,这就会造成淡水鱼细胞中的水穿过细胞膜渗透到海水中,从而造成细胞脱水的现象。淡水鱼无法通过摄入海水来补充水分,所以淡水鱼不能在海水中生存。
同样的道理,海洋中的绝大部分鱼类也无法在淡水中生存。因为海水鱼细胞内的盐度远高于淡水,这会导致细胞不断地吸水,最终导致它们死亡。
不过,广盐 *** 鱼类却可以同时在海水和淡水中生存,比较有 *** *** 的例子包括鲑鱼、长吻魟、尖吻鲈、锯鳐、鳉鱼,它们可以调整自己的身体来排出或保留盐分,使得身体和周围环境的盐度能够达到平衡。不过,即便是广盐 *** 鱼类,它们在进出不同盐度的水体之时,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不知从何时起,深海鱼油深受中老年的喜爱,不少人开始有意识地补充鱼油,认为它能降低血脂。那么,服用鱼油有这个效果吗?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岑倬贤介绍,鱼油来源于富含脂肪的深海鱼类,如鲱鱼、鲭鱼、沙丁鱼等。我们吃鱼油,主要是补充Omega-3脂肪酸,包括DHA和EPA。通常认为,Omega-3脂肪酸在减少血栓、保护心脏、脑部和视力发育、抗抑郁和癌症等方面发挥作用。我们自身无法合成Omega-3脂肪酸,必须通过食物来补充。
那么,补充鱼油能达到改善血脂的效果吗? *** 却不一定。岑倬贤指出,由于加工过程中的损耗,鱼油补剂中有效的EPA、DHA含量其实不多。而且Omega-3脂肪酸稳定 *** 差,市面上鱼油产品良莠不齐,氧化的问题非常普遍。鱼油被氧化后,功效会降低,氧化脂肪对身体有害,能促进炎症和动脉硬化的发生。
“实际上,《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20年)》中倡导大家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和油脂,但并未提及保健食品。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要通过补充剂摄取Omega-3脂肪酸,只要在日常饮食中稍加改变就足够了。”岑倬贤建议,“多吃海鱼,比如每周吃1~2次深海鱼和贝类,能基本保证身体对Omega-3脂肪酸的需求,像鲑鱼(三文鱼)、金鲳鱼、鲭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也可以多食用富含Omega-3的奇亚籽、核桃、夏威夷果等坚果,而且推荐多种坚果混合着吃。其中,核桃是含Omega-3脂肪酸最丰富的坚果,这也是“核桃补脑”的道理所在。而Omega-6脂肪酸含量高的瓜子、花生等则应少吃。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大豆及坚果25-35克。营养专家推荐,差不多是2~3 颗核桃或碧根果或夏威夷果,又或是10个开心果或巴旦木。
最后,专家提醒,当身体出现血脂高等问题,首先应重视调整饮食,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鱼油补剂。它无法替代 *** 品,并不能真正防治疾病的发生,该吃降脂 *** 时还是得吃。(记者张华)
来源: 羊城晚报
开海后,这4种海鱼都是黄渤海特产,遇到后别手软,纯野生营养高前言:
每年的6月16日到8月1日,是黄渤海的伏季休渔期。在这段时间里,为了保护和恢复海洋资源,所有的渔船和渔民都要停止捕捞活动,让海洋生物得到休息和繁衍。而在8月1日这一天,也就是开海的日子,渔民们就可以重新出海捕鱼,享受丰收的喜悦。开海后的黄渤海,不仅水质清澈,景色美丽,而且 *** 贝等海产品也格外鲜美和丰富。
其中,有4种海鱼是黄渤海的特产,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如果你有机会去黄渤海边旅游或购物,一定要抓住机会品尝这些海鱼,不要错过了。那么,这4种海鱼分别是什么呢?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和好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这些海鱼,并分析它们的营养价值和食用 *** 。
之一节:黄花鱼,黄渤海的“金子”
黄花鱼,又叫黄鱼、黄鳝、黄鲂等,是一种常见的海水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尤其是黄渤海。黄花鱼的体形细长,头部扁平,背部呈淡 *** ,腹部呈银白色,有黑色的斑点和条纹。黄花鱼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对 *** 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贫血、改善视力等。
黄花鱼是黄渤海的特产之一,也是当地渔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年开海后,渔民们就会出海捕捞黄花鱼,然后将它们卖给市场或加工厂。黄花鱼的 *** 一般在每斤20元左右,但是在一些节日或旺季时,可能会涨到每斤40元甚至更高。因为黄花鱼的数量有限,而需求又很大,所以它被称为黄渤海的“金子”。
黄花鱼可以用各种 *** 来烹饪,比如清蒸、红烧、煎炸、炖汤等。不同的做法可以带出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其中,更受欢迎的做法是清蒸。清蒸黄花鱼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将新鲜的黄花鱼洗净后放入蒸锅中,加入姜片、葱段、料酒等调味料,然后大火蒸10分钟左右,出锅后淋上热油和酱油即可。这样做出来的黄花鱼肉质嫩滑,汁水丰富,香气扑鼻,让人垂涎三尺。
第二节:大马哈鱼,黄渤海的“王者”
大马哈鱼,又叫大马哈利鱼、大马林鱼等,是一种属于金枪鱼科的海水鱼类,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温带和热带海域,尤其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大马哈鱼的体形巨大,头部圆锥形,背部呈淡蓝色或黑色,腹部呈银白色或粉红色,有黑色的斑点和条纹。大马哈鱼的肉质紧实,味道香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12等营养成分,对 *** 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等。
大马哈鱼是黄渤海的特产之一,也是当地渔民的梦想之一。大马哈鱼是一种高速游动的鱼类,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而且体重可以超过1000公斤,是海洋中的“王者”。捕捞大马哈鱼需要专业的渔船和渔具,而且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大马哈鱼的数量稀少,而价值很高,所以它被称为黄渤海的“梦幻鱼”。
大马哈鱼可以用各种 *** 来烹饪,比如生吃、煮、烤、烧等。不同的做法可以带出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其中,更受欢迎的做法是生吃。生吃大马哈鱼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将新鲜的大马哈鱼切成薄片,然后蘸上芥末、酱油、芝麻油等调味料即可。这样做出来的大马哈鱼肉质细嫩,味道清甜,营养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第三节:黄鳝鱼,黄渤海的“活宝”
黄鳝鱼,又叫黄泥鳅、黄泥蛇等,是一种常见的海水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尤其是黄渤海。黄鳝鱼的体形细长,头部尖锐,背部呈淡 *** 或棕色,腹部呈白色或灰色,有黑色的斑点和条纹。黄鳝鱼的肉质滑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锌等营养成分,对 *** 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补气血、滋阴润燥、消肿止痛等。
黄鳝鱼是黄渤海的特产之一,也是当地渔民的“活宝”之一。黄鳝鱼是一种非常顽强的生命体,即使被捕捞上岸后,也可以在空气中存活很长时间。而且它们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可以在泥土中钻来钻去,甚至可以跨越陆地到达其他水域。因为这些特点,它们被称为黄渤海的“活宝”。
黄鳝鱼可以用各种 *** 来烹饪,比如红烧、清蒸、爆炒、炖汤等。不同的做法可以带出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其中,更受欢迎的做法是红烧。红烧黄鳝鱼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将新鲜的黄鳝鱼洗净后切成段,在锅中放入油、姜片、蒜末、八角等调味料炒香后加入水和老抽、白糖等调味料煮开后放入黄鳝段继续煮至收汁即可。这样做出来的黄鳝鱼肉质滑嫩,味道鲜美,色泽红亮,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第四节:黄鱼,黄渤海的“名贵”
黄鱼,又叫大黄鱼、黄鲅、黄花鱼等,是一种常见的海水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尤其是黄渤海。黄鱼的体形扁平,头部圆钝,背部呈淡 *** 或灰色,腹部呈白色或银色,有黑色的斑点和条纹。黄鱼的肉质细腻,味道清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硒等营养成分,对 *** 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补钙强骨、抗氧化防衰老、抗癌抑瘤等。
黄鱼是黄渤海的特产之一,也是当地渔民的“名贵”之一。黄鱼是一种生长缓慢、产量稀少的鱼类,而且对水质和环境要求很高,不容易捕捞和养殖。因为这些原因,它们的 *** 一般在每斤50元左右,但是在一些节日或旺季时,可能会涨到每斤100元甚至更高。因为黄鱼的数量有限,而需求又很大,所以它被称为黄渤海的“名贵”。
黄鱼可以用各种 *** 来烹饪,比如清蒸、红烧、煎炸、拌凉菜等。不同的做法可以带出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其中,更受欢迎的做法是煎炸。煎炸黄鱼的做法很简单,只需要将新鲜的黄鱼洗净后切成段,在锅中放入油、盐、胡椒粉等调味料炒香后加入水和料酒等调味料煮开后放入黄鱼段继续煮至金黄即可。这样做出来的黄鱼肉质松脆,味道浓郁,外焦里嫩,让人回味无穷。
结语:
总之,在开海后的黄渤海,有4种海鱼都是当地的特产和美食,分别是黄花鱼、大马哈鱼、黄鳝鱼和黄鱼。这些海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很多人喜爱的美食。如果你有机会去黄渤海边旅游或购物,一定要抓住机会品尝这些海鱼,不要错过了。相信你会被这些海鱼的风味和口感所吸引和满足。
动物的超能力:鲑鱼回家也靠导航鲑鱼是太平洋最重要的物种之一,因为很多海洋动物都依赖它们生存。所以,如果鲑鱼灭绝了,海洋食物链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鲑鱼”一词源于拉丁语中的“salmo”,意为“跳跃”。如果看过这样的照片:鲑鱼跃上瀑布,把自己送入守株待兔的棕熊嘴里,你就能明白这个名字是多么写实。
除此之外,鲑鱼还是海钓爱好者的更爱和部分沿海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
01 嗅觉敏锐、公认健康
太平洋鲑鱼主要有11种,包括红三文鱼、银三文鱼(又称银鲑)、粉三文鱼(细鳞三纹鱼)、秋三文鱼(秋鲑)、褐三文鱼(山鳟)等。
虽然种类不同,但鲑鱼都有一些重要技能,比如嗅觉敏锐。
研究人员发现,哪怕是10个标准泳池大小的水域内出现了一丝异味,鲑鱼也能分辨出来。正是因为拥有敏锐的嗅觉,鲑鱼才能在产卵季洄游到出生地。
鲑鱼是公认的健康食物。它们粉橙色的鱼肉富含油脂、蛋白质、Omega-3脂肪酸和维生素D。医生常常建议大家多吃鲑鱼,因为这些营养物质可以降低我们患心脏病和一些癌症的风险。
02 鱼中“超人”
鲑鱼算得上是鱼中“超人”,可以同时在淡水和海水中生存。
每到产卵季,鲑鱼会从大海洄游上千千米,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繁衍后代。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它们是一粒粒鱼卵,沉睡在江河上游的溪流里。尽管每条雌鲑鱼产卵的数量多达1000~17,000粒,但通常只有2~3条小鲑鱼可以活到成年。
鱼卵 *** 后,雌鲑鱼会将鱼卵产在河底的沙石之间。当鱼卵孵化成鱼苗后,小鲑鱼会顺流而下,向着大海的方向出发。
刚出生的鲑鱼
为了适应海洋环境,它们的鳃和 *** 开始发生变化,一旦进入大海,它们的身体就会变成银色,这是海鱼的典型特征。
逐渐变成银色的鲑鱼
等到新一代鲑鱼长大、产卵的时候,它们会重走父母的道路,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如此往复,代代相传。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洄游距离最长的鲑鱼,是一条帝王鲑,它游了3844千米。
令人震惊的是,鲑鱼在整个洄游过程中不会吃任何食物,仅靠之前在海洋里储存的能量支撑。
当鲑鱼逆流而上时,为了适应淡水环境,也为了吸引配偶,它们的身体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红鲑的身体会变成鲜红色,头部则会变成绿色。有些鲑鱼甚至还会长出鹰钩鼻、驼背和牙齿。
03 地球磁场导航
不过,这些鲑鱼是如何找回出生地的呢?
科学家认为,鲑鱼会利用地球磁场导航,它们对“老家”溪流味道的记忆也在洄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漫长的洄游过程中,鲑鱼还要与渔民布下的渔网、拦断河流的水坝、搜寻猎物的鹰以及湍急的水流做斗争。因此,大多数鲑鱼在产卵后会力竭而死。
这时,它们的身体会成为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一部分。
鲑鱼肉储存的来自海洋的营养物质,会成为淡水鱼和熊的养料。它们的残骸腐烂后,也会变成滋养这片水域的营养物质。
难怪哥伦比亚河(位于北美洲西部,流经加拿大和美国)流域的 *** 会将鲑鱼视作神圣的象征。
当地的长辈常常这样教导年轻人:
“鲑鱼是我们的同胞,我们应该尊重、爱护它们。”
【好奇档案】
●鲑鱼吃什么:幼年期吃浮游生物,成年后吃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小型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栖息在哪里:环太平洋、北大西洋海域。部分鲑鱼品种已被引进北美五大湖流域。
●鲑鱼有哪些种类:大西洋鲑(养殖场人工养殖)、太平洋鲑(捕捞的野生鲑鱼)以及两个 *** 品种。
●鲑鱼的体重:平均 1.3~6.8千克,具体重量视品种而定。其中粉鲑体型最小,帝王鲑体型更大,最重的帝王鲑可达56.7千克。
●鲑鱼有哪些天敌:鱼类(包括其他品种的鲑鱼)、鸟、鲸、海豚、海豹、海狮、熊以及人类。
●生存威胁:寄生虫、疾病、过度捕捞、气候变化、栖息地范围锐减。
三文鱼团标制定方称海水淡水寄生虫风险一样:海鱼不咸人不淡近日,随着一则《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发布,有关淡水养殖“虹鳟”是否应属于“三文鱼”的话题引发海内外巨大争议。
8月21日下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 *** 会召集上海市 *** *** 、消保委 *** 、消费者 *** 、专家、企业以及团体标准的起草方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等多方面召开了“三文鱼”定义之争公开讨论会,这是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首次参与此类讨论会公开回应对该协会日前所发布标准的种种质疑。
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发起的调查显示,83.6%的消费者认为团体标准将淡水养殖的虹鳟鱼归入三文鱼是“指鹿为马,误导消费者”。73.4%的消费者担心虹鳟被列入三文鱼类别后,企业会借此误导消费者。正如上海市消保委副 *** 唐健盛所说,消费者主要关心两个问题:我吃的东西安不安全?是不是值这些钱?
讨论会持续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主要就下述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虹鳟鱼与“三文鱼”到底是什么关系?怎么看消费者对把虹鳟列入“三文鱼”表示担忧?团体标准是否可以定义商品?澎湃新闻( *** the *** *** )整理了会议现场关于8大焦点问题的各方意见概要。以下为讨论会上的“干货”:
焦点一:虹鳟鱼与“三文鱼”到底是什么关系?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主任、硕士生导师陈舜胜:我不赞同把虹鳟列入三文鱼。最初中国在引进“三文鱼”时采取的就是狭义定义,特指大西洋鲑,这个名称一直指于海水鱼。最近美国FDA也明确表示虹鳟在销售时不能叫做“salmon”(编注:三文鱼,是“salmon”的粤语音译)。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理事、北京北欧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维中:“三文鱼”并非科学名称,而是约定俗成的概念,不是一个狭义的名称,而是包括很多种类,包括大西洋鲑、虹鳟等多种鲑科鱼类。协会不能认判定俗称的对与错,协会能做的,就是把现在中国市场上在以“三文鱼”名义销售的鱼类 *** 起来,告诉消费者目前市场上销售或将来有可能销售的“三文鱼”指的就是这些。协会已在标准中明确规定商家 *** 时应标注“三文鱼”的产地和种名,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
上海市消保委常务 *** 、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江宪:此次“三文鱼”定义之争已经超越学术之争变成法律问题。 *** 商家利用了专家的科学精神将两种鱼混淆。是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行为,误导了消费者。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理事/顾问、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三文鱼”既然出现这么大的争议,可能和国内外不同企业间的利益争夺有关。我们不能随意剥夺企业使用“三文鱼”名称的权利。我个人的观点是,干脆不再继续单纯使用“三文鱼”这个名称,标明到底是大西洋鲑还是虹鳟,挪威、新西兰也不要用“三文鱼”了。
焦点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 团体标准的初衷是什么?
郑维中:我们 *** 标准的初衷恰恰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 标准是为了告诉消费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三文鱼”都包括哪些具体鱼类。协会不能判定不同企业对“三文鱼”标准的对错。如果我们不 *** 标准,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鱼。协会要规范现在的“三文鱼”市场,要对消费者公平,所有国内外企业来中国市场卖“三文鱼”时都要遵守这个标准。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 *** 陈丽纯:市场上已经出现多种“三文鱼”鱼类销售的情况,因此协会才 *** 标准。
焦点三:淡水养殖虹鳟和海水养殖虹鳟,生吃时寄生虫风险是否相同?
郑维中:其实咸水和淡水,风险是同样的,没有大小之分。人们认为淡水风险会比较大是因为人类接触淡水鱼比较多。海水鱼也并不是咸的,我们做黄花鱼的时候都会放盐。 *** 也是咸的,否组为什么医院给你打生理盐水不打蒸馏水呢?现在我们仍然需要科学精神。
王亚民: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有寄生虫风险,所以我建议能熟吃就尽量不生吃。日本人习惯生吃海水捕鱼的生鱼片,体内异尖线虫量比较大。
陈舜胜: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的鱼类在生吃时寄生虫方面有很大不同。海水养殖的鱼类携带的主要是异尖线虫,因为海水渗透压高,异尖线虫在鱼类体内能够成长,而不能够在人类体内成长为成虫,因为环境不够好。但是淡水养殖鱼类体内的多种寄生虫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如绦虫、肝吸虫、肺吸虫等会给人类造成胃穿孔、肝炎等。日本人生吃海水鱼体内确实会存在异尖线虫,但在 *** 内不会造成大危害。
焦点四:虹鳟和大西洋鲑有什么区别?
陈丽纯:虹鳟也可以在海水中养殖,而大西洋鲑也可以在淡水中养殖,并不是大家之前一直认为的大西洋鲑一定是海水鱼、虹鳟一定是淡水鱼。口感方面,我们有企业做过盲测,结果是消费者接受度比较高的是虹鳟。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水产品市场分会 *** 邹国华:有 *** 提到市场上有很多拿着便宜的虹鳟当三文鱼卖,实际上消费者也担心这一点。实际上2017年海关的到岸价,大西洋鲑是0.85万美元一吨,虹鳟是1.057万美元一吨。实际上到岸价虹鳟比大西洋鲑贵。
郑维中:从口感来说各有千秋,生物学来讲,大西洋鲑个体会比较大脂肪含量会多一些,虹鳟相对较小,相对没有这么肥腻。
王亚民:我个人的意见,从口感的角度上讲,我更喜欢吃虹鳟,因为他Q弹,有弹 *** 。大西洋鲑有点软绵绵、油腻的感觉。
焦点五:协会到底有没有定义三文鱼?
郑维中:协会没有定义“三文鱼”这样一个俗称。
唐健盛:协会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编制说明第4页明确写道“本标准对三文鱼的定义规定如下:三文鱼(salmon)/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如何解释?
郑维中:这个是因为任何一个标准都有一个格式,必须对范围有一个定义……只能这样来了。
焦点六:企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易果集团副总裁周辉:我们商家卖什么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怎么样的信息,都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来。消费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三文鱼”,我们就提供这种鱼。如果消费者也要虹鳟,那么我们提供虹鳟。如果消费者非常介意传统的“三文鱼”和虹鳟,那么我们会在标注上说清楚。我们所有服务都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从目前易果的角度说,之一,我们目前非常关注消费者对这件事的看法,我们没采用这个标准。第二,在易果的官网或者独家运营的天猫超市生鲜区,我们从没卖过虹鳟。因为市场上还是认可传统“三文鱼”的比较多。如果市场上大家也喜欢虹鳟了,我们也会卖虹鳟,但是我们会把虹鳟和“三文鱼”说清楚。
焦点七:面对巨大的 *** 压力,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是否考虑修改标准?
陈丽纯:目前我们的标准已经发布,现在还没有推迟实行和修改标准的决定。
焦点八:日前协会为何要主动删除了官网上《市面上低价三文鱼 有可能是大马哈鱼、虹鳟鱼冒充的》等文章?
陈丽纯:情况是真实的,这个新闻是我们转载的,我们在新闻方面存在疏漏。8月10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成立后,我们对网站进行了梳理,觉得不合适就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