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疗法从哪年开始在已开发国家得到使用, *** 疗法从哪年开始在已开发国家得到使用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3
德国用“抗体 *** 疗法”治新冠

新华社专电(记者 郭倩) 德国 *** 长延斯·施潘24日说,该国已购买20万份“抗体 *** 疗法”所需 *** 物制剂,将成为欧洲联盟成员国中首个使用该疗法治疗新冠患者的国家。美国前总统 *** 感染新冠 *** 后曾接受这一疗法。

施潘当天告诉媒体, *** 已购买20万份制剂,共花费4亿欧元,每一份制剂的 *** 为2000欧元;25日起,德国开始在一些大学附属医院使用这种“抗体 *** 疗法”治疗新冠患者。

施潘确认说,德国所采购 *** 剂和 *** 去年10月所用的 *** 剂相同。对这种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施潘说:“它们的起效方式更像是一种被动式 *** ,在早期使用可以帮助高风险病人避免病情恶化。” *** 去年10月初确诊感染新冠 *** 后,接受美国再生元制 *** 公司的“抗体 *** 疗法”以及抗 *** *** 物瑞德西韦治疗。他康复后多次称赞这一疗法。

来源: 大众日报

鸡尾酒疗法从哪年开始在已开发国家得到使用,鸡尾酒疗法从哪年开始在已开发国家得到使用-第1张图片-

贵也不怕!德国花4亿欧元购买 *** 推崇“抗体 *** 疗法” *** 物

据今日 *** 电视台(RT) 24日报道,德国 *** 已经购买20万份“抗体 *** 疗法”所需 *** 物制剂,美国前总统 *** 去年确诊感染新冠 *** 后在一家医院短暂住院期间曾使用这种 *** 物治疗。

德国 *** 长詹斯·斯潘 图源:路透社

德国 *** 长延斯·施潘(Jens Spahn)在接受《星期日 *** 报》(Bild am Sonntag)采访时表示,从25日开始,德国将使用这种“单 *** 抗体 *** 疗法”治疗新冠患者。德国是欧盟之一个使用该疗法的国家。

据介绍,该 *** 物是由位于美国纽约州的再生元制 *** 公司生产,由经过生物工程技术模仿人类免疫 *** 的老鼠体内所产生的蛋白质制成。这种 *** 物有助于中和体内的 *** 颗粒,帮助机体抵抗感染。美国前总统 *** 可以说是接受这种疗法的最有名的病人,他在新冠检测呈阳 *** 后在美国沃尔特·里德医院接受了这种治疗。

位于纽约州的再生元制 *** 公司的实验室 图源:路透社

这种名为REGN-COV2的 *** 物仍处于实验阶段,而且 *** 不菲。美国媒体估计,根据与美国 *** 签订的一项合同所提供的剂量,每次治疗的费用在1500美元至6500美元之间。德国 *** 长表示,德国为采购20万份 *** 物制剂支付了4亿欧元,也就是说,每份的 *** 为2000欧元(约2400美元)。

美国前总统 *** 图源: ***

报道称,在这一消息发布之际,德国 *** 正因新冠 *** 的推出进度慢于预期而受到批评。德国 *** 长建议德国人“应该小心谨慎,不要让2021年成为被指责的一年”,并表示政客和公众对德国目前的高感染率负有共同责任。

专家: *** 病已成可控的慢 *** 应加强患者长期规范治疗

中新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 李亚南) *** 病(AIDS)曾经是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专家指出,当前, *** 病已经可以成为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防可治的慢 *** 。 *** 病 *** (HIV)感染的治疗目标是更大限度地抑制 *** *** ,长期把 *** 控制在低检测线以下,HIV感染者需严格遵循“依从 *** 原则”,加强长期规范治疗。

*** *** 病规划署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球约有3790万 *** 病 *** 感染者。中国疾控中心、 *** *** 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称,截至2018年底,中国估计存活 *** 病感染者约125万,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2012年至2018年,中国 *** 病的新发例数和 *** 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实现到2030年消除 *** 病, *** *** 病规划署已提出到2020年实现“三个90%”的目标,即90% *** 病 *** 感染者自己知情,90%确诊 *** 病 *** 感染者获得抗逆转录 *** 治疗,以及90%接受治疗者体内 *** 受到抑制。

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医学 *** 学分会副主任 *** 毛青指出,HIV感染的治疗目标是更大限度地抑制 *** *** ,长期把 *** 控制在低检测线以下,以保存和恢复感染者免疫功能,从而降低 *** 病相关发病率和传染率。

据介绍,之一个抗逆转录 *** *** 物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仅靠单一的 *** 物并不能很好解决HIV感染的问题,症状一度得到控制的感染者,血液里的 *** 水平很快就重新上升,而且 *** 还会发生突变,以抵抗 *** 物作用。随后,一种全新的策略——高效抗逆转录 *** 治疗(HAART)被提出,也就是后来俗称的 *** 疗法。感染者如果使用三种以上不同机理的 *** 物联合抑制 *** ,就有望超越HIV *** 的变异速度。长期接受有效的抗逆转录 *** 治疗,可以控制 *** *** ,让体内的 *** 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出的水平。

目前,HIV感染尚不能治愈。感染者需要终身服 *** ,实现长期的 *** 抑制,服 *** 的依从 *** 至关重要。2006年,全球首个用于HIV感染完整治疗方案的口服单一片剂 *** 物获批,革新了HIV的治疗。2018年,比克恩丙诺片作为基于整合酶链转移 *** 的体积最小的三联复方单片制剂问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学部副主任朱晓虹表示,HIV感染者需严格遵循“依从 *** 原则”,即每天需要定时且终身服用 *** 物来抑制体内的 *** 。复方单片剂 *** 物体积小,服 *** 简便,能够提供较好的依从 *** ,感染者一天只需服用一片 *** 。

专家指出,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HIV已经从过去的“世纪瘟疫”逐渐变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防可控的慢 *** 。如今的感染者若能被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有效的 *** 物治疗,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前,HIV感染者已经不再满足于 *** 抑制的治疗目标,越来越多人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际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呼吁将“确保90%的 *** 载量抑制者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纳入控制 *** 病的第四个“90”目标。

毛青指出,过往研究显示, *** 物 *** 反应与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选用安全 *** 更高、 *** 反应更少的 *** 物,可有效提升感染者生活质量。此外, *** 物的 *** 反应也可影响感染者依从 *** 与耐 *** *** ,对长期治疗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 *** 病抗 *** 治疗是免费方案、自费方案和医保支付的“三驾马车”的支付模式来保障 *** 物可及 *** 。国家免费 *** 已经能够满足最基本的临床需求,但创新治疗 *** 物在疗效、安全 *** 、耐 *** *** 和 *** 物依从 *** 等方 *** 有极大的优势,只是 *** 物的 *** 一度成为HIV感染者更换治疗方案的阻碍。2020年1月1日开始,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 品目录》已经正式启用,创新 *** 艾考恩丙替片(E/C/F/TAF)作为唯一一个HIV单片复方制剂治疗 *** 物,进入了2019国家医保目录。专家呼吁,面对感染者对于用 *** 和治疗更加精进的需求,希望能有更多创新 *** 进入国家医保,让HIV感染者在可承担的范围内享受创新 *** 物治疗,为HIV感染者长期规范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疗法问世与南非 *** 悲剧——谁之功,谁之过?

? *** 病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新发传染病,于1980年首次被发现。四十年来,围绕着病原体HIV的发现,致病机理的探索,以及治疗 *** 的研究和推广,发生了许多故事。在一系列激动人心的重大发现的主旋律中,也夹杂着跨国专利大战,诺奖争议,HIV/ *** 病否定派的干扰及其造成的惨 *** 命损失等不和谐的杂音。回顾这四十年来在HIV/ *** 病舞台上轮番演出的一幕幕活剧,足以令人或振奋,或深思,或叹息。

撰文 | 何笑松(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院退休教授)

发现 *** *** HIV的功臣,首推美国NIH的盖罗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蒙塔尼。而两人实验室中阴差阳错先后发生的样品混杂事件,则引发了法美两国历时十年的专利 *** 。盖罗还被指控 *** 他人成果,经过长达四年的调查才得以恢复清白。尽管蒙塔尼和盖罗同为众望所归的诺奖候选人,2008年蒙塔尼和他的助手因发现HIV获得 *** ,盖罗却名落孙山。参阅《美法十年专利 *** :谁先发现HIV *** ?|“世纪绝症”的四十年》

获得诺奖标志着蒙塔尼科研成就的顶峰。然而获奖以后,蒙塔尼的研究生涯却出现了一个惊天大转折。(参见诺奖得主吕克·蒙塔尼做了什么 *** ?)

惊天巨变

2009年, 蒙塔尼发表了两篇 *** <1, 2>,宣称致病细菌或 *** 的DNA在高度稀释的水溶液中能发出具有特定波长的电磁信号,这种辐射来自液体中的一种“纳米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甚至可能在不存在DNA的情况下重建出病原体来。此后他进一步宣称,他已经在自闭症患者的血液样品中发现了“由细菌DNA发出的电磁波”,表明自闭症是由细菌感染造成的,因此自闭症可以用抗生素来治疗<3>。(自闭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神经发育障碍 *** 疾病,病因尚不明确,而且缺少有效疗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顽疾,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多发 *** 硬化症、类风湿 *** 关节炎……蒙塔尼认为都与细菌感染有关<4>

蒙塔尼将他的这些结果发表在一家由他本人任编委会主任的新刊物上,或者直接在互联网上发布,没有经过同行审稿。蒙塔尼宣称,如果他是正确的,“这将是过去90年来最重要的实验,它要求我们重新评价当代化学的整个概念结构”。但他的这些研究遭到了主流科学界的严厉批评,甚至被斥为 *** ,得不到任何资助。

蒙塔尼将这一切反应称为“知识恐怖”<5>。四面楚歌声中,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2010年11月, *** 举行隆重仪式,正式聘任蒙塔尼为大学讲席教授,同时宣布 *** 将创建一个蒙塔尼生物医学研究所,供蒙塔尼及其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6>。此事成为当年沪上轰动一时的新闻。

光阴似箭,一转眼九年已经过去。根据 *** 上 “Luc Monta *** ier”条目的最新记载, 蒙塔尼生于1932年8月18日,现年87岁,现任上海交通大学 *** 教授 <7> 。蒙塔尼教授,这九年来一切可好?

曙光初现?

随着 *** 病病原体HIV的发现和诊断试剂的推广,确诊的 *** 病人数目剧增,寻找治疗 *** 物成为当务之急。美国的抗 *** *** 物巨头宝来-威康公司(B *** roughs Wellcome)采用HIV的细胞培养 *** ,从已知的各种化合物分子中大规模地筛选能抑制HIV的 *** 物,找到了一种名为AZT的化合物,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能够有效地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力。

AZT是19 *** 年由美国化学家霍维茨(Jerome Horwitz)设计并合成的一个分子,希望用来作为治疗白血病的 *** 物,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失败了。霍维茨将 *** 发表之后,AZT就被束之高阁,再无人问津,直到20年之后才又被发掘出来。

体外实验中发现的、可以抑制HIV *** 的化合物,能否作为治疗 *** 病的 *** 物使用,只有通过临床试验才能确定。威康公司随即对AZT进行临床试验。之一步是确定它对 *** 是否安全。尽管一些试验对象用 *** 后出现了程度不一的毒副反应,但最后得出的结论仍是“AZT对 *** 相对安全”。

下一步就是要确定AZT是否有效。威康公司在12个试验点一共招募了282名确诊的 *** 病人,将他们随机分入两组,服用同样的胶囊。实验组的胶囊中封装的是AZT,对照组的胶囊中是作为安慰剂的淀粉,受试者本人和给 *** 的医生都不知道每个病人被分到哪一组,这就是所谓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是 *** 物临床试验公认的黄金标准。

试验按计划应该进行6个月。然而仅仅过了16周,威康公司就发现在对照组的137名病人中有19人死亡,而实验组的145人中仅1人死亡!此外,实验组病人的体重、CD4细胞计数、遭到其它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次数等指标也有所改善。看来AZT的确有效!

威康公司认定,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按部就班地将试验进行下去是不道德的,因为这等于剥夺了对照组病人以及其它病人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的机会,于是提前中断了试验,将结果提交美国食品及 *** 品管理局(FDA) *** ,申请批准AZT正式上市。

可是试验结果并没有回答一系列至关紧要的问题:AZT的疗效能维持多久?AZT对尚未出现症状的HIV感染者是否有益?如果有益,其获益是否大于出现症状后才开始治疗?

一般情况下,有这么多问题存疑的 *** 物是很难得到FDA批准的。可是1987年的美国所面临的HIV危机非同一般: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达到5万,其中约48000例已经死亡<8>,而大批被感染者还未得到诊断。FDA同时受到来自 *** 高层以及草根民众这上下两方面空前的压力:尽快推出治疗 *** 物!即使不能 *** 到病除,也聊胜于无!在这样的氛围中,1987年3月19日,AZT成为FDA批准的之一种 *** 病治疗 *** 物,创下美国新 *** 批准的最快纪录,从临床试验开始到正式批准仅仅用了20个月。而在正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可能长达10年<9>

威康公司宣布:AZT的问世犹如“隧道终点的阳光“,标志着 *** 病治疗的重大突破。产品上市后给威康带来丰厚的利润,公司股票一路飞涨。之一个合成AZT的霍维茨则分文未得,因为他没有为AZT申请专利。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威康公司的AZT临床试验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够严格规范之处。有些受试病人接受了输血治疗,有些则没有;对病人与HIV相关的肺炎、腹泻等不同症状,也没有采取统一的治疗方案。这就使得AZT本身的实际疗效难以确认。有些受试者宣称自己根据胶囊中 *** 粉的味道辨别出了自己属于哪一组。更有些试验点的病人,面临死亡的威胁,求 *** 心切,将各人领到的胶囊混合后再重新分配,以确保每人都能得到一些AZT!

AZT投入大规模临床使用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但暴露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大。与临床试验中记录的结果相比,其实际疗效差得多,造成的副作用则大得多。FDA当初破例迅速批准AZT的做法遭到了质疑。

在AZT之后,陆续又有其它抗HIV *** 物问世,分别通过抑制HIV的不同酶活 *** 发挥抗 *** 作用。但它们与AZT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有效。这是由于HIV作为一种RNA *** , *** 的精确度很差,在 *** 过程中能随机产生大量的突变 *** 。一旦接触到 *** 物,那些抗 *** *** 突变型就被选择出来,取代了原来的 *** ,继续 *** 免疫细胞,使疾病恶化。怎样克服 *** 的抗 *** *** ,成为治疗 *** 病的一大难题。

为攻克这一难题作出关键贡献的,是已经在 *** 病研究领域中崭露头角的希望之星何大一。1990年,纽约地产大亨阿隆·戴蒙的戴蒙慈善基金会出资,创办了纽约戴蒙 *** 病研究中心,并且不拘一格地延聘年仅37岁的何大一为科学总监兼CEO。在何大一的领导下,戴蒙研究中心的成果累累,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更大的私立 *** 病研究机构。

创造历史

HIV被发现之初,医学界已经观察到, *** 被它感染后要经历一段平均十年的潜伏期。潜伏期里被感染者基本没有临床症状,血液中 *** 的含量也很低,但是CD4 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当CD4 细胞数目降到每微升200个以下,免疫 *** 就丧失了应有的保护功能,于是许多对正常人无害的微生物都可以造成致命的感染,这就标志着 *** 病发病。发病后患者的存活期一般不超过两年。

当时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漫长的潜伏期里,HIV多数时候处于休眠状态,大约十年之后才突然苏醒过来,开始大量 *** ,引起 *** 病。既然如此,抑制HIV *** 的 *** 物在潜伏期就不会有任何作用,只有在 *** 病发作后进行治疗才有意义。

何大一从1980年代末期开始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纠正了这个错误观念。他发现,HIV从进入 *** ,感染免疫 *** 的关键组成部分——CD4 辅助T细胞——开始,就一直在高速 *** ,每天产生大约一百亿个新的 *** 颗粒。与此同时,新生的CD4细胞也以每天几亿到几十亿个的速率产生。既然如此,为什么血液中HIV *** 的承载量不高,CD4细胞的数目又在缓慢下降?

原来,面对HIV的大举进犯,免疫 *** 并非无所作为,束手待毙,而是全面动员起来,与 *** 进行一场殊死的搏斗。CD8 *** T细胞攻击已被HIV感染的CD4 T细胞,抢在新的 *** 颗粒释放之前就把它们连同宿主细胞一起消灭;B细胞则制造出抗体,捕捉那些已被释放的 *** 颗粒,然后由巨噬细胞加以吞食。

正是由于整个免疫 *** 经年累月的顽强奋战,才使得血液中的 *** 数量长期被 *** 在更低水平,患者也一直保持着基本健康的状态。可是由于CD4细胞处在HIV和CD8 *** T细胞的两面夹击之下,尽管新生的细胞依旧源源产生,总数终究还是缓慢地下降,直到跌破每微升200个的最后界限,终于无可挽回地导致免疫 *** 的全线崩溃,这就是 *** 病发病之时。

根据这些结果,何大一提出了抗HIV *** 物疗法的重要原则:对 *** 要“打得早,打得狠”,即在 *** 病症状出现以前,就要同时使用针对不同靶标的几种 *** 物,更大限度地 *** *** 的 *** ,减少抗 *** *** 产生的机会,如此方能尽量推迟 *** 病发生的时间。这一设想被一系列临床试验所证实。 *** 病的治疗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使用由多种抗HIV *** 物组成的高效抗逆转录 *** 疗法 (HAART),也就是所谓的“ *** 疗法”。

HAART只能抑制HIV *** 产生新的 *** 颗粒,对于已经 *** 染色体,与宿主细胞的DNA基因组融为一体的HIV 前 *** DNA *** 为力。在HAART的高压之下,这些前 *** DNA处于潜伏状态;一旦病人停止用 *** ,HIV就会再次 *** ,卷土重来。所以病人必须一日不停地终身服 *** 。

何大一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一位同行的比喻来描述HAART对 *** 病的作用:“ *** 病的发病过程就像一列注定要发生事故的火车, *** 数量相当于火车的速度,CD4细胞数目相当于火车到前方事故发生地点的距离。我们已经知道怎样降低火车的速度,现在需要找到的是将火车停下,并掉转车头的办法。”<10>

尽管HAART还不能掉转车头,根除体内的HIV,它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化国家的推广已经大大改变了 *** 病治疗的状况。短短几年时间, *** 病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下降了60-80%。进入21世纪后,由三种抗HIV *** 物组成的HAART成为HIV携带者的标准疗法,只要坚持每天服 *** ,HIV携带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可以无异于常人,而且血液中的 *** 承载量低到接近测量极限,大大减少了传染他人的可能 *** 。曾经的“世纪绝症”终于转化为可以被充分控制的慢 *** 疾病。

因其对 *** 病治疗的杰出贡献,何大一被选为1996年《时代》周刊的年度名人,成为有史以来之一位获此殊荣的医生。有人对他的当选提出质疑,周刊这样回应:“何大一确实不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不过有些人只制造头条新闻,有些人则创造历史。”

除了HIV,何大一还始终关注着其它新发传染病。2003年 *** -CoV冠状 *** 爆发后,他就研发了一批可能用于治疗 *** 的抗体。2020年1月,新型冠状 *** *** -CoV-2在中国武汉造成的 *** 一经报道,67岁的何大一就敏锐地意识到其严重 *** ,并且迅速采取行动,指挥戴蒙研究中心的几十名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转向冠状 *** ,采用不同策略齐头并进,全力开展新型冠状 *** 治疗 *** 物的研究。预祝何大一再建新功,为 *** 新冠 *** 作出贡献!

一叶障目

HAART治疗 *** 病的指导思想着眼于更大限度地抑制HIV的生长 *** ,它在临床应用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进一步证明HIV就是引起 *** 病的直接原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竟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HIV一经发现,就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无害的寄生 *** ,与 *** 病无关。这些人士统称为HIV/ *** 病否定派,其 *** 人物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杜斯堡(Peter Due *** erg)。

杜斯堡是一位重量级的肿瘤分子生物学家。早在1970年,就通过研究鸟类的致癌逆转录 *** 发现了之一个致癌基因。由于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他在198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当时HIV刚被发现,HIV和 *** 病的研究方兴未艾,杜斯堡在科学院官网上的院士网页中阐述本人的研究兴趣,除了肿瘤生物学外,另一个是这样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美国与欧洲的 *** 病不符合传染病的特征……美国与欧洲 *** 病人的共同之处,是长期使用娱乐 *** *** 和抗HIV *** 物。 *** 病由 *** 物引起,这个假设是可以验证的,因为它预言只要通过反 *** 教育以及禁用抗HIV *** 物,就可以预防 *** 病的发生。” <11>换句话说,抗HIV *** 物不仅治不了 *** 病,而且恰恰就是引起 *** 病的原因!

如果说1980年代HIV和 *** 病关系的研究才刚起步,积累的证据还不足以令杜斯堡信服,那么二十年后,情况如何?2009年,杜斯堡在一家无需同行审稿的期刊《医学假说》上发文,宣称“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HIV引起 *** 病”<12>。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声讨,期刊编辑部 *** 将其撤稿。时至今日,又一个十年过去,杜斯堡的个人网站上,不仅所表达的观点没有任何松动,还发出这样的抱怨:“自从1987年以来,杜斯堡教授的发现始终是现有医疗体系和各制 *** 公司背上的一根芒刺。他们不是与杜斯堡教授开展一场科学辩论,而是不由分说地切断了一切资助,以阻止对杜斯堡教授的假说作进一步验证。”因此他呼吁网民慷慨解囊,资助他在伯克利加大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捐款可照章扣税<13>

HIV/ *** 病否定派在美国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杜斯堡教授也并非单枪匹马地挑战主流医学界。他在学术界最坚定给力的盟友,是1983年发明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并因此荣获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Kary Mullis)。有人将PCR技术对生命科学的意义比之于蒸汽机对工业 *** 的意义。PCR的应用也 *** *** 地改变了HIV研究以及 *** 病的临床治疗。

杜斯堡最初否认HIV是 *** 病病因时,一个重要根据是,在许多 *** 病 *** 内查不到HIV *** 。 *** ,以PCR为基础的高灵敏度、高特异 *** 核酸检测 *** 开始用于探测HIV RNA,HIV阳 *** 的结果因此增加了一百倍。不过否定派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因为莫里斯对此自有他的解释。

19 *** 年,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了PCR,现在很容易查到一些人感染了HIV,其中有些人得了 *** 病。但这根本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 *** 病是HIV引起的吗?’”他接着说道,“ *** 里充满了各种逆转录 *** ,我们不知道是几百种, 几千种,或几万种。我们直到现在才开始看到它们。不过这些逆转录 *** 从来就没有 *** 过任何一个人,人类一直与它们和平共存。”<14>这正是由杜斯堡提出的最受争议的论断之一。

如果说HIV/ *** 病否定论在美国充其量不过是互联网上的一股 *** ,呼应者寥寥,对 *** 的公共卫生政策与 *** 病治疗的实际影响有限,在其它一些国家情况就不是这样。全世界HIV及 *** 病 *** 最严重的国家是非洲的南非 *** 国,其人口中HIV携带者的比例曾经高达19%,总人数高居全球之一。不幸的是,1999到2008年间在任的南非总统姆贝基和他手下的 *** 长都是坚定的HIV/ *** 病否定派。

南非悲剧

姆贝基早年投身南非黑人的民 *** 争,因此 *** 长期 *** 国外,继续组织领导运动,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他在 *** 英国期间,获得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 他回国参与南非 *** 谈判,为结束种族隔离政策作出了贡献。1994年 *** 当选首任黑人总统,姆贝基任副总统。 *** 卸任后,姆贝基当选为总统。

姆贝基与 *** 同为反抗白人种族主义 *** 的坚强斗士,二人对西方医学的观念却大相径庭。姆贝基虽然在英国受过教育,却对主流医学界的 HIV/ *** 病理论抱有深深的敌意。2001年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将主流 *** 病科学家比为“ *** *** 的医生”,声称HIV/ *** 病理论“植根于数百年来白人对非洲人的种族主义观念”,接受这种理论的黑人是“自我 *** 的奴隶心态的牺牲品”<15>。他就任总统不久,就组成了一个顾问 *** 会,其中包括杜斯堡等著名的否定派人士,为他的 *** 病政策提供咨询意见。姆贝基坚持认为南非 *** 病的病因不是HIV,而是贫困和营养 *** 。他将抗HIV *** 物斥为“毒 *** ”,一度禁止在公立医院使用这些 *** 物治疗 *** 病人。他任命的 *** 长姆西芒大力推广的 *** 病疗法包括大蒜、甜菜头、柠檬汁、维生素,以及一种名为 “Ubehejane ”(南非祖鲁语“黑犀牛”)的草 *** 混合物。发明“黑犀牛”的是个卡车司机,他声称自己在梦中得到这个神 *** 的配方,一共包含 *** 种成分!

姆贝基的 *** 病政策遭到包括前总统 *** 在内的政界人士,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但他不为所动。根据一项研究估计,在姆贝基的九年总统任期内,南非 *** 病人如果能得到抗HIV *** 物治疗, *** 至少可以减少33万<16>

2008年9月,姆贝基失去议会的支持, *** 辞职下野。 *** 总统莫兰瑟在上任的之一天就解除了姆西芒的 *** 长职务,开始改变姆贝基 *** 的 *** 病政策。2009年10月,新总统祖马在一次演说中宣告了HIV/ *** 病否定论在南非的终结:“所有南非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是否携带HIV,并且了解可供选择的治疗。”<17>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南非约700万成年及儿童HIV携带者中已有超过60%接受了HAART治疗,总人数居全球之一<18>

任重道远

HAART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 *** 病的死亡率,据统计,全球 *** 病的致死人数已经从2004年的每年170万降低到2018年的77万,其中自2010年以来下降最快的就是非洲南部和东部国家,这些国家被HIV感染的人数占全世界一半以上 <18>

放眼全球,HIV *** 依然十分严峻,每年新感染的人数仍有大约180万,而且下降得十分缓慢。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HIV感染存活者约96万,虽然整体 *** 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防治任务依然艰巨<19>。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 *** ,HIV/ *** 病否定论仍有相当市场<20>,严重阻碍了 *** 病的治疗和防控。从2010年到2018年,东欧及中亚地区国家的 *** 病 *** 不仅没有与其它国家一样下降,反而增加了5%<18>。HAART可以抑制HIV *** ,延长患者生命,却不能清除 *** ,根治疾病。HIV *** 的研制尽管起步很早,但进展缓慢。彻底攻克 *** 病的目标还很遥远,需要继续付出艰巨的努力。

纵观人类与 *** 病抗争的历史,所取得的进展离不开一批精英人士的贡献。然而无论是洞察入微的科学 *** ,或者是 *** 远瞩的政坛领袖,视野中都可能存在盲点,都可能因一叶障目而不识泰山。人贵有自知之明,超过自己的认知极限多跨出一步,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四十年来在HIV和 *** 病的舞台上轮番演出的一幕幕活剧,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主要参考资料

? Warmflash D & Den *** rk B. D *** id Ho: HIV Researcher. https:// *** visionlearning *** /en/library/Inside-Science/58/D *** id-Ho/241.

? https://en. *** .org/wiki/Luc_Monta *** ier.

? https://en. *** .org/wiki/Peter_Due *** erg.

? Bartlett JG. Ten Years of HAART: Foundation for the Fut *** e. Medscapehttps:// *** medscape.org/viewarticle/523119.


其他参考文献

<1> Monta *** ier L et al. Electro *** *** etic Si *** als Are Produced by Aqueous Nanostruct *** es Derived from Bacterial DNA Sequences .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 . 2009; 1: 81–90.

<2> Monta *** ier L et al. Electro *** *** etic detection of HIV DNA in the blood of AIDS patients treated by antiretroviral therapy .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 . 2009; 1: 245–53.

<3> Salzberg S. Nobel la *** eate joins anti-vaccination crowd at Auti *** One. 2012. https:// *** forbes *** /sites/st *** nsalzberg/2012/05/27/nobel-la *** eate-joins-anti-vaccination-crowd-at-auti *** -one/#6693348f5c53 .

<4> Monta *** ier L et al. DNA w *** es and water. 2010. https://arxiv.org/pdf/1012.5166.pdf.

<5> Monta *** ier L . New *** aker interview: Luc Monta *** ier. French Nobelist escapes 'intellectual terror' to p *** sue radical ideas in China. Interview by Martin Enserink. Science . 2010; 330: 1732.

<6> http://en.sjtu.edu *** /news/sjtu-appointed-luc-monta *** ier-university-chair-professor/ Retri *** d on January 5, 2020.

<7> https://en. *** .org/wiki/Luc_Monta *** ier /. Retri *** d on March 23, 2020.

<8> CDC. HIV and AIDS--United States,1981-2000. MMWR. 2001; 50: 430-4.

<9> Park A. The Story Behind the First AIDS Drug. Time. March 19, 2017. https://time *** /4705809/first- *** -drug-azt/

<10> Ho DD. Viral counts count in HIV infection. Science. 1996; 272: 1124-5.

<11> http:// *** nasonline.org/member-directory/members/40362.html.

<12> Due *** erg PH et al. WITHDRAWN: HIV-AIDS hypothesis out of touch with South African AIDS - A new perspective. Medical Hypotheses. 2009; doi :10.1016/j.mehy.2009.06.024 . PMID 19619953.

<13> http:// *** due *** erg *** /index.html Retri *** d on January 5, 2020.

<14> Farber C. Interview Kary Mullis AIDS; Words from the Front. Spin July 1994.

<15> https:// *** theguardian *** /world/2007/nov/06/southafrica. *** .

<16> Chigwedere P et al. Esti *** ting the Lost Benefits of Antiretroviral Drug Use in South Africa.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 2008; 49: 410–5.

<17> https://en. *** .org/wiki/HIV/AIDS_deniali *** _in_South_Africa.

<18> UNAIDS Data 2019 UNAIDS.org. 2019.

<19> 李太生. 中国 *** 病防控仍任务艰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3月20日,第 9 版.

<20> https://medicalxpress *** /news/2017-11-hiv-denial-movement-fuels-russian.html.

有效预防 *** 病感染 及早检测是关键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鄢光哲

洁身自好 新华社发 王鹏/作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 *** 会展开2019年世界 *** 病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提高公众预防 *** 病意识,并邀请相关专家介绍 *** 病预防、综合干预、检测、治疗等相关科普知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室副主任、研究员李东民表示,经过30多年的防控,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国的 *** 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病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注射 *** 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 病整体 *** 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当前, *** 传播成为其主要传播途径。 *** 传播波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干预难度大,流行形势严峻, *** 病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报告存活 *** 病 *** 感染者和患者已达95.8万,今年1月-10月,新报告 *** 病 *** 感染者和患者达到了13.1万,其中,异 *** 传播占73.7%,同 *** 传播占23%。 *** 传播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李东民说,“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无论是进行检测发现了阳 *** ,还是在治疗的患者,只要符合 *** 病诊断标准,都会依法报入传染病监测 ***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金聪说:“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早治疗对保护患者的免疫 *** ,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更大。我们建议在高危行为之后,尽早主动寻求 *** 病的咨询检测,及时了解自身的感染状况,不但可以使个人获得更佳治疗效果,也可以获得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帮助,降低传染他人的风险。无论检测结果是阳 *** 还是阴 *** ,都应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坚持每次 *** 行为都使用安 ***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与关怀室副主任、研究员赵燕说:“ *** 病 *** *** 液和体液传染。一般来说,主要传播方式包括 *** 传播、共用针具静脉注射 *** 传播、母婴传播。另外,输入感染者的血液或者血制品也会传播。而握手、拥抱、礼节 *** 的亲吻、一起就餐、共用卫生间、共用浴室、共用办公场所、共用交通工具和娱乐场所,都不会传播 *** 病。”

“有一些报道,比如‘柏林病人’,说是实现了临床治愈。其实这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因为他有基因 *** 。从现在的医学水平来看,我们还不能彻底根治 *** 病,但是抗 *** 治疗,使得 *** 病从以前死亡率非常高的‘超级癌症’变成慢 *** 疾病。前提是患者需要终身服 *** 。”赵燕说。

及早主动寻求检测

从 *** 病 *** 进入 *** 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 *** 查出 *** 病 *** 抗体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不到 *** 病 *** 抗体,但体内已有 *** 病 *** ,可以通过HIV核酸检测查到,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 *** 。金聪说:“ *** 病 *** 感染 *** 以后,一般需要3-5天先到达 *** 的淋巴结,在淋巴结进行 *** 生长,然后才进入外周血,因此感染以后,体内不会马上生成抗体,感染后不能马上检测出 *** 病 *** 。目前的检测试剂,检测 *** 病 *** 核酸的窗口期为一周; *** 病抗原的检测 *** 的窗口期可以缩短到两周左右。 *** 病抗体生成的速度要慢一些,和核酸、抗原相比,需要3-4周左右才能在外周血中检测出来。”

“虽然窗口期检测不出 *** 病抗体或者 *** ,但是 *** 在体内活跃地 *** 生长,这个时期具有传染 *** 。因此在窗口期,尽管暂时检测不出 *** 或者抗体,在发生 *** 行为时,仍一定要使用安 *** 。”金聪说。

“ *** 病检测是目前唯一能够判断一个人是否被感染的途径。因此,如果担心自己或他人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感染了 *** 病,更好的办法就是及早主动地去进行 *** 病检测。”金聪说,“ *** 病感染者在感染之后,有长达8-10年的潜伏期,又称作无症状期。在这段时期,感染者和正常人在外表上看是一样的,即使一些人有症状,也不是 *** 病特异 *** 的症状,所以,如果想了解是否感染了 *** 病,只能通过检测,否则会延误更佳治疗时机。”

金聪介绍,目前一些高校中设立了HIV( *** 病 *** )尿液检测包自动售卖机,高校 *** 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检测。“也可以通过 *** 购买尿液检测服务包。今年 *** 监局正式批准的自我检测试剂也可以通过 *** 来获得, *** 购买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检测者的隐私”。

积极治疗健 *** 活

“我们国家为感染者提供免费的抗 *** 治疗。”赵燕说,“抗 *** 治疗,就是我们所知道的 *** 疗法,相当于几种抗 *** *** 物联合使用,通常使用的是3种 *** 物。当同时使用这3种 *** 物的时候,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提升身体的免疫力,控制血液里的 *** 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这样也可以同时减少传播给其他人的风险。抗 *** 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

赵燕说:“感染 *** 病 *** 以后一般分为三期,急 *** 期、无症状期和 *** 病期。 *** 病期是感染 *** 后的最终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CD4免疫细胞会严重降低,体内的 *** 含量非常高,会出现肿瘤、机会 *** 染,还有消瘦,患者的病死率也会大大提高。如果不进行抗 *** 治疗,患者的生存期一般不会超过两年。”

赵燕说:“发生了危险的暴露 *** 行为之后,首先应该评价一下感染 *** 病 *** 的可能 *** 有多大,如果觉得危险比较大,应该先留一个血样用于检测 *** 病 *** 的抗体,然后应尽快服用三联抗 *** 治疗 *** 物,越快服 *** 越好,更好是在两个小时以内服用。目前,在能够对感染者提供抗 *** 治疗的机构都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一般来说72个小时以后,这种预防的效果就不好了。”

“有非常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果服用一些特定的抗 *** 治疗 *** 物,能够降低其感染HIV的风险。可以通过服用抗 *** 治疗 *** 物,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同时还得结合使用安 *** ,加强检测的干预手段。”赵燕说。

赵燕说:“如果患者可以规律地按照医嘱来服用三联抗 *** 治疗 *** 物的话,一般来说,在治疗6个月以后,绝大多数的感染者体内的 *** 都可以得到抑制。”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鄢光哲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李青云

用“ *** 疗法”治疗新冠 *** ?上海科学家为 *** 物和 *** 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新冠 *** 在全球肆虐,截至目前,累计感染人数已经超过1亿,累计 *** 超过216万。针对 *** 的中和 *** 抗体具有靶点明确、 *** 效显著等优点,因此开发新冠 *** 中和抗体作为潜在疗法一直被寄予厚望。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黄忠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丛尧研究组、复旦大学医学院谢幼华课题组和邓强课题组合作研究,开发了一种可用于治疗新冠 *** 感染的双抗体“ *** 疗法”,并阐明了双抗体的中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转化价值。该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双抗体比单抗体的抗 *** 效果要强】

所谓“ *** 疗法”,最早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是指联合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 *** *** 物来治疗 *** 病。近年来,也有人将其他疾病类似的联合用 *** 疗法称为“ *** 疗法”。

针对新冠 *** 的双抗体“ *** 疗法”,正是将两个单 *** 抗体混合在一起使用。“由于新冠 *** 是RNA *** ,变异非常快,仅使用单个抗体,很容易因为对应 *** 变异株的出现,使得抗体失去效果。我们想到的对策是,将两个靶向 *** 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不同位置的抗体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减少 *** 抗体中和的 *** 变异株的出现概率。我们研究发现,双抗体组合比单个抗体的抗 *** 效果要强,体现出抗体间的协同作用。即使在小鼠感染新冠 *** 24小时后注射双抗体,仍然能够显著降低 *** 载量,起到治疗作用。”本文之一作者之一、上海巴斯德所副研究员张超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非常有趣的动态过程】

成熟新冠 *** 表面的刺突蛋白,有三个受体结合域,一般处于向下的关闭状态,无法和受体结合,这种刺突蛋白的构象称作“关闭构象”。当 *** 和细胞接触时,刺突蛋白的一个受体结合域会变为向上的打开状态,这种刺突蛋白的构象称作“部分打开的构象”,可以和受体结合。受体的结合又会进一步触发 *** 刺突蛋白发生一系列构象变化,包括更多受体结合域的打开,以便于 *** 和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最终刺突蛋白变为了“融合后构象”。

研究人员对于两个抗体采用了受体模拟的方式,来结合和作用于刺突蛋白。“具体来说,首先一个抗体分子与刺突蛋白作用,捕获住短暂抬起来的一个受体结合域,使其始终处于向上的状态,以便留出空间有助于第二个抗体分子与刺突蛋白的第二个受体结合域发生作用。第二个抗体分子的结合,可以使得刺突蛋白第二个受体结合域的构象也变为向上的状态。类似地,刺突蛋白也会生一些其他的构象变化,以便为第三个抗体分子的结合腾出空间。整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动态过程。”张超说。

【为 *** 物和 *** 的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研究人员首次捕捉到抗体触发的新冠 *** 刺突蛋白三聚体的构象变化空间。“我们的研究发现,抗体的结合诱导 *** 刺突蛋白的逐步变构,使刺突蛋白从稳定的融合前构象,往不稳定的融合后构象转变。也就是说,这两个抗体的结合可以部分 *** 刺突蛋白,使得新冠 *** 在接触细胞受体前,就失去了一定的感染 *** 。”张超说。

这一发现揭示了双抗体协同中和新冠 *** 的潜在分子机制,抗体靶向的区域为抗 *** *** 物和 *** 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 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黄海华

百年来医学领域的里程碑:五款 *** 物改善人类生活

百年来医学领域的里程碑

五款 *** 物改善人类生活

【今日视点】

现代医学的核心是化学家研制出来的各种救命 *** 。8月11日,美国化学会期刊《化学与工程新闻》在纪念学会成立100周年的特辑中,列出了过去百年间出现的5款里程碑式的 *** 物,这些 *** 物改变了医学实践、 *** 物发现科学和社会面貌。

青霉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霉素是最早的抗生素之一,自其面世以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 *** 8年,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 *** ·弗莱明在发霉的培养皿中发现了这种 *** 物。11年后,牛津大学的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和恩斯特·钱恩在小鼠身上证实了青霉素的杀菌特 *** ,并在 *** 上开展试验。1941年,英国牛津市的一名 *** 成为之一个接受青霉素治疗的人,不过他最终死于抗生素供应不足。

1945年,弗莱明、钱恩、弗洛里3人因青霉素的发现、研究与改进并成功用于医治病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时至今日,尽管科学家已开发出许多其他抗生素,但青霉素仍然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氯丙嗪:直接治疗精神疾病

氯丙嗪是首批直接治疗精神疾病的 *** 物之一。1950年12月,法国罗纳·普朗克化工集团的化学家首次合成出氯丙嗪。那时针对精神 *** 症等精神病的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往往伴随着风险。

但氯丙嗪的研制初衷并非是为了治疗精神疾病。1952年1月,法国医生亨利·拉博里说服同事给一名24岁的精神病患者服用氯丙嗪和其他几种 *** 物。经过3周治疗,该患者成功恢复到可以出院的程度。

此后,世界各地很多精神病患者开始使用氯丙嗪进行治疗。史密斯· *** 和法兰苏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前身)购买了在北美销售这种 *** 物的权利。氯丙嗪于1954年获得美国食品 *** 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最成功的新 *** 之一,在一年内为该公司赚得1000万美元。

尽管后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抗精神病 *** 物,但氯丙嗪至今仍在使用。它的成功证明了精神病可以用化学 *** 治疗,开创了精神 *** 理学的新时代,并永远改变了精神病学的实践。

口服 *** *** :赋予妇女计划生育的权力

口服 *** *** 被誉为影响人类进程的重要发现。

在上世纪2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知道给动物注射 *** 等 *** 激素可以防止其 *** ,但直接使用 *** 作为 *** 物却面临多重挑战,因为 *** 必须大量注射或口服才能在 *** 内产生效果。

1951年,化学家卡尔·杰拉西、 *** 斯·米拉蒙特斯和乔治·罗森克兰兹合成出首个 *** 类似物炔诺酮,它在低剂量下口服也有效,为开发口服 *** *** 打开了大门。一年后,化学家弗朗克·科尔顿合成出了一种类似的化合物异炔诺酮。

1957年,美国FDA批准了首款由炔诺酮和美雌醇组合而成的Enovid治疗 *** 失常,并于1960年首次批准它成为口服 *** *** ,它赋予了妇女计划生育的权力。

抗逆转录 *** *** 物:将致命疾病变为可控慢 ***

替诺福韦 *** 芬酰胺、恩曲替滨和多卢替格拉韦是30多种治疗 *** 病的抗逆转录 *** 疗法(ART) *** 物中的3种。ART已将 *** 病从可怕的致命疾病变成了可控的慢 *** 。

ART的成功要归功于学术界、 *** 和工业界无数研究人员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 *** 病被发现,让人“闻之色变”。1987年,美国FDA批准了首款抗 *** *** 物齐多夫定,为人类抗击 *** 病 *** 提供了之一个 *** 。它通过抑制 *** 的逆转录酶来阻止 *** *** 。

科学家意识到,为控制 *** 病 *** ,需要靶向 *** *** 周期的多个阶段。1995年,FDA批准了之一种治疗 *** 病 *** 的蛋白酶 *** 沙奎那韦。第二年,医生报告称,接受 *** 疗法的患者体内的 *** 病 *** 水平迅速降低到无法检测到的水平。1996—1999年间,美国和欧洲的 *** 病死亡率下降了50%以上。

自那以后,更多抗逆转录 *** *** 物接踵而至,且副作用越来越小。现在,医生在确诊感染 *** 病 *** 后立即开始抗逆转录 *** 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以减少 *** 传播的机会。感染风险高的 *** 可以服用这些 *** 物作为预防。

伊马替尼:打开癌症精准治疗的大门

癌症的特征是一组异常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扩散。靶向疗法彻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伊马替尼( *** )就是这样一种疗法。它是首批设计用于靶向导致癌症的特定基因突变的精准疗法之一,通过选择 *** 地瞄准参与癌细胞生长的特定分子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2001年,FDA首次批准伊马替尼用于治疗慢 *** 粒细胞白血病(CML),结果表明,这一 *** 物展现出奇迹般的疗效,将CML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约90%,成功开启了癌症精准治疗的新时代。 (科技日报记者 刘 霞)

来源: 科技日报

医学史上的12月31日: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 *** 病 *** 疗法

历史上的今天即1996年12月31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华裔 *** 病研究专家何大一提出 *** 病新疗法—— *** 疗法。

1952年9月3日,何大一出生在中国 *** 省台中市,12岁时随家庭 *** 美国。1970年,18岁的何大一考入名校麻省理工,1974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4年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从哈佛毕业后,何大一进入席德西奈(Cedars-Sinai,美国著名的综合医院之一)进行了内科实践。之后,他又进入马萨诸塞州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科进行实践。1980年—1981年在洛杉矶的内科实习期间,何大一发现有几个男 *** 感染者来到医院寻求治疗,他们的感染并不是通常意义的感染,而是只在免疫受损的个体中才能发生的。这些曾经健康的年轻男 *** 的整个免疫 *** 被某种物质 *** 了。何大一立志揭开这个谜团。

之后,通过研究何大一终于摸清了 *** 病 *** 在感染者体内所做的一切。这期间他发现了另一种现象,即通过一定的 *** 可以量化 *** *** 的速度和水平。而且何大一发现,当 *** 病 *** 每一次 *** 都会出错,就会产生突变。 *** 对抗 *** 物的策略是 *** 过程发生多个突变,从而在特定的时间内避开 *** 物攻击。何大一意识到如果病人同时服用三到四种 *** 物, *** 病 *** 就很难实现躲避策略。之后,他在病人身上进行了测试。到1996年中期,通过多种 *** 物联合使用的 *** ,何大一将一批 *** 病病人的 *** 被控制到了无法检测的水平。

而这种通过三种或以上抗 *** *** 物联合使用来治疗 *** 病以减少单一 *** 物的抗 *** *** 、更大限度地抑制 *** *** 的 *** 被何大一命名为“HAART”,即“高效抗逆转录 *** 治疗”,俗称“ *** 疗法”(取 *** 的混合饮品之意)。

*** 疗法的发明为 *** 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著名NBA球星魔术师约翰逊自1994年在 *** 疗法实验阶段即接受治疗,目前仍然保持健康。

因为 *** 疗法的发明,何大一登上1996年《时代》 *** 封面,并在2003年成为我国中科院外籍院士。


泰国:对被新型冠状 *** 感染的中国患者实施“ *** 疗法”,48小时治愈

泰国 *** 表示,一名感染新型冠状 *** 的中国女 *** 患者在接受用于抗流感和抗 *** *** 的“ *** 疗法”后,病情出现了明显改善,48小时后 *** 检测呈阴 *** 。

泰国医生专家团队

据泰国媒体2月2日报道,泰国医生Kriengsak Atti *** wanich在 *** 每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针对近期肺炎 *** 患者的治疗期间,医生专家团队们都在尝试多种 *** 进行医治,在实施 *** 物混合治疗后,这名71岁的重症患者 *** 检测呈阴 *** 。

“新型冠状 *** 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在48小时后转为阴 *** ,”Kriengsak说,“她以前很疲惫,12小时后就可以在床上坐起来了。”

据悉,泰国医生专家团队在治疗期间混合使用了包括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抗流感 *** 物“奥司他韦”与抗 *** *** 的 *** 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目前,泰国 *** 正在等待更多的研究结果,以证实获得的数据有效。

泰国 *** 长阿努廷与患者 *** 通话

2月2日,泰国 *** 长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与一名来自武汉的冠状 *** 康复患者 *** 通话,并用普通话友好地与她聊天。这名患者感谢他和医务人员。

到目前为止,泰国确诊的新型冠状 *** 感染病例总数为19例,治愈患者总数达到8人。其他11名患者仍在医院接受治疗。确诊患者中,除了一名泰国当地出租车司机外,其他人均来自中国。

另有382人因疑似携带新型冠状 *** 正在接受隔离观察。

泰国是中国境外确诊新冠 *** 病例数量第二多的国家,日本确诊了20例。

首都曼谷一些很受游客欢迎的商场里贴着用英文、中文和泰文3种语言显示的标语,上面写着“我们的心与武汉在一起”。

编译/采写:南都记者 史明磊

*** 来源:Thairath

国产首个新冠抗体 *** 疗法3期临床试验获重大突破:对所有已知变异株有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林昀肖 北京报道 针对新冠 *** 的治疗 *** 物又有新进展。

近日,腾盛博 *** 新冠中和抗体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在国际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中期结果。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对目前发现主要变异毒株均保持中和效力,这包括目前在全球肆虐的“德尔塔”变异毒株,以及新发现并具有高危害 *** 的“拉姆达”变异毒株和“缪”变异毒株等。

BRII-196与BRII-198于2020年1月从中国康复新冠患者血清中分离,由中国科学家筛选,并由中国企业实现转化,是我国首个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走出海外并完成3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期中结果的新冠抗体 *** 组合方案。

为了推进其在研的针对 *** -CoV-2(导致COVID-19的 *** )的联合疗法BRlI-196/BRII-198在全球的注册申请和商业化进程,腾盛博 *** 在9月7日宣布将再投入1亿美元。腾盛博 *** 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罗永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 *** 广泛接种的背景下,“ *** +治疗 *** 物”组合成为抗击新冠 *** 的有力 *** 。

腾盛博 *** 首席医学官严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解释称,从整个 *** 的防控而言,可检测、可预防、可治疗是三个重要的关键。“ *** 可以大规模生产,接种方便、成本较低,是很好的预防手段。但对于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群, *** 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但中和抗体对于这些病人则非常有效。只要一进入到体内,效果立竿见影。抗体还有一个好处,其半衰期经修饰后延长,保护期可达至少6个月。所以检测、预防和治疗这三个手段要联合在一起,才能把这个 *** 控制好。 ”

对所有已知变异毒株有效

BRII-196和BRII-198是从康复期的新型冠状 *** 肺炎(COVID-19)患者中获得的非竞争 *** 新型严重急 *** 呼吸 *** 综合症 *** 2( *** -CoV-2)单 *** 中和抗体,特别应用了基因工程技术以降低抗体介导依赖 *** 增强作用的风险,增强抗体对肺部的渗透,以及延长血浆半衰期以获得更持久的治疗效果。它们的非重叠表位结合区提供了针对 *** -CoV-2的高度中和活 *** 。

严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了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几大亮点:

首先,这一疗法的中和效率非常高,只需0.3微克每毫升的BRII-196和0.7微克每毫升的BRII-198,可将90%的 *** 中和。“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量,我们估算在呼吸道和肺部的 *** 量是其30~100倍,所以它可以大概率在 *** 内将所有 *** 中和。”

其次,成对抗体的优势明显。“我们在开始时就设计了一对抗体而非单独的抗体。这一对抗体与不同的 *** 区域结合,之一它可以形成叠加效应,可以带来各自不同的中和活力。第二可以预防耐 *** 毒株的产生,所以对目前所知的所有的变异株,这对抗体都保持中和效应。”

第三点,半衰期时间较长,可长达50-80天。“普通抗体在 *** 内的半衰期只有14-21天,我们通过对每种抗体的可结晶片段区域(Fc段)进行了修饰,使半衰期延长。半衰期延长了,这样病人不但能够得到治疗,还可以降低再度感染的风险。另外,它也可以被应用到高危人群的预防中。”

为了加快这对抗体全球注册申请和商业化进程,腾盛博 *** 还追加了1亿美元。罗永庆指出,此决策基于积极且具有统计学显著 *** 的3期临床数据结果,证明在门诊COVID-19患者中具有高度的临床疗效和优于安慰剂的安全 *** 。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展的 ACTIV-2试验3期的中期结果表明,这一联合疗法在临床进展高风险的COVID-19门诊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住院及死亡的复合终点降低78%,具有统计学显著 *** (未调整,单侧检验P值

这项研究在全球多个临床试验中心开展,包括美国、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和菲律宾。研究包含了2021年1月至7月全球 *** -CoV-2变异株快速出现期间入组的患者。作为研究的一部分,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的临床有效 *** 数据也将按 *** 变异株的类型进行评估。目前的体外嵌合 *** 实验检测数据表明,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对广受关注的主要 *** -CoV-2变异株保持中和活 *** ,包括以下常见的 *** 变异株:B.1.1.7(“阿尔法”,Alpha)、B.1.351(“贝塔”,Beta)、P.1(“伽马”,Gam *** )、B.1.429(“伊普西龙”,Epsilon)、B.1.617.2(“德尔塔”,Delta)、C.37 (“拉姆达”,Lambda)以及B.1.621(“缪”,Mu)。

总体而言,腾盛博 *** 的中和抗体优势包括:首先是一对抗体,结合了不同的位点,能够更好地规避因突变株而引起失去中和活 *** 的风险,其次,对抗体做了修饰,延长其半衰期,且能够增加在肺部的血 *** 浓度,因呼吸道和肺作为新冠 *** 主要入侵的地方,更高的 *** 物浓度能更好地保护病人。第三,腾盛博 *** 的临床数据也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临床数据显示,BRII-196/BRII-198抗体对目前所知的所有突变株都是有效的。第四,腾盛博 *** 的中和抗体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风险,在新冠 *** 变异株高发期间,这个优势是目前世面上唯一有临床数据证明的。

严立进一步介绍称,此次3期临床试验的关键 *** 结果呈现三多一长的特点。在全球的837例受试者,呈现多种族、多中心的特点。受试者感染的新冠 *** 也呈现多变异株的特点,包括“德尔塔”和“拉姆达”变异株。此外,受试者的入组时限为首发症状后10天内,这比以往研究更长,更能反应真实临床现状。

严立也强调了受试者属于高风险人群。“根据FDA的要求,我们的受试者均为高风险人群,这大幅提高了试验的难度。因为这些病人往往患有糖尿病、慢阻肺或患有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包括肿瘤和 *** 病等严重疾病。病人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但我们的治疗依然展示了极好的效果。”

“ *** +治疗 *** 物”更佳组合

上述抗体的积极结果也将给全球严峻的 *** *** 形势带来新的有效解决方案。“ *** +治疗 *** 物”被认为是防治 *** 的更佳组合。

而中和抗体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在 *** 防治中,如何配合 *** 进行使用,二者间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严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称, *** 和中和抗体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 *** 的使用对象主要为大人群,可以对十几亿规模人群进行整体防护。中和抗体在成本上相对 *** 更高,所以在大规模用于普遍人群预防时, *** 在成本上更有优势,而中和抗体具有特殊的应用场景。

之一个场景: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病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这类人群即使已接种 *** ,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抗体。所以可以考虑,是否通过中和抗体为这类人群提供保护。

第二个场景:所谓的突破 *** 染人群。在某些人群中, *** 可能不会激发足够的免疫 *** 反应,或者 *** 的免疫 *** 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产生必要的抗体来抵抗感染,也有可能感染了部分或完全绕过 *** 的新的突变毒株。对于这类病人,就可以用中和抗体进行治疗。

第三个场景: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的预防。这类中和抗体具有至少6个月的保护期,可以针对有基础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输入中和抗体,让他们得到即刻和相对完全的保护。这层保护非常重要,不但是对个体的保护,也可以防范个体对其他健康人的传播,所以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保护。

在“ *** +治疗 *** 物”的治疗组合中,新冠 *** 的研发已经取得巨大成功,而治疗 *** 物有望成为抗击新冠 *** 的最后一张拼图。在众多新冠治疗 *** 物研发中,中和抗体被认为是有望成为抗击新冠更大的突破口之一。中和抗体能有效阻碍新冠 *** 进入 *** 细胞,帮助机体清除 *** 和被感染的 *** 细胞,是治疗 *** 的有效手段,也吸引了中外 *** 企争相布局。

据Antibody Therapeuti *** 数据库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全球共有98个靶向新冠 *** S蛋白的中和抗体项目。其中,全球范围内已有3款中和抗体或组合疗法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包括再生元的casirivi *** b/imdevi *** b联合疗法、礼来/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etesevi *** b/bamlanivi *** b联合疗法、葛兰素史克与Vir Biotechnolo *** 合作研发的Sotrovi *** b。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在研治疗新冠中和抗体 *** 物至少有10款:君实生物和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开发的 *** 016、腾盛博 *** 的两款中和抗体BRII-196和BRII-198、迈威生物的MW33 、神州细胞的SCTA01、绿叶制 *** *** -CovMab、复宏汉霖HLX70、济民可信JMB2002等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腾盛博 *** 的两款中和抗体BRII-196和BRII-198完成3期全球临床试验并取得积极结果。

在针对新冠 *** 的治疗 *** 物中,除了中和抗体外还有瑞德西韦等小分子 *** 物。不过,业界对小分子 *** 存在一定的争议 *** ,因为有试验没能检测到其临床的显著疗效。

严立还介绍了目前唯一获批的小分子 *** 瑞德西韦存在的一些局限 *** 。首先,这是一种静脉点滴的 *** ,需每天进行输液,持续5天到10天。其次,此 *** 只获批给住院病人使用,对于非住院病人并没有获批。此外,小分子 *** 目前在 *** 上不具备优势,根据美国的定价,其5天的疗程要花费大约3000美元,10天大约花费5000美元。而中和 *** 抗体仅需静脉点滴一次,在美国目前定价约为是1500-2000美元左右,较为便宜。他表示,目前在研的小分子 *** ,他们正在关注,并希望小分子 *** 能够加入到抗 *** 行列里中。“但目前这些在研 *** 还在进行3期试验,在看到结果前我觉得很难进行对比,因为最后的结果还要从安全 *** 、耐受 *** 以及临床有效 *** 来进行统一对比。”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标签: *** 疗法 得到 开始 使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