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又是一年重阳节,借用王维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 茱萸少一人。
那你知道重阳节对我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延伸至今。
重阳节是我国七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当中七大传统节日中的最后一个节日,于是便有了特殊的名字叫辞青,因为青 *** 绿色,形容大自然的一片生机,节后天气渐渐变凉,草木开始调零,要进入漫长的深秋和冬季,所以辞青就是辞别的一片绿色的意思
那为什么又叫重阳节呢?因为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九月初九,月逢九,日逢九,两个九落在一起,我们最早老百姓称为重九节,后才称为重阳节。
在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呢?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历史悠久,和亲朋好友一起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又能强身健体。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墙上门上 *** 上茱萸,有辟邪求吉,驱虫祛湿之意,便又有了茱萸节的叫法。并且在重阳节这天历来都有赏菊花的习俗,所以又称为菊花节,在中国古习俗中,菊花也象征着长寿,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老人家,重阳安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趁着 *** 假期好好陪伴自己的父母吧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来源:中国新闻网
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 *** 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 *** 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 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 ***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记者 上官云)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习俗|重阳节风俗有哪些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是农历九月九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 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 茱萸、还要吃糕。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 *** 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 *** 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 ,中国 *** 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 ***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 茱萸少一人。”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淘一时之快事也。”
重阳节来源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 *** 黑暗,阳则 *** 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习俗|重阳节风俗有哪些
1.赏菊
重阳节的时候是是菊花 *** 的更佳时间,也是赏菊的好时候,在花团锦簇的菊花从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欢这样的一份宁静,现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们纷纷效仿晋代世人陶渊明,隐世与菊为伴,而赏菊习俗也是从此刻流传于世。
2登高
重阳节的时候不仅是菊花 *** 的好时候,而且此时秋高气爽,最是适合登高远望。 自古代起,民间就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篇也很多,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3. *** 茱萸
茱萸味浓,有驱虫的作用,古人认为在重阳节的时候 *** 茱萸能够祛除疾病、庇护身体。 很多人会在重阳节这天登高、采来茱萸,将茱萸 *** 在门前,或者经过简单的加工,做作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4.喝菊花酒
重阳节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从古代起我国就有赏菊花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 菊花的食用价值很高,不少人还会将菊花酿进酒里,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酒,重阳节的时候用自制的菊花酒来招待客人,也是别具一番风味。
5.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形上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根据心意随意变换,宽泛来说,各地吃的松软糕类都可以称之为重阳糕。 1、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2、有的还在重阳糕上 *** 一用纸做的红旗,并点上蜡烛,意寓着红红火火,热闹喜庆之意。
以上就是“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习俗|重阳节风俗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你。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中新网
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资料图:重阳佳节。民众来到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旅游区,登高祈福。中新社记者 姜涛 摄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资料图:图为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资料图:着汉服少女重阳节放风筝。刘可耕 摄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 *** 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孟德龙 摄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 *** 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 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 ***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
(原标题《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编辑倪冰)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你知道多少?一、溯源重阳节。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寓意平安、健康长寿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节习俗进一步普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二、重阳习俗的演变。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清代,北京 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三。重阳节赋予敬老的内涵。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
九九重阳(中国传统节日)
寒露时节之后六天,便是九月九(重阳节)。将重阳节完完全全的定义为老人节,其实不是很恰当的。我们每个节日文化都以传承与整合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闲聊一下我们重阳节。
中国古人认为九是很吉利的数字,也是通天之数。“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称为“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又称为“重九”。九是更大最多之数,也寓意长长久久,长寿。所以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寄托着人们对于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向往。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历朝历代的 *** 追求长寿,这种长寿已经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符号。《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养 *** 延命录》 ,《孙真人养生铭》、《养老奉亲书》以及《本草纲目》的问世就是源于几 *** 来中国人对健康养生的追求。重阳节的主要的民俗活动都是与健康长寿有关。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的天象崇拜。普及于西汉, 《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的习俗。这是受古代巫师或道士追求长生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重阳节成为全国上下一起庆祝的传统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唐代以后鼎盛。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 *** 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赏菊花是重阳节的民俗活动之一。一提到赏菊花,头脑突然涌现出几句诗句来。 陶渊明的《 和郭主簿·其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黄巢的《菊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沈周的《 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朱淑真的《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最初的野菊花不是用于欣赏的,只是用于记节令的,因此称作节令之花。后来经过先人的栽培,种植很多菊花的颜色和品质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富贵的 *** ,高洁的白色,神秘的紫色, 惬意的粉色,素雅的绿色, 以及迷人的双色……令人赏心悦目。菊花又千姿百态:既有宽带型, 荷花型, 雀舌型,丝发型,毛刺型等三十多个。可谓仪态万千,异彩纷呈。而这些小野菊一簇簇一丛丛,是如此的小巧可爱。人们深爱菊花也形成了赏菊养菊的民族传统。关于菊花的栽培历史可达到3000年。 目前菊花达到1万多个品种。
古人发现了菊花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食用。 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入 *** ,而且 *** 用价值很高。因此人们赋予菊花另一种寓意,那就是长寿。所以菊花被定义为长寿之花。将其制成菊花糕,菊花饼,菊花茶(喝菊花茶一定要选对菊花。“真菊延龄,野菊泄人。” 真菊就是指 *** 用菊花。)菊花酒(也称作为高寿酒,一般是自家酿造的,而且要放置一年,第二年九月九再喝。今天介绍一个简易版的 *** :选用新鲜的 *** 花花朵,清水里加少许盐清洗,捞出除水,放入酿酒容器里,加入适量 *** ,倒入低度白酒注入满容器,密封阴凉处储存,大约40天后可以饮用。)关于菊花长寿来源于两个方面 : 一是古人认为菊花经得起风霜,其生命力很强,食用菊花也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力旺盛,顽强。二是菊花的 *** 用价值,可以缓解饮食的油腻,达到饮食平衡;由于秋冬季节是感冒的多发期,可以预防和缓解感冒;清肝明目,缓解过度用眼。除此之外,还有安神易睡的功效。你是不是还在为工作的压力或生活的负担睡不好觉,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可能睡觉的时间较短一些,质量必须保证足。那么你可以做一个菊花枕(菊花枕就是菊花做枕芯的枕头),帮助你好好入睡,好好休息。甚至办公室还可以放一个菊花抱枕,午休也可以小嗜一会。
登高的民俗活动。登高有步步高升的寓意。 关于登高的最早起源,始于东汉。重阳节登高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秋季是一年之中最适合爬山。二是爬山有助于锻炼身体,运动量、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身体素质进行调节,可以说爬山是一项健身作用较全面而危险 *** 相对较小的锻炼方式。三是山林里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 *** 能、调节神经、振奋精神、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 造血机能,有安神、镇静、降压及消除疲劳的作用。从而达到一种延年益寿的效果。
*** 茱萸的习俗。 *** 茱萸就是为了辟邪的。这里所谓的辟邪,并不是指妖魔 *** 怪或是看不见的脏东西。而是人们祈求无灾无病。想想也是秋冬季节正是感冒瘟疫的高发季节。我们不仅要通过锻炼和饮食保健的形式达到身体健康的效果。中国人有一种说法叫作,内服外用。内外一起保健。菊花也有所谓辟邪的象征,也有人将菊花 *** 在头上的。也是防止感冒瘟疫发生。古人亦如此,现代人更把身体健康看的很重要。
重阳节正属九月,九月正是看芦苇的时节,此时的芦苇开出惨白略带微黄的花,此花名叫芦花。芦花和菊花相似,都是开在九月的花,也具备君子的品质,寓意着朴实、韧 *** ,坚强。还带有思乡之情 。芦苇和莲藕一样,生命力特别旺盛。埋在土里的根状茎非常发达,可以一直盘根错节的生长,不断长出新的根状茎,再从新的根状茎上发芽。因此只要根状茎还活着就能一直生长。
这正是中国人所谓的长寿文化。长寿体现在延年益寿,健康长寿,生命长久,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古人把健康的标准归纳的很完善:1要有平衡合理的饮食。2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3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爬山可以登高远望,呼吸新鲜空气等4健康没有灵丹妙 *** ,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长期的调理,所以应该早一点开始养生。5人往往感到压力苦闷愁绪就可能会意志消沉,负能量爆棚。此时适合外出赏花,这些寒风中绽放的花朵,虽然它们不像百合花没令人窒息的芳香,也不像芍 *** 没有一身华丽的衣衫,但它们“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让你回复自信,并更有力量在寒风中绽放。
别忘了家里老年人,做做他们喜欢吃的或是最想吃的食物,自己做的才最显心意。不玩 *** 陪他们聊聊天,下下棋,听听戏。晚上用柚子皮熬制成汤水,睡前给他们泡脚(泡脚也是养生之道)。最后,祝大家健康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步步高升。
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资料图:重阳佳节。民众来到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旅游区,登高祈福。中新社记者 姜涛 摄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资料图:图为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 *** 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 *** 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 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 ***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资料图:重阳佳节。民众来到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旅游区,登高祈福。中新社记者 姜涛 摄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资料图:图为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资料图:着汉服少女重阳节放风筝。 刘可耕 摄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 *** 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 孟德龙 摄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 *** 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 *** 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 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 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 *** 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完)
今又重阳,这些小知识请查收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欢聚庆贺,祈福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它有哪些习俗和传统美食?小编带你一一解锁。
01重阳节为何是“老人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更大的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九”和“久”同音,九月初九就被赋予“长寿”寓意,重阳节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
02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还有很多名字,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每个名字都对应一种节庆习俗。
【登高远眺】
据研究,“重阳登高”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老人们也会在重阳节当天,通过登高来强身健体、祈福长寿。
【重阳赏菊】
我国在魏晋时期便有“重阳赏菊”的风尚,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中写到“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其中“九华”就是九月的菊花。
【配 *** 茱萸】
古人有两种佩 *** 茱萸的方式,一种是用红布做个小口袋将茱萸放进去,再把口袋像香囊一样挂在身上。
另一种是把茱萸当做簪子, *** 在束起的头发上,王维就有诗言“遍 *** 茱萸少一人”。
03重阳节有哪些传统美味?
【重阳糕】
俗语有“九月九,食蓬饵”,“蓬饵”便是重阳糕的前身, *** 一块松软香甜的重阳糕,要经过十余道传统工序,“糕”和“高”同音,有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
【羊肉面】
光洁细长的面条寓意长寿,加上“羊”与“阳”同音,这碗营养丰富而祝福满满的羊肉面,是为老人御寒滋补的不二之选。
【菊花酒】
用菊花入酒,味道清香,口感柔顺,适宜老年人饮用,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节祈福的“吉祥酒”。
内容来源丨 *** -13《新闻直播间》、 *** -17《大地讲堂》、 *** -2《回家吃饭》、央视网
今又重阳!这些小知识请查收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欢聚庆贺
祈福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
它有哪些习俗和传统美食?
一
重阳节为何是“老人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九”为更大的阳数
九月初九,两“九”相重
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九”和“久”同音
九月初九就被赋予“长寿”寓意
重阳节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
二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还有很多名字
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
每个名字都对应一种节庆习俗
【登高远眺】
据研究,“重阳登高”这一习俗
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老人们也会在重阳节当天
通过登高来强身健体、祈福长寿
【重阳赏菊】
我国在魏晋时期便有“重阳赏菊”的风尚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中写到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其中“九华”就是九月的菊花
【配 *** 茱萸】
古人有两种佩 *** 茱萸的方式
一种是用红布做个小口袋
将茱萸放进去
再把口袋像香囊一样挂在身上
另一种是把茱萸当做簪子
*** 在束起的头发上
王维就有诗言
“遍 *** 茱萸少一人”
三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美味?
【重阳糕】
俗语有“九月九,食蓬饵”
“蓬饵”便是重阳糕的前身
*** 一块松软香甜的重阳糕
要经过十余道传统工序
“糕”和“高”同音
有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
【羊肉面】
光洁细长的面条寓意长寿
加上“羊”与“阳”同音
这碗营养丰富而祝福满满的羊肉面
是为老人御寒滋补的不二之选
【菊花酒】
用菊花入酒
味道清香,口感柔顺
适宜老年人饮用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节祈福的“吉祥酒”
综合:央视三农微信公众号、央视财经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