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过多地摄入糖分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市面上的无糖食品越来越多,比如无糖饼干、无糖可乐等。
无糖并不等于不甜,相反,这些无糖食品口感很可能仍然是甜的。这是因为无糖食品虽然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却含有另一种甜味物质——“代糖”。
01
代糖是什么?
代糖是任何糖类以外甜味剂的统称,是可以提供甜味的可食用合成化学品。它的种类很多,根据产生热量与否,可将其分为营养 *** 代糖和非营养 *** 代糖两大类。
营养 *** 代糖是食用后会产生热量的代糖,但每公克产生的热量比蔗糖低。常见的营养 *** 代糖有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多用于 *** 口香糖和某些糖果。与蔗糖相比,它们甜度稍低,不受牙齿中蛀虫的青睐,所以这类代糖更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引起蛀牙。
非营养 *** 代糖有天然与人工合成之分。
天然的非营养 *** 代糖种类较少,其中更具 *** *** 的是甜菊糖,它是通过甜菊叶提纯而来,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热值却仅为蔗糖的1/300。
人工合成的代糖就是平常所说的“人工甜味剂”,也有人称之为“化学代糖”,因为这种代糖完全是利用各种化学原料,并采用化学 *** 生产出来的,它们的甜度往往是天然蔗糖的几百倍。常见的人工甜味剂有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其中糖精是最早被使用的代糖,它的甜度是蔗糖的300~400倍,很少的使用量就能达到需求的甜度。
而现在最常用的代糖主要是阿斯巴甜,它的口感也是所有代糖中更好的。因为高温会 *** 其甜味,所以阿斯巴甜多用于各类冷饮、果冻、布丁、奶制品等食物中。
02
甜味剂会让人长胖?
甜味剂是一种“假糖”,如果身体被这种假糖欺骗,那么真的糖类进入体内后,身体也不会马上产生正常的血糖反应,就会导致身体中的血糖比正常情况下略高,促使机体食欲增加,容易吃得更多。
事实上,引起肥胖症的直接原因是吃得过多。如果能有节制地饮食,即便摄入了甜味剂,也不会导致肥胖。可见,人工甜味剂只是替 *** 的饮食习惯背了黑锅!
03
甜味剂可以放心食用
我国对于什么食物中使用哪种甜味剂、用量多少等也都有规定,这些都是基于专家科学风险评估的标准得到的。所以,只要符合国家标准规范使用,甜味剂是相对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不仅如此,在同等甜度的情况下,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往往只需要更少的用量,而且其热量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对于要减糖控糖的人群而言,含甜味剂的无糖食品比含糖食品更胜一筹。不过也要注意适量哦~
由于甜味剂对血糖影响较小,因此糖尿病人或血糖调节功能受损的患者也可以适当食用。当然了,如果能接受完全不吃甜,不摄入甜味剂当然更好。
04
选购无糖产品注意四点
1
选择正规厂家
正规厂家生产的无糖食品在配料时会尊重营养专家的意见,如果 *** 规范,用量一般也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添加标准,能让人更加放心地食用。
2
注意区分“低糖”食品
在选购无糖食品时需要注意,包装上标明的是“无糖”还是“低糖”,低糖只是糖分含量相对较低,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而已,控糖人群在选购时,要注意区分。
但对高血糖的人群而言,即便是无糖食品也要适量食用。因为任何食品都是有能量的,吃多了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3
注意配料表
有些产品可能标明“无蔗糖”,配料表里却有“白砂糖”、“麦芽糖”等成分,实际上,这也并不是无糖产品,只是商家换了一个名称,跟消费者在玩文字游戏。
4
注意原材料
无糖食品实质是没有额外加糖的食品,但有些食物原料中可能本身就含糖。如无糖酸奶、无糖糕点等,虽然没有添加糖,却同样可以在 *** 中分解出葡萄糖。
所以,选购无糖食品时应该留意原料是否含糖量较高,尤其是高血糖和减肥人群,不能盲目过多食用。
来源: *** 回家吃饭
过年别再买徐福记了,大厨教你自制养生糖果,补脑健胃不怕胖!小时候过年,可比现在热闹多了。这一年在爷爷奶奶家吃年夜饭,下一年在外公外婆家吃年夜饭,无论在哪家吃,都是菜多到可以让我们吃上一整个春节假期。
除了年夜饭,爷爷和外公还会准备各式各样的小零食放在客厅桌上的零食干果盘里,大大泡泡糖、旺旺仙贝、山楂片、洽洽瓜子、开心果、狼牙松子、九制话梅、话梅糖、酒心巧克力、徐福记沙琪玛......
午饭前吃,午饭后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吃,印象中我吃零食干果比吃正餐还要多。总感觉一群人坐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噶三胡(上海话,意思是聊天),再津津有味地吃上一堆零食干果才算是真的过年。
那么多的零食和干果中,唯独有一样让我印象深刻------黑芝麻核桃糖。因为别的零食干果大人们都不让我多吃,骗我说要长蛀牙或者拉肚子,只有黑芝麻核桃糖他们会一个劲地塞我嘴里,让我多吃点多吃点。
那时候,我还不明白为什么要让我多吃黑芝麻核桃糖,还以为是要我帮忙消灭存货。长大了,我才知道,原来黑芝麻核桃糖是养生零食,黑芝麻可以健脑益智、乌发养颜,核桃可以健胃补血、润肺养神,适量多吃益处多多。
可惜,如今做黑芝麻核桃糖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便有,也不太敢买了吃,怕食材的不干净,更怕配料的不安全。所以,这几年过年,我都在惦念着记忆中最有年味的糖果,小时候逢年过节才有得吃的,香甜酥脆的黑芝麻核桃糖。
好在,我愿意动手自学, *** 不成功,做两次也不成功,做三次终于成功了。食材简单,一般家里都会有。麻烦的是熬糖浆,难度在于糖浆熬到什么程度才到位,最后还要把握切糖的时间,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是大有学问。
主料:黑芝麻300克、核桃150克
辅料:白砂糖 *** 克、麦芽糖100克、纯净水一小碗
步骤:
1.准备一口干净的不粘锅,把白砂糖、麦芽糖和净水倒入锅里小火搅拌熬煮。
2.全程中小火,并不断搅拌以免焦化。糖浆从一开始冒大泡一点点变成小泡,再慢慢变成琥珀色。这时用筷子蘸点糖浆,立刻放入装有凉开水的碗里,尝一下糖是否变脆。
3.变脆后立刻倒入黑芝麻和核桃,迅速充分搅拌均匀。
4.倒入有不粘膜的模具中,用铲子或勺子压紧。
5.差不多5-10分钟以后稍微有些 *** ,倒出黑芝麻核桃糖,切成大小合适的糖块即可。
小怡的秘密:
1.熬糖浆是最关键的一步,用筷子蘸糖浆尝的时候,一定要变脆而不是变硬。
2.切块的更佳时机是稍微有些 *** ,而不是完全冷透。
3.切块冷透后注意密封保存,否则黑芝麻核桃糖容易回潮。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这篇文章,并关注我的头条号【i沈小怡】哦,么么哒~~~
来源:吃货研究所
拿起一个包装食品的时候,最重要的应该是干什么?
看配料表!
如何看配料表选产品,有哪些添加剂的不买,有哪些添加剂的可以买,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话题吧~
预包装食品一定要关注配料表 | 图虫创意
01
配料表怎么看
/ 排名越靠前用量越多 /
关于配料表,最主要的知识点就是:含量越高的成分,排位越靠前。
配料表是按照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排列的,用量最多的排在之一位。看一下排在前几位的配料,就能快速了解这个食品是拿什么做的。
配料表示例
配料表越简短,就越接近低加工的天然食品。但作为人,难免会想吃一些让自己开心的食物,或者赶时间要吃一些方便食品的时候,这些食品的配料表经常一大长串,并且还有很多不认识的东西,有没有安全风险呢?
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和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从安全 *** 上来说是有保障的。
那怎么保证厂家是按照规定剂量来添加的呢?只能说那些规模大、信誉度高的食品企业相对来说更让人放心,从正规渠道购买的话也更有保障。
这里还告诉大家一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的食品抽检结果公布平台,输入食品名称可以看到近几年被检出不合格的是哪些企业的产品,作为参考。
?链接:https://spcjsac.gsxt.gov *** /
抽检结果示例
以上是从安全 *** 角度来说,添加剂不可怕。而从健康营养角度来说,配料表里出现这些东西确实需要警惕一下。
02
这几种要警惕
/ 糖、反式脂肪酸、钠 /
? 添加糖
碳水化合物从健康角度可以分为“好碳水”和“坏碳水”,而游离糖(或者叫添加糖)就是“坏碳水”。而目前国标不强制在营养成分表中标出游离糖含量,所以大部分食品的含糖量只能从配料表发现端倪。
? 高浓度游离糖
配料表靠前位置出现下面这些东西的,都建议少买少吃:
蔗糖、白砂糖、葡萄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 *** 、红糖、赤砂糖、黄糖、黑糖、绵白糖、果糖、糖粉、麦芽糖、饴糖、糖蜜、枫糖浆、玉米糖浆、龙舌兰糖浆、玉米糖浆固体、结晶果糖、转化糖浆、蜂蜜、浓缩果汁
最后两个特别说一下,蜂蜜的游离糖含量是极高的(80%以上),几乎就是在吃糖,谈不上健康。而“浓缩果汁”如果排位很靠前,说明量大,同样能带来不少糖分。
这款果汁饮料, *** 排在第二位,本质上和 *** 水其实差不多 | *** 来自电商截图
? 功能 *** 糖
还有一些功能 *** 糖,广义上也属于糖类,但不被或很难被 *** 吸收,带来的血糖波动和热量都非常低,不用防范它们,只是吃多了可能引起腹泻:
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水苏糖、棉籽糖、菊粉、多聚果糖、魔芋多糖、β- 葡聚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聚葡萄糖、乳果糖
? 甜味剂(代糖)
另外,甜味剂也是不会影响血糖的,有的不带来热量或者热量极低,而且用很少的剂量就很甜,所以添加量很低。从安全角度讲,甜味剂是没问题的,用它们来代替精制糖,对减少肥胖和 *** 有帮助,可以作为戒掉高糖饮食的一个过渡品:
木糖醇、赤藓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山梨糖醇、甜菊糖苷、 *** 果糖苷、糖精钠、阿斯巴甜、阿力甜、安赛蜜、甜蜜素、三氯蔗糖、纽甜
某款代糖饮料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可以作为精制糖饮料的代替 | *** 来自电商截图
? 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坏脂肪”,过多摄入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加工食品里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油脂氢化。
以下配料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也可能不含,但即使不含反式脂肪酸,这些也是饱和脂肪,也不健康)。
?可能含反式脂肪酸
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精炼棕榈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物奶油、起酥油、人造酥油、植物酥油、植物黄油、奶精、植脂末、精炼植脂末、代可可脂、固体植物油、固体菜油等。
现在有一些按照法规标识为“代可可脂”的食物,也可能用的是类可可脂,指的是香味和特 *** 与可可脂很像的一类植物油脂,介于氢化植物油和天然可可脂之间,这种其实也还好。
按照我国规定,含有这类配料的食品都必须在营养成分表里标明反式脂肪酸含量,所以大家除了看配料表之外,还可以配合一下营养成分表。
一款用到了代可可脂的面包,但是反式脂肪酸标0 | *** 来自电商截图
但是,反式脂肪酸标0的也不是说就可以完全放心了,其实更应该担心一下饱和脂肪!因为如果这些油脂还想呈现起酥、室温呈固态的效果,往往饱和脂肪酸会很高,哪怕天然可可脂也是这样。
顺带一提,植物高温烹饪也会变出反式脂肪酸,所以炸鸡和薯条里也有。
多么痛的领悟 | 豆果美食@风意画
? 隐藏的钠
按规定,钠是需要强制标出量的,在营养成分表里可以直接看到确切的量。但是,有一些你以为并不高盐的食物其实钠含量并不少,很容易被忽视。
像一些海产品、挂面、切片面包、运动饮料、鱼糜制品、话梅等看似不咸的食物实际可能钠含量很高(没想到吧)。
某款挂面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 *** 来自电商截图
顺便说一下,营养成分表里NRV%是什么意思吧。NRV,也写作营养素参考值,是指这款食品里这种营养素的含量占一般情况下每天该吃多少量的比例。比如上面这款挂面,如果你吃了100克,就摄入了900毫克的钠,占每日钠摄入的45%。
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盐少于5克,大约相当于2000毫克钠,如果你高盐零食吃得多,那其它地方就要减盐。
此外还可以看一下包装上有没有关于低盐、低钠、减盐、减钠之类的字眼,这些声称是需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写的:
? 低钠:≤120mg/100g
? 极低钠:≤40mg/100g
? 无钠:≤5mg/100g
? 减少钠:与参考食品比较,钠含量减少25%以上
参考资料:
<1>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等,《“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科学 *** 》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
果葡糖浆,通过舌尖上的 *** ,让人悄然发胖果葡糖浆,这名字,听上去是不是感觉挺熟悉?如果您留点神,看看自己平时喝的饮料或吃的食物的成分标签,就会发现,这东西简直是无处不在。从奶茶、啤酒、果汁,到番茄酱、面包、即食麦片,都有果葡糖浆的身影,咱们像是处在其包围之中。果葡糖浆,对咱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咱们现在仔细聊聊。
提到甜味,咱们自然地想到砂糖,很多人盲目地认为,食物中的甜味主要来自于蔗糖,但是,那只是历史。的确,咱人类在2000多年前,就掌握了从甘蔗中提取食糖的 *** ,蔗糖,也就是咱们常见到白砂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人类食物中的主要甜味剂。蔗糖曾经是昂贵的奢侈品,不过,自从18世纪末有了机械化生产后,蔗糖产量上升且 *** 下降,人们也开始在饮食中大量添加蔗糖,也吃出了无甜不欢的口味习惯。
任意吃蔗糖的好日子,在1970年代发生了变化。那时,有个叫古巴的地方,和 *** 把关系搞僵啦,蔗糖因此断供。同一时期,日本有个叫高崎义幸的博士发明了从玉米中提取淀粉 *** 果糖的技术。 *** 乐坏了,正愁大量玉米产能过剩呢。盘,盘玉米棒子,仅用1年,从玉米中提取的果葡糖浆,就在食品饮料界,全面取代了蔗糖。不过,喜欢思考的人,如今已经将果葡糖浆,比喻为氢化植物油之后,第2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发明。
咱们都有体会,吃馒头的时候,细细品尝,越嚼越甜。这是因为,馒头里的淀粉被唾液里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提取果葡糖浆的思路,和这个过程有点类似。先把玉米粉碎,弄出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下转化为糊精,再用糖化酶催化为葡萄糖浆,然后通过异构酶,得到甜度较高的果糖。
果葡糖浆,按果糖的含量比例,分成42号、55号、90号等3类, *** 果糖比例为42%、55%、90%。42号主要用来做蛋糕和饼干;55号做奶茶和饮料;90号,太甜,按原理来说,不常用。不过,少放90号果葡糖浆,多加水,兑出口感,可降低成本。这种省钱的点子,很多精明的人是会想到的。果葡糖浆,除了甜度高的特点外,还能上色、易发酵,并能延长保质期,因此,成为广大食品生产者开厂设店的必备品,也是争取超额收益的利器。
您可能天真地想,果葡糖浆含果糖,那不是和吃水果一样吗?错啦。水果中的果糖,是被膳食纤维包裹着的,吸收速度很慢。但是,食品及饮料中的果葡糖浆,是液态果糖,摄入后,会被 *** 以最快的速度吸收。而且,果糖易被肝脏摄取,过量摄入后,会促进肝脏大量合成脂肪,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心血管疾病风险等随之而来。以美国为例,1972年时每人每年的果糖摄入量不到0.45公斤,随着果葡糖浆的应用,到19 *** 年平均每人每年摄入果糖的量增加到了28.35公斤,每天平均吃下77克。过量果糖摄入带来的结局是,肥胖者的比例从13%上升到了40%。
果葡糖浆的大量摄入,除了直接导致肥胖后,还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非酒精 *** 脂肪肝。此外,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超量果糖,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嘌呤基产物,使血尿酸水平上升,带来痛风。鉴于添加糖已经成为严重和不断加剧的公众健康问题,很多国家开始重视,并进行 *** ,比如采取征收糖税的 *** ,来扼制果葡糖浆的泛滥。有些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允许总热量的25%来自添加糖,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建议,来自添加糖的热量不能超过每天总热量的10%,为了健康则应该 *** 在5%以下。将每天食物中的全部添加糖换算后,女 *** 每天摄取不超过24克,男 *** 不超过36克。您可以记下每天吃的食物和喝下的饮料,查查成分,认真地核算,看看超标了多少。切记,您放松了对果葡糖浆的警惕,肥胖和疾病就可能不会放过您。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健康早班车# #清云计划#
2020年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发现,中国人喜欢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中,甜味已经超越辣味成为国人之一喜欢的口味,其实在大众普遍的认知里,甜食吃太多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为什么大家还是那么喜欢吃呢?
吃甜食有什么好处?
甜食能让大脑兴奋,人在心情低落时,大脑中能带给人快乐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下降。而糖能促进脑内5羟色胺的合成,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 *** 神经末梢,让人感到兴奋,进而使大脑对它产生渴望。
甜食能快速为身体供能。糖能快速消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含量提高,胰脏会迅速分泌胰岛素,把血糖转化成能量,带来“ *** ”的感觉。
甜食能缓解人的压力。在心理压力大状态下,甜食能够提高人脑中的血清素水平,其效果与抗抑郁 *** 等同。摄入大量的糖可以让脑部产生新鲜感。
总之,吃甜食能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很愉悦,甚至上瘾,形成一种本能的喜爱。
吃甜食的坏处
甜食摄入过多,容易引发类似糖尿病、高血压等很多慢 *** 疾病,还会影响视力,加速皮肤老化等等,今天我们只聊聊对肥胖的影响。
分析这个之前我们先了解 *** 体的脂肪是如何生成的:
我们的身体每天活动需要很多能量支撑,而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食物消化后生成的葡萄糖,当我们摄入过多的食物,食物消化产生的葡萄糖能量超过身体所需的量时,肝脏和胰腺就会将这些多余的糖原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以应对缺乏食物补充时候的不时之需。如果我们长期处于这种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饮食习惯状态,多余能量转化储存的脂肪越来越多,也就会变得越来越胖。这就是我们一天天胖起来的根本原因!
由于甜食的主要成分里一般都有麦芽糖和蔗糖成分,这些成分在进入口腔时就开始消化吸收,相对于蛋白质和脂肪来说能更快更直接消化产生葡萄糖,在消化 *** 中存留的时间太短,好比那猪八戒 *** 参果,还没品出味就没了,所以为了让自己感觉吃饱,摄入的量就会不知不觉增多,而吃甜食又能让大脑兴奋和上瘾,就越吃越多停不下来。也就是说爱吃甜食更容易使能量摄入过多而转化成脂肪,也就是我们说的吃多了甜食容易发胖!
所以,偶尔吃些甜食可以让你身心愉悦,长期嗜吃甜食绝对让你胖得一塌糊涂!!
吃糖也不怕胖!安利纽崔莱教你这个秘籍这个礼拜,朋友圈不出所料被《权游》里的二丫刷爆了。
从14岁参演到22岁,“二丫”经历了一整个青春期,终于《权游》迎来最终季,眼尖的粉丝发现,二丫不仅长大了,还发福了……
吃了这么多苦的二丫还能发胖,这还有天理吗?爱吃糖的你可怎么办?
说到吃糖,小编就来八一八“糖”的前世今生。
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我们每天摄入的甜食中的蔗糖、水果中的果糖、甚至大米白面也就是淀粉……都属于糖。
为什么我们这么爱糖?除了主食爱好者填饱肚子,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总会想吃甜食,因为甜的食物会令 *** 产生多巴胺,这种激素会调节情绪,让我们开心~
这时你也许会问一个问题:吃糖就一定会胖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糖在 *** 中是怎样转化吸收的。无论淀粉还是蔗糖,它们最终的命运都是:被酶分解为单糖——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血糖转化为能量,多余的转化为糖原存储——再多余的就变成脂肪囤积!
扎心的是,糖原的存储量有限,但脂肪细胞的生长是没有上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越吃越胖……
可是,爱吃甜的小编戒掉甜食,人生还有什么意义?难道就没有一种 *** ,让我们既能大胆吃甜食,又能把糖分“拒之门外”吗?
机智的小编得意一笑——当然有, *** 就在上面讲到的,糖的分解这一步!
小编前面讲到,糖类要转化为血糖被 *** 吸收,首先要被酶分解为单糖。也就是说,如果能把分解糖的两种酶抑制住,就可以实现轻松挡糖了!
接下来小编要安利给大家的,就是能够挡住这两种酶的天然挡糖因子——腰豆精华和大豆精华了。
研究显示,腰豆中富含一种天然α-淀粉酶 *** ,可以减少酶的活 *** ,阻断淀粉水解的过程。
而针对蔗糖的水解,大豆精华中富含天然α-糖苷酶 *** ,可以有效减少蔗糖与麦芽糖在 *** 的水解,减少血糖的生成。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被挡掉的淀粉、蔗糖、麦芽糖都去哪了? *** 是,留在肠道之中!这就需要另一种营养素——欧芹浓缩素出马了,欧芹是一种富含高纤维,且含极低脂肪的天然植物,脱水浓缩后的欧芹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快速包裹糖类,在肠道 *** 中将其排除。
现在问题来了:这几种营养素虽好,想有效提取可不容易。如果工艺不够纯属、技术不够先进,往往得到的只是普通的腰豆与大豆提取物,精华物质活 *** 并不高,还得让专业的来。
这个专业,说的就是拥有85年历史、世界之一的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品品牌的安利纽崔莱,小编手里这款安利纽崔莱无醣易,小编在管不住嘴吃甜食,或者吃面食的那一餐前都会使用,每三片含有500mg腰豆精华、300mg大豆精华以及30mg欧芹浓缩素,采取水提取工艺和专利发酵技术获取双豆精华,无残留且活 *** 与纯度更高。要知道安利纽崔莱从2000年起就是中国体育 *** 团官方营养保健食品, *** 选手都会使用的产品,科研实力和安全 *** 小编自然是放心的。
“双豆精华”在手,小编终于可以放心吃甜食了!不过小编自己心里也知道,要想健康、全面地管理体重,挡糖只是一其中一个步骤,也就是“4个少”中的“少吸收”。
那么少摄入、少合成、少囤积又该怎样做到呢?别担心,健康塑形的专业品牌——安利纽崔莱把整套营养摄入方案都帮你搭配好了,包括基础组合: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混合营养餐,保证能量与常规营养素的补充;
肠道管理:肠道是 *** 营养进入与 *** 排出的重要通道,通过益生菌+果蔬纤维合理调节肠道环境,是管理体重的重要环节;
挡脂挡糖:脂类与糖类是 *** 长胖的罪魁祸首,大豆精华+腰豆精华挡糖,绿茶提取物EGCG挡脂,共同抵御过量脂肪与糖类在 *** 逗留,控制脂肪的生成;
增肌:肌肉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基础代谢率,共轭亚油酸能通过调节肌肉量来减少脂肪量,乳清蛋白也能提升我们的运动表现。
安利纽崔莱的健康塑形方案,最让小编满意的就是它的简单和方便了。它倡导吃动平衡,也就是每天吃出“4个少”,喝8杯水,再做半小时运动, *** 作起来非常简单,还有教练和伙伴每天带着一起运动,是不是既省心又容易坚持?
想吃得健康,科学减重,赶快来安利纽崔莱健康塑形方案了解更多吧~
高糖食物的热量很高,如果一个人经常吃甜食,就会变得超重。我们已经研究出蛋糕、酸奶甚至冰沙是如何导致赘肉的。
甜食如何影响体重
大多数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有葡萄糖,身体需要它来提供能量。甜食会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当葡萄糖变得过高时,激素胰岛素被释放,血糖在肝脏和肌肉中沉积。如果消耗的葡萄糖多于身体能以糖原形式储存的葡萄糖,糖原就会变成脂肪用于长期储存能量。
将单糖转化为脂肪的生物化学过程被称为脂肪生成。在脂肪生成的之一步,葡萄糖由于有氧氧化而形成化合物乙酰辅酶A,然后发生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过脂肪生成和随后的 *** 三酯合成,身体以脂肪形式储存能量。其结果是脂肪组织的重量增加,并因此导致体重增加。
过重的体重来自于过多的游离糖
所有随食物进入 *** 的糖都可以分为天然糖和添加糖。天然糖类存在于水果、蔬菜和牛奶中。添加糖或 *** 糖是指那些人为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糖:巧克力、发泡饮料、早餐麦片、天然糖浆。
添加的糖也存在于乍看起来很健康的食物中:果汁、松软干酪、酸奶或麦片。因此,你应该注意包装上的食品成分。
如果每100克产品中的糖含量超过22.5克--你面对的是一个高糖含量的产品。
如果糖在配料表的开头,那么它在产品中的含量可能很高。
制造商对糖有不同的称呼:水解淀粉、甘蔗汁、糖蜜、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水果糖浆、 *** 。
大量的游离糖会导致热量过剩,并可能导致肥胖。此外,过多的糖会导致蛀牙,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你需要 *** 饮食中的 *** 糖。
可以吃多少糖
游离糖应该少于我们一天中所消耗的所有能量的10%。美国心脏协会建议 *** 游离糖如下:女 *** 的标准是每天不超过100卡路里,或大约6茶匙的糖,男 *** 是150卡路里,或大约9茶匙。
果汁、冰沙、添加糖或糖浆的冰沙应与其他含糖食品一样受到 *** 。你可以喝不加糖的100%水果、蔬菜汁、冰沙和果泥,但不能超过150毫升,因为它们含有已经释放的糖分,会损害你的牙齿和牙釉质健康。
所有 *** 只适用于添加的糖,没有饮食建议建议你完全放弃碳水化合物。健康的饮食应该包括水果、淀粉类蔬菜、豆类和全谷物谷物。纤维含量高的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向血液中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比含糖食物和饮料慢,因此它不会变成脂肪。
如何少吃甜食
为了避免暴饮暴食糖,你需要。
研究商店里的标签,选择少糖的食物。
大致采取你一天所吃的 *** 糖的数量。你可以使用糖分计算器来计算。
不要提前购买甜食。如果你买了一个明天想吃的蛋糕,就很难忍住不在晚上喝茶时吃它。
放弃含糖饮料:选择低脂牛奶、不含含糖添加剂的矿泉水,用水代替果汁。如果一开始喝纯净水会有困难,你可以在其中加入一片柠檬、酸橙或其他水果和浆果以增加味道。
逐渐减少茶和咖啡中的糖量,直到你能够完全放弃它。你可以在杯子里加一片柠檬或生姜来调味,或者你可以泡一个芳香的草 *** 系列,作为甜红茶的替代。
选择不加糖的低脂酸奶,而不是甜酸奶、冰激凌和甜甜点。在其中加入切碎的水果、浆果、坚果和 *** 以增加风味。
选择蔬菜、水果、浆果、无盐坚果和面包等健康零食,而不是甜食和饼干。大多数麦片、健身棒都含有添加糖。
每天喝不超过150毫升的果汁或冰沙--这算作推荐的五份水果和蔬菜中的一份。
小心你在餐馆、咖啡馆和外卖店吃的东西--酸甜酱、咖喱、许多沙拉酱,包括黑醋和黑醋奶油的饭菜,都是高糖。
如果你不能放弃甜点,更好选择基于水果和浆果的健康甜点,不加糖。
更甜更廉价就更 *** ?玉米糖浆被指控是肥胖的万恶之源来源:Slate
作者:Daniel Engber
翻译: *** E科技故事
大约在50年前,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亦称果葡糖浆或高果糖浆)开始进入我们的食物供应链。到1984年,几乎整个美国的汽水生产商都采用了高果糖浆来作为食糖的廉价替代品。
十年前,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几乎占到美国人饮食中所有添加糖的一半,但这种情况在近十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可乐配料表中的果葡糖浆指的就是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
2009年4月,百事公司(PepsiCo)宣布放弃这种经典的美式甜味剂,同时推出了三款新饮料:天然百事(Pepsi Nat *** al)、复古百事(Pepsi Throwback)和激浪百事(Mountain Dew Throwback)——它们都是用甘蔗和甜菜糖的“天然”混合物来增加甜度的。
紧跟着百事的步伐,思乐宝(Snapple)饮料也推出了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广告活动,以推广他们一款用“真正的”蔗糖酿造的“天然”茶饮料新产品。除此之外,必胜客、卡夫食品和康尼格拉等品牌也在随后几个月内进行了相似的转变。
“天然百事”
尽管美国玉米精炼协会(Corn Refiners Association)斥资3000万美元开展了一系列媒体宣传活动,也没能扭转这一趋势。
反对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理由主要有三个:就像人们对反式脂肪和人造食用染料这些“有害成分”的 *** 一样,高果糖玉米糖浆被指既不健康、不自然,又不可口。(这三个说法被形容为希波克拉底式、柏拉图式和伊壁鸠鲁式的食物运动……)
1966年至2013年,美国人均糖和玉米甜味剂的消费量(绿色数据为玉米糖浆)
虽然这些说法并非完全错误,但也没有一个是绝对正确的。
人们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恐惧源于对果糖(其主要成分之一)对健康影响的担心。正常情况下 *** 摄入葡萄糖之后,身体便会释放调节食物摄取的化学物质,促使我们停止过量进食。但是果糖的摄入却几乎不会抑制我们的食欲,并且它还与新脂肪细胞的形成相关。
越来越多的研究让一些科学家怀疑,过去几十年里果糖摄入量的增加是否可能是肥胖率上升的根本原因。
《临床研究 *** 》(Jo *** 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的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更多反对果糖过度使用的确凿证据。加州的研究人员招募了一批志愿者,被分成两组的志愿者要在十周内每餐都喝一杯饮料。
区别在于其中一组喝的是加果糖的汽水,而另一组喝的是加葡萄糖的汽水。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志愿者的体重都有所增加,但摄入果糖的受试者内脏脂肪更多——这种脂肪附着在我们的 *** 上,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结果还表明,食用果糖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胰岛素敏感 *** 较低。
不过这个实验研究有一个 *** ,就是果糖比葡萄糖甜得多,因此在现实世界中,少量的果糖就可以抵得上较大剂量的葡萄糖。
*** 可口可乐的 *** 者在 ***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果糖比葡萄糖对 *** 更有害。
但是“高果糖玉米糖浆比其他高热量的甜味剂对 *** 的危害更大”,这又是另外一个需要科学验证的疑虑了。虽然它的名字中有“高果糖”,但实际上它的果糖含量并不比蔗糖高多少。
我们习惯在咖啡中加入的就是蔗糖,它是一种果糖和葡萄糖各占一半的化合物。而一般汽水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浆是55%的果糖和42%的葡萄糖的混合物。如果果糖是万恶之源的话,那么高果糖玉米糖浆只会比蔗糖“ *** 一点点”。
果糖(左)和葡糖糖(右)的结构式
事实上,《临床研究 *** 》的实验并没有区分这两种甜味剂。他们认为玉米糖浆和蔗糖可能同样有害,因为两者都含有大量的果糖:“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比较摄入高果糖玉米糖浆、蔗糖和100%果糖的长期影响。”
在美国,将肥胖归咎于高果糖玉米糖浆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根据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的一篇文章,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出现使能够获得农业补贴的廉价玉米能转化为同样廉价的糖。因此含有大量热量的食品被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来,进而导致了全体美国人的变胖。
但如果玉米不是如此廉价及充足,人们就可能会减少甜味剂的摄入。玉米糖浆的 *** 因农业补贴而被人为压低,但其他甜味剂的 *** 却因进口蔗糖和精制糖的关税和配额而被人为抬高。换句话说,如果取消所有的补贴和贸易 *** ,我们仍然会有大量廉价的糖为食物提供同样的热量。
*** 上广为流传的“各种饮料含糖量对比图”
正如汤姆·菲尔波特(Tom Philpott)在《谷物》(Grist)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其实不需要高果糖玉米糖浆也能提高美国式的肥胖率:澳大利亚的食品工业也导致了类似的数据,尽管他们的食品工业主要是以蔗糖为基础。
人们普遍认为高果糖玉米糖浆不如其他形式的糖“天然”,这无疑加剧了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坏名声。“任何天然的东西都是健康的,任何人造的东西都是不健康的。”这个观点其实是十分不科学且愚蠢的。
如果果糖真的是问题所在,我们就应该避免在食品中使用纯天然的甜味剂。例如浓缩的苹果汁或梨汁,它们中果糖含量高达2/3,比高果糖玉米糖浆更有害健康。(未加工的天然龙舌兰花蜜可能更加危险,它的果糖含量高达90%)
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就是自然界中有毒的“天然物”太多了
事实上,如何对高果糖玉米糖浆进行归类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理论上来讲这种糖浆是由土壤中生长出的天然产物加工制成的,但人们却习惯将它归类为人造产品。主要依据是将玉米淀粉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需要加入一系列化学品(这些化学物质中有两种可以将痕量的汞转移到最终产品中)。而且这个过程中有一步偶尔会使用到一种叫做戊二醛的有毒合成固定剂。
正因为上述的原因,有消费者多次试图 *** 汽水生产商——因为他们将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甜味产品宣传为“纯天然”。2007年,7Up和Capri Sun的生产商就在面临法律诉讼时改变了他们产品标签的措辞。
2008年,针对Snapple的类似诉讼被驳回。当时法官认为,关于玉米糖浆的这个问题更好还是留给食品和 *** 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的官员来判断处理。而FDA最终做出了有利于玉米精炼企业和汽水生产商的裁定结果。根据官方的说法,只要戊二醛不与糖浆发生物理接触,高果糖玉米糖浆就可以被认为是“天然的”。
风靡一时的无糖可乐
然而,这一裁决并没有让公众信服。食品行业继续执着于这样的观念:玉米糖浆是假的,而蔗糖和甜菜糖才是真的。这导致了新型加糖汽水饮料的制造商不可避免地宣传及兜售其“纯天然成分”——根据Mintel市场研究集团的调查,“纯天然”在2008年开始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宣传词,出现在23%的新食品和饮料标签上。
这些营销活动迎合了一个未经证实的普遍观点,即高果糖玉米糖浆有一种令人不快的味道。(一个著名的美食博客声称“撇开科学不讲,白糖的味道毫无疑问是更好的”)Snapple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也宣布,该公司改变甜味剂的决定“归根结底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口味”。
行业刊物BevNet *** 的编辑说,蔗糖有“完全不同的,更清洁的味道……你喝完后嘴里不再会有那层糖浆状的东西。”
不过一些风味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他们指出,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配方在20世纪80年代添加到汽水饮料中之前,就已经精准地校准过了,为的就是彻底地模仿蔗糖的味道。可口可乐公司的发言 *** 特别坚定地表示,这两种饮料的味道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科学界尝试过评估纯糖的相对口味。199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只要剂量与甜度相匹配,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就无法被区分。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果糖的味道来得更迅猛,葡萄糖的味道则会被缓慢建立并趋于长时间的持续。但现在还没有权威的研究来比较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风味。
可乐生产商:“最紧要Happiness啦。”
尽管如此,大量坊间流传的报告表明,人们确实能够分辨出加蔗糖可乐和加高果糖玉米糖浆可乐的区别。我们不太清楚的是其中一个是否真的比另一个好。
在《多伦多星报》进行的街头调查中,大多数 *** 更喜欢喝普通可乐而不是蔗糖或者无糖可乐。Snapple的测试人员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惑:有人形容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版本尝起来“更自然”,也有人认为纯天然版本有一股令人生厌的“化学味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高果糖玉米糖浆并不健康,但是没有理由认为它对 *** 比蔗糖或者甜菜糖更糟;至少根据美国官方的说法,高果糖玉米糖浆与其他甜味剂一样“天然”。尽管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味道似乎与纯蔗糖略有不同,但许多人还是喜欢它。
百事跟可口可乐 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所以,您可以用之一个结论说服疑病症患者,用第二个结论说服环保主义者,还可以用第三个结论来击败美食家。不过说到底,什么健康什么不健康那该是科学家实验出来的结果;什么好喝什么不好喝则因每个人不同的口味而异。
商家可以根据科学的研究或者大众的喜好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策略,但假如越界来试图利用 *** 理论 *** 纵大众对于食物选择的喜好倾向,那就太过分了。
每一个既想吃零食,又想减肥,还想养生的年轻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不管是买饼干、蛋糕还是饮料,别人总能找到更好吃那款,而你总能在找到标注着「无糖」的版本。
标注无添加蔗糖的代餐饼干
这些食品标着的可能是「无糖配方」,也可能是「无添加糖」、「无蔗糖添加」…
标在包装袋上的宣传语,可能让你觉得这是最适合减肥人士的零食了。
但无糖食品、饮料真的不含糖吗?靠它们减肥有可能吗?
无糖食品,藏了多少陷阱
如果你去 *** 上搜无糖食品,最常看到的问题可能就是:真的无糖吗?为什么这么甜?
*** 截图
尝起来一样甜的食品,为什么就「无糖」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商家们所说的「糖」是什么。
我们吃的食物比如苹果,自身就含糖。而食品厂商在加工时,为了让零食的风味更好,还会额外添加一些糖,比如白砂糖、 *** 、麦芽糊精、蜂蜜糖浆等。
做甜食时会用到的方糖、红糖和白砂糖等
有的商家会在包装上写「无添加蔗糖」,但是如果仔细看配料表,却可能添加了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等,而这些在水解后同样会产生葡萄糖,热量一点也不会少。
即便是标注了「无糖食品」的零食,也不意味着食品中完全无糖,或者没有热量。
根据中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 ,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而低糖则是指食品中糖含量少于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1> 。
如果不添加糖,又想要保持甜味该怎么办?很多厂家选择的办法是添加糖醇等甜味剂,比如木糖醇、麦芽糖醇等。
糖醇比常规糖释放的热量要少很多。每100g白糖产生400大卡热量,木糖醇则只有240大卡,甜度和蔗糖相差不多。
这样,食品既可以保持甜味,也可以使用「无糖食品」的标签,相比于添加糖热量还会更低。
但是,要想看食品是不是高热量,光看添加糖是不够的。
比如一款号称「无糖饼干」的代餐食品,这款饼干没有添加糖,而是以粗粮为主,号称富含膳食纤维。
但它每100g能量依然达到1973千焦,换算过来将近470大卡,吃二两白米饭(100g)也才1 *** 卡热量。
2019年12月29日,南宁,冬日阳光明媚,石门森林公园美不胜收,市民在公园跑步。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要消耗完470大卡热量,至少要长跑8公里
要知道,同等数量的趣多多饼干能量也才2100千焦,所谓的无糖饼干,竟然跟高热量饼干一样的热量。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看看配料里的植物油,和营养成分表里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就能明白了。
饼干、糕点、面包等食品,除了添加糖,本身就含有淀粉,这些碳水化合物最终在 *** 内还是会被消化吸收为葡萄糖。
冰激凌糕点,会在表面淋上一层果酱,看起来更加 ***
由于这些食品没有添加糖,为了保证口感,往往还是会用麦芽糊精、精制淀粉或油脂来提升口感,热量不一定比一般食品少。
美国食品与「FDA - *** 品 *** 」对营养成分标识的规定是,如果加工食品在 *** 过程中未额外添加食用糖,可以打上「不含添加糖」的标签,但如果食品卡路里含量不低,则必须注明<2>。
市面上常见的「无蔗糖」饼干 / *** 截图
但显然,国内的商家们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因而很多商家刻意将「无蔗糖」和「不长胖」联系起来,诱导消费者购买。
所以,如果你为了减肥而买「无糖食品」大可不必,是零食终究会长胖。
无糖饮料,同样存在误区
不仅「无蔗糖添加」的糕点藏有陷阱,饮料也是如此。
奶茶是无数年轻人逃不开的 *** 。想喝奶茶又怕长胖,很多人就会选择「无糖」版本,安慰自己喝了不胖。
2018年6月22日,谢霆锋加入「新歌声」带奶茶孝敬周杰伦。周董有多爱喝奶茶,大家都知道的吧
但是奶茶杯上的「无糖」,只是跟三分糖、半糖、七分糖相比较而言没有额外加糖。
实际上,奶茶本身的热量已经很高了,无糖也躲不过越喝越胖的命运。
深圳品质消费研究院的一项奶茶检验显示,包括喜茶、奈雪、米芝莲、COCO等多个品牌的10款珍珠奶茶中,一半属于高糖饮料。
其中更高的 *** 奶茶总糖含量为9.30g/100g,而更低的珍珠奶茶总糖含量也达到3.8g/100g<3>。
2019年03月24日,青岛,位于金狮广场的一家网红奶茶连锁品牌「The Alley 鹿角巷」正牌门店,作为 *** 黑糖奶茶首创者,黑糖鹿丸鲜奶等系列尤其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
一杯奶茶通常在500-700ml之间,即便是不额外加糖的奶茶,一杯奶茶的总糖值也有26.6g,全糖奶茶则能达到60.9g。因为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就含有糖。
根据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糖分不能超过50g,更好在25g以下。也就是说,喝一杯奶茶就已经超过今天的糖分建议值了<4>。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加珍珠,但加上了奶盖、布丁、椰果粒…最终都不会差很多。
如果说女生们更钟爱奶茶,直男逃不过去的坎儿则是含糖软饮料,比如可乐、脉动、冰红茶等。
超市货架上的碳酸饮料和各类果汁都很受欢迎
一项对中国九省 *** 含糖饮料消费的研究报告发现,中国 *** 居民来自含糖饮料的添加糖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13.4g<5>。
不仅如此,喝饮料没有咀嚼的过程,饱腹感差,反倒可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比起糕点类食品,含糖软饮料显然是更棘手的问题<6>。
可口可乐「ZERO - 零度」饮料 / 来源:可口可乐官网截图
如果这时候,有了无糖的可乐或饮料,似乎就能拯救千万高糖少年了。
市场确实看到了这样的需求。无糖可口可乐中用的甜味剂是安赛蜜,零度可乐是安赛蜜和阿斯巴甜,都可以做到0卡0热量。
市面上常用的甜味剂
这些添加了人工甜味剂的可乐,不仅可以减少高热量,还能保证可乐原本的口感,当然,可乐原教旨主义者可能会称零度可乐「没有内味儿」。
但是能靠喝这些饮料减肥吗?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不一定。
2019年,澳大利亚的学者针对无糖食品和肥胖问题的相关 *** 展开测试,发现在5136人的样本中,无糖饮料依然与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相关 *** <7>。
2013年11月15日,北京,正在做糖尿病血糖检测化验。肥胖不仅会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几率,还是诱发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无糖饮料对肥胖问题的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不过有研究认为,人工甜味剂可能会改变人类大脑对甜度的认知和反馈,进而改变你的甜食消耗习惯<8>。
也就是说,无糖饮料可能会一步步诱导着你消费更多甜食。
迷信无糖,不如改善饮食
其实,花这么大心力在无糖食品、无糖饮料上省下来的这几克糖,很快就能从其他饮食摄入中补足。
你喝一罐无糖可乐,顺便吃两个旺旺仙贝搭配一下,感觉没吃多少,其实能量已经超标。100g旺旺仙贝热量将近500大卡,比一罐全糖可乐还高。
在发胖这件事上,一些小体积的零食比正餐还可怕。
人们钟爱的小面包、小馒头这些常见的零食中添加糖都不少,一吃就停不下来,在不经意间,糖消费已然超标。
中国 *** ,八天堂甜品店,深受大家喜爱的吉士面包(前)和抹茶奶油面包(后)
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测算,超市常见的含糖预包装食品中,中国的全麦面包和发酵饼干总糖含量高于美国同类食品,在饼干、糕点和糖果等食品中蔗糖含量尤其高。
摄入过多添加糖会影响 *** 对膳食纤维和其他基本维生素、矿物质的吸收,造成摄入能量过多<9>。
橙汁既解渴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饮料
除了零食外,果汁中的糖分也是不少。想喝杯橙汁补充点维生素,喝进去的也都是糖。
一般常见的水果含糖量在10%左右,比如苹果、桃子、柑橘等。而市面上贩卖的果汁,除水果本身外,还被添加了大量的糖分。
餐后甜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正餐结束之后人们往往要点一些甜食
根据测定,市面上所售饮料总糖水平为3.00~34.9g/100g(mL),在液体饮料中,果汁和碳酸饮料总糖含量较高,均超过11g/100mL。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瓶225mL的果汁所含糖分相当于5块方糖<10>。
真想减肥,与其不断地寻找各种无糖食品,不如调节自己的膳食结构。
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保证食物的营养均衡和膳食结构的全面 ***
「柳叶刀」2019年一项研究发现,全球近20%的死亡病例是不当饮食造成的。中国因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在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排行之一。
其中,饮食导致死亡的前三位重头原因分别是高盐、低杂粮和低水果饮食<11>。
柳叶刀EAT *** 会在2019年报告中建议的科学膳食结构
按照柳叶刀的建议,蔬果应占饮食的大部分,并搭配适量动物制品。高度加工食品、添加糖的含量都要有所节制,这部分热量不易计算,能轻易 *** 正常的饮食结构<12>。
相反,如果蔬菜水果都不认真吃,而是沉迷于吃无糖食品、喝无糖饮料,少吃的糖早晚都还会补回来。
本文文献科学 *** 已经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硕士何一白审核
参考文献:
<1>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2>Boon, C. S., Lichtenstein, A. H., & Wartella, E. A. (Eds.). (2010). Front-Of-Package Nutrition Rating Systems and Symbols: Phase I Report.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3>康绚.喝奶茶前,请看看这个
<4>杨月欣,张环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简介
<5>李冬华. 中国九省1997-2009年 *** 含添加糖食物、含糖饮料的消费状况及趋势研究
<6>WANGYC , LUDWI GDS , SONNEVI LLEK , e ta l .Impact of change in sweetened caloric b *** rage consumption on energe intak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rch PediatrAdolescMed, 2009,163(4): 336-343.
<7>Ah *** d, R., Mok, A., Rangan, A. M., & Louie, J. C. Y. (2019). Association of free sugar intake with blood press *** e and obesity meas *** es in Australian *** s. E *** opean jo *** nal of nutrition, 1-9.
<8>Green Erin,M *** phy Claire. Altered processing of sweet taste in the brain of *** t soda drinkers.
<9>段一凡,马冠生.含糖饮料消费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
<10>侯琳琳, 张雪松, 王国栋, & 王竹. (2017). 超市常见含糖预包装食品中糖含量分析. 卫生研究, 46(3), 416-422.
<11>Afshin, A., S *** , P. J., Fay, K. A., Cornaby, L., Ferrara, G., Sa *** , J. S., ... & Afarideh, M. (2019). Health effects of *** 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 *** tic *** ysis for the Global B *** 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The Lancet, 393(10184), 1958-1972.
<12>Willett, W., Rockstr?m, J., Loken, B., Spring *** nn, M., Lang, T., Vermeulen, S., ... & Jonell, M. (2019). Food in the Anthropocene: 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 ts from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The Lancet, 393(10170), 447-4 *** .
堪比每餐喝油,这些“减肥零食”让你越吃越胖!糖友更不能碰!【声明】本原创内容只做信息分享,不做任何医疗建议。请随意转发分享,“转载”请私信我。
肥胖已然是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全球将近39%的成年人都处于“超重”范围,其中有400万人因肥胖而死亡!
截至目前,我国的肥胖人口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你是其中一员吗?
与此同时,和肥胖相关的慢 *** 发展趋势也一直备受关注,从下图就可看到,单单中国就已经约有6.1亿人属于超重及肥胖。
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 *** 状况报告》
为了健康,那就减肥吧?于是大部分人都开始选择带有“减肥”,“瘦身”,或者 “健康”的食品来作为日常膳食的一部分,特别是吃货们(离不开零食的那种)。
更有甚者,还会在网上搜索各种带有相关关键词的资讯或帖子,也有的会在 *** 上发布相关问题,等待更佳 *** 。
(来源:知乎&百度搜索)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为什么体重它就是稳如泰山呢?(甚至还可能日渐飙涨了,呜呜呜…)
其实,很多时候减肥瘦不下来恰恰就是因为你吃太多“健康减肥零食”了…这些所谓的“健康减肥零食”不惊令人怀疑的是,它们真的能够帮你减肥吗?它们真的健康吗?
如果告诉你,这些健康减肥零食仅仅是一个营销噱头和销售手段呢?
今天逆糖计划将给大家揭秘九大通常被认为是“健康减肥食品“的零食,实际上可能会越吃越胖哦!而且可能还添加了不少的糖分,糖友们更加要注意睁大眼睛喽!
【太长不看版】:
01蛋白质奶昔
不论是健身达人,还是减肥人群,很多人都会选择蛋白质奶昔来作为日常零食。
蛋白质奶昔一般以高蛋白含量和含有综合营养素作为主打特色,而且绝大部分以固体饮料为主,加水混合就能立即饮用,非常的方便,特别适合忙碌的上班族。
然而许多人往往都忽略了奶昔中的“添加糖”。糖对于减肥来说是更大的“敌人”!逆糖计划提醒你,不要以为配料表上没出现白砂糖或蔗糖的身影,就认为它不含添加糖哦!
它们也有可能以其它名字(如麦芽糊精、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等)或化学名称来命名的噢!所以说在选购任何食品时都必须要查看清楚营养成分表,更好是选择营养成分表上无添加糖的。
02低脂食品
减肥期间,在选择任何食物时都会特别谨慎,首选标有“低脂”的当然也不出奇。
事实上,很多低脂和脱脂食品比常规食品的含糖量还要高<1>,所以这类型的食物吃多了可能会适得其反。
要知道,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不仅会让你的减肥计划变得更难,可能还会导致肥胖,血糖异常,甚至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2016年,一项基于8238名超重/肥胖的女 *** ,随访11年的前瞻 *** 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低脂奶制品相比,较高的高脂奶制品的摄入量反而使得体重增加的概率降低了8%<2>。
(Rautiainen et al., 2016)<2>
03罐装/瓶装鲜榨果汁
为了追求“健康减肥”的概念,当然少不了营养丰富的水果啦!这时候许多人会选择现成的果汁饮品,觉得方便、营养又美味。
然而这些罐装或瓶装的鲜榨果汁为了增加口感,很大可能掺入了大量的糖分,而且还可能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多食用新鲜的低糖水果和蔬菜吧。
就拿橙汁来做个例子好了,每份(420ml)竟然含有46.4克的糖!
这相当于约10茶匙的糖,比之世卫组织建议的每日糖摄入量还要多啊,可许多家长却总喜欢给孩子喝,觉得可以补充维C。
可见,与其喝果汁还不如直接吃水果呢,如果想自己在家里弄的话建议蔬果搭配。
蔬菜尽量选择不含淀粉的,如西芹,甘蓝,苦瓜,黄瓜,胡萝卜等;水果尽量选择低果糖类的,如蓝莓,草莓,牛油果,柠檬,圣女果等会更好噢~
04天然甜味剂
随着许多人对无糖产品的追求,天然甜味剂也随之越来越被受到人们的青睐。曾被誉为“神仙花蜜”的龙舌兰花蜜就是个好例子。
(来源:d *** eyw *** eyfitness)
虽然说,它是天然摄取的(植物 *** ),低GI(低于30),但事实上它是由85%的果糖所组成<3>,而它的甜度竟然比普通的白砂糖还高出40倍!(那还不如吃白砂糖呢……)
比起白砂糖,高果糖的摄入事实上对身体更不利(特别是肝脏),因为它可促进脂肪堆积,从而更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脂肪过量沉积、肝脂肪等问题<4>。
低卡粗粮谷物
“吃主食会长胖,那用低卡粗粮谷物替代应该可以吧?”
如果你也这么做的话,那是该醒一醒了……
粗粮谷物的碳水化合物本来就很高,别被“低卡”或者“低热量”的字眼给蒙在鼓里了,这当中还是少不了糖分的作祟!
再说了,许多低卡低热的谷物都缺乏蛋白质和脂肪,这将可能导致饱腹感降低,提高你下一餐食物的摄入量,反而不利于减肥哦!
有研究显示,相对于谷物早餐,等热量含鸡蛋的早餐饱腹感更强,并且进食 *** 也会降低<5>。所以购买时建议查看一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吧!
(Fallaiz et al., 2013)<5>
06水果干
水果干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减肥人群来说,一些人往往认为比起那些膨化零食(如薯片等),水果干算是比较健康的零食了。
但话虽如此,也并不 *** 就是完全正确的哦!由于水果干在 *** 过程中失去了大量的水分,营养素也会有一定的损失。
可见,含糖量那就更不用说了,与等重量的新鲜水果相比,水果干含有更多的糖分(要知道,生产1kg的葡萄干需要4kg的鲜葡萄啊!)。
何况是拿来当零食吃呢,这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吃下过多的糖分!所以还是那句话,新鲜水果是你更健康的选择~
07风味咖啡/咖啡饮料
喝咖啡对身体有益。它不仅能抑制食欲,有助于燃烧脂肪,还可以提高新陈代谢率高达11%<6>。
但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可是黑咖啡哦,无加糖、无加奶的那种,并非风味咖啡!
风味咖啡事实上和一般的饮料没什么两样,不但含糖量高,而且纯咖啡含量非常低,更别说有些冲调咖啡还不是纯正的咖啡制成的了。
08蛋白质能量棒
无论是减肥,还是在健身房撸铁增肌的小伙伴们大多都少不了蛋白质能量棒来快速补充蛋白质和能量。
尽管外包装看起来既健康又营养,但其中却还是少不了添加了许多的糖和食品添加剂。
再比如下图某宝上的这款月销1万+的代餐能量棒,一根是28克,其中就含有18克的碳水,营养素占比22%。
也就是说每100克中就有将近 *** .3克的碳水,而这也就是你食用约3.6根能量棒会摄入的碳水量。
单是看其添加糖的多少,就圈出了这么些,而且排在配料表之一、二位的竟都是添加糖,想来它们占有的分量有多足了。
况且这还不算那些大米、玉米粉之类的 *** 碳水,可见这种能量棒的“可怕”之处了!
所以,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未经加工且不含人造添加剂的纯天然食品哦。
比方说一份蛋白质能量棒含有约20克的蛋白质,那你完全可以吃3个水煮蛋(每颗鸡蛋约含7克蛋白质)来补充蛋白质,既不会有摄入 *** 糖的风险,同时还能增加其他微量营养素呢~
09无糖汽水
无糖汽水也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0糖或者0卡饮料啦~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学术界的研究竟然发现,喝无糖汽水的人比喝常规汽水的人更胖,而且与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有关<7>。想也知道是什么在作祟了吧!
(Crichton et al., 2015)<7>
写在最后
许多标榜“健康减肥零食”的食品,在广告的宣传效果下总让人感觉它是健康的,吃的同时也不耽误想瘦的理想,简直就是完美啊~
然而 *** 往往令人咋舌,有些商家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往往可能掩盖了所有对身体不好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及“无糖 *** ”,避重就轻。
不如多吃新鲜果蔬吧~
如果你真的把它当零食吃,那么你的减肥之路只能是遥遥无期了,所以是时候睁大眼睛了,购买前一定要仔细查看食品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不要轻易被那些不切实际的“健康减肥零食”所诱骗哦!
- end -
撰文 / Yee Ling
编辑 / Rocky
部分 *** 来源 ***
参考文献:
1. Nguyen, P.K., S. Lin, and P. Heidenreich, A syste *** tic comparison of sugar content in low-fat vs regular versions of food. Nutrition & diabetes, 2016. 6(1): p. e193-e193.
2. Rautiainen, S., et al., Dairy consump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weight change and risk of becoming overweight or obes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wom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American jo *** 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6. 103(4): p. 979-988.
3. Willems, J.L. and N.H. Low, Major Carbohydrate, Polyol, and Oligosaccharide Profiles of Ag *** e Syrup. Application of this Data to Authenticity Analysis. Jo *** nal of Agricult *** 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2. 60(35): p. 8745-8754.
4. Pereira, R.M., et al., Fructose Consumption in the D *** lopment of Obesity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tocol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Hepatic Metaboli *** . Nutrients, 2017. 9(4): p. 405.
5. Fallaize, R., et al., Variation in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breakfast meals on subjective satiety and subsequent intake of ener *** at lunch and *** ning meal. E *** J Nutr, 2013. 52(4): p. 1353-9.
6. Koot, P. and P. De *** enberg,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ener *** expendit *** e and body temperat *** es after caffeine consumption. Ann Nutr Metab, 1995. 39(3): p. 135-42.
7. Crichton, G., A.a. Alkerwi, and M. Elias, Diet Soft Drink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 Two Sample Comparison. Nutrients, 2015. 7(5): p. 3569-3586.
原创不易,觉得好看
记得点个赞再走哦~
如果觉得有用,
一键“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