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钓鱼人经常钓到的一种鱼就是黄颡鱼,俗称黄骨鱼、黄辣丁、黄鸭叫、嘎鱼,不知道你哪里叫什么名字。
因为黄颡鱼在全国各个水域都有分布,且吃口非常猛,钓鱼人经常可以钓到,而且黄颡鱼味道非常好,很多人非常喜欢食用,什么红烧、煲汤各种吃法。但是钓鱼人们都深知黄颡鱼的三根骨刺上是有毒 *** 的,被扎到后那叫一个酸爽。别说大个体的,就连被手指大小的黄颡鱼扎到也是极为的疼痛。
每次我钓到黄颡鱼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的取钩。被黄颡鱼扎到危害大么?
前几天在重庆发生了这么一个事情,一个杀鱼工,按说应该天天杀鱼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是就是不小心被黄颡鱼扎到了。当时他没怎么在意。毕竟干的是这份工作。
下班后感觉有点疼痛,就随便找了个诊所进行了消毒。但是没想到的是消毒不彻底,这个伤口竟然恶化了,最终伤及骨头,让骨头发炎,最终通过截肢才伤愈。,
是不是听起来挺可怕的,无独有偶,在湖南长沙,2021年6月的时候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同样是杀鱼工,大拇指被黄辣丁背上的鱼鳍刺了一下,也是没当回事,第二天大拇指开始水肿,发炎,并出现了休克症状。
虽然最后人救了回来,大拇指被截肢。
黄辣丁这么可怕么?其实不然,还是这两位都没有处理好自己的伤口,假如在被刺伤的时候之一时间消毒处理伤口就没有问题。这两位的共同点都是杀鱼工,在被刺伤之后,还继续工作, *** 的伤口里又接触其他的鱼类,最终混合各种微生物细菌 *** 进入伤口,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归根到底还是自己不重视的结果。
按照理论上来说,黄颡鱼骨刺周围的毒腺毒 *** 不强,被刺伤后会有疼痛感严重也就出现局部红肿和皮肤过敏。对伤者造成伤害的还是细菌感染,首先造成局部软组织感染,严重的会肢体坏死。
所以,不要太过担心黄颡鱼的毒 *** ,我们该吃还是吃,该钓还是钓。但是我写本文的意思是告诉大家应该引起重视,尽快消毒,在没有消毒条件的野外环境,我们也可以用土法消毒,比如先把伤口的血液 *** 出来,然后敷上自己的唾液临时处置。
其实并不只有黄颡鱼带毒,我们平常吃的鳜鱼、江团的骨刺也是有毒 *** 的,但是只要小心就好了。
除鱼之外,我们在收拾虾类、比如小龙虾和螃蟹、海螺等水产品的时候也要小心,毕竟这些生物都是生活在水底比较脏的环境里,表面上携带大量细菌,而且更好要加热蒸熟再食用,防止出现意外。
图源 *** 侵删 我是巨石上钓鱼人,带你看钓鱼圈趣事,探讨钓鱼技巧,
众位看官闲暇时候加个关注,多谢了,也算对我发文的支持
此鱼碰不得,以后再钓到这种鱼要格外小心晚饭后,钓友阿其打来 *** 说钓瘾难耐叫我陪他出海钓鱼。赶到50多公里的钓点已是10点多了,潮水已经过去了好久,因海风大大,小船没敢出海。我们也只好在岸边的支起鱼竿,虽没有出海好玩,但平时在这也能钓到几斤的小鱼。
海边钓鱼不用浮漂,海鱼咬钩极凶狠,咬钩与否完全靠手感来判断,不用像钓淡水那样观察浮漂的动作,配以一把超硬的手竿,咬钩时那种触电般的震颤感可以非常清晰且迅速地传导到你的手上,令钓手瞬间产生大量肾上腺激素,这也是垂钓海鱼的更大乐趣。
一下钩,鱼竿轻抖了一下,心中一喜。看来今天又有戏,紧接着,线绷紧,不敢怡慢,大力扬杆,传来的力度有点沉,这鱼应该有一斤以上,赶紧收线,不费功夫便把鱼拉了上来,结果是大失所望,是一条400克上下的本地人叫"骨鱼",又有人叫"海鲶",跟淡水鲶鱼差不多,只是鱼身稍硬。
接下来,没想到这海鲶鱼很贪婪,是不挑食的好孩子,所以饵料新鲜的肉块,剪成一段一段的挂在钩上。一连钓上来好几条。不想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取钩时被这条海鲶刺中了食指,顿时鲜血如注,痛疼难当!仔细观察海鲶鱼有点像国内淡水的黄颡鱼(嘎鱼),但个头可大多了。被钓上后背鳍和两侧胸鳍支愣着,背鳍和两侧胸鳍的之一根鳍又粗又长。鱼鳍是两侧带锯齿的,像 *** *** 尖一样。
疼的像 *** 一样,实在坚持不住了。回到家后, *** 慌忙找了创可贴,但于事无补。接着也就是 *** 的"痛不欲生",一指痛归心, *** 眠,总算是领教了这鱼的厉害了。发誓以后钓到这种鱼都扔掉!到半夜三四点,又找了两颗"芬必得"咽下,痛疼稍微减轻。于是打开电脑寻找这海鱼的资料,不看不知道:
海鲶科的种类太多了,全世界约21属150种以上,我们钓上的海鲶鱼非常像海鲶科的斑海鲶,俗名成仔鱼,白肉成、臭臊成,可食用,有毒。由于鱼肉腥味较重,故经济价值不高。经过对比感觉非常像斑海鲶,原因是摘钩时鱼嘴里味道难闻,酒店里的厨师也讲:摘鱼时鱼肚子里很臭。这种鱼毒刺中的毒液含有鳗鲶神经毒和鳗鲶溶血毒,被刺中者将会引起长达数天的抽痛、痉挛以及 *** ,甚至会引发破伤风等症状。
现在,右手被刺的部位附近发红,左手现在只有一点点痛,但是右手手背发红的地方会出汗。不知道各位钓友有什么好的办法?
黄颡鱼又名:昂刺鱼、黄辣丁、黄骨鱼、嘎鱼、戈牙等上百种称呼,这就说明了黄颡鱼在大江南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种,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所以也是钓鱼人比较喜欢垂钓的一个原因。
但是由于它属于肉食类鱼种,机警敏捷,因此,野生黄颡鱼就很难垂钓,鉴于它比较喜欢腥味、速度快、爱蛰伏偷袭这些特点,只要我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就可以有很好的收获了。
(一)时间段的选择
黄颡鱼属于底层栖息鱼类,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底底层,紧贴水底游动,它一般情况下喜欢在昏暗、有些浑浊的水域中觅食。因此,夜钓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不喜欢夜钓的朋友,也可以选择早晚垂钓,特别是傍晚,黄颡鱼的活动是比较活跃的,还有就是风前雨后,也是较好的时间段。
刮风的天气,一是由于溶氧量高,二是其他小鱼小虾活跃,黄颡鱼会追逐觅食,上钩率高。下雨时,由于雨水的冲刷,使岸上的虫草被冲入水中,再加上靠边的水域比较浑浊,所以这时黄颡鱼会来到浅水区觅食,也是我们垂钓的好机会。
(二)地点的选择
针对黄颡鱼怕光喜伏的特点,我们更好选择有遮挡的地方,比如:乱石堆、桥洞、倒伏的树枝旁,但是,更好的地点还是草洞或草边。
比较稠密的水草,是小鱼小虾水生小动物的栖息地,因此,会招来成群的黄颡鱼在水草中伏击,正是符合了黄颡鱼觅食的特 *** ,食物充足且光线弱。
我的做法,一般都是找水草处,三至四个草洞,或两片草之间,洞不要太大,直径四十到五十厘米即可,太大了,有亮光,会惊吓到它们?如果没有草洞,我们可以用镰刀或者锚钩提前拉几个,间隔一般在三至五米即可。
选择钓位时,更好选择较为僻静处,因为黄颡鱼机警胆小,最怕岸上晃动的影子,所以,忌人员来回走动,大声喧哗,动作要轻,不可 *** 之过猛。
(三)窝料的选择
有朋友经常问我,钓黄颡鱼用不用打窝?我认为,更好还是打窝,因为这样可以起到引鱼、诱鱼的作用,会有更好的鱼获。
窝料就选用鸡肠、鸭肠、动物内脏等,会比其他窝料更好些,但打窝时不要直接扔到窝点,更好采用纱网包起来,系上绳子垂到钓点,既可以重复利用还可以保护环境。
黄颡鱼会被腥味吸引,但不能入口,这样就防止了鱼儿因觅食窝料而不咬钩的情况发生。
再则还可以用鸡血、鸭血等和腥味商品饵或者河泥和在一起,投到窝点,黄颡鱼嗅觉灵敏,很快就会被吸引来,而且,它一般都是成群出现,此时也不必担心小鱼闹窝,只要有黄颡鱼在,窝里的其他小鱼基本上不敢靠近。
(四)饵料的选择
当窝子打好后,我们垂钓就选用蚯蚓就可以了,它有两大好处,一是腥味重,吸引力强,二是蚯蚓是活物,它会在钩子上挣扎扭曲,更增加了黄颡鱼的注意力,而迅速咬钩,三是取材方便、便宜,两元钱差不多就可以钓上一天,经济又实惠。
挂蚯蚓时,最适用的 *** 就是钩尖从它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处穿入,从另一头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
处穿出,即首尾各留出一小段,让它在水中有活动的余地,产生动感。
其他的饵料也可以选择动物的肝脏,切成小块挂钩,猪、牛、羊的精瘦肉、小鱼小虾等,只要腥味浓郁的基本都可以当做饵料。
(五)钓组的选择
在我垂钓黄颡鱼的过程中,多以传统钓为主,黄颡鱼本身带有三根 *** 作为 *** ,当受到惊吓或 *** 时会把它的刺迅速张开,又加上在草丛中垂钓,很容易就会被水草挂住。
所以,单线单钩会更具备优势!而传统钓的七星漂更适合钓草洞、草边、空间狭小的地方。
由于黄颡鱼在觅食时以吞食为主,再加上它嘴里的一排牙齿,所以我们在选择线组时,就不能太细。主线应在1.2至1.5,而子线应选用0.8至1.0。
而鱼钩的选择也不宜太小,黄颡鱼的口阔嘴大,会直接把钩子吞入,鱼钩更好选择,如4号5号袖钩,但太大的鱼钩也会挡口,提竿时会脱落,不易控制。
(六)注意事项
由于黄颡鱼有时吞钩比较深,所以我们在摘钩的时候,要十分小心,如果被它的刺,刺中,不仅疼痛难忍,有时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发炎红肿等。
摘取时更好用毛巾把它按住,用两个手指,夹住它两根刺的下方,这样会更好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欢迎朋友们给我留言评论,也希望愿意和我交流的渔友们,请点击右上角的红色关注,更多资讯期待与您共享!谢谢大家!@伏枥老骥
嘎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学名黄颡鱼,别称黄辣丁、黄姑子、黄角丁等,我国南北各水系普遍都有分布,杂食偏肉食 *** ,主要以水生昆虫、小鱼、甲壳类、底栖软体动物等为食,下面来看一看钓嘎鱼用什么饵料更好吧!
一、摄食习 ***
嘎鱼是杂食偏肉食 *** 鱼类,生 *** 贪食且食量甚大,白天常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其中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和成鱼阶段主要以水生昆虫、小鱼、甲壳类、底栖软体动物等为食,也喜食高等植物碎屑、鱼卵、落水的陆生昆虫等。
二、饵料选用
1、蚯蚓:钓嘎鱼可以用蚯蚓,实际上蚯蚓也是名副其实的“万能钓饵”,其中尤以大红蚯蚓的效果更好,原因是红蚯蚓比黑蚯蚓更具有吸引力,最适合钓嘎鱼等凶猛的捕食 *** 鱼类。
2、鸡肝:钓嘎鱼可以用鸡肝,鸡肝有一种特殊的腥味,这种腥味在水中扩散速度极快且对嘎鱼有超强的 *** 力,作钓时将鸡肝切成小立方体块状挂钩,不成形的鸡肝也可挂钩作钓。
3、红虫:钓嘎鱼可以用红虫,事实上红虫也是钓鱼人最常用的活饵之一,尤其是春、秋季气温偏低时用红虫钓嘎鱼的效果非常显著,更大的优点是鲜活 *** 好、附钩 *** 强且特别耐用。
三、钓具搭配
1、鱼竿:钓嘎鱼可以用海竿,也可用手竿,其中海竿可用普通海竿、矶竿、前打竿等,手竿则可用溪流竿、鲫鱼竿、综合竿等,事实上嘎鱼个体普遍都不大,对鱼竿几乎没有要求。
2、钓线:钓嘎鱼可以用小号线组,其中主线可用1.0~1.5号尼龙线,子线可用0.6~1.0号尼龙线或0.2~0.4号大马力线,一般建议用大马力线,原因是嘎鱼有绒毛状的颌齿和腭齿。
3、鱼钩:钓嘎鱼可以用长柄钩,其一是长柄钩便于挂蚯蚓等活饵,其二是长柄钩中鱼后能快速卸鱼,常用的有5号以上伊豆钩、6号以上丸世钩、0.5号以上千又钩、6号以上白狐钩。
四、钓法技巧
1、手竿打窝钓法:钓嘎鱼可以用手竿打窝钓法,其中鱼竿可用台钓竿,也可用溪流竿,鱼钩可用5号以上伊豆钩、6号以上丸世钩、0.5号以上千又钩,子线1.0号以上尼龙线,主线1.5号以上尼龙线,窝料可用禽畜内脏、下脚料等,饵料可用红蚯蚓、鸡肝、红虫等。
2、抛竿串钩钓法:钓嘎鱼可以用抛竿串钩钓法,其中鱼竿可用矶钓竿,也可用海竿,饵料一般是用大红蚯蚓,串钩的钩数三到七、八枚不等,每枚鱼钩上都挂一条大红蚯蚓,但挂钩时一定要确保蚯蚓的鲜活 *** ,这种钓法的优点是上鱼速度快,缺点是挂底率很高。
3、长竿沉底钓法:钓嘎鱼可以用长竿沉底钓法,其中鱼竿可用前打竿,鱼线可用3.0号以上尼龙线,铅坠5克以上,鱼钩可用5号以上伊豆钩、6号以上丸世钩,饵料可用大红蚯蚓,也可用鸡肝,作钓时在岸边陡峭处不时上下抖动竿稍,若感到竿稍沉重抖动时提竿。
春雨绵绵,野钓黄辣丁最合适,掌握这几个窍门新手也能连杆春季是公认的“黄金垂钓季”,尤其好钓鲤鱼鲫鱼,有时候拿个3.6米的竿子钓草边也能碰到五六斤的大家伙。
不过,除了鲫鱼鲤鱼,还有一种鱼在春季也很好钓,那就是黄辣丁。这种鱼的叫法很多,学名是黄颡鱼,我们当地的方言叫“黄交”,也有叫昂刺、黄鸭叫、黄丫头、嘎鱼的,不过我比较喜欢叫它黄辣丁。
在钓鱼人眼里,黄辣丁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那就是“ *** 鱼”。原因是黄辣丁这种鱼非常贪吃,钓它没有太大的讲究,哪怕你就是3+2的线组,配七八号伊势尼都可以钓起来,有些钓友甚至连漂都不调。
那么钓黄辣丁真的不需要技巧吗?当然不是,下面我和大家来分析一下,你可以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黄辣丁并非“ *** 鱼”,只是钓这种鱼难点不在装备上
鲫鱼由于个头小、吃饵又比较温柔,所以对装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比如一般是小钩细线,使用商品饵的话饵料状态也有讲究。
鲤鱼个头大、嘴唇厚吸力也大,线组不需要太精细、浮漂不需要调得太灵,饵料也不讲究什么状态,但是这种鱼生 *** 警惕,重在如何打窝诱鱼,如何看漂、放口、提竿,一不小心全盘皆输。
大家认为黄辣丁好钓,是因为它 *** 了鲤鱼和鲫鱼的优点,这种鱼个头虽小、但嘴巴大又贪吃,线组粗点、钩大点不碍事,只要进窝看到饵料,往往一口吞,提竿晚点反而会“深喉”。
另外就算你看漂失误,提竿没有中鱼,它也不会跑,只要不被锚伤,始终都在窝子里,第二竿下去还是吃。
那么钓黄辣丁的难点在哪呢?之一它不是什么时候都开口的,第二钓黄辣丁位置很重要,第三钓黄辣丁不能像钓其他鱼那样“守株待兔”。
下面我会讲三个小窍门,掌握以后新手也能做到连杆,钓其他鱼不敢讲这个话,但黄辣丁对装备要求不高,你要是做到我说的几点,那连杆不是难事。
之一点是天气:春季下小雨更好,其次是阴天
钓其他鱼需要天气稳定,如果温度高、温差小,那么大晴天也能钓得很好,但是黄辣丁这种鱼“喜阴怕光”,在大晴天、太阳直射很猛烈的情况下,是不好钓的。
下雨天或者是阴天,光线比较暗,这时黄辣丁会比较活跃,愿意出来觅食。但为什么说下雨天比阴天要好呢,因为下雨的话水就比较浑,钓黄辣丁浑水比清水好,尤其是连续几天下雨,河水有所上涨的时候,黄辣丁会非常地活跃。
大晴天能不能钓?也能钓,但建议在早上天没完全亮,傍晚太阳下山后钓,夏天的话夜钓倒是十分合适,但春季的夜晚比较冷,水 *** 较低,鱼获不能保障。
第二点钓位:这个可以参考钓鲫鱼时的选位思路
钓鲫鱼一年四季离不开水草,钓黄辣丁其实也差不多,在水草边下钩远比光水区下钩好很多,但是黄辣丁比较喜欢待在那种从水底生长出来的水草,像水葫芦、菱角、荷叶这类长在水面上的植物没啥用。
如果钓点没有水草,你就找出水口,但不要在水流最急的地方下钩,一是浮漂挺不住二是黄辣丁也不喜欢待。黄辣丁喜欢缓流,也就是你需要在出水口的两侧下钩(水不急的话没关系),如果岸边长了比较多的水草,那么你用短竿钓边上即可,不要钓太远。
如果你钓的地方经常走水,水流还比较大,那么首选回湾,也就是水流相对平缓一点的位置,这和钓鲫鱼也一样。
另外,黄辣丁比较喜欢待在泥沙底(软底),一般我在找不到水草和出水口的情况下,我就会考虑水底泥 *** 较多的位置。
第三点:黄辣丁如何才能钓得多
不知道有没有钓友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能钓到但总是钓不多,一般都是在钓鲫鱼时偶尔上几条。下雨天水位比较高、水质比较浑浊的时候相对好钓点,但要连杆很难,钓个一两条以后要等上好久才能迎来第二波鱼。
有一种说法是黄辣丁的领地意识比较强,就像黑鱼一样,一个位置基本也就一两条,黄辣丁个头小点,可能一个位置能多钓几条。只有下雨天水满、水浑的时候它们才比较活跃,路过你窝点的概率比较大,要么就是走水的时候。
所以说钓黄辣丁不太适合“守株待兔”,不能像钓其他鱼一样打个窝,然后静静等待鱼进窝吃食。钓黄辣丁我个人认为走钓比较好,一个位置钓个两三条就换一个位置试试。
当然了,窝料是可以打的,你提前分几个地方投下诱饵,后面钓的时候效率会比较高,也许下杆就能中鱼。
钓黄辣丁该用什么窝料?就地取材最省钱
网上居然有卖钓黄辣丁的专用窝料,连小 *** 都有,我想谁花钱买这玩意儿?仔细一看销量,吼吼还真不少。
钓黄辣丁,你要是嫌麻烦,就用腥味的颗粒饵,十块三包的西部风牛b颗粒、天网的pk红虫颗粒或者蚯蚓颗粒都行,这些窝料最省钱,而且通用 *** 很强,鲫鱼鲤鱼 *** 鱼都吃。
也可以用蚯蚓打窝,更好是去农村菜地里挖那种青色的蚯蚓,又大又粗关键味道还重,你挖多点然后用的时候用石头敲烂混着泥土打窝即可。
渔具店买的两三块钱一罐的红蚯蚓也行,只是效果会打点折扣,我个 *** 是建议捣烂再打窝。
不过去年春季我们这有个钓友买了三罐蚯蚓,不捣烂直接打窝,钓得也非常好,大个体黄辣丁、大板鲫钓了很多,后面还打 *** 给渔具店老板让他送蚯蚓过去,不过我觉得是偶然 *** 。
第三种也是我认为更好用的窝料就是螺蛳,这个不用钱,你只要拿抄网在钓点附近捞一捞就行(前提是水里有螺蛳)。
捞多点,拿石头敲烂,敲烂后味道才能散发出来,然后连壳带肉一起打窝即可。钓饵也可以用螺肉,当然了,如果有蚯蚓还是挂蚯蚓方便点,如果没蚯蚓或小杂鱼太多可以试试螺肉。
注:用螺肉钓黄辣丁几年前就分享过,当时很多朋友吐槽说黄辣丁不吃螺蛳,螺蛳壳这么硬它又咬不碎。我也觉得它咬不碎,但现实是用螺蛳就能钓到,而且我之前钓过一个黄辣丁取钩时发现它喉咙那边还有一片“厣”,这个词读yan第三声,是螺蛳壳口圆形的像盖子一样的东西。
结语:
钓黄辣丁对装备要求不高,线粗点、钩大点、浮漂调得顿点都没事,但我不会钓得太钝,也不喜欢钓死口。原因是如果钓得太钝、抓口太迟,那就很容易深喉,取钩太麻烦,用取钩器也难拿还容易把鱼弄死。
如果你对钓黄辣丁还有更好的补充,欢迎留言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嘎鱼的失算:天生带奶瓶,三根毒刺夜行侠,却不及辣酥酥一口浓汤最近很多地方出现降雨,随着天气的转暖,很多水域的黄辣丁开始活跃起来了,如果是夏季的时候,有这样的强降水就是一个难得的作钓天气,此时水质浑浊,地面上的食物也被冲积出来了,黄辣丁就 *** 在一些水草丰盛或者是水底不平的地方。而对于生活在水底的黄辣丁,我们可能知之甚少,今天就来具体聊一聊这个“会说话”的鱼。
带刀嘎嘎叫的“黄军”
黄辣丁,又叫黄颡鱼,属鲿科,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从外表上看,它长的就是“与众不同”的鱼,体长为体高的3.1~4倍,头部比较大,嘴巴也大,满嘴的锯齿状牙齿,嘴边还长着胡须,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生存捕食用的。因为黄辣丁的眼睛已经严重退化,与其说是用来看东西不如说是用来装饰的,所以胡须承担了眼睛的作用,来感知周边的情况,这样就能准确的捕食,所以它们通常生活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还有一点就是它们会发出奇特声响,就像鸭子一样嘎嘎叫,所以又叫黄鸭叫,或者嘎鱼。
黄辣丁属于底层鱼类,基于特殊的身体构造,它们喜欢生活在河流湖泊出入水口的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因为这里腐殖质和淤泥较多,食物来源广泛。一般白天喜欢潜伏在水底或石缝中,而夜晚就是它们的天下,不管是活动还是觅食都在此时进行。黄辣丁食谱较广属于杂食 *** 鱼类,什么能到嘴吃什么,当然它也是没得选择,但有种吃相就被人诟病,就是它们吞食其它鱼类的鱼卵,尤其是鲤鱼鲫鱼等。
生存水温为1~38℃,低温或者高温都会出现不适现象,当然水温对其摄食量也有显著的影响,最适摄食温度为25℃。一般在2龄时 *** 成熟,每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黄辣丁会选择水位浅、底质硬、透明度高、水流缓慢、饵料资源丰富的水域筑巢,集群繁殖产卵一次,绝对怀卵量 *** 0~16500粒,平均4000粒。有趣的是黄辣丁天生自带“奶瓶”,生下来有卵黄供吸取营养。
黄辣丁的适应 *** 强,能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耐低氧,比较喜欢偏碱 *** 的水域,甚至离水几个小时都能存活,但是对盐度耐受 *** 较差。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大水系,以及其它河流湖泊当中。于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之一批)》。
冒名顶替者:三角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三角峰这个名字被传开了,它长的非常像黄辣丁,稍不注意以为它们就是一个品种,当然我也不是太确定黄辣丁和三角峰是不是一种鱼,但是500年前肯定是一家。不过从一些细节上还是能看出一些不同的,我们暂且不给这两种鱼类定 *** ,就统称为嘎鱼吧,来看看它们的不同之处吧。
从胡须上看,三角峰的下颚有四根胡须,上颚有2根胡须,而黄辣丁只有2根胡须,所以数一数胡须就可以了。从尾巴上看,黄辣丁是半圆形的泥鳅尾巴,而三角峰的尾巴呈现深度分叉状,尾鳍也比较大。从眼睛上看,黄辣丁的眼珠都是黑色的,没有太多眼白,而三角峰眼睛有一圈眼白。从体型大小上看,黄辣丁体型比较小,一般不超过半斤重,而三角峰一般都能上两,大的能上斤。从生活环境来看,黄辣丁对水质要求很高,在流动的水中生存,而三角峰对这方面要求不高。从身上的刺来看,黄辣丁的骨质硬刺有毒,被刺后伤口不易愈合,但三角峰的刺好像没毒。从营养价值来看,黄辣丁的营养价值肯定高,而三角峰就比较平淡,口感也不是太好。
可以这样降服它
黄辣丁虽然长着三根毒刺,也喜欢在夜间行动,但想降服它也不是不可能的,除了在抓鱼的时候要小心,使用手套毛巾之外,其它的就是使用较为合适的钓法了。
首先就是选择一个好的出钓天气,由于黄辣丁的习 *** 比较特殊,所以在晴天时不宜出钓,一般晚上的时候最合适,其次是在阴雨的天气。而阴雨天当中,雨天又比阴天好钓,因为下雨的时候水质较浑浊,这有利于它们的觅食,尤其是涨水的时候,黄辣丁非常活跃。
其次是钓位的选择,也是基于黄辣丁特殊的捕食特点,喜欢伏击猎物,所以就要选择有水草的地方,而且水草必须长在水底才行,长在水面上的菱角水葫芦是没用的,它们不能为黄辣丁带来遮挡。然后就是一些水流较缓慢地出入水口,回湾处,有泥沙底的地方等,总之就是要有障碍物的地方。
最后就是具体作钓了,其实钓黄辣丁本身并不难,因为它属于比较凶猛的鱼类,捕食动作比较大,钓钝点都无所谓。黄辣丁的领地意识比较强,一个地方也就是一两条,钓完之后就没鱼了,所以走钓是最合适的 *** 。而打窝的话也要提前多打几处,每处的窝量不用太大,窝料不必太讲究,只要是腥味的就行。想省钱的话就自己去菜地挖那种青色的蚯蚓,又大又粗味道还重,黄辣丁特别喜欢,切成段混合一点泥土打窝即可。再不行就用敲碎的螺蛳打窝,这个拿抄网在水里就能捞到,也易得。
终究不过是辣酥酥的一口鱼汤
吃是人民生活的永恒追求,所以生活在水里的黄辣丁也经常和吃货们见面,而基于自身的美味,也是一直被吃货们宠爱着。这也难怪,黄辣丁本身肉质细嫩,没有鱼鳞、没有小刺,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极高,100g黄骨鱼中就含有16.1g蛋白质,属于高蛋白食物,而蛋白质在消化的过程中会转变为氨基酸,促进自身蛋白的合成,食用有补虚,增强免疫力的功效。除此之外,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磷元素,十分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中医还认为它有祛风利水、解毒敛疮之效。
所以能吃上两条不带小刺的黄辣丁肉,再喝上一口辣酥酥的浓汤,实在是过瘾至极,话说黄辣丁基本没刺吃起来也放心,像我一口气吃它七八个也不觉得很多,所以吃货们就急需一款黄辣丁炖汤来解馋。
将黄辣丁洗净晾干水分,准备好姜丝,葱段。起锅烧油将黄辣丁煎香,放入适量盐,姜丝,翻面继续煎,翻的时候小心一点,尽量不要弄碎鱼。倒入适量的清水煮开,调至中火炖10分钟,撒入葱花。这样一款香味浓郁的黄辣丁鱼汤就做好了,如果想吃辣也可以加点辣椒调味,能尝一口简直是人间美味!
黄辣丁生下来就带着奶瓶,自食其力的本领非常高,就算是失去眼睛的功能,也能在黑暗中凭着触须猎杀,更别说带着毒的三根刺,一般的对手是绝对不敢冒犯的。就算是有冒名顶替的三角峰以假乱真,也不能从本质上替代自己的威名,但千算万算,计谋再深,最终还是没有逃过吃货们的眼睛和手段,因为只有自己才能熬制成一碗拉酥酥的鱼汤!
野钓黄辣丁我有高招,学会这几个窍门,新手也能连竿首先、我们北方喜欢管黄辣丁叫做嘎鱼、嘎牙子,所以咱今天把黄辣丁统称为嘎鱼。
猴子老弟是比较喜欢夜钓黄辣丁的。因为黄辣丁一根刺而且肉质鲜美,黄辣丁也是为数不多我喜欢吃的鱼种。
其实、钓嘎鱼更好的时间还是夜晚。因为嘎鱼怕强光,白天的时候嘎鱼总喜欢把自己藏起来。到了晚上他们才会出来觅食,阴雨天气有些嘎鱼白天也会觅食,但不是全部。
钓嘎鱼如果想钓的爽,那么钓位选择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任你钓技高超,在没鱼的地方你也钓不到。
一、钓嘎鱼的钓位选择。
其实、嘎鱼喜欢去的地方,不是它自己决定的,而是那里食物丰富它就会去哪里。因为嘎鱼晚上活跃的目的就是觅食,所以钓嘎鱼就找一些小鱼小虾多的地方下竿。
根据猴子老弟多年垂钓嘎鱼的经验,一般深水区是很难钓到嘎鱼的。我选钓位多以浅滩为主(更好是大面积的浅滩位置),进水口次之,乱石区虽然也可以,但是非常容易挂钩,我不推荐。
再有就是桥墩底下,大坝的底部等等一些地方,都可以钓到嘎鱼和鲶鱼(嘎鱼和鲶鱼的习 *** 差不多)。
二、钓嘎鱼装备的选择。
钓嘎鱼更好用抛竿,因为抛竿比手竿要更灵活,可选择的钓点也广阔。
用手竿钓嘎鱼,要根据钓点水域的面积来选择,比如小河沟里可以用短竿。大水面就用长竿垂钓。
钓嘎鱼的线组没有太多讲究,老弟一般都是用2+1.2的线组,6号带刺袖钩垂钓的。这样的搭配如果遇到鲶鱼也能轻松应对。其实线组在粗一些也没问题,因为嘎鱼吃饵凶猛而且贪婪,一般吃钩就是死口,不用担心线组过粗鱼口弱等因素。
最后一件必备的装备是摘钩器,不管是钓嘎鱼还是鲶鱼,摘钩器都是不可缺少的垂钓装备。
三、钓嘎鱼的调钓。
用手竿钓嘎鱼调漂也很重要。因为调的太顿时,嘎鱼一般都会吃钩很深,这样一来摘钩很费时。
所以、我们钓嘎鱼调漂要做到不灵不钝,更好是调平水钓二至五目。这时是双钩躺底子线松弛的状态,嘎鱼咬钩就会黑漂或者顶漂,提竿必中鱼,摘钩也很轻松。
话说、钓嘎鱼大笨钓也可以(重铅到底状态),但是您需要多准备一些子线了。
四、钓嘎鱼饵料与窝料的选择。
如果用抛竿钓嘎鱼,饵料用蚯蚓就可以了。窝料可以弄一些鸡肠子鸡肝等等鸡内脏。
用手竿钓嘎鱼的饵料首选也是蚯蚓,如果是在有小鱼闹窝的水域,饵料可以用新鲜的鸡肝。窝料用一些动物内脏就行,当然了不打窝也是可以的。
五、钓法
用抛竿钓嘎鱼时,多选择用串钩作钓。在串钩铅坠的位置,我们可以用 *** 装一些鸡肝当作窝料。每次中鱼之后,就用手捏几下装鸡肝的 *** ,这样窝料的味道会更浓一些,诱鱼也更快一些 。
用抛竿钓嘎鱼不用定点抛竿,你感觉那里口快一些,就多抛几竿。如果超过15分钟不上鱼,可以换个地方重新抛一下。
一般很少有钓友只用一支抛竿的,更好是三支抛竿或者四支,这点可根据嘎鱼多少决定。
用手竿钓嘎鱼,更好还是打一些窝料,这样鱼口能快一些。除非是嘎鱼超多的水域不用打窝。
老弟用手竿钓嘎鱼时,喜欢用三支鱼竿呈扇形依次排开。这样钓嘎鱼才能感觉到连竿上鱼的 *** 。
六、钓嘎鱼注意事项。
1.钓嘎鱼时,更好用活鱼桶装鱼而不是用鱼护,因为用鱼护装嘎鱼,当你把嘎鱼取出的时候,就是麻烦的开始。
2.嘎鱼带刺这点所有人都知道,所以摘鱼一定要小心,要不然嘎鱼会让你体会一下它的痛苦了。
3.钓嘎鱼摘钩器一定要带,如果没有用树枝也能摘钩。
4.嘎鱼身上都是粘液,不要弄到衣服上,要不然 *** 该不让 *** 了、嘿嘿!
我是猴子、关注我、带您了解不同的垂钓知识。
大概十几年前,“黄辣丁”在全国突然蹿红,至今方兴未艾,岛城饭店亦时常有之。本砖家品尝过几次,确为淡水鱼中的上品,无怪乎连海边人的刁钻口味也能被其轻易俘获。
黄颡鱼
“黄辣丁”一词,大概源于西南,如今泛指鲿(音同尝)科原黄颡鱼属部分种类(现归为拟鲿属),如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P. vachelli等。这些种类都是黄黑相间、 *** 无鳞以及贼须鼠眼的风格,需观察细节方能区分。一般吃鱼群众不必分清到底是哪一种,知道它们叫黄颡鱼,并能正确读出“颡(音同搡)”字,就已经很“博学”了。
黄颡鱼及其亲戚分布广泛,南北皆有之。黑龙江“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中,该属至少占据三个席位:“嘎牙子”为瓦氏黄颡鱼,“白嘎拉眼子”似为光泽黄颡鱼/P. nitidus,还有“牛尾巴子”乌苏里拟鲿/P. uss *** iensis,也叫“黄昂子”。黄颡鱼类在各地还有一堆俗名,如黄鸭叫、黄骨鱼、昂刺鱼等等,但端上餐桌都可以叫“黄辣丁”,就连乌苏里拟鲿也常被长江中下游鱼贩用来冒充“野生黄辣丁”。
乌苏里拟鲿
为毛要冒充“野生黄辣丁”?因为乌苏里拟鲿和黄颡鱼的外貌差异有点大,可以对外行说是野生和养殖之别;而且市面上的黄颡鱼多数都是养殖货,不太对“崇尚天然”者的胃口,不管啥鱼加上“野生”二字立马身价倍增。但自然资源架不住十四亿人胡吃海塞,所以还是得靠养殖。我国在淡水鱼养殖方面造诣颇深,对付生 *** 泼辣的黄颡鱼更是不在话下。
瓦氏黄颡鱼
目前养殖黄颡鱼涉及到两种,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前者体型小,肉质细腻而生长慢,为“黄辣丁”之主流;后者个头硕大,生长较快,然口感粗糙,后来几乎被逐出市场。实践中,供养殖以全雄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为主。杂交黄颡鱼是黄颡鱼♀和瓦氏♂的杂交后代,按说兼具二者之所长,但肉质仍嫌不佳,在云贵川等习惯重口味调料的地区较受欢迎,因为好赖吃不大出来,全国范围内还是全雄黄颡鱼稳居首位。
黄颡鱼
列位,这就扯到正题儿上来了。全雄黄颡鱼,顾名思义就是“纯爷们儿”。因为黄颡鱼是典型的“阳盛阴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之一年雄鱼比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在养殖的第二年,雄鱼生长至150-200克,而雌鱼却只有50-75克,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如果你是养殖户,你也会更喜欢“爷们儿”。但是,想得到全雄鱼苗,若只靠笨办法人工分拣,效率未免太低。
为了攻克难关,人们煞费苦心,对小小的黄颡鱼实施了一系列的生化手段,拢共分三步:之一步,使用激素 *** 逆转技术来“颠倒乾坤”,把XY型雄鱼“掰弯”成XY型生理雌鱼,这些鱼虽然具有 *** 染色体XY,但繁殖方式却和雌 *** 一样,能产生X型和Y型 *** ;第二步,用雌核发育技术把XY生理雌鱼所产生的Y型 *** 培育成YY型个体,XY是雄 *** ,YY就是雄上加雄,故谓之“超雄”。
全雄鱼培育流程
话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绝无YY型个体,但鱼类却有所不同,YY型超雄黄颡鱼可以发育成长,且具备正常的 *** 能力。培育全雄黄颡鱼的最后一步,即用YY型超雄鱼和正常XX型雌鱼 *** 产卵,理论上可以得到100%的XY型雄鱼,“纯爷们儿”的黄颡鱼就这么诞生了。虽然父辈的出身有点惊世骇俗,但后代却是完全正常的普通雄 *** 黄颡鱼。
还有一种做法(或仅是说法),在获得YY型超雄鱼之后,宜用激素 *** 逆转技术使部分YY型超雄鱼转化为YY型生理雌鱼,“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然后再让“百炼钢”和“绕指柔”成双配对,实现YY型超雄鱼的规模化繁育。如此 *** 作,实属哺乳类不能企及的奇幻过程,从头到尾没有X染色体什么事儿,居然还能开枝散叶!你品,你细品,这个画面非常凌乱。
白缘?
人类为了吃好,啥事儿都能干得出来,但黄颡鱼值得折腾。此鱼肉味鲜美滑嫩,营养价值丰富,“全雄黄颡鱼”技术使其 *** 大幅下降,生产者和消费者双赢。相比之下,鲇形目钝头鮠科的“水蜂子”白缘?/Leiobagrus *** rginatus等,由于人工养殖尚未推广, *** 居高不下,动辄200元/斤,寻常百姓只能望而兴叹。
所以,下回再在餐桌上遇到“黄辣丁”,不妨先“谢饭”,心中默念:感谢科技,赐我鱼!
p.s. 补充说明:雄鱼为XY型,雌鱼为XX型,只是表面上和哺乳类相似,实际上鱼类决定 *** 别的方式更复杂。另,人类有 *** 染色体为XYY型的“超雄体综合征”,为表型正常的男 *** ,多数可以生育;也有基因型为XY表型为女 *** 的情况,或基因型XY表型为男 *** ,但都不能生育,和鱼不能相提并论。
黄辣丁与黄颡鱼傻傻分不清?这里教你如何区分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有好多新手钓友在问,黄辣丁和三角峰咋个区分?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哈黄辣丁和三角峰。黄辣丁和三角峰是两种不同的鱼。黄辣丁一般只生活在河流里,长像为 *** 中的,和三角峰更大区别在,黄辣丁是泥鳅尾巴。
黄辣丁一般只生活在干净无污染的河流中,喜欢栖息在水流湍急有乱石的区域,一般只吃荤食,以小鱼虾昆虫为食。老钓友应该都知道,以前都是用沙虫子钓黄辣丁。近年,随着 *** 不断攀升,泛滥捕捞和水环境恶化,体型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
黄辣丁一般体重超过半斤就算是巨物,超过半斤一般都只在嘉陵江、长江里有少部分,生长非常缓慢,目前养殖都没有怎么进行,多为野外生长。
三角峰学名黄颡鱼、黄骨鱼。原产地在湖北,因为生产快速,长得像黄辣丁,被大量引进到四川地区养殖。与黄辣丁相比,体型要巨大得多。身上的刺是它们的 *** ,但是他们的刺被刺中后无毒,黄辣丁特别小心,一旦被刺中会轻微中毒。
两者更大区别在于,黄辣丁只生活在流水环境中,在水库基本上无法生存和繁殖。三角峰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生存,对水质要求也没有黄辣丁高。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水产前沿”的文字、 *** 和音 *** 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体长55厘米,体重1000克,钓友钓起的这条巨型“黄丫头”是真的吗万峰湖位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首府兴义市东南部,是珠江源头南盘江水系中段的一座特大型淡水湖泊。该湖地处流域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蓄水量达100多亿立方米,具备发展增殖渔业的自然条件。据悉,万峰湖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鱼类品种多样,其中包括鲤鱼、草鱼、青鱼、鳙鱼等,这里也是黄丫头的重要产地之一。
据网曝,有钓友钓起了一条体长55厘米,体重1000克的超大型黄颡鱼。虽说,万峰湖水域内的大型鱼类比较多,比如鲶鱼,其体形硕大,更高可达1.5米,更大重量超过100公斤。但是,黄丫头属于小型鱼类,通常见到的黄丫头一般不超过500克。如果钓友真的钓起这么大的黄丫头,那是确实比较罕见了。
但从从网上传递的照片可以看到,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条鱼其实不是黄丫头,而是钝口拟鲿,就是我们所俗称的“牛尾巴”,由于这两种鱼外观十分相似,很多对鱼类不是很熟悉的钓友,往往会混淆不清,下面我来给大家作一简要区分介绍。
钝口拟鲿和黄丫头是两种不同的淡水鱼类,有以下区别:
学名:钝口拟鲿的学名为Mystic *** cropterus,属于鲶科;而黄丫头的学名为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于鲿科,又叫黄辣丁、昂刺鱼、嘎鱼。
外观特征:钝口拟鲿体形较长,体背颜色为深绿色或棕色,腹部呈乳白色,头部稍微平扁;而黄丫头则体型较圆,背部为棕 *** ,腹部为白色。此外,黄辣丁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而钝口拟鲿的嘴巴略微向上翘起,前端较尖,颌齿锋利。
生长环境:钝口拟鲿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和东北的江河、湖泊里,而南方的一些自然水域内也有部分分布,但数量比较稀少,所以不常钓到。牛尾巴鱼对生长环境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常在岸边有峭壁或巨石的地方活动。黄丫头则分布于湖北、浙江、江苏、广东、江西等中国各地,通常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中,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为食。
经济价值:钝口拟鲿的肉质鲜美,是许多地区的重要食用鱼类;而黄丫头则具有一定的 *** 用价值,味道也比较鲜美,并常被用于 *** 黄丫头口味的火锅料和鱼类干货等食品。黄丫头是近年来产量增长最稳定的养殖品种,养殖产量从2012年的25.7万吨,稳步增长到2019年的54万吨左右。
相较于黄丫头,钝口拟鲿生长速度更快,但即便如此,根据钝口拟鲿的生长速度和体型特点,体长超过50厘米,也是该类家族里的“鱼王”了。钓起这种罕见的超级大鱼,对于钓友来说特是特别幸运的了!
各位钓友,你钓到过这么大的钝口拟鲿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好,请点赞、收藏、转发和关注。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