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 *** 通辽市奈曼旗,有一个小村庄通过“三变 *** ”,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蹚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升级、农村持续发展、农民稳步增收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李巴图是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庙屯村小组组长,这两天,他正尝试着直播带货卖本村大米,想利用村里的旅游资源,办一个冬季年货节,要先在 *** 上预热起来。
庙屯村有一条马路将这里分成新旧两个村子,村民们在新村生活,在旧村“上班”。这个“旧村”就是李巴图口中的旅游景区,原本是整村 *** 后留下的旧土房,在苏木的规划下改成了旅游点,这一次改变成为了庙屯 *** 的之一个转折。搞旅游,村里既没钱也没人,让村民加入进来一起干,谁都不愿意。虽然种地收入很少,但大家就是舍不得离开土地。为此,庙屯村流转了全村718亩耕地,注册成立庙屯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古兴养殖有限公司和庙屯乡村旅游有限公司,全村83户村民入股成为股东, *** 全面铺开。按照1亩耕地为10股的方式进行折股量化,公司代耕代种代养,再将上级扶持资金作为股金投入产业项目,取得的产业收入由股民与村集体按照7:3的比例进行分红。
就这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庙屯村实现了“三变”,之一年老百姓纯收入就在原基础上翻了一番。村民的劳动力也从耕作中解放出来,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就在本村打工。吴淑珍家入股了11亩地,老两口在村里的养殖场上班,一年分红加工资收入10万元。
*** 的深入让村民吃上了红利,也更加乐于拥抱这种改变。现在,庙屯村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 *** 质和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探索出了“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种植沙漠水稻、红干椒、玉米等优势特色作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旧址闲置的土房改造成了户外拓展训练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乡愁故里、民俗庙屯”旅游品牌。村民大量的劳动力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入股村民不仅依靠股份获得分红收益,还可以通过外出务工或直接成为本地公司工人再获得一份收入,进一步拓宽了经济来源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