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死的很蹊跷。
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雍正帝在圆明园突然暴毙,而官方记载却极为简单。我们来看看正史是怎么记载的:
《清世宗实录》
“雍正十三年八月己丑,上不豫。仍办事如常。庚寅,上疾大渐。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至御榻前,大学士鄂尔泰捧上御笔亲书密旨,命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是日,上崩于圆明园。”
这是官方正史的记载,只是简单记录了雍正生病、病情加重到驾崩的过程,对于具体病因并未提及。
《雍正朝起居注册》
“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戌时(午后七时至九时)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寝宫发布遗诏给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龙驭上宾于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翌日一时)。”
作为比较官方的日常记录,同样只是描述了雍正帝生病和死亡的时间节点等情况,没有对死因进行深入说明。
《清史稿?世宗本纪》
中关于雍正死亡的记载为:
“(八月)丁亥,上不豫。戊子,上大渐,宣旨传位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己丑,上崩,年五十八。”
这段记载极为简略,对雍正的死因未作任何解释。由于《清史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史,且成书仓促,在内容的准确 *** 和完整 *** 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它仍然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展开全文
张廷玉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
“八月 *** 圣躬偶尔违和,犹听政如常。廷玉每日进见,未尝有间。二十二日漏将二鼓,方就寝,忽闻宣召甚急,疾起整衣,趋至圆明园,内侍三四辈待于园之西南门,引至寝宫,始知上疾大渐,惊骇欲绝,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公、丰盛额,纳亲,内大臣海望先后至,同到御榻前请安,出候于阶下。太医进 *** 无效,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今上哀号仆地,廷玉等五内迸裂,恸哭失声。”
张廷玉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其记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也只是对当时场景的一种直观描述,没有明确指出雍正的死因。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梳理出来大概是这样,
雍正十三年八月 *** ,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 *** 无效,龙驭上宾。
如此简短的记载,自然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猜测。一方面,雍正帝正值壮年,仅58岁,且其 *** 康熙和儿子乾隆都较为长寿,家族似乎有长寿基因,他的突然离世显得格外蹊跷。另一方面,雍正帝在去世前两天还能照常处理政务,病情恶化之迅速令人难以置信。
在民间,关于雍正之死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
野史
《梵天庐丛录》
“传说雍正九年,宫女伙同 *** 吴首义、霍成,伺雍正皇帝睡熟,用绳缢杀。”
不过这种说法多被认为是不可信的,只是民间传说,与明朝嘉靖皇帝被宫女勒缢的故事类似,存在移花接木的嫌疑。
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吕四娘复仇说。传说吕留良一家因 *** 惨遭屠戮,吕四娘作为吕留良的小女儿,在独臂神尼的指导下成为武功 *** 的剑客,潜入宫中砍下了雍正的脑袋。
《清朝野史大观》
书中记载大江南北有八大侠,为首的叫了因僧,以下依次有吕四娘、曹仁父、路民瞻、周浔、吕元、白泰官、甘凤池,各有精绝武艺。吕四娘“本晚村先生裔,国仇家难,刻不去怀”,“图报愈急”,并欲“甘心虏酋”。这里的“晚村先生”即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吕留良,雍正时期发生吕留良 *** 冤案,吕家受到牵连,这也成为吕四娘行刺雍正的原因背景。
《满清外史》
该书认为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杀而死。野史传说中,吕留良一族惨遭族诛之后,吕的孙女四娘被吕家的一个贴身童仆救出,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从此隐姓埋名,苦学绝技,后来潜入禁宫,杀了雍正帝。
《清宫遗闻》
同样有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杀的说法。不过这些野史记载大多是民间传说和演绎,真实 *** 无法考证。
《清代述异》
对吕四 *** 故事有记载,但具体内容因该书流传不广,相关信息较少被提及。
此外,有人说《聊斋志异》中的《侠女》一篇,其原型也是吕四娘,但这只是一种猜测。总之,吕四 *** 故事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被描绘得神乎其神,但在正史中并无相关记载。
雍正之死,谜团重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勤勉的皇帝突然离世?
(一)吕四娘刺杀说
吕四娘刺杀雍正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相传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因吕留良 *** 案,吕氏一门惨遭屠戮。吕四娘幸免于难后,隐姓埋名,拜师习武,立志为家族 *** 。传说她 *** “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后被白马寺高僧收为徒弟。四年后,吕四娘潜入圆明园,用闷香熏倒宫女,换上宫女服装,割下雍正的头。然而,从历史记载来看,这种说法可能 *** 极低。清朝对“逆反”罪犯的人身控制极为严格,吕留良所犯“谋反大逆”乃“十恶”之首,其孙辈发配宁古塔为奴后,将永远保留“贱籍”身份,不得“出户为民”。
在清朝严苛的“户籍 *** ”和“保甲 *** ”下,吕四娘很难逃脱披甲人的严密控制,更找不到容身之所。即使侥幸逃脱,清朝皇宫的宫禁之严、警卫之密也堪称铁桶一般。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选自上三旗精锐,乾清门侍卫、一等至三等侍卫、蓝翎侍卫及八旗禁军层层守卫紫禁城。清代妃嫔和宫女入宫需经严格 *** 筛选,吕四娘一个汉族女子,很难取得八旗身份或内务府包衣身份入宫行刺。所以,吕四娘刺杀雍正之说漏洞百出,绝无可能。
(二)过劳而死说
雍正以勤政著称,他当上皇帝后,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十三年里除了去过几次河北遵化东陵,基本没出过北京城。雍正当政期间, *** 集权达到鼎盛,大小事务几乎都需他做主。据说他每天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却坚持日日如此,经常批奏折到凌晨。《朱批谕旨》中就有雍正亲手批阅的七千余件奏折,总字数高达几十万字。这些朱批直观地展现了雍正对政务的认真态度和深度参与。雍正每天审阅无数奏折,一年仅休息三天,朱批从几十个字到上千字,工作量巨大。如此 *** 度的工作,使得雍正的身体长期处于疲惫状态。猝死也不是不可能。
(三)暴病而亡说
雍正一直以来身体就有病,大约从雍正七年起,他就自述病症为“似疟非疟,或彻夜不成寐,或一二日不思饮食,寒热往来,阴阳相驳”,即忽冷忽热、惊悸不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曾向鄂尔泰透露自己“今岁违和,实遇大怪诞事而得者”。从他延请道士诵经念咒、驱邪治病的情况看,有人猜测他是白昼见了“ *** ”,出现了幻听、幻视。而他参加完怡亲王的葬礼后,病情得到好转,这也说明病情可能与神 *** 玄学有关。很可能雍正当时旧病复发,再次看到“ *** ”,被活活吓死。
(四)吞食金丹而亡说
雍正对丹 *** 极为痴迷。雍正八年,他病情加重,密令李卫、鄂尔泰等心腹为他寻求好的医生、道士。李卫找来了道士贾士芳,雍正的病情一度好转,但不久他就以“贾士芳想要他服用某种 *** 物,来控制他”为由,处死了贾士芳。当时贾士芳提供的 *** 物很可能就是丹 *** 。古代丹 *** 多为化学物质 *** 而成,含有大量重金属。内务府档案记载,从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有人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吨,木炭四十二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 *** 等矿产品。雍正很可能在后期又服用了丹 *** ,结果中毒暴毙。
(五)被曹雪芹恋人毒杀说
据说《红楼梦》中贾敬就是雍正的化身,曹雪芹的恋人名叫竺香玉,雍正之一次见到竺香玉时,她在汇芳书院做公主、群主的陪读。雍正十年,纳竺香玉为皇妃,但竺香玉心里一直爱的是曹雪芹,于是伺机毒害雍正。竺香玉得知雍正的病症后,用毒 *** 代替以前道士留下来的丹 *** ,劝谏雍正服用后,雍正中毒身亡。这一说法富有戏剧 *** ,但缺乏确凿证据,真实 *** 很低。
雍正之死,众说纷纭,至今仍是历史上的一大谜团。然而,综合各种说法及古籍记载,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探出一些端倪。
从古籍记载来看,《清世宗实录》对雍正之死的记载极为简略,这无疑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而其他一些史料中,如张廷玉的私人记录,提到雍正暴卒时七窍流血,这一症状与中毒的表现极为相似。
在众多说法中,吞食金丹而亡说似乎更具可信度。雍正对道家的长生成仙极为痴迷,不仅把道士请进宫内炼丹,自己还大量服用。古代丹 *** 多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长期服用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内务府档案中关于运送炼丹物品的记载,也为这一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此外,乾隆登基后,急于驱逐宫中道士,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雍正之死与道士炼丹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过劳而死说也有一定的合理 *** 。雍正以勤政著称,日理万机,长期 *** 度的工作必然会使身体疲惫不堪。加之他可能本身就有一些疾病,在劳累的诱因下,病情加重而亡也并非不可能。
暴病而亡说虽然缺乏确凿的证据,但从雍正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压力来看,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 。雍正一直身体欠佳,又面临着巨大的 *** 压力和精神负担,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这些都可能导致他突发疾病而亡。
至于吕四娘刺杀说和被曹雪芹恋人毒杀说,虽然富有传奇色彩,但缺乏历史依据,可信度较低。
然而,尽管我们可以对雍正之死进行各种推测,但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 *** 究竟如何,恐怕永远也无法定论。也许未来挖掘泰陵,打开棺木的那天,才是 *** 大白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