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水发鸡油菌150 克,鸡腿4 个,洋葱50 克,大蒜10 克
调料:料酒1 大勺,酸奶油1 大勺,牛奶1 杯,生抽2/3 大勺,盐1 小勺,黑胡椒粉1/2 小勺,
色拉油3 大勺
1. 将鸡腿上的残毛洗净,剁成约3 厘米大小的块,放入清水中浸泡10 分钟,捞出沥干血水,加入料酒和生抽抓匀,腌制15 分钟。
2. 水发鸡油菌挤干水分;洋葱去皮,切小块;大蒜切片。
3. 坐锅点火,倒入色拉油烧热,下入洋葱块和蒜片爆香,倒入鸡腿块翻炒至呈微白色,加入酸奶油、盐和黑胡椒粉,快速翻炒至鸡腿块不见血色。
4. 放入鸡油菌炒透。
5. 最后加入牛奶炖20 分钟,出锅即成。
小贴士
① 鸡腿块的血水一定要漂净,以确保成菜色泽美观。
② 炖制时切忌用旺火,以免溢锅或煳锅。
?选自《菇香菇色》这本书,版权所有。
《山海情》里说的菌草究竟是什么?毛头 *** 伞,也 *** 腿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用菌,今天分享下以前种鸡腿菇的经历。某某年7月18号,我把网上购买的菌包转入盆内,菌包内的菌料应该是长了一段时间的,将料掰碎、压实,上面盖上一层土,鸡腿菇必须覆土栽培。
2天之后,底部的菌丝慢慢爬到表面,目前还是菌丝生长阶段,温度可以稍微高点,22-26℃都没问题,这个阶段不需要光照,保持土壤湿润。
又过了几天之后,菌丝爬满了表面,这个时候就开始长原基了,需要光照 *** 。后面发现,料面的土应该要选择透气 *** 好的,我当时直接用了黄土,粘 *** 太强,一湿润了后就不透气,而且保湿 *** 能也不好,虽然也能长。
之后铺了点其他土,期间也没怎么料理,到了8月9号,鸡腿菇长出原基了!这时候温度更好地点,16-22℃为宜,保持空气湿度85-90%,继续往料面喷水,保持湿润。
温湿度高点差点也没关系,只是影响长速,鸡腿菇比较抗造的。鸡腿菇慢慢长大,但是小盆里的一直都未长,不知道啥原因。
长势良好,看着就让 *** 口水。
后面外出浪了几天,就一直没管它,到了8月20号,鸡腿菇直接就长得这么巨型了!
这几个大的都已经长过头了,下面矮的没开伞的还是能吃的。
采下来后等晚上泡面吃,结果后面那个大的已经部分变黑了,这个不能吃了,这 *** 腿菇的“自融”现象,它是以这种方式释放孢子。
其他大的也没舍得扔,洗吧洗吧撕成条就可以泡面啦,因为长过头吃起来很硬,味道不是很好,说起来还没真正品尝过鸡腿菇 呢。
鸡腿菇野外种植,要想高产高质,3个预防要做好野生环境种植鸡腿菇,就是用人工培育的菌种,种植在野外环境中,让它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回归自然,接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并在这里成熟。这样的鸡腿菇,味道更鲜美、口感更鲜香、营养更丰富、价值也更高,收益也当然的更大化。
我的种植地,选择在山里的一片缓坡上,坡上满布灌木丛。在灌木丛中,开出种植畦,利用没去除的灌木丛进行遮阴,接上微喷管道,用于环境加湿,最后把菌种植入种植畦,覆土后,进入出菇管理。经过几年的种植,得到的经验是,要想产量高、质量好,预防日灼、大雨淋浇和病虫害最重要。
一,预防日灼。
?选择种植地时,之所以在灌木丛地带,而不选在茂密的林下,考虑的 *** 腿菇子实体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过于茂密的林下,白天尽管可实现树荫大,遮阴好,但通风较差,不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对氧气的需要。但灌木丛下,能满足通风良好、氧气含量的充足,却对光照的遮蔽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
?对于光照遮蔽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灌木丛高度不占优势,菌畦挖成后,上部没有遮阴存在。正午阳光直射状态时,菌畦没有遮蔽物,也直射菌畦,造成光照过强。过强的阳光会抑制子实体的生长,也使子实体的菌毛上鳞片密集,在日复一日的强光照射下,鳞片会逐渐翘起,最后子实体呈干燥状,颜色由洁白变暗黄,影响美观,也降低自身的商品 *** ,进而影响子实体的质量。
?阳光直射过程中,如光照强度大,且有持续 *** ,如菌畦中水分稍有干燥的偏差,阳光高温就会烤伤鸡腿菇子实体的菌帽,使之表面出现阳光灼伤点,显示鳞片点状枯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点向面发展,枯焦面逐渐扩大,最后使菌盖向阳部分干枯失水,颜色变深,最后失去卖相,也失去商品 *** 。
?日灼现象的避免很简单,只要种植后在菌畦上方适合位置,附上低密度遮阳网就可完全阻止阳光直射。覆盖时,可充分利用菌畦四周灌木丛高度,遮阳网四角或四边搭挂在灌木丛梢即可,不需另外搭设遮阳网架。
二,预防大雨淋浇。
?野外鸡腿菇种植中,预防大雨淋浇很重要。正常情况下,一般的小雨对鸡腿菇的生长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相反对鸡腿菇的生长有益,省去进行喷淋不说,就是雨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对生长在野外环境中的鸡腿菇,也是一种补充,可以说这 *** 腿菇生长中的偏得。
?不经常出现的大雨,对鸡腿菇的生长影响极大,有时可能是灭顶之灾。在没有任何预防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菌畦被水灌满,菌畦被水冲毁,菌畦中培养料流失殆尽,生长的子实体被水冲倒、冲走,可以把所有的心血瞬间,毁于一旦。以上现象还只是即时影响,雨后,菌畦被漫灌,含水量过高,培养料含水量有时可达100%,菌种被水浸泡,不能进行分化,给后续出菇带来无法估量的麻烦。
?所以,要想有效地防止以上雨后出现的林林种种现象,必须做好预防。做了预防可能用不上,可一旦用上,就是那根救命的唯一稻草。预防措施也平不难,只是结合遮阳网安装时,加盖一层塑料布,遇雨打开,晴天撩起,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平时管理时不能粗心大意,晴天忘记撩起塑料布,塑料布收集阳光所产生的高温,对菌畦中的鸡腿菇的影响也是致命的。
?另外,种植区四周种植时就挖设好排水沟,对遇大雨阻截和 *** 外来雨水,同时快速排净种植区内积水也是不可缺少的防护措施。
三,预防病虫害。
野外鸡腿菇种植,是 *** *** 种植,病虫害的预防重要,并且难度大。但鉴于病虫害对鸡腿菇种植轻则减产,重则失败的危害,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必须严格采取以下各种措施。
【1】种植前做好菌畦和周边的消毒灭菌和杀虫。
此时的消毒灭菌和杀虫是普遍 *** 的,我在种植中,是对整个种植区域及区域外延100米,采用百菌清和15%氯氰菊酯全面进行喷洒。同时菌畦内铺盖2厘米生石灰后再进行种植。
【2】做好覆土层用土的选用和灭菌杀虫。
覆土层的用土除保证疏松、略带沙之外,采用表层20 厘米以下新土,同时拌和总量5%生石灰和0.1%的敌百虫粉剂,放置一周后在进行使用,这样既能保持土壤不含杂菌和虫卵,也让新土对外部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也利于其他有害物质的挥发。
【3】种植后周期 *** 对菌畦及周边区域进行灭菌和消毒。
鸡腿菇种植后,对病虫害的预防不能间断,要定期对菌畦及周边喷洒绿霉净、百菌清、菇虫净等灭菌剂和敌百虫、 *** 、菊酯类杀虫剂等,特别是雨后,更要做好 *** 剂喷洒。用 *** 时不论是灭菌剂和杀虫剂要交替使用,避免杂菌和害虫有耐 *** *** ,造成灭菌杀虫效果较差,危害鸡腿菇生长。 *** 剂喷洒时要注意不能直接喷洒直子实体,以免出现 *** 害,同时也注意食品安全。
【4】发现病虫害出现,必须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
野外种植鸡腿菇,一旦发现病虫害出现,小范围的要立即进行清除,将清除的覆土和培养料以及子实体,远离种植区域深埋,同时用石灰水和杀虫剂喷洒或浇灌病灶或虫害灶。范围较大应立即采用清除染菌染病区域,病灶消毒灭菌杀虫外,还要对整个种植区域和周边进行 *** 物灭菌杀虫处理。
鸡腿菇的野外种植,种植容易,管理难,但在出菇管理中一定要细心、精心、有责任心,真正的做好上述3个方面,把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和可能受到的伤害,利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力争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高产,给自己的种植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利于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个人经验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家里在穷也要给孩子吃这菜,1周吃2次,强筋骨补脑力,精神好家里在穷也要给孩子吃这菜,1周吃2次,强筋骨补脑力,精神好!“这菜”是什么呢?它就 *** 腿菇!鸡腿菇可谓是作为家常菜比较了冷门的菜,但是这菜却不比其他的菜价值低!鸡腿菇的营养价值很高,鸡腿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具有益胃清神、提高免疫力和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凉拌鸡腿菇的教程,因为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都喜欢吃凉拌的,所以我才会将这菜进行凉拌!其实还有许多其他做法,想要其他做法的可以留言评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这道凉拌鸡腿菇的做法吧!
凉拌鸡腿菇
By 冰冰玉儿
配料:
鸡腿菇 2个、小米椒 适量、白糖 适量、湖南椒 适量、小葱 适量、香菜 适量、蒜 适量、姜 适量、生抽 适量、蚝油 适量、香油 适量
烹饪步骤:
1.将鸡腿菇清洗后放锅里蒸10分钟
2.蒸好的鸡腿菇放凉
3.将鸡腿菇撕成小条,越细越好
4.备湖南椒,小米椒,葱姜蒜,将其切好,带备用
5.锅里放油将蒜姜爆香后放小米椒跟湖南椒断生后捞起
6.碗里调汁:生抽,蚝油,白糖香油
7.汁跟断生后的辣椒拌入鸡腿菇
8.完美出锅
烹饪小贴士:
1、鸡腿菇能益胃清神、增进食欲、消食化痔,还具有调节体内糖代谢,降低血糖等功效,并能调节血脂,对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有保健作用。
2、鸡腿菇适宜食欲不振、糖尿病人、痔疮患者等,不适宜痛风患者。
3、鸡腿菇常在春、夏、秋季雨后生于田野、林园、路边,甚至茅屋层顶上。子实体群生,成熟时菌褶变黑,边缘液化。蕾期菌盖圆柱形连同菌柄状似火鸡腿,“鸡腿蘑””由此得名。鸡腿蘑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亚于草菇。
参考文献:常学辉《食物相宜相克速查》
你还有其他 *** 腿菇的 *** 吗?
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鸡腿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种食用菌,又称鸡腿蘑,学名毛头 *** 伞,因有着如鸡腿般的外形和像鸡丝般的肉质,因此而得病。鸡腿菇的口感滑嫩、味道鲜美,所含的维生素、蛋白质以及 *** 所需的各种物质成分十分丰富,,因此不管是炒食、炖食、煲汤等多种食法,都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那么,鸡腿菇要什么时候种植?又要怎么种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图:鸡腿菇
一、鸡腿菇的种植时间
鸡腿菇是一种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强的植物,它一般的种植季节及栽培时间是在6-8月份进行栽种,从九月份到12月份出菇,春季栽培时间在11月份到2次年而且进行栽培,栽培的时候要注意环境的条件及温度等重要的因素。
图:鸡腿菇
二、鸡腿菇的种植 ***
1、种植场地的选择,首先鸡腿菇的环境适应能力好,所以对于不同的条件,它有着自己的 *** ,鸡腿菇不仅能在地面上生长,而且它还能子在地窖中生长并且四季都可以,不限季节,只要能够提供。
2、栽培原料的发酵, *** 要先发酵,其栽培的原料也要同时进行发酵,将草帘盖上后两天内不能翻动它,等到第三天才可以进行,翻料时又是时一个检查的过程,我们要将鸡腿菇的菌种进行位置互换一下,让其在发酵时受热均匀,然后做好其排气工作,再将塑料膜盖上即可。
3、脱袋后覆土出菇,将已经发酵好了发育差不多成熟了的菌袋放到地下进行覆土出菇,首先将菌袋脱下,然后将菌袋摆满整个畦,用土壤将其填满,不要流出缝隙,然后进行之一次浇水,每天对土上面进行喷水,让水分把土壤浸透浸湿,等三个多星期就可以出菇了。
图:鸡腿菇
三、鸡腿菇的出菇管理
鸡腿菇在出菇后的前期是对生长环境条件非常高的,温度要控制在20度,湿度在90%,等到幼菇时期就可以放宽一下环境条件了,控制好以上几个值的范围即可,另外湿度可以稍微低一点,也可以高一点,再进入成菇阶段时就不需要那么耗时间去管理了,只需要做好日常的浇水等工作即可。
图:鸡腿菇
以上就是有关鸡腿菇的知识介绍,鸡腿菇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种植户们可以根据种植地的环境、温度等因素来进行判断。在栽培要注意原料要先发酵然后再翻料和受热等步骤,这样才能有利于鸡腿菇的出菇工作。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水分的施洒,但是不可过量。小编提醒,鸡腿菇在出菇前温度要控制在20度左右,湿度控制在90%。
图:鸡腿菇
前年参加食用菌交流会,学到了一种鸡腿菇林下种植新 *** ,排袋不做畦种植。回来后正是春节前,迫不及待的 *** 培养料,发酵装袋、养菌,自去年春天开始了试种。经过一年多的实际种植,还别说,这种 *** 简单、省力、省心、产量质量都不错,今天禁不住心里的高兴,给大家做一下分享。
一,什么是排袋不做畦。
排袋,指的是把发好菌的菌包,在种植地排列。不做畦,就是不用挖菌畦。连贯起来说,就是在林子下的种植场地不挖菌畦,只做一下简单的平整,菌包不脱袋,直立排列在种植场地上,打开菌包上口,刮一下培养料面的老菌皮,在袋内的培养料面直接覆土,浇水湿润覆土,就开始进入准备出菇阶段的管理。
二,排袋不做畦种植的好处。
从实际种植中知道,这种 *** 与其他种植 *** 相比较,好处是真不少。
⑴种植更简化, *** 作更容易,成本更低。
这种新的新的林下种植鸡腿菇的 *** ,从上述中可以知道,省去了挖菌畦,省去了脱去菌包塑料袋的步骤。挖菌畦与简单的平整地面相比,菌畦内脱去菌包塑料袋,或躺放菌棒,或直立菌棒与不脱去塑料袋地面直立相比,很明显的就能得出,后者 *** 作更简单,也更容易 *** 作,这种情况下,步骤少了,工序和 *** 作简单了,效率就上去了,也就就当然的省人工,当然的减少了种植成本。
⑵病虫害的防御负担更轻。
原来的菌包入畦种植,入畦前要进行菌畦和周边环境的灭菌杀虫,菌棒入畦覆土后,病虫害的危害大多是在覆土下进行,非常隐蔽。往往是出现危害,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才能发现,即使费劲心血的观察,也经常出现漏洞,病虫害防治很是被动,所以被病虫害折磨的有时真的是提心吊胆。
新的种植 *** ,虽然在排袋前,也要做好场地及场地周边的灭菌、消毒和杀虫,但是排袋后,菌棒就摆放在地面。在本就透明的塑料袋中,处于排袋边缘的菌包,直观明了,想观察中间位置的菌袋,只要伸手提出来,就可以观看。这样观看菌包内的菌丝、培养料变化,不费力,直观,一旦出现变化,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能及时发现,所以,病虫害的防治变得更主动,做起来也就更轻松,再也没有了,被蒙上了双眼还得预知外面的一切的种植要求。
新的种植 *** ,不脱去菌棒外部的塑料袋,这层塑料袋,知道不是在排袋过程 *** 现损伤,在长满菌丝的菌棒的支撑下,它就像是和菌棒合成了一体,也就是给箍上了一层, *** 不入,油盐不进的铠甲,牢牢地守护着菌棒这个主体,怎么厉害的杂菌和害虫也穿不透塑料袋这层防护,把病菌、害虫都拒之在菌棒之外,很大程度的,减轻了病虫害防护的负担。
新的种植 *** ,更利于被病虫害侵染后的防治。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一旦发现某个或某些菌袋感染,可以立即整体移除种植场地,控制住感染源,再对种植场地进行灭菌杀虫。和入畦种植发现病虫害,要挖开覆土,观察取出菌棒,甚至还得废弃相邻菌棒相比,更容易、更简单、更直接、更快捷有效。
另外,菌包总是很直观的呈现在种植者眼前,种植者时时掌握着菌包的状态,在心里上也放松,放弃了原来种植中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的担心,实际上减轻了种植者的工作量,降低了种植的劳动强度,把种植变得相对轻松。
⑶利于保湿。
新的种植 *** ,菌棒不脱袋直立排列,袋内培养料面覆土,塑料袋的边缘超过覆土一大截,覆土也在直立的朔料袋保护之内,加湿后,因有一层塑料袋的保护,袋内的水分不易蒸发,和入畦覆土种植相比,直立排袋的水分蒸发是一个点,而入畦覆土种植是一个面,这样点的水分蒸发自然而然的小于面的水分蒸发的量。所以,加湿后,更利于长时间的保持鸡腿菇子实体正常生长所要求的覆土层含水量50%,空间相对湿度85~90%的湿度。
⑷利于交换放置位置。
鸡腿菇的种植,有着周期长的特点,而林下种植,又有着场地宽阔,地方大的优势。长时间的放置菌袋,袋下位置避免不了出现杂菌、害虫逐渐增多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就可以随时的在临近重新更换场地,更换场地并不复杂,只是简单的平整,进行灭菌消毒杀虫处理,再对菌棒外部的塑料袋也进行简单的灭菌杀虫处理,就可以把菌包摆放到新的、洁净、无病虫出现的新场地。旧场地在菌包搬出后,再进行灭菌杀虫处理,可以做为下次把菌包搬回来的备用场地。这样来回交换。可是菌棒总是处于洁净的、无病虫侵扰的场地中,可以大大的减少病虫害的侵害,给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尽管这种新的种植 *** 有着诸多好处,但也存在着不足,目前发现的是,其利于保湿,但加湿水量掌握不好,也容易出现袋内湿度过大,造成覆土层含水量过大,影响出菇的缺点,但只要加湿作业时,细心些,加湿行对菌袋进行一下检查,就可以解决。
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种植,新 *** 和原 *** 相比较鸡腿菇的产量和质量基本没有大的差别,生物转化率也不相上下,投入产出比上新 *** 比原 *** 有优势。因为新 *** 做起来种植步骤少、 *** 作简单、投入成本稍低,这是原 *** 无法达到的。同等产量和质量下,新 *** 能给种植者带来更大的利润。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个人经验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孟儆:玉米套种鸡腿菇技术,促进土地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玉米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项目是“玉米套种鸡腿菇(草腐菌)”为主要栽培模式的一个高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高社会效益的生态扶贫农业项目!
在当前玉米 *** 低廉,农民收入减少,又不习惯改变种植其他作物的情况下,玉米套种鸡腿菇项目因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农民的欢迎。
玉米套种鸡腿菇的菌糠埋在地里做了有机肥料而改良了土壤,并通过玉米与鸡腿菇倒茬,自然地实施了土地的休耕与轮作,从而轻松地用菌糠做有机肥进行了土地的生态整理。
“玉米套种鸡腿菇”项目是由位于辽宁省康平县张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平在食用菌专家沈阳师范大学特种菌业研究所所长王升厚教授指导下开发的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张金平从2004 年开始在自家田里搞试验,于2012年“玉米套种鸡腿菇”试种成功,2017年成功申报了专利,王升厚教授还为项目配套选育成功了优良的“金鸡一号”新菌种。玉米套种鸡腿菇模式起到了带动当地合作社社员和贫困户致富脱贫的作用。
王升厚
该项目的更大的优势是菌糠留在耕地里是农 *** 行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因为鸡腿菇生产已经计入了生产成本,用菌糠做土地生态整理等于零成本,这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伟大创举。
本“集成技术项目”是以“玉米套种鸡腿菇技术”为基础,又融进了其他配套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形成的一个集成技术项目。本集成技术项目旨在帮助农民尽快致富的同时, 更好地推动土地生态整理和生态食疗功能产品的发展,重点放在“土地生态整理”上。
经历过这次新冠 *** *** ,人们的健康意识更加增强,人们为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生态食疗功能食品的需求会日益旺盛。本项目提出的农产品功能化的实施赶上了历史的机遇期,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玉米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目录
1、利用玉米秸秆、牛粪和其他农业废弃物为培养料生产鸡腿菇技术
2、 玉米高光效种植技术
3、玉米割苗技术
4、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密植技术
5、玉米套种鸡腿菇技术
6、玉米、鸡腿菇休耕、轮作技术
7、玉米、鸡腿菇功能化技术
8、自然农法 *** 土著菌和酵素技术
9、“玉米秸秆-菌糠”生态还田技术
10、玉米套种鸡腿菇机械化生产技术
二、玉米套种鸡腿菇集成技术分解:
1、利用玉米秸秆、牛粪和其他农业废弃物为培养料生产鸡腿菇技术
⑴ 培养料配方:玉米秸秆80%,干牛粪7%,米糠5%,石膏粉2%,蚓粪5%,复合肥1%。
⑵将培养料拌匀,含水量在60-65%之间,PH值4-9,以PH值7为最适宜。
⑶装袋后高温灭菌2小时,温度降至25度以下接种。
⑷接种后放进发菌室,堆于床架或干燥地面,于黑暗和20-25度条件下经过30天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当长满菌丝的菌袋表面出现黄水时,即可脱袋进行覆土栽培。
2、玉米高光效种植技术
重点是改变玉米的垄向为南北向垄,同时加大垄距,并实行大垄双行密植。本集成技术是玉米与鸡腿菇1:1大垄套种,以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效率。据测,玉米高光效种植,植株中下部叶片光合速率增强,全株光照时间比东西垄向种植方式延长3小时左右,从而提高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作物高光效种植模式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玉米可增产6--15%,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南方地区为了降低田间温度,还要考虑高温季节按照风向调整垄向。
3、玉米割苗技术
⑴ 玉米割苗技术的机理:通过割苗,人为地控制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控制了玉米营养生长和 *** 生长的营养分配,达到“控上促下”的效果。实现降低穗位、抗旱、抗倒伏、减少病虫害、减少秃尖、分蘖、增加亩株数、增加穗粒数、从而实现增产。据河北、山西、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 *** 、新疆等地实验结果:玉米割苗可增产10-20%以上。
⑵割苗时期,在春玉米长到5-6片叶时是割苗的更佳时期(也可以放到4-7片叶),割苗时必须在玉米苗根部留下1片叶。
4、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密植技术
⑴ 土地整理:要实行机械秋翻地、秋整地,耕深在20-23cm。要精细整地,以利于机械播种、施肥、灌溉、打 *** 和收获。
⑵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密植:大垄为 110cm,大垄双行的窄行为 65cm,玉米株距为 22cm,种植密度为每亩5,500株。
⑶ 玉米播种期:在辽宁播种期为4月中旬至5月1日前后,要考虑到为鸡腿菇生长期间高温的遮阴,提前或错后播种。鲜食玉米可以采取育苗移栽的方式,以利于提早上市。
⑷ 播种量:5斤/亩(育苗移栽用种量 仅为2.5斤/亩),要求 *** 纯度高、发芽率高。
⑸ 播种前 *** 处理:播前进行选种、晒种和包衣处理。
⑹ 增施底肥:之一年每亩要用“玉米专用缓释肥”施底肥40-50公斤。有条件的每亩要增施有机肥2000斤。
5、玉米套种鸡腿菇技术
⑴ 玉米、鸡腿菇各占垄宽为110cm,,套种形式为1:1套种。
⑵ 鸡腿菇做床,菇床宽90cm,床深20cm,床底撒入适量石灰粉消毒。
⑶ 菇床内每亩铺菌袋4,800袋,菌袋与菌袋之间要有2-3cm的空隙,铺好后菌袋上覆土3-5cm。覆土后一次 *** 浇透底水,再将菇床表面的缝隙或露菌袋的地方用土覆盖好。
⑷在菇床外加设小拱棚,外上黑膜和遮阳网。菌袋下地覆膜后半个月到20天就开始采摘,采摘期一直持续到11 月底结束。期间,每隔一个星期左右就要采摘一茬。
⑸菇床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70%为宜,湿度过低,要给菇床灌水。
⑹每天通风0.5-1小时,温度低时,中午通风;温度高时,早晚通风,菇床内温度要稳定在8-30度之间,尽量使拱棚内温度无明显波动。
⑺正常情况下覆土后4-7天可见白色菌丝爬出土面。10-15天现蕾,20天左右可出菇。切记必须在菌盖未开伞(八成熟)时采摘。
⑻在辽宁康平,张金平的“套种模式”在生产季节上分为“春茬套种”和“秋茬套种”两种模式。春茬模式鸡腿菇于4月下地至7月末,中间“歇伏”一个多月,9月中旬至11月末结束。秋茬模式鸡腿菇于9月份下地,至11月中旬“越冬”,第二年4月份开始至7月末结束。南方地区采用秋茬模式比较好。
6、玉米、鸡腿菇休耕、轮作技术
⑴休耕:鸡腿菇作为草腐菌主要以培养料中禾草、秸秆和畜粪等腐熟后的营养作为主要营养来源,鸡腿菇所占耕地等于休耕。
⑵ 轮作:玉米与鸡腿菇实行1:1套种,第二年玉米与鸡腿菇倒茬,实现了玉米与鸡腿菇的轮作。这种套种模式当年就实现了休耕,第二年实现了轮作。
7、玉米、鸡腿菇功能化技术
⑴ 品种选择:玉米采用花青素(黑糯玉米)玉米品种,草腐菌采用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金鸡一号”品种,它们本身都是食疗功能产品,。
⑵产品再次功能化:将玉米与鸡腿菇喷洒200倍有机硒营养液,使之成为富有机硒产品,以丰富它的食疗功能。
8、自然农法 *** 土著菌和酵素技术
⑴土著菌采集:钉一个长50cm,宽30cm,高10cm的木箱。箱内铺牛皮纸,纸上装满煮硬一点的米饭,放在山谷腐殖土中,上面也用牛皮纸盖好。为避雨并防止被动物吃掉,箱上还要覆盖塑料,用土掩好。5-6天(夏季3天)米饭上部变白,并湿润,土著菌种即采集好。用土著菌种可以做各种自然农法营养液、酵素和堆肥。
⑵ 酵素 *** :用当地富有营养的植物茎尖、嫩叶和果蔬废弃物为原料,加入红糖与水进行发酵。红糖、物料(果蔬)与水的比例为1:3:10。要将发酵容器放在阴凉、通风的位置,温度以20-30度为宜,发酵时间最少要在180天以上。
9、“玉米秸秆-菌糠”生态还田技术
在鸡腿菇生长过程中,给菌袋喷施有机硒营养液中加入500倍酵素液混合喷撒,既为鸡腿菇增加了营养,又加速了菌袋内培养料纤维素的分解,更为第二年的种植提供了腐熟好的有机肥。
10、玉米套种鸡腿菇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套种鸡腿菇集成技术项目适应农户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更可以采用“合作联社(公司)+农户”的土地托管模式,进行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目前,国家倡导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并推出农机高补贴政策。农机市场上,秋翻、整地、播种(施肥)、割苗、铲趟、灌溉(冲施肥)、打 *** (营养液)、收获等各种机械应有尽有。只是蘑菇田间采摘机器人尚在研发之中。
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生态富硒花青素玉米
⑴ 产量、产值
① 产量:0.3斤x5000棒/亩(收获株数)= 1,500斤/亩
② 产值:
a. 干玉米: 3元/斤x 1500斤/亩= 4,500元/亩
b. 鲜食玉米:2-3元/棒x5000棒= 10,000-15,000元/亩
c. 玉米面(餷):
6元/斤x1500斤x(80-90%)= 7,200- 8,100元/亩
d. 鲜玉米汁(酒店价):
6元/杯(1棒打2杯)x5000棒x2= 60,000元/亩
e. 瓶装玉米汁(商超批价):
4元/杯(1棒打4瓶)x5000棒x4 = 80,000元/亩
f. 瓶装功能酒(富硒花青素包谷酒):
96元/瓶(斤)x1500斤x45%= *** ,800元/亩
g. 软包装清水玉米罐头:
13元/袋(2斤)x5000棒/6棒= 10,833元/亩
h. 玉米片(膨化食品+菊粉、酸奶伴侣):
36元/1斤x1500斤x80%= 43,200元/亩
(超市:普通玉米片,120克小包装,8. *** 元/盒,我们做生态富硒花青素玉米膨化玉米片,也比照这个 *** 。)
⑵ 生产成本:
① *** :
a. 机播用种: 5斤x35元/斤=175元/亩
b. 育苗移栽用种: 2.5斤x35元/斤= 87.5元/亩
② 施化肥: 玉米专用肥:
100斤/亩(袋)x 150元/袋(100斤)=150元/亩
③ 有机硒营养液:
80元/瓶(200毫升)x 2瓶=160元/亩
④ 生物综合防治费: 115元/亩
⑤成本合计:
a. 农户自种:
175+150+160+115+800(人工)= 1,400元/亩
b. 机械托管:
175+150+160+115+1600(机械)= 2,200元/亩
土地托管费:每亩播种、施肥、铲趟、灌溉、打 *** 、收获、脱粒(全托管还包括 *** 、化肥、 *** 、营养液等费用)合计:1,500元。
⑶ 利润
① 玉米利润:
a. 农户自种:
4,500元/亩-1,400元/亩 =3,100元/亩
b. 全托管:
4,500元/亩-2,200元/亩 =2,300元/亩
② 鲜食玉米利润:
a. 农户种:
10,000元-1,400,元/亩=8,600元/亩
b. 全托管:
10,000元/亩-2,200/亩=7,800元/亩
2、富硒鸡腿菇
⑴ 鸡腿菇产值
1斤/袋x4800袋/亩x 5元/斤x80%= 19,200元/亩
⑵ 鸡腿菇成本
① 4,800袋/亩x 1.8元/袋= 8, *** 0元/亩
② 每亩架材、黑膜、遮阳网、微喷等总计:500元/亩
③ 有机硒营养液:80元/瓶x 2瓶= 160元
④ 生物综合防治费用: 115元/亩
⑤机械化托管:(全托管 ) 3,000元/亩
⑥ 鸡腿菇成本合计:
a.农户自种:
8, *** 0+500+160+115+1,500(人工)=10,915元/亩
b.全托管:
8, *** 0元+500元+160元+115+3,000元(人、机工)= 12,415元/亩
⑶ 鸡腿菇利润
a.农户自种:19,200元-10,915元 = 8,285元/亩
b. 全托管: 19,200元-12,415 元 = 6,785元/亩
3、套种利润总计
⑴ 农户种
①玉米+鸡腿菇各一亩利润:
3,100元/亩+8,285元/亩=11,385元/亩
②(玉米+鸡腿菇各半亩利润):
11,385元/2= 5,6 *** 元/亩
⑵ 全托管
①玉米+鸡腿菇各一亩利润:
2,300元/亩+6,785元/亩 = .9, 085元/亩
②(玉米+鸡腿菇各半亩利润):
9,085元/亩/2 = 4,542元/亩
⑶ 玉米套种鸡腿菇的更低平均利润为4,542元/亩,通过加工后,利润可成倍增长。
(二) 生态效益分析
1、 本项目形成 “粪草(秸秆)--鸡腿菇(草腐菌)--菌糠(有机肥、饲料)--玉米--秸秆”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从而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实现了环保与增收的双重目标。
2、 玉米套种鸡腿菇(草腐菌)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玉米与鸡腿菇倒茬,两年内实现了土地的休耕于轮作,将整块土地全面进行了生态整理。土地生态整理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本项目的推广,对于我国土地资源人均紧缺和土地严重污染,地力濒临衰竭的国情下实行耕地的休耕与轮作开创出了一条新的高效益、高效率的技术路径。
3、据检测,以玉米秸秆、牛粪组成的草腐菌的菌糠营养成分为:粗蛋白10.2%,促纤维9.32%,促脂肪0.12%,无氮浸出物48%,钙3.24%,磷2.1%,赖氨酸1.2%;而玉米秸营养成分为:粗蛋白3.5%,粗纤维33.4%,钙0.31%,磷0.1%,赖氨酸0.06%,菌糠比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要高出2-3倍。
农民从事“玉米套种鸡腿菇(草腐菌)项目目标是求得生产的经济效益,菌糠留在耕地里是副产物,并且没有生产成本,农民是在不经意间于两年内就完成了整块耕地的土地生态整理,约为每亩耕地增施有机肥约5000斤。据考察,张金平搞套种的土地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丰富,担旱担涝,成为远近闻名的稳产高产田。这个套种项目比单纯做土地生态整理不但节省了资金,还提高了土地生态整理的质量。
4、模式中玉米植株为鸡腿菇创造了阴凉通风的生态环境,鸡腿菇为套种的玉米提供了浇水和有机肥的营养。该模式实现了农田品种多样 *** 的基础上,增强了农田生态的稳定 *** ,打破了病虫、杂草的流行与生长规律,使鸡腿菇比设施栽培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玉米在该模式中不仅因行距变大,充分发挥了边行优势,而且因充分吸收鸡腿菇释放的二氧化碳,促进了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壮健,提高了穗粒重和千粒重,使玉米改善了品质,提高了产量。
5、 该项目还可以将食物链拓展成为“玉米秸秆(菌糠、菇柄、蘑菇碎屑、蚯蚓)--肉食牛--牛粪--蚯蚓--玉米(水果、蔬菜)--生态功能食品”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更促成了种、养、加产业的循环。用富有机硒玉米秸秆、部分菌糠、蘑菇下脚料来喂牛,使牛肉和牛奶成为富有机硒的功能食品,形成了更大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三) 社会效益分析
1、 该项目践行了农业供给侧结构 *** *** 和将“食品安全层面升华到食品健康层面”及“治未病”的食疗理念,项目实施后将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生态食疗功能产品,从而使农业融入“大健康产业”,更好地为“健康中国”作贡献。
2、 项目可以促进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由于项目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协同生产经营,使以农户经营为主体的个体农户可以通过合作社组织进入到二三产业,并分享到二三产业的红利,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项目使农 *** 一步认识到合作组织的优越 *** ,尝到加入合作社的甜头,可以促进真正给农民带来利益的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3、由于项目采用了高效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和土地托管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并实行了农业机械化,延展了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的链条,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解放了农业的生产力,为农民解决了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并为农民享受更多的文化生活提供有利条件,增加了农民的幸福感。
四、项目落地条件
1、选择平坦、肥沃的耕地,以适合水浇地的条件。
2、选择沙壤土质,避免粘重,涝洼的土地,以适应土地降低水位,并具有排涝的功能。
3、项目区内更好有规模的养牛业( *** 或奶牛),以更好地延伸食物链条,形成更大的生态循环农业链条。
4、要有配套的冷藏、冷链运输等设施。
5、项目更好要有食用菌企业或合作社作为龙头,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供菌种,统一采购农用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销售产品,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6、项目区食品加工业较发达,有生态饮食的习惯和传统,以利于挖掘传统生态饮食文化,并运用于生态食疗功能食品加工生产当中。
7、项目可与生态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强镇、土地生态整理、生态食疗功能农业等政策相结合,取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8、项目区领导班子坚强,并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集体经济的志向和支持返乡回乡青年创新、创业的实际措施。
五、风险评估及减灾避险措施
该项目虽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存在许多的风险。
1、自然灾害风险
⑴ 水涝灾:
鸡腿菇子实体发育期间空气湿度应该在85-90%之间,如果空气湿度过大,长期超过95%或菌袋浸泡在水里,会影响子实体表面的蒸腾作用,菌盖会变黄,严重的菌盖会得斑点病甚至腐烂。
⑵ 干热高温:
鸡腿菇是中温偏高型菌类,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2-26℃,以24℃左右萌发最快。其生长温度范围是3-35℃ ,最适温度为24-28℃ ,35℃以上菌丝停止生长,并迅速老化,自溶变黑,40℃ 时菌丝变枯死亡。
⑶ 病虫害:
① 病害:
a.鸡爪菌: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寄生 *** 原真菌,也称鸡腿菇的癌症,因其子实体酷似鸡爪而得名。
b.腐烂病:是常见的细菌 *** 害,主要危害子实体。发病时,子实体变为褐色,并变黑腐烂。
c.褐斑病:主要危害子实体表面组织,不会深入菌肉内,发病时子实体菌盖或菌柄出现褐色病斑,随着病情发展,子实体逐渐变为褐色,直至菇体表面出黏液。
② 虫害:
a. 螨类:螨的种类很多,主要危害菌丝和子实体,虫口密度大时,鸡腿菇无法形成子实体。
b.菇蝇:菇蝇不但危害鸡腿菇子实体,而且是传播杂菌的祸首。
c.跳甲虫:该虫是栽培环境过于潮湿,卫生条件差的指标 *** 害虫。
2、 市场营销风险
⑴人们对生态食疗功能食品缺乏认知,购买欲低。
⑵在“买便宜”这种不健康的购买习惯主导下,还会有人觉得“买便宜”更划算。
⑶产品单一,缺少按照“食疗”和“便利”的理念加工的生态食疗功能产品 ,无可奈何只好去买“大路货”。
⑷品牌不突出,缺乏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而消费者因不知晓品牌却买不到好的产品。
3、减灾避险措施
⑴ 针对自然灾害风险
①要购买农业保险。
② 项目开始要坚决执行对鸡腿菇培养料高温灭菌的措施,彻底消除菌袋培养料中杂菌,同时要对套种的土地实施自然农法的土著菌和酵素的养护。
③探索用物理或低毒高效的生物制剂防病治病,防虫灭虫。
④要采取生物综合防治的办法防治病虫害。
⑤ 采取排涝、通风、遮阴等综合措施解决水涝、高温灾害。
⑵ 针对市场销售风险
①通过“ *** ” *** 案例研究,树立提高免疫力,才能战胜 *** 瘟疫的正确认知,引导人们平时就注意食疗养生,提高免疫力来抵御瘟疫的袭击。
② 首先要认真做好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做到不用 *** 、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不用激素、不用抗菌素、不用化学添加剂。为生产高品质的生态食疗功能食品打下基础。
③ 组建生态食疗功能食品研究所,按照传统生态饮食文化和食疗养生的“食疗”和“便利”的理念研发生态食疗功能食品。
④ 与正规的食品加工企业合作,代工生产生态食疗功能食品。与成功的生态食疗功能食品平台合作,借助现成平台的营销渠道,进行起步营销。
⑤ 培训、创建自己的营销和经纪人队伍,逐步创建自己的生态食疗功能食品营销平台。
⑥ 创建自己的品牌,逐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的影响力,积累公司的无形资产。
六、对项目推广的建议
1、本项目具有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特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国家将“玉米套种鸡腿菇(草腐菌)”项目纳入国家土地生态整理项目之中去,给予“套种项目”相同的补助。项目期为二年,将整块耕地生态整理完成后,再移植到其他地块重新立项进行土地生态整理。
2、建议有关部委组织相关农业、生物工程、土壤、食用菌和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联合科技攻关,完善技术,补足短板,以降低风险,取得更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项目应重点攻关解决的问题:
⑴ 优选出适应套种项目的高产、高品质、高抗 *** 的鸡腿菇(草腐菌)新菌种。
⑵研发防治鸡腿菇病虫害,特别 *** 爪病的生物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⑶ 进一步探索运用益生菌控制杂菌滋生,把培养料直接堆积发酵后在菇床上接种的配套技术。使之成为农民可 *** 作的“ *** 技术”,同时也为农民解脱对菌袋的依赖,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⑷ 研发多种高秆作物与草腐菌套种的生态循环模式,以适合不同地区气候进行土地生态整理的需求。
⑸ 研发套种的不同作物与草腐菌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配套技术,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应用高秆作物套种草腐菌进行土地生态整理的积极 *** 。
⑹ 研发“套种模式” 配套的系列机械,使有条件的地区都能够使用机械化来实施“玉米(高秆作物)套种草腐菌”项目,更高效地进行土地生态整理。
4、对接国家的惠农政策,从农业农村部2020年重点扶持的28个重点项目中的“产业强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产品初加工”、“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果蔬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等项目中优选出适合自身的项目进行申报,取得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动员产业强镇、生态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扶贫机构,特别是乡建社会组织和新农人带头实施“高秆作物套种草腐菌集成技术项目,先在自己的范围内用“套种模式”做好自身的土地生态整理,并以“套种模式”促进土地生态整理和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葫芦岛绿德生态经济技术文化咨询中心 孟儆 )
图文转载说明(如需转载本网站图文内容: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中部分 *** 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农林科技网)
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5个步骤,实现低成本的质优高产前几天在头条上看见一篇图文,说的是某棉花生产大县,棉花秸秆做为棉花种植产生的废料,堆放成了难题,除了当柴点火烧饭,扔的到处都是,甚至因为这多余的棉花秸秆,影响了棉花的耕种。看到这样情形,心里的滋味,除了眼馋,还是眼馋。棉花秸秆,营养含量丰富,可是种植鸡腿菇,乃至于种植所有食用菌的好原料。加上本就是农业生产中的废料, *** 相对低廉,使用棉花秸秆 *** 培养料, *** 简单,只需5个步骤的处理,种植出鸡腿菇,味更美、质更优、产量更高、成本更低。
一,棉花秸秆自身营养丰富。
棉花是高营养消耗的植物,对土壤的水肥等要求很高,为了棉花的优质高产,种植中人们为棉花所生长的土壤,补充了大量的水肥,可以说棉花生长的土壤,营养含量十分丰富,也必须丰富。棉花生长中,根系所吸收的营养,棉叶利用这些营养中的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营养,这些有机营养中的50%都储存在棉花秸秆中的,由秸秆控制营养,慢慢的向棉桃输送。使棉花从开花到结出棉桃,最后棉桃吐絮成熟,生产出棉花,始终保持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棉花采摘后,没消耗掉的、剩余的好多营养留存在棉花秸秆中。所以,棉花秸秆中粗纤维、木质素、氮、磷、钾、镁、钙等矿物质元素和有机物非常丰富,这些营养储备为鸡腿菇等食用菌种植奠定了厚实的营养基础。
棉花秸秆中碳含量达到31.99%,氮含量达到0.94%,自身碳氮比达到了34:1。鸡腿菇正常生长要求培养料的碳氮比为28~32:1,由此可见,棉花秸秆自身碳氮比很接近鸡腿菇生长所需培养料的碳氮比,只需加入少量其他辅料就可满足鸡腿菇生长的要求。
二,棉花秸秆的处理。
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需要进行处理的,但处理起来简单,很容易就能达到种植要求。
⑴浸泡。
浸泡就是把挑选好的不存在腐烂、没霉变的棉花秸秆,放进盛有3%生石灰水的水池内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以把整枝棉花秸秆全部浸透为准。因棉花秸秆木质化程度较深,浸泡时间持续的较长,一般需要3天左右。生石灰水既可以软化秸秆,也可以杀灭秸秆中可能存在的杂菌,具有双重作用。
⑵沥水。
棉花秸秆泡透后,就要从生石灰水内捞出,捞出后可以平摊在足够大的场地,或码垛堆放在场地上,进行沥水处理。沥水过程中,要注意沥水的速度和数量,要定时进行含水量测量,不能让秸秆中水分流失过多。待秸秆中的水分含量在60~65%时,停止沥水处理,进入下一个处理步骤。
⑶粉碎。
沥水合格的棉花秸秆粉碎处理。粉碎的长度掌握在3~5厘米最适合,太短发酵后,营养释放太快,太长不利于发酵成熟,发酵后营养释放太慢,也不利于菌丝和子实体营养供应,影响生长。粉碎后的秸秆应该尽快进入发酵过程,如不能尽快进入发酵,需注意秸秆的含水量,如有所降低,就要进行保湿处理。保湿采用喷水后用草帘等通风透气较好的遮盖物覆盖就可,避免因湿度大和温度高,使秸秆发生霉变。
⑷发酵。
粉碎好的秸秆进入发酵过程,仍然要经过建堆、闷堆、多次翻堆几个常规过程,原理没有变化。但鉴于秸秆木质化程度较深的特点,发酵过程中有些 *** 作与其他原料做培养料的 *** 作有所不同。一是发酵时间要长些,木质化的秸秆才能闷透、成熟。二是要先对棉花秸秆进行先期发酵,在其释放出棉花特有的酸香味道时,再加入其它培养料辅料,搅拌均匀,进行发酵。直至最后整个料堆布满肉眼可见的白色放线菌时,再停止发酵。
⑸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是棉花秸秆所进行的特殊发酵阶段,区别于其它食用菌种植中所进行的二次发酵,也是棉花秸秆 *** 培养料所特有的发酵方式,也是培养料 *** 的重点。它可以使棉花秸秆软化到适宜种植状态,使一次发酵不能分解的、木质程度较深的秸秆进一步降解,营养成分得到充分分解,利于鸡腿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吸收和利用。还可以利用高温对培养料中所残存的杂菌进行最后一次清缴。
二次发酵采用高温蒸汽熏蒸, *** 是把经过一次发酵的培养料,放入透气 *** 很好的容器或袋子中,如用袋子装料,孔隙较大的麻袋最为适合,把装好料的容器或麻袋分层放入用于灭菌的灭菌仓中,密闭灭菌仓,向舱内输送蒸汽,当温度达到65℃左右时,停止供气,让灭菌仓在这个温度下,保持15~18小时,之后温度降低到50~55℃左右,并最少保持24小时。最后间歇供应蒸汽,使温度在2~3天内降至35℃左右,准备装料入畦、接种,进入其它培养料种植鸡腿菇一样的发菌、出菇过程。
缓慢的降温过程更利于棉花秸秆中营养物质的分解。保持培养料在35℃入畦,考虑的是培养料装畦过程中,温度会有散失。温度有所散失的培养料在接种时,温度降低在30℃以下,正好适合鸡腿菇菌种的萌发,可提高菌丝吃料速度,加快菌丝发育、生长速度。
三,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的注意事项。
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要发挥棉花秸秆好营养含量高的优势,在种植中以下两点必须引起注意。
⑴棉花秸秆种植鸡腿菇,不能装袋采用熟料种植。
本文多次提到棉花秸秆的木质化程度,就是因为这木质化程度较深,其软化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办法,但其硬质部分仍不能达到装袋的标准,如装袋,进行熟料种植,秸秆较为坚硬部分,即使破碎的粒度再小, *** 的再仔细,也很容易刺破塑料袋,存在这损伤的塑料袋在养菌过程中,无法保护培养料,使培养料极易受到杂菌的侵害,一旦染菌,后果无法估计,所以,放弃装袋熟料种植,只能采用培养料直接装畦种植。
⑵细心观察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状态,采摘及时。
棉花秸秆中营养含量高,对鸡腿菇生长营养供应充足,容易出现子实体密度大,单次产量大,且长势迅速,所以一定要做好观察和预判,及时采摘,包装。不要出现措手不及现象,致使自溶大量发生,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结果。
棉花秸秆营养含量高,营养成分分解缓慢、但营养供应充足,且后劲十足。同时做为棉花生产中的下角料,在产棉区容易获得, *** 低廉,原料投入成本低。使用它种植鸡腿菇,持续周期长、质量好、菇型硕大、产量高。同等条件下, 种植者获得的收益也高,所以,产棉区充分利用棉花秸秆进行鸡腿菇种植,乃至于其它食用菌的种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增产增收项目,值得推广。
我是初始农人,食用菌种植者。个人经验分享,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1个 *** 腿菇,1个叫杏鲍菇,它俩有啥区别?涨知识了1个 *** 腿菇,1个叫杏鲍菇,它俩有啥区别?涨知识了
在我们日常餐桌上,菌类食材可以算是出现频率更高的品种之一,无论是家常小炒,还是炖汤清蒸,其鲜美嫩滑的口感,都 *** 了无数人的味蕾。在成语“山珍海味”中,“山珍”指的就是菌类食物。菌类食材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不光好吃,还极具营养价值。
在众多菌类品种中,鸡腿菇和杏鲍菇要算是我们最常见的其中2种,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下面一起来看看。
植物属 *** 不同
鸡腿菇
鸡腿菇,学名叫“毛头 *** 伞”,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蘑菇科真菌,被誉为“菌中新秀”,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菌品,属于中温型菇类,从播种到出菇,需要的时间约为5-7天左右。
杏鲍菇
杏鲍菇,又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隶属于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是一种大型肉质伞菌,属于低温型菇类,从播种到出菇,需要时间约为60天左右。
从植物属 *** 上看,鸡腿菇隶属于蘑菇科真菌,是中温型菇类;杏鲍菇隶属于侧耳属真菌,是低温型菇类。
主要产地不同
杏鲍菇
鸡腿菇在世界各地都有,主要产地分布在温带、 *** 带潮湿地区,在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杏鲍菇的主要产地分布在欧洲(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印度、巴基斯坦等),在我国主要产地分布在四川和新疆等地。
从主要产地上看,鸡腿菇主要分布在温带、 *** 带潮湿地区,以及我国西南、北部等地;杏鲍菇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中亚地区,以及我国的四川、新疆等地。
外观形态不同
鸡腿菇
鸡腿菇的外观颜色为白色,形状类似鸡腿,上粗下细,菌盖可以完全包裹住菌柄,菌柄部分膨大;杏鲍菇的菌盖为灰色,菌柄部分为白色,形状较粗,上下形状较均匀,菌盖覆盖在最上方一层,菌盖和菌柄连接部分有一圈褶皱。
从外观形态上看,鸡腿菇为全白色,上粗下细;杏鲍菇菌盖为灰色,菌柄为白色,中间连着一圈褶皱,上下形状均匀。
口感味道不同
杏鲍菇
鸡腿菇的肉质较软,口感滑嫩清香,嚼在嘴里有点像鸡丝,但不 *** 肉味的;杏鲍菇的肉质结实肥厚,质地滑嫩,吃起来既有一股浓浓的杏仁香味,又有点像 *** 的鲜美口感,嚼在嘴里,脆嫩爽口。
从口感味道上看,鸡腿菇的肉质略软,嚼在嘴里有点像鸡丝;杏鲍菇的肉质肥厚,吃起来滑嫩爽口,兼具杏仁的香味和 *** 的鲜美口感。
结语
杏鲍菇
鸡腿菇和杏鲍菇之间,主要存在4点区别,分别是植物属 *** 不同、主要产地不同、外观形态不同、口感味道不同。下次再去买菌类食材时,遇到鸡腿菇和杏鲍菇,就不会再傻傻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