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其中以22日居多。每年这一天夜最长,日最短。到了冬至,也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在莆田,人们依据冬至对应的农历来预测年节前后的气温。莆仙民谚为证:冬至在月头,寒冻年暝兜(年节前);冬至在月中,不冷又无霜;冬至在月尾,寒冻正二月。那么莆田冬至的民间风俗是什么,莆田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莆田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莆田冬至的主要食物是汤圆,莆田人称之为“ *** ”。在冬至前 *** ,即“冬至暝”,莆田人会围在一起,将糯米粉加入开水 *** 成圆形长条,再摘成小粒搓成丸子,这些丸子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在搓丸子的过程中,人们还会加入一些象征吉祥的物品,如红桔、红筷、纸花等,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家庭幸福。
此外,莆田冬至的习俗还包括扫墓祭祖。人们在冬至这一天会带上煮熟的丸子、炸豆腐、红团、白团等祭品上山扫墓,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在一些地方,如果有新婚夫妻,搓的丸子会加红色,并丢一些小丸子到屋顶让喜鹊争食,象征着报喜和增添喜庆氛围。
莆田的汤圆一般是白色的,但如果有新婚夫妻,汤圆会加红色,并且会做一些小丸子丢到屋顶让喜鹊争食,发出“嘻嘻”的叫声,表示报喜。这些习俗和活动都体现了莆田人对团圆和幸福的追求。
莆田冬至的民间风俗
莆田冬至的民间风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冬至暝”搓丸子、扫墓祭祖、贴丸子等习俗。
在冬至的前 *** ,莆田人称之为“冬至暝”,这一天晚上,全家人会围在一起搓丸子,寓意团圆。小孩们会将丸子搓成各种形状,如元宝、小动物等,以祈求家运通达和六畜兴旺。搓好的丸子会供奉在厨房灶公前,并点上夜明灯,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甜美。
冬至早晨,莆田人还会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家庭主妇会早早起床,将汤圆煮熟,供奉神灵和祖先后,全家人才会享用。吃完汤圆后,人们会挑着担篮,携带各种祭品上山扫墓,表达对祖先的敬重与思念。
此外,莆田冬至还有一个独特的贴丸子习俗。人们会将煮好的丸子用签子串起来 *** 在门窗两旁,或直接贴在门窗上。这个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个孝子顺安为了讨母亲开心,将糯米磨成粉做成丸子 *** 在门上,十多年没有间断过。顺安的母亲去世后,人们为了学习顺安孝敬母亲的美德,家家户户在冬至时也在门窗两旁贴起丸子,以此教育子孙爱老敬老。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莆田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他们对家庭和祖先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