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年
快
乐
展开全文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在过了初五之后,民间的诸多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是一个辟邪除灾、迎福纳祥的节日。
初五习俗
春风送暖入屠苏,正月初五财神到!大年初五有什么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
1.迎财神
民间传说中,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举行多样的庆祝活动,迎接财神的到来,也被称为“接五路财神日”。
民谣有言: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财源广;正月初五摸元宝,大钱小钱用不了;正月初五请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正月初五神进门,五谷丰登福满门。
路头神又称“五路神”。民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又叫“抢路头”。有的地方,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
按照旧俗,正月初五零时零分,家家户户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 *** ,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后,大家还要吃路头酒、财神糕,往往吃到天亮。
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不少店铺也选择在这一天重新开张,希望博个好彩头。
2.送五穷
按照旧时习俗,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家里是不允许搞卫生的,只能在屋里扫扫地,垃圾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
直到初五这天,家家户户会彻底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垃圾扫出大门堆放一起,同时把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放,寓意着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 *** 怪都轰出去,然后将爆竹在垃圾堆上点燃,俗称“崩穷”。
伴随着轰隆一声,人们希望能将一切晦气赶跑。“崩穷”过后,人们要努力干一天活,称“恨穷”,意味着只要在新的一年里,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便可过上好日子,寄托了人民群众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心愿。
现在仍有很多地方有“赶五穷”的风俗。所谓“五穷”,是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唐代韩愈在《送穷文》中说:“凡此五 *** ,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走之,久而久之就有了“赶五穷”的风俗。
3.吃饺子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
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
有些地方的饺子里还要包上 *** 、蜜枣、红糖等,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
正月初五有关古诗词
你知道哪些与正月初五有关的古诗词呢?
竹枝词
蔡云〔清代〕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正月初五
刘敞 〔宋代〕
雪霁春容满旧都,寻春写鞚杜城隅。
冰消流水相萦带,日出南山半有无。
往事废兴悲故老,扁舟沿溯想 *** 。
*** 应笑山公醉,此兴由来属我徒。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
杨 *** 〔宋代〕
雾外 *** 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之一痕。
正月五日出游
陆游 〔宋代〕
久作闲人不惯愁,新春天气更清柔。
未为辽海 *** 别,且继斜川五日游。
细柳拂头穿野径,落梅黏袖上渔舟。
此身定去神仙近,倚遍江南卖酒楼。
正月五日立春
张萱 〔明代〕
五日春方立,三微冰已澌。
风和桃献笑,溪煖柳舒眉。
共逐拖钩戏,犹吟送腊诗。
白头簪彩胜,伯伯果堪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