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3月9日电(谢婧雯)“传统蜂窝 *** 像独木桥,用户越多越拥堵;6G的无蜂窝技术则是智能立交桥,每个终端都能享受VIP通道。”7日,中新经纬走访中国电信研究院时,该研究院6G研究中心薛俊礼博士说道。
在薛俊礼的现场演示下,中新经纬看到,通过6G的无蜂窝技术,三台设备同时联网时的网速,能达到让高清 *** 依旧丝滑如初的程度。
中国电信研究院展厅天地一体模型。来源:中新经纬 谢婧雯摄
2025年 *** 工作报告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首次写入 *** 工作报告的6G,到底有多厉害?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6G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6G就是一种更强大的通信技术,它的目标是提供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可靠 *** ,并支持更多新兴应用场景。”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所云网与空天一体中心总监 *** 谋对中新经纬介绍。
2019年全球首届6G峰会上发布的 *** 提到,6G的峰值传输速度将高达100Gbps-1Tbps,比5G提升10倍至100倍。据媒体此前报道,业界普遍认为,在此传输速度下,下载一部 *** 可能在1秒内完成。
中国电信官微此前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如果将2G *** 比作牛车,3G *** 比作自行车,4G *** 比作汽车,那么5G *** 就是高铁,而6G则相当于飞机。
TD产业联盟 *** 事务总监孙遥对中新经纬表示,传输速率大幅提高、通信时延显著降低是6G的突出特征。对普通人而言,6G最可感的便是通信效率的提升。
薛俊礼举例称,在跨年时中心城区往往有大量人群涌入,很多人会碰到 *** 信息发不出去,或特别慢的情形。但无蜂窝技术能够提高频谱效率,变大整个 *** 的支持流量,哪怕很多人“拥挤上网”,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比较流畅的 *** *** 体验。
中关村泛联院专职副院长金毅敦认为,6G在应对用户多样化需求时展现出更强的能力和 *** 价比,尤其在垂直行业(B端业务)中更具灵活 *** 与适配 *** 。而在C端业务中,6G可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支持社交、娱乐、生活服务等多元化场景的全生态覆盖,为消费者提供丰富体验。
展开全文
6G到底有多厉害?
“通过6G *** ,你在家里就能和远方的朋友进行全息通话。对方就像站在你面前一样,你可以看到他(她)的表情、动作,甚至能感受到他(她)的气息。这种体验,不是传统 *** 通话能 *** 。”金毅敦介绍,6G将让人们有更强的感官体验。尖锐物体触碰手指的痛感、在田野中闻到的泥土清香,未来或将不需要用户亲临其境便可体验到。
金毅敦解释,6G的大宽带能够支持传感器更好地发展,它可以把用户周围更丰富的信息,包括触觉、味觉等感官信息传递给对方。比如,你可以在家里就能感受到朋友在海边度假时的海风、海浪声,甚至海水的味道。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距离不再是问题。
平时负责6G技术研究、试验验证和标准化工作的薛俊礼博士也表示,在6G技术的探索之路上,“通感一体”或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过去,通信信号的主要任务是传输数据。然而,6G时代,信号将不仅能传输数据,还能感知周围环境和 *** 信息,比如精准 *** 人的位置、捕捉姿态变化,甚至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摔倒。这种能力其实已经在5G-A阶段悄然萌芽,科研人员早已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和试验。据他了解,有企业曾尝试利用通信信号监测人的呼吸情况。
6G在车联网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孙遥举例,当6G和雷达结合,将有效使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相比单纯依赖激光雷达的探测到的半径,6G *** 可构建范围更广的立体感知 *** ,从而提前预 *** 辆碰撞的风险。在车路协同 *** 中,6G的 *** *** 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将发挥重要作用。车辆可以实时获取道路信息、交通信号信息,甚至其他车辆的行驶状态。
“6G未来有望在 *** 视觉相关领域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孙遥表示,6G也将带来一系列新的终端设备,如 *** 、手表、全息投影、脑机接口、机器人等。这些设备将搭载高传输速度的6G技术,形成新的业态。
*** 谋提到,6G还有一个重要的愿景,那就是空天地海全域覆盖。它将整合低轨卫星、高空平台和海洋通信节点,突破地面 *** 的覆盖局限,实现全域无缝连接。无论用户是在远洋航行的船上,还是在沙漠勘探的现场,甚至是在深海潜水,都能享受到稳定的 *** 服务。再也不用担心信号不好,错过重要信息了。
为什么6G适用于这些场景?
6G之所以能在上述场景中大放异彩,关键在于它的三大核心优势:高速率、低延迟、高可靠 *** 。在孙遥看来,在基础 *** 能方面,6G的理论峰值传输速率以及 *** 稳定 *** 将实现量级式跨越。
孙遥介绍,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6G *** 将实现传输速率、稳定 *** 、用户接入数等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而6G的低延迟和高可靠特 *** ,无论是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还是在极端的自然环境中,都使其能保持高效和超低延迟的数据传输。这将满足工业机器人、远程手术、自动驾驶等对通信稳定 *** 和延迟 *** 的严苛要求。
*** 谋介绍,当前,诸如超分辨率(SR)技术以及智能 *** 的数据回传对带宽的要求颇高。在进行视觉信息回传时,对时延有着严格要求,当存在毫秒级别的时延时,用户就会产生眩晕感,而时延越小,用户的体验感就越好。因此,6G的高速率、低时延特 *** ,能够实现视觉信息的高效、流畅回传,提升用户在相关应用中的使用体验。
中国正在加速布局
目前,6G的发展正在加速推进。在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中国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2025年6月,中国将启动6G的技术标准研究,并计划在2029年完成之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2024年,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国际标准的重要制定组织)标准组织也通过了首个6G标准项目——6G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这意味着6G迈入实质 *** 的标准化阶段。3GPP为6G新增与AI融合、与空间融合、通感融合三个场景,进一步细化和明确6G需求与应用场景。
中国的科技企业也在加速抢占6G技术制高点。光大证券在3月6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华为、中兴等企业纷纷成立6G研发中心,聚焦太赫兹技术等关键领域。 *** 也在积极推进6G的商业化应用,中国移动发布了6G十年规划,中国电信在星地融合等关键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3月6日表示:“通信技术演进有一定周期,一般是8~10年,我们正在全面进行6G研发,当前重点推进6G标准制定等相关工作,积极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孙遥认为,按正常节奏,6G全球标准制定、技术演进、设备成熟及商用预计在2030年之后完成。中国自5G起处于全球领先格局,是否会提前启用6G的商用,目前还处于观望阶段。
此外,孙遥指出,6G作为通信技术,本质是一种工具,未来的应用关键还得落在终端上。在6G技术发展阶段方面,2023—2024年是6G的窗口期,各方对AI+通信、通信感知、可见光、太赫兹等不同技术展开研究。到2025年,全球已对6G主流技术形成基本 *** ,未来将在AI+通信、通信感知、星地通信等技术方向重点突破。
在孙遥看来,相比于5G,6G带动的产业除了AI,还有高端服务器、关键器件GPU和CPU、常规通信类器件射频等。此外,6G还将带动仪表产业的超前布局。
金毅敦预测,6G核心技术标准或将在2029年完成制定,整个技术研发周期与标准化进程大概一致。依托前期积累的关键技术储备,下一阶段研发重点将转向技术产业化突破,为6G *** 建设寻求高 *** 价 *** 解决方案。预计到2029年前后,6G核心技术应该变得相对成熟,也有一些面向商用的大型技术实验开展。
“目前国内正加 *** 星基础设施建设,为6G与空间衔接做前期研究。随着6G与 AI、卫星、低空通感等 *** 产业不断结合,产业爆发可能要到 2030 年以后,需要时间培育相关场景。” *** 谋表示。(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