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万耀武扬威的匈奴骑兵被包成饺子一口闷,军神李牧是咋设计的 - 生活 -

十几万耀武扬威的匈奴骑兵被包成饺子一口闷,军神李牧是咋设计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上 *** 地区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以赵国损失四十五万士卒的惨败而告终,赵国至此进入到国势日蹙、兵微将寡、强敌环伺、被动挨打的危险境地。

公元前258年,秦国攻打赵国、围困邯郸,将要城破国亡之际,信陵君率领魏国、楚国援兵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暂时解除了赵国来自西方的威胁。

十几万耀武扬威的匈奴骑兵被包成饺子一口闷,军神李牧是咋设计的-第1张图片-

元前251年,东面的燕国想趁赵国虚弱、无兵之时落井下石占便宜,出兵二十万攻打赵国。赵国在老将廉颇的指挥下击败了燕军,也暂时解除了来自东面的威胁

其实,在赵国的北面,已经日益强大的匈奴也早就不断地侵袭赵国北方边境,掠夺赵国边民和 *** ,而且攻击势头越来越猛。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赵国现在失血过多、日渐虚弱,已经经不起来自几个方向的不断 *** 扰、侵袭、放血,急需在北边这个方向上有人能稳定住局势。

让赵国感到庆幸的是:老天给他们送来一个绝对战神级的“天杀星”,他就是匈奴的克星------李牧。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一句话,太史公司马迁就把李牧的地位和功绩传神的表达出来了。

那么李牧是怎么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匈奴呢?

有专家考证过:几乎没有人说得清匈奴的起源地在哪里?因为在公元前318年以前,他们的名字未见于史书。而一旦出现,他们就已然在阴山及其周围了。等他们再次出现,就跑来找李牧的麻烦了。

对于匈奴,李牧是精心研究过的。

展开全文

经过与匈奴几次交手,他发现:匈奴作战的原则是“见利速进、不利速退、不羞遁走”。匈奴在草原上过的是游牧、迁徙、围猎的生活。以马为腿、善骑射、喜欢迂回包抄;非常狡诈、凶残、欺软怕硬。

当他们发现打不过你时,会立刻撒腿就跑,跑不掉就投降,撒娇、卖萌、套交情;当他们发现你软弱、恐惧、放下 *** 时,他们就会凶狠地扑上来撕碎你、 *** 不吐骨头。他们是没有道理也不认道理的,他们只认拳头,只有你把他彻底打垮、打废、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他们才会真正的尊重你,离你远远的,不敢来找麻烦。

所以,跟匈奴作战,就不能随着他们的意愿去打,匈奴最喜欢你来进攻他。你两条腿对他四条腿,如果他打不过你,撒腿就跑,你追又追不上,往往你步兵走一天,他骑马两个时辰就赶上了;如果你追到草原,人生地不熟,补给全靠自己人扛马驮的后勤供应线,那是多么脆弱、危险的一条生命线啊!只要战线一长,只要补给线被掐断,任你百万雄兵,马上就灰飞烟灭、不战自败、任人宰割。

而且,步兵跟匈奴面对面作战,要么打不过、想跑跑不掉;要么打得过,想追追不上;要么你想打的时候根本找不找他们在哪里,等你你弹尽粮绝、疲惫不堪、准备回师了,他们又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群起而攻之。

总之,用步兵主动攻击匈奴骑兵,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后,李牧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一、对匈奴必须要采取“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掌”,一次 *** 从根本上解决战斗,不给他们还手的机会;二、必须要把匈奴引到自己熟悉并预设的 *** ,更好是口袋阵里;三、对外,故意示弱、约束 *** ,不给匈奴掠夺的机会和骑马过瘾的可能,馋疯他们,吊足他们的胃口;四、对内,善待士卒、百姓,大力练兵,增加强弩(远射)、大戟、铁剑(近战)的战术组合技能;五、等到合适机会、匈奴也骄傲、馋得两眼冒绿光了,放出 *** 、派出死间,将匈奴一步步引到自己为他们设定的 *** ,一举将他们全歼。

开始,李牧就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他指挥部队练习骑射和多兵种联合作战,小心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多派出侦察人员打探敌情,同时申明约束,号令说:“如果匈奴兵侵入边境进行掠夺,我军应立即收拾起人马、 *** 、物资等退入堡垒中固守,有胆敢逞强捕捉俘虏的,一律处斩!”

所以,匈奴每次入侵,李牧的 *** 都严谨地点燃烽火报警,然后人马、物资退入堡垒中,只守不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损失。

匈奴人气坏了也馋坏了,每次都是兴高采烈、耀武扬威地来,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回去。匈奴人最瞧不起的就是胆小 *** 。这不,经常有几个斥候就敢跑到赵军的堡垒面前骂阵、对着赵军吐口水。

赵军将士很生气,赵王更生气。把李牧找来一通数落:西边的秦国欺负我、东边的燕国也欺负我,现在居然连 *** 从哪里冒出来都不知道的一群匈奴都敢登上门来欺负我,那咱赵国以后还能不能要了?不行,必须要反击!

李牧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赵王闻讯怒不可遏,立刻派敢于进攻的将领取代李牧。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新将领发现犯境的匈奴就率队主动攻击。可是,不但每次出击作战都失利,损失惨重,而且使边境狼烟四起、局势更加动荡,最后连老百姓都无 *** 常地耕作和放牧了。

赵王一算账:哎呀,损兵折将、被抢 *** 不说,总体下来赔的更多了。看来,还是李牧的 *** 好,虽说龟缩防守听起来不好听,可实际损失小啊!

赵王思想转过弯来,又派人去请李牧,李牧以生病为由闭门不出,拒绝接见来者。可是赵王非要让他重新出马,李牧趁机说:“如果一定要用我,必须允许我仍照从前的办法行事,而且要做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才敢接受您的命令。”赵王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牧重返北部边境,继续实行以往的规定,又开始悄悄执行他早就准备好的计划。

话说北边的匈奴人几年来南下侵掠都两手空空、毫无所获,而且他们都认定李牧就是个“胆小 *** ”,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

赵国守边军士每天得到赏赐却不被派用去抗击匈奴,都希望与匈奴人好好打一仗来报答李牧的知遇之恩。

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李牧于是备齐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获过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将他们全部组织起来,进行作战训练,并大力组织放牧,使放牧人遍布在边境田野。

其实,匈奴 *** 是很狡诈的,猛然看见有这么多漫山遍野的 *** ,担心其中有诈,就小规模地入侵试探。李牧下令出击部队假败下来,还把数十人丢弃给匈奴。匈奴前锋部队一看:呵呵,这还不是以前 *** 一样的赵军嘛!

于是马上派人回去飞 *** 信:“人傻、羊多、速来!”

匈奴的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立刻率领能集中的所有人马赶来。

为什么要集中这么多人呢?主要是怕人少赶不回去嘛。

这一下,匈奴单于率领十几万骑兵毫无防备地进入了李牧为他们精心设计的 *** :这是在南北两山洪寿山和夏屋山之间的一个大山谷。这平时看起来平淡无奇像个大口袋的山谷,口袋底部为新城,口袋口在雁门山南麓,在这个时候就发挥出它巨大的威力。两山相对,骑兵只能在狭长的山谷里直线行进,受到攻击时,无法向两翼展开,这么多人马,掉头也不太可能,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骑兵的机动 *** 完全丧失,只是比两条腿跑得快一点而已。这样作战,对于骑兵来说是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李牧要的就是这个。

他看见匈奴已经完全进入口袋,命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刹那间,埋伏已久、憋足劲的赵军从两山之间四面八方向匈奴冲击、包抄过来,瞬间将匈奴大军截成数段,远的用强弩射击,近的用矛戟、 *** 攻击,砍瓜切菜般打得匈奴 *** 哭狼嚎。

匈奴完全被打蒙了:这种打法他们没见过也不会打。人马挤在狭长的山谷里,根本就跑不起来;射箭吧,赵军的 *** 射程比他远、比他准、比他狠,根本就是挨打;冲到跟前?切!那些人都不是冲到跟前的,他们是被挤到跟前的好吧。近身肉搏一直都是草原民族包括曾经天下无敌的蒙古 *** 的弱项,不到逼不得已,他们是不会选择贴身肉搏的。再说,面对着对面步兵密密麻麻四五米的长矛大戟和虎视眈眈的铁剑,马也不缺心眼,根本就不会往上冲的。

匈奴单于现在别提多窝火了:见利速进,我们来了,可这他 *** 是个大陷阱!我算是看出来了,这个李牧心肠比我可狠多了,他想把我们包成饺子一口闷啊!不行,不能再打了,更不能在此停留,否则真的就谁也回不去了。

主意已定,匈奴单于高声呼喊:弟兄们,咱们上当了!赶紧往家跑啊!跑回去的明年再来,跑不回去的下辈子再来啦!风紧,扯呼!

这一仗,李牧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又乘胜灭掉了代地以北的胡族褴,攻破东胡 ,使林胡部族归降。

匈奴单于率领突出来的残兵败将一路不回头地向着北方逃去,边跑边嚎啕大哭,这一仗输得也太惨了,连裤衩都输掉了,他再也不想看到南边赵国的军旗了。

从此以后匈奴在十多年 *** 本就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一步。

这是《资治通鉴》里匈奴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之一战,居然就被李牧给“包了饺子”,几乎被连锅端。李牧,仅凭这一战,就足以登上中国历史名将“名人堂”及“外战之一将”的宝座。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仗事后看来还真有点悬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李牧为了诱敌深入,先诈败,(这可以理解,想当年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先让赵云赵子龙去诈败,把夏侯惇的十万曹军人马给引进博望坡,一把火烧得个外焦里嫩、“透心凉”)。可他李牧却居然敢“丢弃”数十人给匈奴,这可就胆大包天了。

他难道不怕这些人里万一有一个贪生怕死、想卖友求荣、或者公报私仇的,把他的计划说出来?那他这一番辛辛苦苦多年的准备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吗?

想想一百多年后,西汉汉武帝就曾效法过这种“诱敌深入”想来一个“关门打狗”玩歼灭战的庞大计划,匈奴也上钩了。但是,走到半路,感觉不太对,就顺手攻下一个堡垒,俘获一个小军官,马上就得知汉武帝这是效仿李牧当年使用的这一“阴险毒辣”的关门打狗计划,惊出一身冷汗,转身就跑。使汉武帝的围歼计划落空,后面不得不采取正面攻击拼消耗的战法,劳民伤财、死伤无数。其功效比起李牧这种“一劳永逸”、“斩草除根”的效果,那可是有天壤之别。

究其根本原因,计划、地点都几乎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出在人身上。

话说李牧主动送去几十个人,而匈奴直到被打得连滚带爬哭着跑回家时可能都没想过查查这几十个人的来历,赌一赌能不能找到一个因怕死而说实话的人。当然,因为一起都太顺利,他们当时很得意,李牧在他们眼里弱爆了,就算有点小手段他们也不怕,所以脑子里没有这根弦;也可能他们也问了,这更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是从关外草原上过来的,没见过几个 *** ,今天一下子“逮到”几十个,那还不得好好唠唠。而且喜欢听些新鲜的、鲜为人知的消息,是人类共有的 *** 。匈奴人更不会例外。

但这几十个人是“死士”,《孙子兵法》里把他们叫做“死间”。

估计来时家小肯定已经被李牧给妥善安排好了。所以,他们就都不会怕死,也可能还希望能借此为国捐躯再得到 *** 荣誉和金钱的双重奖励呢。想让他们说实话,切,他们就是来说着 *** 话、哄着匈奴踏入 *** 门关的。

汉武帝这边呢?因为需要兵马协同、配合。所以,匈奴沿途可能经过的几百里地区的官兵们必定都知道这个计划以及自己所属部队的行动安排。这种国与国之战,人员的保密 *** 极差,因为参与的人太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而且,估计当时也没有宣布如果被匈奴抓住要严守秘密或 *** 的奖励、惩罚 *** 。结果,战线太长,知道的人又太多,这次的匈奴又不像李牧时代的匈奴被李牧骗的那么傻,结果就是“狗咬猪尿泡,白欢喜一场”。

李牧对匈奴的这场大型歼灭战打得真是荡气回肠,让我们憧憬不止。而且在后来的军事史上也是不断被人模仿。除了汉武帝因为有人 *** 功亏一篑、没打响的“马邑之战”外,也还是有人用来打出了极佳的成果。

这就是 *** 时期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将军指挥的“天炉战法”。

天炉战法是利用日军急于占领长沙的心理,在正面 *** 上节节抗击,阻击部队不是向后而是向两侧转移,形成“山”一样的两翼夹击态势;将长沙设为炉膛,死死地吸引住日军前来进攻。

经过几天城市争夺战,日军粮草 *** 消耗殆尽,无奈开始后撤时,等候多时的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日军发动猛攻,最后几乎全歼日军,取得鼓舞世界反 *** 同盟士气的一场大胜仗。同样的,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失败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向长沙前进一步。

标签: 李牧 军神 被包 耀武扬威 一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