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侯入伏? - 问答 -

什么时侯入伏?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

  入伏的日期可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计算。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为丙子日,其后的庚日有6月25日的庚辰日,7月5日的庚寅日,7月15日的庚子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即是7月15日的庚子日,至此开始入伏。7月25日为中伏的之一天,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中伏是20天。今年8月7日立秋,8月14日是末伏的之一天,如俗语所言“三伏不尽秋到来”、“秋后有一伏”。

这里所说的“庚日”是指依据“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其中,天干由10个字组成,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由12个字组成,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干字”与每个“支字”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作为每天的名称,如“甲子日”、“庚午日”……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

什么时侯入伏?-第1张图片-

  “一伏”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三伏 :

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一般在7月12日至22日之间;中伏在7月23日至8月1日之间;末伏在8月8日至18日之间。初伏和中伏各固定为十天,末伏视交伏早晚,十天或二十天不等。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之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之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今年的今天就是入伏。

按你的说法7月15日是入伏之一天,可现在报纸\新闻包括商场促销都说7月20日是入伏的之一天,你如何解释呢?

标签: 入伏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