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移动的救命神器”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6

□沈峰

近日,广东广州,叶先生发现自己车的车窗被砸,车内的AED不见了。查看 *** 后,发现收到一条信息,对方称自己 *** 心梗,急需AED急救,因无法联系上叶先生,便选择了砸窗,并承诺将赔偿修车费用。对此,叶先生回应称,车里的AED本来就是准备给有需要的人,车辆受损愿意自费修理,不需要对方赔偿。(2月9日澎湃新闻)

期待更多“移动的救命神器”-第1张图片-

AED一般指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用于心脏急救的设备,可以被非专业人士使用。在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危及生命时,如果能在“黄金4分钟”内正确使用AED进行急救,那么患者转危为安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包括广州的叶先生,目前国内各地都有私家车主在车上配备AED,以及在车身上贴着AED心脏急救标识,上面还附有紧急呼叫 *** ,还特别说明“紧急情况,破窗取用”。显然,私家车自带“急救神器”且广而告之,这份公益心确实难能可贵。

目前,在我国,AED的配备和普及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城市面临“一机难求”的困境。固定点位的AED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紧急 *** 的需求。而私家车配备AED优势显而易见。

目前,除了需要在旅游景区、社区、交通枢纽、体育场所、文化场所、便民服务场所、商业文化区等 *** 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固定的AED”之外,也须多些“移动的AED”。比如,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火车上也配置AED,一旦在流动的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就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个别地方开展在外卖员、快递小哥的车辆上安装AED的试点,引导新业态劳动者参与突发状况的紧急处置,这样的探索利于为社会充实院前急救力量,让“救”在身边更好实现,值得肯定。

毋庸置疑,AED是挽救生命的利器,但健全的急救体系则是覆盖更广泛的保护网。在这张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只有人人都有救人能力,人人才有获救机会”。就此而言,各地在公共场合配置AED的同时,还需要长期开展包括心肺复苏术、心脏除颤器使用等急救知识培训,像普及使用灭火器一样普及AED *** 作应用,让更多的市民会使用AED,提升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市民群众应急救护的意识和能力。

如果说上文这场特殊的破窗事件,意外揭示了民间急救力量与公共医疗体系的衔接空间,那么,公共场所配备AED(移动AED),培训提升公民救护技能,搭建公共场所AED急救网,意义重大而任重道远。

标签: 神器 救命 期待 移动 更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