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桂花,鹧鸪天桂花拼音 - 万象 -

鹧鸪天 桂花,鹧鸪天桂花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0
一天一首古诗词|宋词,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淡 *** 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更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 *** 》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 *** 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 *** 》遗恨 *** ”之句意。“ *** 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 *** 》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赏析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之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 *** 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 *** 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 *** 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 *** 已足使她成为之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之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 *** 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 *** 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 *** 》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 *** 》遗恨 *** 。”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 *** 》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 *** 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之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 *** 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 *** 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之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 *** 》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 *** 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 *** 格的写照。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建中 *** (110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 *** 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 *** ,有“千古之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又是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10首关于桂花的古诗分享给你~

秋天的浪漫是桂花带来的,桂花 *** 的时候,香飘十里~

诗人笔下的桂花有多美,一些邂逅古人笔下的桂花,10首关于桂花的古诗分享给你~


01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杨 ***

原文:

《咏桂》

宋·杨 ***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栽来的。
因为它的香气是发自天上,所以满山遍野飘香。

桂花开时,香气浓郁,香飘十里,经久不散,漫山遍野都是桂花香。


0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原文:

《鸟鸣涧》

唐·王维

入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03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

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这首诗通过月光皎洁、栖鸦不惊、露湿桂花三个典型特征,写出了中秋的独特夜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04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倪瓒

原文:

《桂花》

元 · 倪瓒

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傍晚时分,桂花静静 *** ,那淡淡的倩影映在窗帘上,点缀出诗意的秋色。

隔帘而望,似见桂影婆娑,桂花随风缓缓飘落。那馥郁的花香,透过窗帘飘然而入,浓香充溢着房间,浸润这漫漫长夜。

玉绳渐渐自西而北转,冉冉而降低,时值夜深或近晓,鸭形香炉里的香早已燃尽。

难眠的长夜啊,诗人看见桂花 *** ,不由得想起了故园之景,勾起了他无限的乡思。可是,山重重水重重,有家难回,只能去冷清的梦境中追寻!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诗人在傍晚的天色里,由窗帘上的桂影,到飘落的桂花,再到飘然而入的花香,由桂花想到家乡,勾起无限乡思。

05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李白

原文:

《咏桂》

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世人皆爱种植桃李,都是在权贵世家的庭院里。

都想找门路找捷径,好趁春风得意。

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

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

在桂花树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

《咏桂》李白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 *** 。

06

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李清照

原文: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淡 *** 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

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更好的。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

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 *** 》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这是李清照的一首咏物词。这首词盛赞桂花,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

07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

原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鹧鸪天 桂花,鹧鸪天桂花拼音-第1张图片-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 *** 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译文】

芦叶长满了河边沙洲,微带寒意的沙滩上漫过浅浅的水流。

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

柳树下的扁舟还没系稳,便在心中计算,再过几天就又到中秋了。

黄鹤矶上临江处,那里最陡,不知昔日同游的朋友今日还在否?

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 *** ,又平添了许多新愁。

想要折枝桂花,带壶美酒邀请友人一同去水上泛舟,但始终没有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

作者借重过武昌南楼之机,感慨时事,抒写昔是今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08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

《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09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李商隐

原文:

昨夜

唐·李商隐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年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不嫌 *** 啼鸣,春尽花落,只可惜流动的灰尘使点烛的卧房暗淡下来。

昨夜西池边很寒冷,就连月亮中的桂花香气,都被寒风所阻断了。


10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吕声之

原文:

《咏桂花》

吕声之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业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郄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


秋天盛开的桂花艳压群芳,更别说绿色的橘子和 *** 的橙子了。

这桂花乃是天上月宫中仙物分种下界,香飘天际。

秋露傍晚之时,桂花清影显得神清气爽、郁郁苍苍的气韵。

桂花高枝已被当代英才折在手,而其花囊之中竟能贮有万斛之香。

鹧鸪天:桂花香

鹧鸪天:桂花香

桂树枝青绿叶扬,

时节等待透风凉。

相思泪水已流尽,

枷锁颜开露粉芳。

春天盼,等时光,

夏炎闷热把心伤。

秋情有意居家笑,

潇洒红尘散果香。


天天古诗词 | 宋词,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原文】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

淡 *** 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更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 *** 》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 *** 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 *** 》遗恨 *** ”之句意。“ *** 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 *** 》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赏析】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之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 *** 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 *** 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 *** 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 这种树多生于深山中,宋之问诗:“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 李白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 *** 已足使她成为之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之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梅花,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 *** 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 *** 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 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 *** 》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 *** 》遗恨 *** 。” 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 *** 》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 *** 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之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 *** 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红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 *** 柔,无须浅碧深红;如果徒有“浅碧深红”便不能列为花中之一流。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实,作者的咏梅、咏菊之作是不少的,这两种花,论颜色,论风韵,确实不在桂花之下,她们的“妒”和“羞”恐怕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桂花那样浓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谈及咏桂与情思的关系,她以非凡的艺术家的胆量和勇气指责屈原的当年不收桂花入《离 *** 》是“情思”不够的缘故。至此,作者既为桂花“正”了“名”,又抒发了自己的一怀幽情。实际上,那“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 *** 尘俗,乱世挺拔的正直 *** 格的写照。

一日一诗词 ‖ 《鹧鸪天 · 桂花》

【诗词学习】《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 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

鹧鸪天 · 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 “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 “ *** 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 *** 》遗恨 *** ”之句意。“ *** 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 *** 》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译文】

淡 *** 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更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 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 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 不然,他在《离 *** 》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赏析】

《鹧鸪天·桂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盛赞桂花,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风格独特,笔法巧妙,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颇得宋诗之风。

【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 *** ,有“千古之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学写诗词】

《鹧鸪天 · 秋日随感》/己亥年七月廿四

春去秋来一爪间,倏然回首又一年。

一行鱼雁紫云寄,满地银霜风月牵。

传小字,寄尘寰,身名不爱爱红笺。

光阴素指堪零落,任品清商作管弦。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 *** 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

最美十首《鹧鸪天》,满满的诗情画意,值得一品

鹧鸪天,《乐章集》注“正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仙吕引子。赵令畤词名《思越人》,李元膺词名《思佳客》。贺铸词有“剪刻朝霞钉露盘”句,名《剪朝霞》。韩淲词有“只唱骊歌一叠休”句,名《骊歌一叠》。卢祖皋词有“人醉梅花卧未醒”句,名《醉梅花》。

《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 *** ,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的感情调子是比较低沉的。社会乱离,客居异地,词人在词中寄托了家国之思,有着身世飘零的感遇。本来是借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 *** 悲愁难遣的家国之思。因此,把酒对菊绝非赏心乐事,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这种自宽 *** 的说法,看似轻松,实则含怨。

《鹧鸪天·学画宫眉细细长》

【宋代】欧阳修

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

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

双黄鹄,两 *** 。迢迢云水恨难忘。

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学习画细细长长的宫眉,芙蓉出水的样子堪比新画的妆容。只知道褒姒一笑能倾国,不相信会有人因此肝肠寸断。水中成双的黄鹄和 *** ,难以忘记往日情怀,早知道今日会长相思念,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在一起。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宋代】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 *** 作之一。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 *** 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代】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在小晏的词中,以写离别之悲苦者见多,而写重逢之喜悦者较少。但都能体现出他工于言情、清丽凄婉的总体风格。这首词写 *** 久别重逢。全词主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足见小山 *** 。语丽情深,风格婉约,手法精妙。情感细腻,诗情画意。

《鹧鸪天·张园作》

【宋代】黄升

花侧畔,柳旁相。微云淡月又昏黄。

*** 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词题《张园作》,意谓作于张园。作者非张姓,自非张园主人,或则客居小住,或则因故滞留;词中并无流连之意,却有闲愁哀感在于言外,想必因功名不遂而浪迹 *** ,或不免于寄人篱下。胡德方序黄升所编《花庵词选》,说他“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看来是不错的。我们读他这小令首,便知所谓“雅意”、“自适”,内涵甚深,即或真能自得其乐,内心也并不平静。

《鹧鸪天·暮春》

【宋代】黄升

沈水香销梦半醒。斜阳恰照竹间亭,

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 *** 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女主人公特意拣取的是快要凋谢的花朵,掩藏的却是红颜将老、平华流逝的内心哀叹;对这残花,她不烦劳女伴,亲自去采来,加意怜惜的一片深情,完全体现在十分郑重、无比轻柔的动作上。

《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宋代】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秋月里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写景言情,皆臻佳境;且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

《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宋代】史达祖

搭柳栏干倚伫频,杏帘胡蝶绣床春。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

箫外月,梦中云,秦楼楚殿可怜身。

新愁换尽 *** *** ,偏恨 *** 不念人。

这首闺情词,上片写凭栏伫望情景。搭柳栏杆,杏帘胡蝶,楼头伫望,泪洒东风。下片写对景怀人,不胜今昔之感。箫外月,梦中云,回想昔日秦楼楚殿,今日却“换尽 *** ”。结句“偏恨 *** 不念人”,愁绪 *** ,余韵不尽。全词和婉工巧,绮丽夺目。

《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宋代】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

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敝貂裘。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本词抒写词人在行旅途中对家乡美眷的思念。上阕写行旅中的愁绪,感情凝重,意境深远:“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下阕写家中爱侣对自己的思念。已在思人却言人在思己,这就把思念之情更深化一层,增加了作品的容量和厚度。

图文均来自 ***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鹧鸪天?桂花》宋?李清照

词: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占位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文:淡 *** 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更好的。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 *** 》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

画阑句: 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 人二句: 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 *** 》遗恨 *** ”之句意。“ *** 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 *** 》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鹧鸪天●桂花

坐看闲庭落桂花,

何须趋步向繁华。

幽香一缕金风动,

小字几行碧影斜。

生有限,

梦无涯。

探身能浣月宫纱。

长知妙处心裁得,

未必奇思在谢家。







桂花香,不负秋光

走过街头,一阵风吹过来,忽然嗅到了一股十分熟悉的香气,啊,是桂花香啊!


街道上有不少桂树,但总是默默无闻,就算是桂花开了,也并不惊艳,小小的桂花躲藏在茂密的绿叶间,并不引人注目。但只要秋天到来,桂花一开,人们却都知道了,因为桂花之香,非其他香可比,只要闻到了桂花的香味,便让人深深陶醉!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杨 *** 《咏桂》


桂花香气浓郁独特,让人怀疑,它不像是人间栽种的,而是从传说中的月宫桂树,飘来的芳香。秋天一来,桂花漫山遍野地绽放,香气也弥漫得到处都是,还未见花,就已闻到了浓浓的香气,桂香真能夺人魂魄,谁也招架不住啊!


桂花占尽三秋,桂香弥漫人间,让人陶醉不已,虽知今夕何夕,却分不清天上凡间。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须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却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

——宋·吕声之《咏桂花》


桂花是秋天当之无愧的花神,力压群芳,更不要说绿橘黄橙的果香了。桂花是从月宫中移来栽种的吧,香气真是与众不同。桂影婆娑,完全不在意露水瀼瀼,苍苍茫茫的暮色里,桂花欣然摇曳。折一枝高处的桂花,花香浓郁得就好像无尽的香气贮藏在锦囊里,当此时,正是打开锦囊,香气泄露之际,浓得化也化不开了!



桂花属于清秋时节,桂香在风中飘散得远远,告诉忙着赶路,忙于生活的人们,慢些儿呀,慢些儿呀,来看我呀。


疏疏密密未开时,装点最繁枝。

分明占断秋思,一任晓风吹。

金屡细,翠绡垂,画阑西。

嫦娥也道,一种幽香,几处相宜。

——宋·韩元吉《诉衷情》


桂花花蕾或疏或密,悠然随意地装点着繁密的树枝。桂花绽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也让人感慨不已。桂花在晓风中摇动,金色的花朵看上去小巧玲珑,画栏西畔,翠色帷幕低垂,真是赏桂花的好时节。就是嫦娥也要感慨,不管在任何地方,都适宜栽种桂树,就让桂花的香气飘满人间吧。


桂花并没有十分动人的颜色,可是它的香气,足以让它跻身名花之中,花有芳香,又何需浓妆艳抹呢?


暗淡轻黄体轻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桂花娇嫩轻黄,香气飘远。虽然没有碧绿浅红的好颜色,但桂花仍然是花中之一流。就算是梅花和菊花,也会嫉妒它,自愧不如啊!桂花倚着画栏而开,正好赶上中秋时节,真是应景啊。遗憾的是屈原对桂花的了解太少,没什么情意,不然,为何他在《离 *** 》中赞美了那么多香花香草,却没有桂花的影子呢?真为桂花鸣不平啊!但桂花有词人这样的知己,而且一定还不在少数,也算值得了!



浓郁甜蜜的桂花香,好像一个热情的朋友,不顾一切来到你身边,让人心情大好,有花相伴,也不觉孤单了。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

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宋·曾几《岩桂》


桂花如同玉色的小米,细细密密开在枝头,繁茂的绿叶,就像是用青云裁剪而成,层层叠叠堆积。秋天到来,山岩下桂花开得热闹啊,它还有一个好动的别字,叫作木犀。值此时节,风中江树萧瑟萎靡,园里花草凄凄惨惨,可桂花却生机盎然,迎来了最美好的时光。浓浓的桂花香飘来,对幽居于世外的人,是莫大的慰藉啊!


桂花之香,又被称为“秋香”,可见人们对其喜爱的程度。没有桂花,不成秋天。


绿叶争风遮娇芳,花味袭人露浅黄。

行人回首寻四野,不看姿色闻秋香。

——宋·尹玉輲《咏桂花》


碧绿的桂叶在风中摇曳,桂花若隐若现,枝叶间点缀的浅黄的花儿,香气袭人。行人经过,不禁恋恋不已地回头,四处寻找,不是看桂花有多美丽,而是深深地嗅桂香!遇见桂花飘香的秋天,甚是欢喜。



自古以来,西湖是个好地方,夏天荷莲繁盛,引来无数人赞美,流连。而到了秋天,却是桂花的天下了,更堪清游。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垅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清·张云璈《满觉陇》


农历八月的西湖,正是清游的好去处,处处幽香扑鼻,是桂花开了呀。只见到处开着金黄的小花,是天上吹来的风,将千山万野换作了秋天的风光!嗅着桂花香,不经意间就和秋天迎头撞上了。这份甜蜜蜜,温柔又黏人的礼物,你可还喜欢?


桂花开时香满城,如同潮水一般,淹没了一切,原来花的力量,也是无穷无尽,温柔,最能占领所有。


桂花蒸过花信动,桂花开遍满觉垅。

卖花人试卖花声,一路桂花香进城。

城中莫怅花较晚,山人富有千金产。

桂花粟子正尝新,南山当户可结邻。

——清·丁立诚《满觉陇担桂》


暑热尽褪,金秋来临,桂花花期已到,田间开满了桂花。卖花人挑着桂花,带一路花香进城。城里人可不要惆怅啊,山野之人,本来就资产富足啊!看这时节,桂花开了,庄稼成熟了,丰收在望,正可以尝新。如果与南山下的农人结为邻居,也是很不错的呢!羡慕隐居南山下的人,和自然与四季亲近,何等逍遥惬意!



香气迷人的桂花,折下一枝来, *** 在瓶中,就好像,整个秋天都在眼前了,真是赏心悦目。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宋·朱淑真《木犀》


桂花不畏西风,超越群芳,十分秋色,都集于桂花一身。采来一枝,淡淡地 *** 在书窗下,花香浸人,好像心中也满是芬芳。窗外月儿快圆了,花也开得正好,花儿将残,月儿也渐渐缺了。桂花本是来自天上的花儿,又何必在意它只能开在清秋呢?当它绽放时,就好好地珍惜吧!


桂花作为秋天的瓶供,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养一枝或数枝桂花于瓶中,静度时光,幽香可以将人融化掉。


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

介引幽人雅思长。玉壶贮水花难老。

净几明窗,净几明窗,褪下残英簌簌黄。

——唐·白居易《东城桂》


枝头桂花正繁,如同千点万点碎金,十里清香,让人不觉生出雅思妙趣来。用瓷瓶与清水,细致地养着桂花,让人心旷神怡。在明亮的窗户下,桌案洁净,供奉着桂花,看它热闹地开着,凋残时,簌簌的黄英落得到处都是,让人心生怜惜,而幽幽的余香,更是教人留恋啊!



桂花芳香扑鼻,折来簪于发间,虽不算惊艳,那浮动的香气,却足以教人 *** ,如同爱情,在别人眼中未必更好,只有自己知道,各花入各眼,谁也替代不了。


海东明月锁云阴,花在月中心。

天外幽香轻漏,人间仙影难寻。

并刀剪叶,一枝晓露,绿鬓曾簪。

惟有别时难忘,冷烟疏雨秋深。

——宋·吴文英《朝中措》


海上升起明月,却无奈被云彩遮住,看到月中的影子,词人想道,那是桂花开了吧。他已经闻到了幽幽的花香,月中桂花自带仙姿,又岂是人间可能寻得的?记得当时,用剪刀剪下一枝桂花,还带着清莹的露水,为她簪在如云的鬓发上。别离后,相思却越来越深,怎忘得了她的身影,还有迷人的香气?可叹这个深深的秋天,只有冷冷的烟雾,稀疏的秋雨相伴,再也回不到从前!


一到秋天,桂花的香气就飘满大街小巷。只要有一棵桂花,空气中就尽是清甜芬芳的气息,更何况,一棵又一棵桂花树,散布在小城里,收到秋天的讯息,就争先恐后地绽放,无数朵的小花,终于汇集成了花香的海洋,锁住了一个季节的芳香。凉风悠悠吹来,走在秋天的街道,闻着甜甜的,黏人的桂花香,时光虽是凉的,但此刻,心里依然是甜的,暖的,快乐得如同孩子一样!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古诗词赏析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宋词三百首」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397首古诗词

?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古词今译: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 *** 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之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 *** 》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注释解说:

⑴鹧鸪天:词牌名。⑵“画阑”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⑶“ *** 人”二句:取意于陈与义《清平乐·木犀》的“楚人未识孤妍,《离 *** 》遗恨 *** ”之句意。“ *** 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问词,犹可是。情思:情意。何事:为何。此二句意谓《离 *** 》多载花木名称而未及桂花。



品鉴鉴赏: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 *** 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上句重在赋“色”,兼及体 *** ;下句重在咏怀,突出“香”字。据有关记载,桂树花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类为林,间无杂树。又秋天开花者为多,其花香味浓郁。色黄而冠之以“轻”,再加上“暗淡”二字,说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 *** 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 *** ,赢得了世人的敬佩。

首二句咏物,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之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大书特书。“自是花中之一流”为之一层议论。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暗淡轻黄体 *** 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 *** 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传说屈原当年作《离 *** 》,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陈与义在《清平乐》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 *** 》遗恨 *** 。”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 *** 》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 *** ,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 *** )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 *** 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摆脱了 *** 上的勾心斗角,离开了都市的喧嚣纷扰,在归来堂上悉心研玩金石书画。给他们的隐退生活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乐趣。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标签: 桂花 鹧鸪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