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各种萝卜受到我和家人青睐,炒菜、煲汤、包饺子换着花样做,今天尝试了清香麻爽秒入魂的豪吉藤椒油,油质清澈明亮,味道麻香清爽,出锅前淋入,替代以往的芝麻油,瞬间 *** 味蕾,让平日里普普通通的菜秒变下饭神器,就连汤汁都没有剩下。
By 优雅的长围巾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
用料- 白萝卜 650克
- 姜 3片
- 八角 1个
- 香葱 1根
- 豪吉藤椒油 1勺
- 生抽酱油 2勺
- 蚝油 1勺
- 老抽酱油 半勺
- 食用油 1勺
1、食材准备好。
2、白萝卜去皮切块,香葱切碎。
3、起油锅放入普通食用油,油热后放入姜片和八角,炒出香味。
4、放入萝卜块翻炒。
5、炒至微微焦 *** 。
6、倒入酱油提味。
7、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倒入老抽上色。
8、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烧。
9、烧至用筷子轻松穿过萝卜块,表明已完全成熟。
10、大火收汁,放入蚝油增鲜。
11、倒入豪吉藤椒油增香。
12、撒上香葱碎,关火出锅。
13、装盘上桌了。
小贴士普普通通的一道家常菜,出锅淋入豪吉藤椒油,秒变川味特色菜,家中常备自信满满的。
白萝卜的营养功效萝卜,味辛、甘, *** 平;归脾、胃经。具有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等功效;主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 *** 、衄血、消渴、痢疾、偏头痛等。
1.增强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预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
2.促消化:萝卜被称为“自然消化剂”根茎部分含有淀粉酶及各种消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促进食物消化,解除胸闷,抑制胃酸过多。帮助胃 *** ,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解毒。
3.保护肠胃:促进胃肠液分泌的作用,能让肠胃达到良好的状况。
4.降血脂:吃萝卜可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
白萝卜的饮食禁忌弱体质者、脾胃虚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 *** 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 *** 脱垂者不宜多食。 萝卜主泻、胡萝卜为补,所以二者更好不要同食。若要一起吃时应加些醋来调和,以利于营养吸收。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潍城李姐:五亩田撑起一个家,香油渣滋养萝卜地潍城区东夏庄54岁的萝卜种植户李姐种萝卜有秘诀,种出的萝卜口感更为脆甜多汁。11月8日记者走访了李姐,听李姐讲述了她种萝卜故事。眼前这位乐观而又淳朴的农妇让人无法相信她曾经度过了一段异常艰辛的岁月......
种好萝卜有秘方
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正是潍县萝卜采收的好时节。1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潍城区东夏庄偏凉子村的萝卜种植户李淑荣家。“我种萝卜种了30多年了,总共有五亩萝卜地,现在赶上收获的时候,因为种的萝卜口感好,时常有客户上门来订购我家萝卜。”李淑荣边熟练地给萝卜去缨、装箱边对记者说。萝卜堆旁有两位客户正在等着采购一批萝卜装车,一箱一般放10根,上午的两位客户拿走了30箱萝卜。像李淑荣这样的种植规模在东夏庄算不上大,因为是个体户,种太多怕忙不过来。
“你们叫我李姐就行。”在送走订购萝卜的客户之后李淑荣招呼我们,因为李淑荣为人热情、实诚,而且种出来的萝卜脆甜可口,邻里乡亲和客户都称呼李淑荣为李姐。“我种的萝卜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因为我除了正常的施肥防治虫害外,我还用了香油渣做肥料,种出来的萝卜不仅皮更好看,肉质也更脆甜多汁。吃过我家萝卜的人都说好。”李姐讲述起了自己种萝卜的秘诀,“一开始我也没听说过这个 *** ,直到几年前我的一位在磨坊工作的朋友建议我用香油渣做肥料,试过之后才发现用这个 *** 种出来的萝卜口感更好。”
地里地外两头忙
李姐的老伴孙大爷比李姐大两岁,在2010年的时候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李姐和孙大爷的孩子早已成家,又常年在外务工,照顾孙大爷和五亩地的重任就落在了李姐肩上。“老伴老伴,老来作伴。”李姐笑着说,“那个时候我每天都要早起先干一茬儿活,到吃早饭的时候回屋里给老孙做饭,吃过早饭拾掇一下屋子再去地里干一茬活,干完活就进屋给老孙 *** ,帮助他恢复知觉......”提起那段艰难的日子,李姐有些哽咽,摆了摆手表示讲不下去了,李姐的手指关节处有些粗大变形,掌背的皮肤也有些皲裂了。
“你们看这萝卜地里面的棚子,我一个人根本架不起来,一般都是种萝卜的街坊领居每家出点人,组成一个差不多20人的小队,互相帮衬着弄成的。”李姐指着后院萝卜地里面的大棚说。“这些萝卜一根就要捯饬好几遍,待八月份播种出苗后,要对长出来的小苗进行间苗,两颗萝卜苗之间要留大概三个指头那么宽的距离,等到萝卜苗再大一些定杆之后,再间一次苗。长出来的萝卜皮变硬后,要让萝卜接受光照以便生茬,萝卜成熟后还要再套袋装箱。”
坚持终将有回报
幸运的是,孙大爷在经过了长期的针灸、服 *** 和李姐的悉心照顾后,慢慢地恢复了知觉,现在可以扶着东西自己下地行走了。
谈起自己的身体,孙大爷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们讲述了住院、针灸的细节,一旁的李姐提醒道:“别忘了说点我的好话!”我们和孙大爷都笑了。为了给我们展示自己身体的恢复情况,孙大爷兴奋地让李姐搀着他的胳膊,在李姐的搀扶下孙大爷缓慢地在屋檐下挪动着身体,正午的阳光打在孙大爷脸上,孙大爷脸上泛着红光,四周的空气里弥漫着萝卜独有的清香。大家有喜欢吃萝卜的可以联系李姐,她的 *** 是:13606368654,欢迎大家支持李姐家的萝卜。(潍坊广电融媒体实习记者 张会彩)
有一种萝卜好看又好吃,你知道是哪种吗?说到又好看又好吃的萝卜,那应当就要数樱桃萝卜了。樱桃萝卜属于小型萝卜,一年四季都有,樱桃萝卜品质细嫩,生长迅速,外形、色泽美观既可以生吃,目前大家都喜欢拿来生吃!在青海又“水萝卜蛋儿”,每年五一前后正是水萝卜成熟的好时节,挑一个拔起来洗干净,咬一口,又嫩又脆。
这种萝卜不但美观,还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欢迎,那么你喜欢吃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水萝卜蛋儿”的吃法
凉拌樱桃萝卜
准备食材如下:樱桃萝卜500克,大蒜5瓣,小葱1根,食盐半茶匙,生抽1汤匙,香醋1汤匙,花椒油1汤匙,辣椒油1汤匙
具体做法如下:大蒜拍扁剁椒,小葱切葱花备用,将樱桃萝卜清洗干净后,去根去蒂,然后拍扁,放入汤盆里面,再加入大蒜,葱花,加入半茶匙食盐,加入1汤匙生抽,加入1汤匙香醋,加入1汤匙花椒油,加入1汤匙辣椒油,然后搅拌均匀,腌制一会就可以吃了!
爽口樱桃萝卜
材料:桃萝卜,盐,白醋,白糖,鸡精,麻油,香菜
做法:.樱桃萝卜洗净,切去两头,用快刀切成蓑衣片(把萝卜切成薄片,但是不切断)
2.把切好的樱桃萝卜放大碗里,加入一点点盐、白糖、白醋(白糖的量比白醋稍多些)、适量鸡精、再加两小勺凉开水拌匀后,腌制数小时,吃之前撒上香菜,倒少许麻油
樱桃萝卜的叶子也是可以吃的奥,不仅鲜嫩爽口,而且营养成分比其他萝卜高,可凉拌,清香爽口,风味独特。
来源:合肥晚报
我的故乡罗家疃,是巢湖岸边的古村落。它是明朝初期,从江西瓦屑坝以“军屯”建制整体迁入的七姓同住的大村庄。全疃现有九百多户人家,王、罗、洪、殷、胡、汪姓为疃中主要人口。罗家疃沿湖东西长约四公里,建有上百座二三层粉墙平顶住宅楼。遥望全疃犹如一艘行驶在海洋中的航船。
我虽离乡五十六载,乡愁却永记心怀。每年春节、清明、冬至,我都回乡祭祖,与父老乡亲忆往昔,叙家常,体味故乡宁静安详的生活。故乡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东岳庙和白萝卜。
东岳庙始建于元延祐年间。明末遭兵燹。后几经重修,直至一九五三年,大庙仍保存完好。大庙坐落在村正中的一块高地上。庙门前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狮子(现移置在村门楼前)。庙堂周围茂林修竹,苍松翠柏,浓荫密布,间有兰草桂花,清香四溢。庙内有一深井,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甘甜。庙堂分前、中、后三大殿,中殿为大雄宝殿,有四五层楼高,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殿正中供奉着东岳大帝坐像,高一丈二尺。大帝两旁环列七十二司塑像。后殿供奉着观音、关公、财神、谷神、地神等大小菩萨上百尊,以满足百姓上香敬佛之需。在我小时候,百姓们缺乏科学文化知识,以为人的祸福命运都由神灵菩萨主宰,因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据传是东岳大帝诞辰,四面八方的百姓不辞辛苦,带着各种各样的愿望、企盼,涌向大庙叩首拜佛,抽签问卜,烧香还愿。香客们路经之地爆竹声声,鼓钹齐鸣,热闹非凡。小时候,我去庙里玩过。九岁那年还目睹过一次开庙进香的盛况。
东岳庙当时与巢湖中庙齐名,曾给罗家疃带来空前的名望。然而,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时,东岳庙里所有金银铜铁都被拿去炼钢炼铁。尤其是到了“ *** ”期间,在“破迷信,扫四旧”的狂嚣声中,东岳庙彻底被毁,现已荡然无存。当年,村中被毁的还有洪氏、殷氏、罗氏祠堂。我每年回到故乡,都会到一片 *** 的东岳庙前看望,不禁思绪万千,但愿那些经过浩劫而 *** 留下的历史文物古迹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让传统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彪炳千秋。
罗家疃萝卜曾远销省内外,村因萝卜而兴,萝卜因村而出名。萝卜每年中秋节前后下种,地属湖土松软肥沃,适宜萝卜生长。别处没有罗家疃那样的土质,长出的萝卜不中看,口感也不佳。而罗家疃萝卜大小均匀,光滑滑,圆溜溜,水分足,极脆嫩,上市很抢手,也能卖出好价钱。萝卜生长期不长,三个月左右即可收获。每年冬至前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一起下田拔萝卜,萝卜地里充满着收获的喜悦气氛。方圆四邻八乡的人都到村上来购买,当年合肥酿造厂靠的就是罗家疃萝卜建厂兴业。有些专做萝卜生意的贩子,在收获季节,直接下到田头和村里,成千上万斤地收购。然后运往合肥、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加工成酱萝卜、甜萝卜、萝卜干、萝卜响、萝卜罐头。这些萝卜在市场上销售旺盛,有的还出口赚钱。
在我的故乡,三年困难期间,萝卜救了很多人的 *** 命。现在生活好了,萝卜不再是填饱肚皮的食物,而是作为食材,用来烹饪菜肴。或红烧,或素炒,或与猪羊肉同烧,烧出的萝卜口感极佳,可称得上美食。若用萝卜炖排骨汤,炖出的汤呈乳白色,喝起来又鲜又甜。若将萝卜腌制成萝卜响,加上五香粉、辣椒粉,放点麻油,佐粥甚佳。萝卜亦可切成丝,加上生抽、麻油、辣酱拌匀,与花生米拌香菜、松花皮蛋同为酒席桌上等凉菜,凡吃过罗家疃萝卜的人都赞不绝口,有人还给萝卜写了顺口溜:“罗疃萝卜甜又脆,此村仅有外少见。无论炖烧或凉拌,佐粥佐饭都相宜。”(罗太虎)
<责任编辑:蔺凯伊>
美食厨房丨翡翠萝卜小嘉今天教大家做一道
翡翠萝卜
简单又美味
赶紧学起来~
食材&调味料
食材:萝卜一个、辣椒适量、蒜适量、葱适量
调味料:盐、鸡精、生抽、蚝油、麻油、醋、生粉
步 骤
1.将萝卜去皮、切丝。
2.水开后分别加入适量盐、鸡精、食用油,将萝卜丝焯水捞出备用。
3.捞出后加入适量盐、鸡精、麻油,搅拌均匀。
4. 加入生粉搅拌均匀,捏成球状后上锅蒸20分钟。
5. 调料 *** :将适量辣椒、蒜切碎,按口味加入鸡精、麻油、生抽、蚝油、醋。
6. 蒸熟后淋上调料、撒上葱末。
简单开胃的夏日小点心
快来试一试吧
来源:上海嘉定
邳州味道 | 萝卜豆炖粉条萝卜豆炖粉条
文/黄静
小时候的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淹上一缸咸菜,拌上一缸萝卜豆。因为淹的咸菜要等到过年开春的时候才能烀。萝卜豆几乎就成了整个冬天的主打菜!
虽然萝卜豆家家户户都拌,但是感觉那是一门技术活。因为煮好的豆子要放在稻草里,或者麦草里捂上几天,使它发酵,变臭,扯黏丝。开包的时候也有什么讲究,一但失风(是听说的)拌出的萝卜豆就发苦。
豆子捂好了,用家乡的穿心红萝卜切成小块,姜切碎,辣椒面,盐掺在一起拌开就行了!吃面条的时候配上一碟浇上香油的鲜萝卜豆,那真是一绝了!
但是那时候香油那可是奢侈品,俺最多是在街上的香油摊前,深呼吸闻闻罢了!过年的时候也许能吃上!吃最多是萝卜豆炖白菜,因白菜是种的,不要钱买!但是最喜欢吃的是萝卜豆炖粉条。粉条那时也是稀罕品!吃一回也不容易。
我现在还能记得,那个冬天的傍晚,特别特别的冷,因为只有特别冷的时候,母亲才能生炉子。我坐在炉子旁边写作业,锅里烧着稀饭,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我对娘说我想吃萝卜豆咕噜粉条。娘说拾的粉条留春节包饺子呢!俺说俺想吃,你就少放点,要不星期天,我和小伙伴去拾点(我们村后的村子家家都做粉条,我们闲着的时候就去拾)。
娘同意了,我敢紧去帮忙刷锅,看着锅里的油热了,把萝卜豆放进去炒炒,炒出香气了。再放点水,水开了,把粉条放进去咕噜一会就好了!
喝着粗面的稀饭,吃着炉子上烤着热乎乎的干煎饼,再吃一口带着萝卜豆香气的粉条。那感觉是真的真的好幸福!用现在的流行语,叫做心情倍爽!
那么多年过去了,那味道还在脑海里,昨晚上忽然想吃这道菜,就做了!刚做好,俺家的那货打 *** 来问我要带菜不,他在饭店吃饭。俺说俺不要,俺炖了萝卜豆粉条,还撒了蒜苗。他说那你好好吃吧!好好吃!
挂了 *** ,我拍图发了朋友圈,就吃了起来。感觉还是那个味,感觉也不是那个味……
四个煎饼吃下肚,还是没能找到当年的那感觉。难道味觉失灵了,是这道菜味变了,还是记错了味道了!
喝了一口汤,咂吧咂吧嘴,这才明白,菜还是这道菜,味也许还是这个味,只是没有了当时的心情!
没有了心情,一切都变喽!
晚上逛超市,看到新下来的萝卜,长长的青头,上面还带着几片青翠的叶子,心里想,可以做萝卜丝面疙瘩饭了,就买了两个。
第二天做早饭,我一边烧水,一边把洗干净的萝卜擦成细丝,把葱姜切成丝盛入碗中,并撒上盐,搅拌均匀。接着,我把父母种的小麦磨成的白面加水搅成面糊。这时,水开了,我把萝卜丝、葱姜丝倒入沸腾的锅中,那绿绿的黄黄的丝条在水中翻滚,一股香气扑面而来。待放入的萝卜丝煮熟了,我把面糊慢慢和入锅中,小火慢慢熬煮着。快出锅时,我把母亲送来的柴鸡蛋打碎,轻轻地倒在面饭上面,一会儿工夫,面疙瘩上面就浮起一片片金黄的鸡蛋絮,中间若隐若现 *** 着萝卜和葱姜青的黄的丝。一股熬得老道的面香、鸡蛋香、葱香和萝卜的香气就交织在一起,四散开来......
6点钟喊孩子起床吃饭。孩子一起床就叫起来:“什么饭?这么香!”我说:“是你喜欢的萝卜丝面疙瘩!”
我盛好饭,拿起不锈钢香油壶在每个碗上淋了一圈香油,那香气就更浓郁了。
孩子洗涮完毕,坐下来吃饭。他先深深地闻了一下,就一勺一勺地喝起来,馍也没吃,菜也没动,一碗饭很快吃了个净光。
母亲常说,面养心。我知道,那面给孩子提供碳水化合物,鸡蛋给孩子提供蛋白质,萝卜理气消燥,葱姜和胃除湿,促进血液循环,那一大碗稠稠的萝卜丝面疙瘩饭,在孩子的腹中暖暖的,源源不断的给孩子提供能量,保证孩子一上午精神饱满。目送着孩子背着书包,迈着矫健的步伐去上学,做为 *** 很是满足,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喝一口萝卜丝面疙瘩饭,还是儿时的味道:我又回到了七十年代,回想起之一次喝萝卜丝面疙瘩。
当时我七八岁吧,一个冬天的星期天,我上外婆家。吃饭时,外婆端上来一碗漂着鸡蛋絮的白面疙瘩,外婆用两根筷子伸入油瓶里蘸一下淋在面饭上。我 *** 青菜,喝着饭,肚子也慢慢温暖舒服起来。我忍不住问外婆:“这是什么饭?”外婆含笑看着我的吃相说:“小表匠,这是萝卜丝面疙瘩。”
从外婆家回来,我嚷着母亲也做萝卜丝面疙瘩。母亲说:“萝卜丝面疙瘩说着容易做着难。萝卜不缺,哪有那么多白面,更别说鸡蛋了,那几个鸡蛋,要换油盐和你们的学费,谁舍得吃?”
尽管母亲这样说,但还时不时给我们姐弟做一顿萝卜丝面疙瘩饭。剔下指头粗的萝卜娃儿,母亲擦成丝给我们做过;有时用红薯面兑些白面,有时全用白面给我们做过;有时打个鸡蛋,有时没有......但最后,母亲总要把一根筷子慢慢伸进麻油瓶里,蘸些香油滴在饭里。
每年萝卜下来的时候,我经常给孩子们做萝卜丝面疙瘩饭,满足着孩子的胃口,满足着一个 *** 的心!
有时时间充裕了,我会手把手教孩子们做萝卜丝面疙瘩饭。吃着孩子们做的萝卜丝面疙瘩饭,我总是感觉特别的好吃,我总是想起天国里的外婆,总是提醒我回到老家给父母做一顿萝卜丝面疙瘩饭,看着父母冿冿有味地吃着儿子做的饭,母亲默默看着我们吃饭的情景就又浮现在眼前......
#暑期创作大赛#闲来无事,看《消闲四品》,那些 *** 们把简简单单的吃写出花来了。看得我肚内馋虫齐出,口角生津,食指大动,直想出门买点好吃的,止止馋。
可惜我住的这个小地方没什么好吃的。那些卖卤菜的——不知道是因为小地方出不了好手艺,还是因为他们觉得这小地方只值得这手艺——总之,那味道还不如在家自力更生。真下手买,柴柴的口感,一股方便面的气味。吃过一次,起码半年内决不会有再买的 *** 。
倒是想起读初中时的兰花萝卜。寝室里之一次有人吃时,简直惊为天人:几段萝卜切成薄薄的、断而未断的片,还真有点兰花的模样。每个薄片被辣椒浸染成晶莹剔透的红,对于我来说,食物有足够的辣味就值得给高分了,何况还有香气扑鼻的麻油锦上添花呢!那同学扯开包装袋时,那阵香气让寝室里每个同学都咕噜咽下了一口垂涎,更别提她独自一人口里咯嘣脆了!
萝卜五毛,后来又涨成了六毛钱一袋。对于我们这种人家一星期有两元零花钱便觉得她拥有一笔巨款的人来说,兰花萝卜只能是奢侈品。为了拥有此奢侈品,只能细细筹划,精打细算了。花五分钱买一块腐乳,一分为三,每顿饭只允许吃其中之一下饭。就这样从牙缝里挤上这么一两个星期便能拥有此奢侈品了。
既然是奢侈品,自然也不能消耗得太快。扯开袋,那汤汁也不可浪费,泡上饭也是美美的一餐。然后憧憬着下一顿饭,扯下三片——决不能多,否则生活费不够了——一大口饭配上小小的一口萝卜,享受着沁人心脾的麻油香,辣得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张开要大呼过瘾过瘾,嘴边还一圈红红的辣椒油,简直不要太幸福了。要是分两片给要好的同学,她的眼神还可以让自己多收获一份更飘飘然的感觉。
当然,这样慷慨的败家行为 *** 就够了,要知道,每吃一小口,自己都必须在嘴里先 *** ,用舌头裹着它在嘴里转圈,让每个味蕾都充分享受它的滋味,决不厚此薄彼。连扯萝卜的手指头都得认真舔舔,不能浪费的呢!
涂坊美食一一萝卜汆汤客家古镇,将军之乡。
闽西八大干,是福建客家菜系 *** 之一。八大干之一,上杭萝卜干在明朝就享有盛名。而长汀涂坊有道客家美食,以萝卜为主材料的,称为“涂坊萝卜汆汤”。也是涂坊美食一绝。产自涂坊的萝卜有红、有白、具有鲜嫩,清脆鲜甜特点。
涂坊萝卜汆汤主要食料有黄花菜、海带丝、红萝卜、白萝卜、冬笋、香菇、五花肉或(黄焖肉涂坊话)、木耳、黄豆干、鸡内脏等食料组成。
萝卜汆汤做法:①首先将白萝卜和红萝卜清洗干净,洗好后将白萝卜切成薄片,再把萝卜叠起来切丝,如果对自己的刀工不是太自信话,干脆拿工具擦丝。香菇、冬笋、海带、木耳,黄花菜也切成丝状以便炒时用。
②开火起锅,往锅里中倒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将五花肉倒入锅内炸干一下,冬笋丝、黄豆干先用开水捞一下。倒入锅中翻炒,再加萝卜丝,木耳上丝,香菇丝等翻炒均匀。等萝卜丝炒软后倒入适量清水,往锅中加入适量食盐,鸡精,盖上锅盖大火煮开,水开后再者5分钟,时间到后揭开盖子,倒入适量香油,就可以出锅开吃。
儿时记忆中,每年除夕,都煮上一盆萝卜餐汤,加入鸡汤煮成萝卜汆汤配米酒,配米饭绝配美味。
看完这一番介绍,还有涂坊豆腐,涂坊簸箕粄客家美食等着你来品尝!
中餐烹饪离不开食用油。通过高温油脂的烹调,能够缩短食物加工时间,保持新鲜口感,改善色泽和风味,提高营养价值。常见的食用油通常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食用油的历史悠久,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史。
食用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 酯、磷脂、维生素、游离脂肪酸等成分,能够保持皮肤润泽、发质光亮,提供充足的热量和脂肪,此外,植物油中的固醇对心血管有保健作用。在食用油中,植物油比动物油熔点低、易吸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而动物油热量高,结构稳定,加热后产生的有害物质更少。
?
由于动物油获取提炼更加便捷,在宋朝以前,是主要的食用油。
古代常用“民脂民膏” *** 财富,这就与动物油有关。《释名》有曰:“戴角曰脂,无角曰膏。”举例来说, *** 油叫脂,猪油称膏。宋元理学家陈澔有另外的解释,他认为“肥凝者为脂,释者为膏。”也就是说固体油是脂,液态油是膏。在烹饪 *** 上,脂膏也有不同。《礼记·内则》明确记载:去腥“脂用葱,膏用韭。”
动物油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周礼》记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八珍”中有一道名为“炮豚”的菜,需要“煎诸膏,膏必灭之,”就是用膏浸没乳猪油炸。用动物油炸制的猪肉,吃货们是否有兴趣来一块呢。
在“八珍”中,有一道名为肝膋(liáo)的菜,肝用的是狗肝, *** 时用狼胸腔里的网油包裹煎制。由此推断,当时的动物油来源,不只是牛、羊、猪、鸡、狗等家畜,还包括捕获的野兽、鱼、鸟等猎物。
周王作为当时更高 *** 者,享受的待遇自然不同。《周礼·天官 *** 宰》记载:“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麛,膳膏腥;冬行鲜羽,膳膏膻。”简单来说,诸侯要按照四季变幻,进贡不同的鸟兽和动物油。
?
动物油除了食用,还能照明。
《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暂且不论人鱼膏是何种物质,以当时的条件,必定是某种动物油。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长信宫灯,灯罩里面残留着蜡状物质,据专家考证,确定为动物油脂。这一发现从侧面印证了《史记》的记载。
汉朝时,植物油崭露头角。
最初大量食用的植物油,并不是大豆油、菜籽油或花生油,而是芝麻油。由于芝麻来自西域,民间习惯称其为胡麻。东汉农书《四民月令》有云:“二月可种胡麻,谓之上时也。”说明胡麻的种植已经相当普及了。
尽管百姓已经意识到植物果实中含有油脂,主要靠压榨取油,简单原始,效率低下。当时的芝麻油主要用来照明和纵火。三国时期,魏国和东吴 *** 合肥城下,魏将满宠“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可见,芝麻油不仅是理想的纵火原料,而且数量庞大。
?
植物油的榨取提炼,有了新的进步。
《齐民要术》记载:“按今世有白胡麻、八棱胡麻,白者油多。”南北朝文学家陶弘景在《本草》中提出:“生榨者良,若蒸炒者,止可供食及燃灯耳。”表明民间对榨取植物油,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南北朝时,植物油以芝麻油、亚麻油、 *** 籽油为主。植物油的出现,催生了一种新的烹饪技巧。《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道菜:“炒鸡子法:打破,著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军葱白,下盐米,浑鼓。麻油炒之。甚香美。”这是首次出现的“炒菜”。尽管只是简单的麻油炒蛋,葱白豆豉一样不能少,着实讲究。
?
随着芝麻油的普及,逐渐成为唐宋时期的主流植物油。
唐朝食疗专著《食疗本草》:“白麻油,常食所用也。”宋朝时期,植物油的品种越来越多。北宋庄绰在《鸡肋编》里记载:“油通四方,可食与然者,惟胡麻为上,俗呼脂麻。河东食 *** 油,陕西又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山东亦以苍耳子作油,颖州亦食鱼油。”值得一提的是,蔓菁子油就是现在常用的菜籽油。
在宋人的生活中,高热量的油炸食品颇受欢迎。《梦溪笔谈》:“如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传说,南宋民间痛恨奸相秦桧,将面饼做成他和夫人王氏的样子,背 *** 粘著,放在滚油里煎炸,将其取名为“油炸桧”,这就是“油条”的雏形。
对于植物油的榨取,历史文献语焉不详。元朝农学家王祯在《王祯农书》记载:“凡欲造油,先用大镬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辗碾令烂,上甑蒸过,理草为衣,貯之圈内,累积在槽;横用枋桯相桚,复竖 *** 长楔,高处举碓或椎击,擗之极紧,则油从槽出。此横榨,谓之 *** 。立木为之者,谓之立槽,旁用击楔,或上用压梁,得油甚速。”王祯对榨油的器械和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记载,民间将其称为“木榨榨油法”,至今少数地方仍然沿用着这种榨油 *** 。
?
明朝时期,植物油在品种和榨油技术上有了新的进展。
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出:“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简单来说,芝麻油、萝卜籽油、豆油、白菜籽油是更好的植物油。宋应星不但对各种油料进行等级分类,还测算了各种油料的出油率。除了木榨法,他还记录了水代法、磨法、舂法等榨油 *** 。用明朝的榨油 *** ,油料残油率控制在15%以下,这在当时属于更高水平了。
花生油是最晚出现的植物油。清朝官员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有云:“落花生为南果中之一,……若乃海滨滋生,以榨油为上,故自闽及粤,无不食花生油。”可见东南沿岸早已习惯食用花生油了。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发明了“浸出榨油法”,油料残油率降低到1%以下,这一 *** 大大提高了榨油效率。西方商人在中国陆续建立了很多新式榨油厂,榨油业迎来了新生。
?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油炸食品,外脆里酥,香气扑鼻,圈粉无数。不过,在油的使用上,应该遵循少吃油、吃好油、吃多种油的原则,毕竟均衡营养、保持健康才是美食的王道。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释名》《礼记?内则》《周礼》《史记》《四民月令》《齐民要术》《食疗本草》《鸡肋编》《梦溪笔谈》《王祯农书》《天工开物》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