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钓友大家好,今天给各位钓友分享的是名伦锦鲤,5.4米的钓竿。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你。
这款竿的手把节是青色和金色花纹涂装设计,涂装质量很不错。 *** 碳部分用花带缠绕并打磨平整。除了竿稍其余竿节全部用花带缠绕,把手位置用灰色K布包裹,防滑 *** 能出色。竿节采用5节设计,塑料后堵,半隐藏式失手环。大把节前端无防爆环。后堵为圆弧倒角设计,固定竿稍,没有防抱死凹槽,切口整齐,切口处打磨处理。这款鱼竿的先径0.85mm左右,前元径17.12mm左右,后元径25.16mm左右。去后堵重量为134克,官方标注重量是131克,重量3克误差。含后堵重量为139克,后堵重量为5克左右 ,大把重量为70克,占整竿重量的52.2%左右。鱼竿抽出长度5400mm,收缩长度1.205米,含口为31mm左右。带后堵重心1.39米左右,去后堵重心1.435米左右。对比带后堵与不带后堵,重心差距较小。。。
接下来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这款鱼竿的持重
持重是指我们手持大把的持感重量,这是所有厂商都没有给出的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数据,实测这款鱼竿的持重为1.495公斤。持感很轻,这得益于手把节重量52%的整竿占比。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款鱼竿的硬度
挂500克砝码,扬竿45°硬度为2.5左右。挂1000克砝码,扬竿60°硬度为1.5左右。偏软一点。这里稍微提腥一下名伦标注的硬度是0.8H,大家可以通过我的测试,与其他厂家的鱼竿硬度进行对比。
最后我们一起验证一下这款鱼竿的钓重
这款鱼竿商家标注钓重安全钓重1700克,最后挑战1700克成功未断裂。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款鱼竿数据标注很准确。细节做工方面很精细,这个有一说一,名伦的做工是值得称赞的。在没有超重后堵平衡重心的前提下,持感也很轻。当时5.18活动价1325元入手,额。。。。。。好吧,还是很心疼的,不过为了满足钓友们的好奇心,值了。忙里偷闲试钓了一次,1-2两的鲫鱼,手感还不错。钓了一小天,也不会感觉很疲惫。这款竿子我认为比较适合休闲钓玩玩鲫鱼,3斤以下的鱼。不宜钓个体太大的鱼种。最然用起来很舒服,不过1300多元的售价还算让大部分钓友望而却步的。希望名伦能好好的考虑一下普遍的工薪钓友的消费水平。做出一些有 *** 价 *** 竿子。
最后各位钓友请记住我的所有测评的鱼竿数据,就在我主页的下方,记得买鱼竿之前一定要进去参考一下,我相信通过我的分享一定能够给各位钓友在选择鱼竿的时候提供很大的帮助。
很多钓友问我4.5米鲫鱼竿该怎么选择,分享一个小妙招仅供参考时值盛夏,资源好的各位钓友难道不应该狂拉各种大草大鲢么?为啥近期我发现有好多个钓友问我4.5米的鲫鱼竿该怎么选择呢?刚好近期我测试了两款鲫鱼竿,加上以前的几期 *** ,在这里我简单的给大家分享一下4.5米的鲫鱼竿该怎么选择,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大家。
在我测试的鲫鱼竿里我会首推“三一”,什么是“三一”呢?顾名思义就是三支名字带“一”的竿子,他们分别是化氏一味鲫,光威无法一本鲫,德尚一光鲫。我个人觉得这三款鲫鱼竿在我测试的4.5米鲫鱼竿里还是不错的,能够满足大部分钓友的需求。当然这三款鲫鱼竿也各有优缺点,我分别给大家分析一下我的看法,仅供大家购买前做个参考。
首先化氏一味鲫这款钓竿和另外两支相比而言,持感是最轻的,换句话来说重头的感觉最小,当然这款钓竿的前元径也是三支中最粗的,如果按照我的定义来划分,它应该算一款鲫鱼为主的小综合,各方面的表现我个人觉得都不错,能够满足大部分普通钓友又要手感,又不重头的需求。但是这款钓竿我认为更大的缺点就是普通的1.25米的竿包放不进去,因为它的收缩长度就是1.25米,除非你的竿包更长,或者日常使用的时候不安装前堵。
下面我们来说说光威无法一本鲫,这款4.5米的钓竿在三支鱼竿里相对来说是重头感最明显的,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并没有大家想的那种重头到无法接受的地步,我这种臂力不强的 *** 是能够接受的,这款竿的优点是涂装比较漂亮,基本上是全涂设计,3.4.5节全部涂装设计,竿稍和小二节即使没有涂装,也做了清漆处理,这可能也是这款钓竿会有重头感觉的主要原因。我个人觉得一款300元左右的鲫鱼竿做到这种也算是不错了。
最后我说说德尚的一光鲫,德尚的这个品牌一直在 *** 上不温不火,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品牌比较陌生,以前看评论区有钓友说是小作坊之类的,我在这里纠正一下,看鱼竿本身的涂装做工来看,绝对不是小作坊能做出来的产品,就之前测试过的德尚的钓竿和这支一光鲫来看,涂装的质感做的确实比较好,有点跑题了,咱们来聊聊这支一光鲫,它的重头感觉没有无法一本鲫强烈,只是略微有一点点,作为一款4.5米的细身鲫鱼竿来说我觉得是没问题的,我非常喜欢用这支鲫鱼竿钓深水鲫鱼(大约3-3.5米深),因为中鱼以后如果鲫鱼的个体略大一点的话(如果有2-3两的重量),它弓起来的弧度确实比较漂亮,很享受这个溜鱼的过程,我觉得它更大的优点就是我的入手 *** ,6.18活动的时候160多元,有一说一,很划算。
最最后我想说的是,以上的三款鱼竿都是本人的主观判断,钓友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鱼竿是买来自己用的,自己拿着用着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听别人白话再多也只是做个参考,在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给大家一个购买意见,对你看中的鱼竿全部买回来,拿到自己的手上看看,抡两下子,喜欢的留下,不中意的七天无理由退货,这样既选到了你中意的钓竿,又不会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浮漂买了一支又一支,如何才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浮漂?写在开头的结尾:其实这篇文章在下笔之后就有点后悔了,因为浮漂这个东西各项 *** 能太复杂,而且是相互交错影响,很难理得清,比如影响饵料到位时间的有浮漂吃铅量、重心位置(翻身时间)、漂身的形状、漂尾的粗细。再加上本人对浮漂的生产,尤其是材质方面知之不多,所以大咖们看到此文,您就一笑而过吧。
自从接触台钓到现在,我经历了和大多数台钓人一样的过程。起初是10元左右的浮漂,玩着玩着,升级到30~40元的,再后来胆更肥,直接敢对百元以上的浮漂下手。记得之一支高价浮漂是化氏芦苇小佛手F,至今一直在用,而且毫无破损,期间用洗洁精洗过几次漂尾。至于前面的那些廉价浮漂,送人没人要,出二手都不够邮费的,狠下心来,所有的一把抓住,给它们来了个痛快的。
这么多年来,浮漂购了两盒子,主要是中间那几年,半桶水晃得最凶嘛,这两年反倒安静下来了。一个原因是漂真的够用了,什么水情什么鱼情都有适用的,另外就是自己也过了那个“花心”的时期。从当初玩池塘到小河、水库、长江,从静水到流水,从不足1米深的浅河滩玩到江里7米的深度,从春夏玩到秋冬,基本上玩遍了绝大多数淡水水情及鱼情,在浮漂的选用上也有那么一点点心得,整理整理,分享给需要之人。一定程度上帮助合理选漂,少点纠结和迷茫,省点银子,白鼠我已经代你们做过了。手头的两盒漂,有一半以上都是呈长眠之态,因为用不上啊,也不用过来啊。
钓鱼新手对浮漂相关知识了解有限,购买、选择浮漂时难免会有困难、纠结,根本不知道自己该买什么样的浮漂。有时候只能求助于朋友推荐,到渔具店咨询,或是在相关垂钓社区“跪求”高人,但最后却发现十个人回复了十种观点……,结果更纠结,有木有?有些钓友被告之适合买一支混养漂,“混养”?一个完全不了解竞技钓的野钓人,尤其是新人, *** 知道“混养”是个什么东西?混养就是混养池,竞技圈的东西,不必了解,玩野钓的只要知道混养漂就是吃铅略大的漂,介于巨物漂与鲫鱼漂之间,大白话就是大一点但别太大,能钓大鱼也能兼顾下小鱼的浮漂,这么说多好理解啊,哈哈。
首先说一下购买浮漂需要参考的方面,主要有:品牌、材质、吃铅、漂型、漂尾、外观、耐用、做工、油漆等。我之所以把品牌这个也算进来,是因为大品牌的浮漂品质稳定,二三十元的浮漂能不能用?当然能用,但是高档品牌浮漂与之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有人测试浮漂的受力下顿幅度及回弹速度,有人测试浮漂的漂尾漆,甚至有人进行 *** 测试(这些 *** 都能搜到),测试结果基本都一致,就是高价浮漂无论是哪个方面基本都胜出。所以如果要求不高,一般的低端浮漂可以玩玩,但要求高的话,更好还是选品牌的。当然,有些时候钓鱼人买好漂有点像女人买好包,上万的LV价值体现在哪?这个就看各人的喜好和取向了,无所谓好与不好。
浮漂的吃铅量
我个人觉得这是选漂的之一参考,而后再考虑其它因素。因为这个直接决定你浮漂的大致用途,而且吃铅量是与灵敏度关系最密切的。如果你钓浅水就用小漂,钓深水就用大漂;钓慢鱼就用小漂,钓快鱼就用大漂;短竿用小漂,长竿用大漂;轻口用小漂,生口用大漂;静水用小漂,流水用大漂等等。一般情况下野钓选漂的吃铅起点,我觉得1.3克左右为宜,再小就没有必要了。2.0克作为小吃铅与中等吃铅的分界,4克作为大漂的标准,当然这完全是我个人凭经验粗略设定,也不知道之前有没有别人或专业人士定过,觉得不妥就请忽略。比如水深1米5的静水,鱼口较活跃,那选小中号吃铅皆可。如果水深3米,以中号为宜,但也要看具体鱼情,假使选了个吃铅2.5克的漂,但是鱼情大好,那浮漂就应该加大,这时如果边上有另外一个人用大漂你就知道了,区别很明显。因为铅重到底的时间会大大缩短,人家用大漂鱼都出了水,你用小漂钩饵还没到位。具体水情鱼情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有选择纠结的我们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漂尾的粗细
漂尾相对漂身,排水体积小吃铅量小,但是作用却不小。它一定程度上决定浮漂下降的速度、漂相的大小、浮漂的载饵量还有漂尾的醒目程度。前两天看到一篇获什么云奖的文章,上面说到冬天钓轻口宜选用直径0.8到1毫米的细尾浮漂,有常钓轻口鱼的 *** 们你们觉得0.8毫米漂尾钓轻口够细吗?还是我个人观点,漂尾以0.6、1.0毫米作为界限,分细、中、粗,正常野钓鲫鱼漂尾0.6到1.0之间都可以,钓轻口更好尾径不要超于0.6,如果不走水越细越好,当然市面上基本买不0.4以下,所以我找制漂达人手工磨制了三根0.2~0.3毫米极细尾浮漂,冬天静水里钓鲫鱼,简直是神器,普通浮漂的一线口,用上它直接一两目的顿口,当然主要夜钓(白天没有蓝灯光,竿长超过4.5基本看不见)。平常活 *** 的鱼口,用中等粗细的漂尾,如果需要大的漂尾载饵量或追求视目清晰,就适当加粗。如果是钓大物或水库深水,那直接忽略漂尾粗细对鱼口的影响,必要时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可以选择末端加粗尾或三叶尾。
漂型的选择
野钓当中,我觉得这个不必过份在意,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漂型真的很重要吗?论野钓漂型的次重要 *** 》,只要记住细长身浮漂与粗短身浮漂的区别在于漂身的横截面积,以及因此所致的细长身的出口幅度大,粗短身的幅度小,但短促有力;下降过程度粗短身的水阻大,下降速度慢一点。粗短身的行程漂用来钓底行不行?细长身的用来钓浮照不照?完全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漂型对于行程的影响仅仅是浮漂翻身后的临底那一段,翻身前钩饵坠的下落速度与漂型无关。所以真的需要照顾较大的泳层,水又较深的情况下,漂型有一定的作用,但有限,必要时需要配合飞铅或长子线、大钩距,如果能准确的定层那是更好。另外漂身的收肩急缓对浮漂的下行及回升亦有一定的影响。很多浮漂 *** 商生产浮漂,也不是完全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有时甚至追求流行元素大于实用,有兴趣的可以自己 *** 搜一搜,把轻口浮漂做成佛珠状的都有,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浮漂的材质
目前浮漂的材质无外乎就芦苇、巴尔杉木、孔雀羽、纳米四种,在纳米(其实就是一种高分子泡沫)出来之前,普遍认为芦苇灵敏、木头的迟钝,羽毛的居中,但纳米横空出世,直接大出风头。因为其可塑 *** 强、不易损坏、材质稳定、破损不吃水等特点广受欢迎,那这种纳米到底好不好呢?我用下来感觉还是蛮好的,有人说这种非天然的材质肯定不好。谁说做漂就要天然的东西了,只要能达到浮漂的各项 *** 能它就是好的。比如古代只有木桶装水,现在还有几个拿木头做桶的?塑料桶又便宜又结实还轻便。至于我们购买浮漂,不在极端条件下我觉得区别不是很大,但 *** 上明显的木头更便宜,芦苇和羽毛最贵,而且矫气得很,扬竿的过程中打到竿子上基本就报废,建议追求高灵敏度的时候用,其它情况可以用木头和纳米。至于漂脚的材质,我们野钓基本就碳脚没有问题了,目前市面上也基本上绝大多数是碳脚。
浮漂的长度
现在的浮漂基本什么长度都有,70公分的都看到过,浮漂长度增加,稳定 *** 增加,稳定 *** 增加也就意味着灵敏度下降,稳定与灵敏是相对的。这是不用怀疑的,有些浮漂的介绍中会说到某某浮漂具有极高的稳定 *** 与灵敏度,这种描述看看就行了,别当真。就如饵料包装袋上的说明“如果诱鱼过多,就……”,谁碰到过诱鱼过多?请举手。另外浮漂的长度配合漂型、尾径可以共同调节饵料下降速度。长的浮漂(超短脚除外)翻身时间迟,到位后漂身距水表距离大(抗风浪),这些特点看垂钓者怎么用吧,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
现在各大渔具品牌都有旗舰店,大家买渔具基本也都是 *** ,以上参数及浮漂外观都是可以通过产品的介绍说明获得。还有像浮漂的做工、油漆、同心度就只有拿到手才能感知了。品牌的浮漂在这些方面的品控基本都还行,小概率事件有些瑕疵品就只能退换了。
总结:一漂打天下的做法很有难度,但是浮漂也不必过多,像我就是闲置了一堆,走了弯路,写本文的目的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如我一样。正常野钓买浮漂,三到四根浮漂基本就可以应付绝大多数水情鱼情。大、中、小三个等级的吃铅量各来一根,材质漂型根据自己喜好,中号及小号吃铅的漂尾先径定1毫米以下,大号吃铅量根据需要决定。多数钓鱼人在自己的所在地都有一些惯钓水域,不可能像大毛老师一样游钓全国,所以相应的根据自己的作钓环境可以有一些针对 *** 的选漂细节:
有经常夜钓的习惯,可选支细尾或碎目轻口浮漂;
常期钓水库可以多备一支吃铅偏大的中等吃铅量浮漂,必要时扁尾或加粗尾;
缓慢走水可选尾径略粗的中等吃铅浮漂;
走水较快的河流可选较大吃铅尾径较粗浮漂;
钓风浪水域较多可选较长浮漂(尤其漂尾要长);
深水静水钓鲫可选吃铅大尾径小的浮漂;
底钓浅水环境可选中小吃铅传统漂型底钓漂;
扬竿 *** 作不好浮漂经常撞竿可选纳米的,别的材质hold不住。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没错,但它也就是一个工具,选到合适的浮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人去用。记得曾经有一个国外摄影 *** 自己的相机记不清是被偷了还是落哪了,临时找人借相机,人家说这相机可能拍不出您要的效果, *** 的翻译说,只要是相机就行,这就是一种境界。
PS:文中参数方面的数据,完全为个人“糊编乱造”,如有不支持不赞同请无视,不必较真。
*** 部分来源于 *** ,如有侵权,告之必删。
江钓人狂龙,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不是简单地搜索拷贝而来,内容也绝非是单纯的理论,都是多年的垂钓心得与实践经验,对于处于台钓摸索阶段的人来说,不敢说是上成补品,多少会有点帮助。觉得本文对你有用可以关注一下狂龙,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当然,有不同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探讨交流。
鱼漂,传递鱼儿咬钩信息的工具。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吃食情况,从而决定提竿时机,也可以判断鱼儿的种类。如果把钓鱼者比喻成 *** 上的将军,鱼竿是兵器,那么鱼漂就是哨兵,一个机智灵敏的哨兵,对于这场“战斗”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观察统计发现,现在钓鱼群体最常使用的鱼漂品牌是阿卢·一魅和小凤仙,那么二者哪个更好呢?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作详细的介绍。
阿卢·一魅漂接口加固,漂尾韧 *** 强,360°可旋转迅速提竿防爆顶,灵敏、稳定、翻身快三种漂型优点,使用双层防水圈,做到密封不渗水。
阿卢·一魅鱼漂有多个系列,适用于不同的鱼情。
阿卢·一魅鱼漂01系列适用于综合混养
阿卢·一魅鱼漂02系列适用于野钓
阿卢·一魅鱼漂03系列适用于鲫鲤混养
阿卢·一魅鱼漂04系列适用于鲤草混养
小凤仙芦苇漂轻盈灵敏,如果是休闲野钓1.5~2.0吃铅比较适合,其他情况要另行考虑。
总之,无论是选择阿卢·一魅还是小凤仙,都希望钓友们有一个愉快的钓鱼体验,最后都能满载而归。
浮漂几百块钱一支和几十元一只,我们该怎么选?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平常最喜欢钓鱼了,刚开始是传统钓,后来还学了台钓。平常在野外钓鱼的是两种钓法互相结合使用。今 *** 要是想和大家分享台钓用漂的一些看法。
有的钓鱼爱好者用的浮漂很名贵,一只好的浮漂要好几百块钱。有的朋友用的漂几十块钱的,用几块钱浮漂的也有。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所以说选择也不一样。我个人用的浮漂最贵的没有超过80元。基本上都是20到60元之间。
目前市场上的浮漂材质主要有:芦苇漂、纳米浮漂、巴尔杉木浮漂、孔雀羽浮漂。我用的浮漂是这样安排的,纳米浮漂日常用漂,这个人是日常主要用漂,芦苇漂和孔雀羽浮漂都要有几支(主要是在池塘里面垂钓的时候用),这些浮漂的类型主要是鲫鱼漂为主。在选择大物漂和吃铅量大浮漂上还是以纳米漂为准。
浮漂 *** 高质量越好,灵敏度也越高。这个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个人认为, *** 高的漂在使用时,需要我们对浮漂的调漂要有一定的扎实基础。在使用时也要小心谨慎,如果小心磕碰到,这个损失就有点大了,所以一般来讲 *** 作难度还是有一点的。结合我多年的垂钓经验,我感觉到,只要是 *** 价比比较高的, *** 在三五十元左右的浮漂,只要我们调漂的方 *** 确,使用得当,也会用的很好。
我个人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百块钱的浮漂你可以适当选择2-3支左右(鲫鱼漂),其他的日常用的还是几十块钱左右的为主。
我通常买的浮漂主要有小凤仙、明孚、化氏。其他的品牌也用过一些,目前选择这三家作为常用。用起来还是比较顺手的。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同时还要在如何调漂上面下功夫进行研究和 *** 作,了解每一支漂的 *** 能,调好调目和钓目,鱼在吸饵时之一时间浮漂上能及时反应出动作,才能正确地抓好鱼口。
钓无定法,希望和钓友们积极探讨和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垂钓作为一种放松解压的娱乐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而相应的渔具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渔具品牌有湛龙鲫、化氏等,那么湛龙鲫和化氏到底哪个牌子好?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湛龙鲫,尺寸齐全,适合不同人群的各方面选择。湛龙鲫长度有3.6m、4.5m、5.4m、6.3m和7.2m。
湛龙鲫采用多股编织,做到360°旋转竿稍。竿体全身进行防竹节涂装,简单大方,复古耐看。葫芦把手,让使用者握感舒适,防滑不累。
化氏·湛卢鲫:整体优势:涂装较为精美,瑕疵很少,用料比较扎实,各平台标注指数相对精准,手感,强度,腰力平衡得还是比较不错的。整体缺点:长尺寸各方面都明显不如短尺寸,配节售后 *** 高。
总之,二者各有千秋,具体还要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需求酌情选择。
浮漂堪称钓鱼人之眼,你真的懂浮漂么?带你看看各种浮漂的优缺点会钓鱼的都知道鱼漂是钓鱼人之眼,鱼漂的情况和动作能放大水下鱼类吃饵的动作,鱼漂的动作针对特定类型的鱼口,能具现鱼类的吃饵动作,比如极轻微的点顿在鲫鱼身上就是吞吐饵料,并未真正吞到口中。
鱼漂在市场上有无数的品牌,但是其实材质种类和漂型却只有寥寥数种。选好选对浮漂对作钓会有极大的帮助。
一漂打天下的情况有没有,有,前提就是自己不想换漂,但是只用一个漂能钓鱼,却未必钓好鱼。
这也就是你会发现很多钓鱼老手其他工具带的可能不全(甚至忘带饵料),但是却极少有人忘记带浮漂,而且一带就是满满一大盒的缘故。
那么我就聊聊自己钓鱼对浮漂的理解,这里只讨论台钓浮漂、滑漂、七星漂不做讨论,我会在别的文章中对这种使用比较少的浮漂与大家进行互相交流。
一、浮漂的结构类型
浮漂的结构类型是什么?其实就是漂脚和漂尾是否是一体的,有的浮漂是一根碳棒直接穿过漂身,而有的浮漂则是漂尾和漂脚是分开的(夜光漂必然是这样)。
当然还有最早的塑料浮漂那种的形状一般是上头大下头小,但是反应比较迟缓。还有那种漂脚是分体的,现在都不适合台钓的鱼情基本被淘汰了。
而是否一体就要看浮漂的介绍,其实并无太大区别,无非就是漂尾和漂脚一体商家会打出同心度更好的噱头。实际上同心度不仅跟漂尾漂脚的位置有关系,还鱼浮漂主体的位置有关系。而机器做出来的浮漂又怎么可能有太大偏差。
二浮漂的材质
大体上是五种,都是质地非常轻的材质。
1、巴尔杉木。外界的介绍都说这种材质的浮漂,稳定 *** 比较好,信号比较真实,但灵敏度较差。其实关键这个浮漂是造价低廉,但是很容易 *** ,尤其爱爆顶,我用过4、5根,都使用了不长时间就由于挂草等缘故造成了漂身上有所破损,下水会吸水改变漂目,就放弃了使用这种材质的浮漂。但是这种浮漂更大的优点其实就是 *** 便宜。
2、芦苇,至于什么血芦,也是芦苇,不过就是噱头而已。芦苇是目前来说公认更好的素材,也是商家炒作的重点,手工芦苇 *** 一般是比较贵的,然后还有硬壳芦苇等等。
其实除了美观之外,硬不硬壳差别不大。 *** 浮漂的芦苇是南方的南荻,这事一种实心芦苇。但是芦苇浮漂有个更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受热胀冷缩的缘故,造成调目的变动,作钓时间长的话,建议作钓中间进行一次校验调目。但是芦苇浮漂确实是能够放大鱼儿吃饵的信号。尤其是拿芦苇跟同等吃铅的纳米浮漂相比。
我近些年使用的不是阿卢、梦者、钓鱼郎之类的大牌子,而是叫做柳岸的浮漂,大概是用习惯了,总感觉它的动作会更大一些。起码在冬季钓鲫鱼的时候,用1.5克的芦苇绝对比1.5克的纳米浮漂出口动作要大很多。
3、孔雀羽。我是野钓玩家,手里只有5-6根孔雀羽的,孔雀羽浮漂,使用起来灵敏又不失稳定 *** 。我手头孔雀羽浮漂少的原因是这种浮漂好品牌的 *** 比较贵,一般厂商的孔雀羽其实我不建议使用,浮漂现在虽然技术上生产差不多,但是在工艺上还是有略微的区别,大厂的孔雀羽跟小厂的效果,不管从实际上,还是从个人的心理上都是有差距的。既然选的是贵的那就选大厂的呗。
4、纳米其实就是泡沫塑料。纳米本身是距离单位,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在鱼漂上就变成了材质,不知道是哪个没见识的商家给推广出来的。其实纳米浮漂的优点就是浮力大,比重小,而且不吃水,轻微的开裂或者挤压也能继续使用,甚至用打火机略微烘烤还能恢复形状。当然烤时间长了还是会坏的。
纳米浮漂的好坏可比芦苇材质的差了太多,一款50以上的纳米浮漂绝对碾压5块钱的纳米浮漂。沧州主播现在在售卖竿子的时候经常会搭配10块钱1盒三根的纳米浮漂,我曾经买过两盒,使用起来的感觉就是,1.2克的浮漂,非三两以上的鲫鱼就不出鱼口,钝的不能再钝,对比自用的佛手,简直没办法看,后来这6根浮漂全都自制无敌小软尾玩了。
5、印度红棉。其实就是棉花秆做的,但是商家说是产自印度的棉花秆,我不是浮漂厂商,我也不敢说不是是不。但是这种材质我是真没用过,大概小时候收棉花收伤了,听棉花秆就头疼。 *** 比芦苇要低,跟纳米差不多。
三、漂身形状有三种
1、长身型浮漂。浮漂的漂身为细长型。这种浮漂稳定 *** 比较好,因为下沉快,能够在避小鱼上有点效果,所以野钓鲫鱼用这种浮漂的比较多,经常是钓底层鱼的使用浮漂。
2、圆肚型浮漂。有圆形、椭圆形或水滴形。这种漂子怎么说呢?我用的比较少,因为我这边水域杂鱼比较多,虽然领命,但是稳定 *** 差,不抗走水,钓行程比较好。
3、枣核型浮漂。介于两者中间,看作钓鱼种,其实野钓的时候三种漂型相差并不是特别大,只有在黑坑或者竞技的时候,浮漂的翻身和下沉速度关系到抢鱼的问题,才会被重视起来。只是翻身速度其实跟形状的关系不是特别大,只是有人过分的追求精致才会在形状上苛求。
四、漂尾形状
漂尾形状分为细尾、扁尾、螺旋尾、加粗尾等等,主要就是看浮漂是否方便。
当然越细肯定吃铅越小灵敏度越好。这不用细说,比如我近视眼,肯定选个加粗尾的,选细尾的看着太费劲,我好几个细尾浮漂最后都自己往上加了醒目豆,后来就不再买细尾的了。
五、漂尾软硬
1、硬尾浮漂。一般为实心玻纤材质。硬尾有一定的自重。这种浮漂的动作信号比较大,顿口比较明显。野钓用的不多
2、软尾浮漂。尾部有一定浮力,比较软,可随意弯曲。市面上现在见到的大部分浮漂现在都是这种,材料有碳纤和塑料两种。
六、三种特殊情况使用的浮漂。
1、浅水漂。漂身、漂脚、漂尾比较短,漂尾一般10目以下,适合钓1米以下的水深。
2、行程漂。
3、跑铅漂。没啥用,40公分以上的漂脚,5-10目的漂尾。
七、从作钓亮度分类。
1、晴天尾浮漂。是漂尾漆的缘故造成,晴天比较清晰。
2、阴天尾浮漂。是漂尾漆的缘故造成,阴天比较清晰。
3、电子浮漂。虽然有日夜两用,但是比较笨重。如果条件允许还是用钓灯+正常浮漂更好。
浮漂种类看似很多,实际上其实也就那么几种,虽然各种水情应该用不同的浮漂,但是实际上用习惯了,也就是只使用几个型号的浮漂。
比如3.6米的竿子我会使用1克-1.5克左右的芦苇。
5.4米我会使用1.5-2.5克左右的芦苇或者纳米。
7.2米我会使用2.5-3.5克的纳米。
大致是这种情况,我跟人一直建议野钓可以不选很好的竿子,不选很好的钩子和线组,甚至不选很好的饵料,但是一定要选择好的窝料和浮漂,这两个因素是上鱼最关键的因素。
顺带提一句,看来好多人都追求翻身快的浮漂,翻身快其实是跟重心有关系的。一般短脚的浮漂翻身会更快。如果不想选择短脚的,那就选择枣核型脚长等于尾长的浮漂。
图源 *** 侵删 我是巨石上的钓鱼人,带你看钓鱼圈趣事,探讨钓鱼技巧,
众位看官闲暇时候加个关注,多谢了,也算对我发文的支持
野钓别只用伊势尼!想大小通杀,还是这几种鱼钩效果更好之前说到钓鱼选钩问题,我说冬天钓鲫鱼如果用商品饵就可以配袖钩,不需要太大,三号四号就够了;如果是红虫蚯蚓这样的活饵,更好用带倒刺的钩,比如伊豆,四号五号都可以。
有钓友看了以后吐槽:哪有那么麻烦,我一年四季都用伊势尼,大鱼来了跑不了,小鱼照样也能钓。
我知道很多钓友都非常喜欢伊势尼这种钩,小到一指长的餐条,大到十几斤的鲤草,都用的伊势尼,唯一变的可能就是钩子的大小。
但实际上这种钩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尤其是资源不太好的地方,往往是小鱼为主偶尔有一两条大鱼咬钩,这种情况下你想大小兼顾,伊势尼更不是首选。
伊势尼鱼钩的特点决定了它更适合钓大鱼
伊势尼鱼钩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即钩柄短、钩条粗、钩门宽、钩尖锋利但稍微往内弯曲。
小鱼嘴小、唇薄,吸饵力度又远不及大鱼,所以针对钓小鱼的钩我们首选都是细钩条(整体比较轻)的鱼钩。
想想钓白条、麦穗、鳑鲏、小鲫鱼我们通常都用什么钩?是不是袖钩、溪流钩、秋田狐钩这一类,这类钩的特点就是钩条很细,钩门也比较窄。
钩门大小和钓鱼有什么关系呢?钩门越大,相当于刺鱼时抓到的肉就越多,就不太容易出现“拉破皮跑鱼”的情况,尤其是伊势尼这种钩尖内弯,上窄下宽的钩型,一旦刺中鱼以后可以牢牢锁住,是不容易脱钩的。
注意,这里说的不容易脱钩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得刺得够深且穿透鱼唇,有的钓友反应伊势尼跑鱼率高、容易脱钩其实就是起竿时机不对,鱼钩挂住鱼唇的位置不对或者没有刺穿,当然也有可能是鱼小了。
再补充一点:鱼钩的钩尖到钩底这段距离叫做“钩深”,钓小鱼一般追求速度,所以需要鱼钩的入口 *** 好,能够做到一吸即入。
但是伊势尼的“钩深”比较大,钩尖较长,所以小鱼吃起来并不是很容易入口,尤其轻口鱼(与其他鱼钩相同大小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野钓哪些鱼钩比较实用,可以尽量做到大小通杀?
真正的通杀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也不是靠一枚小小的鱼钩就能决定的,你的竿、线、漂都有影响。
咱们说的是尽可能通杀,比如说两三斤或三五斤以内,考虑到野钓资源普遍不行,我们总体还是以作钓小鱼为主,所以鱼钩的选择上要注意,钩条肯定不能太粗,钩深也不要太大。
我个人认为伊豆是比较合适的钩型之一,它的钩条比袖钩粗,但又比伊势尼细,虽然钩门窄、钩尖稍微内弯,但是却往一边偏了5度,这种设计弥补了跑鱼的问题。
伊豆也是我平常野钓用的最多的钩型之一,小到餐条麦穗,大到七八两的鲫鱼,两三斤的鲤鱼一点都没问题。当然了,如果是纯粹钓小鱼我肯定就不会用,那还是袖钩更好。
冬天野钓鲫鱼,如果用饵料我就用袖钩,如果挂蚯蚓红虫则就是用伊豆,大小在4号、5号、6号,这三种钩号是我常备的,用的最多的是4号。
第二种比较好用的钩型是新关东,而且这种钩是野钓黑坑通用的,也是我最常用的钩型之一。
野钓鲫鱼,使用饵料我比较偏向袖钩,使用蚯蚓则用伊豆,但如果是钓大鲫鱼同时兼顾鲤鱼、草鱼,那么新关东是不二之选。
黑坑钓鲫鱼,在密度比较低或口比较轻的情况下我也是用袖钩,袖4袖5最常用;如果密度高、口很快,那就用新关东,它比较结实耐用。当然了,黑坑钓鲤鱼或者钓混养,也是新关东用的多。
新关东是无刺的,而且钩条比伊势尼细一点,钩门也比伊势尼窄一点,纯守大物的话我认为伊势尼更好,如果是钓综合型鱼,特别是三五斤为主的鱼,大家试试新关东,无论是入口 *** 、命中率都要比伊势尼更好。
第三种比较好用的是海夕钩,这种钩我个人的使用率不如以上说的几种钩高,但我不用不 *** 它不好用,相反很多钓友特别喜欢海夕钩。
海夕钩和袖钩有点像,但是它的钩柄更短、钩门更宽、钩条则要比袖钩粗不少,因此海夕钩的结实度要更强,适合在那些鱼种较杂且大小不一的水域作钓。
如果某个地方鲤鱼比较多,建议你可以试试海夕(新关东也行),鲤鱼嘴唇大而厚,像袖钩伊豆虽然也能用,但上钩率个人感觉还是比不上海夕和新关东。尤其是袖钩,由于钩条细、钩门窄很容易脱钩,就算不脱钩也容易被拉变形。
伊势尼怎么用比较好
这篇文章我并不是说伊势尼不好,钩肯定是好钩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钓友喜欢了,只不过建议大家要根据鱼情来使用,不要认为它是万能的,钓什么鱼都用。
伊势尼适合底钓大鲤鱼、草鱼、青鱼,而且建议钓钝点,不要一看到浮漂出信号就提竿,否则就会导致鱼钩没有完全入口、刺的比较浅从而跑鱼。
用伊势尼更好是等鱼完全把钩饵吞进嘴时再起竿,此时鱼钩会刺的比较深、抓到的肉也够多,要是钩尖能完全穿透鱼嘴,那这条鱼基本就跑不掉了。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看法,你觉得野钓更好用的鱼钩是哪种呢?你觉得伊势尼的优缺点有哪些?欢迎留言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探寻夜钓最强:电子漂、夜光棒、夜钓灯到底哪个钓鱼更好用?炎炎夏日,白天酷热,不利于垂钓。大部分钓友转为夜钓,享受凉爽宁静的同时,钓获往往比白天也好。夜间钓鱼看漂是更大的障碍,所以历来钓鱼人常用的工具有夜钓灯、电子漂、荧光棒。人往往就是这样,一旦有了选择,也就有了纠结。咱们前文说完了电子漂,今天咱们就以夜钓灯为主视角,对这三种夜钓装备从5个方面进行对比,以助于各位钓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夜钓工具。
一、 夜钓灯不 *** 浮漂的使用,浮漂动作更清晰、照亮范围更广
使用夜钓灯夜钓,是利用光线照亮钓点的原理,把浮漂从入水、翻身、下降、到位的每一个细节都交待的比白天都清晰。由于用漂随意,特别是在鱼的吃口很轻时,使用夜钓灯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夜钓灯的照亮范围更广,在照亮浮漂的同时,余光可以照亮 *** 作台甚至上鱼的轨迹,更方便我们在抬竿、换饵、卸鱼时捕捉到线组,免去开关头灯的步骤。不得不承认,这两点是电子漂、夜光棒都不具备的功能。
二、 夜钓灯可以让抛竿落点更准,但也容易让人疲劳
夜钓时,夜钓灯一直固定在一个位置,浮漂调整完毕,钓点也就固定了。我们每次抛竿时,都要把浮漂抛到灯光照亮的位置,强迫钓鱼人每次都要精准的控制落点,让饵料更集中、聚鱼更集中,但局限亮点和频繁刻意的定点抛竿抬杆会增加疲劳感。
夜钓灯常见有四种光源,分别是白光、黄光、 *** 、紫光。一般本着鲫鱼或鱼情好用白光、黄光,鱼大或减少干扰用 *** 或紫光。但是照射下看漂都存在垂钓时间一旦过长,就会让眼睛感觉很疲劳。所以,在使用夜钓灯钓鱼时,不仅要调整好灯的角度和亮度,还要在钓鱼期间注意休息一下眼睛。这两种疲劳感在使用电子漂和荧光棒的时候是没有这么强烈的,甚至夜幕水面之上的光点还常会给人放松的感觉。
还有一类疲劳来自灯光招引的蚊虫,尤其在一些腐殖质较多的地方,用灯招引的蚊虫可谓是严重的干扰。这些地方夜钓更要谨慎用灯。电子漂和荧光棒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个烦恼和干扰了。
三、 夜钓灯、电子漂、荧光棒的调钓不同、"灵敏度"也有差异
很多钓友不喜欢用电子漂和荧光棒是因为比较 “笨”,出口动作不好,上一篇文章也是详细给大家介绍了电子漂的调钓 *** ,可以根据鱼情选择调平水钓一目或者调两目钓一目的 *** ,本文就不多说了。
荧光棒需要固定在浮漂顶部,这就改变了浮漂的重心,又因其直径比浮漂粗了几倍,影响了浮漂的翻身等系列动作甚至明显增加浮漂质量和长度改变“灵敏度”,因此我们需要要重新调整浮漂。使用荧光棒夜钓,往往还不利于观察截口和轻口,但十分有利于钓大鱼和一些水面复杂的环境。如,荧光棒常用的 *** 有“钓闭眼”,即,根据荧光棒与其水中的倒影观察渔汛,两个亮点闭合即为鱼口。
而这一点电子漂是居中的,电子漂就是自发光的浮漂,虽然自重大一些、漂尾粗一些,但是对截口和目数的捕捉,还是优于夜光棒的。
浮漂调钓的问题对于夜钓灯来说几乎不存在,白天调整好的浮漂,夜间垂钓只需要用灯光照亮即可垂钓。三者相比较,夜钓灯无需换漂和特殊调整、灵敏度更高。所以这也是垂钓小型鱼、鲫鱼、轻口鱼甚至夜钓黑坑、比赛都主用夜钓灯的原因。
四、 用夜钓灯钓鱼虽然有优势,但 *** 更高、最“娇气”
通过以上三点的分析,夜钓灯与电子漂、荧光棒单说精细钓鱼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是有其缺点的。其 *** 高、重量重、容易吸引蚊虫、摆设需要场地和空间、携带等等,也造成了出问题的概率更高、更“娇气”。外出钓鱼前需要充电和必要的检查,雨天还要注意防水,注意磕碰,不钓鱼时也需要按时保养等等。一般钓友也不会准备备用夜钓灯,特别是长期或长时间夜钓的钓友更好准备电子漂、荧光棒,以备不时之需。电子漂、荧光棒对比夜钓灯有 *** 低廉、方便、更皮实、更具有 *** 价比和更换便捷的优点。这其中夜光棒的便捷、经济、可替换 *** 、 *** 价指标、甚至 *** 作难度,更是无与伦 *** 。
五、 “光”对聚鱼、诱鱼有一定作用,但不一定都是积极作用
许多垂钓环境常出现钓鱼人“拼灯”的现象,指的是“光”对聚鱼、诱鱼有一定的作用。尤其黑坑钓鲫鱼也可以算是一场光强、光温的比拼。但野钓时候,往往就相反了。尤其在钓野生鲤鱼等大体型鱼时,浮漂的灵敏度不在那么重要,反而减少光线对鱼的干扰和 *** 是更必要的。因此不建议使用灯具,反而电子漂、荧光棒这种弱光更接近自然,更有利于钓大鱼。尤其荧光棒,此时更具有优势。
综上
上述是从“夜钓灯”为主视角,从5个方面简单说明夜钓灯、电子漂、荧光棒的优势与劣势,体现出每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色。我们还应根据垂钓环境、目标鱼种、夜钓频率以及经济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无前提,根本也不存在哪个夜钓就绝对的好、绝对的强。最简单的例子,几千元的氙气灯对黑坑大鲫鱼抢鱼好用,但用在野钓时,强光常见就变成了一种干扰甚至驱鱼了。因此,这和钓鱼的其他方面甚至世间万物一样,只有对路的应用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钓鱼的方方面面,其实也都与 *** 、品牌无关~如您有继续的话题,欢迎您关注和回复,咱们下边接着聊。
随着钓具产业的发展,如今各式各样的浮漂层出不穷,这些新研发出来的浮漂都非常有针对 *** ,其中就有一种浮漂叫做“小碎目浮漂”,专门针对轻口鱼。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小碎目浮漂的销量非常火爆,有一些品牌的小碎目浮漂月销量能达到上千支,但是小碎目浮漂却不适合野钓。
近几年,我自己也购买了几支小碎目浮漂,并且有着较长时间的使用经历。通过今天的文章,我将向大家详细解密小碎目浮漂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适用环境。
小碎目浮漂的异军突起折射出鱼情的极端 ***
其实小碎目浮漂的结构特点和普通浮漂并没有天壤之别,仅仅只是在漂尾涂漆时做出了些许调整。常规的浮漂漂尾的视目高度大约在1.5厘米左右,并且从上至下逐渐变短。而小碎目浮漂的视目高度被缩短至1厘米左右,也就是说一支普通浮漂2目的高度相当于小碎目浮漂3目的高度。漂尾长度完全一样的两支浮漂,如果采用常规方式涂漂尾漆,漂尾的目数也许只会有13目,但是如果按照小碎目的方式涂漂尾漆,就很可能达到17目甚至19目。
小碎目浮漂之所以要将漂目的高度缩短,是为了应对轻口鱼。如今去黑坑钓鱼的人越来越多,而黑坑也是轻口鱼的重灾区,特别是鲫鱼和罗非,被认为是吃口最轻的两种鱼。在黑坑垂钓鲫鱼以及罗非时,使用常规浮漂很可能只会出现不到半目的微弱信号,如果换成小碎目浮漂,信号的幅度就能达到一目左右,钓鱼人更容易捕捉到浮漂信号。
也就是说,小碎目浮漂销量火爆的背后其实折射出鱼情的极端 *** ,因为如果鱼吃口较重,就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小碎目浮漂了。
小碎目浮漂的适用环境与人群
从表面上来看,小碎目确实比普通浮漂更有优势,能够让钓鱼人更清晰的判断出鱼是否已经咬钩。但是小碎目浮漂的漂目过于密集,钓鱼人长时间看漂会明显感觉到疲劳。
- 小碎目浮漂适合初学者使用
每年都有很多钓鱼人开始走进黑坑垂钓鲫鱼或罗非,也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轻口鱼。对于刚接触黑坑垂钓罗非、鲫鱼的初学者来说,看漂抓口的基本功尚未熟练,使用普通浮漂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吃口,因此小碎目浮漂对于黑坑的初学者来说就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 小碎目浮漂不适合野钓环境
从小碎目浮漂的构造特点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浮漂只适合垂钓轻口鱼,而轻口鱼主要集中在黑坑中,特别是夏季闷热缺氧的天气以及冬季气温较低的天气下鱼的吃口会更轻。但是自然水域中的野生鱼健康程度较高,而且自然水域面积广阔,水中的含氧量比黑坑更高,所以在野钓环境中使用小碎目浮漂并没有太大的必要 *** 。
- 小碎目浮漂适合搭配短竿使用
小碎目浮漂由于漂目的密度较高,近距离观漂会感觉到漂目比较清晰,但是如果观漂距离太远就会明显感觉到漂目密密麻麻,眼部压力明显增大。所以使用小碎目浮漂垂钓轻口鱼时,更好是搭配短竿,只有这样观漂才足够清晰。
小碎目浮漂的漂身材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浮漂不外乎四种漂身材质:纳米、芦苇、巴尔杉木和孔雀羽。注意观察能够发现,小碎目浮漂的漂身材质基本上都是纳米、芦苇和孔雀羽,巴尔杉木材质几乎没有小碎目浮漂。这是因为巴尔杉木比重较大,使用巴尔杉木 *** 的浮漂自重较大,灵敏度较低。而小碎目浮漂主要用于垂钓轻口鱼,对浮漂的灵敏度要求较高,因此使用巴尔杉木 *** 小碎目浮漂并不适合垂钓轻口鱼。钓鱼人在选购小碎目浮漂时应该尽量选择纳米和芦苇,这两种材质的浮漂灵敏度是更高的,其中纳米浮漂 *** 成本更低, *** 价比是非常高的。
小碎目浮漂的调钓 ***
使用小碎目浮漂都是用来垂钓轻口鱼,所以调目不可太高,否则剩余浮力过大,鱼咬钩时浮漂反而不容易出现清晰的信号,并且也容易出现脱钩跑鱼的情况。因此,建议调4至6目,钓3至5目。也就是始终保持让调目略高于钓目一点点即可。这样的调钓能够让双饵呈现出一饵躺底一饵轻触底的状态,灵敏度偏高但不会过高,鱼吞饵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