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律师”以及“法师”这3个称呼我们很常见,但未必都闹得明白。今天就来简单回答2个问题:“律师”为什么不叫“法师”?比起“律师”,“法官”更适合叫“法师”!
“法师”和“律师”最初都是土生土长的 *** 用语吗?从汉朝时候起,就有“律师”的称谓。《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被分为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一共五类。其中,长于诵经的为经师,长于持律的为律师,长于论义的为论师,长于说法的为法师,长于修禅的为禅师。
展开全文
唐朝以后,除了佛家 *** ,道家 *** 也可以称呼“律师”。《唐六典·祠部郎中》记载过,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法”和“律”的含义最初是基本相似的。
“法”和“律”的含义后来渐渐有了区别,法是公之于众的法典,偏于抽象和原则;而律是对法的解释,偏于具体和执行。“法”一般是上位的,比如“法官”、“法典”,“律”传统意义上比“法”低。
在 *** 中,“律”更多指戒律。后来由于各朝代官方的法典多称“律”(比如秦律、汉律、大唐律、大明律、大清律),到了清朝,民间慢慢对于擅长解释法律、讲解法律内容的 *** 叫成“律师”。
之一次用“律师”来称呼现代法律职业者的是李鸿章的外交顾问、曾经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中国有史以来之一次在法律中正式确定律师的存在和律师的职能是在1906年。当时的法学大家、大理院正卿(更高 *** 院长)、法部右侍郎( *** 副部长)兼资政院副总裁(兼 *** 副 *** )的沈家本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中正式引入了“律师”
从“法”和“律”的关系,我们发现,比起“律师”,“法官”叫“法师”更合适,而且就像“法师”拥有法杖一样,“法官”也有法锤。不过,“法官”没有叫“法师”,原因有2个:一是为了避免歧义,二是维持这个职业的严肃 *** 。
1990年代中国的法律行业发展相当缓慢,但精神娱乐行业却逐渐丰富,游戏、小说以及 *** 电视中的“法师”,能搓火球扔冰锥的那种,远比法律工作者更广为人知,以至于人们提到“法师”,默认心中都是影视游戏小说中的搓火球的形象,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律师”为什么不叫“法师”?“法官”更适合叫“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