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上更大危机:大萧条是怎么回事?当时钱都跑到哪去了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0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

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

,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王淮正

编辑|t

引言

1 *** 9年10月24日,华尔街的交易大厅里突然鸦雀无声。就在前一天,股民们还在庆祝财富飞速增长,银行家们春风得意,彷佛“财神爷”在微笑。

谁知道呢?今天的钟声一响,股票像烂白菜一样没人要了。

人群中有个大叔捧着一沓卖不出去的股票,气得冲着交易员吼:“这纸还能当厕纸用不?”霎时间,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龙,人人都在问:“我的钱呢?”没人知道 *** ——这正是故事的开端。

“华尔街的梦碎了”——财富如何蒸发得无影无踪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活脱脱就是纸醉金迷的天堂。汽车、 *** 、自来水进了每个中产家庭,股票市场红得像 *** 场里的头号黑马。

大家一窝蜂地涌向华尔街,不炒股简直跟没赶上潮流一样。即便兜里没钱,也能 *** 炒股,反正股价只涨不跌,赚钱如同捡地上的 *** 。

展开全文

可这一切,在

1 *** 9年10月24日

——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这天,被彻底打碎。证券交易所里,那种疯狂买卖的景象简直像战争现场。

前一天股价还在高点,这天早上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路跌个没完。股民们喊破嗓子甩卖手里的股票,但没有人敢接盘。

美国史上最大危机:大萧条是怎么回事?当时钱都跑到哪去了-第1张图片-

一位老伯站在门口,满脸通红:“还能把这股票换面包不?” *** 当然是否定的。

更惨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不仅仅是数字游戏,而是波及到千家万户的灾难。无数人瞬间倾家荡产,资产缩水得比洗衣机脱水还快。

那时候,家里没了电视还好说,没钱买面包可就是人命关天。投机市场就像一场卡拉OK派对,关机那一刻,全是狼狈的观众。

随着股市一蹶不振,银行 *** 也被拖下了水。那些本来拿着客户的钱投资股票的银行, *** 之间血本无归。人们慌了,跑到银行门口排队想取回存款,却发现钱已经像空气一样蒸发。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余额不足”。

“银行倒闭潮:钱跑哪去了?”——信任比黄金还脆弱

银行倒闭的浪潮席卷全国,光是

1930年到1932年

这段时间,美国就有5000多家银行关门大吉。银行倒了,不是银行家饿肚子,而是老百姓遭殃。

你辛辛苦苦攒下的储蓄,最后成了银行家炒股的赌注,而你拿着存折去银行,只能换来一脸冷漠。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银行家在最危险的时候倒显得淡定得很。他们居然还能被记者堵住问话,来一句:“私人银行是国家的财富啊,怎么成了麻烦?”

结果被 *** 笑得前仰后合——你还真当大家是 *** 呢?媒体后来把这些银行家称作“银行流氓”,直接让他们成了全美上下的笑柄。

而金融巨鳄们这边刚表演完,无数家庭已经陷入了生计危机。工厂拿不到 *** ,只能关门解雇员工;商店没有顾客,只好破产倒闭。失业率飙升到

25%

,几乎每四个工人就有一个失去了工作。

街头巷尾充斥着失业的工人和无家可归的家庭,人们日复一日排队领取救济食品,一副“悲惨世界”的现实版。

与此同时,还有个更让人抓狂的事情:

那些银行家不仅没赔钱,还逃了税

有人爆料,当时的一些 *** 银行从1930年到1932年没缴过一分钱税。

这让本就愤怒的民众彻底火了。

银行家的丑闻不断被曝光,他们在听证会上被问得哑口无言。有银行大亨被问:“你都干了啥好事?”对方愣了半天才说:“我也没做什么啊!”全场再次哄堂大笑。

摩根等金融巨头也被一一传唤,但他们的态度却像个无所谓的观众,看起来满不在乎。一边说着“私人银行是国家的财富”,一边却忙着把钱往国外转。最终,民众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变成泡影。

“凯恩斯的光”——危机催生经济新秩序

经济大崩溃不仅掏空了人们的钱包,也让

市场 *** 放任的理论

彻底失去光环。

危机四起,企业瘫痪, *** 不得不站出来充当“救火队长”。

就在这时候,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的理论横空出世,为这场经济灾难提供了解决思路。

凯恩斯提出了一个简单而又 *** *** 的观点:

市场失灵时, *** 必须出手 ***

。如果没人敢花钱, *** 就得站出来带头花。

于是,工厂重启生产,铁路、学校这些基础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工人们重新上岗,经济开始慢慢回暖。

罗斯福总统

很快采纳了凯恩斯的建议,推出了“新政”。他带领 *** 投入巨额资金,通过公共工程项目创造就业机会。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 *** 还设立了联邦储备保险 *** ,确保银行存款不再“凭空消失”。这套 *** 作不仅让美国经济逐步复苏,也为二战后的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指责 *** 干预过度,丢了市场精神;也有人认为 *** 的动作还不够快,大量家庭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尽管如此,凯恩斯的理论却深深影响了整个现代经济学。他的主张成了各国 *** 应对危机的“宝典”,甚至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也被多次引用。

到了二战结束后,

布雷顿森林体系

应运而生,美国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美元霸权。昔日被危机击垮的美国,摇身一变成了全球经济秩序的“领头羊”。

大萧条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 *** 的贪婪和市场的脆弱。

今天的我们虽然享受着金融市场带来的便利,却永远无法忘记那场噩梦般的崩溃。在财富飞涨时,人们往往忘了风险;可一旦危机来临,才发现所有的财富不过是空中楼阁。

凯恩斯的理论提醒我们:市场不是万能的, *** 必须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而大萧条的故事也告诉我们,金融市场就像一场永不停止的牌局——只有那些懂得风险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最后,如果你还在问:“当时的钱到底跑哪去了?” *** 或许是:它们从未真正存在,只是被贪婪和恐慌所创造,又在 *** 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参考资料:

伯南克的“圣杯”: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景及诱因经济观察报2022-11-07

标签: 大萧条 美国 回事 当时 危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