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友们来说,总是会相信一些传言,比如什么食物可以降血糖就去尝试,但有很多的食物其实根本就不能起到降血糖的效果,所以糖友们不要轻易的去尝试,以免血糖没有降下来,反而给身体带来损伤。下面这三样食物能降糖是谣言,可不能相信!
紫菜
有人说紫菜里面有非常多的紫菜多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而紫菜多糖能够有效的减少空腹血糖,糖友们可以在吃饭之前吃紫菜,这样就能起到降血糖的效果了,但其实一百克的紫菜碳水化合物是四十四克,升糖指数是十七,从营养上来看,它并没有降糖的效果,相反的如果紫菜吃的比较多,还容易造成血糖高的情况。
无糖食品
很多糖友认为,吃点无糖食品就不用担心血糖升高了。其实无糖食品并非高枕无忧,很多食品包装上虽然写有未添加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字样,但是有可能加入了淀粉糊精、精制面粉等物质,这些成分如果含量较高,热量等同于糖,同样不利于血糖控制。
南瓜子
南瓜子归属于坚果一类,有相当不错的营养价值,脂肪几乎占到南瓜子的一半,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还有不错的蛋白质,以及脂溶 *** 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平时可以少量的吃些南瓜子,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即便是糖友们也可以适量吃南瓜子,对血糖影响不大,但也绝对没有降血糖的作用。
崔玉涛答疑:能买到的食物都有添加剂?真的吗?还能给孩子吃吗?4月9日,崔大夫和育学园高级营养专家贾梅老师进行了一场以“食品添加剂?可怕吗?”为主题的直播。直播过程中,很多网友都遗憾自己的提问没有被翻牌,那么今天,小园子就把大家关于“食品健康”的疑惑梳理一下,并统一作答吧!
1.食品添加剂有什么作用?
答:《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等都属于食品添加剂。也就是说,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是为了让食品口感或品质更好、保存时间更长、更加安全等等。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其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大家可以放心购买。
2.天然食品添加剂是不是比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要好?
答:不一定。在很多情况下,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比天然食品添加剂稳定 *** 更好,更易被 *** 吸收。比如人工合成的叶酸,其生物利用率就是天然叶酸的2倍。因此,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 *** 标准的食品,不管其中添加了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还是天然食品添加剂,大家都可以放心地去购买食用。另外,符合 *** 标准的食品,一般会在包装上印刷SC标识,表明该食品已经获得国家生产许可。
(SC标识)
3.纯手工 *** 产品一定不含防腐剂和其他添加剂吗?
答:一般能够购买到的主打“纯手工 *** ”“无添加”的食品,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只是厂家可能没有标出或者含量很少。因为没有任何添加剂的食品,保质期会非常短,比如我们自己在家做饭或者做一些小点心时,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如冷冻)的前提下,可能1-2天内就变质了。而我们能够购买得到的工业化制品,包括米、面等食品,都可能含有添加剂,只是不同食品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4.给孩子做肉的辅食太耗精力,能直接给宝宝买肉松等肉类的辅食吗?
答:可以的。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有品质保证的肉类辅食成品,给宝宝买来直接吃是没有问题的。相比家长亲自 *** 的辅食,工业化成品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家长的双手,节省了家长们在辅食 *** 上的时间成本,外出时更方便携带且不易受环境、温度变化所影响。家长们不需要特别抵触这类的加工食品,这类食品可以说是食品工业进步的一种体现。
5.给宝宝喝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水,需要喝“婴儿专用水”吗?
答:水是 *** 日常消化代谢、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包括 *** 70%都是由水组成。对于宝宝来说,饮用水只要保证干净、卫生即可,不需要喝一些特别的水,或者所谓的“婴儿专用水”。同时,水也特别容易成为细菌增殖的载体。所以,家长们要注意饮用水的储存方式。
6.宝宝喝的酸奶,应该怎么选择?
答:为了规避食物过敏的风险,一般建议一岁以后的宝宝再尝试食用酸奶。选购酸奶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之一,要选择真正的酸奶,而非乳酸饮品。在选购酸奶时,大家可以仔细查看酸奶的外包装及配料表,如果包装上有“饮品/料”字样或者配料表上“生牛乳”排名靠后,且有很多其他成分,就说明这是乳酸饮品,而非纯酸奶。第二,选择全脂酸奶。宝宝生长需要高能量食物,低脂或无脂酸奶,能量密度降低,不利于为宝宝生长供能。第三,选购时,要选择正规厂商、大品牌的酸奶,即便这些酸奶里含有一些添加剂,其含量也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
7.酸奶中的明胶等添加剂,孩子能吃吗?
答:明胶这类食品添加剂属于酸奶这个类别的食品里,国家允许添加的增稠剂、稳定剂。同时,国家会有相应的标准,严格规定这类添加剂的品种与添加的量。所以,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明胶的添加种类和剂量肯定是安全且合乎标准的,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当然,家长也可以购买酸奶机,用益生菌在家中自制酸奶,搭配一些新鲜的水果给孩子吃,这当然是更加健康的方式。
8.食物的保质期越短越好还是越长越好,保质期长意味着食品添加剂越多吗?
答:不能一概而论,食品的保质期还与食物的 *** 状等有关。比如干粉的保质期通常比液体奶的保质期更长;而含有活 *** 成分的产品如益生菌,往往保质期不会太长;冷冻储存的食品也比室温储存更不容易变质。因此,食品的保质期长短,不完全跟添加剂的多少有关,还要考虑食品的 *** 状、包装、储存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9.冷冻食品,如海鲜,比生鲜食品的营养价值更低吗?哪种营养成分更好?
答:并不会。以海鲜为例,相较于鲜活海鲜,冷冻海鲜其实是在海鲜捕捞上岸后迅速地进行处理并冰冻,基本完整地保留其营养成分且防止其变质。而鲜活海鲜,捕捞上来以后,商家为了延长它的寿命,可能会在饲养它的容器内添加其他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冷冻食品不建议反复解冻-冷冻食用,这个过程会 *** 其营养成分,同时会带来细菌滋生。
10.很多宝宝食品中含有麦芽糖糊精,小朋友对麦子过敏,能吃吗?麦芽糖糊精是什么?
答:麦芽糖糊精属于碳水化合物,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适量添加的情况下不会对 *** 造成伤害。比如在一些益生菌制剂中,麦芽糖糊精就起到载体的作用,因为细菌的体积是很小的,如果没有载体,就没办法承载这些细菌,而且这些细菌的 *** 状也可能会不稳定。同理,如果我们购买一款维生素D制剂,也会发现里面不是只有纯维生素D成分,必然也有一些其他成分。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添加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对 *** 构成伤害的,家长无需过分紧张。
11.食品背后的配料表一定是真的吗?有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监管?
答:国家有专门的部门来监管。所有正规厂家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都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相关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允许印刷合格标识。而且,正规企业内部自己也会设立监管部门,保证食品的质量。因此,建议大家选购大品牌、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会更加有保障。另外,现在很多食品的检验报告都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在食品包装上了,大家可以在选购时留意一下。
12.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应该怎么看?
答:之一,配料表成分越简单越好。配料表信息简单,意味着额外添加的成分少,食品相对更天然。第二,注意配料表成分的排列顺序。一般来说,配料表成分排列顺序是按照该食品中成分含量的多少进行排列的,购买时,应优选天然食材排列靠前的食品。如有两款果汁,A款配料表写着“桃浆、水”;B款配料表写着“水、白砂糖、桃浆”,购买时,更好选择A款。
13.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是不是不能给孩子吃?
答:很多研究发现,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儿童来说,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影响他们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我们日常见到的油炸食物、炸薯条等,以及西点店的面包、松饼、蛋糕等食品中,很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推荐食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14.如何辨别食品中有没有反式脂肪酸?
答:我国2011年公布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所有预先定量包装或 *** 的食品(除生鲜等天然食品以外,超市卖的绝大多数包装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在食品标签中必须标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大家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可以观察食品标签中营养成分栏。一般在“脂肪”栏目下,会标有“反式脂肪酸”字样,如果这一栏对应的含量为“0”,就说明该食品不含反式脂肪酸。
而如果这些食品标签中没有标明“反式脂肪酸”含量,则说明这种食品并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建议大家不要购买。
15.生活里常见的糖类有哪些?
答:我们平时所说的糖,大多是白砂糖或者绵白糖,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除了蔗糖以外,包括奶制品中的乳糖、水果中的果糖、葡萄糖、主食中的淀粉,以及不易被 *** 吸收的低聚糖等,都属于糖类。糖的主要作用是为 *** 供能,对于孩子来说,不建议让孩子摄入过多的添加糖,糖摄入过多,不仅易造成孩子肥胖,还易导致孩子 *** 。另外,需要提醒家长,糖类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所以不是说吃了有甜味的东西才要好好刷牙、漱口,如吃了水果、淀粉含量高的主食等也要注意清洁口腔。
16.不想让宝宝吃糖,能用木糖醇等代糖成分代替糖么?
答:从口味上说,代糖虽然不会像真的糖一样有致龋和导致肥胖的隐患,但是代糖仍然会改变宝宝的口味,使之变得更习惯甜食,日后也可能会更偏爱高糖、高盐的口味而不易接受食物原本的味道。从功能上说,代糖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而非营养成分,主要是为一些糖代谢异常,如糖尿病人准备的替代品。对宝宝来说,代糖并不利于他们的肠道发育及肠道菌群的建立,不建议给宝宝吃。
17.孩子吃的零食,是自己做好还是直接买好?应该给孩子吃什么样的零食?
答:零食不意味着一定是“垃圾食品”,自己做或是直接购买都可以。孩子吃的零食,一要注意是否有营养价值,二要注意是零食的 *** 状与种类。比如“手指食物”,除了提供营养价值,还可以训练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及精细运动的发展。如果是购买的零食,应优选正规厂家生产、大品牌的食品,同时注意食品背后的营养成分表,关注NRV值,避免选择高糖、高钠的高热量食物。
18.是不是一定要给孩子买儿童专用食物?
答:很多时候,“儿童食品”只是商家宣传的噱头,而不 *** 这种食物就更适合儿童食用。以儿童酱油为例,往往以“低钠”为卖点。从酱油的酿造工艺来说,没有直接酿造低钠酱油的说法,低钠酱油只是在传统酱油的基础上进行了稀释,或许还会添加其他成分去调节。在选购儿童食品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表、配料表,看是否是低盐、低糖以及该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所占的比例等等。
19.给宝宝喝鲜榨果汁可以吗?
答:不建议给宝宝喝鲜榨果汁。以苹果汁为例,在制备果汁过程中,大部分果肉会以残渣的形式被浪费掉,果肉中的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会随之丢失。而且,我们吃一颗苹果可能需要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喝一杯苹果汁可能只需要1~2分钟,榨一杯苹果汁,往往需要几颗苹果。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会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糖分,这会给我们的血糖调节机制造成很大的压力,对于血糖调节机制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宝宝来说更是如此。
另外,从口腔发育的角度来说。宝宝啃着吃水果时,要比喝果汁时锻炼更多的口腔肌肉,能够更大程度地帮助宝宝锻炼他的啃咬、咀嚼和吞咽能力。同时,啃咬水果也能促进牙齿的健康发育。
20.食品中含有抗氧化剂或者防腐剂,是不是应该避免?
答:实际上,只要经过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如超市买的大米、白面等,基本含有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不但包括抗氧化剂、防腐剂,还包括护色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这些食品添加剂,会帮助加工后的食品,表现出更好的口感、质地,更长的保质期等。如果食品中不添加防腐剂、抗氧化剂,可能很快就会 *** 、变质,无法储存很长时间。只要是获得国家食品生产许可的正规厂家的产品,基本不会出现添加剂不安全的问题。大家不需要对防腐剂、抗氧化剂等过分担忧。
21.七个月的男宝还没长牙,能吃磨牙棒或小饼干吗?
答:实际上,咀嚼是一种动作能力,即使宝宝没长牙,也可以做出啃咬、咀嚼动作。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磨牙棒或小饼干等功能 *** 食物。可以在宝宝吃辅食时,给宝宝准备一些磨牙棒或小饼干,让他拿着啃咬既能锻炼咀嚼能力,又有助于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及精细动作的发育。
22.十四个月的孩子,能吃芝士或者黄油吗?
答:在考虑给宝宝添加某种食材(如芝士或黄油)时,家长要考虑这种食材是否与家庭饮食习惯保持一致。因为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影响,宝宝的体质、口味都与父母十分相似,如果宝宝吃的食物与父母常吃的不同,就比较容易出现不耐受或过敏的情况。因此,如果家长常吃黄油或芝士,且吃完没什么 *** 反应,家长就可以给宝宝添加芝士或黄油;如果家长平常不吃黄油或芝士,或者吃了黄油或芝士会感到身体不适,那就建议晚一些再给宝宝添加。
以上,就是小园子关于4月9日【食品添加剂?可怕吗?】这场直播中,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做的详细解答啦。
吃糖上瘾,危害堪比饮酒!孩子吃了多少“ *** 糖”,你知道吗?糖对孩子健康的危害我们早有耳闻,但你可能不知道孩子每天吸收的糖很多来自于那些看似营养均衡的饮食。不妨统计一下孩子一天共吃了多少糖,也许结果会让你震惊。
美国的营养学家们做过的一份调查表明:没有一个妈妈愿意把奶油蛋糕当成孩子的午餐。为了保证营养,妈妈们会为孩子精心准备一份套餐,比如抹了花生酱的全麦面包,加上一些苹果酱和一杯鲜榨果汁。这份套餐含有各种维生素、充足的蛋白质、钙和粗纤维,看上去很完美,但妈妈们忽视了一点——虽然孩子从这些食物中得到了均衡的营养,但同时也得到了约76克的糖,相当于16大勺,远远高于4块奶油蛋糕所含的糖。
这份调查提示我们:爸爸妈妈不要忽视了日常食物中糖的含量以及糖对孩子的危害。这些糖可能就来自于那些看似营养均衡的食物。
越来越多的糖隐藏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长此以往,这些甜食很可能会取代健康的食物成为饭桌上的主角,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胁。
孩子每天吃掉的糖不比 *** 少。过多的糖会危害孩子的健康,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孩子对糖的摄入却一直没有减少。
美国一所儿童营养研究机构发布过这样一组数据:12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每人要吃掉22千克的糖,而20~30岁的 *** 平均每年每人消耗的糖仅为20千克。这就是说,尽管孩子的身体还没有你的一半大,但他吃掉的糖却比你还要多。
过多的糖影响孩子的味觉能力。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能接受的味道也会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儿童食品都偏甜,当孩子的味觉被这些甜“俘虏”后,便会抗拒接受其他的味道,比如他会对蔬菜嗤之以鼻。
专家解释说:“过多的糖可能会阻碍孩子味觉的发育,影响孩子尝试其他类食物的 *** 。”像水果、含淀粉的蔬菜以及牛奶中都含有天然的糖分和重要的营养。不幸的是,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这些食物。孩子对偏甜的儿童食品吃得越多,就越不愿接受真正的天然的含糖食物。比如习惯吃西瓜糖的孩子,却不愿意接受真正的西瓜的味道,因为他觉得西瓜没有西瓜糖甜。
过多的糖可能会让很多疾病的发病时间提前。如果孩子的这种畸形味觉能力一直持续,那么在他的日常饮食中,甜食将会渐渐取代健康食品,甚至对他将来的健康形成危害。专家解释说,日常饮食中含糖过多的孩子,往往会对谷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失去兴趣,长此以往营养 *** 就会出现。另外,过多的糖对孩子的远期健康也很不利,不仅会增加孩子患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的危险,而且还会将这些病的发病时间提前。以美国为例,在1994年有5%的孩子患有Ⅱ型糖尿病,而如今这个比例增长到30%~50%。当这些应该在成年人身上发生的问题,逐渐影响着十几岁的孩子时,也就意味着这些孩子很可能在35岁左右就会受到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威胁。
由此看来,我们不得不对糖提高警惕,尤其是孩子日常吃的食物中所含的糖,爸爸妈妈要在保证孩子得到均衡营养的同时,巧妙地控制他对糖的摄入。
找出那些不容易被认出的糖
当孩子吵闹着要吃甜食时,更好选择一些天然的含糖食物,而不是添加了各种人工甜味剂的食品。但在现在这个包装食品盛行的年代,如何区分哪些糖是天然的?哪些糖是人工的呢? *** 是很难做到。
这不像从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上查看“脂肪”那样简单。国家食品监管部门没有要求生产商在食品标签上注明食品中含多少糖,以及其中有多少是天然成分。生产商认为食品中和糖有关的成分清单属于商业秘密,不可能向公众公开自己的配方。再加上有些生产商可能根本就不想让消费者知道他的产品中真正的含糖量。
所以爸爸妈妈要擅于发现食品标签上隐藏的糖分。比如如果标签上标有“玉米糖浆”,那这就是食品最重要的甜味来源。食品中常见的甜味剂包括:玉米糖浆、蜂蜜、葡萄糖、果糖、糖浆等。请记住:甜味剂添加的种类越多,这种食品的含糖量就越高。
有些富含白砂糖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的食品,虽然没有单独标示糖含量,但从营养成分表中就能看出,“碳水化合物”越高,预示着它的含糖量越高。
尤其要注意白砂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如果它们出现在配料表前3位,就说明碳水化合物总量是偏高的。
除了上述叫法,蔗糖、麦芽糖、麦芽糊精、玉米糖浆、果葡糖浆这些都是糖。
那么,有哪些 *** 糖,是我们所不知道又很容易入坑的?
1.老少皆爱的膨化食品
还记得小时候,去逛超市,之一个冲进去的就是薯片区域。
吃在嘴里咔嚓咔嚓,酥!香!脆!谁不爱?
但是,配料表的前三位也有糖,还是各种糖。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是相当高了,一份薯片的含糖量大约49.6g,妥妥的,已经超标了!
2.妈妈们很喜欢给娃喝的酸奶、乳酸菌饮料
△酸奶
△乳酸菌饮料
酸奶、乳酸饮料的前三位都有糖身影的出现。
每100ml碳水化合物含量就15.4g,喝完一瓶330ml的乳酸饮料,就完全超标了。
3.重灾区——家里的厨房
家里自己做的饭肯定没有任何添加剂了吧。
可不是你想的那样,不健康的烹饪方式,也会让娃摄入很多的 *** 糖。
什么番茄炒蛋、红烧肉、糖醋鱼、可乐鸡翅这些要尽量少放糖。
还有一些超市里卖的现成调料包也要小心。
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已经无形中摄入了很多糖了,足够满足 *** 中所需要的能量。
甚至已经明显超标了。如果继续给孩子吃糖果,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大人小孩更爱吃的彩虹糖,小小一袋的含量是41.1g!
但是,很多妈妈也纠结,知道糖不好,但作为童年的标配,不论于情于理,完全不让娃吃糖,也不现实。
当 *** 都懂的!过分的 *** 孩子吃糖,反而让孩子生出得不到的就更想要的执拗,偶尔吃一颗糖,放纵一把,提升一下孩子的幸福感也是可以的。
既然孩子的成长路上不可能没有糖,那, *** 亲作为把关人,重点控制孩子对糖的摄入,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不要被食品的标签蒙骗。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一栏中,糖一般以“克”为单位标记,但“克”对我们来说是个概念化的量词,很难由此联想到具体的量是多少。所以,请先记住“4克相当于一茶勺的量”,为孩子选择食品时,运用这个换算很快就能知道这个食品含多少糖,对孩子合适不合适了。
注意那些所谓的“天然”成分。像“浓缩草莓汁”就经常被称作天然甜味剂添加在食物中。其实它们并不是天然的含糖食品,只是被加工过的糖,又取了一个新名字而已。
为孩子准备小份甜品。当你准备给孩子盛些冰淇淋或其他甜食作为饭后甜品时,尽量把它们盛在小碟子中,而不要用碗盛,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孩子对糖的摄入。
教会孩子对甜食要慎重选择,而不能随心所欲。来自美国公共营养研究中心的Margo Wootan博士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允许孩子用甜食款待一下自己,但只能每天一次。当我和女儿外出就餐时,我会告诫她,她可以在汽水和饭后甜点中选择一个,但不能两个都要。长此以往,女儿便形成了“对甜食要慎重选择”的意识。而那些用强制手段阻止孩子吃甜食的做法,既不现实又有些霸道,其实我们只需让孩子明白甜食在他的日常饮食中的地位,并教会他如何取舍。”
避免选择加工过的食品。那些已经加工好的成品食物往往是你无法控制的。比如一罐八宝粥,它的含糖量是13克,但如果是你自己煮的八宝粥就可以只使用一半的糖,甚至不用加糖。
不能只提防那些常见的含糖食品。糖也会突然出现在那些看似健康的食物中,比如低脂或全麦食品。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全麦面包圈可能含有8克糖,含糖量要高于一片普通的白面包(约含糖6克)。所以,为孩子选择食品时,要仔细比较标签上的含糖量,选择更低数值的那个。
对孩子爱吃的含糖食品采取折中处理 *** 。用强制的手段取缔孩子喜欢吃的甜食,只会让他更想吃。完全不必这样,爸爸妈妈可以允许孩子继续吃他喜欢的含糖食物,但只能和那些不含糖的食物混在一起吃。比如把孩子爱吃的八宝粥和糙米粥混合在一起,各占一半,这样就可以减少食物中的糖分。
甜食替换方案
如果你的宝宝喜欢下面这些含糖量较高的食品,那么你可以想些办法自制一些味道相近,但含糖量低很多的健康食物进行替换。
甜食替换为果粒酸奶
自制果味酸奶:在原味酸奶中加入少许蜂蜜(1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食用蜂蜜)、葡萄干等。
提示:蜂蜜能提高 *** 对钙的吸收。
水果罐头
新鲜的水果块。一小碗切成块的桃子中含糖约13克,而同等分量的桃子罐头中却含有33克左右糖。
烤肉酱
磨成粉末的胡椒或孜然。还可混合一些孩子喜欢的调味品,比如番茄酱。市场上销售的烤肉酱,一大勺中就含8克左右的甜味剂。
炼乳或糖浆
在面包片上或饼干上抹些自制的低糖果酱。一大勺自制果酱约含糖6克,而一大勺炼乳或糖浆则含糖15克左右。
防止孩子过度吃糖你是怎么做的?欢迎大家评论区和我们交流分享~
这3个饮食误区“坑了”不少糖友!下一次,要记得擦亮眼睛糖尿病是近些年比较高发的疾病,而且除了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很多以外,年轻化趋势也值得朋友们多加注意。而且糖尿病和人们的日常饮食关联很大,如果人们对糖尿病的饮食不了解,很容易犯错,导致血糖控制不利。下面这3个饮食误区“坑了”不少糖友!下一次,要记得擦亮眼睛。
在糖尿病的各种问题中,关于“吃”方面的问题是糖友咨询最多的,毕竟“民以食为天”,糖尿病患者也如此。但在这方面,糖友有很多认识误区。堂主根据糖友们留言里的问题综合整理了最常见的关于糖尿病“吃”的3大误区,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这些是错误的呢。
误区一:得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
事实: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很复杂,除了胰岛素分泌 *** 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外,肥胖、吸烟、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糖尿病。糖尿病,不仅仅是糖吃多了那么简单。有些糖友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只是因为糖吃多了,而是因为身体胰岛素代谢出现问题,无法利用吃下去的糖。
误区二:不能吃甜的食物
事实:糖友不能仅凭味道来选择食物,还要看食物的成分和能量。有些没有甜味的食物,比如我们吃的米饭、馒头,虽然吃起来没有甜味,但是含的淀粉在消化之后会变成葡萄糖,会迅速升高血糖,因此不能吃太多。
误区三: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
事实:很多所谓的“无糖食品”,比如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虽然不含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淀粉,有的甚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
今天给糖尿病患者上了一课,着重讲了糖尿病人在饮食方面存在的错误观点。以上这3个饮食误区“坑了”不少糖友!比如有的人认为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太多造成的,而且部分糖友认为患病后不能吃甜的食物,或是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以后大家在坚持正确服 *** 治疗的同时,多运动,做到饮食均衡是很关键的。
注意食物中的“ *** 糖”,对宝宝危害太大啦心情不好吃点甜,心情好了更吃甜,大人尚且对甜欲罢不能,更何况孩子?但现在,宝爸宝妈们必须要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限糖令”,3岁以下婴幼儿食品禁止加糖!
事情是这样的~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在2016年至2017年间,抽检了部分国家市面上的婴儿食品。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生产商在食品中加入了果蓉等以增加糖分。若经常食用这些食品,会给婴儿造成 *** 、肥胖等多种健康伤害。
世卫组织建议:食品生产商不应在婴儿食品中加入糖分或甜味剂,若含有糖果及果汁等含糖饮料需附上标签,说明商品不适合3岁以下幼儿。
世卫组织要禁的是什么糖?
世卫组织要禁的是游离糖。
游离糖是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
这已不是世卫组织之一次发布“限糖令”,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在《 *** 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建议: *** 游离糖的摄入,无论 *** 还是儿童,都建议把游离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更好能进一步 *** 在5%以下。
这次针对 3 岁这个年龄段进行了特别提醒,严苛的背后,其实是对于糖分摄入过多给婴幼儿带来的健康问题的担忧。
很多家长知道过多过早吃盐对孩子不好,但和吃盐比起来,吃糖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宝宝吃糖有哪些危害呢?
一:营养 ***
爱吃糖的宝宝味觉会越来越弱,对食欲有一定的抑制 *** ,再加上引起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失就会出现厌食症,久而久之就会营养 *** ,如果富豪玉对甜食的依赖很高会引发孩子肥胖,对孩子成长发育没有好处。
二:造成 ***
吃糖会给宝宝造成 *** 这是常识,宝宝三四岁以后专注于糖果但是对于 *** 不注意就会使口腔中残留的糖份被细菌发酵,产生酸 *** 物质,最终会侵蚀孩子的牙齿,让牙齿受到 *** 。
三:缺少微量元素
宝宝爱吃糖果的话,糖的代谢过程是需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来参与代谢的,吃糖太多,大量的糖代谢要消耗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说吃糖过量会导致身体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孩子成长发育不好。
宝爸宝妈
1、购买食物前看成分表
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糖浆、葡萄糖、麦芽糊精、果葡糖浆、糊精、玉米糖浆等成分排在成分中的前几名,就是含有“ *** 糖”的食物,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2、选成熟度稍低的水果
成熟度稍低的水果不仅含糖少,且具有保健价值的营养成分更丰富。含糖量在9%—13%之间的水果有苹果、杏、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猕猴桃等,而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水果,含糖量超过了14%。
3、搭配其他食物
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搭配膳食纤维多、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一起食用。
关于宝宝们的辅食选择,宝爸宝妈们可以放心选用米克叔叔全系辅食产品,都是采用天然有机食材,0多余添加,不添加任何果蔬浓缩剂、糊精、色素等,无盐无糖(可参考配料表),只保留稻米和蔬果的原味,口味天然!而且糙米的自带糖份要远低于精白米,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话,也特别适合老人和糖尿病患者食用。
总之,对儿童控制糖摄入的总原则:
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则少吃,
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要让“甜蜜”变成孩子未来沉重的负担哦。
结合近一年麦芽糖软粘饵、麦芽糖散饵等等对钓友的狂轰乱炸,作为钓鱼人应该怎么办?科学、理智、客观的看待问题我们首先要质疑,我们可以先炸回去~
下边,我们就质疑一些麦芽糖产品和厂家的言论:
一,纯天然麦芽糖发酵,麦芽糖属于还原 *** 糖,这些都很高级——糖发酵本身就是许多发酵工艺必须的。而麦芽糖属于低端糖,发酵也没有任何优势和不同之处。发酵就是发酵,就像不同“酒曲”的酿酒,都不存在什么酒曲就高级或更好。这些发酵和高级繁的言论,仅是要对不明钓友忽悠?还是搜索而来的一知半解?
二,产品是麦芽糖发酵后的产物,永不臭饵。——这言论貌似忽悠的厂家连什么叫“发酵”都没明白。发酵是啥?发酵是典型的生物化学反应,是在微生物的活动和作用下,制备出生物产物的过程。小常识:
1,要达到一定的发酵效果,先期要促进发酵,后期必须要终止发酵,那就要“灭活”。这类发酵后产物,只要遇到合适的湿度和温度,相对就是更不稳定的,常见会继续发酵甚至有酸化、降解等反应。
2,生物制备和天然糖类和粮食物质永不臭饵只有两个需要,那就是“防腐剂”或防腐环境。甚至许多生物防腐剂自身,都不敢说永不“臭”。化学制剂常见才可以。
3,反问一句:难道用麦芽糖发酵出了高效防腐剂?这是什么高级工艺和产物?
三,因为我们是真的发酵,所以叫麦芽糖发酵软粘饵——发酵与否和饵料状态的软粘,道理上没关系。不发酵,钓友就没用过软粘饵啦?这里延伸一个小常识,发酵后的粉质粮食作物常见的是什么?不仅是软粘,而且还有吸引鲢鳙的白烟状“雾化”,这是发酵导致粮食内部蛋白和淀粉等营养物质变 *** 造成的。这也是发酵饵钓鲢鳙的一个根本原理之一。
另外和麦芽糖有关的软粘——应该仅是“麦芽糊精”,这是淀粉类制剂,是廉价而且常用的增稠增粘剂。
四,麦芽糖发酵神饵,科技支撑的奇迹——就一个发酵,而且是众多没技术、没设备、没环评的作坊式饵料小厂家制备的发酵饵(给各种 *** 、所谓大品牌贴牌),其实和个馒头作坊没区别。发酵工程是国际上都有的学科,那种体系和生物科学才称得上科技和创造神奇。就几个半 *** 式、封闭式加热蒸锅就敢说科技和奇迹?——这确实神奇。(而且,发布这些发酵设备的厂家 *** 还都是网上下载的。真是发酵的吗?)
五,不信你闻闻,我们这是纯正的发酵和麦芽糖味道——这其实反而在说自己的饵料是化学添加。上边说过,生物制剂和原料,保质一直是个大课题。而且发酵是微生物的作用,那是不会按照人的意志转移的,只能通过手段达到抑制和灭活。而经久不变的味道,只可能来自香精的添加,当您了解了“酵味香精”“啤酒香精”“麦芽糖香精”“糖类香精”后,您就能明白了。这一点适用于许多标榜“深度发酵”“老坛发酵”的饵料和添加剂。或者您换个角度,您买来纯粹的麦芽糖,您闻闻纯麦芽糖什么味道?居然比一些麦芽糖饵料的还不纯正、味道还小吧?为什么呢?
好啦,就简单写这么一点吧。最后提醒钓友,这个钓界忽悠太多,严重的影响了钓友(尤其新手)对钓鱼科学、理智、客观的认识。钓鱼是个综合 *** 很强的活动,特殊关注哪一点,其实都是误区。
自古(包括其他行业),从来就没有无前提的什么万能、通杀、绝佳。。。不信您想想, *** 物有吗?调料有吗?食品有吗?衣服有吗?。。。。。。钓鱼的方方面面,也不例外而已。再次提醒钓友,客观、科学、理智的看待这个至今还处于无良状态钓界的各种商业和忽悠。
来源:北京青年报
◎阮光锋
11月14日是第14个 *** 糖尿病日,今年宣传主题是“ *** 与糖尿病”,旨在强化护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1.6%,糖尿病患病人群约1.1亿。2017年,我国糖尿病化死亡率为10.25%。在我家,我妈就是糖尿病,所以,平时对糖尿病也会比较重视。我发现,大家对糖尿病的饮食有非常多的误解,比如认为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不能吃肉,只能吃素的;甜食更是一口都不能吃。这是不是真的?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了关于糖尿病和饮食的10大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就是因为糖吃多了
*** :其实,导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多种且很复杂,除了基因的易感 *** ,肥胖、吸烟、情绪压力等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糖尿病,而不仅仅是因为糖吃多了那么简单。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只是因为糖吃多了,而是因为身体胰岛素代谢出现问题,无法利用摄入的糖。
预防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而不是不吃糖或少吃糖那么简单。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改善 *** 生活习惯,血糖的控制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食物
只能吃不甜的食物
*** :其实,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并不能仅凭味道来选择,还要看它所含的成分和总能量。
大部分有甜味的食物都是含有糖的,比如饼干、甜饮料等等,这些含糖的甜味食物会升高血糖,应该控制少吃。不过,现在有些甜味食物其实是用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等,甜味剂虽然有甜味,但是几乎不提供能量,这些甜味食物适当吃点也无妨。
而且,有些没有甜味的食物,比如我们吃的米饭、馒头,虽然吃起来没有甜味,但是它们所含的淀粉在消化之后会变成葡萄糖,也不能多吃。
误区三:血糖指数高的食物都不能吃
*** :血糖指数是衡量食物血糖反应的一个指标,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但是并不能盲目的按照血糖指数来挑选食物,还要看食物的血糖负荷和碳水化合物的总量。
血糖指数(GI)越低的食物对血糖的波动影响越小,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吃低GI食物。但这也不意味着那些高GI的水果就不能吃,还要看血糖负荷(GL),它是将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和数量结合起来加以评价膳食总血糖效应的指标,对于指导饮食更有实际意义。
比如,西瓜和苏打饼干的GI都是72,但100克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却大不相同,苏打饼干每100克所含碳水化合物约76克,其GL大约为55,而100g西瓜所含碳水化合物约7克,其GL约为5,两者的GL相差l0倍之多。
误区四: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 :大部分水果的血糖指数并不高,血糖负荷普遍低,因此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吃水果。
美国糖尿病协会认为:糖尿病人是可以吃水果的。在他们提供的糖尿病病人饮食建议里,之一条就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而且更好是吃各种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以丰富水果的多样 *** 。
不过,糖尿病人更好不要喝果汁,果汁通常会损失一些膳食纤维,血糖反应会高于完整的水果。
误区五:吃苦瓜可以治疗糖尿病
*** :实际上,目前关于苦瓜降血糖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关于苦瓜能否降血糖、治疗糖尿病依然没有定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严格遵循医嘱服 *** 和控制血糖,均衡饮食,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或民间流传的偏方。
误区六:吃酸奶可以预防糖尿病
*** :酸奶是一种很好的钙质来源,而且,虽然酸奶中加入了糖,但按同样数量的碳水化合物来比较,还是比白米饭白馒头的血糖上升速度慢得多。所以,每天食用酸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人可以喝酸奶。
但是,每天一杯酸奶能否真正的预防糖尿病现在还无法确定。而且,现在一些发现酸奶有益血糖控制的研究中大多都是每天一份酸奶,大约是28克。而我国的酸奶一份小包装都是100克左右,相当于是4份。酸奶的含糖量较高,还是需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误区七:甜味剂会导致糖尿病
*** :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它们能够提供甜味却几乎不含能量,并不会升高血糖。
所以,甜味剂是糖尿病病人的一种良好替代产品。如果想吃甜味食物,又担心升高血糖,甜味剂食品是糖尿病患者的不错选择。
误区八:糖尿病人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
*** :“无糖”并不意味着无碳水化合物或者无热量。
我国营养标签标准规定,一种食品如果要声称“无糖”,要求满足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指碳水化合物)。
很多所谓的“无糖产品”,比如无糖饼干、无糖麦片、无糖藕粉等,虽然不含有人工添加的蔗糖,但仍然含有大量淀粉,有的甚至还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配料。它们升高血糖的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所以还是少吃为妙。
误区九:糖尿病人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肉
*** :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是日常饮食的平衡。不吃肉类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
美国糖尿病协会也认为优质的蛋白质对于糖尿病人的健康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也应该保证每天都能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良好的蛋白质来源包括瘦肉、豆类等。
误区十:糖尿病患者只能少吃或不吃主食
***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控制血糖就不能吃主食,即使吃也只能吃一点点,其实这完全是误解。饮食控制是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单单控制某类食物是不合理的,过度控制还可引起低血糖及营养 *** 等,应当平衡摄入各种饮食。
我们的主食更大的问题是太精致了,如现在的精白米面,除了损失了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血糖指数也高,的确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主食的选择应该尽量少 *** 制加工的主食,包括现在的“精白细软”米面;而应该食用粗粮和豆类等主食,同时注意粗细搭配,如在白米白面中加黑米、大豆等。所以,我们提倡杂粮主食,如黑米、黄米、薯类等,需要控制的主食主要是精白米面。
(作者为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面包含致癌糖精、防腐剂,吃了会危害 *** ?请理 *** 看待食品添加剂东东今年12岁,正是身体需要发育的时候。但东东的父母一直忙碌于事业,很多时候都无法顾及到东东,就从饮食上来讲,因为没时间做饭,便买了很多面包放在家里,让东东要是每天饿了就吃。
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东东的体重明显下降,而且还时不时地喊肚子疼。东东的妈妈猜测可能是吃坏了东西,于是抽时间带东东去医院看了一下。
谁知道检查的结果却超出了东东 *** 意料,东东的腹部可以明显摸到一个肿块。医生意识到不对劲,进一步做了活检,最终确诊为肾癌。
医生进一步了解原因后,医生怀疑是东东长期吃的面包中含有致癌物,最终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东东的爸爸妈妈立马就崩溃了,认为是自己不注重孩子的饮食,最终才落得了这个结果。随后,医生立即根据东东的情况采取了手术、化疗等方案,但还是没能挽回东东的生命。
不少人在为东东的爸妈感到愤怒的同时,也不禁发出了疑问“难道平时大家都爱吃的面包,吃了还会致癌?”
一、致癌的不是面包,而是他的成分
“面包致癌”其实就是无稽之谈,但是如果在面包的 *** 过程中,添加了食品添加剂——溴酸钾,可能就有致癌的可能 *** 。
提及溴酸钾,不少人可能觉得很懵,可事实 *** 可能还接触过。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无机盐,室温下为无色晶体,主要用于氧化剂、分析试剂、羊毛漂白处理剂、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已被禁用),有较强的 *** *** ,口服后可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痛等情况。
那为何面包中会加入这种物质呢?那是因为加了它之后,可使面筋变得更有弹 *** ,更有劲道,从而让面包的口感“更上一层楼”。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业 *** 会曾对溴酸钾的口服毒 *** ,及致癌 *** 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长期口服溴酸钾,可提升老鼠发生肾细胞瘤、腹膜间皮瘤、甲状腺小囊泡细胞瘤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而由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溴酸钾是一种可致癌的有害物质。
鉴于溴酸钾的危害 *** ,我国从2005年7月1日起,就禁止将其作为面粉处理剂在小麦粉中使用,可是这也无法完全否定不法商家的存在,很多人为了谋取利益,宁愿铤而走险。
这时我们应该如何辨别面粉或面包中含有溴酸钾呢?陕西中食安第三方监管有限公司食品工程师李明分享了一些心得:
一般来说,用面粉加工的食品是淡 *** 的,如果颜色白的过分,很可能是添加了溴酸钾,要注意避免。
另外,就是注意气味,如果感觉有化学气味,也要尽量避免,因为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面粉都自带小麦天然香味。
而通常情况下,在大型超市等正规销售场所购买的面粉,都是比较安全的,大家可放心购买。
二、“全麦面包”一定健康吗?
面包有很多种,而说起全麦面包,可能它的标签就是“健康、养生”,事实上它真的健康吗?
对此,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表示: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全麦粉与精制的小麦粉相比,因为保留了原材料麦子的麸皮、胚芽,所以当中含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蛋白质等会相对高,所以在营养上确实会更胜一筹。
不过如果100%用全麦粉烹制的面包,口感是比较差的,干硬、粗糙,甚至还有发酵过后的酸味,并不受大众喜欢。所以大家平时购买的面包,往往是在全麦面粉的基础上加了适量的白面粉,或添加了少许糖、麦芽糊精等。
那这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较为健康的全麦面包呢?
1、看配料表,优选选择全麦比例更高的, *** 很简单,直接看全麦粉是否排在之一位,如果成分“全麦粉”排在“小麦粉”后面,直接淘汰。
2、即便是全麦粉排之一,但后面紧跟着麦芽糖、麦芽糊精等也不行,说明糖加入太多,可导致热量摄入过剩,并影响血糖。
简单来说,就是选择全麦排之一位,且不加糖或糖排名靠后的,这种面包相对健康。
三、面包的这2个“陷阱”,你信了吗?
曾经有一篇文章,宣称“小面包,大危害,很多面包店普遍存在过量添加多种食品添加剂的现象,常吃有害健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对此,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 *** 会主任马志英做出了解答。
- 甜面包加入了大量致癌糖精?
文章里提及,面包有甜味是因为当中添加了大量糖精,而有研究显示糖精过量摄入可能致癌。
可事实是,如果你去查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质的分类,你就会发现糖精被划分为第三类致癌物,也就是说目前缺乏充足的证据可以表明糖精为人类致癌物。
而且,一般正规的面包店使用的甜味剂安全 *** 基本都符合国家标准,是比较靠谱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 防腐剂丙酸钙会危害 *** ?
另外,文章还提及,现在面包店普遍会使用一种无色、无味的防腐剂——丙酸钙,而有研究显示,这种物质与 *** 发生上肠道失调、偏头痛、持续 *** 疲劳等情况有关。
可事实上,这是一种安全 *** 较好的防腐剂,是世卫组织和粮农组织都批准使用的食品与饲料用防霉剂,目前也没有研究可以证实,长期摄入含丙酸钙的面包有害健康。
总结:面包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在 *** 过程中确实需要添加一些添加剂,但大家可以放心,现在国内使用的添加剂都是合法、正规的,所以只要在正规渠道购买的,基本上都是安全的,可安心食用,大家不用对国产的抱有“偏见”。
参考资料:
<1>《记者西安购买5份面粉样品,1份检出致癌物溴酸钾!咋样辨别→》.华商报.2017-12-10
<2>《藏在「面包」里的4个健康陷阱,第1个就被很多人忽视!》.营养师顾中一.2021-01-21
<3>《小小面包,竟然“五毒俱全”?请理 *** 看待食品添加剂》.上海 *** 辟谣.2019-07-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蔗糖、葡萄糖添加多了不利糖尿病患者,无糖食品要仔细辨别无糖食品:营养学上所说的无糖食品是严格意义上的无糖食品,即指每百克固体食物或每百毫升液体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 0.5 克。也就是说,这种食品中不仅没有蔗糖等天然甜味剂,就连淀粉的含量也微乎其微,比如蔬菜。这类食品不含糖分也几乎不含碳水化合物,食用后在 *** 内几乎不分解为葡萄糖,因此不会对餐后血糖产生太多影响。
低糖食品:是指每百克或每百毫升该食品中,糖类含量≤ 5 克。日常生活中,大家通常把这种“低糖食品”理解为“无糖食品”。这类食品在 *** 过程中未添加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等,糖分含量较低,但仍可能会含有大量淀粉等会升高血糖的物质。
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注意区分真正的无糖食品与低糖食品,仔细分析配料表。低糖食品虽然含糖较低,但总量也不能摄入过多,尤其不要误认为无糖食品而敞开吃。
营养师辟谣:无糖食品中的糊精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如果仔细研究食物配料表,我们会发现,目前市场上许多的无糖食品都用糊精(如麦芽糖糊精等)替代蔗糖等天然甜味剂给产品增加甜味。其实,添加了糊精的食品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不利。
糊精的甜度没有蔗糖甜,食品要达到与添加蔗糖相同的甜度,糊精添加的量就要大于蔗糖的用量。蔗糖经过消化后分解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糊精经 *** 消化后会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子的葡萄糖。果糖不同于葡萄糖,果糖在体内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直接参与,所以不会增加胰岛负担,葡萄糖摄入过多会引起餐后血糖明显波动,加重胰岛负担,不利于病情稳定与血糖调控。
作者:王旭峰 主编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
来源:《中国人该怎么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阿卡波糖是一种常用于糖尿病的 *** 物,但是糖尿病主要可分为1型和2型,两种糖尿病的病因不同,治疗 *** 也有所差异,阿卡波糖适合哪种糖尿病使用?
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但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的慢 ***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2型糖尿病则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与1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这些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可以通过某些口服 *** 物 *** 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控制病情。
阿卡波糖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 *** ,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阿卡波糖属于α葡萄糖苷酶 *** ,可以和寡糖竞争而与α葡萄糖苷酚可逆地结合,从而抑制各种α葡萄糖苷酚如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酚及蔗糖酶的活 *** ,使淀粉分解成寡糖如麦芽糖(双糖)、麦芽三糖及糊精(低聚糖),进而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使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减慢,因此造成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减缓,从而缓解餐后高血糖,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阿卡波糖适合哪种类型的糖尿病?
阿卡波糖常配合饮食控制治疗2型糖尿病,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因为阿卡波糖必须与碳水化合物同时存在小肠才能发挥 *** 效,如果服 *** 后很长时间才进食,则效果较差,甚至无效。 而且如果患者用 *** 期间不控制饮食,还可能出现胃肠胀气和肠鸣音,腹泻等 *** 反应。如果控制饮食后仍有严重不适的症状,应咨询医生以便暂时或长期减小剂量。
服用阿卡波糖还需要注意什么?
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还患有其他慢 *** 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 *** 物,此时需要注意:
1、阿卡波糖有抗高血糖作用,单单独服用并不引起低血糖。如与磺酰脲类 *** 物、二甲双胍或胰岛素一起使用时,血糖可能下降至低血糖的水平,则需减少磺酰脲类 *** 物、二甲双胍或胰岛素的剂量。
2、服用阿卡波糖期间,避免同时服用抗酸剂、消胆胺、肠道吸附剂和消化酶类制剂,以免影响本品的疗效。
3、同时服用新霉素可使餐后血糖更为降低,并使本品胃肠反应加剧。
4、本身就患有消化、吸收障碍的慢 *** 肠功能紊乱或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情况如严重疝气、肠梗阻和肠溃疡者需慎用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除了用 *** 控制,还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适当多食用苦瓜、黄瓜、香菇,姬松茸、粗粮等,这些都是有利于血糖稳定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