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 chinatimes.net *** )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近期白糖 *** 气势如虹,现货和期货持续创新高。
3月29日,白糖期货 *** 从6200元/吨,经历8个交易日累计涨7.6%,至4月7日夜盘收盘,收于6750元/吨,期货 *** 创出6年来新高。
不仅国内白糖 *** 高涨,外盘糖价也屡现新高。4月6日洲际交易所(ICE)5月原糖期货 *** 盘中触及2016年10月以来高位。伦敦5月白糖期货 *** 盘中也触及逾11年高点。
光大期货研究总监张笑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原糖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产量不及预期及供需错配。但长期看,根据国际糖业组织的预测,当前仍处于过剩周期。
对于国内市场,有贸易商表示,现在河北、山东、江西等经销商“叫苦不迭”,一面销量少,一面 *** 火箭般蹿升,但他们囤货量也就仅够到6月。
主产区相继减产
据了解,长久以来,国际食糖贸易以甘蔗糖为主,产量及出口集中分布于印度、巴西、泰国三大产蔗国。此次影响糖价飙涨的一个原因在于全球供应量趋紧。
作为全球更大食糖生产国,印度早在去年就拉响过警报,去年印度 *** 曾宣布,将食糖出口 *** 延长一年至2023年10月31日,以确保其国内市场的食糖供应。
张笑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原糖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产量不及预期及供需错配,泰国开榨前(2022年10月左右)市场预计其产量将达1300万吨,对于印度的估产在3650万吨左右,但因去年四季度的干旱导致压榨后期产量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2日,泰国2022/2023榨季累计产糖量为1102.23万吨。截至3月底,印度2022/2023榨季产糖量为299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099万吨下降3.4%。两大出产国产量均大幅低于预期,使得原糖 *** 不断走出新高。
“巴西方面,尽管4月新榨季在即,2023/2024榨季产量预期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其要在6月左右才能逐渐进入到压榨高峰。与此同时,欧洲、中东等地需求强劲使得伦敦白砂糖期价不断刷新高点,原白糖价差也不断走阔,这提振当前市场情绪,加剧了原糖 *** 上行。”张笑全称。
中信期货分析师吴静雯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供给端来看,印度减产基本得到验证,欧美地区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高通胀印证了需求的旺盛,供需挤兑之下导致全球食糖贸易流偏紧,从而带动白糖 *** 创历史新高。
中原期货分析师 *** 也表示,欧盟等进口需求增加,国际市场糖源紧缺,提振国际原白糖 *** 持续上涨,ICE原糖期货已经逼近2016年高点,欧洲ICE白糖期货也已经涨超2016年高点。原糖上涨带动中国国内进口成本大幅增加。现货偏紧的基本面,引发资金做多情绪浓厚,进而期现货联袂上涨。
“需求未明显好转”
据Mysteel数据监测显示,3月30日,国内的白糖现货基准价为6350元/吨左右,此后几日继续上涨,截至目前现货基准价高达 *** 70元/吨,创下近五年新高。据此数据推算,一季度国内白糖现货价涨幅超12%,近半年涨幅则超20%。
中糖协4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在2022/2023年制糖期(下称“本制糖期”),截至2023年3月底,甜菜糖厂已全部停机,甘蔗糖厂除云南省外,其他省(区)糖厂已全部收榨。本制糖期全 *** 生产食糖872万吨,同比减少17万吨。
据了解,市场曾于去年10月预计2022/2023榨季产量为1035万吨,此后陆续调减,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曾估产933万吨,现在多家机构预计产量低于这个水平。广西作为我国糖产量之一大省,最终产量已经确定。接下来仅有云南尚有一些增量。减产最主要的原因同样是干旱,去年四季度以来广西、云南地区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甘蔗总产量下降。
对于糖价持续上涨,张笑全表示,当前产业链上游心态较稳,报价坚挺,不断缓慢上调,现货报价 *** 40—6500元/吨,较上周上调约220元/吨;中游贸易商前期累积大量现货,后期销售进度是关键;下游面对 *** 快速上涨有较强观望心理,现在的报价普遍超过了终端早期制定的采购预算,目前终端采购以刚需为主。
“此外,高糖价会影响下游补库意愿,目前以贸易商采购为主,而下游的食品饮料产业由于过去一年都在累库,短期内补库需求不大。而糖厂挺价惜售,下游食品饮料企业面对高糖价拿货意愿不强。以贸易商拿货为主,实质上是表观消费变为 *** 库存,我们认为,这一点在后续会对糖价起到催化作用,加速糖价的上涨或下跌。”张笑全称。
面对高糖价,北京某贸易商王洋经理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往年春节到五一是白糖的销售淡季,一般制糖企业会通过预估当年产量来定价,但今年受国内的主产区广西减产信息影响,国内现货白糖淡季不淡,逆周期拉升,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近期糖价都在持续创新高。”
虽然近期白糖 *** 持续上涨,但王洋表示,对于下游终端来说,如食品与饮料等,需求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对于分装糖(商超小包装)的销售而言, *** 结束后,淡季更淡,销量超过腰斩。现在河北、山东、江西等经销商叫苦不迭,一面销量少,一面 *** 火箭般蹿升,但他们囤货量也就仅够到6月。库存逐渐见底, *** 却在直线拉升,并且越来越高,淡季销售不旺,让更多白糖行业从业者看不清未来走势。
白糖板块或将受益
“目前国内白糖市场的定价锚点在配额外的进口成本,配额外的进口量作为补足国内供需缺口的边际量,市场应该给予其一定利润。过去两年,我国白糖期货 *** 与配额外进口成本长期倒挂,且倒挂幅度较大。”吴静雯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去年12月 *** 防控政策的动态调整,目前市场对于白糖消费量的回升有比较强的预期。吴静雯称,这导致内外倒挂的基本面因素不再存在了,内外价差会收敛,也就会导致郑糖 *** 持续向配额外的进口成本去靠拢。而国际原糖 *** 的持续上涨,将会带动配额外的进口成本持续上升,从而引领郑糖 *** 补涨。
*** 也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全球食糖市场供给紧张短期难以缓解,5月份之后巴西糖面临大豆和玉米出口的物流挤压问题,所以原糖 *** 有继续上冲的可能;国内而言,全国食糖库存大幅降低,二季度进口供给增量有限,市场看涨情绪浓厚,糖价短期预计仍然偏强。
不过,长期来看,根据国际糖业组织的预测,2022/2023榨季全球仍处于过剩周期。张笑全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各个机构对于巴西2023/2024榨季的估产仍给出7%—13%不等的产量增幅,原糖远期合约 *** 偏弱也正因如此。短期 *** 快速上涨,积累大量的涨幅,一定要高度关注 *** 回调的风险。
“随着糖价的持续走高,相关糖企或将受益,有效改善制糖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前亏损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近期国际糖价在近6年的高位,伴随美联储的加息节奏放缓还有继续冲高可能,糖进口意愿降低以及国内的消费恢复预期强劲,这些有利于糖价的冲高,能缓解此前糖企亏损局面。”张笑全称。
有上游制糖企业对记者表示,按一季度糖价走势情况来看,目前糖价叠加二季度消费恢复预期强劲情况下,对于行业盈利或会有较大改善。
据了解,现在国内制糖的上市公司合计7家,相关上市公司包括中粮糖业、南宁糖业、粤桂股份,按照市场表现来看,3月29日至4月7日,南宁糖业股价涨幅居前,7个交易日涨幅30%,同一时期中粮糖业涨幅12.8%。
印度七年来首次禁止食糖出口,或引发世界食品通胀加剧由于降雨不足导致甘蔗产量下降,印度预计将从10月开始禁止食糖出口,或引发世界食品通胀加剧。
据路透社8月24日报道,3位不具名的印度 *** 消息人士称,印度下季度开始将禁止食糖出口以应对该国甘蔗产量减少所导致的食糖供应紧张、 *** 飙升问题。这是印度 *** 7年来首次对食糖出口进行 *** 。2016年,印度 *** 也曾征收20%出口税以抑制食糖海外销售。
气象部门称,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南部卡纳塔克邦的季风降雨量比平均水平减少了50%。而这两片区域是当地甘蔗的主要种植区,其食糖产量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降雨不足将使得2023至2024年度的糖产量下降,甚至还会导致2024至2025年度的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本季度内印度糖厂仅出口610万吨糖,较上一季创纪录的1110万吨糖销量下降了近一半。2023至2024年度印度食糖产量可能下降3.3%至3170万吨。
本周,印度国内食糖 *** 已跃升至近两年来的更高水平,促使 *** 允许糖厂在8月份额外销售20万吨糖以调整供需。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过去两年我们允许食糖大量出口,但现在我们也必须确保国内食糖的 *** 稳定并且有充足的供应。” 一位不具名的 *** 官员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当地的食糖需求,并利用多余的甘蔗生产乙醇,而这季度的食糖产量已经不足以用于分配出口配额。”
数据显示,印度7月份零售通胀率跃升至7.44%,为15个月以来的更高点;食品通胀率升至11.5%,达到3年多来的更高水平。为了使当地食品 *** 趋于稳定,印度 *** 7月已经发布了非巴斯马蒂白米的出口禁令,上周则开始对洋葱出口征收40%的关税。
纽约和伦敦的食糖 *** 已多年处于高点附近,印度此次出口 *** 可能会导致这两个市场的食糖 *** 继续上涨,引发人们对全球食品市场进一步通胀的担忧。一家全球贸易公司的孟买经销商表示,泰国食糖产量同样低于预期,可能会导致出口量减少,而另一食糖主要生产国巴西无法独自填补这一产量缺口。
来源: 澎湃新闻
12月3日国际粮价快讯:国内外食糖价差高达千元以上为帮助更多的国内消费者了解国际市场,每日粮油推出了“国际粮价要闻”专栏,将定期更新国际粮事,最短的时间了解国际粮食市场,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
1.由于中国、土耳其和约旦的需求不断增长,本营销季欧盟大麦出口达到六年来的更高水平。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今年出口到中国大麦约为161万吨,高于去年的131万吨,占总发货量的39%。
2.数据显示,中国在10月份成为 *** 玉米头号买家,达到20万吨,占该国当月总出口量的15%。不过,目前 *** 玉米报价为每吨279-288美元,相较于美国257美元的报价偏高。
3.世界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受小麦及乳制品 *** 有力支撑,11月国际市场食品 *** 指数平均为134.4点,创2011年6月以来更高记录。其中,玉米出口 *** 轻微上扬,国际大米 *** 总体趋稳,但小麦 *** 却攀升至2011年5月以来的更高点,这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高涨而供应吃紧,尤其是优质小麦短缺。
4.截至11月25日当周,中国从美国买入66万吨新豆,并连续两周装运140万吨大豆。此外,该机构最新私人出口商报告新显示,本周对中国销售130000吨大豆。据悉,进口加快主要和近期国际大豆 *** 走低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豆进口加速的同时,中国对美国谷物进口继续保持低位。除小麦当周继续零出口外,玉米采购也再次出现暂停状态。
5.日前,我国 *** 公布了2022年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申请企业公示名单,这批名单包括中粮、中国糖业等共3 *** 家企业。
来自机构的数据显示,当前配额内食糖进口成本估算在4500元/吨左右,而配额外的进口成本则高达5800元/吨,两者价差高达1300元——同期,国内食糖目前出产价位于5800元左右。
正是由于国内外和关税配额价差巨大,近年来我国食糖进口量均远高于关税配额 *** ,边境 *** 严重。
6.印度一直是印尼棕榈油的头号进口国,但由于印尼持续提高棕榈油的出口税和专项税,使得印度的棕榈油进口开始转向 ***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印尼棕榈油占印度进口份额已从此前的70%以上降至55%,而 *** 的份额则飙升到了45%。
与此同时,面对今年以来棕榈油 *** 的持续走高,印度买家还减少采购棕榈油,同时加大采购豆油和葵花油。一份行业数据显示,11月份印度棕榈油进口量从10月份是69.3万吨降至58.5万吨,同期,豆油进口量从10月份的21.7万吨增至40万吨,葵花油则从11.7万吨增至20万吨。
其他方面,沙特粮食组织SAGO举行招标会寻购53.5万吨小麦,就在11月初,该机构刚刚完成126.8万吨小麦的采购,均价为377.54美元/吨,约合人民币2400元/吨。
甘蔗面临严重危机,中国糖业产量下降,导致食糖进口量大幅增加。严正声明:本人在今日头条所发作品皆为原创首发,拒绝任何人任何形式搬运到其它平台发布!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中国的甘蔗农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农民数量减少,食糖进口依赖逐年攀升,而甘蔗产量持续下降,令人担忧。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涉及利益分配的复杂 *** ,以及 *** 政策干预的紧迫 *** ,以确保中国的甘蔗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护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振兴。
危机背景:
2022年,中国的甘蔗产量仅为1210万吨,这一数字显著下降,令人担忧。老龄化问题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农民人口减少,导致了可用于种植甘蔗的劳动力短缺。曾经,一些糖厂通过收购农民的甘蔗来维持产量,但如今几乎没有人愿意投身于甘蔗农业。年轻一代更愿意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因为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回报却很难弥补成本。
利益分配问题:
甘蔗农业危机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分配问题。
农民希望获得合理的收入,而糖厂则需要确保糖价不过高,以维持市场竞争力。当前的困境在于,农民无法获得他们期望的利润,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寻找其他收入来源。而 *** 也需要在维护农民利益和保持糖价稳定之间寻找平衡。
政策干预的紧迫 *** :
中国 *** 在解决甘蔗农业危机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 *** 需要制定政策,确保农产品 *** 合理。这可以通过设定更低支持价来实现,以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可接受的利润,从而鼓励他们继续从事甘蔗种植。
此外, *** 还可以提供 *** 和补贴,以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鼓励他们留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
其次, *** 可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甘蔗农业的生产效率。这包括改善灌溉 *** 、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培训,以及建设储存和运输设施,以减少损耗。这将有助于提高甘蔗产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 *** 还可以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农业活动。这可以通过提供培训课程、创业支持和就业机会来实现。如果年轻一代能够看到从事甘蔗农业的前景,并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他们更有可能留在农村,推动农村振兴。
总结:
中国的甘蔗农业危机不仅涉及到粮食安全和农民权益的问题,还关系到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包括确保农产品 *** 合理、加强基础设施投资、鼓励年轻人参与农业活动。只有通过真正的行动,中国才能够应对甘蔗农业危机,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确保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 、农民和产业各方需要通力合作,以共同应对这一挑战,为中国的农业未来铺平道路。
合理食用食糖来源:【中国食品报】
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焦念民
食糖不仅是食品的调味品,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美妙的口感。食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和 *** 营养源之一。
蔗糖是食糖的主要成分,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一分子果糖的半缩醛羟基彼此缩合脱水而成。蔗糖有甜味,无气味,易溶于水和 *** ,微溶于醇。蔗糖几乎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叶、花、茎、 *** 及果实中。在甘蔗、甜菜及槭树汁中含量尤为丰富。
人们食用蔗糖以后,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被 *** 吸收利用,产生热能,维护生理机能。蔗糖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极易排出体外。
*** 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出版的《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咨询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了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
根据全球食糖使用量与肥胖率统计数据显示,平均食糖使用量和肥胖率并没有明显的线 *** 关联。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糖的甜度导致食欲增加。
*** 通常对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糖类食物比富含脂肪类食物有更强的食欲减低反应。任何形式的能量过度摄取均会导致肥胖,保持能量平衡是预防肥胖的关键。
*** 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与食品种类、进食频率、口腔清洁度(食物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氟化物的获取、唾液的功能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蔗糖及淀粉类食物都会影响 *** 的发病,但各类食物对于 *** 发病的影响大小很难定 *** 。有研究表明,食物中含糖量较高对 *** 的影响不如口腔中这些食物残渣的停留时间对 *** 的影响大。因此,试图通过降低某种食物的摄入量来降低 *** 的发病率不如提高 *** 意识更加有效。
碳水化合物是人们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更为大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以保持脑部的正常发育和运作。
碳水化合物是 *** 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以糖原的形式贮存在 *** 的肝脏和肌肉中,身体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需要糖原。如果体内糖原贮存变少,则人们会感觉疲劳并且导致运动成绩下降。因此,在运动之前保证体内有足够的糖原贮存,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在运动之后或恢复时补足糖原贮备,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食糖等碳水化合物对脑力劳动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营养素。食糖经 *** 消化后很容易地转变成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由于脑组织几乎没有糖原的储备,所以对血糖有特殊的依赖 *** 与敏感 *** 。血糖总量的2/3(每日约111—145克)供脑组织所需,脑组织对于缺糖缺氧最为敏感。血糖不足,很容易出现疲倦,甚至 *** 。而适当补糖有利于提高脑功能。
《中国食品报》(2022年08月11日06版)
(责编:朱美乔)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美媒:盛夏已至,中国食糖进口会增加?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彭博社6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夏季美食消费可能促进食糖进口一股热浪正在炙烤中国北方地区,炎热天气往往能促进冷饮和甜点消费,进而推高通常在夏季达到峰值的食糖需求。这种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国内食糖市场紧张。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会加剧中国南方的热浪,甚至今年10月成熟的作物也面临风险,因为中国的大部分甘蔗都种植在南方地区。
国内市场出现的短缺可能促使中国进口更多食糖。然而,今年中国的采购一直相当疲软,今年前5个月的采购量同比下降约35%。 *** 可以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来控制进口量,2023年中国食糖进口配额为194.5万吨。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共进口106万吨食糖。
中信期货本周发布的食糖报告显示,国内食糖库存正在下降,最终消费需求将会恢复。来自中国糖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食糖销量同比增长17.5%,达到110万吨。(作者Hallie Gu,丁雨晴译)
中国的“糖都”在哪里?从田地里的甘蔗
再到你手中一杯杯的“甜水”
这中间历经了怎样的历史发展?
包 *** 什么地理知识?
又产生了哪些奇妙的碰撞?
先秦时期
我们的祖先就有“甘之如饴”的说法
“饴”可能是古代中国人最早发明的“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
工业化的不断进步
我们对“甜”的需求似乎在逐渐增加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
为 什 么 我 们 会 对 “甜” 上 瘾 ?
1
嗜甜是人的生物学本能
早在胎儿时期,我们就对甜的食物更感兴趣
而我们降生之后得到的之一份食物
——母乳,也是甘甜的
生物学家发现,甜味是人类出生后
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
上世纪70年代
有位叫雅各布·斯坦纳的口腔生物学教授
给还未尝过母乳的新生儿喂糖水
发现新生儿表情明显很放松
餐后仍然 *** 嘴唇,做 *** 之态
之后,又给新生儿喂苦水
苦水被新生儿吐了出来……
而且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
在果实采摘品尝过程中
发现那些带有甜味的水果才是熟透可食用的
这种基因决定我们难以抗拒甜味
至于为什么有些人会对甜水上瘾
是因为糖会 *** 大脑分泌一种神经传导物质
也就是多巴胺
它能给人带来渴望、兴奋和期待这类美好的感受
甚至能够缓解疼痛
当大脑感觉到这种物质带来的兴奋时
就会对它产生更多的渴望
与恋人的亲密互动,如交流信息、相互拥抱等
都会引发体内多巴胺的分泌
美国科学家曾对老鼠喂食
含糖量极高的饮料
几天后老鼠表现出了上瘾的迹象
当断掉饮料时
老鼠变得焦躁不安、不断磨牙
重新喂食后,它们又恢复安静
而且食欲也变得更好
这种反应可以称之为“糖瘾”
含糖饮料可以被作为戒毒和戒酒的辅助工具
因为它能让人产生 *** 的同时保持清醒
所以1919年美国实施禁酒令时
人均糖消费量就翻倍了
同时,冰激凌消费也出现了“极大的增长”
1 *** 0年,许多酿酒厂都改行成了糖厂
《 *** 》报道说:
“酒业的毁灭,成就了糖果、冰激凌和糖浆的诞生”
既然了解了人类“嗜甜”的本 ***
但你不一定会知道
中 国 第 一 产 糖 省 区 在 哪 里?
2
现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出产甘蔗
其中巴西、印度和中国分列前三位
在中国,甘蔗最集中的出产地是广西
在广西的峰丛洼地、峰林平原间
随处可见茂密的蔗林
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果蔗”
而更多的则是用来榨糖的“糖料蔗”
《中国国家地理》2018.01
2010年 *** 一号文件
首次将糖与粮、棉、油一起,视为国家大宗农产品
而广西无疑承担着保证国家食糖供给安全的重要使命
在广西地区
最核心的甘蔗产区是崇左、来宾、南宁、柳州
其中崇左市是整个广西乃至全国蔗糖生产之一大市
被誉为“中国糖都”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王宁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
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天以上
广西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地处南 *** 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
且甘蔗生长与雨热同季,因此
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在广西,甘蔗的收割与种植基本同时完成
这里的制糖历史也同样久远
许多地方还保留有传统的古法制糖技艺:
首先将当天收割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
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
然后在不同的熬糖锅中以小火熬煮
再经过榨汁、开泡、赶水、
过滤、摇瓢、打沙、成型等过程
约10—12个小时后,才可将糖浆舀入模子
最终 *** 成型
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这里的制糖工艺已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水线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黄佩强
甘蔗被机器破碎成细末,然后压榨提汁
再经过过滤、沉淀等清净步骤后
得到没有杂质的糖水
糖水在蒸发罐内蒸发,成为糖浆
再经过反复结晶、分蜜和干燥
成为白砂糖或红糖被装袋打包
装上卡车,然后就可以运往全国各地
那么,被运输到全国各地的糖
会与当地的特色物产发生怎样的碰撞呢
各 地 有 哪 些 特 色 甜 水?
3
广东—糖水
糖水是广东传统小吃的总称
糖水虽叫糖水,但并不是糖加水
和煲汤一样,糖水讲究根据时令滋补养生
春天是莲子百合糖水
夏天是清热解暑的绿豆沙
秋天天气干燥,就炖红枣 *** 雪耳
冬天就是黑芝麻糊等暖身一类的糖水
在广东, 最不缺的就是各种糖水店
木瓜雪耳、双皮奶、西米露、姜撞奶、芋圆…
一些开店二三十年的店铺列出来有四百多种
一些广东人对糖水的偏爱
更多来源于它背后的某种情感联结
糖水,是亲人的一句关心、一点爱意
就连的TVB电视剧里
也总能听到与糖水相关的台词
北京—酸梅汤
酸梅汤是老北京的传统消暑饮料
《红楼梦》中就有关于酸梅汤的描写:
贾宝玉挨了亲爹一顿 *** ,皮开肉绽
贾母遣人送来一碗汤,宝玉喝了两口,不合口味
“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
配方十分简单,传统制法的原料中
是乌梅、甘草、山楂、 *** 和桂花五物
桂花香甜,可掩乌梅的糊味
山楂促消化,甘草解毒,让酸梅汤的功力更进一层
不过甘草会带来涩涩的后味
冰镇可以减轻,所以酸梅汤冰镇了喝味道更好
从清朝中期到 *** 时代
北京城经营酸梅汤的店铺一直生意兴隆
其中最有名的是琉璃厂的“信远斋”
到信远斋喝酸梅汤的都是名人
*** 时期擅长爱情和武侠故事的张恨水先生
曾专门赋诗:“盏寒浆驱暑热,令人长忆信远斋”
梁实秋在写《酸梅汤和糖葫芦》文中写道:
“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
在北平是各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事。”
福建—四果汤
四果汤在闽南一带非常的出名
在很多闽南人的夏日记忆里
都有着一抹爽口甜蜜的味道
不是冰棒,也不是西瓜,而是四果汤
四果汤的四果原是指
绿豆、薏米、阿达子(木薯淀粉制品)、莲子
时至今日,四果汤早已不再局限于四种
搭配红豆、绿豆、莲子、石花、仙草等等
说它是“十果汤”也毫不夸张
在很多福建人的记忆里都离不开
这种伴随着炎夏和蝉声的爽口甜蜜
敦煌—杏皮水
杏皮水是杏皮茶是甘肃敦煌
百年传承的用来解腻润喉止渴的西北天然“凉茶”
以当地的李广杏为原料,用杏皮熬制而成
得益于敦煌特殊的地理环境
昼夜温差大,水质又略偏碱 ***
李广杏较其他地区的杏子口感更加甘甜醇正
这里的杏皮并非杏子皮
而是晒干的杏脯加上 *** 熬制
杏皮水酸甜可口,是天然的水果清茶
与北京的酸梅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川— ***
既能应对高温又能搭配火锅
在四川人眼里当然非凉粉莫属
没有啥子高温是喝一碗 *** 不能解决的
据考察, *** 始于明清时期的武阳(今彭山县)
清朝中期传遍四川
传统的 *** *** *** 是“手搓”
将 *** 籽用纱布包裹后在凉开水中 ***
待滤出透明物质后加碱水搅拌
并静置两到三个小时使其凝结即可食用
一勺凉爽的 *** 之中
摆了酒酿、小圆子、花生碎、桂花......
*** 的滑嫩和小圆子的嚼劲衬得刚刚好
酒酿的香气让单一的黑糖汁又多了份层次感
一碗本地人眼里的合格 ***
用勺子挖起来的时候一定是晶莹剔透的
挖像年幼时的果冻一样,颤颤巍巍的
此外还有海口老盐水、 南平薜荔冻、
福州长乐冰饭、温州杏仁腐、兰州灰豆子、
南通藿香茶、汕头海石花等等的甜品
中国人的夏天甜水有太多太多的选择......
地理君温馨提示:喝甜水要适量
因为蚊子也爱喝你血液中的含糖物质
话题
看完文章,你想喝点啥?
- END -
编辑 | 尹诗画
图源 | 视觉中国、123rf、 ***
地理君小课堂2020年5月|4月|3月|2月|1月
2019年12月|11月|10月
春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吃春菜
斐波那契数列:隐藏在自然界的数学之美
*** 食糖冲击下 欧盟制糖厂商紧急呼吁:别种甜菜*** 农产品大量涌入欧盟市场,导致了欧盟不少行业怨声载道,在谷物、禽类制品生产商之后,法国的甜菜种植业者也感受到了矛盾与痛苦。
德国制糖商Saint Louis Sucre上周寄给法国供应商的一封信中写道,希望法国农民在2024年不要增加甜菜的种植规模,以避免欧盟市场上的糖在 *** 商品进入后陷入 *** 下跌的悲剧。
而在这之前,欧盟食糖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法国甜菜产量因收成不佳而产量下降,这让欧盟在今年2月到3月时,糖价一度同比飙升超过60%,创下历史新高。
法国农民此前看到了高糖价带来的商业利益,一直准备着在新一季中种植更多的甜菜,但这一想法在 *** 食糖冲击下已经变得不合时宜。
Saint Louis Sucre表示,它无奈发现欧盟内部团结努力的结果,最后是让 *** 糖出口商获了利。
深受其苦
欧盟数据显示,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期间, *** 向欧盟进口的食糖数量达到39万吨,比上一年同期的进口的2.5万吨高出15倍多。
据 *** 更大的食糖生产商Astart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Viktor Ivanchik预测,其今年食糖产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可用作出口,今年的产量在160-170万吨。
而这些食糖很大部分将流入对 *** 农产品已经“不设防”的欧盟市场。Saint Louis Sucre母公司Südzucker表示, *** 食糖正在扰乱欧盟市场,应将其重新出口到需要食品的其他国家。
严峻的是,法国农民正在选择下一季的轮作植物,而在高糖价的 *** 下,农民们很可能在轮作中青睐甜菜。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7月欧洲食糖交易 *** 为每吨915欧元,同比上涨57%,是2021年7月 *** 的两倍之多。
法国甜菜联盟 *** Franck Sander无奈承认,现在需要非常小心,不要陷入一窝蜂种甜菜的极端中,种植面积的增加很可能导致欧盟糖价暴跌。
而在甜菜之前,东欧国家一直 *** 进口 *** 谷物,称大量的廉价农产品进入当地市场后,严重 *** 了相关产品的 *** ,并导致本地农民收入暴跌。
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现正要求将欧盟对这些国家进口 *** 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禁令延长至今年年底。目前的禁令将于9月15日到期。
本文源自财联社
食糖涨超3%!报道:“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印度计划禁止食糖出口 为七年来首次作为全球更大的食糖生产国,及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印度降雨量不足也影响到了糖的产量,继大米禁令后,印度 *** 还是把禁令伸向了食糖。
8月23日,路透社报道,三位印度 *** 消息人士称,由于降雨不足导致甘蔗减产,印度预计将在10月开始的2023/24产季禁止糖厂出口,这将是七年来首次出口禁令。而印度 *** 的出口禁令可能会推高纽约和伦敦糖价的基准 *** ,引发全球对食品通胀卷土重来的担忧。
路透社援引 *** 消息人士观点称: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印度国内的食糖需求,并利用多余的甘蔗生产乙醇,对于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榨季,我们将没有足够的糖来分配出口配额。
印度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南部卡纳塔克邦甘蔗主要种植区的季风降雨量比平均水平低50%。这两个地区加起来占印度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路透社援引官员观点称,不稳定的降雨将导致2023/24年度的糖产量下降,甚至会减少2024/25年度的种植面积。2023/24年度印度食糖产量可能下降3.3%,至3170万吨。
印度去年也曾 *** 食糖出口,数据显示,在2022/23产季,印度的食糖出口量被 *** 在610万吨,而前一产季出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100万吨。
印度食糖 *** 本周跃升至近两年来的更高水平,促使印度 *** 允许糖厂在8月份额外销售20万吨。路透社援引另一位 *** 消息人士观点称,当前印度国内食品通胀令人担忧。最近糖价上涨排除了出口食糖的可能 *** 。
分析认为,食糖、大米等食品 *** 大幅上涨让2024年即将迎来 *** 的印度 *** 倍感压力,急需想办法抑制通胀。8月21日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占印度通胀篮子近一半的食品 *** 涨幅达到11.51%,为2020年4月以来的更高水平。
分析师普遍认为,目前全球粮食市场已经因厄尔尼诺现象和俄乌冲突加剧而陷入困境,作为全球更大的食糖生产国,及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如果印度 *** 也 *** 食糖出口,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市场供应的压力,让本就处在高位的糖价雪上加霜。
消息发布后,洲际交易所(ICE)10月美国11号原糖期货转涨,日内涨幅达3.16%,报24.14。伦敦10月糖期货涨超2.5%,报698.5,今年以来累计上涨约24%。美国原糖期货涨超3%,至24.10。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前言
近年来,我国食糖供应平衡分析变得复杂。按照传统大宗商品的分析理论,农产品的消费弹 *** 极小,供需变量主要在供给侧。食糖产量受天气影响因素大,所以过往市场会更关注主产区的生产情况。新冠 *** 爆发之后,国内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食糖消费总量及消费节奏均发生较大变化。
2023年,预计国产糖产量较上一榨季的956万吨仅持平或小幅增长,同时国际糖价高于国内,配额外关税进口糖负利润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年半以上,导致进口驱动力减弱,预计进口糖供应亦面临收缩态势。在此背景下,消费需求的恢复情况对于市场 *** 的引导至关重要。本文分析食糖消费的一般规律,结合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通过采访食糖产业各领域关键人物,对于2023年的食糖消费进行分析展望。
食糖消费基础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食糖消费已经达到了1500~1600万吨的水平。虽然人均消费少,但人口基数大,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人均食糖消费尤其是农村人均消费量不断提高,因此中国的食糖总消费量基本保持正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近两年我国的工业消费大致占食糖消费总量的比例约54%,居民直接消费占比约46%。工业消费主要指食品加工用糖消费,主要分为碳酸饮料、冷饮、速冻食品、罐头、糖果、果汁饮料和乳制品七大类,它们的用量 *** 了工业用糖量的85%。产品含糖比例方面,糖果为45%、冷饮为15%、碳酸饮料为12%、果汁为8.5%、罐头为5%、乳制品为3%、速冻主食为1.5%。按照国家 *** 公布的年产量和用糖比例综合计算,用糖量从高到低依次排序的行业为碳酸饮料、果汁、乳制品、糖果、冷饮、罐头、速冻食品。
数据来源:国家 ***
各类含糖食品的消费会呈现不同的季节特征,导致糖的需求量亦呈现出季节特征。碳酸饮料消费季节特征较为明显,每年的6、7、8、9月产量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糖果单月产量的峰值一般出现在每年的冬季,高产与低产月份的差距不显著。乳制品单月产量相对较稳定,峰值一般出现在6月、9月或10月,罐头食品消费季节特征相对明显一点,每年8、9月份产量能达到一般月份的150%。冷冻饮品产量的季节 *** 特征最为规律,每年夏天达到产量峰值,随后慢慢下降,直至冬天达到产量低谷,夏季单月产量甚至是冬季单月产量的两倍。
数据整理:泛糖科技
2023春节消费报复 *** 增长
2023年春节前后的消费市场呈现截然不同的状态。去年11月, *** 优化管理后,国内新冠阳 *** 染人数急剧增长影响了经济生产正常运转,叠加此前受 *** 影响市场消费持续萎靡,食品厂订单下降较为明显,部分高达20-30%。多数食品厂的食糖采购数量下降,都以消化库存为主,部分工厂甚至从12月开始停产,给工人放春节的假,仓储物流也逐渐处于停滞状态,一时间,糖价走势突然转向,期货 *** 从5800元/吨区间快速跌落至5550元/吨附近。
春节期间,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的火爆程度火爆着实令人振奋。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和73.1%。同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普涨,ICE原糖期货主力合约以6.87%涨幅位居榜首,再度站上21美分,冲击前期 *** 高点,势头强劲。
在内外因素共振下,节后开盘之一天,郑州商品交易所白糖期货主力合约跳空高开,当日上涨181元/吨,更高价至5878元/吨,涨幅3.19%。期货高价带动现货市场回暖,制糖集团不断调高销售报价,至2月中下旬,广西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5850~5910元/吨,加工糖厂报价区间为6000~6200元/吨,单日成交量较节前有所上涨。相对于供给端调价的灵敏和强势,消费端的反应略显迟缓,贸易商和终端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有些手足无措,随着糖价的持续攀升,观望情绪变得更加浓厚。
集体看多2023食糖消费
2022年的食糖消费下降明显,2021/2022榨季我国国产糖累计销量867万吨,同比减少94万吨。由于上年基数较低,在笔者近期进行的食糖消费调研交流中,几乎所有的涉糖主体都表达了2023年食糖消费将出现正增长的预期判断,区别在于增量的数值不同。
来自于贸易商的反馈更为积极。面向用糖终端的大型贸易商A表示,国内大型食品企业的采购量基本恢复到 *** 前的水平,但是中小食品厂和 *** 商的需求恢复相对较弱。“我们在春节前对于终端客户进行了一轮调研,总结是食糖消费量可能较2022年增长5%左右,年消费总量约1600万吨。但是春节期间及以后的消费恢复程度超过了我们预期,也超过了客户的预期,因此实际采购情况可能要更好些,比如有些企业的采购进度提前了,把二季度的采购计划提前到一季度末,现在询价、补货的企业明显增多,所以我们可能进一步上调消费数据。”
中国市场的放开将对碳酸饮料业务产生积极影响,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 *** 兼首席执行官詹鲲杰(James Quincey)在2022财报 *** 会上表示,“我们预期中国市场将回归常态,销量或将追平甚至赶超2019年水平。”2022-2023年,可口可乐中国持续投资优化本土产能布局,销量恢复及新的生产线投产都将给带来新的白糖采购增量。
数据来源:wind *** 公开资料
得益于 *** 期间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及线上销售渠道推进,我国乳制品生产和销售已经基本恢复至 *** 前水平。据国家 *** 数据,2020-2022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分别为2795万吨、3076万吨及3127万吨,年复合增速约为6%,预计2023年产量将达到3350万吨左右,由此将带来用糖量的增加。“ *** 对于公司整体的用糖量影响较小,2022年我公司的白糖采购量减少了1万吨,主要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生产了更多的白奶,预计今年的白糖采购量较上年增加4~5万吨。”国内头部乳品企业采购经理B表示。
数据来源:国家 *** 泛糖科技
据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反馈,罐头食品在 *** 期间的国内销量和出口量均实现正增长,尤其是黄桃罐头成为网红产品,“一罐难求”,行业整体增速约10%,预计2023年仍保持较高增速,用糖量增加。
速冻食品企业C反馈今年1-2月的产品销量已经出现增长,由于产品结构调整,行业整体用糖量少,预计全年的用糖量增幅不会太大。
此外,基金、私募等投资机构对于食糖消费的判断多为谨慎乐观。由于宏观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 *** ,且居民消费能力年内提升有限,他们认为2023年的国内食糖消费量较2022年有所增长,但幅度有限,难以一步回升到2019年的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 *** 泛糖科技
淡季不淡,旺季更值得期待
春节后的2-4月份是传统的食糖消费淡季,但是今年却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现象。前文曾提到,春节前食品厂多数提前放假,到元宵节(2月5日)后才陆续开工。由于节前库存薄弱,开工后终端的刚 *** 补库需求带动现货采购增加,同时糖价不断上涨,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部分贸易商也在 *** 上涨过程中逐步建立库存。截至1月底,2022/23榨季国产糖累计销量237万吨,同比增加27万吨,增幅12.9%,其中1月份的单月销糖量为87万吨,同比增加了5.8万吨,预计2月销量数据依然偏好。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从截至2月下旬的销售数据看,我们公司的食糖销量、发货量比去年同期都要好。随着节前库存逐步消化且下游需求增加,本周开始(2月20日),我们明显感觉到采购、询价增加,但这种情况能否持续以及下游消费情况如何还有待观察。”糖企销售经理D如是分析。
另一方面,在过去2年已经不太明显的夏季食糖消费高峰(6-8月)可能重新恢复旺季特征,制糖集团和食品企业对于此表达了乐观的期盼。“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国内经济回暖,消费者信心改善,我身边的人都在计划外出旅行。有旅游研究报告认为,2023年旅游市场预期火爆,国内全年旅游收入预计能够同比翻一番。毫无疑问,居民外出增加会带动食糖消费增长,叠加今年的表观食糖供需偏紧,所以今年夏天的食糖销售应该会有很好的表现。”E糖企销售部经理在分析糖企挺价的原因时说到。
F饮料企业对夏季含糖饮品的销售有不同看法,“今年的糖价较前几年偏高是市场的 *** ,所以采购部门的压力会转移到销售部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于夏季消费高峰,会各种促销以抢占市场和提升利润,销售费用增加,企业利润下降。目前制糖集团挺价是基于夏季消费旺季采购增加的预期,但终端产品的销售量如果没有明显起色,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不利于食糖采购的持续 *** 增长。”
食糖高价抑制需求释放
年后,白糖 *** 一路居高不下,产区制糖集团售价从5650元/吨快速上涨至5800元/吨之上,至2月下旬已多数超过5900元/吨。没有在年前锁量、锁价的用糖企业在此过程中很难找到合适的价位采购。面对着5900元以上的高价,大型用糖企业G表示已经超过今年的采购预算,所以只能观望,周围的企业都还没有采购的大动作,等待糖价回调再加大采购力度。
“在去年底或春节前已经锁价一个季度或者半年的终端客户非常开心,他们的成本基本锁定在5600元/吨左右,现在等着送货即可。其它终端对于这个价位(5900元/吨)的接受度不高,大多以随用随补为主,都是刚需。2月中上旬,节前发至销区港口的糖报价比产区还便宜,出现 *** 倒挂,我们的发货量减少。市场普遍看好今年的糖价,如果 *** 出现回调,我们打算加大补货力度。”贸易商H面露出无奈的表情。
由于白糖 *** 高企,小型食品厂使用糖浆和白砂糖预混粉作为替代的现象在局部地区持续发生,一部分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的主动行为,另一方面是体现了适应 *** 后消费明显降级的市场的被动无奈。
白糖的基差贸易数量逐年增长,贸易商群体发挥着重要社会库存的“蓄水池”作用,在本轮糖价上涨中,基差贸易商感到“很 *** ”。前期制糖集团的销量不错,基差贸易商是主要的采购群体,突如其来的 *** 上涨使其套保出现较大浮亏,更致命的是,基差糖并没有顺利销售给下游,他们需要一次像样的 *** 回调以释放库存,才能开始下一次采购。
2023食糖消费展望
通过一次全方位的市场调研,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糖人们对于2023食糖消费的乐观预期,这个预期大多是感 *** 的。为了将感 *** 认知量化,笔者将主要含糖食品的用糖比例结合预计产量情况计算出理论用糖需求,测算结果是:2023年我国工业食糖消费量约为882万吨,较2022年增长62万吨,以1540万吨基数计,增幅4.15%。
数据整理:泛糖科技
对于食糖消费的分析非常复杂,且难有客观、权威的 *** ,我们始终保持敬畏市场之心,不断探求客观 *** 。时至2月末,对于国内食糖消费乐观的预期在期现货盘面均有较充分的消化,接下来市场会更多关注实际数据变化,如三方库存数据、产区食糖外运数量、国产糖月度销售量等……另一方面,本文仅研究了食糖工业消费领域的冰山一角,民用消费在新时期或许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
(本文作者:刘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