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 *** ,鲢鳙 *** ***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5
食用的鲢鱼越大越好吗?更大的鲢鱼能长多大?

说起鲢鱼,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为中国的四大家鱼之一,鲢鱼可以说是水产市场上出场率更高的鱼类之一。不仅如此,鲢鱼还具有调节水质、防治水华的重要作用,先后被引进到了世界上9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种世界 *** 分布的“家鱼”。

鲢鱼

鲢鱼的个头儿并不算小,市场上 *** 的鲢鱼一般为3~5斤,养殖周期只有一年左右。而在查干湖、 *** 的捕鱼节上,出水的大规格鲢鱼基本都在8斤以上,更大的足足有50斤,拍卖的“头鱼”几乎达到了天价级别。

那么问题来了,鲢鱼究竟能长多大呢?食用的鲢鱼真的是越大越好吗?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养殖的鲢鱼,更大能长多大呢?

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鲢鱼的贡献绝对是不容小觑的,2019年的养殖产量就超过了380万吨,产量仅次于草鱼,位于淡水鱼排行榜的第二位。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鲢鱼是价低味美的“菜篮子鱼”,提供了相当可观的优质蛋白。

白鲢

然而,人工养殖的鲢鱼规格一般都不会太大。考虑到经济效益,养殖户一般只养一年左右的时间(多者2年),上市规格大多在3~4斤左右。在池塘中,鲢鱼一般作为套养鱼和其他经济鱼类混养在一起,比如黄颡鱼、淡水白鲳、鮰鱼等等,既能够充分利用上层的水体空间,又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还能额外增加一笔收入。

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放养的鲢鱼,还能长得更大,正所谓“宽水养大鱼”。一方面,湖泊和水库为鲢鱼提供了更大的生活空间,生物饵料也更加充足;另一方面,渔场所采用的网眼尺寸一般都很大,规格较小的鲢鱼会直接从网眼中漏出去,这种“捕大留小”的方式也延长了鲢鱼的生长时间。

查干湖冬捕现场,全都是大型鲢鳙

从鲢鱼的生长曲线(见下图)来看,一条10斤重的鲢鱼需要5年左右的生长时间,30斤重的鲢鱼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50斤重的大鲢鱼需要25年左右的时间。随着时间不断延长,鲢鱼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等到25龄之后生长速度尤其缓慢。

鲢鱼的生长曲线

从国内的捕捞数据来看,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包括放养)50斤左右的大型鲢鱼已是十分罕见,60斤以上的就更加少见了。至于养殖的鲢鱼究竟能长多大,目前也只能根据已有的捕捞数据进行大概的推测,现有的纪录在今后很有可能会被刷新。

野生的鲢鱼,更大能长到100斤?

在 *** 上,鲢鱼的成年规格一般为60~100公分,更大个体能长到140公分,更大体重为100斤左右。这样的数据并非夸大其词,也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事实依据的。

国外捕获的巨型鲢鱼

前面已经提到,鲢鱼先后被引进了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经成功建立野生种群的就有38个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印度、 *** 、泰国以及美国。尤其是在美国,鲢鱼以“ *** 鲤鱼”的身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泛滥成灾,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鲢鱼在国外频频泛滥,这和鲢鱼自身的繁殖力、适应 *** 以及食 *** 有很大关系。在长江流域,一条发育成熟的鲢鱼其怀卵量一般为62~86万枚,而在密西西比河流域,鲢鱼的怀卵量则在31~134万枚之间,更高的甚至能达到432万枚。

鲢鱼在美国泛滥

国内外的鲢鱼怀卵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最重要的差距就是鲢鱼的规格大小。体型越大的鲢鱼,繁殖力就越高,因此怀卵量的差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外的鲢鱼似乎普遍更大一些。

另外,美国的水温应非常适合鲢鱼的生长和繁殖,生物饵料也非常充足,这些都是鲢鱼频频“失控”的原因。在美国的部分河流,白鲢几乎侵占了整个河道,数量惊人,甚至还有美国人捕捞过100斤左右的“米级”鲢鱼。

“米级”鲢鱼

相对而言,野生的鲢鱼比养殖的鲢鱼体型更大,国外的鲢鱼比国内的鲢鱼更大。结合国内外的数据来看,鲢鱼的极限体重应该在100斤左右,极限体长在1米左右

鲢鱼一定要吃大的?越大的鲢鱼就一定越好吗?

农村地区有句老话,“吃鲢鱼一定要吃大的,越大越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可否认,体型越大的鲢鱼就越少见,就越能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对于池塘养殖的鲢鱼,3~5斤的规格是更佳选择,肉质细嫩,味道也很鲜美;对于湖泊、水库放养的大型鲢鱼,8-10斤左右的即可,太大的也没必要。

在自然水域中,白鲢利用口腔吸水、通过鳃耙过滤食物颗粒。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白鲢主要以蓝藻类的浮游植物为食,而很多蓝藻都是具有生物 *** 的,比如微囊藻、颤藻、念珠藻、鱼腥藻等等。

蓝藻 *** 是指有害蓝藻的细胞在破裂之后释放出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可以分为肝 *** 、神经 *** ,对 *** 健康有很大影响。以微囊藻 *** 为例,刚开始的中毒症状表现为肌肉酸痛乏力、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腹部剧烈疼痛、肌肉抽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在水华频发的富营养水体中,白鲢往往被用来摄食蓝藻、调节水质,在大量摄食蓝藻后,鲢鱼本身并不会产生中毒反应,但是可以通过食物链作用将 *** 传递给更高的营养级,这时候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了。

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鲢鱼,体内积累的 *** (包括重金属、生物 *** 、环境激素)就会越多, *** 的多少和水质有很大关系。国内很多水库、湖泊的水质都很优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态放养的鲢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品质也很有保证,因此食用规格可以稍大一些(相对于池塘养殖的鲢鱼而言)。

白鲢捕捞上市

总之,鲢鱼并不一定非要吃大的,市场上销售的一般也只有2-5斤左右, *** 一般都不超过10元/斤,便宜的只卖到5-6元/斤,可以说相当“亲民”了,偶尔买来尝尝鲜还是不错的。

对于上述观点,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三农发文挑战赛#

白鲢:拥有最多的肌间刺其分叉多且复杂,却是善跳跃的根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中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鳙鱼(花鲢)以及本文要说的白鲢。

白鲢。 ***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缘何它们是四大家鱼

之所以选择这四种鲤科鱼类作为四大家鱼,通常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它们的苗种在长江里的天然产量大,易获得,可以大量推广。

二、它们生长迅速,抗病力强,且生长拐点年龄均比各自的 *** 成熟年龄大2~3龄,即 *** 成熟后仍会继续生长,所以食用价值较高。

三、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这四种鱼的食 *** 及所处水层互不冲突白鲢通常在水域上层,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主食,也吃浮游动物。鳙鱼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主食。青鱼栖息于水域中下层,主要以螺狮、河蚌等底栖动物为食。草鱼则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和水草多的近岸边,主要以水草、芦苇等为食。四大家鱼恰好互补,十分适合池塘混养。

四大家鱼。 *** :Leo Nico & Dezidor & Harka Akos

在适应长期滤食和上层生活的过程中,白鲢的形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它的下颌延长,嘴也变得更加宽阔,张开时好似一个簸箕。白鲢时常会一边游动,一边张合大口来进食,水流裹挟着大颗粒的藻类和浮游动物顺着流入口中,经过螺旋型的鳃上器后,食物被细密特化为页状的鳃耙 *** ,进入腹中。

为了更好观察水下环境,白鲢的眼睛位置也变低了不少,看起来又呆又憨。这也是鲢属 Hypophthalmichthys 名字的由来——希腊语中意为“眼睛在下的鱼”。

“你说谁是憨憨?” *** :NOAA Great Lak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aboratory

大嘴如何净化水质

作为四大家鱼之一,白鲢更多还是出现在餐桌上。除此之外,它其实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本领——净化水质。

由于池塘湖泊等水域往往较为封闭,一旦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后,便会立刻爆发严重的水华,这不仅会产生难闻的味道,还会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20世纪70年代,武汉东湖每年夏季都会出现严重的蓝藻水华。然而自1985起,令人头疼的水华却突然销声匿迹,时至今日也再未爆发。中科院水生所的刘建康院士等人通过对照实验研究发现,这与当年湖中加大了白鲢等滤食 *** 鱼类的投放有着密切的联系。

水体富营养化。 *** :Felix Andrews / wikimedia

国外一些水华爆发常常与小型藻类有关。理论上,滤食 *** 鱼类特别是花鲢吃掉以小型藻类等为食的浮游动物,会进一步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现象。这是因为,将控制小型藻类的浮游动物吃掉后,任由藻类水生植物疯长会进一步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所以,滤食浮游动物 *** 的花鲢鱼一般不能多放

然而东湖里的实验发现,同样的水体中,投放了白鲢等滤食 *** 鱼类后的净水效果,要远远好于仅依靠浮游动物的净水效果。原因在于,东湖中泛滥成灾的恰恰是能被白鲢滤食的蓝藻等大型藻类,自1985年后,湖中白鲢等滤食 *** 鱼类的数量和密度反而越来越大,故蓝藻水华至今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这一净水 *** 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真的不再抢救一下么?” *** :MN DNR

肌间刺是它的法宝

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开始陆续从中国引入“ *** 鲤鱼”,即“青、鲢、草、鳙”四大家鱼。它们漂洋过海来到北美 *** ,担负起环境大使的使命。这些“ *** 鲤鱼”主要滤食河流湖泊中过多的浮游植物,并控制水草、淡水螺类和危害鱼类的寄生虫的数量

初衷虽好,但美国人民却忽视了这是四把“ *** 剑”。一方面,美国各河流的自然环境与白鲢等鱼类的原产地环境相仿,十分适合它们生存;另一方面,这几种鲤科鱼类的繁殖能力很强,而且其成体往往体型庞大,北美的淡水环境中缺乏足够的大型掠食 *** 鱼类来控制它们的数量,本土鱼类又很难与其竞争。

于是在短短几年间,这些外来户迅速泛滥于美国大小河道之中,成功占领大部分的淡水自然水域,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甚至开始直逼美国动植物的庇护所——五大湖区。

道理我都懂,但白鲢为什么这么大? *** :U.S. Geological Service

如临大敌的美国人民采取了拦网等各种措施,试图阻止白鲢等鱼类扩散,可惜收效甚微。为何对本土鱼类百试不爽的拦网,在白鲢面前却成了摆设呢?原因或许就在于那令人讨厌的肌间刺

在中国,白鲢或许是最廉价的食用鱼了,不仅是因为其产量很大,虽然有令人头疼的肌间刺,更多是因为其生存能力很强很好养殖。

白鲢拥有四大家鱼中数量最多的肌间刺——足足123枚,比鲤鱼要多出20多枚。

几种鱼的肌间刺。 *** :吕耀平等 / 水产学报(2007)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肌间刺的作用一般是支撑肌肉辅助运动。白鲢不仅多刺,其刺更是分叉多且复杂,这为其出色的跳跃能力提供了基础。由于生活在水域上层,加之白鲢生 *** 胆小,一有风吹草动便会迅速跃起,甚至怼到人脸上,以致于围网捕鱼时工人们需要戴上头盔等一系列防护工具。架设在河道中的拦 *** 常不过一米多高,对白鲢而言简直是小意思,它们甚至可以轻松越过一些小型的坝体。

在美国,有人曾被受惊的白鲢撞伤面部和颈椎,甚至在美国一些地方人们发起比赛,用 *** 射跃起的白鲢。 *** :U.S. Geological Service

白鲢的受威胁程度 *** 为NT,即“近危”级别

虽然白鲢在美国过得“滋润潇洒”,但其在原产地中国的种群却受到了不小的威胁。IUCN将白鲢的受威胁程度 *** 为NT,即“近危”级别,比大熊猫的“易危”只低一级。或许有人会问,白鲢的数量还有很多呀,市场上也随处可见,这么大的种群数量危在哪里?

首先,IUCN的评估是基于野生种群做出的,人工种群不涉及在内。其次,评估并非以数量作为单一标准,而是综合了种群健康程度、受威胁程度、长期发展趋势等得出的。

以白鲢为例,“近危”意味着眼下其野生种群已受到威胁,若长此以往不采取措施,会产生更糟的后果。对白鲢评估结果的解释中,IUCN官方给出了三个关键词:水坝、污染、过度捕捞

这里的水坝,是指整个长江流域大大小小四万座水坝的共同作用。水坝改变了水流、水温等一系列与鱼类繁殖相关的水文条件,使得白鲢种群和其产卵场分隔甚至破碎化。纵然白鲢能越过少数低矮的小坝体,面对更大的水坝还是 *** 为力,这极大影响了白鲢的繁殖效率。

此外,环境污染和人工种群带来的基因污染同样不容忽视,同样受此影响的鲤鱼甚至被评估为“易危”。而过度捕捞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鱼苗们往往来不及长大,便被 *** 网等一系列违法网具和捕捞活动一网打尽,短短几十年间种群规模严重缩水,十不存一。

未成年的白鲢。 *** :Mirko Barthel / wikimedia

所以,凡是肌间刺少的鱼大多不善跳跃。

(本文来源:物种日历 原标题:讨厌的肌间刺,是它“跃龙门”的终极 *** 修改:西南渔业网)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或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肉质洁白如雪的野生江鲢鱼,深受钓鱼人喜欢

江鲢鱼,记得小时候会吃到,但机会也不多,我们厂在长江边,厂里职工尤其是船队的职工常会在江边下钩打鱼,有时会有人送些鱼来,那时最常吃的就是独蒜烧江鲢鱼啦。我很爱吃的就是江鲢鱼,只因这鱼味道鲜美,而且没啥刺,而我在刺面前总显得很笨。





野钓鲢鱼,虽说很难,但每年还是有少数高手钓获几十斤的大鲢鱼来,有时一天就达十几尾左右。野河中的鲢鱼去鳞后,用水冲去血水,马上看见肉质洁白如雪,表面无一点黑斑,然而鱼塘的鲢鱼是有小黑斑的。这样的好鱼深深地吸引着钓鱼人。




带上自制的 *** 钩,备用的铅砣、摇轮、长大的抄网及大夹背篼,前往赤水河垂钓。小河中野钓,公路不通客船少,绝大多数是山路,早出晚归,如同翻山公一样,辛苦程度是一般 *** 会不到的。




7/8支海竿,在水边待了一天 *** 。江鲢终于上钩了,当时挂铃大作,竿梢剧烈点头,江鲢迅速 *** ,钓线被强力拉动,像一支箭贴着水皮向远处射出。滑轮飞转,拔下钓竿,用力一抖,摇动手柄,急速收线,那支箭像 *** 的回放镜头退了回来。爆燥,易怒,有冲劲,横冲击撞,瞬间爆发力强,这是江鲢中钩后的典型特征。




近了!突然,梢头一低,箭又 *** 出去。开始拉锯并角力。如此反复约半个小时。它累了,终于被拉到岸边。建东谨慎地下了抄网,仍有反复,但最终下水用一只手抠住鱼鳃,另一只手 *** 鱼口,双手把鱼头抱住,用力将这条鱼拖上岸。这是一条16斤重的鲢鱼。





经验分享:鲢鳙钓饵只有两点:雾化好,味道重。当然,酸臭味道肯定更好,不是他有多喜欢酸臭,而是其他鱼不喜欢酸臭。




我的 *** 是:钓鱼剩下的不含鱼粉或虾粉的饵料,再掺一些点心渣或麻酱渣子,装入塑料袋中密封,放在阳光下晒两周以上。装钩时掺些玉米面窝头或白面。这种饵料时间越长越好,隔年的效果更佳。我就常使用这种饵料,不用特意做,且节省粮食。

海鲢鱼:体长可达1.2米的海中大鱼,是垂钓者的更爱

在我国南方沿海近岸,经常可以看到海水表层的成群游动的海鲢鱼,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大眼海鲢、夏威夷海鲢、大西洋海鲢,这几种海鲢都是爆发力很强的掠食鱼类。

其中大眼海鲢体长一般在80公分之内,在河口地区最常见的规格在20~60公分之间。夏威夷海淀体长可达120公分,经常出现在较浅的沙泥底河口及内湾。而大西洋海链体型最为巨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超过75公斤,是美洲地区的主要垂钓目标鱼类之一。

▲▲上图是大眼海鲢,其标志 *** 特征是大大的眼睛和坚硬的吻部。大眼海鲢就是通常所说的大海鲢(Megalops Cyprinoids),侧线鳞数目为36~40,属于暖水 *** 近海中上层鱼类,也可以进入河口淡水中生长肥育。

▲▲上图是夏威夷海鲢,英文名称颇为优雅,为Ladyfish,而中文俗称则为烂肉鳡,土感十足。这种鱼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海域,在我国 *** 省附近海域也有分布,主要以表层浮游生物为食,有时也吃小型鱼虾类。

▲▲大西洋海鲢堪称体型更大的海鲢鱼,在 *** 几乎没有分布,主要产区是中美洲地区,在内陆的淡水河流中也有巨型大西洋海鲢出没,爆发力惊人,往往需要几个壮汉合作才能将其 *** 。

我国最常见的是大眼海鲢(即大海鲢)。大海鲢虽然身形巨大,但是在水产市场上并不多见,在国外是美国、印度的主要水产养殖鱼类之一,这种鱼对养殖条件的要求不高,在pH8.2,水温28℃左右即可养殖。在我国,目前只有海南地区有一定的渔业产量。

大海鲢一般分布在 *** 带及热带海域。历史上关 *** 鲢的初次报道是在1846年,发现地点位于广州。1902年在 *** 又有渔民发现了大海鲢,之后在1 *** 6年的海南岛再次发现。1999年,在 *** 内陆的河流中也发现了大海鲢的踪迹。

2006年6月开始,上海海洋大学(那时候还叫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才正式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的工作人员在长江口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定点监测。研究人员在长江口沿岸设置了13个采样点,以便对长江口仔稚鱼的多样 *** 概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小型拖网中发现了遮目鱼仔鱼,同时也发现了海鲢仔鱼40尾,大海鲢仔鱼144尾,这说明长江口附近极有可能存在大海鲢的天然产卵场,这也是已知最位置最 *** 的大海鲢产卵场。

位置更 *** 的黄海海域,在夏季可能也有大海鲢的出没,但相关的报道却寥寥无几。关 *** 鲢的分布,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里面讨论!

#水产养殖# #海鲢# #渔业#

四大家鱼是哪些?是鲤草鲢鳙,还是青草鲢鳙?改变源自一位皇帝

有人说“四大家鱼是鲤草鲢鳙,这是因为这四种鱼养殖的最多”,也有人说“四大家鱼是青草鲢鳙,这是大家长久以来的 *** ”。这下矛盾就产生了,四大家鱼中鲤鱼和青鱼的存在,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到底哪个才是正确 *** ?这个在不同的时代下,还有着不同的说法。

被称之为家鱼的原因,是由于能够被人类进行饲养,像狗,鸡,猪,羊,牛等家畜一样,都是被人类所养殖的。而能够被称得上四大家鱼,也必定是养殖范围更大,养殖数量最多的鱼种。

现如今大家所 *** 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起源于唐朝然后流传至今。而在唐朝以前的四大家鱼,更多的是以鲤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为主。鲤鱼的养殖数量要远远地超过青鱼,但由于唐朝皇帝姓李的缘故,所以把养殖鲤鱼改换为了青鱼。

进入唐朝以后因为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的生长速度较快,鱼种又属于特大型的鱼种。青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远远超过了鲤鱼,转而青鱼成为了四大家鱼之首的鱼种。从而能够在唐朝覆灭以后,青鱼依然位列四大家鱼之中。

进入现代以后,养殖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养殖用的饲料也从纯天然植物,完全地更换为了专用的养殖颗粒。进而鲤鱼因其适应能力优于青鱼,生长速度在颗粒的喂养下也比青鱼快,进而鲤鱼的养殖数量逐渐地多于青鱼。

除了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之外。近些年逐渐流行的黑坑垂钓,也多以垂钓鲤鱼为主。从而在市场上面,形成了鲤鱼需求量激增的情况。在这样的多重因素下,鲤鱼又逐渐地被人们认为应该进入四大家鱼,替换青鱼的存在。

黑坑垂钓除了垂钓鲤鱼以外,大物型黑坑池塘也被众多钓友所痴迷。在大物型的黑坑池塘中,则多以青鱼和草鱼为主,并且其体型大都在十多斤至二十多斤等,其充沛的力量和冲刺感,让体验过的钓友无不拍手称快。

在饮食上面,也有着青鱼和鲤鱼的区别。以淮河流域为界,以北的地域多以食用鲤鱼为主,特别是在进入山东地区后,各种宴席上面多以鲤鱼为多。鲁菜中的糖醋鲤鱼,也是有名的 *** 菜品。进入淮河流域以南后,青鱼的食用则更多,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也会用青鱼做腊鱼。


青鱼和鲤鱼的四大家鱼之争,看似是两类鱼种的竞争。其实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竞争,当市场对青鱼的需求大的时候,养殖青鱼便会多了起来,当市场对鲤鱼的需求大的时候,养殖鲤鱼的则会更多。

从全面的市场来看,青鱼和鲤鱼的供需如今还在一个持平的情况。但是以南北市场进行区分的话,南方市场的青鱼要比鲤鱼多,北方的市场则多以鲤鱼为主。转而可以说,北方的四大家鱼为“鲤草鲢鳙”,南方则是“青草鲢鳙”。

鲢鳙图片,鲢鳙图片卡通-第1张图片-

冬日里的皱纱鱼腐 | 软滑可口,转身盘子就精光

鱼腐,可以理解为用鱼肉做成的油豆腐。 上好的鱼腐,油炸时候膨胀如圆球,出锅后微微收缩,皮薄有皱褶,外表似蚕纱,所以也叫皱纱鱼腐。 这是泷江河畔的罗定人,因地制宜、巧手妙制的人间美味。 “鱼腐”的发音与“愈富”相似,用它招待宾客,也有招财进宝,愈来愈富的意头。 需要自己 *** 持年夜饭的朋友,又可以添样新菜单了~

By 菜菜美食日记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

用料
  • 鲮鱼肉 400g
  • 蛋清 6个蛋(约210g)
  • 木薯淀粉 40g
  • 盐 10g
  • 糖 10g
  • 姜葱水 20g

做法步骤

1、新鲜鲮鱼肉清理干净硬骨和鱼片,洗净沥干,切成小条 · 广东鱼摊一般会帮忙片鱼肉,去鱼皮,剩下的鱼骨可以加酱油葱末姜蒜清蒸,非常好吃

2、搅拌机倒入鲮鱼肉、10g盐、20g葱姜水,隔冰水打成细腻的肉糜 · 若使用鲢鱼、草鱼等腥味偏重的鱼类,建议葱姜水增加2-3倍 搅拌机在打肉过程中会摩擦生热,而肉糜温度过高会使蛋白质变 *** ,导致肉糜口感粗糙失去弹 *** ,不易上劲

3、再分2-3次倒入蛋清搅打细腻,最后加入40g木薯淀粉拌匀

4、起锅,倒入1/2锅油,烧至60-80度后调小火,左手用虎口挤鱼丸,右手勺子蘸少许油刮下来,放入锅中,全部鱼丸挤完,轻轻推动防止沾底

5、等全部丸子浮起后,调成中火,油温大约四五成热,继续推动,大约15-20分钟

6、等全部鱼丸膨胀至2-3倍大,大致上色,捞起不立刻回缩状态,调大火继续炸3-5分钟

7、炸至鱼腐均匀上色、表皮微脆时,捞出沥干油分,出锅后会微微收缩 · *** 的鱼腐可冷冻一个月,冷藏一周保存

8、若不想油炸,可以煮一锅温水,烧至60-80度,调小火,挤入鱼丸,再转中火煮至浮起,捞起过冷水,弹牙的鱼丸就做好啦 · 建议鱼肉只添加1个蛋白,20g木薯淀粉,口感更弹牙

小贴士

1、在家想做出地道的罗定鱼腐,最重要的是选料。 做鱼腐的鱼,更好选用鲮鱼,又以喝泷江水的鲮鱼更佳。鲮鱼腥味极淡,鱼肉鲜甜,且鱼骨极易剁碎,不会影响口感。 新鲜鲮鱼,更好选用4两左右的大小。太大则肉粗,做出的鱼腐不够嫩滑;太小则肉质松散,吃不出鱼味。 在珠三角地区都容易买到鲮鱼,其他地方的小可爱,也可以用新鲜的鲢鱼、草鱼代替,但需要加多倍葱姜水来去腥。 2、传统做鱼腐,要长时间的手剁手搅来上劲,十分考验臂力。 菜菜今天用绞肉机+冰水配合,短时间内也能做出弹牙的鱼胶,炸出光泽通透感。 3、鱼腐一次尽管做多一点,它可以长期储存在冰箱,随时拿出来救急撑场面。 现炸的鱼腐紧着烫,之一时间丢进嘴里,咬破轻薄又柔软的脆感,层层的鱼鲜荡漾开来,绝! 聪明的罗定人还发明了用炼奶蘸食的吃法,意料之外的鲜甜可口,惊喜连连! 除了配炼乳,蒸、炒、上汤、焖煮、火锅,甚至煮粥都可以,吃法百样多。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同为“四大家鱼”,为何白鲢的 *** 是更便宜的?看完心里明白了

导读:同为四大家鱼,为何白鲢的 *** 是更便宜的?看完心里明白了

文/农夫也疯狂

鱼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太常见的肉类了,在农村里很多人从小就喜欢去河里、水塘里面捞鱼,像夏季下雨以后,河里面的鱼就特别多。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去野外捞鱼的要少了很多,但是喜欢钓鱼的人却多了不少。有些水库里面,就能钓到一些特大的鱼,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那大家可知道四大家鱼是指哪四种鱼吗?为何白鲢的 *** 是更便宜的呢?看完心里明白了!

在我国养鱼的历史非常悠久了,而“四大家鱼”就是指在过去养殖范围最广的四种鱼类,它们分别是青鱼、草鱼、白鲢和花鲢。有些人认为鲤鱼也是四大家鱼,还有些则把鲫鱼当成四大家鱼,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鲤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就算是不用人工养殖,一样也能正常繁殖并且生长,所以算不上是“家鱼”。而鲫鱼现在虽然养殖范围也很广,在市面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鱼类,但是养殖历史并不悠久,因此也不能算是四大家鱼。那同为四大家鱼,为什么白鲢的 *** 是更便宜的呢?

白鲢的 *** 确实一直以来都不贵,想起在小时候,过年的时候买的最多的鱼类就是白鲢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购买好几条白鲢,当时吃起来还是非常美味的。毕竟以前的生活条件差,一年中也吃不上几回鱼。而白鲢则因为 *** 便宜受到青睐,大家也舍得购买。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喜欢吃白鲢的很少了。提到白鲢,有不少人就会露出嫌弃的表情。

之所以白鲢如今不受欢迎了,这和其自身的缺点有关,那就是腥味很重,并且刺多,吃起来口感也很一般。在有些地方还一直有着白鲢是发物的说法,所以很少购买白鲢。白鲢这种鱼的腥味很重,如果技术不到家,做出来的菜真的难吃。而且它的肉口感都不如其他三种鱼类,再加上刺很多,还都是小刺,在食用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不然就很容易被鱼刺卡喉咙。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人对白鲢没什么好感了,这也是为什么白鲢 *** 便宜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白鲢的产量较高。白鲢养殖是比较简单的,并且相比于其他的几种鱼,它的养殖成本要低一些,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的产量。这种鱼一般亩产可达到几千斤,如果管理得当,白鲢生长很快,亩产上万斤也不难。试想一下,本来吃的人就不多,但是却产量又高。为了把它卖出去, *** 只能是下跌了。

还有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很多的养殖户是顺带养殖白鲢。白鲢这种鱼虽然 *** 便宜,但是很多的养殖户都会养殖一些。其实就是因为白鲢不仅适合混养,而且在鱼塘里面放养白鲢,一方面能合理利用水层,另外一方面它还能净化水质,吃掉水中的蓝藻,为其他的鱼类生存提供空间。所以对于养殖户来说,白鲢就相当于是顺带养殖。

总结起来就是白鲢的产量高、养殖简单、喜欢吃的人不多,所以 *** 才一直在四大家鱼中是垫底的。各位网友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白鲢吗?欢迎留言讨论!


钓草鱼和钓鲢鳙有两个区别,明白了,就更容易钓到目标鱼了

钓鲢鳙钓浮一定没有争议, 但钓底也能钓到鲢鳙,只是要比个高低的话,底钓鲢鳙的鱼获一定比不过浮钓鲢鳙的鱼获。道理就是鲢鳙属中上层鱼种。虽然也会到水底层觅食,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在中上层活动和觅食。所以钓中层以上的水层更容易钓到鲢鳙就是这个道理。

钓草鱼以往钓友们钓底的更多 ,因为钓底能够钓到草鱼,所以大家都习惯于钓底了。但实际上根据草鱼的习 *** 来看,它是中下层鱼种。更多的时间是活动在中下层的。虽然觅食在多数时候还是在水底觅食 ,那是因为更多的食物是沉落在水底的,在水底更容易找到食物。但是如果水中有浮动的食物,草鱼更容易发现,更容易吃到食物。所以钓草鱼钓离底,比钓底更容易钓 的多。特别是在钓离底的同时,采用少抛勤抛,把诱鱼的作用发挥出来,草鱼就不用很辛苦在水底找食物了,直接在离底的状态下就能吃到食物。这样草鱼看到食物容易,吃到食物也容易。如果钩饵在离底的状态下,草鱼吃到钩饵,漂相往往动作很大,而且黑漂居多。

我们把鲢鳙和草鱼的习 *** 弄明白了之后,就知道钓鲢鳙和钓草鱼有什么区别了。

一 ,先说钓不同水层的区别。

钓鲢鳙通常钓中上层水层,或者说从钓中上层开始入手。只有一直没有口的时候再试探中层以下水层。

钓草鱼通常钓中下层水层,或者说从钓中下层开始入手,只有一直没口时才试探钓底或钓中上层。

以上可以看出,虽然鲢鳙和草鱼都有一个主攻的水层,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主攻的水层没有口的时候还是要试探其他的水层。因为气温气压等因素会导致鱼层的变化。这个变化我们人感受不到,所以需要试探。

二 ,再说说抛窝和抛竿频率上的区别。不管是河流、水库、鱼塘,只要鱼的密度不是太低,不至于钓一天也难得碰到一条鱼,那按照一定的频率抛窝和抛竿就是必要的。

由于钓鲢鳙用的饵雾化非常好,所以钓鲢鳙可以不必单独抛窝,直接在钩上挂大饵团,边抽窝边钓就可以了。只是抽竿的频率要求高一些,特别是开始的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在没有出现鱼口的时候,抽竿的节奏要快,频率要高。这样才更容易把鱼诱到窝子里来。当有鱼口并开始上鱼了,抽竿节奏可以放缓一些,但仍然要保持一个频率不能间断。否则鱼就会散开。最后导致窝中无鱼可钓。

钓草鱼不管用搓饵,还是用玉米钓,都需要单独抛窝,更佳的 *** 是提前打一个稍大的窝。在垂钓的过程中,还需要少抛勤抛的方式不断地诱鱼续窝。同时抛竿也要保持一个适当的节奏。这个节奏与钓鲢鳙相比较的话,如果钓鲢鳙每分钟抛竿一到三次的话,钓草鱼,每一分钟到二分钟要抛竿一次。也就是说,钓草鱼抛窝和抛竿的频率要低一些。

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虽然钓草鱼节奏慢点,但决不能过于慢,因为过于慢的节奏就等于没有频率了,等于守钓了。守钓的诱鱼效果是很差的,诱不来鱼,就钓不到鱼。所以尽管钓草鱼抛窝抛竿的频率比钓鲢鳙慢一些,但保持一定的频率是必须的。因为保持一个合适的频率抛窝抛竿,是钓鲢鳙和钓草鱼的一个共同优势。没有了频率就是去了优势。就和守钓没有区别了。

三峡水库蓄水近20年,堪称一座“鱼库”,里面更大的鱼有多大?

长江上游的三峡水库是中国更大的水库,自2003年开始库区水位提升到135米后,三峡水库就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天然鱼库”。在2006年和2009年,三峡库区的蓄水水位进一步提升到了156米和175米,库容进一步升高。

当水位维持在175米(正常蓄水水位)时,三峡库区的总长度多达667公里,库容393亿立方米,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080平方公里。在这片广阔的水域中,渔业资源自然是非常丰富,有不少体型惊人的“水怪级”大鱼出没。

比如在2014年7月,重庆江段石芦河支流的渔民就曾捕捞过一条300多斤重的鳙鱼,体长足足有3米,堪称“鳙鱼王”,在当地以“水怪”之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略微遗憾的是,这次目击只留下了一张照片,并没有实物佐证,事件的准确 *** 还有 *** 证。

三峡水库蓄水近20年,里面的鱼更大能有多大?

从2003年算起,三峡水库蓄水已有18年,是一个体量巨大的生态型渔场。据统计,长江中的鱼类有300多种,其中生活在三峡水库中的鱼类就有140多种,包括47种长江特有鱼类以及3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食用鱼类。

长江流域的巨型青鱼,1.3米长,67斤重

在上世纪90年代,三峡渔民最重要的捕捞对象是四大家鱼、鲤鱼、铜鱼、黄颡鱼、南方大口鲶等鱼类,每年的渔业产量3208吨~11000吨不等。但和其他江段一样,三峡渔业同样也处于长期的过度捕捞状态,产量从1999年开始便一直下滑,5年减产1300多吨,减幅高达36%。

在三峡鱼类减少的同时,长江中的大鱼也陷入了危机。在过去,长江中更大、最古老的鱼类非白鲟莫属。在南京江段,当地渔民曾在上世纪50年代捕获过一条长7.5米的白鲟,体重高达908公斤,是不折不扣的“淡水鱼之王”。

白鲟的远古化石

白鲟是一种 *** 凶猛的肉食 *** 鱼类,能一口吞下几十公分长的成年淡水鱼,是长江流域的 *** 猎食者。由于吻部极其突出,白鲟也被称为象鼻鱼,长江渔谚中有一句“千斤腊子万斤象”,其中的“象”指的就是白鲟。

据资料记载,从1976年之前长江流域每年捕捞的白鲟为676尾,总重约25吨,每尾均重37公斤。在之后的40多年里,酷渔滥捕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制止,再加上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大批亲鱼被拦在坝下,无法顺利洄游繁殖,这些因素导致白鲟的数量越来越少。2020年初,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成了人类永远的遗憾。

在目前现存的大鱼中,中华鲟的体型是更大的

长江流域共有三种本土鲟鱼,分别是白鲟、中华鲟以及长江鲟(达氏鲟)。白鲟灭绝后,三峡江段更大的鱼类就要属中华鲟了。

成年的中华鲟体长超过2米,更大能长到4~5米,体重超过500公斤。在2000年7月31日,安徽渔民在武汉长江三桥捕到了一条巨型中华鲟,渔船差点都被带翻。拖到浅滩时,这条中华鲟浑身被渔网缠绕,需要7~8名壮汉才能将其搬动。当时的野生中华鲟已经非常稀少,于是该渔民马上向上级反映,并在8名村民的协助下解救了这条中华鲟,最终放回了长江。

2000年8月,巨型野生中华鲟被放生

对中华鲟影响更大的,是葛洲坝的阻拦。从葛洲坝截流开始,中华鲟的繁殖群体也同样遭到了 *** ,无法顺利抵达上游的产卵场。在1983年,国家明令禁止商业捕捞中华鲟,1988年又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虽然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已被攻克,但是野外数量依然在持续减少,2010年还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了极危物种。

中华鲟繁殖群体预测模型

科学家们根据中华鲟的历史繁殖情况制成了一个预测模型,该模型显示:2020年能够实现自然繁殖的中华鲟不足100尾,2025年顺利繁殖的亲鱼将减少到60尾左右,2030年将进一步减少到30尾,成年雄 *** 个体将减少为零!

第三种鲟鱼——长江鲟的命运与之类似。和前两种鲟鱼相比,长江鲟的个体较小,成年个体一般在30公斤左右,达不到上百公斤的量级。同样是因为过度捕捞以及水利工程的兴建,长江鲟也成了一种濒临灭绝的物种。

2020年,长江江苏段再次发现珍稀长江鲟(达氏鲟)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长江中的鲟鱼或将迎来新的转机。在禁渔的同时,渔业部门会大量放流中华鲟、长江鲟的人工繁育苗种,弥补自然繁殖量的不足,这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恢复手段。等到禁渔结束后,长江三峡的鲟鱼数量应该会更多,个头也会更大。

十年禁渔结束后,三峡库区的鱼能长到多大?

十年禁渔给了长江渔业资源一个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没有了沿线渔民的过度捕捞,长江的鱼类必定能长得更大,种群数量也会空前增多。

以四大家鱼为例。四大家鱼要发育到 *** 成熟阶段,需要3~4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十年禁渔能保证四大家鱼完成2~3个世代的繁殖周期,这对于渔业资源的养护至关重要。

鲢鱼

在2020年11月底发表的一篇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三峡库区中的四大家鱼基本都是低龄鱼,以1~3龄为主,这很有可能是近两年增殖放流的鱼苗(也有一部分是野生鱼苗)。借着十年禁渔的大好形势,这批鱼苗无疑会迎来更佳的生长周期。

全面禁渔后的长江干流

在这项调查中,科研人员深入到万州、木洞以及秭归江段,对当地鱼类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发现,鲢鱼群体中1~2龄群体占到总量的59%,1~2龄鳙鱼则占该物种总量的75%。鲤鱼、鲫鱼同样也是如此,1~3龄鱼分别占总体的83.3%以及81.2%。

10年的生长时间足以保证首批家鱼鱼苗(1~3龄)长到10~20公斤的级别。要知道,现阶段长江中30~50公斤的巨型鲢鳙肯定还有不少,10年之后的体重更加难以想象。

鲢鱼的生长曲线

那么,四大家鱼更大能长到多大呢?

在 *** 上,鲢鱼的更大体长纪录为140公分,体重为50公斤。鳙鱼的极限体重也能达到50公斤,体长亦能达到米级。至于青鱼和草鱼,更大规格还要再往上加码,体长能达到2米,体重能超过100公斤。

长江渔民捕获的巨型青鱼

等到十年禁渔结束后,四大家鱼的资源量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鳡鱼、鯮鱼、鳤鱼、胭脂鱼等鱼类也是同样如此,在严格禁渔的形势下,质和量都会发生显著变化。

长江江豚(非鱼类)

诸多迹象显示,长江禁渔已经开始初现成效,江豚的目击数量正在逐渐增多,鳤鱼等珍稀的鱼类也多次被发现(工作人员上一次发现鄱阳湖鳤鱼还是在2012年)。更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时隔30年后,刀鱼重新洄游到长江中游的嘉鱼江段,这标志着刀鱼产卵场的规模正在向上游扩散!

总之,十年禁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对长江的生态修复来说至关重要。对于禁渔10年后的成效,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垂钓鲢鳙时,不同鱼星形态所透露出的鱼情信号,决定了钓法的选用

刚刚入了夏季的北方还伴随着些许的冷意,可黑夜天空中的一声闷雷,却也告诉了钓鱼人又到了适合垂钓鲢鳙的时节。准备饵料,绑制鱼线,擦拭钓竿这一步步的准备工作,也随着夏雨的来临而展开。那么,在垂钓鲢鳙时有哪些可以被钓鱼人所利用的信号呢?且随本文内容一探究竟。


鱼星篇

  • 关于鱼星

“鱼星”一词是 *** 于钓鱼届中的,并不是人们在品尝鱼肉制品时,嗅闻到或者是品尝到的鱼腥味,而是一种众多钓友之间约定成俗的描绘 *** 词语。所描绘的内容多是指,鱼在水底活动或者呼吸所产生的,由水下向水面运动的气泡。

这种气泡会受鱼种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形态和区别,有经验的钓手也可以由此进行区分获取相应的垂钓信息。像本文中将要提到的鲢鳙鱼种,在不同的水下状态,就会产生出不同形态的鱼星。

  • 鲢鳙鱼种产生出的鱼星

鲢鳙这两种鱼会受不同水深的影响,停留在不同的水层深度,比如在一些较浅的水域以及天气出现降温时,鲢鳙就会停留在水域的底层,而在一些较深的水域以及天气炎热时,鲢鳙多会在水域的浅层活动。

这两种不同的停留水层,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鱼星。其中一种呈菊花状的鱼星,多是鲢鳙鱼处在水底所形成的的一种鱼星。另外一种是呈单个气泡的鱼星,多是鲢鳙处在水域中层所形成的的一种鱼星。



  • 不同鱼星透露出的信息

当窝点内有鱼星出现时,对钓鱼人利好的信息就是鲢鳙已经进窝,表明自身在垂钓中的诱鱼工作已经完成。

但鲢鳙鱼已经进窝后,自身依然没有钓获鲢鳙的话,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鱼星状况去判定所钓水层是否合适。

当排除了所钓水层的问题后,依然无法钓获目标鱼,那就要从自己的钓具以及钓法上面找出相应的问题了。

段落小结:“鱼星”是 *** 于钓友之间的一种描绘 *** 用词,它的出现会根据不同的鱼种和鱼种不同的水下状态,产生相对应的差别,进而钓鱼人可以根据这样的信息,来辅助自身做钓。

钓具装备篇

  • 垂钓鲢鳙的硬件设施

鲢鳙垂钓是一个 *** 于其他鱼种,一个完整且固有的垂钓形式,因此在垂钓鲢鳙时,就会有着较为独特的钓具选择,而在以往的垂钓鲢鳙过程中,常常会用以下的角度去选择所用的钓具。

一般在垂钓鲢鳙时,多会选择6.3米左右的钓竿去垂钓,这个长度的钓竿可以在控鱼能力和垂钓体验上面,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所以会选择这样的钓竿长度去垂钓。

再就是浮漂的选择,因为是需要浮钓鲢鳙,所以在选择浮漂时多会选择3克左右吃铅量的浮漂,这样大小的浮漂可以满足一般鲢鳙饵的比重,并能够完美配合6.3米长度的钓竿进行垂钓。


选择一支合适的浮漂是垂钓鲢鳙的关键


  • 垂钓鲢鳙的软件设施

把钓钩归类为软件设施的原因是,在早期的垂钓鲢鳙时,笨重的钓钩依然会钓获鲢鳙,所以钓钩不需要硬 *** 的规定,基本只要满足拉力值和钩尖锋利度就可以了。但是,现如今更轻更硬拉力更强的钓钩,肯定会为垂钓鲢鳙增添几分便利,这也是把钓钩归类软件设施的主要原因。

双钩距离的设定依然是软件设施中比较重要的一点,特别是在垂钓一些野生鲢鳙和大体型鲢鳙时,合理的钩距设定会是保证良好鱼获的前提。而钓线和饵料的选用,更多的是根据鱼体大小的拉力和鱼情状况来分析和选用。

段落小结:在垂钓鲢鳙的钓竿选择上更在意长度和手感的均衡,并会选择吃铅三克左右的浮漂配合垂钓,而在垂钓中更建议选择较轻且拉力足够的钓钩,结合适当的钩距,来体验垂钓鲢鳙时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垂钓感受。

锋利且较长的钩尖更利于垂钓鲢鳙


菊花型鱼星垂钓篇

  • 饵料的调整

垂钓鲢鳙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饵料的调整这一点,当菊花型鱼星出现时,鲢鳙饵料的调整方向则以底钓为主。底钓也就意味着更深的饵料下行距离,以及饵料与水的摩擦。进而更要求饵料的附钩效果。面对这样的垂钓用饵要求,普遍会在饵料开制时,多打揉几下增加饵料的粘度。

底钓鲢鳙对于钓鱼人来说,基本可以说不用去控制窝料的雾化层,只要所打的窝料能够到达水底,并在入水时直至水底,并保持持续雾化状就是可以的。

  • 钓法的调整

底钓鲢鳙时,依然和其他鱼种垂钓前一样,需要进行准确的找底。垂钓时的找底 *** 是,先半水调漂至浮漂漏出水面一定的目数,然后下钩挂重铅找底,等找到水底之后,再下拉浮漂大约二十厘米左右,最后去掉下钩所挂的重铅,采取单钩挂饵的方式,陆续的修剪铅皮至浮漂漏出水面五目左右即可。

当饵料和调钓完成后,垂钓鲢鳙的任务基本就是完成了一半以上了。接下来的重点是,对钩距的一个调整,因为底钓鲢鳙时鲢鳙多会处在一个平面进行吃饵,所以钓钩的钩距一般需要控制在5厘米左右即可。

段落小结:底钓鲢鳙饵料在具有良好的雾化 *** 能时,更应该注意这类饵料的附钩效果,垂钓中的窝料补充也不太会需要特意的去控制雾化水层,更重要的是采用合理的找底方式,灵活的控制双钩之间的距离。


单泡型鱼星垂钓篇

  • 饵料的应用

与底钓鲢鳙相比浮钓鲢鳙更在于,利用饵料达到钓鱼人的垂钓目的,而不是在原有饵料的基础上去调整成钓法需要的饵料。浮钓鲢鳙在垂钓时,会更在意饵料的雾化速度和比重这两点。

在 *** 应用在浮钓鲢鳙的饵料时,多会利用轻麸这类饵料,在原有的饵料基础上继续增添,以来达到减轻饵料比重和增加雾化的目的。但是由于轻麸这种无味道饵料的加入,会冲淡饵料本身的味道,所以在添加轻麸的同时,还会适当的增添味型类添加剂。

把浮钓鲢鳙时的钓饵开制完成后,再就是浮钓鲢鳙的窝料准备了。在准备时基本是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购买专业的鲢鳙窝料来打窝使用,这种 *** 使用中的 *** 是成本较高。另一个方向是采取麦麸加啤酒的方式来打窝,或者是商品窝料和麦麸相结合的打窝方式,在顾忌成本的同时还不影响垂钓效果。

  • 钓法的调整

浮钓鲢鳙就会比底钓鲢鳙简单许多,简单的原因在于不需要进行找底的动作,只需要在调漂时,选定好既定的水层深度,然后双钩挂饵调漂,逐渐修剪铅皮至浮漂漏出水面五目,即可完成浮钓鲢鳙的钓法调整。

除了调钓方面之外,在浮钓鲢鳙的频率控制上,更好要控制在平均一分钟内就提竿的时间要求,并且在提竿刺鱼时,一定要果断且迅速,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采取大力扬杆的方式来垂钓。而造成这种扬杆方式的原因,在于垂钓鲢鳙时钩尖刺入的方式与其他鱼种有所不同。

段落概述:在浮钓鲢鳙时,较为追求饵料的快雾化和轻比重这两点,想要降低打窝的成本,可以采取麦麸和商品饵料结合的打窝方式。浮钓鲢鳙的钓法调整较为简单,而其重点在于抛竿频率和扬杆方式。


最后的全文总结

鲢鳙在水底的不同状态,会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鱼星,而这两种不同的鱼星则是决定钓鱼人钓法选用的关键。在保证所选钓具装备完整且合理的情况下,底钓鲢鳙更在意的是饵料的附钩 *** ,浮钓鲢鳙更在意的是饵料的雾化和轻比重。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对喜欢垂钓鲢鳙的朋友会有所帮助。

我是书岳钓鱼,一位热爱垂钓,喜爱分享,有点二但却真实的钓鱼人!


标签: ***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