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的 *** 用价值,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42
罗源实现中国鲎人工繁育孵化率达60%

人工培育出的中国鲎幼体。通讯员 刘其燚 摄

养殖池中的雄鲎与雌鲎成双成对,孵化区里布满细密的白色小卵,已经孵化出来的中国鲎幼体缓缓 *** ……日前,福建省洋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鲎人工繁育试验项目基地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实现了人工繁育。

“这就是有‘海底 *** ’之称的中国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程师陈志介绍,中国鲎俗称海 *** 、海怪,有“海洋活化石”之称。近年来,因环境变化及人类过度捕捞,中国鲎急剧减少,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出于保护和利用中国鲎资源的目的,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2012年开始,在我省开展中国鲎人工繁育试验,并于2020年在罗源鉴江镇开展这一项目,对23对中国鲎进行人工繁育。经过两年多研究和实验,项目已初步实现中国鲎在人工环境中自然产卵和高质量孵化。

“我们以科学研究为主,人工繁育中国鲎是为了以后放生中国鲎,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其 *** 用价值。”陈志介绍,中国鲎蓝色血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细胞,将其 *** 成试剂,可灵敏检测到内 *** 、细菌,医学价值很高。

据了解,与其他节肢动物不同,中华鲎寿命长,生长缓慢, *** 成熟至少需要13年,这意味着一旦中华鲎被过度捕杀,种群资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否则很容易造成大规模死亡。

“水质、水温和饵料都要达标,三者缺一不可!”陈志说,选择罗源鉴江镇作为基地的重要原因是鉴江临海,沙场多、贝类多、水质好,并且该地有充足的沙蚕可以作为中国鲎的饵料,满足中国鲎的营养需求。

“中国鲎现存数量少,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的特点决定了人工繁育中国鲎的艰难。我们尽量模拟自然状态,让中国鲎自主捕食。”陈志告诉记者,团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加大了研究投入,对中国鲎的 *** 腺进行强化,通过智能设备调整从而达到模拟潮汐与水温变化,实现精准控制,让中国鲎自然 *** 、产卵,孵化率可达到60%。

记者了解到,每日会有专人清理养殖池,并登记中国鲎 *** 腺发育状况,将适合产卵的鲎放入专门的水池,并且给每一只成年中国鲎都贴上二维码,作为它的ID,时刻关注各项指标。

陈志介绍,今年罗源的中国鲎人工繁育试验项目,预计能繁育10万只中国鲎幼体。下一步,他们将在继续提高人工繁育水平的基础上,缩短人工养殖周期,开发其 *** 用价值。(记者 任思言 实习生 燕晓 通讯员 官雨涵 刘其燚)

来源:福州日报

地球上唯一的蓝血生物,拥有3颗心脏,它们快要毁在人类手里了

综述

喜欢看科幻片的朋友,可能看过关于外星人的 *** 。外星人的形象各不相同,它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外形,甚至血液的颜色也与人类不同。那么在地球上的生物有没有血液颜色与众不同的呢?

还真有这样一种生物血液呈蓝色,身体构造也与大多数地球物种不同,它就是鲎。

鲎这种动物身上有许多奇怪之处,鲎有着三颗心脏血液当中含有大量的铜离子所以呈现蓝色。身体结构也较为简单,仿佛科幻 *** 里的外星生物。难道这种生物来自外星球?

其实鲎是土生土长的地球生物。只不过从史前到现在一直没有进化,才保持了当年的样子,由于存在地球上的时间久远被称为活化石。如今生命力极强的鲎却遇到了人类这个克星,假如不呼吁保护相信不久后鲎会由于人类的捕捞而灭绝。

史前 *** 下来的鲎

在3亿多年前鲎就已经生活在了地球上,那个时候恐龙还没有出现。虽然说鲎的身体结构简单,但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是那种从一开始进化就进化到终点的生物,类似于蟑螂的进化历程,出道即王者。

假如陆地上的蟑螂称得上是生存冠军,那么称鲎为亚军一点不为过。鲎还有一个 *** 叫作三叶虫,如今只剩下化石了。

鲎喜欢生活在暖水区,水温变高之后就会去觅食。如果到了冬天水温降低,那么鲎就会进入冬眠状态。

进入冬眠时的鲎一般会潜在浅海的沙子里,不去挖掘的话很难找到它。鲎的抗饥饿能力很强,即便是整个冬天不进食都不会饿死

在自然界鲎几乎没有天敌,一来是因为潜伏的比较好,别的动物难以发现。二来就是实际上鲎的肉不好吃,不但如此鲎的肉类当中还有一些物质能导致过敏

即便是那些不挑食的捕食者也不会冒险去吃鲎的肉。有人曾经壮着胆子尝了尝鲎的肉,虽说没有 *** 命之忧但起了严重的过敏反应,还呕吐不止。可见鲎的肉也是端不上人类的餐桌的。

鲎的 *** 用价值极高

既然鲎不能吃,奇特的外形也没有观赏价值,那么人类大肆捕捞鲎的目的何在?原来人类捕捞鲎就是为了获取鲎体内珍贵的蓝色血液,这些血液不但看起来漂亮而且有极高的 *** 用价值。

蓝色血液有一个特 *** ,就是遇到细菌等物质会形成凝胶。科学家利用这种特 *** 制造出了效率高的验毒剂,只要滴上几滴就能检测出是否细菌超标。这种验毒剂在市面上售价很高,也意味着采集鲎血液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鲎的血液不但可以用来 *** 验毒剂,有人还把它做成对抗癌症的 *** 物。这种 *** 物区别于化疗,对人的伤害很小有望在未来成为替代化疗的 *** 物之一。

可见鲎身上的蓝色血液无论是作用上还是经济价值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它们做梦也没想到,自身的血液竟然给自己招来了被捕捞的灾祸。

人类过度捕捞鲎

许多国家的商人都在想尽办法去捕捞鲎,他们会采用渔网等大量捕捞鲎。之后我把鲎卖给制 *** 或是科研机构,高额的回报让他们乐此不疲地去捕捞,这也导致了短时间内鲎的数量骤减。

在我国,由于鲎数量稀少已被列为了保护动物,但在一些国家在利益的驱使下,鲎这种珍稀的物种还没有被列为保护动物。

这意味着无良商人仍然可以肆意捕捞鲎,这对于鲎的种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 。20世纪已经有许多动物因为人类的肆意捕杀而灭绝,有人呼吁留给鲎足够的生存空间。

采血之后的鲎很难存活

一些心地善良的制 *** 人员与科学家想到了一个 *** ,那就是把买来的鲎固定在一个位置之后 *** 针管抽取血液。每一次都抽取少量的血液,然后把鲎放归大海。

他们认为这样的鲎还是可以在大海当中继续存活,繁衍下去。

但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天真的,鲎在经过抽血之后就会面临贫血。在冬天鲎冬眠是需要消耗血液当中的营养的,贫血之后的鲎营养匮乏会在冬眠过程中病逝。照此看来即便是取血之后把鲎放归大海,也无异于杀掉了鲎。

鲎不易被人工饲养

既然这种动物取血之后面临着死亡,那么能不能通过人工大量养殖的方式来维持这一物种数量呢?如此一来不但科研与制 *** 对于蓝色血液的需求能够得到保障,将来 *** 物的 *** 也会下降,造福于科研机构与众多患者。

我国的科学家就曾做过人工养殖鲎的实验,他们模拟了鲎的生存环境试图在实验室培育鲎。可是起初实验并不顺利,尽管模拟了海洋的成分和温度,饲养鲎的食物也与他们野外吃的类似,但无论如何还是会出现鲎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这一点让科学家们不明所以。

小结

不过乐观的科学家预计过不了多久,随着技术的提升鲎养殖难题迟早被攻克,到时这一物种就能不断延续下去

我们之前吃的 *** 也是很难人工养殖的,为此当年的 *** *** 昂贵,只是有钱人才能吃得起。后来养殖技术提升了, *** 可以大批量养殖,于是 *** 下降进入了许多人的餐桌。

希望鲎也会像 *** 一样被成功批量养殖,而不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导致灭绝。

罗源实现中国鲎人工繁育孵化率达60%

来源:福州日报

人工培育出的中国鲎幼体。通讯员 刘其燚 摄

养殖池中的雄鲎与雌鲎成双成对,孵化区里布满细密的白色小卵,已经孵化出来的中国鲎幼体缓缓 *** ……日前,福建省洋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鲎人工繁育试验项目基地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实现了人工繁育。

“这就是有‘海底 *** ’之称的中国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程师陈志介绍,中国鲎俗称海 *** 、海怪,有“海洋活化石”之称。近年来,因环境变化及人类过度捕捞,中国鲎急剧减少,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出于保护和利用中国鲎资源的目的,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2012年开始,在我省开展中国鲎人工繁育试验,并于2020年在罗源鉴江镇开展这一项目,对23对中国鲎进行人工繁育。经过两年多研究和实验,项目已初步实现中国鲎在人工环境中自然产卵和高质量孵化。

“我们以科学研究为主,人工繁育中国鲎是为了以后放生中国鲎,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其 *** 用价值。”陈志介绍,中国鲎蓝色血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细胞,将其 *** 成试剂,可灵敏检测到内 *** 、细菌,医学价值很高。

据了解,与其他节肢动物不同,中华鲎寿命长,生长缓慢, *** 成熟至少需要13年,这意味着一旦中华鲎被过度捕杀,种群资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否则很容易造成大规模死亡。

“水质、水温和饵料都要达标,三者缺一不可!”陈志说,选择罗源鉴江镇作为基地的重要原因是鉴江临海,沙场多、贝类多、水质好,并且该地有充足的沙蚕可以作为中国鲎的饵料,满足中国鲎的营养需求。

“中国鲎现存数量少,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的特点决定了人工繁育中国鲎的艰难。我们尽量模拟自然状态,让中国鲎自主捕食。”陈志告诉记者,团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加大了研究投入,对中国鲎的 *** 腺进行强化,通过智能设备调整从而达到模拟潮汐与水温变化,实现精准控制,让中国鲎自然 *** 、产卵,孵化率可达到60%。

记者了解到,每日会有专人清理养殖池,并登记中国鲎 *** 腺发育状况,将适合产卵的鲎放入专门的水池,并且给每一只成年中国鲎都贴上二维码,作为它的ID,时刻关注各项指标。

陈志介绍,今年罗源的中国鲎人工繁育试验项目,预计能繁育10万只中国鲎幼体。下一步,他们将在继续提高人工繁育水平的基础上,缩短人工养殖周期,开发其 *** 用价值。(记者 任思言 实习生 燕晓 通讯员 官雨涵 刘其燚)

以血试毒,鲎不能变成绝后的hòu

鲎诞生于4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时期,挺过了5次全地球范围内的生物大灭绝,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鼎盛时期,鲎有上百种,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栖息地 *** 和过度捕捞,目前全世界仅存四种鲎,即分布在北美洲东岸至墨西哥湾的美洲鲎和 *** 地区的中华鲎、南方鲎和圆尾鲎。

上世纪50年代,随着鲎试剂被发明,鲎迎来了又一轮生存灾难。仅美洲鲎,每年就有将近50万只被捕杀。

2019年6月20日,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发布《全球鲎保护北部湾宣言》,将每年这一天定为“国际鲎保护日”;2021年2月5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中华鲎、圆尾鲎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一生,离不开其独特的循环 *** 和蓝色血液。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疯狂的心脏》(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9月出版),标题为《鲎:蓝色血液与夺命美食》,原文有删减,不 *** 瞭望智库观点。


2016年6月12日,长春市一小区淡水池内发现的鲎,后被救助。图|视觉中国

但也正因为如此,研究鲎的生物学家对这个物种的前景感到悲观。

首先,鲎要面对的就是生态环境被 *** 。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纪念碑海滩上,有一条全新的船舶下水滑道,大理石和水泥打造的滑道占据了一片扇形区域。差不多100英尺(30.48米)外的地方,还有一条旧滑道和它并排,长得一模一样,虽然旧了,但看起来完全能用。

我和无脊椎动物学家莱斯利·内斯比特·斯特劳看着丹·吉布森正在沙地上寻找着什么。

吉布森在马萨诸塞州法尔茅斯市郊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神经生物学。他拿起一个塑料罐,小心地将一小片半月形洼地上的沙土盛起来运走,并挖了大约5英寸(12.7厘米)的深度,然后用手掏了个小洞,从中掏出来了一团带点儿蓝色调的灰色小珠子。那是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的卵。

美洲鲎是鲎科现生的四个物种之一,外表就像一片盔甲底下长着小爪子,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到美国的缅因州都有分布。每年一到 *** ,它们就会踏上“朝圣之旅”,从深海游到近海潮间带的沙滩上。

此时,雌 *** 美洲鲎顺着海流来到沙滩,扒开沙土做窝,然后趴在窝里产卵。鲎对产卵的地点很挑剔,因为它们的窝需要在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被太阳晒干并保温。

雄 *** 的鲎体型比雌 *** 小20%~30%,而且成群结队,像一堆横冲直撞的小头盔。雄鲎互相推搡,争着想要一个 *** 的位置,努力爬上雌鲎的后背,像个瘤子一样“挂”在伴侣的壳上。一旦准备停当,它就会处在更佳位置,把牛奶般的 *** 排在雌 *** 身下的卵堆上。

每次涨潮,雌鲎都会产下2~5堆卵,总数可达4000枚,然后掉头返回深海,等待下次潮水再来释放爱情的信号。繁殖季节结束后,一只雌鲎平均可以产下大约8万枚卵。

美洲鲎。制图:帕特里夏·J.温

每年,鲎的 *** 之旅都会吸引无数好奇的游人来到大西洋的海滨。

吉布森把沙土中的发现给我们看了看,然后仔细地把卵堆放回了他刚挖开的小洞里。此后,我们在那条长度至少100英尺、延伸到浅滩里的水泥滑道和沙子更深处,都没有再发现鲎窝。

吉布森沮丧地讲解道,最适合鲎产卵的50码(约45.7米)沙滩范围被船舶滑道的建筑工人铺满了棒球大小的石块和水泥,鲎越来越难到达那片沙滩了。

“旧滑道周围的区域风平浪静,适合鲎产卵,沙滩其他区域的海浪就汹涌得多。从深海游上岸的鲎一般都会排成一条与海岸线平行的队,集体行动,找到更佳的产卵地点。”吉布森说道,“只有正好面朝旧滑道 *** 的鲎才能到达旧滑道那块沙滩,其他鲎就算想赶过去,也会被新滑道挡住去路。”

鲎的卵在大约两周后即可孵化出微小的幼体,而幼体则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长成 *** 成熟的成体。它们的卵和幼体都是多种鱼类和候鸟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绝大多数根本活不到成年。

事实上,根据生物学家约翰·塔纳克里迪的说法,300万枚卵里可能只有一枚能孵化出幼体并顺利活到成年。

除了生态环境被 *** 以外,人类的利用和捕食也在威胁着鲎惊人的“长寿纪录”。

当欧洲人刚刚踏上美洲 *** 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地的 *** 爱吃鲎肉,还会把鲎的各个部位做成肥料,或者工具(比如锄头和鱼叉的尖端)。等到殖民者在美国东海岸定居下来,他们就开始疯狂地捕捞鲎。

1856年,在新泽西州仅仅1英里(约1.6千米)长的沙滩上,人们就捕获了超过100万只鲎。这种“断子绝孙”的捕捞方式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捕捞工人们在等待着肥料工厂派人过来拉走时,把捕获的鲎堆在一起,能堆出一堵齐胸高的“墙”。

以鲎为原料的肥料工厂集中在特拉华湾和新泽西州的海岸附近。20世纪60年代,由于鲎的数量减少以及其他种类的肥料流行起来,这个行业终于垮了。

不幸的是对鲎的滥捕滥杀却没有就此停止。

1860年前后,美国捕捉鳗鱼的渔民发现,把鲎切碎之后做成鱼饵,特别适合放在捕鳗鱼的陷阱里面,尤其适合用于捕捉体型较大的 *** 雌鱼。

到了20世纪中叶,部分渔民又开始捕捞峨螺以增加收入。峨螺是一种大型蜗牛,对切碎的鲎也是爱吃得不得了,所以捕捞峨螺的渔民也把鲎当成饵料的来源,鲎的种群又面临着新的威胁。

直到今天,许多捕捞鳗鱼和峨螺的渔民依然认为鲎是饵料的不二选择,制造饵料的工厂也依然在以每年大约70万只的速度减少着这个物种的个体数量。虽然 *** 对美洲鲎的捕捞已经实行了全面管控(至少在书面上 *** 了法律),但偷捕的问题日益严重,官方也无力控制被捕捞的鲎的具体数量。

在 *** ,另外三种鲎——南方鲎(Tachypleus gigas)、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的生存危机也十分严重,究其原因却不是沦为鳗鱼的饵料,而是被送进了人类的餐盘。

2017年11月1日,印尼警方展示缴获的 *** 鲎。图|视觉中国

在泰国、 *** 等地,人们认为鲎的卵有 *** 功效,许多餐馆因此把鲎卵列为主菜。然而,吃鲎的卵(一般是煮过或者烤过的)可能会致死,这主要源于河鲀 *** 。

河鲀 *** 是一种致命的神经 *** ,其恶名起源于最危险的美食——河鲀鱼肉(加工不当时是有毒的)。经过消化后,河鲀 *** 会积累在肌肉和神经等组织中,虽然其进入神经 *** 的方式暂不明确,但它可以突破 *** 的一种保护机制,即血脑屏障,光这一点就足以取人 *** 命。

【编者注:血脑屏障是一种大脑血管、细胞以及其它组成大脑组织之间的保护 *** 屏障,能为大脑提供一种防御机制来抵御血液中的外来病原体和 *** 等。】

鲎卵里存不存在河鲀 *** ,是无法预知的。人们认为,鲎在捕食受污染的贝类或食腐时可能会吃下某种细菌, *** 就是这种细菌产生的。河鲀 *** 中毒时,一开始的症状通常是嘴唇和舌头轻微发麻,但这也是辣口的泰国菜给人带来的普遍感受。紧接着,食客将会感到脸颊传来一阵 *** 般的疼痛感,这时候他们可能才开始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真正的恐怖此时才会接踵而来,中毒症状开始变为头痛、腹泻、胃痛、呕吐。

随着 *** 传遍全身,食客连行走都困难起来,这是因为 *** 阻碍了神经冲动的传导,让四肢的肌肉无法收缩。河鲀 *** 甚至还能影响心肌的电信号传导——心脏的电传导 *** 负责让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也就是维持心跳。

大约有7%的河鲀 *** 中毒患者最终会死亡,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河鲀 *** 阻滞神经的过程中是全程清醒的。

2

神奇的蓝血


不过鲎没想到,除了被人吃、被搅碎当肥料和被切碎当鱼饵以外,竟然还面临着一种只属于它们的生存威胁,这源于其独特的循环 *** 和血液。

目前的四种鲎有个共同的俗名“马蹄蟹”。虽然它们根本不是螃蟹,却和螃蟹有共同点——都属于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动物门类,包括昆虫、蜘蛛和甲壳类动物等,其共同特点是拥有分节的外骨骼以及开管循环 *** ——后者对鲎来说至关重要。

蓝鲸、人类和另外5万多种哺乳动物,以及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还有鸟类,都拥有闭管循环 *** 。闭管循环 *** 和开管循环 *** 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在闭管循环 *** 中,血液离开心脏流入大动脉,大动脉一级又一级地分支形成一系列细小的微动脉;微动脉进入 *** 和肌肉组织,遍布其内部和表面,然后在 *** 和肌肉里继续分支,形成更细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贡献了循环 *** 里约80%的血管长度,而且它们能组成毛细血管床——这是一层密集的毛细血管网,是血液和机体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场所。肺或鳃吸入的氧气和消化 *** 吸收的营养物质可以透过轻薄的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的组织;同时,二氧化碳、氨等代谢 *** 也可以扩散进入血液,经由微静脉流入粗大的静脉,最终被带回心脏。

闭管循环 *** 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血液永远在其中进行封闭循环。

而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拥有开管循环 *** ,其体液(被称为血淋巴,而非血液)虽也通过“动脉”离开心脏,却不流入毛细血管。在它们体内,血淋巴会从血管中流出,积存在体腔当中,这样的体腔被称为血腔。在血腔里,血淋巴浸泡着 *** 、组织和细胞,通过扩散作用提供营养,同时接收代谢 *** 。多数种类的动物也会利用开管循环 *** 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原文注:此处使用“动脉”一词是为了方便,其实并不准确。严格来说,动脉都有一层由上皮组织构成的内壁,被称为血管内皮,但这个结构在开管循环 *** 的血管中并不存在。为了便捷起见,我们只看血管的功能,把将体液带出心脏的血管统称为“动脉”,将体液带入心脏的血管统称为“静脉”。】

制图:帕特里夏·J.温

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鳃和鱼类永远是“绑定”的,但其实许多无脊椎动物也都是用鳃呼吸的,比如鲎。这也是趋同进化的另一个实例:虽然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进化道路大相径庭,但它们都利用扩散现象让氧气进入鳃黏膜,鳃的结构也很相似,都像一本打开的书。在所有非昆虫的节肢动物体内,充满氧气的血淋巴都会经由循环 *** 离开鳃,回到心脏。鲎还会在这个时候让血淋巴进行一次额外的转变,从牛奶般的白色转变为漂亮的浅蓝色。

鲎及其他几种无脊椎动物,比如头足类(章鱼、乌贼等)、贝类、龙虾、蝎子和狼蛛等,都拥有这样的“蓝色血液”,因为它们的血液中含有血蓝蛋白。血蓝蛋白是一种内含铜元素的蛋白质,平时溶解在血淋巴中,在遇到氧气时可以与氧气结合。铜被氧化后变蓝,因此血淋巴在离开鳃之后也就整体变蓝了。

除了上述几种拥有蓝色血液的特例外,其他具有循环 *** 的动物,其血液中携带氧气的分子基本上都是血红蛋白。在血红蛋白中,氧气和铁离子而非铜离子结合。血红蛋白和血蓝蛋白还有一点不同:血红蛋白并不是“ *** 漂流”在血液当中,而是被一种特殊的细胞(红细胞)所携带。红细胞的寿命约为4个月,终其一生,它们都会带着血红蛋白在循环 *** 中“奔跑”。

在人类等动物的闭管循环 *** 内,血液流经上、下腔静脉,从全身直接流回心脏。这个过程发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的心脏舒张期。心室收缩以强迫其中的血液射出心脏的阶段叫作心脏收缩期,之后心室放松就是心脏舒张期。由于鲎的循环 *** 是开管式的,没有静脉,充满氧气的血液离开鳃进入心脏的途径有所不同,它会首先进入一个包围着心脏的体腔,即围心腔。

血液进入围心腔之后,要怎么进入鲎的心脏呢?首先,它们的心脏是由好几根具有弹 *** 的翼状韧带悬吊在围心腔内的,这些韧带沿着心脏的长边排列,能把心脏外壁固定在外骨骼的内侧。在心脏收缩期,翼状韧带像橡皮筋一样被拉长,积攒弹 *** 势能。心脏收缩完毕,泵出全部血液后进入舒张期,心肌放松,韧带的弹 *** 势能就会将心脏“拉”回收缩前的大小。

与此同时,随着心脏的容积增加,心脏内的心门重新 *** 。这是心脏内类似瓣膜的结构,成对出现,积存在围心腔中的血液会通过心门重新注入心脏——从血压较高的围心腔运动至血压较低、刚刚排空的心脏。就这样,围心腔和心脏交替排空、注满的过程不断循环。

制图:帕特里夏·J.温

不过,新罕 *** 尔大学动物学教授、研究鲎的专家温·沃森表示,鲎的循环 *** 也得到了另一个 *** *** 的协助,他们发现,鲎特有的书鳃会前后摆动,其节律正好和血液进入围心腔同步。书鳃始终前后摆动,在水环境中进行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这样将降低只通过单一方式让血液流动所需要耗费的能量。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由于开管循环 *** 结构相对简单,其工作是低效的,但这想法完全是错误的,鲎的循环 *** 也有复杂的工作机制。

3

被动的“医学潜质”


鲎的循环 *** 还有一个特有的复杂特征,那就是具有免疫功能。

哺乳动物拥有获得 *** 免疫,这是免疫 *** 的一部分。哺乳动物体内有一类特化的细胞——淋巴细胞,还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抗体,淋巴细胞和抗体能够识别和对抗外来的入侵者,例如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在入侵者被打败后,获得 *** 免疫应答就会被关闭(或称被“抑制”),只留下一部分具有记忆功能的细胞在循环 *** 中流动。当相同的入侵者再次袭来时,免疫 *** 就可以快速地进行应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会重复感染相同的流感,因为免疫 *** 已经事先做好了准备,免疫应答会在我们再次患病之前就把病原体全部 *** 。

虽然无脊椎动物的免疫 *** 和人类的截然不同,但它们的免疫 *** 同样很精妙。鲎就进化出了自己独特的免疫细胞,虽然与人类的免疫细胞完全不一样,却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人类之一次发现鲎身上的“医学潜质”是在1956年。当年,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病理生物学家弗雷德·邦发现,某些特定的细菌能够让鲎的血液形成纤维状血栓。于是他的团队便做出假设,认为这是一种原始的免疫应答形式。最终,他们鉴别出鲎血液中的一种细胞,即变形细胞,它是血栓形成的根本原因。

变形细胞形似变形虫,是一种水滴状单细胞原生动物,长有伪足,也是痢疾的致病病原体之一。

弗雷德·邦以及跟进这项研究的后辈科学家都认为,变形细胞能进化出形成血栓的能力,是因为鲎几乎一生都生活在充满细菌和病原体的泥浆中。它们血液中的变形细胞“军团”能够帮它们屏退外来入侵者,把病原体困在一团胶水一样的黏液里,阻止其散播疾病。

正因为如此,鲎不仅拥有了抵抗疾病的能力,还能在身体受到严重外伤时存活下来。即便是看起来十分致命的伤口,也会迅速被变形细胞产生的血栓封堵起来——就算一只鲎刚刚被船舶的螺旋桨切掉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甲壳,它也能负伤前行。这种独一无二的防御 *** 和愈伤 *** 很可能就是鲎能在地球上保持将近5亿年的长寿纪录的原因之一。它们整整挺过了5次全地球范围内的生物大灭绝。

今天我们已经探明,变形细胞发挥作用靠的是鉴别病原体内的有毒化学物质——内 *** 。内 *** 是革兰氏阴 *** 菌所拥有的 *** ,革兰氏阴 *** 菌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食物中毒)、沙门菌(Salmonella,引起伤寒和食物中毒)、奈瑟菌(Neisseria,引起脑膜炎和 ***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引起脓毒症和脑膜炎)、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引起百日咳)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霍乱)等。

奇特的是,内 *** 本身其实与这些细菌能引起的疾病无关,它们只有在细菌死亡、裂解或溶解(免疫 *** 对抗革兰氏阴 *** 菌的手段)后才会给宿主带来麻烦。那时候,细菌内部的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细胞壁上的内 *** 也会进入外界环境。

因此,宿主虽然击败了致病菌,但战斗仍未停止。血液内的内 *** 能迅速让宿主发烧,这是 *** 针对外来入侵物质的自卫反应之一。我们将导致发烧的物质称为致热原,致热原如果让体温升得太高、持续时间太长,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大脑损伤)。除了发烧,免疫 *** 的过度反应还会引起其他许多症状,这也是 *** *** 暴发以来,医务工作者们一直都在 *** 处理的问题。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内 *** 可以导致患者发生内 *** 休克,这是一系列症状的合称,包括心肌和血管壁损伤、致命的低血压等。

由于内 *** 能让 *** 产生致命的免疫应答,从20世纪40年 *** 始,制 *** 工业就在测试其产品中是否含有内 *** 了,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内 *** 有时会意外渗入产品。

最初人们想到的测试 *** 之一是家兔热原检查法,后来这种 *** 成了行业标准。 *** 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测试实验用家兔的基准 *** 温,然后由实验员给家兔注射测试用 *** ,注射的部位通常是最易 *** 作的耳部静脉。最后每30分钟记录一次 *** 温,持续3小时即可。如果家兔发烧,就证明某一特定批次的 *** 品中含有内 *** 。

家兔热原检查法费时费力且备受争议,自从发现鲎的血液能在遇到内 *** 时凝固这个 *** 质后,20世纪60年代末,弗雷德·邦的同事、血液学家杰克·莱文就发明了一种替代家兔实验的化验 *** 。本质上,莱文就是切开了鲎的变形细胞,收集凝血物质,即鲎变形细胞溶解物(LAL)。

科学家发现,LAL不仅能用来检测 *** 品和 *** 中的内 *** ,甚至还能用来检测注射器、导管等医疗器具。灭菌 *** 作虽然能 *** 医疗器具上的细菌,却有可能意外地留下内 *** ,给后续接受医疗处理的患者带去隐患。

这一发明虽让兔子群体松了口气,却让鲎们的精神紧绷了起来。

4

贪婪的制 *** 公司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另一名科学家马不停蹄地成立了一家生物制 *** 公司,开始以工业规模抽取鲎血。很快,大西洋沿岸又开了另外三 *** 司,把提取LAL做成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大生意。但工业生产的结果就是,每年会有将近50万只鲎被捕杀,其中许多都是在繁殖季节被捕的。

大多数鲎会被转运至工厂规模的实验室,转运时并非被暂养在冷海水箱中,而是被扔在卡车的车厢里。到达工厂后,等待着它们的是头戴面罩、身穿罩衣的工人。工人首先用消毒水把它们清洗个遍,然后把它们铰链式的甲壳掰弯(“腹部屈曲 *** ”),排成一行,挨个绑在金属长桌上,最后再将大口径的注射器直 *** 它们的心脏。这么一来,像牛奶一样黏稠的蓝色血液就会自动流入下方的玻璃收集瓶中。这种 *** 作一直要持续到血液停止流动为止,通常一次会抽取大约30%的血液。

虽然在理论上,这么一场折磨不至于要了鲎的命,而且法律规定人们必须把它们“返还”到捕捉时的大致区域,但普利茅斯州立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克里斯·沙博收集的数据表明,大约20%~30%的鲎会在“捕捞—采血—放归”约72个小时的过程中死亡。

“很明显,鲎用鳃呼吸,可它们在采血全过程中都是离开水的。”

沙博进一步表示,没人知道“放血”会不会在鲎被放归后对鲎的健康状况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影响,甚至连它们被放归后活不活得下来都不知道。

1998年起,大西洋沿岸州海洋渔业 *** 会(A *** FC)就开始正式对鲎的种群数量进行管控,但限于各类政策,他们始终无法从制 *** 公司获得鲎的死亡率数据。想到这些,沙博便开始带队试图检测采血的 *** 作对鲎在放归后产生的影响。为此,他和 *** 们捕获了少量标本,并模拟了鲎在制 *** 工厂中所面对的一切。

沙博的团队观察到实验鲎出现了精神萎靡和定向障碍的现象。他们认为这是鲎在失去血液后,无法再给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导致的,“重新补满它们失去的变形细胞和血蓝蛋白需要花费好几周时间”。

沙博同时说明,经历过漫长的流水线上的一天后,鲎体内起到保护作用的变形细胞被大量抽走,其愈伤能力降低,此时将它们放归充满革兰氏阴 *** 菌的环境中,后果是很严重的。

鲎通常是在繁殖季节被捕捞的,一般都在抱对发生前,因此死亡率的升高对未来种群的数量也有潜在影响——尤其是体型更大的雌鲎,在捕捞时更受人们青睐。再加上鲎这个物种的生长期很长,这种影响很可能要过10年才会显现出来。

大西洋沿岸州海洋渔业 *** 会的数据显示,美国纽约州和新英格兰地区鲎的种群数量已经明显减少了。

沃森和沙博都表示,人们完全可以采取一些并不复杂的措施,降低鲎的死亡率,在不伤害LAL工业的前提下维持鲎的种群数量。之一,我们应该延迟捕捞的时间,等到繁殖期结束后再捕捞。第二,他们建议人们在将鲎运入和运出实验室时使用冷水水箱,而不是把它们堆在卡车车厢里或者轮船甲板上——整个环境又热又干。两位专家解释,这么做不仅能防止鲎“中暑”,也能防止它们书鳃上书页状的膜结构干透。

沃森和沙博二人提出的建议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鲎的死亡率,但在捕捞时,鲎还要面临另一个风险,这个风险和它们的神经节有关。

神经节是一小团神经元细胞,其工作就是 *** 心脏的每个部位,让它们对微弱的电脉冲信号产生回应,按正确的顺序收缩。鲎遭遇注射放血的问题在于,它们的心脏没有自我调节心率的能力,其跳动的节律只由上方的神经节调节。

“问题在于,”沃森说道,“如果你把针头 *** 鲎的身体抽血,无意中碰到了心脏神经节,那基本上就是给它判了 *** 。”

而在生物医 *** 工厂里给标本放血的工人,可能都不知道心脏神经节这种东西的存在。

不过,我从生物学家约翰·塔纳克里迪那里了解到,我们在鲎的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很不错的成果。

塔纳克里迪是莫洛伊学院环境研究和近海监测中心的主任,他带队在长岛南岸的一座牡蛎养殖场里培养了美国唯一的美洲鲎圈养种群,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当地起到了不错的效果。除此以外,他还在争取让 *** 把美洲鲎认定为“世界物种遗产”。

或许,想要解决鲎的生存困境,更好的办法来自新加坡生物学家丁雅凌(Jeak Ling Ding,音译)在20世纪80年代做的研究。

她把鲎体内负责使LAL对内 *** 产生强烈反应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注入了一种微生物体内。制 *** 公司能利用酵母菌大量生产人类胰岛素,靠的就是这种基因重组技术。在鲎血细胞中负责凝血功能的物质叫C因子,最终,丁雅凌的研究团队鉴定出了负责C因子功能的基因,并以 *** 为载体,将C因子基因注入了人工培养的昆虫肠道细胞。完成重组后,昆虫细胞就成了一个个“ *** 工厂”,可以不断制造LAL。

丁雅凌的重组C因子检测试剂专利在2003年获批,但制 *** 公司对此并不感兴趣。当时向市场供应重组C因子检测试剂的只有一 *** 司,而这 *** 司一直在等待美国食品 *** 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批。因此,制 *** 产业根本就懒得改变生产方式,毕竟从鲎身上直接提取出来的LAL已经在市场上成功应用了几十年。

好在最近,市面上出现了第二家生产重组C因子的公司,这 *** 司已经开始把它和传统的以活鲎为原料的试剂一起销售了。对全世界的鲎保护者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有一家制 *** 业巨头公司开始使用重组C因子对其生产的新 *** 进行质量检测。

遗憾的是,2020年以来,各大制 *** 公司都开始急切地寻找预防或治疗 *** 的 *** ,对检测内 *** 的鲎血制剂的需求飙升,对非侵略 *** 新型检测技术的开发也就暂时被束之高阁了。


<

21深度│一只“活了”4亿年的鲎:这种“蓝血生物”搅乱3万多款注射 *** 物检测

来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朱萍

编辑:李欣夷

*** 来源:图虫创意


近日,一封 *** 在医 *** 圈掀起了轩然 *** 。


3月22日,湛江安度斯生物公司发布消息称,受国家政策影响,内 *** 检测试剂所用原料鲎(hòu)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2021年2月25日公告),意味着BET试剂原料将受到严格的管控,担忧国内 *** 品、医疗器械的放行即将面临困境。


鲎是一种4亿多年前就已存在的生物,有“活化石”之称。其血液由于含铜的蛋白质结合物,呈蓝色,具有很高的 *** 用价值,系内 *** 检测试剂的原料。鲎试剂接触含内 *** 的注射剂样品后会凝固,这种检测 *** 便捷、省力,是目前收录在 *** 典中的首选检测法。


若鲎制剂断供,注射剂将受到很大影响。据国家 *** 监局数据查询,以“注射”为关键词能搜到32257条 *** 物,按照湛江安度斯的说法,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将有三万多款 *** 物的质检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能生产鲎试剂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中国等。而在国内,生产鲎试剂的厂家除了湛江安度斯外,还有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鲎试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博康海洋生物公司等。


3月26日,21新健康记者拨打上述公司 *** ,多家都处于忙线中,厦门鲎试剂生物(以下简称鲎生科)一位负责人表示,近日咨询 *** 特别多,目前公司生产等未有任何影响。与此同时,记者也联系了多家注射剂生产企业,大多数都在观望进一步进展再做相应的应对措施,但都表示,希望国家政策不要一刀切,因事而易。


湛江安度斯在 *** 中表示,虽然近年来出现了重组C因子(rFC)等其他检测 *** ,但皆因尚未成熟而对 *** 品安全存在威胁,仍处在另类 *** 之列,使用前需依 *** 典范例进行 *** 学验证。但迫于形势,公司决定分别在今年6月30日及12月31日停止供应数种资源消耗最严重的产品,并准备了动态显色法(mKCA)和凝胶法(mGEL)。


与安度斯的态度不同,3月25日,厦门鲎生科发布了《厦门鲎生科关于正常生产销售鲎试剂的声明》,并认为“某外资企业”发布公告“造成我国医 *** 行业的恐慌”,声明称“尽力满足广大用户需求”。


有专业人士指出,试剂供应紧张甚至未来断供后,即使转用上述C因子 *** ,由于现行 *** 典尚未收载, *** 学验证和质量标准的变更也费时费力。另一医 *** 行业资深人士向21新健康记者指出,鲎试剂涉及面实在太广泛了,暂时不可替代又是产业、民生急需,建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 *** 典基础上单独 *** 一个细则管理办法。


01.蓝色血液的“活化石”


鲎俗名马蹄蟹,是一种水生野生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色名录濒危名单和极危名单中。鲎科动物现存4个种,仅分布于北美和 *** 海域,其蓝色血液作为原料生产鲎试剂,用于检测注射剂成品的内 *** 项目。


鲎血液的这一应用,源于其神奇的功能。鲎的血细胞非常原始,没有分工,只有一种变形细胞,但就是这种简单原始的血液接触到病菌的 *** 时,会产生神奇的反应——血液中的变形细胞会释放出一种凝固蛋白,导致血液迅速凝固,形成一道屏障,使病菌不能繁殖,并阻止其他细菌的入侵。


19世纪5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鲎的血液循环时发现,大面积感染了革兰氏阴 *** 菌的鲎 *** 内,血液都凝结成了胶体状。经过多次试验,科学家确定了内 *** 会激活鲎血液里的一种酶,使得血液凝固,后在鲎的蓝色血液中提取出一种凝血剂,称为鲎试剂。


这种鲎试剂不仅能马上检查出患者是否被细菌感染,对急症患者作出快速诊断,还可应用在 *** 品和医疗用品的检测上,简单又可靠地发现其中是否含有病原菌。



我们注射的 *** 就要通过鲎试剂的检测。在鲎试剂中滴入注射液,如果试剂立即凝固或变色,就说明注射液内含有致病的细菌内 *** ;如果试剂不凝固,说明 *** 是安全的。


此外,鲎试剂还广泛应用于检测饮用水、牛奶、罐头等食品是否受到细菌污染。湛江安度斯表示,鲎法自30年前就在中国取代兔法广泛使用,其可靠 *** 不容置疑。


所谓兔法,是最开始检测细菌内 *** 所用的 *** ,将样品注射到兔子体内后,30分钟一测体温,看有无发热。目前 *** 典中还保存着用兔的热原检查,热原即所有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统称,细菌内 *** 也属于热原的一种。兔法虽然能囊括热原,但使用起来非常耗时耗力,要提前7天测兔子体温,三周内同一只兔子只能使用一次。


不过相对于兔法,鲎法也有其“致命 *** ”。尽管鲎试剂的生产已经有多年历史,但方式并没有太大变化,仍是直接采取鲎的血液,几乎取血一只死一只,而鲎无法人工养殖。


在此背景下,从1995年开始,美国东海岸的科研机构和民间保护团体就北美鲎展开保护行动和 *** 建议。从2006年起,美国各州 *** 了严格的美洲鲎捕捞以及取血管理政策。美国联邦 *** 品监督管理局(FDA)严格要求 *** 企对鲎进行 *** 抽血,要保证15%以下的死亡率,抽完血之后必须将鲎放归大海。


今年2月5日,我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颁布公告,将中国鲎及圆尾鲎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02.断供风险


而这一公告将引发一连串反应。


湛江安度斯表示,此法之颁布,意味着鲎试剂原料将受到严格的管控,湛江安度斯必须谨慎运用以延长现有鲎血的存量,并且迫于形势决定在以下时间点停止供应数种资源消耗最严重的产品:



单支凝胶法鲎试剂(0.1mL):灵敏度0.5、0.25、0.125、0.06 EU/mL,将于今年6月30日停产。


四次装凝胶法鲎试剂(0.5mL):灵敏度0.25、0.125EU/mL,将于今年12月31日停产。


湛江安度斯坦言,此前并非未预见鲎资源稀缺的趋势,故已在研发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上投入多年心力,同时准备了两套方案备选,分别为:动态显色法(mKCA)和凝胶法(mGEL)。


动态显色法是2020版中国 *** 典所列六种 *** 中,能满足标准曲线范围广、提供电子式数据及报告、故而数据可靠的高通量 *** ;而mKCA则是动态显色法试剂,只消耗传统鲎试剂的1/8资源。过去几年来,mKCA已成为国内150多家客户使用的成熟产品。

凝胶法产品mGEL的设计,在减少鲎资源消耗的同时只需简单的验证工作即可使用。其配方与ZACB现有凝胶完全相同,将试剂从安瓿瓶中移至试管内进行反应(每支试剂对应12支试管)。测试体积为50uL,降为原来的一半,但仍然符合2020年版 *** 典1:1样品与鲎试剂溶液体积比例的要求。


实际上,为了保护鲎资源,近年来科学界也在寻找一些替代 *** ,如重组C因子(rFC)等。


重组C因子(rFC)利用重组技术合成的内 *** 特异 *** 酶,活化后可直接与荧光底物作用,产生与内 *** 浓度成比例的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定量。但因尚未成熟而对 *** 品安全存在威胁,故仍处在另类 *** 之列,使用前需依 *** 典范例实行 *** 学验证。


03.产业危机


鲎生科在2019年财报中介绍,目前我国有5家企业具有鲎试剂生产资质。21新健康从行业信息了解到,这些企业都有几十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沿海,包括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鲎试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及湛江博康海洋生物公司等


湛江安度斯是CRL(美国查尔斯河公司,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 Inc.)1997年在华收购的控股合资企业,经广东省食品 *** 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鲎试剂生产,一直致力于细菌内 *** 检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细菌内 *** 检测领域的先驱。


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官网显示,其是研究、生产海洋生化 *** 物与体外诊断试剂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鲎试剂研制与细菌内 *** 检查法研究已有36年,在四年内成功研发鲎试剂。公司研制的鲎试剂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特异 *** 高、品质稳定。


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1995年由归国留学学者丁友玲女士组建。丁友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成功研究鲎试剂,获 *** 重大成果甲级奖。其在留学日本期间从事内 *** 标准品和鲎血凝固机制方面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和刊物发表多篇 *** 。归国后引进所学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组建当时国内同行业中先进的鲎试剂生产流水线。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产品目前已占全国三分之一的 *** 品领域市场份额。


厦门鲎试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鲎生科)是中国最早的鲎试剂销售及服务提供商,于1995年全国首创特异 *** 鲎试剂,目前已在新三板上市,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28,232,135.14元,同比增长6.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57,218.21元,同比减少8.08%。


21新健康记者致电上述多家企业,大多都在忙线中,部分接通后工作人员也是匆忙回复,称近期暂时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咨询的上下游企业很多,然后匆匆挂 *** 话。


而记者致电多家注射剂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均表示在进一步观望中。


根据国家 *** 监局数据查询,以“注射”为关键词能搜到32257条 *** 物,按照湛江安度斯的说法,意味着中国有三万多款 *** 物的质检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


有专业人士指出,试剂供应紧张甚至未来断供后,即使转用上述C因子 *** ,由于现行 *** 典尚未收载, *** 学验证和质量标准的变更也将费时费力。


鲎生科在2019年财报中介绍称,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鲎血细胞供应商越发重视鲎血采集的可持续 *** ,会合理利用鲎的价值,适量采血。一只鲎所采集的血液大约占其总血量的三分之一,并对将采集过的鲎以特殊符号进行标记,暂时放置养殖。待渔民下次送来新的鲎时,会将标记过的鲎取回放生至离 *** 处较远的海域。


然而,尽管上述采集工艺和处理方式可避免鲎在短期内大量减少,但由于海洋环境污染及人为捕杀等因素,鲎的数量依然存在不断减少的风险,进而影响到鲎血细胞供应的持续 *** ,对公司日后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对此,鲎生科也采取了应对措施,包括建立新的大规模天然鲎繁殖保护基地,用人工授精 *** 大量繁育鲎的种苗放流大自然,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建立保护和利用鲎资源的框架 *** ,加强对中国鲎的保护, *** 商贩对于鲎的售卖、捕猎和利用鲎进行甲壳素的制造、生产。同时,鲎生科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不依赖天然鲎的基因重组试剂,以摆脱传统用于内 *** 检测的鲎试剂对天然鲎资源的依赖;另一方面加紧研发超微量快速检测的鲎试剂,以更加充分地利用鲎资源,保护天然鲎。此外还组织参与鲎放流活动,保护鲎资源,改进鲎养殖技术,提高鲎血利用率。


04.保护VS *** 用?


2月5日,我国最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这是我国根据野生资源变动情况和最新研究成果,32年来首次对名录进行大调整。


新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其中686种为陆生野生动物,294种和8类为水生野生动物。鲎即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一种。


我国野生动物法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自 *** 3月1日起施行,期间历经2004年、2009年、2016年、2018年四次修订,但历次修订中,野生动物的“使用”问题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


1988年至2009年版本中,对野生动物管理提到“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 ***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 ***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2016年及2018年版本中都提到,因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公众展示展演、文物保护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 *** 、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但 *** 对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外在2018年版本中,也首次提到 *** 用的问题:“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作为 *** 品经营和利用的,还应当遵守有关 *** 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这是现行有效的《野保法》中,唯一公开的关于野生动物 *** 用的表述。除此以外,再无任何关于 *** 用或者 *** 品经营和利用等的条款。


在湖北环源律师事务所环境公益律师曾祥斌看来,上述表述不是对“ *** 品经营行为”的直接规范,而只是指引一个方向,开一个口子,让野生动物的管理从“保 *** ”领域转到“ *** 品法”领域。


他认为,“还应当遵守”这句话,本就说明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需要在 *** 品管理法律与野生动物保 *** 律之间交叉覆盖,按其乘积兼顾保护与 *** 用。按理说,它们头上有双重法律规制,理应得到周到的照顾。但实际上,“保 *** ”把它们推给了“ *** 品法”,放弃了对它们的保护;“ *** 品法”则专注于它们的利用价值,不负责保护。结果就是,法律上的双重照顾演变成了“混 *** 打”。


2020年2月24日, *** *** 会发布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其中第4条说:“因科研, *** 用,展示等特殊情况,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 *** 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


这是法律中首次、明确、公开地承认对野生动物的 *** 用问题。但曾祥斌认为,野生动物保 *** 本应全面、彻底地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将现实情况一一列举并细致规范,正面涉及野生动物 *** 用的法律规制。


一位资深律师也向21新健康记者表示,我国野生动物法在逐步完善及修订中,涉及 *** 用方面也没有明确细则,在遇到类似鲎制剂这样涉及产业、民生等问题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甚至单出相关管理条例。


但浙江鑫目律师事务所律师章李认为,野保法所谓的一刀切,是 *** 食用为目的,但实际上并未 *** *** 用。野生动物的 *** 用等特殊使用的审批程序,在《野生动物保 *** 》第二十七条——二十九条及配套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中进行了明确。


野生动物如何进入到 *** 用程序,本就是《野生动物保 *** 》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等的管理范畴,而《 *** 品管理法》管辖的是野生动物进入 *** 用领域后,如何成为 *** 品的相关审批和监督工作,互相分工,不存在互相推诿的情形。


虽然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在进入 *** 用领域受到一定 *** ,导致成本增加,但是这种 *** 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生物多样 *** 和生态平衡会受到严峻挑战。同时国家层面并未完全禁止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进入 *** 用领域,只是采取驯养为主、 *** 为辅的原则,并着有严格的审批和监督程序。最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 *** 》中第二十七条等规定,将这一职能交给了 *** 及省级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对此各级行政部门均有明确规定和审批程序。


所以,一旦某类野生动物进入了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范围,进入 *** 用领域就应当受到严格审批和监督,国家层面很难再“开一道口子”,否则难以保护此类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持续 *** 。

它活了4亿年,靠蓝色血液救死扶伤,却被人类一朝逼入绝境

说到蓝色血液,让人很容易想起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中的蓝血外星人。

但在现实生活中,地球上的蓝血居民——(hou,第四声),却处境尴尬。

每年都会有50万只鲎被 *** 取血,原因是其独一无二的医学价值。

只要你打过针或享受过现代医疗,都必须感谢这种蓝血生物的牺牲。

只是因为索取无度,才20余年中国沿海的鲎已从遍布海滩到几乎绝迹。

而对这种相貌诡异的海中“丑八怪”,人们竟都能开发出各种食谱,使其陷入生存困境。

怀疑鲎是盗墓笔记中 *** 蟞的原型

鲎,虽又马蹄蟹,但却与螃蟹关系不大,是一种节肢动物。

它的祖先出现在天地 *** 的古生代泥盘纪。

那时,恐龙还不是地球的霸主主,原始鱼类也才刚诞生。

2008年发现的鲎化石,距今4.45亿年

而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其他动物灭绝的灭绝、进化的进化。

只有鲎阅近了地球劫难,还几乎保持着几亿年前的原始样貌。

因此,有科学家则称它们为“演化呆滞的类群”,也就是我们说的“活化石”

不过除了年代久远、骨骼精奇外,鲎的蓝色血液才是更大卖点

也正是这种奇特而诡异的血液,才让鲎的种族有能力 *** 其他动物存活四亿年。

常见的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绝大多数血液是靠铁基血红蛋白将氧运输至全身。

铁和氧结合时,就呈现出了我们肉眼可见的红。

但在鲎身上,铁却被换成了铜,而铜氧化的颜色正是蓝绿色。

所以相对于“血红蛋白”,鲎的呼吸蛋白则被形象地称为“血蓝蛋白”

鲎的血细胞

不过,鲎血最神奇的地方并不在于颜色,而是其独一无二的抗菌能力。

鲎最喜欢呆的地方之一正是海边。

但我们知道海边又是一个极其肮脏的地方,一克海底沉积物中大约就含有10亿个细菌。

而且鲎却不像人类一样拥有层层屏障,它的血液循环 *** 是一个相对敞开的格局。

鲎体内存在着较大的血腔,里面四通八达的,可以允许血液与组织的直接接触。

所以细菌只要在鲎壳的某条缝中钻入,它就能轻松地在鲎的体内畅通无阻地遨游。

此外,鲎属于节肢动物,也不曾拥有可以对抗感染的白细胞。

不过,为了不让自身被细菌吞噬,鲎的血液也演化出了有别于人类的保护机制。

白细胞吞噬

虽然没有白细胞,但原始的鲎血中却拥有一种神奇的阿米巴样细胞(具有流动 *** )。

当与细菌接触时,阿米巴样细胞并不会像白细胞那样将细菌吞噬,反而是立即萎缩破裂。

这样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便会使血液局部凝固,从而能将有害的细菌包住,阻断了疾病的传播。

只是蓝色血液使鲎躲过细菌的侵袭,但也召来了人类的捕捉。

可谓“成亦蓝血,败亦蓝血”。

1956年,Fred Bang在研究鲎的血液循环时,就发现一只鲎的古怪死状。

那只大面积感染了革兰氏阴 *** 细菌的鲎,几乎所有血液都凝结成了胶体状。

Fred Bang

经过多次试验,Bang最终发现原来是细菌产生的内 *** *,激活了鲎血阿米巴样细胞中的一种酶,致使血液凝固。

而利用鲎血的这种生物特异 *** ,他也开发出了一种的细菌检测剂——鲎试剂(LAL, Limulus Amebocyte Lysate鲎阿米巴样细胞裂解物)。

*注:细菌 *** 可分为两类,分为外 *** (Exotoxin)和内 *** (Endotoxin)。外 *** 是细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 *** 物质,产生外 *** 的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阳 *** 菌,部分为革兰氏阴 *** 菌。而内 *** 则为革兰氏阴 *** 菌的细胞壁产物,只有当细胞死亡后才表现出其毒 *** 。

这种试剂不但反应迅速且灵敏度极高,能揪出细菌存在的蛛丝马迹。

哪怕溶液中细菌内 *** 的浓度只有万亿分之一,这种鲎血提取物都能发挥作用,使澄清的溶液变成凝胶状。

若样品没有受到细菌污染,血液凝固现象则不会发生,可判定为无菌。

其实细菌一直在威胁着人类医疗 *** 的安全。

任何东西只要进入到 *** ,就必须要求无菌,如外科植入物、注射或其他治疗过程等。

这里指的无菌不但指没有活菌,而且还要求无热原(内 *** 正是热原更大的一类)。

否则病患就极易产生热原反应,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肤色灰白、休克、严重则致死。

然而细菌又无处不在的,所以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不作细菌检测就应用于 *** ,将会有无数人死于不卫生的注射等。

家兔热原检测

在鲎试剂被发明之前,检测细菌 *** 的“家兔法”是既昂贵又笨拙

首先是将样品注射到兔子的体内,之后再要求工作人员每隔30分钟检查一次兔子的体温变化。

兔子对内 *** 虽比较敏感,但也要至少3个小时,才能判定样品存在细菌内 *** 。

但如今,我们只需要将鲎试剂加入被测材料,反转几次就能从有无凝固看出结果。

所以鲎试剂一经推出,便迅速替代了低效的家兔检测法,并成为了一个大产业。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针剂 *** 品、生物制品、血浆制品、抗癌 *** 物等的内 *** 检测。

此外,在临床上鲎试剂也适用脑膜炎、霍乱、鼠疫、百日咳等由革兰氏阴 *** 细菌的疾病的快速诊断,有利于争取治疗时间。

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受过这种蓝血生物的恩惠。

鲎的 *** 取血现场

因其独一无二的医学价值,鲎的血液也成世界上最珍贵的血液之一。

1升左右的鲎血液价值就可高达15000美元,不逊于黄金。

而每年都会有50万只鲎被带进实验室“献血”,为人类医学做贡献。

首先,工作人员会把鲎的腹部和尾部弯折固定。

之后鲎的心包会被钢 *** 入,并取出总血量30%左右的血液。

这个采血过程大约需要一至三天,待鲎恢复正常后再放归大海。

虽然不算杀鸡取卵,但不同的数据显示,有10%~30%的鲎会在采血过后死亡。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每年仍有超过5万只鲎会在“献血”中死去。

此外,在采血后鲎也会活力大减、行动缓慢。

与其他未经采血的同伴相比,进过实验的鲎也变得对潮汐不敏感, *** 概率下降、产卵量锐减。

不过幸好,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并非无动于衷。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共历时十余载,世界上之一个非鲎血测试盒终于在2003年面世。

虽然在商业推广的道路上还步履难行,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制 *** 企业加入到此行列中。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鲎的“强制献血”活动也会慢慢绝迹。

但就算制 *** 企业已不再需要鲎的蓝色血液,他们就能逃离悲惨的命运吗? *** 可能是否定的。

至少从过去到现在,鲎一直都没有得到过人类的优待。

早在美国的殖民地时期,人们就曾用“鲎肥”给土地增肥。

数以百万计的鲎被捕捉起来,碾碎成肥料,有的则成了猪饲料。

后来,渔民也发现用鲎作饵可以捕捉海螺。

因此从90年代,它们再一次遭了殃,捕获量再次走高。

鲎肥

而在中国,鲎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

栖息地的劣化消失,以及人类的过度捕捞等原因,使得中国鲎族群陷入大量衰退的困境。

上世纪80年代,鲎试剂初引进我国,鲎试剂厂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市场的需求也导致大量中国鲎被捕获。

然而在采血不规范、保护力度不足的大环境下,大量鲎最终走向死亡。

此外,大多数鲎被取完血后,也被“物尽其用”地榨干了剩余价值。

它们不会被放归海洋,反而是将鲎的 *** 用于堆肥、又或是作食材 *** 。

长期的 *** 调查后,研究人员发现中国北部湾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过去20年间下降了90%。

在海边长大的朋友应该更深有体会。

这些年来,鲎的 *** 都已经不知翻了多少番。

从过去的廉价到没人想吃的海产,一下子变成了名贵的“山珍海味”。

但事实上,鲎真的不算什么人间美食。

它本身肉就少,且肉质偏硬偏柴,鲜味不足之余又腥味极重。

看到有人形容“食后几天连排出的尿液都腥臊不已”。

若不经过各种复杂的加工调料,如制成潮汕鲎粿,一般人都难以入口。

而用美食家蔡澜的原话,就是“弃之可惜,但又食之无味”

鲎粿的 *** ,鲎的米珠需经过烹调炒熟,鲎肉经腌制,日晒,才能做成鲎酱,这些鲎酱才是 *** 鲎粿的主要材料

此外,鲎肉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 *** 物质。

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 *** 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 *** 休克或致死 *** 毒 *** 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

而外形与中国鲎极为相似的圆尾鲎更是不能食用,其体内的河豚 *** 分分钟让贪吃者命丧黄泉。

A为圆尾鲎,E为中国鲎

只是物以稀为贵,由于资源变得稀缺,中国鲎反而病态地在饮食市场受欢迎了起来。

其实不要光想着吃,鲎本身的价值可能远超人类想象。

除了造福万民的鲎试剂外,早在上个世纪一项关于鲎的研究就曾获得诺奖。

鲎的复眼上有许多小眼

鲎有四眼,其复眼更由800-1000个相对 *** 的小眼组成。

而鲎复眼里的神经细胞也是最容易获得的,所以一直都是视网膜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著名生理学家哈特兰(Hartline,Haldan Keffer)就是通过鲎眼,发现了“侧抑制”现象

当光照面积由一个小眼向附近一个小眼扩大时,前一小眼所发出的电脉冲

强度非但不增加反而减弱。

换句话说就是,当一个小眼受光照 *** 时,它周围的小眼反而受到了抑制。

“侧抑制”错觉图,AB处颜色其实相同

“侧抑制”错觉图,图中为静态图,只有白点

有了这种侧抑制,眼睛就可以增强影像的边缘反差、略去细节突出轮廓,使主观视野更清晰。

基于此发现,哈特兰也获得了196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鲎的药用价值,-第1张图片-

而这种“侧抑制”原理,也为当代仿生学提供了灵感,被应用到电视雷达 *** 中,极大地提高了成像清晰度和灵敏度。

鲎能熬过几亿年的地球风霜,必然有两把刷子。

我们暂且不提过河拆桥的可能,人类能否将其研究透彻,把价值真正“榨干”还是未知数。

而一味将一个物种的价值框死在“吃”上,也未免太没远见了。

*参考资料

The History of Limulus and Endotoxin.NC State University

The Blood Harvest.The Atlantic.2014.02.26

同样是鲎,为什么中国鲎濒危了?.物种日历

陈章波,范航清,廖永岩,邱广龙,谢蕙莲,林吴颖.面临生存困境困境的动物活化石——鲎.科学.2015.05

我国科学家为唯一存活4亿多年的中华鲎研制“营养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鲎专家组联合 *** 单锦城教授宣布上海海洋大学胡梦红团队成为亚太区鲎观测站 *** 计划成员,肯定了该团队在中华鲎人工养殖和物种保护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记者获悉,胡梦红团队在鲎营养需求和体能恢复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筛选出可使鲎免疫机能快速恢复的营养补剂和注射针剂,为稚鲎人工增养殖和成鲎体能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鲎是地球上唯一活了4亿多年仍保留其原始相貌的物种。作为四次物种大灭绝中存活下来的佼佼者,鲎熬过了地球上生物灭绝“最黑暗时期”,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在鼎盛时期,鲎有上百种,随着人类活动加剧,栖息地 *** 和过度捕捞,目前全世界仅存四种鲎,即分布在北美洲东岸至墨西哥湾的美洲鲎和 *** 地区的中华鲎、南方鲎和圆尾鲎。

图为野生中华鲎,研究团队供图

中华鲎原产于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 *** 、菲律宾和 *** 的沿海地区,在我国长江口以南广大海域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随着栖息地 *** 和过度捕捞,中华鲎种群开始急剧减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中华鲎定为濒危;2021年2月,中华鲎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图为养殖的中华鲎,研究团队供图

长三角海域曾是中华鲎在中国最北的故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环境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中华鲎无法回到它们曾经的最北故乡。如何保护这一比恐龙还要古老的“活化石”?如何为其北归之旅保驾护航?胡梦红团队从2008年开始苦心钻研,围绕中华鲎种群资源调查、营养学、生理学、免疫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为鲎种群保护积累了大量之一手资料。2017年,该团队开始与我国鲎试剂龙头企业北海市兴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合作,针对中华鲎野外种群急剧下降的问题,胡梦红提出人工繁育大规格稚鲎人工培育以野外增殖放流,恢复成鲎免疫机能后放归原海域是最有效的解决对策。

图为注 *** 荧光标记物的小鲎,研究团队供图

然而,如何养好中华鲎是一道难题。胡梦红团队将绿色水产养殖技术与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相结合,通过调整养殖环境,评估营养需求,设计不同年龄段饲料配方,保障稚鲎健 *** 长,促进成鲎免疫机能快速恢复,使得这类远古而来的“蓝血居民”有了“营养餐”护身。

图为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正在做相关实验,研究团队供图

胡梦红介绍,团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完善现有的中华鲎饵料配方,优化现有养殖模式,将高效绿色水产养殖技术作为生物多样 *** 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推进产业合作和物种保护。

IUCN鲎专家组亚太区鲎工作组联合 *** 、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 *** 养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关杰耀教授评价:“胡梦红团队让中华鲎吃上了‘爱心营养餐’,为鲎资源的养护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国家保护二级生物,它拥有 *** 用价值极高的蓝色血液,它就是——鲎


鲎的祖先出现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出现,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

*** 加载中...

像外星生物一样的鲎,血液竟可以救人?却被无知的人类端上餐桌

为什么说鲎像外星生物?鲎的外形非常丑陋,看起来跟个怪物一样,就像是盗墓笔记里的 *** 鳖,由于外壳坚硬又很像 *** 蹄子,又被叫作马蹄蟹,但鲎可不是蟹,它可是一块活着的化石。

鲎宛若外星生物

鲎在地球上已经撑过了四点五亿年了,最早出现在奥陶纪,比恐龙还要早出现了两亿年,火山喷发、宇宙大 *** 、行星撞地球、冰河世纪都被鲎成功的躲了过去,经历五次的生物大灭绝,鲎都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神奇的是,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就连与鲎同一时代的三叶虫都已经成了化石被深埋在地壳之中,可鲎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外观和形状,形态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之所以说鲎像外星生物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血液的颜色一般都是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只有在 *** 或电视剧里,才会给外星人或妖怪安排蓝色、绿色血液这样的设定,而鲎的血液就是蓝色的。

海滩上的鲎

地球上的生物大多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把自己的形态做出了相对应的进化,没有进化的那些生物基本上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可鲎虽然存活的时间非常漫长,外貌却一直没什么改变,还是一样的丑陋,所以给了我们一种鲎就是外星生物的错觉。

鲎是节肢动物,目前只有在中国广东、广西, *** 一些别的国家和北美的一些沿海城市所见到,他们一生大概需要脱壳十六次,每次脱壳一次鲎就过了一龄,但是在年幼时后半阶段脱壳次数比较多,一般需要九至十二年才能够成熟。

每当春夏时节是鲎的繁衍季节,经常能看到成双成对的鲎摇摇晃晃地游过,因此,鲎又被称为海底 *** 。除了海底 *** 、马蹄蟹这些称呼外,鲎的蓝色血液还可以救人,因此又被称为蓝液天使,你知道鲎的血液为什么可以救人吗?

搁浅的鲎

鲎的蓝色血液可以救人

鲎的血液为什么可以救人?鲎蓝色的血液救了千千万万的人。人们用鲎的血液做 *** 用试剂,我们打过的所有 *** 几乎都用他的血做过安全检测。

想要知道鲎的血为什么可以救那么多人,首先我们要明白,鲎的血为什么是蓝色的?

地球上大多数的生物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铁离子,铁离子和进入身体的氧气结合后被氧化,所呈现出的颜色就是红色,所以绝大多数生物血液都是红色的。但是鲎的身体内却有着大量的铜离子,铜离子氧化后就是蓝色的。

蓝色试剂

鲎的血液之所以可以用来 *** 医学上检测的试剂,就是因为鲎血液内的铜离子。生物体内是有一套免疫 *** 的,当遇到细菌感染等问题时,免疫 *** 就会启动免疫机制,帮助我们 *** *** ,保护自身安全。

可是经过科学家研究,鲎的体内是没有免疫 *** 存在的,而它所生活的地方更是充满了细菌,那没有免疫 *** 的鲎是如何在细菌丛生的海边生活下来的呢?原因就是鲎蓝色血液里的铜离子。

当细菌接触到鲎的血液时,血液中的粒状细胞就会快速地发生 *** 反应,会使细菌所在的区域发生血液凝固的现象,把细菌牢牢包裹住,细菌就不能再进一步的繁殖扩散了,被保护的身体也就不会受到细菌 *** 的侵害。

试剂

科学家利用鲎血液的这一特点,利用鲎的血液,发明了一种可以测试 *** 的试剂,用这种试剂可以快速检测出哪里存在细菌和 *** ,一般九十秒内就可以给出反应,方便快捷。

若是我们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化验的时候就可以滴一滴试剂,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发生血液凝固的现象,就可以判定为并没有被细菌感染,反之,九十秒内出现了血液凝固现象,就 *** 着遭受细菌感染了。

一些生物制品、 *** 等 *** 剂包括一些医疗器械在使用之前都要经过严格检测,确定没有细菌时才可以使用,所以如果没有鲎的话,死于细菌感染的人不计其数。可是你知道吗,救了千千万万人的鲎,现在正在一步步走向灭绝,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鲎在逐渐灭绝

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绝的?鲎的血液在还没有发现重大的作用之前,也曾被渔民捕捞过,在当时如果捞上来鲎的话,渔民们是看都不会看一眼的,直接压碎当做饲料来用,所以即便偶尔会被捕捞,鲎族群的数量也一直很稳定

当鲎蓝色的血液被 *** 成 *** 剂后,人们发现了这种 *** 剂的实用 *** ,于是生产需求的扩大导致了人们对鲎的大肆捕捞,一只只鲎被捉住后抽干了蓝色血液,做成 *** 剂。

这种蓝色血液曾经被炒到了一万五千美金一千毫升的 *** ,人们为了利益对鲎痛下 *** ,鲎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

试剂

这一情况被相关部门发现后,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 *** ,他们让医 *** 公司只能合理取用,因此鲎被送到实验室后会被抽取全身30%的血,然后再放回大海,他们认为这样做鲎的死亡率仅为3%,觉得这是可持续发展的 *** 。

然而,鲎在运输和抽血的过程中死亡率就已经高达20%,这些被抽了血液又释放回大海的鲎,虽然获得了生存机会侥幸活了下来,但身体受到重创失去了繁殖能力,使鲎的族群数量依旧在急剧减少。

除了被 *** 成试剂之外,鲎还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传成了可以延年益寿的大补之物,因此,靠自己血液救了无数人的鲎,即使长成了最不好吃的样子,却依旧被人类端上了餐桌。

被售卖的鲎

事实上,鲎根本就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相反,鲎身上的一些部位是有毒的,这些毒连高温都消灭不掉,之前就有报道,有人在家自己做鲎,结果家人吃中毒后不治身亡。

好在我们国家对鲎还是很重视的,鲎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希望鲎在我国可以好好生存下去。

鲎活了4亿年,其蓝色血液救人无数,却被人类榨干血后端上餐桌

提起血液的颜色,几乎每个人的之一反应都是“红色”,这是因为在人们熟知的自然界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脊椎动物,它们通常都有被血红蛋白染红的血液,而这些血红蛋白中含有的亚铁离子,正是运输氧分子的关键。

不过也有例外,地球上还存在着一种蓝色血液的原住居民——鲎(音同后),不过它们生活的却并不开心,准确的来说非常的悲凉。

因为鲎的特殊价值,每年有超过50万只鲎被捕捞,和其它动物直接被食用或者加工不同,人们想要的是鲎身体内的蓝色血液,这种蓝色血液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且不可被替代的独特功效,只要打过针或接受现代化医院的治疗,都必须要感谢鲎做出的牺牲。

可是随着对鲎血液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鲎的数量在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内急剧下降,人们不仅不对这些献出蓝色血液拯救人类的动物抱有感恩之心,还传出了一些莫须有的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导致这些全身是壳长相怪异的鲎被越来越多的端上餐桌,使其面临物种濒危。

鲎是形似蟹却属于蛛形纲的海洋节肢动物,鲎的生存史非常的久远,它的祖先出现在距今约4亿多年的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出现,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那时的无颌鱼身上刚开始进化出血红带白,在那个年代可能蓝血和红血属于对立的两大阵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血阵营枝繁叶茂称霸地球,而蓝血的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却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像这种一次次躲过大灭绝的“老古董”,它们存活下来的首要因素绝对是肉少还不好吃,人们起初捕捞到这种全身是硬骨骼的动物也不屑于吃,恨不得赶紧扔进海里免得占地方,直到有一天,它们诡异而奇特的蓝色血液,被发现存在着巨大的价值。

不同于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鲎的血液中运输氧分子的物质被替换成了铜,而氧化铜的颜色呈蓝色,所以也可以形象的称为“血蓝蛋白”,随之而来的还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能力——抗菌。

铜离子的抑制细菌的能力毋庸置疑,鲎喜欢生活在细菌遍布的海底,微观环境下这里可谓是细菌遍布,根据研究,1克海底沉积物中大约就含有10亿个细菌,鲎不像哺乳动物那样身体和外部环境有层层的保护屏障,身为节肢动物的鲎,血液循环 *** 是相对 *** 的,细菌只要通过外壳的某个缝隙中钻进去,就可以在鲎的整个体内畅通无阻。

虽不具备白细胞,但鲎体内含有一种神奇的阿米巴样细胞,不同于白细胞吞噬细菌,这种阿米巴样细胞在流动中遇见有害细菌后会立刻“ *** ”,释放出的特殊物质可以凝固周围血液,将有害细菌活活闷死在里面。

1952年,是鲎的高光年,Fred Bang在研究鲎的血液循环时,发现一只大面积感染了革兰氏阴 *** 细菌鲎的死法非常特殊,它身体内的血液几乎全部凝固成了胶体状。Fred Bang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是细菌中的 *** 激活了阿米巴样细胞体内的酶,导致了血液凝固,基于这项研究,Fred Bang开发出了一种的细菌检测剂——鲎试剂。

这种试剂的灵敏度非常的高,哪怕是仅有万亿份之一浓度的细菌 *** ,鲎试剂都能准确的发挥作用,导致试剂变成胶体状,除非在没有细菌 *** 的情况才能保持正常状态,至此,细菌开始在人类面前变得无处遁形。

之后鲎试剂广泛应用于针剂 *** 品、生物制品、血浆制品、抗癌 *** 物等的细菌 *** 检测,保证其100%无菌。此外,在临床上鲎试剂也适用脑膜炎、霍乱、鼠疫、百日咳等致病菌的快速诊断。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受过这种蓝血生物的恩惠。

因为蓝血的这种极高的价值,鲎血也变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血液,其销售 *** 高达1升1.5万美元,是名副其实的“蓝色黄金”,由于鲎的人工养殖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导致每年约50万只鲎 *** “献血”。虽然研制出了无鲎血的试剂,但因为效果、造价等原因,鲎血一直未被完全取代。

因为鲎的数量因为大范围的采血而锐减,国际上规定了只能收集鲎体内的30%的血液,不过这种可持续的做法依然会导致10-30%的鲎采血后死亡,而鲎到了不法商贩手里,绝大多数的鲎会被榨干最后一滴血。

中国是野生鲎资源大国,在上世纪80年代鲎试剂初引进我国后,鲎试剂厂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中国北部湾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过去20年间下降了90%,曾经遍地都是的鲎变得非常稀少,但数量稀少并没有唤起当地人的保护意识,而是将鲎传成了非常滋补的“山珍海味”, *** 从当初的一两元无人问津一下子翻了几百倍,成为了餐桌上受人追捧的特色美食。

先不说鲎肉的味道即柴又腥,它们少得可怜的肉是真正意义上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熬过了4亿年的鲎没点独特的本领是很难立足于当下的自然界的,它们身上也许还有一些特殊的价值还未被发现。

不过,只要鲎没有走出价值的框架一天,等待它们的命运只有灭亡一条路,这才是它们命运悲哀之所在。

标签: *** 用 价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