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和鲑鱼的区别,鳜鱼和鲑鱼一样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21
鲈鱼和桂鱼有什么区别?鲈鱼和桂鱼的区别

鲈鱼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海鲈鱼、大口黑鲈、河鲈和四鳃鲈鱼都可以被称为鲈鱼,桂鱼学名鳌花鱼,也称季花鱼、花鲫鱼等,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鲈鱼和桂鱼的区别吧!

  一、鲈鱼和桂鱼的科属区别

  1、鲈鱼:鲈鱼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真鲈科、花鲈属鱼类。

  2、桂鱼:桂鱼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目、真鲈科、鳜属鱼类。

  二、鲈鱼和桂鱼的形态区别

  1、鲈鱼:鲈鱼的体长,侧扁,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更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

  2、桂鱼:桂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色黄或淡绿,有黑色垂直条斑和小斑块,口大而能伸缩,下颌突向前上方,两颌和口盖骨上生有绒毛状细齿,并有发达的犬齿,背鳍由根根利刺组成。

  三、鲈鱼和桂鱼的产地区别

  1、鲈鱼:海鲈鱼主要产于日本海、黄海、渤海等地,加州鲈鱼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四鳃鲈鱼在黄、渤海和东海均有分布,河鲈分布于欧亚 *** 温带和寒带地区,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

  2、桂鱼:桂鱼属凶猛肉食 *** 鱼类,常以其它鱼类为食,也食虾类,常栖息于静水或缓水域底层,春季天气转暖后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觅食多在夜间,雨后常在急流处产卵,喜群集,鳜鱼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外,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四、鲈鱼和桂鱼的功效区别

  1、鲈鱼:鲈鱼味甘, *** 平,归肝、脾、肾经,具有益脾胃、补 *** 的功效,主脾虚泻痢、消化 *** 、疳积、百日咳、水肿、筋骨萎弱、胎动不安、疮疡久治不愈等症。

  2、桂鱼:桂鱼味甘, *** 平,无毒,归脾、胃经,具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

  以上就是关于鲈鱼和鳜鱼的区别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鲈鱼和鳜鱼这两种鱼类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多区别的。上面小编主要针对二者在科属、形态、产地以及功效等方面的区别做简要概述。

桃花流水鳜鱼肥(一)

来源:【中国食品报】

春风不解意,三月桃花寄。阳春煦暖时节,草长莺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风拂面,岸边挂满了碧绿的杨柳枝条,随风摇曳。河面碧波荡漾,活泼的鱼儿欢快地在水中觅食嬉戏。

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正是江南水乡鳜鱼肥美的季节。作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鳜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乃鱼中佳品。

从古至今,鳜鱼备受人们的喜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品鳜鱼、饮美酒,不啻为人生一大享受。由此也衍生出与鳜鱼相关的饮食文化。

墨藓点衣鳞细细

经过漫长冬季的蛰伏,开春后气温回升,又到了鱼类繁殖的季节。这时正是鱼儿体硕膘肥之时,鲥鱼、鲫鱼、鳜鱼都是当令鲜味。俗话说“正月沙螺二月蟹,三月鳜鱼四月蚌”,三月正是吃鳜鱼的时节。

鳜鱼,又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鳌花等,是鲈形目鮨科鳜属的一种肉食 *** 有鳞鱼类。它的身体较厚,但是也长得比较扁,眼后背部显著隆起,嘴巴长而尖大,鱼身呈青黄两色,还常有黑色的、不规则的斑纹交错其间,背鳍、尾鳍和臀鳍都有黑色的斑点。

鳜鱼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溪流、水库等水草茂盛较洁净的地方,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鳜鱼生 *** 凶猛,幼鱼以小型鱼类、虾类及蝌蚪等为食;成鱼主要摄食鲤鱼、鲫鱼等鱼类。鳜鱼嘴巴较大,并且长有锋利的牙齿,背鳍上有12根坚硬的利刺,身体表皮有条纹型和不规则形状的黑斑。

鳜鱼的亚种很多,大体可分为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白头鳜、波纹鳜、暗鳜、长体鳜、高体鳜、柳州鳜。在我国,鳜鱼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种类很多,如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均有出产。据地方志记载,仅湖南常德境内所产之鳜鱼就有翘嘴鳜、斑鳜、暗鳜、长鳜、波纹鳜等数种,尤以翘嘴鳜、大眼鳜、斑鳜为多,产量颇高。

鳜鱼肉多刺少,肥满度高,肉质丰腴细嫩,味道鲜美可口,内部无胆少刺,营养丰富,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一句“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道尽鳜鱼之味美。春季的鳜鱼最为肥美,曾与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兴凯湖大白鱼共享华夏“四大淡水名鱼”的盛誉,并名列“春令时鲜”前茅,历来被作为宴席的首选。

唐人将鳜鱼称为“龙肉”,以示珍贵;明代医 *** 学家李时珍则称其为“水豚”,认为其味鲜美;在清代,鳜鱼曾作为八大贡品之一进贡皇宫。最常见的做法是清蒸。由于肉比较紧致结实的缘故,苏帮菜里显刀工的松鼠鱼,常用的便是鳜鱼。此外,红烧、水煮等做法也相当不错。

鳜鱼的“鳜”是值得玩味的。在南宋笔记《梦粱录》与《武林旧事》中,鳜鱼称鯚鱼。“鯚”是从“罽”而来,罽是毛织物,罽锦丽且坚,古人认为鳜鱼身如罽锦,故称其“罽鱼”,因为“罽”字难写,于是就写成了“鯚”。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鳜”的理解是形体上的:“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鳜也。”同时,他还解释“昔有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也”。后来鳜鱼与桂鱼经常混用。现代人们将“鳜”谐音为“贵”,因此鳜鱼也有了“贵族鱼”的美誉。

徽菜名角臭鳜鱼

因为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季的鳜鱼便名闻天下了,不知倾倒多少古今河鱼爱慕者,许多鳜鱼名馔于是竞相登场:如满汉全席中的翡翠鳜鱼、苏帮菜中的松鼠鳜鱼、上海菜中的三丝鳜鱼、北京的锅塌鳜鱼……让老餮们垂涎三尺。其中,比较特别的吃法当属徽菜的 *** 作——安徽徽州地区的臭鳜鱼。

臭鳜鱼是徽州地区的传统民间菜,流行于歙县、休宁、黟县、绩溪一带,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而著称。其实,臭鳜鱼的本名应该叫作“腌鲜鳜鱼”,有一种发酵过的、似臭非臭的气味,绝非臭鱼烂虾的腐烂味道。

在徽州方言里,“腌鲜”与“臭”接近,表达着徽州人对“鲜”的追求。这是用盐腌制,依靠盐和食物产生化学反应,发酵出的一种味道。在过去,新鲜食物不便长期储存,徽州人养成了“盐重”的传统,徽菜的风格也由此奠定。

徽州人爱吃鳜鱼,但徽州并不盛产鳜鱼。对鳜鱼的追捧反映了徽州文化里的江南属 *** 。于是,徽州的鳜鱼严重依赖“进口”,从长江沿岸的安庆、铜陵、池州等地贩运。古时鲜鱼保存不易,当桃花盛开、鳜鱼鲜肥之时,鱼贩用盐腌,以防止鱼肉变质,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木桶之内,一层鱼,一层盐,运输途中经常翻动,可以保持几日不腐,只是微臭而已。

鳜鱼属肉食鱼类,味极鲜,徽州人烹饪腌鲜鳜鱼,就是要充分发挥鳜鱼味鲜肉嫩的特点。整鱼先煎后烧,用笋、肉、辣椒、葱姜蒜等味道十足的食材搭配,不会喧宾夺主,反倒像是“激将法”,充分调动了鱼肉的鲜。夹一筷子鱼肉,弹牙多汁,细嚼起来满是鱼肉特有的鲜甜,丝毫没有半点臭味。经过石头 *** 的鱼肉也更加紧实,不散的质地成就了臭鳜鱼独特的口感。

作为徽州人的一大发明,臭鳜鱼的出现并非偶然,徽州菜里的腊八豆腐、毛豆腐同样以“臭”闻名。因此, *** 了徽州的地理、气候与徽州人饮食习惯的臭鳜鱼,很轻易地成为徽菜的当家菜。

在美食纪录片《鲜味的秘密》中,谈到臭鳜鱼等“臭类”美食时,特别提到腐鲜的概念:“臭味的食材是保鲜失败的结果,叫腐而不败。腐,香出来了,这叫腐鲜,鲜出来了。”

臭鳜鱼的制法在唐代《太平广记》中有详细记载,将新鲜鳜鱼用木桶加淡盐水腌渍,以青石压住,经六七天发酵,便可产生似臭非臭的气味。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一部分氨基酸产生鲜味,一部分氨基酸进一步分解为有 *** 气味的胺类。也就是说,臭鳜鱼的“臭”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鱼体内酶原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鱼肉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被降解生成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鲜味物质时释放出来的味道。最后通过煎炒烹炸,臭味飘散,鲜味犹存,鲜香入骨。

尽管和咸鱼一样,臭鳜鱼也经过用盐腌制的过程,但与咸鱼更大的不同是盐量的控制。一步之遥,臭鳜鱼的咸鲜味便会转变为咸鱼的咸香味。如果盐量过大,就变成了咸鱼,发酵不出来。不过,不同人家对口味的偏好不同,腌臭鳜鱼的用盐量和腌制时间往往略有差别。

一般来说,腌臭鳜鱼的标准通常是选一条1.2—1.5斤的鳜鱼。有经验的大厨在腌之前不洗鱼,不沾生水,也不动鱼鳞、鱼鳃,仅把内脏去掉,目的就是保鲜。先用手把盐揉进去,里外都要涂抹均匀,鱼腹和鱼鳃里面也要多放一点盐,然后将其放入木桶中。使用木桶的好处是透气 *** 好,发酵过程更为缓慢。将鱼一条条码好之后,用鹅卵石压紧,这样可以把鳜鱼的血水逼出来,让盐充分渗进去,从而使鱼不会太腥。大约腌制半个月,看到鳜鱼有点发红就可以了。起缸的时候,再把鱼鳞、鱼鳃等部位用水清洗干净,晾晒一两天,然后放到冰箱里保鲜。

腌好的鲜鳜鱼,并没有明显的臭味,而是发出一股淡淡的腥味。将鳜鱼清洗之后打上花刀,先把咸肉丁、冬笋丁、香菇丁、姜末、泡椒末下锅爆香,再将鱼放入锅中,加酱油、黄酒和适量的水,然后盖上锅盖烧制15分钟左右便大功告成。当一盘鲜美的徽菜臭鳜鱼缓缓上桌的时候,你会惊叹于它的臭,品尝之后,更会惊叹于它的香,巨大的反差形成了极深的心理印象。

恰到好处的烹煮让鱼肉几欲外翻,红椒、白蒜、青葱各种食色相得益彰,汁紧芡亮,异香扑鼻,鱼肉粉润。举箸轻挑,鱼肉就像蒜瓣一样,一片一片分开,肉质犹如新鲜鱼一样鲜美,又多了一些韧 *** 和嚼劲。在重石的压力下,鱼肉中水分变少,本来鳜鱼的肉质就很紧实,这么一压,更有嚼劲和弹 *** ,因此吃起来,在口中会有回弹的感觉。而微生物的作用,也让这道河鲜变得愈加爽滑。鱼肉在微辣微咸的汤汁的浸润下,充满了滋味,一种新生的咸鲜由此产生。辛辣把残余的丝微腥气赶走,而臭味在热力的作用下,早已荡然无存。吃完鱼肉,剩下的黏稠汤汁,还能再拌上一碗白米饭。如此看来,无论是下酒还是下饭,咸香辣爽的臭鳜鱼都属实是上品,也难怪吃过的人都对这种味道念念不忘。

以往吃到一份好吃的臭鳜鱼需要些运气,这是因为臭鳜鱼的腌制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师傅的经验、温度、湿度、腌制时间都可以决定一条臭鳜鱼的品质。因此,臭鳜鱼成为一种口味随机 *** 很强的食物,一千个师傅可能会做出一千种臭鳜鱼。香臭之间,始终是一门“玄学”。

臭鳜鱼诞生于无法冷冻、不便运输的年代。如今,吃到新鲜鳜鱼对安徽人来说已经毫不费力,臭鳜鱼不但没有退出,反而越来越香,并且从地方美食流行到全国各地,在各地饮食文化中擦出更加多元的火花。

(王宁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24日06版)

(责编:王 宁)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你知道鳜鱼有哪些品种吗?


鳜鱼是我国的“淡水四大名鱼”之一,又名“桂鱼”、“花鲫鱼”等,是肉食 *** 鱼类。鳜鱼在国内分布广泛,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亚科,有长体鳜属、少鳞鳜属、鳜属3个属,合计有11个品种,其中我国有3属9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淮河以北仅有两种,华南区是鳜亚科鱼类的分布中心。

主要的鳜鱼品种

1、大眼鳜。又称羊眼桂鱼、刺薄鱼等,它的体形与鳜相似,眼睛较大,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或淮河中下游。大眼鳜肉味鲜美、细刺少,经济价值高。

2、斑鳜。又称岩鳜鱼,外形和鳜非常像,头部有暗黑色小圆斑,体侧有较多的环形斑,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水系。

3、翘嘴鳜。又称桂花鱼、胖鳜鱼、季花鱼、花鲫鱼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水域。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人工网箱养殖。

4、暗鳜。又称石板鳜、茶叶片、石头鳜等,它的体侧比较扁,背部呈弧形,上下颌几乎等长,体色深暗。

5、波纹鳜。又称花鳜鱼、癞头桂、铁鳜鱼等,个体较小,主要生活在水质较好的江河中。

6、柳州鳜。目前主要分布于广西柳州,大多数生活在深水、 *** 洞中。它的形体比较扁,头后低平,背缘浅弧形,眼睛较大。

7、长体鳜。又称竹筒鳜,它的体形细长,头尖长,下颌突出,主要分布于湖南、福建、广西各水系,个体小,通常体长100-200毫米。

综上所述,鳜鱼的品种并不多,其中鳜、大眼鳜生长速度快、形体好、肉质好、经济价值高,适合人工养殖。

桂林钓鱼人钓到8斤鳜鱼,经过鉴别是斑鳜,据说价值几千?

广西桂林的钓鱼人,在当地的 *** *** 水域垂钓,幸运地钓到了一条8斤重的大鳜鱼。

都说鳜鱼体型越大,鱼肉就会越老,肉质的口感,不及一斤半左右的标鳜。

但在自然水域里,能钓到这么大的野生鳜鱼,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可把他高兴坏了。

这位钓鱼人他人还没到家,就打 *** 给了几位喜欢钓鱼的朋友,并约好晚上吃大鳜鱼。

朋友们一来,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条大鳜鱼,打开袋子一看,大家都不敢相信,居然是一条极为罕见斑鳜。

甚至有人说道:“长这么大,之一次见到这8斤重的斑鳜,这也太大了吧!”

上图是广西桂林钓鱼人,钓获得野生大鳜鱼,从这条鳜鱼的体表颜色,以及形态来看,的确是一条斑鳜。

但实际上鳜鱼并不是稀有鱼种,我们也经常能看到3~5斤重的鳜鱼,甚至十多斤的也有。

那么,8斤重的鳜鱼真的价值几千吗?

这条8斤重的大鱼,是怎么钓上来的?

广西桂林这位钓鱼人,是一位台钓爱好者,不久前开始,才迷上了路亚钓鱼。

由于经常要上班,所以钓鱼的时间比较少,难得休息一下,台钓出门钓鱼携带的东西又很多,比较麻烦。

看到河边玩路亚钓友,只需带一根竿,走到哪钓到哪,而且钓到的鱼都是比较贵的肉食 *** 鱼类。

比如,翘嘴、红尾、鲶鱼、黑鱼、鳜鱼和鱤鱼,这些鱼起步都要价值二三十元一斤,比台钓钓小白条要过瘾多了。

桂林钓鱼人钓起的大鱼称重8.2斤

说干就干。桂林钓鱼人,购买了一套路亚装备,便来到了落清江垂钓。

根据当地规定,在落清江娱乐 *** 垂钓是允许的,禁止船艇载体游钓和生产 *** 捕捞。

钓位选择在靠近山体,有断崖处的位置,钓了2个多小时都没有鱼咬钩,就在他准备要放弃时,突然有鱼咬钩了。

溜了五分多钟,才把这条大鱼弄上岸,看到是鳜鱼后更加激动,这是他之一次钓到鳜鱼。

什么是鳜鱼?

  • 鳜鱼的基本信息

鳜鱼,又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鳌花鱼等,是鮨科、鳜属的鱼类。

鳜鱼的形态与众不同,身体侧扁,下嘴吻前突,嘴巴张开较大,上下嘴角都长有锋利的牙齿。

鳜鱼眼睛偏大,两侧鳃盖后边缘长有锯齿状尖刺,鱼鳃骨也均长满锋利的细齿。

鳜鱼的背部,从之一根背鳍刺隆起,背刺粗壮而坚硬,胸鳍和腹鳍起始处,也长有尖刺。

鳜鱼的体表颜色,主要由棕 *** 、白色、褐色,以及斑块和黑色斑点组成,有时因水质原因会有所差异。

  • 鳜鱼的生活环境

鳜鱼是属于淡水鱼类,通常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的底层,极少会游至水面,并且具有喜暗怕光的习 *** 。

野生鳜鱼,白天通常藏匿在水底结构处,比如水下有乱石和桥墩处,靠近山体一侧的断崖,以及水下深浅交接的土坎下面。

鳜鱼是独居习 *** ,但在春季洄游季节时,此时的鳜鱼会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江河入口。

尤其是水电站、泄洪渠,以及各种通江的水闸口,逆流而上,这就是钓鱼人常说的鳜鱼顶水。

  • 鳜鱼的食 ***

鳜鱼是属于典型的肉食 *** 鱼类,可以说是无肉不欢。

鳜鱼喜欢伏击捕食,通常潜伏在水下障碍物附近,待小鱼小虾经过伏击区域,鳜鱼会突然发起攻击,一口将鱼虾吞下。

在自然水鱼,鳜鱼主要是捕食小鲫鱼、鲤鱼、白条、鳑鲏鱼和麦穗鱼等,包括泥鳅、黄鳝和河虾,这些都是鳜鱼爱吃的食物。

鳜鱼捕食的习 *** 是昼伏夜出,大多数的野生鳜鱼,在夜间从障碍物的结构 *** 来,跟着鱼群追逐捕食,白天鳜鱼捕食欲相对较低。

  • 鳜鱼的分布

鳜鱼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除了 *** 高原地区,由南至北的江河湖库里,均有鳜鱼的分布。

具体有黑龙江、珠江、松花江、海河、淮河、辽河和长江,其中包括各大一级二级支流。

鳜鱼虽然属于中高档水产品,每斤起售价都要四五十,但实际上鳜鱼是常见鱼类,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比如鄱阳湖、洞庭湖、太平湖、巢湖等大型通 *** 泊和水库,基本上都有鳜鱼分布。

即便在寒冷的北方,也能够正常越冬和繁殖,因为鳜鱼的适温 *** 很强,所以分布也很广。

鳜鱼的世界分布图

鳜鱼的种类

鳜鱼的品种很多,每个地区的鳜鱼品种都有所差异,对鱼类不是很了解的人群,一般很难分辨出来。

鳜鱼品种不同之间的 *** 相差好几倍,而栖息在我国自然水鱼的鳜鱼,以知道的种类约9种。

①花鳜。花鳜又称翘嘴鳜,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流域、闽江流域和长江流域。花鳜是鳜鱼当中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常见的花鳜一般在1~3斤,更大能长到50多斤,甚至还可以长到更大。

②大眼鳜。大眼鳜同样是鳜鱼的一种,因鱼眼在鳜鱼属当中较大而得名,它的分布比较广,喜欢栖息于江河之中,更大能长到5斤左右。

③麻鳜。麻鳜同样是鳜鱼属类,它的分布仅限于我国贵州柳江和广西的融江。

④长体鳜。长体鳜属于小体型鳜鱼,由于身体修长而圆润,所以又被称之为“竹筒鳜”,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西、湖南。

长体鳜鱼

⑤暗鳜。暗鳜又称茶叶片、石板鳜。暗鳜体色呈暗黑色,夹带不规律的黑斑,主要分布于珠江、闽江和长江下游流域。

暗鳜

⑥高体鳜。高体鳜又称高背鳜、驼背鳜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南渡江及东南诸河流域,喜栖息在水草茂盛且水质洁净水体中。

⑦波纹鳜。波纹鳜俗称癞头桂,主要产于安徽休宁、贵州独山和广西罗城一带。波纹鳜是鳜鱼体型当中最小的一种,更大不超过20厘米。

波纹鳜

⑧柳州鳜。柳州鳜又称柳江鳜,主要分布于柳江、融水、三江、永福、龙胜、象州、武宣等地。

⑨斑鳜。斑鳜又称铁鳜和西江斑鳜等,斑鳜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广西、福建、云南和广州等地。斑鳜体型中等,常见斑鳜体重约0.5斤,超过1斤比较难得,超过3斤难得一见。

斑鳜

而广西桂林钓鱼人,钓获的这条重达8斤的斑鳜实属罕见,想必很多钓鱼人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斑鳜。

斑鳜的价值

鳜鱼,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在市场上,体型越大的鳜鱼,它的 *** 反而越低,因为大家都认为,鳜鱼超过2斤重鱼肉老、口感差。

不过,斑鳜的经济价值,却恰恰与其它品种鳜鱼相反,是越大的斑鳜越值钱,尤其是大体型的野生斑鳜更值钱。

松鼠鳜鱼

鳜鱼和鲑鱼的区别,鳜鱼和鲑鱼一样吗-第1张图片-

根据目前斑鳜的市场价值来看,0.5斤左右的斑鳜,1斤的售价在150元一斤。

体重超过2~3斤的野生斑鳜,市场收购价约200~400元1斤,但市场上通常没有货,所以是一鱼难求。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广西桂林钓鱼人钓起的这条8斤重的野生斑鳜,虽然市场上没有销售案例。

但根据鲜活的野生斑鳜价值来看,它钓起的这条大鱼,至少能卖个4000~5000元。

如果是被水族爱好者看上眼了, *** 还能再高一些,毕竟8斤重的野生斑鳜是可遇而不可求。

因此,朋友们都建议钓鱼人,把这条野钓斑鳜卖掉,毕竟一条价值几千块钱的鱼,也不是咱们普通人能吃得起的。

况且在野生环境下,斑鳜能长到8斤重实属不易,吃了也很可惜。

思前想后,桂林钓鱼人最后还是决定,把钓起的这条野生斑鳜放归到河流里,让它繁殖出更多的斑鳜。

路亚钓鱼的宗旨是“钓获放流”,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的人是少之又少。

不过话又说回来,斑鳜能长到8斤重,是不是已经突破了生长极限了?

钓了几十年的鱼了,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斑鳜!

钓友们,你们钓过更大的斑鳜有多大呢?

食材知识:鳜鱼又称桂鱼,有淡水石班的美喻,查其所属有九种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正文:

古籍上的《鳜鱼图》

经过生物专家细致的考究,狭义上的鳜鱼被编排在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有颌上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鲈亚目鮨科鳜亚科鳜属项下。

该属的鱼品可谓是中国特产,仅少部分分布在 *** 北部。

计有9个品种

即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麻鳜<Siniperca fortis Lin>、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Gar *** n>、柳州鳜<Siniperca liuzhouensis Zhou, Kong & Zhu>、暗鳜<Siniperca obsc *** a Nichols>、长体鳜<Siniperca roulei Wu>、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波纹鳜<Siniperca undulata Fang & Chong>、高体鳜<Siniperca vietnamensis Mai>。而这9个品种均有养殖。

桂鱼

桂鱼(鳜鱼)

是“鳜鱼”的俗写,又称“鯚鱼”“鲈鳜”“水豚”“鳌花鱼”“季花鱼”“花鲫鱼”“翘嘴鳜”,通常是它与“黄河鲤”“四鳃鲈”“兴凯鲌”组成中国“四大河鲜”,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江河、湖泊广泛分布。

这种鱼身体侧扁,较厚,背部隆起。尖头,口裂大且上位,略呈倾斜状,下颌向前凸出,上颌骨延伸至眼的后缘。

在两颌骨与口盖骨上均长有大小不等的锋利牙齿,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下缘有4~5枚大棘,鳃盖后缘有1~2枚扁平的棘。鳞圆而细小,体色为棕 *** ,较鲜艳,具不规则斑块。

通常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棕黑色或红褐色条纹。

第6~7枚背棘下有一暗棕色横带。

背鳍、尾鳍、臀鳍上都有2~4条棕色圆斑连成条带。背鳍发达,前部为硬刺,后部高大且圆。胸鳍、臀鳍、尾鳍均呈圆形,具锋利硬骨刺。

麻鳜

分布在贵州省的都柳江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江。

这种鱼体背侧为棕色或黑色,腹侧较浅并有密集的棕色小斑点。

各鳍灰黑色。尾鳍、背鳍及臀鳍都有深色斑点组成的横条纹。体长而侧扁,略呈纺锤形。

头大。吻短。鼻孔互相靠近,圆形的前鼻孔有瓣膜,椭圆形的后鼻孔光滑平整。眼中等大;眼间窄,稍隆起,眼后背缘平直。

口端位,口裂大,稍倾斜。上颌与下颌几乎相等或下颌稍稍超过上颌。两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绒毛齿;下颌两侧有圆锥齿一列。

前鳃盖后缘有锯齿11~14枚,近隅角二枚较大;腹缘有骨棘2枚。鳃盖后部有扁平棘2枚,有时上方具较小的一枚隐埋皮下。左右二侧鳃膜不相连也不联于峡部。鳃盖条7枚。

背鳍较长,基底约占体长之半,起点始于胸鳍基部的后上方,有鳍棘13枚、鳍条10~11枚鳍棘与鳍条连续,中间有浅缺刻。背鳍棘强,第6棘最长,约为头长的三分之一,但稍短于最长背鳍条。背鳍鳍条部外缘高而圆凸,末端接近尾鳍起点。

胸鳍始于背鳍前方,扇形,有鳍条14~15枚。

腹鳍稍后于胸鳍,比胸鳍略长,有二棘5鳍条。

臀鳍起点在背鳍第13鳍棘的前下方,有棘3枚,鳍条8枚,第2臀棘较长,倒伏时等于或稍稍超过第5棘。侧线前段偏于背侧,约与背部轮廓线平行,后段移行至尾柄 *** 。

体腹细小圆鳞,头背部 *** 无鳞,颊部、鳃盖及前腹部都有鳞。幽门垂23~46枚。脊椎骨28枚。

大眼鳜

大眼鳜

又称“母猪壳”“刺薄鱼”“白头鳜”“羊眼桂鱼”,分布在长江流域或淮河中、下游各地。

这种鱼体较长,侧扁。头部、背部轮廓线隆起, *** 、腹部轮廓线路呈弧形。口大,端位,略倾斜。

下颌凸出于上颌之前,口闭合时下颌前端的齿不外露;上颌骨后端宽阔,末端伸至眼中部或稍后下方,其中大个体的下颌末端常伸至眼后缘的下方。两颌、犁骨和腭骨具细齿,呈绒毛状齿带。上颌前端两侧犬齿发达、丛生,两侧细齿排列成行;下颌前端两侧犬齿较细弱,两侧中后部犬齿发达。犁骨齿团近圆形,齿较发达。

腭骨齿带呈长条形,齿较细弱,排列略呈“八”字形。鳃盖发达。前鳃骨后缘锯齿发达,隅部和下缘具强大刺棘。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下缘无锯齿。鳃盖后上角有2扁刺棘。眼大,侧上位。每侧鼻孔2个,前鼻孔呈短管状,后鼻孔椭圆形,距前鼻孔近。鳃孔大,鳃盖膜发达,鳃耙硬,较粗,末端钝,大个体基上有细刺;第2枚、第3枚鳃耙最长,其长度约与鳃丝等长。

背鳍2个,相连,前部约三分之二为鳍棘,后部约三分之一为鳍条组成,外缘圆形。背鳍基部后端约与臀鳍基部后端相对。

胸鳍较宽呈扇形,向后上方斜伸。腹鳍较窄,末端后伸不达 *** 。

臀鳍外缘圆形,末端接近或达尾鳍基。

尾鳍后缘近截形。

身体被圆鳞。鳃盖上有小鳞。体上部鳞大,下部鳞小。体侧棕 *** 、灰黄或灰白,腹部灰白色。

头部两侧各有l条贯穿眼的褐色斜带。头背部至背鳍前有一褐色带纹。背鳍基部有4个黑褐色鞍状斑纹。体侧满布不规则的棕褐色斑点和条纹。背鳍、尾鳍上有数列棕褐色斑点。

长体鳜

长体鳜

又称“彩鱖”“彩桂”“竹筒鳜”“尖嘴鳜”“长身鳜”,主要分布在湖南、福建、广西各水系。长江中下游的镇江也可见其踪迹。

这种鱼体长形,头低,吻尖凸,背缘低平,近圆筒形。体长为体高的4.6~5.4倍。眼较大。下颌发达,在上颌之前凸出并外包上颌。上犬牙发达,闭口时牙外露。鳃耙痕迹 *** ,呈结节状。幽门盲囊少,一般6~8枚。披细小圆鳞;

头部及 *** 无鳞。体灰暗,体侧散布有斑点,侧上部至尾基隐约有4~5条带状斑。奇鳍上有斑点。

柳州鳜

仅分布于广西柳州柳江。

这种鱼体椭圆形,侧扁,背腹缘均稍隆起,弧度约略相等。头大,吻短尖。口端位,口裂大,稍斜,上颌骨末端伸达眼中部,但不伸达眼后缘的下方。下颌稍超过上颌。两颌骨、犁骨及腭骨均有绒毛齿,下颌两侧和前颌骨缝合部后方有较大锥形齿,无犬齿。犁骨齿带呈三角形。

鼻孔互相靠近,距眼较距吻端为近,前鼻孔有圆形瓣膜,后鼻孔椭圆形,周边光滑平整。

眼中等大,眼间隔窄,稍隆起,眼后背缘平直。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8枚;腹缘有4枚较大的骨棘,前1枚棘尖指向前方,后3枚棘尖指向后方。鳃盖骨后部有扁平棘2枚,下侧1枚明显长于下侧1枚。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下缘亦有少数弱锯齿,但后者有的光滑。鳃盖条骨7枚。鳃裂大,左右两侧鳃膜不相连也不联于峡部。体蒙细小圆鳞,头背部及鳃盖下部 *** 无鳞,颊部、鳃盖上部及胸鳍基及腹鳍前腹部都有鳞。

侧线完全,侧线前段偏于背侧,约与背部轮廓线平行,后段移行至尾柄 *** 。

背鳍2个,基部相连,中间具浅缺刻,分鳍棘部和鳍条部,起点在胸鳍基部的后上方。第1背鳍全为鳍棘,第6棘最长,第2背鳍鳍条部外缘高而圆凸,末端接近尾鳍起点。

臀鳍起点在背鳍第13鳍棘的前下方,第2臀鳍棘长而粗壮,压倒后超过第3棘,鳍条末端不达尾鳍基部。胸鳍扇形,末端伸达第6背鳍鳍棘的基部下方。

腹鳍稍后于胸鳍,起点至吻端距等于该点至臀鳍前部鳍条的距离,比胸鳍略长,约为腹鳍至 *** 之间的四分之三。 *** 位于腹鳍末端至臀鳍起点的四分之三处。尾鳍圆形。

斑鳜

斑鳜

又称“西江斑鳜”,原产于桂江、西江联系的湖泊水域。有报导称,在辽河及鸭绿江水域也有踪迹。

这种鱼体长、侧扁,背为圆弧形,不甚隆起。口大。端位,稍向上倾斜,下颌略凸出。犬齿发达,上颌仅前端有犬齿,排列不规则。下颌齿两个并生,排成一行。鳃耙4枚,幽门盲囊45~83枚。前鳃盖骨、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的后下缘有绒毛状细锯齿。鱼

体、鳃盖均蒙细鳞。侧线完全。头部具暗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的环形斑。体长10~30厘米。体棕 *** 或灰 *** ,腹部黄白色头顶、背部及侧线上下都有近似圆形的大小不等的黑斑,但不呈条纹状。各鳍棘上有黑色斑点,胸鳍、腹鳍为淡褐色。

暗鳜

又称“石板鳜”“茶叶片”“石头鳜”“梧不卷”,分布在湖南、广西各水系。

这种鱼体稍侧扁,头后微隆起,体背呈弧形。口端位,吻钝圆且短。两颌几乎等长,均具绒毛状的细齿,无明显的犬齿。

前鳃盖骨后缘有11个显著的锯齿。鳃盖骨的后缘有2枚或3枚硬刺。鳃膜不与峡部相连。

鳞片细小。侧线与背部边缘平行,向后延至尾柄中部。

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的垂直上方,背鳍硬刺最长的是第5枚或第6枚。胸鳍圆形。腹鳍起点在胸鳍基部的垂直下方,末端伸至背鳍第10枚硬刺的垂直下方。臂鳍第2枚硬刺最长。

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近切截形。体深暗灰色,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斑。

鳜鱼

波纹鳜

又称“癞头鳜”“铁鳜鱼”“花鳜鱼”“母猪壳”,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及长江水系。

这种鱼体长圆形,侧扁,更大不超过20厘米,生长缓慢。头大。眼多为蓝色。吻略尖凸。口大,下颌稍长,两颌有尖齿。前鳃、间鳃盖骨后缘有明显锯齿,鳃盖骨门缘有2刺。体部、峡部、鳃盖均蒙小鳞。侧线弧。背鳍基长;胸鳍、尾鳍圆形;腹鳍前移,具1硬棘。体侧有数条 *** 纵波纹。

波纹鳜以人工繁殖是没有丝毫障碍,但由于生长缓慢且须喂饲动物 *** 原料,水产养殖场均不太愿意饲养。

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野生波纹鳜数量急剧下降,IUCN(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野生波纹鳜濒危等级列为易危(VU),须得到物种保护的“恢复措施”行动。因此,不宜膳食。

高体鳜

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

这种鱼体长为圆形,侧扁,近似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Gar *** n>。头大,眼睛多为蓝色。头部、背部轮廓线隆起, *** 、腹部轮廓线路呈弧形。吻略尖凸,口大,端位,略倾斜。

下颌稍长,闭合时前端的齿不外露,且凸出于上颌之前;两颌有尖齿;上颌骨后端宽阔,末端伸至眼中部或稍后下方,其中大个体的下颌末端常伸至眼后缘的下方。前鳃、间鳃盖骨后缘有明显锯齿;间鳃盖骨下缘有锯齿;鳃盖骨门缘有2刺。颊下部蒙鳞。

另外,除了狭义上的鳜属之外,还有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有颌上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鲈亚目鮨科鳜亚科少鳞鳜属可称为“鳜鱼”,

但通常会强调是“少鳞鳜”

该属有3个品种,

分别是中国少鳞鳜、 *** 少鳞鳜以及日本少鳞鳜

中国少鳞鳜

中国少鳞鳜

又称“石鳜”,主要分布在云南境内的元江水系,长江以南和珠江、钱塘江、欧汇水系及海南岛亦偶见其踪迹。

这种鱼头略尖,口较大,下颌稍向前凸出。鼻孔离眼前缘颇远。上颌齿及下颌齿不发达。鳃耙一般为7枚。幽门垂扁平不分枝,共分三叶。

在同类鱼中鳞片稍大。眼后缘的鳃盖上有三条黑色狭条纹,后鳃盖骨上角有一黑斑。

*** 少鳞鳜

*** 少鳞鳜

为 *** 半岛特有品种。

这种鱼的资料甚少。

日本少鳞鳜

日本少鳞鳜

为日本特有品种。

这种鱼体色灰褐,眼后有3条放射纹,鳃盖后缘有深色眼状斑,体侧具横带7~8条。脊椎骨29~30枚。鳞大,侧线有孔鳞仅33~38枚。幽门盲囊2~3枚。

潘老师按

注1:有生物学家将长体鳜从鳜属分出,设定长体鳜属使长体鳜还有Coreosiniperca roulei Wu的学名。

长体鳜属的特 *** 是体形延长,头部低平,背缘不隆起,前部略作圆筒形,后部稍侧扁。体长为体高4. 5倍以上。前后鼻孔紧接,前鼻孔具瓣膜,后鼻孔小;下颌发达,凸出。上颂前端及下颌两侧支犬牙发达,犁骨牙带作椭圆形;侧线有孔鳞88~99枚。幽门垂4~9枚,短指状。脊椎骨28块。鳃耙退化,呈结节状。

注2:在劏制鳜鱼时要小心鳜鱼鱼鳍的棘刺,万一被其刺伤,应迅速将伤口血水挤出,并涂抹消炎 *** 。《本草纲目》说用橄榄核磨水可解,但未考证是否灵验。

注3:《尔雅翼·鳜》云:

鳜鱼巨口而细鳞,鬐鬣皆圆,黄质黑章,皮厚而肉紧,特异常鱼。夏月盛热时好藏石罅中,人即而取之。又其斑文(纹)尤鲜明者,雄也。稍晦昧者,雌也。

渔者以索贯一雄置之溪畔,群雌来齧曳之不舍,掣而取之。常得十数尾。

说者以为昔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今此鱼犹有鳜名。恐即是也,能食小鱼。

今人以为凡 *** 之属,有肚故能嚼鱼,无肚不嚼鳜。独有肚能嚼。

《山海经》曰:鳜,大口而细,鳞有斑彩。

注4:《本草纲目·鳞部·鳜鱼》云:

鳜鱼释名鱼、石桂鱼、水豚。

时珍曰: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也,其纹斑如纤也。

大明曰:其味如豚,故名水豚,又名鳜豚。志曰:昔有仙人刘凭,常食石桂鱼。桂、鳜同音,当即是此。

时珍曰:鳜生 *** 中。扁形阔腹,大口细鳞。有黑斑,采(彩)斑色明者为雄,稍晦者为雌,皆有鳍鬣刺人,厚皮紧肉,肉中无细刺,有肚,能嚼能啖。小鱼夏月居石穴,冬月偎泥,罧鱼之沉下者也。小者味佳,至三五觔(斤)者不美。

李廷《飞延寿书》云:鳜鳍刺凡十二,以应十二月。误鲠害人,惟橄榄核磨水可解,盖鱼畏橄榄。

全文完

粤厨宝典

河鱼和海鱼,谁的营养更好?

鱼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历史,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汉字之中,鱼羊为"鲜",足见中国人对于鱼的喜爱。我们生活中常吃的鱼可以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它们的 *** 、口感、做法都有差别。

不少人认为,海水鱼更鲜、 *** 更高,营养价值也更高一些。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就来好好比较一下海水鱼和淡水鱼的区别吧!

海水鱼VS淡水鱼,有什么区别?

海水鱼和淡水鱼是按照生长环境来分类的。

  • 海水鱼一般在水体盐浓度较高的海洋中生长,三文鱼、金枪鱼、带鱼、鲅鱼等都属于海水鱼。
  • 淡水鱼则一般生长在河流湖泊、水库等盐浓度较低的淡水水域,比如鲫鱼、鲢鱼、草鱼、桂鱼都属于淡水鱼。

一般来说,海水鱼的口感较淡水鱼更为紧实,原因是海水鱼的活动范围较大,鱼肉的弹 *** 也就更好一些。另外,海水水体中的腐殖质较淡水水体少,因此海鱼的味道也相对鲜美纯净,而淡水鱼若烹饪不好,则会有种淡淡的泥腥气。

此外,由于海水捕捞、海水养殖的成本都比较高,加之沿海到内陆地区的运输费用,海水鱼的 *** 自然也比淡水鱼更高一点。

海水鱼vs淡水鱼,营养价值孰高孰低?

由于生长环境和品种的不同,海水鱼和淡水鱼的营养价值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别。下面就以《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收录的带鱼和草鱼的营养数据为例,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营养。

无论是海鱼还是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鱼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在18%左右,是膳食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不同鱼的脂肪含量有差别,一般都在10%以下,比畜禽肉低很多,更有益健康,适合作为膳食肉类的首选。此外,鱼肉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A、D、E,还含有钙、磷、钠等多种矿物质。总体来说,鱼肉所含的营养素种类丰富,营养价值较高。

通过表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海水鱼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淡水鱼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海鱼的脂肪含量稍高于淡水鱼,而鱼肉中含有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金枪鱼等海鱼中富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可以帮助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对 *** 健康有益。

海洋是大自然的矿物质宝库,海水鱼的硒、锌、钙等矿物质含量都明显高于淡水鱼,部分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可以更好地为 *** 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从以上两点来看,海水鱼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淡水鱼。

河鱼怎么吃好?

鱼的做法多种多样,清蒸鱼、红烧鱼、水煮鱼、松鼠鳜鱼等等,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味。由于口感上的差异,海鱼和淡水鱼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淡水鱼的腥气较海水鱼重,因此在烹饪时多采用葱、姜等去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道淡水鱼的经典菜谱-葱烧鲫鱼。

  • 葱烧鲫鱼:鲫鱼处理干净,去掉内脏,两侧划出刀口。用少量的料酒和盐涂抹鱼身,腌制10分钟。锅烧热倒少量油,将鱼煎至两面微黄,加入葱段和姜片略炒,再加入料酒、适量酱油、糖和水,烧开转小火至收汁。出锅前淋上醋和香油。

海鱼怎么吃好?

清蒸是最有益健康的烹饪 *** 之一,海鱼肉质紧实,滋味鲜美,十分适合清蒸。清蒸不仅可以突出海鱼本身的鲜味,还能更大限度地保留其营养, *** 作也很简单,赶快学起来吧!

  • 清蒸鱼:将鱼处理干净,切斜刀口,用盐、胡椒粉、料酒和葱姜片腌制10分钟。腌好的鱼上锅大火隔水蒸10分钟。准备葱丝和姜丝,铺在蒸熟的鱼上,淋上酱油,将适量油在锅里烧热后浇在鱼上就完成了。

食用小贴士

鱼肉滋味鲜美且营养丰富,吃多少才合适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周吃鱼280~525克,优先选择鱼和禽。

每天应当吃40~75克的鱼肉,即一个掌心大小。如果生活中无法做到每天都有鱼肉,每周吃两到三次,每次120~200克也是很好的选择。


授权声明 |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撰文 | 马博士健康团 张玥硕士生

指导 | 马冠生博士

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 *** 会 ***

·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 九三学社 *** 科普工作 *** 会 ***

· 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西湖醋鱼和松鼠桂鱼,你更喜欢哪一种酸甜?

头条号签约作者:蒲铁牛

关于鱼的做法,有清蒸、红烧、水煮、麻辣、糖醋等等,种类繁多,细分下来,不低于百种。这次要说的是杭帮菜中的经典名菜西湖醋鱼,和苏帮菜的 *** 菜之一松鼠桂鱼,二者均用糖醋调味,口感酸甜,但 *** *** 和造型完全不同。

西湖醋鱼又叫宋嫂鱼。但凡名菜,都有一个典故,西湖醋鱼也不例外。相传南宋时期,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宋家哥哥的妻子人称宋五嫂,颇有几分姿色。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色起意,想要霸占宋五嫂并志在必得,于是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家哥哥。万分悲痛的宋家叔嫂,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但官府得了恶棍好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

宋五嫂

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 *** 前来报复。临行前, *** 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 *** :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 *** 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记你 *** 饮恨的辛酸。弟弟听了很是激动,吃了鱼,牢记 *** 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去,一直查找不到。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个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 *** 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 *** 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 *** 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另一位官家做厨工。宋弟找到了 *** 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 *** 接回西湖老家,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而宋嫂鱼也从此流传出来。因宋嫂家住西湖边上,所以宋嫂鱼也叫西湖醋鱼。宋五嫂也因为此鱼荣幸地被后人评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

这个故事名叫“叔嫂传珍”,其实是后人为了推广这道菜而编造的。恰似现在的选秀节目,选手上台先说自己的身世如何如何凄惨,再作表演,这样既能赚取同情分,又表现得非常励志,获取鼓励分。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据说真实的宋五嫂从未隐居,一直在西湖边上经营一家小餐馆,因擅长做鱼羹和糖醋鱼而远近闻名,人们亲切地将她做的鱼羹称为宋嫂鱼羹,做的鱼为宋嫂鱼。当时,南宋京都南已迁至杭州。一次,宋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奉宋五嫂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和宋嫂鱼扬名于世。试想一下,有皇帝撑腰,谁还敢欺负宋五嫂?

宋嫂鱼羹

但故事终归只是故事,很多人认为西湖醋鱼并非起源于宋嫂,其发展历史也没有那么早。从工艺的角度观察,西湖醋鱼应该起源于清代中叶的“醋搂鱼”, 清代中期的烹饪书《调鼎集·醋搂鯶鱼》里有描述:“取活鱼去鳞肠,切块略腌,多加醋、油、酱烹,味鲜而肉松。”这从原料与调味上已经接近现在的西湖醋鱼。此后晚清著名学者,曲园老人俞樾,在光绪 *** ( *** 2年)三月初八的日记中记载道:“初八日,吴清卿河帅、彭岱霖观察同来,留之小饮,买楼外楼醋溜鱼佐酒。”到了清末,杭州人徐珂辑录的《清稗类钞·杭州醋鱼》也有记载:“膾魚時,以醋摟之。”这些都能坐实醋搂鱼就是西湖醋鱼的前身。

西湖醋鱼

松鼠桂鱼和西湖醋鱼一样,也有出处典故,这个故事不仅要扯上乾隆皇帝下江南,还要扯到苏造肉的发明者张东官,只不过发生地点并不在苏州,而是在浙江海宁盐官镇安澜园。我在“北京卤煮和广州牛杂”那一期的文章里提及过,安澜园是清代大学士 *** 龙的私人宅院,但实际上也是乾隆皇帝的一处行宫,乾隆皇帝南巡,曾多次驻跸于此。

松鼠桂鱼起源于松鼠鲤鱼,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之前,苏州就已经有人会做松鼠鲤鱼了。张东官本是苏州人,自然学习了这种做法。就在张东官为乾隆皇帝做苏造肉那次,他还做了松鼠鱼,只是他将鲤鱼换成了肉质更好地鳜鱼而已。顾名思义,松鼠桂鱼形如松鼠、色泽橘黄,外观上让人赏心悦目。其肉外脆里嫩、酸甜适口,并有松红香味。乾隆皇帝品尝后,自然龙颜大悦,夸奖说如果有厨艺 *** 赛,张东官定能蟾宫折桂,恰好鳜鱼在南方也有桂鱼的叫法,所以这道菜定名为松鼠桂鱼。因其起源于苏州,虽然之一次用鳜鱼是在浙江海宁,但后人依然将其归属于苏帮菜。

张东官

西湖醋鱼用的是草鱼,个头不能太大,一斤到一斤半左右更好。将草鱼杀去鱼鳞内脏清洗干净,然后从鱼尾处下刀把鱼分成两片,再用剪刀把与头部的鱼齿去除。分成两片的鱼片,带骨的那片称为雄片,无骨的称为雌片,在带骨的鱼身上面划上几刀不要到底。锅内放水以淹过鱼身为宜,放姜、葱、料酒烧开后先放入雄片,再放入雌片。火不宜太旺,保持微冒泡的状态,烫煮差不多5-8分钟,捞起装盘。取一个小碗加入酱油75克,米醋60克,白糖50克,鸡精少许,料酒20克,混合成为糖醋汁,放入锅中加热出香味后,倒入水淀粉搅拌浓稠,最后搅拌浓稠的糖醋汁浇在鱼身上,撒上一些姜末即可。

松鼠鲤鱼

松鼠桂鱼用的是鳜鱼,先将鳜鱼洗净,鱼头斩下,摊开、拍扁。而后用刀把鱼背部的鱼骨切掉(不要把鱼腹切破),在尾巴处留少许脊骨。鱼去骨后,皮朝下摊开,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达肉的4/5,不要切破鱼皮,在尾巴处开一个口,把尾巴从刀口中拉出。将鱼身撒上食盐、胡椒粉、料酒、湿淀粉涂匀。炒锅上火,烧热后倒入植物油,油热至七成,将鱼蘸少许淀粉,记住每一条肉条淀粉都要蘸匀,抖去粉渣后放油锅中炸数分钟,再将鱼头蘸上淀粉,放入油锅中炸,炸至呈金 *** 捞出,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摆在鱼盘中,装上鱼头。将松子或青豆、玉 *** 放在油锅中,待熟后捞出,放小碗中。炒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少许清汤,加食盐、糖、番茄酱、食醋,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热油少许推匀,出锅浇在鱼肉上,撒上松子或青豆、玉 *** 即可。

西湖醋鱼肉质淳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但会享受的人要求并不能止于这种口感,吃西湖醋鱼时,还要带上一盘鱼生:“以鯶魚切為小片,不加醬油,惟以麻油、酒、鹽、薑、蔥和之而食”, 鯶魚即草鱼,而这种吃法俗称“醋鱼带柄”, *** 时期曾经在杭州非常流行,后来发现鱼生中含有太多寄生虫,吃后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种吃法才慢慢杜绝。

松鼠桂鱼

西湖醋鱼酸味多于甜味,和西湖醋鱼相比,松鼠桂鱼则相反,甜味盖过酸味。西湖醋鱼的酸味来自于食醋,松鼠桂鱼的酸味得于番茄,比西湖醋鱼的酸味更为天然,所以,单从味觉来说,我个人更偏向于松鼠桂鱼。

然而松鼠桂鱼的 *** ,对刀工要求极高,没有经过专业刀工训练的人很难做得好。因此,平常人家在家中想要挑战这道菜,几乎是一种奢想,若真想满足味蕾,只能去餐馆花掉几两银子。如不想破费,又想在家中吃糖醋鱼,无疑做法简单的西湖醋鱼是更好的选择。

我曾经和朋友在苏州的松鹤楼品尝过松鼠桂鱼,也和朋友在杭州的楼外楼见识过西湖醋鱼,尽管这两家百年老字号,如今浓郁的商业气息掩盖了食物的本质,但在杯觥交错之间,味道不再重要,友情弥足珍贵。与朋友共同品尝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犹如在商业气息浓郁的百年老店里同享珍馐,起初品不出味道,但多年以后,畅然回首,人生竟然十分惬意。

最后说明一下,本人写美食故事,只是讲故事,不是做学问,如有编得不对之处,敬请一笑了之。

本文所有 *** 来自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湖醋鱼和松鼠桂鱼,哪一种酸甜让你垂涎欲滴?

头条号签约作者:蒲铁牛

关于鱼的做法,有清蒸、红烧、水煮、麻辣、糖醋等等,种类繁多,细分下来,不低于百种。这次要说的是杭帮菜中的经典名菜西湖醋鱼,和苏帮菜的 *** 菜之一松鼠桂鱼,二者均用糖醋调味,口感酸甜,但 *** *** 和造型完全不同。

西湖醋鱼又叫宋嫂鱼。但凡名菜,都有一个典故,西湖醋鱼也不例外。相传南宋时期,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很有学问,隐居在西湖以打鱼为生。宋家哥哥的妻子人称宋五嫂,颇有几分姿色。当地恶棍赵大官人见色起意,想要霸占宋五嫂并志在必得,于是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家哥哥。万分悲痛的宋家叔嫂,一起上官府告状,企求伸张正气,使恶棍受到惩罚。但官府得了恶棍好处,不但没受理他们的控诉,反而一顿棒打,把他们赶出了官府。

宋五嫂

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 *** 前来报复。临行前, *** 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宋弟问 *** :今天鱼怎么烧得这个样子? *** 说:鱼有甜有酸,我是想让你这次外出,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的辛酸之外,不要忘记你 *** 饮恨的辛酸。弟弟听了很是激动,吃了鱼,牢记 *** 的心意而去,后来,宋弟取得了功名回到杭州,报了杀兄之仇,把那个恶棍惩办了。可这时宋嫂已经逃遁而去,一直查找不到。有一次,宋弟出去赴宴,宴间吃到一个菜,味道就是他离家时 *** 烧的那样,连忙追问是谁烧的,才知道正是他 *** 的杰作。原来,从他走后, *** 为了避免恶棍来纠缠,隐名埋姓,躲入另一位官家做厨工。宋弟找到了 *** 很是高兴,就辞了官职,把 *** 接回西湖老家,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而宋嫂鱼也从此流传出来。因宋嫂家住西湖边上,所以宋嫂鱼也叫西湖醋鱼。宋五嫂也因为此鱼荣幸地被后人评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

这个故事名叫“叔嫂传珍”,其实是后人为了推广这道菜而编造的。恰似现在的选秀节目,选手上台先说自己的身世如何如何凄惨,再作表演,这样既能赚取同情分,又表现得非常励志,获取鼓励分。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据说真实的宋五嫂从未隐居,一直在西湖边上经营一家小餐馆,因擅长做鱼羹和糖醋鱼而远近闻名,人们亲切地将她做的鱼羹称为宋嫂鱼羹,做的鱼为宋嫂鱼。当时,南宋京都南已迁至杭州。一次,宋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奉宋五嫂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和宋嫂鱼扬名于世。试想一下,有皇帝撑腰,谁还敢欺负宋五嫂?

宋嫂鱼羹

但故事终归只是故事,很多人认为西湖醋鱼并非起源于宋嫂,其发展历史也没有那么早。从工艺的角度观察,西湖醋鱼应该起源于清代中叶的“醋搂鱼”, 清代中期的烹饪书《调鼎集·醋搂鯶鱼》里有描述:“取活鱼去鳞肠,切块略腌,多加醋、油、酱烹,味鲜而肉松。”这从原料与调味上已经接近现在的西湖醋鱼。此后晚清著名学者,曲园老人俞樾,在光绪 *** ( *** 2年)三月初八的日记中记载道:“初八日,吴清卿河帅、彭岱霖观察同来,留之小饮,买楼外楼醋溜鱼佐酒。”到了清末,杭州人徐珂辑录的《清稗类钞·杭州醋鱼》也有记载:“膾魚時,以醋摟之。”这些都能坐实醋搂鱼就是西湖醋鱼的前身。

西湖醋鱼

松鼠桂鱼和西湖醋鱼一样,也有出处典故,这个故事不仅要扯上乾隆皇帝下江南,还要扯到苏造肉的发明者张东官,只不过发生地点并不在苏州,而是在浙江海宁盐官镇安澜园。我在“北京卤煮和广州牛杂”那一期的文章里提及过,安澜园是清代大学士 *** 龙的私人宅院,但实际上也是乾隆皇帝的一处行宫,乾隆皇帝南巡,曾多次驻跸于此。

松鼠桂鱼起源于松鼠鲤鱼,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之前,苏州就已经有人会做松鼠鲤鱼了。张东官本是苏州人,自然学习了这种做法。就在张东官为乾隆皇帝做苏造肉那次,他还做了松鼠鱼,只是他将鲤鱼换成了肉质更好地鳜鱼而已。顾名思义,松鼠桂鱼形如松鼠、色泽橘黄,外观上让人赏心悦目。其肉外脆里嫩、酸甜适口,并有松红香味。乾隆皇帝品尝后,自然龙颜大悦,夸奖说如果有厨艺 *** 赛,张东官定能蟾宫折桂,恰好鳜鱼在南方也有桂鱼的叫法,所以这道菜定名为松鼠桂鱼。因其起源于苏州,虽然之一次用鳜鱼是在浙江海宁,但后人依然将其归属于苏帮菜。

张东官

西湖醋鱼用的是草鱼,个头不能太大,一斤到一斤半左右更好。将草鱼杀去鱼鳞内脏清洗干净,然后从鱼尾处下刀把鱼分成两片,再用剪刀把与头部的鱼齿去除。分成两片的鱼片,带骨的那片称为雄片,无骨的称为雌片,在带骨的鱼身上面划上几刀不要到底。锅内放水以淹过鱼身为宜,放姜、葱、料酒烧开后先放入雄片,再放入雌片。火不宜太旺,保持微冒泡的状态,烫煮差不多5-8分钟,捞起装盘。取一个小碗加入酱油75克,米醋60克,白糖50克,鸡精少许,料酒20克,混合成为糖醋汁,放入锅中加热出香味后,倒入水淀粉搅拌浓稠,最后搅拌浓稠的糖醋汁浇在鱼身上,撒上一些姜末即可。

松鼠鲤鱼

松鼠桂鱼用的是鳜鱼,先将鳜鱼洗净,鱼头斩下,摊开、拍扁。而后用刀把鱼背部的鱼骨切掉(不要把鱼腹切破),在尾巴处留少许脊骨。鱼去骨后,皮朝下摊开,用斜刀切成花刀,刀深达肉的4/5,不要切破鱼皮,在尾巴处开一个口,把尾巴从刀口中拉出。将鱼身撒上食盐、胡椒粉、料酒、湿淀粉涂匀。炒锅上火,烧热后倒入植物油,油热至七成,将鱼蘸少许淀粉,记住每一条肉条淀粉都要蘸匀,抖去粉渣后放油锅中炸数分钟,再将鱼头蘸上淀粉,放入油锅中炸,炸至呈金 *** 捞出,有花刀的一面朝上摆在鱼盘中,装上鱼头。将松子或青豆、玉 *** 放在油锅中,待熟后捞出,放小碗中。炒锅中留少许油,放入少许清汤,加食盐、糖、番茄酱、食醋,烧沸后,用湿淀粉勾芡,加入热油少许推匀,出锅浇在鱼肉上,撒上松子或青豆、玉 *** 即可。

西湖醋鱼肉质淳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但会享受的人要求并不能止于这种口感,吃西湖醋鱼时,还要带上一盘鱼生:“以鯶魚切為小片,不加醬油,惟以麻油、酒、鹽、薑、蔥和之而食”, 鯶魚即草鱼,而这种吃法俗称“醋鱼带柄”, *** 时期曾经在杭州非常流行,后来发现鱼生中含有太多寄生虫,吃后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这种吃法才慢慢杜绝。

松鼠桂鱼

西湖醋鱼酸味多于甜味,和西湖醋鱼相比,松鼠桂鱼则相反,甜味盖过酸味。西湖醋鱼的酸味来自于食醋,松鼠桂鱼的酸味得于番茄,比西湖醋鱼的酸味更为天然,所以,单从味觉来说,我个人更偏向于松鼠桂鱼。

然而松鼠桂鱼的 *** ,对刀工要求极高,没有经过专业刀工训练的人很难做得好。因此,平常人家在家中想要挑战这道菜,几乎是一种奢想,若真想满足味蕾,只能去餐馆花掉几两银子。如不想破费,又想在家中吃糖醋鱼,无疑做法简单的西湖醋鱼是更好的选择。

我曾经和朋友在苏州的松鹤楼品尝过松鼠桂鱼,也和朋友在杭州的楼外楼见识过西湖醋鱼,尽管这两家百年老字号,如今浓郁的商业气息掩盖了食物的本质,但在杯觥交错之间,味道不再重要,友情弥足珍贵。与朋友共同品尝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犹如在商业气息浓郁的百年老店里同享珍馐,起初品不出味道,但多年以后,畅然回首,人生竟然十分惬意。

最后说明一下,本人写美食故事,只是讲故事,不是做学问,如有编得不对之处,敬请一笑了之。

本文所有 *** 来自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臭桂鱼是它,松鼠鱼也是它,什么样的鳜鱼更好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名句如是说道。确实,今天本文的主角,就是中国最美味的淡水鱼之一——鳜鱼。


01

鳜鱼桂鱼

/ 竟然是肉食 *** 鱼类 /


鳜鱼又称桂鱼,也叫鯚(jì)花鱼。“鳜”这字儿,很值得玩味,许多书籍中,直接将《渔歌子》中的“鳜”字写作“桂”甚至在注解中将“桂鱼”叙述为斑如桂花的鱼,甚为牵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鳜”是描述其形态特征的:“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鳜也。”形象地描述了其背部高耸,口角上扬,有别于一般鱼类流线型身体的怪异形体。按此叙述,鳜应与蹶(jué)同音。确实,字典中,鳜也为多音字,两个发音皆有。不知何时,“桂鱼”成了主流之声。


辽宁博物馆馆藏的明代白玉鳜鱼丨图虫创意

鳜鱼是所有鳜属Siniperca和少鳞鳜属Coreoperca鱼类的统称。鳜属和少鳞鳜属在分类学地位上的争议颇多,它们曾被长期置于鲈形目鮨科之下,被认为是海洋中的石斑鱼等的 *** 。但是近些年通过分子手段,证明其实际与分布于北美的太阳鱼属和黑鲈属等鱼类的亲缘关系更近,而被重新置于太阳鱼科之下,但还有学者将其置于一个复合类群真鲈科之中,也有学者认为这些鳜鱼构成一支单系群,自成鳜鱼科。总之,这些鳜鱼的归属问题,还乱得很



长身鳜丨黑鱼周


中国是鳜鱼的分布中心,栖息着鳜属的所有8个种和少鳞鳜属的3种。翘嘴鳜(S. chuatsi)是最常见的鳜鱼了,分布颇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均可觅得其踪迹,它也是能长更大个儿的鳜鱼,Fishbase上记录的更大个体,体长达到70cm,重量8公斤!自然,大部分被古人所记叙、现代人所饕餮的鳜鱼,都是它了。至于其他的鳜鱼,除了斑鳜近些年来有部分地区开发进行养殖外,因为体小,多被当作野杂鱼,少有专门拿来食用的。所以,下文的鳜鱼,指的就都是翘嘴鳜了。



大个体的翘嘴鳜丨bigfishesoftheworld.blogspot


鳜鱼是凶猛的肉食 *** 鱼类,游速虽然不快,但是善于借助侧扁的身体和斑驳的体色隐藏在石砾中进行伏击。它们攻击猎物的瞬间,动作极为迅速,恐怕要高速 *** 机才能捕捉到其细节,极强的爆发力自然就来自它细嫩却不失韧 *** 的肌肉了。



捕食金鱼的大眼鳜丨拍摄 黑鱼周



02

鳜鱼名菜

/ 松鼠桂鱼是它,臭鳜鱼也是它 /


在长江、钱塘江流域,翘嘴鳜的繁殖季节大约在5月中旬,而在这之前一月有余桃花 *** 的时节,鳜鱼经过一个冬天的修养生息,体内积累的营养还未转移到 *** 腺之中,所以肌肉最为肥厚细嫩。而此时最能凸显其本身肉味之鲜美的烹饪 *** ,就数清蒸鳜鱼了。


清蒸桂鱼丨豆果美食网网友京伶爱家


清蒸鳜鱼是一道浙江名菜,将新鲜鳜鱼除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放开水中浸透一下取出,放冷水中,轻轻刮去黑色鳞衣,洗净放盘内,用盐在鱼身上均匀擦一遍,腌渍一会儿,让肉质更加紧实、入味。十字刀花开面后,上盘摆上姜丝、葱丝、笋丝、火腿丝,浇以些许绍兴花雕黄酒和鸡油,大火蒸八至十分钟,见鱼眼泛白爆出,即可上桌。


清蒸桂鱼丨豆果美食网网友陈江鸟一


一般的淡水鱼,清蒸我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总觉着无论姜酒下料多少,都无法掩盖消除它们的土腥之味,而鳜鱼却毫无异味,只留鲜甜。那种滋味,是笔墨难以叙述的,半夜写此文时思忆起来,实在经不住咽了咽口水,回味一番。


清蒸桂鱼丨豆果美食网网友京伶爱家


另一道鳜鱼名菜来自江苏。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微服至苏州松鹤楼菜馆用膳,厨师用鲤鱼出骨,在鱼肉上刻花纹,加调味稍腌后,拖上蛋黄糊,入热油锅嫩炸成熟后,浇上熬热的糖醋卤汁,形状似鼠,外脆里嫩,酸甜可口。而后,据考为同治年间成书的《调鼎集》也记载了清代中期松鼠鱼的制法:“松鼠鱼,取鯚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炸成松鼠式,油、酱烧”。也就是说,后又有能人,以没有肌间刺,更适合酥炸的鳜鱼,代替鲤鱼 *** 了松鼠鳜鱼,此菜从创制至今可能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松鼠桂鱼丨豆果美食网网友孔老师教做菜


不同的是,古代的“松鼠鱼”是挂的蛋黄糊,而今天的“松鼠鱼”是拍干淀粉。古代的“松鼠鱼”是在炸后加“油、酱烧”成的,今天则在炸好后直接将制好的糖醋卤汁浇上去,并撒上松子。今天的“松鼠鳜鱼”在造型上更为逼真,其味酸甜可口,脆嫩怡人。这些,古代的“松鼠鱼”可是难以比拟的。


松鼠桂鱼丨豆果美食网网友Henry林


虽然鳜鱼几乎是如何烹饪都美味,但最令我难以忘却的鳜鱼之鲜美,来自一道看似“黑暗”的究极料理,这就是来自古城徽州的“臭鳜鱼”。初面此菜的人多不敢下筷,因为眼前的鳜鱼发出似臭非臭的气味,让人着实担心自个儿的五脏庙一会儿会不会翻江倒海。其实不然,这正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当鱼肉接触你舌尖的那一刻,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味蕾已经沉醉在那鲜“香”中无法自拔。


臭鳜鱼丨图虫创意


臭桂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行进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虽需耗时七、八天才能抵达屯溪等地。但此时鱼鳃仍保持鲜红,鱼鳞不会脱落,肉质更不会松散,只是会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经过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至今盛誉不衰。


如今,烹制此菜已不再使用桶鱼。而是用新鲜的徽州自产鳜鱼,同样在桃花盛开之时用盐或浓鲜的肉卤腌制,再用传统的烹调 *** 烧制,故又称“腌鲜鳜”。若到徽州,不尝一尝臭鳜鱼的滋味,可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我推荐品尝2-3两重的小条臭鳜鱼,口感和鲜味,会比大鱼更胜一筹。


不钓三月鲫,不如钓鳜鱼试试?只需做好这几点,鱼获满篓瞬间的事

对钓鱼人来说,阳春三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钓鱼好时节。此时,不光是鲫鱼容易上钩,像鲤鱼、翘嘴等这些鱼类也很活跃且易于钓获。

但是,中国有句古语叫:“劝君莫钓三月鲫,万千鱼籽在腹中”,意思说,三月的鲫鱼要进行繁殖产籽,钓获它们不利于物种的繁衍与平衡。所以,一些“讲究”的钓鱼人,都不会在这个季节选择去钓鲫鱼,同时又想满足钓鱼的“一己私欲”,所以不得已只有转移目标鱼种了。通过合理的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当是为了渔业的生态平衡贡献一点点力量吧。

其实,在三月,有一种鱼非常肥美,也是很多钓鱼人喜爱的一个目标鱼种——鳜鱼古诗有云:“桃花流水鳜鱼肥”,是指当桃花“泛滥”盛开之时,也正是鳜鱼“丰满肥臀”之季。在这样一个绝佳的钓鱼时机,不妨试着钓钓鳜鱼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而且鳜鱼肉质细嫩,营养美味,钓回家蒸食肯定会得到家人的赞许。

鳜鱼的中文学名又叫桂鱼,别名有桂花鱼、季花鱼、花鲫鱼等,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各大淡水水域。受地域温度影响,鳜鱼的繁殖期在我国各地略有不同,基本上从4~8月份均能产卵。它属于典型的凶猛肉食 *** 鱼类,在自然界中是经常以捕捉其他小型鱼、虾为食。

因此,根据其习 *** ,我们可以摸索出作钓鳜鱼的一些 *** 和技巧:  

一、渔具的选择

众所周知,一般肉食 *** 的鱼类都非常凶猛,鳜鱼也是如此,在水中它的攻击力极强。所以,作钓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钓竿,一般路亚竿是首选,当然,硬度高的手竿或海竿也可以。

针对手竿或矶竿来作钓鳜鱼的话,钓线更好使用不易被咬断的大力马线,鱼钩尽量选择宽钩门的倒刺钩,浮漂没有特殊的要求,浮力稍大一些便可。饵料方面可以选择小鱼、小虾或小泥鳅都行。 

二、钓点的选择

“民以食为天”,所有生物的习 *** 统统离不开“觅食”的行为,鳜鱼为了捕获更多的小鱼小虾,它们会时常活跃在小鱼虾们 *** 的地方,比如乱石堆、石缝间、桥墩下、水坝旁等等。

因此,我们想要钓到鳜鱼,就得找这些“不像样”的钓点下竿才行。

三、作钓 ***

经常看到一些有经验的钓鱼人用手竿来钓鳜鱼,其 *** 也是模仿了路亚钓法的一些技巧,最主要的还是离不开“逗诱”两个字。

这跟我们在冬季台钓鲫鱼的 *** 有些相似,抛竿之后,可以适当地提起再放下,让鱼饵形成上下移动的状态,如果挂钩的是活饵,会大大提高鳜鱼捕食的 *** 。

还有一点抛竿作钓技巧,要求手竿需选用长竿,“甩大鞭”把鱼饵抛出去之后,缓慢地左右移动(从前往回拉也可以),让诱饵模仿小鱼在水里游动的形态,也会 *** 鳜鱼的捕捉。

如果用海竿来钓鳜鱼的话,基本上就跟路亚的方式差不多了,在此就不过多介绍了。值得注意的是,钓鳜鱼时一定要穿戴防护手套,鳜鱼身上有很多锋利的尖刺且有些毒 *** ,如果不慎刺伤手指,可以从鳜鱼的 *** 挤出一些乳白色的液体涂抹,万物相生相克,这也算是个小常识吧。 

以上所说的正是:在桃花流水的三月作钓鳜鱼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仅为个人拙见,供您参考。当然,如果您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好的建议,还请不吝赐教。

标签: 鳜鱼 鲑鱼 区别 一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