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肆掠,钓不聊生,好多钓友表示“钓不了,要封竿”。其实温度高对于大多数钓鱼人来说都不算什么,毕竟坐在水边上有点儿风的话还不至于中暑,但如果温度又高口很稀钓不到鱼的话那么可就让人难受了!
封竿是不太可能封竿的:天气太冷封竿、天气太热封竿、梅雨封竿……,这一年到头还剩下几天?其实高温天气一样可以让鱼儿开口,虽然爆护很难、要达到好天气下面钓况也很难,但是过把瘾还是没有问题的。今天蓑笠哥来分享一下高温天钓鱼的策略,最近渔获也还算不错,期望能帮助喜欢钓鱼的你有所斩获。
高温天气钓鱼难受
目标鱼要选择对
高温天气很多鱼儿都不怎么开口的,但是有一部分鱼越是高温它们越是活跃,所以你要足够了解鱼儿的习 *** ,在高温的天气选对了目标鱼一样会有很不错的收获!蓑笠哥推荐你在高温天气钓下面几种鱼。
鲢鳙;鲢鳙不惧高温,哪怕是仲夏的中午、哪怕是极端高温的天气,只要水足够深那么它就会开口,只不过如果水很浅温度又很高的话就不能钓了。极端高温的天气容易钓获大体型的鲢鳙,一些个体小的可能开口也没有那么好,只有另外挑选时段。
草鱼;越是高温越是活跃,每年钓大草鱼的黄金时段也就是玉米成熟的前后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钓获的草鱼要比其他所有时间都要多。
黑鱼;高温天气黑鱼会找一个水草、草洞附近晒太阳,尤其是水库、比较大且深的堰塘,只不过晒太阳的黑鱼攻击 *** 不是很强,基本是五五开(你看到十条大约能钓起来五条)。
翘嘴;翘嘴在高温天比较活跃,但是如果气压太低的话它的攻击 *** 也不太强。
一般在高温天气野钓,我的套路是这样的:早上过去先打七八斤窝料,然后开好钓草鱼的鱼竿挂上玉米在那里等( *** 一杆的地方可以暂时不钓草鱼,打好窝子占位就可以了),然后会观察水面上的鲢鳙,如果鲢鳙频繁的露出背或者尾巴打水,那么立马开始抽窝钓鲢鳙。等到了11点左右,会去附近有草的地方转转看能不能发现黑鱼,如果发现黑鱼立马过去钓。大约一点半的时候就开始正儿八经钓草鱼了,可以钓到四点左右,四点过后又开始抽鲢鳙。这个思路一般极少让我走空,再不济也能钓一条黑鱼回家,有时候鲢鳙、草鱼都能钓得到。只不过这个 *** 需要准备的东西过多,而且比较繁琐一般钓友都不会使用。但!这个思路真的极少走空,有时候钓得到鲢鳙、有时候钓得到草鱼、还有的时候这三种鱼都能钓得到。
目标鱼选择对
时段要选好
高温天气如果不是钓上面所说的几种鱼,比如想要钓鲤鱼、鲫鱼、鳊鱼这些就是一早一晚,早上4.30就去做窝然后钓到9.30就回来、下午5.30过去钓到天黑这是一早一晚。不过如果你喜欢夜钓的话情况又会不同:高温天气晚上的鱼儿会比较活跃,鲤鱼、鲫鱼、黄骨鱼、胡子鲶。
除了这几个时段,如果你又不是钓鲢鳙、草鱼、黑鱼的话那么就可以回家休息了,又或者打好重窝之后搞一个吊床在旁边休息一会儿,等时段到了再开始钓,人不会那么累!讲真,高温天气没有什么口的话就只是坐在水边都会很累的,尤其是风不大的正午汗流浃背。
只要你时段选好,尤其是你打好隔夜窝的情况下,一般一两小时就比别人一整天钓得还多,完全没有必要在高温时段死守,当然草鱼还是高温时段死守要强一些(我个人看法)。
时段要选好
饵料要对胃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说:热天就要用素饵什么的,这几年听到这样的观点很多。但是我个人的经验就是:这要区分钓小鱼还是钓大鱼,如果你是钓鲫鱼、白条什么的那么浓腥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钓鳊鱼、鲤鱼、草鱼的话素饵的思路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是钓的拉饵或者搓饵,我推荐你用醪糟水开饵或者添加一点儿白醋或者糖进去,酸酸甜甜的饵料在高温天气大部分鱼都挺喜欢。当然,如果你购买商品的果酸添加也没有问题,只不过这玩意儿你先舔一下特别酸的话不能加太多。你还可以自制果酸,用博罗煮熟加糖密封几天就可以用了(之前分享过详细攻略),还可以用麦当劳的番茄酱。
饵料酸酸甜甜
降暑措施要做好
黑胶伞必备;黑胶伞真的非常有用,阳光完全照射不到你,配合防晒服和帽子的话。
有条件带冰水;一般的钓箱都有保温功能,你只要先把水急冻硬了放进去,多放几瓶的话可以24小时都很冰。
干净的毛巾;过一会儿把毛巾打湿然后擦擦脸、胳膊、头,会让你舒服很多。
不要去小树林;高温天气千万不要去不挡风的小树林,因为这里面空气不怎么流动,散不了热会容易让人中暑!
不要硬晒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钓爆护!
湖北、重庆出现大批长江鱼群,大鳡鱼肉眼可见,鲢鳙多到数不过来日前,湖北宜昌的网友拍下了长江野生鱼 *** 的画面,鱼群游弋在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下游,不计其数的大鱼黑压压连成一片,几乎铺满了靠近坝基的水面,场面相当壮观。还有网友反映,在三峡库区内,重庆江段的支流电站附近也存在大鱼成群结队的现象,几十斤的大鱼多到数不过来。
从相关 *** 中可以看出,鱼群中的鱼类不止一种,背部发黑、头部粗大、吻部圆钝的是鲢鱼和鳙鱼,背部发黄、体型苗条、吻部较尖的则是鳡鱼,某些视角的画面中还出现了神似中华鲟的鱼类。在肉眼能清晰目视的鱼群中,数量最多的是鲢鳙,但体型更大的是“水中 *** ”鳡鱼,更大体长估计在1~2m左右,更大体重超过100斤。
鳡鱼是典型的肉食 *** 鱼类,以脾 *** 凶猛、食 *** 贪婪著称。科学研究发现,鳡鱼的食管长度较短,消化、 *** 的速度很快,吞下的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类很快就会被消化、排出,因而摄食量惊人。看到密度如此高的鳡鱼群,有些网友感到担忧,认为保护鳡鱼是弊大于利。也有网友评论称,长江下游的鳡鱼泛滥成灾,到处都有几十斤重的大鳡鱼。
不难看出,网友们担忧的点主要是长江生态平衡的问题,即“肉食 *** 鱼类太多不利于水生生态的平衡”。但我们应明确一点, *** 中的鳡鱼虽然看起来很多,但这只是特定时期才会出现的现象。坝下的鳡鱼群实际上是从分散的水域中迁徙而来, *** 中的场景并不 *** 长江下游其他水域的情况。
这是因为鳡鱼和鲢鱼、鳙鱼都属于半洄游 *** 鱼类,所谓“半洄游”,是指在繁殖期从长江的下游的湖泊/支流游到上游,洄游距离达数百公里,但全程都在长江中。相对应的是中华鲟、长江刀鱼的洄游,这类鱼在繁殖期会从海洋游到长江,跨越咸水和淡水两种水体,被称为“过河口洄游 *** 鱼类”。
其中,半洄游 *** 鱼类的 *** 过程是这样的:1,每年5~7月,江水先升温至20℃以上,长江进入丰水的汛期,江面变宽,水流变快,诱导亲鱼繁殖。2,分散在鄱阳湖、洞庭湖以及下游江苏、安徽等江段的鳡鱼受到“繁殖信号”的召唤,不约而同地 *** 到长江干流,并一路向上回溯,一部分亲鱼遇到适宜的产卵场,就地产卵甩籽,另一部分继续上溯,最终集结在葛洲坝、三峡大坝下。
因此,鳡鱼只有在繁殖期才会集 *** 现,5月是繁殖的盛期,集群的规模更大。在其他时间,鱤鱼一般分散在广阔的长江水系中觅食,小鱤多在浅滩水域觅食,大鱤多在开阔的江心、湖心觅食。
但网友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长江禁渔后,整个干流不再允许生产 *** 捕捞,成年的鳡鱼几乎不受天敌的制约。鳡鱼的捕食范围很广,鲫鱼、鲤鱼、鲢鱼、鳙鱼、刀鱼、草鱼、鲌鱼、白条等都在捕食之列,就连黑鱼等肉食 *** 鱼类也只能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日前,有网友曾发布过这样一支 *** :一条鳡鱼在水面来回巡游,游动敏捷,似乎在 *** 某种猎物。 *** 画面一转,只见一只小型黑鱼蜷缩在岸边,试图借水草的伪装色躲过一劫。没想到这只鳡鱼非常聪明,贴近河边摸排巡游,最终还是发现了黑鱼,一口将其吞下。
还有网友在江边的水湾处发现了一条躲藏在乱石中的黑鱼,体长在30cm左右,但这条黑鱼一直停留在浅滩处,始终不敢游回深水区。为一探究竟,这位网友利用水下 *** 头观察鱼情,结果镜头刚一探底就吸引来一条大鳡鱼,每当镜头稍有拖动,鳡鱼便迅速靠近,十分警觉。很显然,躲在浅滩的黑鱼也害怕成为鳡鱼的捕食对象,这也体现了鳡鱼在长江捕食链中的 *** 地位。
“水老虎”鱤鱼能吞下多大的猎物?我国科研人员做过相关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条体长40cm的活鳡,能吞下15cm长的鲢鳙;体长70cm的活鳡,能吞下30cm长的鲢鳙。胃容物分析表明,鳡鱼可以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长的30%~40%左右的鱼类。
据资料记载,野生的鳡鱼能长到1m以上,更大个体能达到2m,重量可达120斤。按极限尺寸估计,长江中的大鳡理论上能吞 *** 长60~80cm的大型鱼,这样的凶猛大鱼哪有对手?但有网友不这么认为,指出鳡鱼并不是无敌的存在,它的天敌是长江江豚等哺乳动物,但情况真的如此吗?
长江江豚能否在食物链上 *** 鳡鱼?这需要根据江豚的食 *** 分析。长江江豚刚出生时的体长约为20cm,体重4kg左右,以母豚的乳汁为食。成年的江豚可长到1.2~1.9m,主要以鱼类为食。生物学家经研究后发现,江豚对猎物的喜食顺序是中上层鱼类(43.9%)>中下层鱼类(18.2%)>底层鱼类(13.1%),最后是头足类(10.0%)、虾类(8.8%)和蟹类(6.0%)。
江豚的捕食具有多元的特点,但在体型方面,最受江豚欢迎的猎物还是20cm以下的小型鱼,比如:白条、鲫鱼、刀鱼等。根据这一食 *** ,我国在人工饲养、保育长江江豚时,一般也会选择100~300g重的小型鱼类,这类鱼的适口 *** 更好。因此,长江江豚并不是鳡鱼的主要天敌,只有当鳡鱼的体型在20cm以下时,才有一定的可能 *** 会被江豚捕食。
在长江中,真正能全面 *** 鳡鱼的生物可能就只有长江白鲟了。白鲟被誉为“淡水鱼之王”和“水中大熊猫”,更大个体能长到7.5m,重900多公斤,一口能吞下数十厘米的鲢鳙、草鱼,捕食大鳡自然也不在话下。然而长江白鲟已被宣布灭绝,长江鳡鱼顺位晋升,成为江中“最 *** ”的捕食者。
但我们也不必担心,湖北、重庆江段出现鳡鱼仍属于正常现象。首先,鱤鱼的数量符合“营养金字塔”法则,即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每升高一级,总能量就降至上一级的10%~20%。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营养级越多,生态 *** 就越健全、稳定 *** 越高,这反而是一种好现象。
此外,长江是一个庞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共有鱼类420余种,基础 *** 的鲢鳙、草鱼、鲤鲫等鱼种远比鱤鱼更多。长江的食物链交错纵横,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当鳡鱼的种群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饵料鱼类会因捕食作用而减少,鳡鱼获取食物的难度变大,反过来就会抑制鳡鱼的数量。
最后要强调的是,长江流域面积广阔,约占全国面积的1/5,大小支流数以千计,河湖星罗棋布,水体能承载的生物量是一个天文数字。湖北、重庆出现的成群鱤鱼,在浩大的长江中也只是沧海一粟的存在,长江禁渔将继续巩固鱼群恢复的成果。
扒皮鱼真的怎么烧都好吃,不会吐刺的我,更爱吃这种鱼了胃和心,总要有一个是满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挡!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请关注典典小厨。喜欢我的家常美食分享就请点赞、收藏、评论、再顺手转发一下吧!当然如果您有更好的做法,欢迎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
扒皮鱼真的怎么烧都好吃,不会吐刺的我,更爱吃这种鱼了
好久没吃过扒皮鱼了,那是因为买不到,周边菜市场也没有。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有卖的,买了两只回来,这 *** 也是真贵呢,两小只就花了近五十块。但也没办法,就是特别想吃这鱼了,小朋友之前也挺喜欢吃的。
没想到这一次烧了之后,她说因为是冷冻的死鱼没有那么好吃了,好吧。想想也是这种鱼这边也不会有新鲜的卖,她现在长大了,似乎也是真的不太喜欢吃这种冻过的鱼了。不过,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吃的。
【家常红烧扒皮鱼】
主要食材:扒皮鱼,蒜子
具体做法:
扒皮鱼清洗干净,买的时候店家都会帮忙把外面的皮剥掉的,这种鱼也没有什么刺,就一些骨头。我一般把切成小块来烧,我买的这个不算太小,可以切成几块的。切好之后,里面放生姜,蒜,料酒,盐腌制起来。
锅里放油,把腌制好的鱼块放锅里煎至一下。
两面都煎好之后,加糖,生抽,老抽,蚝油翻炒均匀。再加适量开水,盖上锅盖焖烧一会儿。待汤汁明显变少之后转大火准备收汁,不需要另外加盐的,撒上香葱就可以出锅了。
我翻面的时候手快了点,导致鱼块有些松散了,但不影响食用。说实话,大概是我也受他们父女俩的影响吧,我现在也觉得其实这鱼也没有之前那般好吃了。当然,对于我这种吃鱼不会吐刺的人来说这鱼是真的非常友好了。
扒皮鱼营养价值很高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其蛋白质主要是大分子的胶原蛋白及粘多糖的成分,是女士养颜护肤美容保健佳品,医学研究发现,“鱼皮”中的白细胞素—亮氨酸有抗癌作用。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 *** 克的蛋白质,其他营养成分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
比带鱼好吃,比鲫鱼鲜美,除了贵点,没别的毛病了
世界十大颌骨鱼化石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然而,这一跃升具体发生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发生?这些问题需要古生物学证据来回答。我们就先来看看以下的世界十大颌骨鱼化石:
1、巨齿鯊(Meg *** on)
这是一种巨型鲨鱼,生活在约2300万年前至16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它被归类为已经灭绝的齿齿鲨科,它在早白垩世从大白鲨中分化出来。巨齿鲨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更大的大型掠食 *** 鲨鱼。巨齿鲨遍布世界各地;它的化石出土自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欧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巨齿鲨出现在许多小说作品中,包括 *** 和小说,并且仍然是涉及海怪的小说的热门主题。
2、邓氏鱼(Dunkleosteus)
邓氏鱼是一种栖息在开阔水域的远洋鱼类,生活在3.8亿年前至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它是一种庞大的掠食 *** 鱼类,有着强大的颌骨和锋利的牙齿。也是其生态 *** 的 *** 捕食者。邓氏鱼化石于1867年由古生物学家Jay Terrell首次发现,世界上更大的邓氏鱼化 *** 藏位于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
3、腔棘鱼(Coelacanth)
腔棘鱼是一种珍稀的古老鱼类,生活在4.1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已经灭绝,现存的腔棘鱼属于其后代。最早的腔棘鱼化石是在 19 世纪发现的,被认为是鱼类和四足动物之间的过渡物种。根据体重上年度生长标记的分析,估计它们的寿命与人类相似可达100岁,并在55岁左右达到成熟;已知最古老的标本在1960年时已有84岁。腔棘鱼化石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森肯伯格自然博物馆展出。
4、剑鳐(Xiphactinus)
剑鳐生活在8,300万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它也是一种巨型掠食 *** 鱼类,有着尖锐的牙齿和强大的颌骨。同时也是贪婪的掠食 *** 鱼类,至少有十几个标本被收集到,它们的胃里有大型、未消化或部分消化的猎物的残骸。这块化石在堪萨斯州海斯的斯腾伯格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
5、螺旋齿鲨(Helicoprion)
生活在3.2亿年前至2.7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它有着一排弯曲的锯齿状牙齿,被认为是一种食肉动物。几乎所有的化石标本都是螺旋排列的个体牙齿簇,称为“牙轮”,它们在生活中嵌入下颌。与大多数已灭绝的软骨鱼一样,骨骼大多不为人知。螺旋齿鲨的化石已在世界各地发现。
6、利兹氏鱼(Leedsichthys)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尾鳍化石
生活在1.5亿年前至1.3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它是一种巨大的鱼类,据信可以长达27米,是已知更大的鱼之一。利兹鱼出现于2003年英国 *** 的《海底 *** 》 *** 里,一只利兹鱼被地蜥鳄、弓鲛猎杀,最后被一只滑齿龙 *** ,成了一群滑齿龙的大餐。上图是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尾鳍化石。
7、背鳍鲨(Stethacanthus)
生活在3.4亿年前至2.8亿年前的泥盆纪和二叠纪时期。它有着奇特的鳍状附肢,可能用于吸附到其他动物身上。它具有鲨鱼般的外观。然而,它最出名的是其形状异常的背鳍,类似于铁砧或熨衣板。小尖刺(通常覆盖鲨鱼皮的真皮细齿的放大版本)覆盖了这个嵴,还有鼠鱼的头部。
8、阿兰达斯皮鱼(Arandaspis)
生活在4.3亿年前至4.2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它是一种原始的鱼类,具有较为简单的体型和头骨结构。流线型的身体覆盖着成排多节的装甲鳞片。身体的前部和头部由硬板保护,上面有眼睛、鼻孔和鳃的开口。它可能是滤食器。它没有鳍;它唯一的推进 *** 是使用垂直扁平的尾巴。因此,它可能以类似于现代蝌蚪的方式游泳。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Arandaspis的化石。
9、叶鳍鱼(Eusthenopteron)
生活在3.7亿年前至3.5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它是一种著名的古代鱼类,被认为是现代脊椎动物的祖先之一。已知最早的骨髓化石证据是在真翅目动物中发现的,这可能是四足动物骨髓的起源。
10、奇虾(Ano *** locaris)
奇虾生活在5.15亿年前至4.8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它是一种早期节肢动物,有着强大的颚部结构和锋利的牙齿,奇虾体长接近40厘米,是寒武纪更大的动物之一,被认为是最早的 *** 捕食者之一。它通过摆动身体两侧的柔 *** 襟翼在水中推进自己。每个皮瓣都倾斜到比它更靠后的皮瓣下方,这种重叠使得身体两侧的裂片可以充当单个“鳍”,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游泳效率。
鱼生活在水里也会口渴吗?鱼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整个生命过程都与水息息相关。它们以水为食,通过鳃呼吸,依靠水的流动来感知和探测周围的环境。那么,鱼会不会像人类一样口渴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鱼不会像人类一样感到口渴的需求。这是因为鱼的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与人类有很大的不同。
鱼的呼吸 *** 是鳃,它们通过鳃腔上的鳃片进行呼吸,从水中吸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鱼的鳃片具有大量的细小血管,可以将水中的氧气吸收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这种呼吸方式使得鱼不需要像人类一样通过口腔或鼻腔吸入空气来获取氧气,因此它们没有像人类一样需要喝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的需求。
另外,鱼的身体结构也使得它们不太可能感到口渴。人类通过口腔和喉咙来咽下液体,将其送入胃中进行消化和吸收,而鱼的消化 *** 与人类有很大的不同。鱼的消化 *** 主要由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组成,水和食物一起进入口腔,经过胃和肠道进行消化和吸收。鱼的胃部相对较小,水和食物可以很快地通过消化 *** ,不会停留在胃部过长时间。因此,鱼的身体结构并不需要它们像人类一样通过大量摄入液体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
此外,鱼类生活在水中,周围环境一直都是湿润的。水对鱼来说既是它们生活的环境,也是它们获取食物和氧气的来源。鱼体表面也具有覆盖着鳞片的保护层,可以帮助保持身体的湿润。因此,鱼在水中生活时不会像人类一样因为水分的流失而感到口渴。
总结而言,由于鱼的呼吸方式、消化 *** 和水中生活的环境,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感到口渴的需求。虽然鱼需要水来维持生命活动,但它们通过鳃呼吸和身体表面的湿润保持水分平衡,不需要像人类一样摄入大量的液体来满足口渴的需求。
军旅故事——骗鱼军旅生涯,趣事频发,追忆懵懂,聊慰余生。
*** 来自 ***
1984年,20岁的我已经参军二年。所在部队是 *** 武装森林 *** 部队牙克石支队温库图大队北大河外站。
北大河外站驻扎在山清水秀的北大河畔,当年的北大河地域是 *** 大兴安岭未开采的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百里之内荒无人烟,原始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极其丰富,富饶的森林资源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和无穷的快乐。
5月29日上午,经历了9天的艰苦扑火,终于将野火扑灭。乘直升飞机从温河火场撤回到大队。
好久没有回大队了,挨个班探望一下老乡战友是必须的。在探望战友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老乡蚊帐上挂着一个怪异的鱼钩,摘下来细细查看,只见此钩三节连环,中间是一个如长条勺子一样的鱼鳞铁皮,长约15厘米,凹面有一层薄薄的焊锡,大头顶端一个圆眼,眼上栓着一节铁链并连接一个铁转环,小头边缘一个圆眼,一节铁链连着三个焊在一起长约8厘米的钢钩,形如船锚,锋利无比。我好奇地问老乡这是什么鱼钩?老乡介绍说:“这是当地人自制的片钩,不用挂鱼饵,专门钓大鱼用的。中间的鱼形铁片要经常用砂纸打磨,保持锃亮才好使。”闻言后我心中发痒,死缠乱打地将此钩要下来,答应送给 *** 鱼坯子才如愿以偿。午饭后我们乘装甲车返回了北大河外站。
次日上午,我找了一卷重磅水线绳(拉网用的、较粗)栓在片钩的转环上,约了两位同年战友去西圈河口试钩。西圈河口是主河道与旧河道的交汇之处,河面宽有50米,水面平缓,深度大约有8、9米深,河口下游水流湍急并有倒树凫在水面摇曳,是大鱼藏身猎食的好地方。
来到河口的沙滩上,我将水线绳的一端拴在一棵如碗口般粗细的柳树上,片钩一端先放在水边,将水线绳在沙滩上一圈一圈地捋顺好后,提起片钩上端的水线绳,瞄准河口下游的激流,摇成圈后奋力地抛了出去,鱼钩带着水线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水中,不待片钩沉底马上逆水拖线,片钩在激流的冲力作用下,转环下方的鱼鳞铁片带着锚钩快速地旋转起来,我拖拽的水线绳上传来了鱼钩旋转发出的嗡嗡震颤,高速旋转的鱼鳞铁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白光,就像一条活鱼一样,在水面下30公分左右位置摇摆着逆流而上。我慢慢地收拢水线,细心地感觉着时强时弱的嗡嗡震颤,直到收拢完毕未发生异常状况。我知道这个河口经常有大鱼出没,我们在河湾里下的普通渔网常常被撕出大洞,没有专用的粗线大网是逮不住这些大家伙的。通过之一轮试钓完毕,感觉这个“片钩”应该叫“骗钩”最为恰当,因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自然生存法则。之一轮“行骗”未能使大鱼上当,调整手法和落钩地点继续“骗鱼”!
同行的战友坐在沙滩上美美地 *** 旱烟,你一言他一语地戏谑我说:“拿个铁片子就能钓鱼纯牌是扯淡,你以为大鱼像你一样傻啊拿铁片子当鱼吃,我用活鲫鱼当饵下钩都钓不到大鱼,如果你今天用铁片子钓到大鱼,我们俩就生吃了它!”叫他俩这一激,我心里也没底了,不管他们说啥还得继续试验,要让事实堵住他们满是怀疑和挑衅的嘴巴。
我继续重复上一次做法,第二次将片钩抛了出去,这次片钩的落点较好,正落在河中心倒树梢的前面,沉钩拖线,手上又传来片钩旋转的嗡嗡震颤,我稳稳地往回倒着水线绳,1米、2米、3米,突然咯噔一下拽不动了,片钩旋转的震颤消失了,我手上加劲还是纹丝不动,心中暗想鱼钩肯定挂在水下的倒木上了,没办法只有强行硬拽,大不了拖断鱼钩。这时岸边俩战友见状哈哈大笑着说:“怎么样挂树上了吧?你的那玩意捞水倒木还行,钓鱼恐怕不好使,哈哈…”我顾不上与他们调侃,由于用力拽水线绳的手勒出一道深沟,干脆将水线绳缠在右小臂上,转过身来把水线绳放在肩上,弯腰向前用力地一拉,我满以为鱼钩必断无疑。但是,在我的想法还没有消失的瞬间,一股极大的反作用力传来,将我向后扽了一个趔趄, *** 了两三步,差点一 *** 坐到河里。瞬间的惊恐过后心中大喜,破口大叫“快点过来帮我拽,不是木头是大鱼!”然而,那两个战友以为我逗他们,一动不动的坐在沙滩上看我手忙脚乱的滑稽形象。
此时,水线绳的另一端传来了激烈的摆动,我抱住右臂身体后倾,两脚跟牢牢地蹬入沙石中,这个拉弓射箭的姿势肯定帅极了。猛然间一股大力将我向前拖出一米多远,双脚在沙滩上犁出两道深沟,眼看着就将我拖到水边。我急中生智,迅速将缠在右臂上的水线绳抖 *** 松,哈腰捡起一块长条形的鹅卵石,快速将水线绳缠在石头中间,双手握住石头两端开始用尽全力向回拉,如果实在拉不过可以放手认输。
当时那种人鱼搏斗就像拔河一样,一会儿向前秃噜一步,一会儿向后 *** 两步,同时不停的喊那两位呆鸟战友:“快过来、快过来,我坚持不住了…”我猛然回头一看,我那两位战友像傻袍子似的伸着脖子不看我,却将目光集中在我前方波浪翻滚的河面上。由于鱼在水下没有上浮,他们看不到鱼的存在,愣是不过来帮我。我一个人逆着水流与大鱼较量感觉非常吃力,但我仍然坚持着不肯放弃。
就在此时突然水线绳一松,我向后 *** 了几大步,心头一颤,完了、完了鱼跑了!我快速地倒着水线绳,两眼紧盯着河面,却发现片钩的那端水线逆水向上游走。顿时我心中一阵大喜,原来鱼较量不过我逆水冲到上游来了,所以水线绳突然松了。我手中不停地收拢水线,忽然水线一紧,我看到鱼钩那端的位置跑到上游的深水中。我用力地向回拉了一下,一阵阵激烈的反抗又一次开始了,这回我是顺水拖拽,优势在我这边,手上感觉到一个沉重的物体在我奋力的牵引下慢慢的向河边游来,就在距离我五米左右的时候,我看到一张如盆口大小的鱼嘴慢慢的浮出水面,恶狠狠地向我逼了过来,我立即向后 *** 并大声吼叫:“上来了!上来了!”鱼可能听到我的叫声受到了惊吓,猛地蹿出水面,一个漂亮的空翻复又扎入水中,它想掉头向深水处逃跑,然而我拼命地拖住不放,它又一次从水中跃了出来,激起的水花溅了我满脸满身。
就在我殊死搏斗的关键时刻,突然感觉腰间一紧,伴随着变了调的吼声:“抓住!抓住!千万别松手啊!”瞬间我被一股大力向后拖着。此时的三人一个搂着一个人的腰,就像老鹰叼小鸡游戏一样,在沙滩上与水中的鱼跳起了摇摆舞。
原来他俩看见大鱼蹿出水面才相信事实,迅速跑过来相互搂住了腰。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大鱼被拖上了沙滩,鳞光闪闪的身躯仍然不停地跳跃着、翻滚着、拼命地挣扎,巨大的尾巴拍打在沙滩上,击起的沙石四散飞舞。我们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快速地拖着这条大鱼向后面的柳树丛中奔去。沙滩后面的柳树丛是一条干沟,里面长满了擀面杖般粗细的护河柳,鱼被拖到这里远离水域就别想再逃脱了。
*** 来自 ***
大鱼被拖到树丛中,趴在地上不停地 *** 身躯,两只鱼眼瞪得像乒乓球一样死死地盯着我们。我一个箭步跳到它的身边,迅速地骑在它的背上想 *** 他,但是抓那儿那溜光,手舞足蹈无处下手,只能用力向下压着它。就在我自豪地炫耀过程中,突然一股大力从身下涌了上来,身子腾空而起向前面的树丛中跌了进去,脑袋扎进树丛中,顿时前额剧痛,眼冒金星。我艰难地爬了起来,用手摸着肿起来的额头看着两位战友哭笑不得。两位战友看到我的窘相,笑得弯腰跺脚泪水涟涟,其中一个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的功夫太差劲了,人家只一招鲤鱼摆尾,就将你打入树丛之中,简直是焦头烂额、屁滚尿流啊!”顿时,我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起林中木棒向鱼头连击数下,直到鱼眼上翻,尾巴乱颤,不再挣扎为止。
鱼被我乱棒打死,怒气渐渐消散,收获的喜悦涌上心头,立即对他俩的挖苦回敬说:“武侠小说看多了吧,学会现场发挥了,这回我看你们俩怎么把它生吃喽!”三个人开心大笑,愉快的笑声在树林中久久地回荡。
这条鱼在东北林区老百姓叫它“哲鳞”,据说它属于鲑科类鱼种,传说更大的有上百斤重,是非常珍稀的天然冷水鱼。这条鱼体长约有1.7米左右,重量足有45斤,鱼脊背呈暗灰色,从上向腹部延伸颜色逐渐变成黄白色,身体两侧有黑色的斑点和红色的波浪形条纹,体型修长,非常漂亮。
欣赏完毕,取鱼钩时惊奇发现,三个焊在一起的钢钩,其中一断一直,只有一钩牢牢地钩在鱼的喉部。看来片钩暂时不能用了,只好回去重新配置了。随后,我们动手开膛破肚掏内脏,得知这是一条雌鱼,两条金 *** 的鱼籽,两头细中间粗,每条大约有50公分长,在鱼胃内剖出一条头部已经腐化发白的“细鳞”鱼,大约有2斤多重,同时还有许多指甲盖大小的鹅卵石和沙子,也许是大鱼扑捉吞噬那条鱼时一并吞进去的。
鱼被解剖完毕,抬到河边清洗血污,鱼肠、鱼肚剖开洗净后和鱼籽放在一起,由一个的战友拿着。我们找一根结实的木棒,从鱼鳃 *** 再从鱼嘴穿出,由我们两个大个头的抬着,虽然我们俩身高都1.8米左右,但是大鱼尾巴还是拖在青青草地上。此时,时间已近中午,我们一行三人沿着弯弯曲曲的林中小路,一路哼着小曲兴高采烈的返回了驻地。
*** 来自 ***
抬鱼进院,昂首挺胸。战友们蜂拥而至,将我们三人团团围住,纷纷瞪大眼睛抚摸着大鱼,问东问西、赞叹不止!我骄傲地宣布:“这是我用片钩在西圈河钓的,这么大的鱼没见过吧?”其实我也是之一次见到。就在大家品头论足的当儿,分队长杨黑子(绰号)走了过来,分开人群来到我面前,夸赞之后悄悄地问我:“这鱼你打算如何处理?”其实在回来的路上我就盘算好了,随口便说:“晒成鱼坯子,邮回家去。”他诡秘地笑着说:“这么大的鱼油多肉厚,腌不透晒不透,很容易生蛆,弄不好就白瞎了。”我说:“那咋办、咱们吃喽?”他说:“你说的算,看着办吧!”我暗想这条鱼确实太大了,以前晒十多斤重的鱼,处理不好还生蛆呢?这条鱼肉厚的地方足有一巴掌,要是处理不好岂不是真的喂了蛆虫。我看了一眼满是期待的战友们,果断宣布:“咱们用它包饺子吃怎么样?”战友们欢呼雀跃。
黑子排长闻言命令道:“把鱼抬到食堂去,七班人员去食堂帮厨,剥鱼皮剔鱼骨剁肉馅,八班长立即带人去东边大草甸子,采山韭菜回来拌馅,大家立即行动,咱们中午改善伙食包鱼肉馅饺子吃!”大家得令纷纷行动起来。我们三人愣愣的站在那里,杨排长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先回营房休息,那鱼头下水放好,咱们晚上单独炖着吃,我那儿有白酒,明白了吗?”我们惊愕地点点头,向营房走去。
回到营房换了套衣服,坐在床上细想刚才的情景,黑子排长果然老谋深算,他肯定提前想好了办法,不直接命令吃掉,而是用婉转的诱导办法使我乖乖就范,从而达到了大家吃鱼的目的。
此时大家都在忙,我也跑到食堂去最后看一眼这条大鱼。此时,鱼头已被卸下,两个人忙着刮鳞、剥皮,其他人点火的点火、烧水的烧水、和面的和面,满堂的欢笑和惊喜。大家看到我进来,各个竖起大拇指夸我真有尿,纷纷问这么大的鱼是咋钓上来的?我向他们简单介绍了钓鱼经过后,便拿起一只水桶将鱼头和下水等提回了营房,用井拔凉水泡上藏在床下。
午宴,大家吃的非常开心,鲜鱼肉加野韭菜拌馅真实的一清二白,味道极其鲜美无法形容。黑子排长说他也没吃过这么大的鱼肉包的饺子,特别是珍稀冷水“哲鳞”鱼。要让大家记住,在这个条件艰苦荒无人烟的大森林中,在同甘共苦的军营里,这顿特殊的饺子盛宴,将是我们终生难忘事情,大家都表示赞同。
*** 来自 ***
晚上8点多钟,黑子排长来到我们七班,手中提着一背壶白酒,笑呵呵地说:“吃鱼杂咱们得整点白的,咱们聚一聚少喝点解解乏。”其实鱼头、鱼籽和鱼肚在走廊的炉子上刚刚下锅,调料和咸盐都已经放好了,咋地也得炖上半个小时才能吃。我们在屋里等着,纷纷聊着钓鱼的经过,营房里不时地传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9点钟准备开餐,炖鱼杂的大焖锅端了进来,拿出几个盆子摆在木头箱子上,将锅里的鱼杂一样一样的捞出来分别放在盆里。鱼头是完整的,鱼肠和鱼肚也不少,唯独缺了一条鱼籽,怎么捞都没有,锅里又没有煮碎的鱼籽。奇怪了,我明明一样一样的放入锅里,怎么就缺了一条鱼籽呢?黑子排长笑着说:“刚才咱们唠嗑时没注意,肯定是八班的人趁咱们没注意给捞走了,咱们吃吧,别找了。”我猜也有可能,在鱼杂下锅之前八班长来侦查过,一看没叫他,有可能先下手捞走了一条鱼籽,事后证明偷鱼籽的人果然是他。
夜宴中,战友们纷纷谈论着各自家乡的故事和人生趣事,细心品尝着美味的鱼杂,战友间相互鼓励和关心的话语,使小酒喝到了酣处,大家心中的思念和寂寞都烟消云散了。最后,黑子排长临走时留下一句非常重要的警告:“以后外出打渔打猎时,千万要注意安全啊!”
*** 来自 ***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 *** 。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鱼类肠道是鱼类消化和吸收功能的主要 *** 。鱼类与陆生动物及虾、蟹等水产甲壳动物的摄食和食物消化方式不一样,其主要摄食方式为吞食,鱼的口、牙齿不具有咀嚼食物功能,鱼的胃也不具备磨碎食物功能,只起到对食物酸化、软化和初步消化作用。而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在肠道,因此肠道在鱼类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获得扮演重要的作用。
(正常的肠道颜色,图源:养鱼经)
不同的鱼有不一样的肠道
不同的鱼肠道长度与体长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仅仅通过肠道的长度与体长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出鱼类的食 *** 。鱼的食 *** 分成杂食 *** 、肉食 *** 、草(植物)食 *** 、滤食 *** 等四种主要食 *** 。而具体是什么食 *** ,要根据肠道与体长关系来判定。
(鳜鱼)
肠道是其体长1.5倍以下的,定义为肉食 *** 鱼类。比如鲈鱼、鲇(鲶)鱼、乌鱼、马口鱼、鳜鱼等,鲇是其体长的0.69倍,淡水 *** 鱼的肠系数是其体长的0.68倍,即肠道的长度是其体长的0.68倍,马口鱼的肠道与其体长相当。
(胭脂鱼)
当鱼的肠道长度超过体长的1.5倍以上,4倍以下,则定义为杂食 *** 鱼类。比如胭脂鱼、光唇鱼、 *** 鲤、鲫鱼等都属于杂食 *** 的鱼类。
(白鲢)
当肠道的长度是鱼的体长的4倍以上,9倍以下,是定义为滤食 *** 鱼类。比如白鲢与花鲢等,白鲢的肠道长度是其体长的8.5倍,花鲢的肠道长度是其体长的4.6倍。
(草鱼)
草食 *** 鱼类是指主要以水生或者陆生植物为食的鱼,也称为植食 *** 鱼类或者植物食 *** 鱼类。当鱼的肠道长度是其体长的9倍以上,则定义为草(植)食 *** 鱼类。比如草鱼、团头鲂、长春鳊均属典型植物食 *** 鱼类。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也可以归于植物食 *** 鱼类。
综上,植食 *** 鱼的肠道特别长,比如吃草 *** 的草鱼,肠壁较薄,直径小,肠道为体长的2倍多,经过8次盘曲至 *** 。 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草鱼前、中、后肠特点基本一致,仅可以从细胞结构来区分,这是因为草料里有很多纤维素和木质素,要求要有更长的消化时间。肉食 *** 鱼的肠道特别短,大多是直肠子,这是因为对于鱼来说, 肉食比植草更容易消化,不需要那么长的消化时间。 所以, 肠长肠短是由于消化机能的不同而促成的。
鱼类肠道的结构
鱼类肠道由腔内往外可以划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四个基本组成。
黏膜层主要负责分泌、消化和吸收工作。粘膜层的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其间散布有杯状细胞,杯状细胞负责分泌消化酶和粘液,润滑食物,使之能顺利通过肠道,并以此保护上皮细胞免受损伤。
黏膜下层分布血管和淋巴管,主要负责营养物质、免疫物质的输送。
肌层分内环肌和外纵肌两层,肌层间分布着神经,肌层主要负责肠道 *** ,促进食物推进、 *** ,及神经反应相关生理活动。
浆膜层与外界组织接触,起保护肠道的作用。
(鱼类的消化 *** )
人工投喂的饲料,进入肠道,首先要经肠道内的粘液转化成食糜,经过肠道和幽门盲囊中柱状上皮细胞分泌的消化酶参与消化,然后把食糜分解成氨基酸、小肽、葡萄糖、 *** 、脂肪酸,被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最后把营养输送至各个 *** 。
鱼的第二大脑---肠道为鱼提供免疫力
有一种说法,肠道为鱼提供了70%的免疫力。鱼的肠道富含神经、微血管,可以称之为鱼的第二大脑。
有经验的人拉鱼时,一定会让养殖户先停食。停食虽然可以减轻单个鱼的重量,但最重要的是让鱼耐运输。根本原因就是鱼肠道神经丰富,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鱼的应激反应。其次肠壁血管丰富,当肠内有食物时,鱼体的血液会向肠道集中,以便提供足够的氧,以及对营养物质的转运吸收,就会增大鱼的机体其它部位的缺氧,所以有食物就会不耐长途运输。正是由于肠道的以上特点,所以鱼病预防中,肠炎的预防十分重要。
鱼类肠炎病
导致鱼肠道发生炎症的细菌主要是产气单胞菌,平时养殖水体和鱼的肠道中都可以检出,但并不发病,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以草鱼为例,当鱼吃食过量,如果小草鱼吃食量达到了其体重的5%以上容易诱发肠炎;其次饲料的霉变,不干净,水质过肥,都是诱发肠炎的因素。
(在肠道中有黏液,严重时化脓成 *** )
肠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 *** 红肿,严重时向外突出。感染的途径和水温也有关系。当水温超过18度,病原菌的繁殖加快,在肠道内壁富集,一旦肠道有寄生虫叮咬,病原菌则很容易通过伤口进入血液。
另外,水质差,食物不净会利于细菌的繁殖,为产生肠炎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当水环境变差时,鱼吃了变质的饲料后还会引起鱼的免疫力下降,也是鱼产生肠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些都是"教科式理论",不足以为据。
有影响的这些条件致病菌,通过肠壁的微血管侵入肠壁血管,再到血液;如果在血液中定植成功,开始大量增殖,并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内脏组织。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例,会产生溶血 *** ,致使血管的通透 *** 改变,让溶解后的血液通过血管壁渗出体外,导致败血症。这就是养鱼人们常说的“出血病”。所以肠炎常伴随有败血症、烂鳃病等症状并发。
鱼类套肠病
每年初的黄颡鱼、江团、叉尾鮰会产生套肠症状,特别是叉尾鮰的套肠病好像是它的"专利"。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水温低,酶类的活 *** 低,再加上经过一个冬天的越冬,杯状细胞的分泌的消化酶还不足时,投喂的饲料超过了肠道粘液的润滑与消化酶的分解,饲料坚硬的外壁划伤肠壁,引发肠炎造成套肠。
鱼的肠道,本来就是鱼体更大的免疫 *** ,是防御疾病的屏障,当肠道出现炎症,则后继就会引发大量死鱼,这在肉食 *** 鱼类的养殖中,尤其以叉尾鮰养殖应激反应大,很易发生病害。
(作者:肖建春)
(综合:西南渔业网)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之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鱼##鱼病##水产人##水产品##水产养殖#
山东一女子买了条海鱼,没想到胃里全是小鱼,网友:洗洗还能吃鱼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之一。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能很好地被 *** 吸收,因此,自古以来鱼肉就深受人类的喜爱。
近日,山东青岛的一名女子买了一条鱼,只见它的肚子鼓鼓的,女子本以为里面全部都是鱼籽,可当切开看清楚以后,女子却瞬间傻了眼……
青岛,别称岛城、琴岛、胶澳,地处我国的华东地区、山东半岛的东南、东濒黄海。青岛属温带季风气候,受海洋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境内四季分明,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交错,水库、塘堰等星罗密布,加之濒临大海,丰富的水资源不仅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高了便利,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水产资源。吃海鲜对于当地人民来说,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
最近,青岛的一名女子买了一条海鱼,买的时候,鱼儿活蹦乱跳的而它的肚子更是鼓鼓的,凭借以前买鱼的经验,女子认为它的肚子里肯定有非常多的鱼籽。可是当把这条鱼宰杀后,切开肚子才发现,原来里面没有一点鱼籽,倒是胃里涨得鼓鼓的。为了一探究竟,当把胃切开以后,包括女子在内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只见里面全都是小鱼,通过现场的画面可以看出,这些小鱼还非常地新鲜,应该是被大鱼刚吞下不久。女子非常地惊奇,于是赶紧掏出 *** 记录下了这一切并发到了网上。
很快 *** 就引来了网友们的围观,大家都被这罕见的一幕逗笑了,众人疯狂点赞的同时纷纷留言评论。
有人说:看看这条鱼的个头,再看看胃里的东西,差不多占了都有一半啦,是不是瞬间有了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也有人说:买一赠若干啊,这买卖划算哟,运气太好了,赶紧去买 *** 吧。说不定,一不小心就可以中个大奖;
还有人说:这些小鱼不会是卖鱼的商贩给硬塞进去的吧?为的就是增加重量,欺骗顾客……
从现场的画面可以看出,这些小鱼应该都是同一种鱼,是活的时候被吞进去的。应该不会是人为地硬塞进去的,这些小鱼的身上基本上没有伤,可能是活着的时候被大鱼吞进去的,如果它不愿意吃,不愿意吞,应该是硬塞不进去的。
如果真是硬塞进去的,大鱼的胃胀的这种程度,应该也很难活下去了,可是这名女子买它的时候还是活蹦乱跳的。
神奇的大自然,总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不过,也说不准卖鱼的商贩中就有这样的高人,能够把大量的小杂鱼成功地塞进大鱼的肚子里,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你喜欢买鱼、吃鱼吗?期间有没有遇到过一些记忆犹新的经历?对于,青岛这名女子的经历,你们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
*** 内部长什么样?水产养殖收藏必备,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图1-22 鲳鱼内脏左侧观
1—肝胰腺;2—膘;3—精巢
图1-23 鲫鱼内脏左侧观
1—肝胰腺;2—肾;3—膘;4—卵巢与鱼籽;5—脾
心脏位于腹腔前方后一对鳃弓后的心腔内。腹腔内脊柱腹侧是呈白色的囊状鳔,鳔的腹侧分布乳白色的精巢或 *** 的卵巢。肠管盘曲在腹腔腹侧,肠管前方为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有一扁平的长红褐色脾脏。
(一) *** ***
*** *** 包括雄 *** *** *** 和雌 *** *** *** ,均由 *** 腺和 *** 导管组成。
雄 *** 鱼有1对精巢,成鱼精巢呈白色,幼年鱼精巢呈淡红色,呈扁长囊状。两条输精管较短,末端合并进入泄殖窦,泄殖窦以泄殖孔通向体外。
雌 *** 鱼有1对卵巢,成鱼卵巢呈微黄红色,幼年鱼卵巢呈淡橙 *** ,呈长囊状,卵粒丰富,充满腹腔。输卵管较短,末端汇合后经泄殖窦后方的泄殖孔通向体外。
(二)消化 ***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 ***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 *** 。消化腺主要由肝胰脏、胃腺和肠腺构成。
1.口腔
口腔主要由无齿的上、下颌形成,口腔背壁肌肉发达,表面分布黏膜,口腔底壁有一三角形不能活动的舌。
2.咽
口腔与食管之间为咽部,左右两侧分别有5对鳃裂,5对鳃弓分布于相邻鳃裂间。其中,第5对鳃弓形成咽骨,分布有咽齿。
3.食管
较短,位于咽和胃之间。
4.胃
鱼分为有胃鱼和无胃鱼。无胃鱼只有肠。有胃鱼的胃位于食管后,不同品种鱼的胃呈不同形状,如I形、U形、V形、Y形和卜形。
5.肠
为体长的2~3倍,前2/3为小肠,后部较细的为大肠,最后一段为直肠,直肠通向 *** 。
6.肝胰脏
鱼类肝脏与弥散的胰结合在一起形成肝胰脏,分布于肠外。肝脏的肝管末端膨大形成深绿色、呈椭圆形的胆囊。胆囊发出胆总管与胰脏的胰管末端合并进入小肠。
图1-24 草鱼内脏1
1—肾;2—肠;3—肝胰腺
图1-25 草鱼内脏2
1—肾;2—肠;3—肝胰腺;4—心;5—脾;6—膘
图1-26 草鱼消化管1
图1-27 草鱼消化管2
图1-28 草鱼消化管剖面
图1-38 草鱼膘与膘管
1—膘;2—膘管
图1-39 草鱼内脏1
1—后腔静脉;2—肾;3—心;4—肝胰腺;5—膘
图1-40 草鱼内脏2
1—膘;2—肾;3—鳃;4—肝胰腺;5—肠
图1-47 草鱼眼与鳃
1—眼;2—鳃
图1-48 草鱼头部剖面观
1—肝胰腺;2—鳃;3—鳃盖;4—心
图1-50 草鱼鳃
1—鳃丝;2—鳃弓
图2-7 罗氏沼虾背侧观1
1—触角;2—须;3—头胸甲;4—扇尾;5—步足
图2-22 青虾头、虾腺、尾与肉
1—头;2—虾腺;3—尾;4—肉
图2-24 大龙虾腹侧观
1—步足;2—游泳肢;3—尾
蟹的身体分为头 *** 和腹部。头 *** 的背面覆盖宽阔的头胸甲,额部 *** 有第1、第2对触角,复眼有柄,位于额部外侧,1对大颚、2对小颚和3对颚足形成口器。腹部退化呈扁平状,弯折于头 *** 的腹面。雄 *** 腹部窄长,多呈三角形,前2对附肢变形为交接器。雌 *** 腹部宽阔,第2~5节各具1对双枝型附肢,密布刚毛,用以抱卵。头胸甲两侧有5对胸足,第1对胸足特化为螯足。
图3-1 雄 *** 蟹背侧观
1—鳌足;2—足;3—头胸甲
图3-2 雄 *** 蟹正面观
1—足;2—口;3—鳌足
图3-3 雄 *** 蟹腹侧观
图3-5 雄 *** 蟹腹甲
1—宽阔腹甲;2—窄腹甲
图3-6 雄 *** 蟹蟹肉、蟹黄与头胸甲
1—蟹肉;2—蟹黄;3—头胸甲
图3-8 雌 *** 蟹正面观
1—眼;2—口;3—鳌足;4—足
图3-9 雌 *** 蟹背侧观
1—鳌足;2—足;3—头胸甲
图3-10 雌 *** 蟹口与眼
1—口;2—眼
图3-11 雌 *** 蟹腹侧观
1—足;2—鳌足;3—腹甲
图3-12 雌 *** 蟹腹甲
1—宽阔腹甲;2—窄腹甲
图3-13 雌 *** 蟹头胸甲、蟹黄
1—头胸甲;2—蟹黄
图3-7 雄 *** 蟹鳌足
图3-14 雌 *** 蟹鳌足
图3-15 雌 *** 蟹后面观
一、黄鳝
属于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动物,呈细长蛇状,皮肤表面润滑无鳞、呈黄褐色,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头呈长圆锥形,端位口,上下颌咬合面有细齿。左右鳃孔于腹面汇合形成“V”字形。与泥鳅不同,无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软刺,有尾鳍,尾尖细。
图4-1 黄鳝背侧观
图4-2 黄鳝腹侧观
图4-3 黄鳝头部右侧观
1—上颌;2—下颌
图4-4 黄鳝头部腹侧观
1—下颌;2—咽部
二、泥鳅
泥鳅属于属鳅科水产动物,体型小而细长,头部尖而短,吻部向前突出,口小,下位,眼小,鳞小, *** 位于臀鳍后方。泥鳅的体表黏而滑。
图4-8 泥鳅左侧观
1—头;2—躯干;3—背鳍;4—尾鳍;5—臀鳍;6—胸鳍
图4-9 泥鳅右侧观
鳖头与龟相似,背甲较软,边缘有软状裙边,无龟般的条纹,腹甲上有柔软的外膜和周边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缩入鳖甲内,肢端有五爪。
牛蛙肌肉发达,全身肌肉分为头部肌、前肢肌群、背面肌群、腹面肌群和后肢肌群。
头部肌包括颞肌、咬肌和下颌降肌。
前肢肌群分为斜方肌、三角肌、肱三头肌和冈下肌。
背面肌群分为背阔肌、背最长肌、髂腰骨肌和尾荐肌。
腹面肌群包括下颌肌(下颌腹面)、胸肌(三角形)、腹直肌(腹 *** )和腹外斜肌(腹直肌两侧)。
后肢肌群包括股三头肌( *** 基部更大的肌肉,其上方与坐骨神经相连,可伸展小腿)、腓肠肌(小腿内侧,形似蒜瓣,可将小腿屈向 *** 和展足)和缝匠肌( *** 狭长的肌肉薄片,斜跨腿面,使小腿向股骨屈曲)。
图8-6 牛蛙全身肌肉背侧观
1—枕骨肌;2—前臂肌;3—腹壁肌;4—背最长肌;5—后肢肌
图8-14 牛蛙内脏2
1—肝;2—十二指肠;3—结肠;4—空肠;5—脾;6—直肠;7—卵巢;8—胃
印度的铁胃:鲶鱼泛滥却没人吃,有细菌的“垃圾鱼”成为美味?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正经的烧杯
编辑|正经的烧杯
?——【·前言·】——?
近年来,生物入侵形势越来越严峻,大众对外来物种不再是无视的态度,而是对外来物种在本土生物环境中产生的 *** *** 与危害力愈发清晰。
但即使社会上下对外来物种入侵愈发重视,可在《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态公告》中,清晰展示了如今严峻的形势。该公告明确写出,全国已有660多种的外来入侵物种。
而在这些外来入侵生物中,总有那么几个“明星物种”广为人知,互联网上到处都存在着这些“大明星”的痕迹。
清道夫鱼就是外来入侵生物群体中的顶流成员,可以说,它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样也是新闻的常客了。
可就是这样对本地环境存在巨大伤害的清道夫鱼,却成为了印度人民餐桌上,无法缺少的美味。如果说仅仅将入侵物种作为原材料列入食谱清单,震惊了一 *** 围观群众,那印度人民宁可选择吃清道夫鱼而不吃鲶鱼则是彻底迷惑了所有人。
毕竟平时自我调侃“大吃货国”的我们,可是把鲶鱼做成了花,只有你想不到的吃法,没有厨师做不到烹饪方式。
那么如此美味的鲶鱼为什么会被印度人民如此不待见呢?外来入侵物种出身的清道夫鱼又是靠什么击败鲶鱼,成功进入印度餐桌的呢?
?——【·“顶流鱼星”清道夫·】——?
可能会有人问,那清道夫鱼在我国是外来物种,在印度可能就不是啊?其实清道夫鱼对于 *** 各国来说,都算是外来物种,因为清道夫鱼的原产地并不在 *** ,而是在 *** 之外的南美洲。
“清道夫”一词最初是出自世界之一运动,也就是 *** 。代指的是 *** 运动比赛中球员位置与这个位置在场中的责任的代号。也就是“清理周围的所有”,后来被用在各行各业。
原产于南美洲的“清道夫鱼”,之所以能被冠以“清道夫”的称号,是因为它那“异于常鱼”的生活习 *** 。
在大家的印象里,鱼类的食物应该是什么?是在土地钻来钻去的蚯蚓,还是被 *** 出来的鱼食,可以说这两个都是一般鱼类的食物,但清道夫鱼的食谱可谓是超乎众人想象。
清道夫鱼的食谱特别的“杂”,藻类也吃、水草也吃、细菌也吃、鱼类也吃,在这其中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清道夫鱼”吃它所在的水生环境中的垃圾。这之一独特的食谱让“清道夫鱼”获得了一个既独特又滑稽的别称-“垃圾鱼”。
如果是这样清道夫鱼不会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反而会被称赞,可是清道夫鱼的生活习 *** 也令人非常厌恶。
清道夫鱼和鲶鱼这两个鱼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生的多,长得快”。但鲶鱼根本无法与清道夫鱼相抗衡,清道夫鱼那远超其他鱼类的成鱼期间成为了其恶名在外的一大重要因素。
“生的多,长得快”这也就意味着清道夫鱼在繁衍速度上,轻松击败了与其共同生活在一个水域之中的其他竞争者。它们能够通过大量繁殖后代,占据本就固定的生态位置,挤压其他生物的生长空间,在根源上铲除竞争对手。
可以想象在客观地理条件上就已经固定的,自然水域生态环境。突然被外来的变量,打破原有已经形成的平衡,如此的生态失衡会对这一环境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除此之外,清道夫鱼什么都吃的特点,让其在挤压竞争鱼类的生长空间位之余,还在物理上杀掉竞争者,也就是吃掉其他鱼类的鱼卵。
两种手段双重 *** 之下,只要有一只清道夫鱼出现在了一片水池,那么随后就会出现一群清道夫鱼,这也意味着这个水池的生态离毁灭已经不远了。
并且清道夫鱼来自于南美洲,生物的演化是相辅相成的,放肆占据生态位是不存在,可一个物种的客观 *** 是要依据这个生物的进化环境相应而生的,脱离原有环境的生物,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除了常规的水土不服,还有一点就是, *** 消失了。
清道夫鱼在印度的水域环境中,是没有天敌的,这一点让清道夫鱼能够放肆地的产卵,再加之清道夫鱼自身的高速繁衍,两厢作用之下,印度的河流湖泊成为了这些清道夫鱼的乐土。
正所谓“取之于本地,获之于容易”,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获取困难程度较低,这些都为清道夫鱼登上印度人民的餐桌,提供了实质上的客观背景因素。
?——【·自古习俗深影响·】——?
互联网上关于印度的段子和梗,早已深入人心,随着近些年,印度 *** 莫迪一再通过媒体,向全世界喊话称“印度的伟大,数一数二的国家”等等没有正视现实的“奇思妙语”。
在印度自身的一番奇葩 *** 作下,我们对印度的关注度可谓是直线上升,在此背景下,印度的文化与历史自然也被更多人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
如果说什么地理事物能 *** 印度,这一地理事物毫无疑问的就是-恒河。要用一个 *** *** 文化,那印度绝对会选择 *** 。
“万物源于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泰勒斯的“成名思想”,泰勒斯认为世间万物都来源于水。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正确,因为人类文明的诞生,确实是与水无法分割,可以说水这个因素,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条件。
毕竟 *** 体重的七成是由水组成的,没有水,首先最基本的获取能量无法满足。其次各种生产活动也无法进行。
印度是拥有悠久人类文明历史的国度,纵观印度这个国家的总体进步脉络,可以发现,恒河是他们永远也无法切割的存在。换句话说,恒河早已融入了印度人民的古今生活,成为了印度的宣传符号。
虽然现在恒河的地位超脱于印度境内其他河流,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印度最早诞生人类文明的地方并不是恒河。
早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印度河流域就由古时印度的原著居民们建立了璀璨又神秘的印度河城市文明。可惜的是最后印度河文明诡异的消失了,而消失的原因,至今都无法确定,猜想倒是很多。
真正将恒河推上高位的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通过一系列的 *** 和扩展,经过长时间的生 *** 验,最终选择将恒河作为雅利安人的根本生存所在,随之恒河文明产生了。雅利安人依据恒河向外征伐,恒河文明就悄然跟着登上了印度古代文化的顶点。
之后的印度文化舞台,恒河就成为了一个怎么绕,都没有办法绕过去的背景板,与之相伴的就是 *** 的登台。
世界三大 *** 之一的 *** 就诞生于印度,可印度的土壤上却似乎与 *** 极其契合,简直就是 *** 的诞生之处。光在印度的土地上创造与发源的 *** 就有四个,更不必说外来的 *** 。
*** 印度的雅利安人为了稳固 *** 基础,也为了增加个人 *** 的民众可信度,这些雅利安 *** 者,用 *** 与种姓 *** 二者深度结合的方式加固 *** 。
种姓 *** 在 *** 上将印度古代人民,硬生生的划分了多个等级,人造歧视链条,将古代印度的财富与力量全部集中在上层种姓,这是实际中的手段,也就是明面上的手段。
暗地里,雅利安 *** 者则与 *** 人员共同联手,通过 *** 施加思想控制。这点从种姓 *** 中,更高级的种姓是婆罗门,婆罗门大多为僧侣等神职人员可以看出。
严苛的等级划分让印度古代社会生产资料严重分配不均,大量资源向高种姓倾斜,如此势必会使社会矛盾极端尖锐,为了缓解矛盾,用 *** 控制就是一条更优选。
在印度的众多 *** 中,生死轮回与前世今生始终贯彻众多 *** 教义的始终。“今生经历各种苦,来生必将享清福”成为了 *** 者宣扬的 *** 认知,这个认知的好处就是能够 *** 底层,无法生成反抗之心。
而生与死的界限,轮回的界定都由恒河连接,在印度人民的心中,恒河是心中最柔软、最神圣、最庄严的圣地,恒河能够冲走人身的罪孽,通往世的梦幻。所以印度人民的丧葬习惯是水葬,也就是将遗体或者骨灰放入恒河之中,在恒河之中为逝者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
在如此习俗的影响下,恒河水中的水生生物自然不会被印度人民待见。鲶鱼就是恒河中一大水生群体,那些水葬的遗体自然成为了鲶鱼的“口中之餐”。要知道鲶鱼是吃腐食,有着这样食 *** 的鲶鱼如何能让印度人接受,所以恒河的鲶鱼就处于一个放肆生长的态势。
这也就是印度人不吃鲶鱼的原因,因为确实是无法下口,心理生理都无法接受。
?——【·残酷的社会现状·】——?
别看2022年印度出了一次风光,他的全国生产总值竟然超过了之前对印度进行上百年压榨的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五个经济强国。以及印度挥舞着 *** 向美俄大量购买 *** 装备,用来建设现代化的印军,获得说 *** 的底气。
但印度的经济绝对不像外在表现得那样的风光与优秀,极端的富裕和极端的贫困,两个在天秤不同方向的极端,按照常理应该是泾渭分明的,可在印度,这两者却撕裂的融合。
印度的社会是一个金字塔形状,顶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生活在两个世界。据牛津饥荒救济 *** 会发布的一个报告,2017年一年为例,印度顶层最富有的那个1%的人群,他们名义下占有的财富,却是那一整年印度社会创造的财富中的73%。
现今印度也已经进入十四亿人口国家的行列之中,按照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上述所给的经济调查依据,清晰揭示了印度社会的财富是如何的向顶部集中,向一小部分人倾斜。
差距极端表现下,印度底层民众的生活与其在外宣称的可谓是天差地别。底层印度人平常的生活劳作就为了满足日常的基本生活要素,也就是吃饱。
在主要能量来源都朝不保夕的情形下,次要的健康饮食、多元化摄入根本不适用于底层印度人。前面提到的清道夫鱼“生的多,长得快,分布广”,这些对自然环境来说的坏处,却成为了印度底层人民的福利,也就是吃肉。
虽然清道夫鱼内部骨头比例更多,肉质难吃,内部蕴含大量微小细菌,并不适合食用。但在吃饱这一基本条件下,吃好却成为了奢侈的空谈。
只能说清道夫鱼在印度的大受欢迎,是印度自身国内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大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