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细雨不解愁,暗昏接晨连深秋。
雨声飕飕催早寒,昔日鲫鲤现两难。
时间:2021/10/8晚
地点:某塘
人物:本人
温度:22度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对我们钓鱼人来说,可谓是“一场秋雨一场难”!我个人喜欢垂钓鲫鱼鲤鱼等底层鱼。深知天气降温后,对鱼情的影响很大。无奈毒瘾无时无刻不在内心发作, *** 驱使着自己靠近岸边,以求近距离亲密接触一下鲫鱼鲤鱼 *** !
饵料:五粮诱奶香+大鱼王通杀腥+鱼饲料
窝料:酒米+五谷杂粮+熟大米
鱼竿:3.9米神戟
线组:主1.5+子线0.8,袖四钩
来到作案现场,迫不及待的开饵,摆摊,架杆,上线找底,确定水深,一系列动作轻车熟路,一气呵成。朝着浮漂就是哐哐两勺粮食,打好窝,窝打好,心里才有底。我的习惯是这样的。然后才是调漂,调漂不要求多精细,大差不差即可。搓饵找底,确认好目数,然后就是打几竿频率,可以确认,窝中有料,水中有雾化,此时只等鱼儿进窝。
夜色中,水面平静,周围的树叶随着微风发出阵阵声响,空气中依然弥漫着芳草气息,相比炎炎夏日,深秋季节的夜晚少了很多的虫鸣鸟叫,多了几丝清凉孤寂。正在此时,浮漂有了晃动迹象,随后缓缓下顿两目,有口,提竿中鱼,竿稍微微下沉。左右摇晃两次微微扬竿发力,之见一尾土鲫腾空出水,直奔眼前。只见这土鲫金 *** 脊背闪闪发光,金黄闪闪!
鲫鱼进窝,我知道往往不止一条,急忙改拉大饵,仓促之下拉的不是太完美,修饰一下,再次抛饵入水等待土鲫的大驾光临,浮漂缓缓下降刚刚落稳,漂像再次出现,随着一个有力顿口,立马扬竿,好沉,中鱼了,形成连竿,竿稍这次下沉更为有力,线声随即呼呼作响,虽然不是响彻云霄,但是随着鱼竿晃动间断 *** 的线声也是赏心悦目,这力道不是小鲤鱼就是大鲫鱼,欣喜激动,野生大鲫就是有力气。毕竟这个季节能够有所收获已经心满意足。小心翼翼的将鱼留出水面,好生相待,虽然好奇但是不能打开灯光,生怕得而复失的悲剧!等牢牢的握在手中时,才能一睹芳容!太美了,满身的金 *** 鳞片覆盖身躯,黝黑圆圆的大眼睛,厚厚的嘴唇,这 *** 的嘴唇也是金黄金黄。真是爱不释手!爱了爱了,真是醉心也醉人!
晚风伏雨晚秋纷,夜钓鱼人夜 *** 。
神戟不奈秋风力,金黄土鲫暖人意。
抓住鱼情,继续上饵,添加金鱼饵料后,拉出来形状不是太美观,但是入水后状态良好,很容易被吸食,管不了这么多,此时的心情如同抢鱼一般,生怕错过更好的时机!竿起竿落,提竿中鱼,好不惬意!
此时此夜难为情,钓鱼钓底夜狰狞。
竿起竿落土鲫好,饵料窝料尚潦草。
时候不早,毒瘾已解,唯独心有余悸不愿离去,但是明日还有搬砖,无奈狠心,收摊告别。放生鱼获,改天再会!今日的板鲫连竿会不会与晚上喝了大板鲫鱼汤有一定关系?
白天老曹野钓收获一尾大鲫,并且欣然相赠,这野生大鲫怎么能够掉以轻心,必须起锅烧油好好安顿整个规规矩矩的鲫鱼汤补补。不多说上图吧,个头很乐观!
解释一下,顿汤的时候放几个鹌鹑蛋,效果挺好哈。这一碗送给隔壁“金莲 *** ”。
就今晚两三个小时做钓简单总结:
之一:不管怎样,都要谢谢老曹送的大板鲫,味道不错,也希望老曹钓技更近一步,大鲫大鲤!
第二:当下季节温度还是不稳定,垂钓鲫鱼鲤鱼,清晨或者夜钓更好都要打窝。
第三:窝料要综合而又不失清淡。可以尝试底窝,酒米,五谷杂粮,牛窝鲫,牛窝鲤,天再冷可以配合红虫颗粒。
第四:饵料同样很关键,五粮诱奶香,酒米搭配腥饵比较符合当前垂钓鲫鱼鱼情,腥味要根据实际温度做出调整,不能一味的老一套饵料。随着温度的降低蚯蚓,红虫,脓腥类饵料将会慢慢上阵。
第五:钓组适当放小,针对鲫鱼主线0.8到1.5都是可以的,子线0.4/0.6/0.8也可以。随着温度降低线组适当放小。考虑鲤鱼兼收的话主线可以到2.0。
第六:短杆做钓,夜光漂读目一般没多大问题,若是长竿,浮漂需要用目数分割间隙大的浮漂,这个季节水面容易出现水汽,空气中有一定的雾气,分割段的有时候会影响对漂目的判断。
第七:深秋早晚做钓,注意防寒,这个时间段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第八:本次圆形金鱼饲料属于轻堵型饵料,味型偏腥并且含有一定的诱食剂,对金鱼鲫鱼有一定的 *** 力,不含拉丝粉,开饵时注意添加的比例。
鄙人才疏学浅,在这里班门弄斧,以上是个人根据当下季节做钓鲫鱼的浅短总结。欢迎各位 *** 多多补充,多多指教,提供更好的 *** !祝大家大鲫大鲤!
*** 鲤在美国成灾,硕壮无比胖成猪,为何在我国很难活到成年?“ *** 鲤鱼”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物种,在美国,通常用来指代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以及鲤鱼等鲤形目鲤科鱼类。
其中,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号称我国的“四大家鱼”,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在许多宴会上都会摆上四大家鱼,寓意吉祥喜庆。
这些鱼类在 *** 广泛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最为常见。有资料记载, *** 鲤鱼作为 *** 国家的传统美食大约已有1000年以上历史,甚至有些鱼类作为 *** 膳还享有盛名。
然而,对于一些欧美国家来说, *** 鲤鱼却犹如噩梦般的存在,尤其在美国, *** 鲤被视为“全民公敌”,美国官方更是将其称为“最危险的外来鱼种”。
“ *** 鲤鱼”称霸美国河流
*** 鲤鱼原产于 *** ,按理说这些淡水鱼从太平洋是游不过去的,怎么会出现在美国河流,还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这一切还要从上世纪70年代的说起。
1970年左右,美国的池塘和湖泊中的水草、藻类、寄生虫等泛滥成灾,得知“ *** 鲤”什么都吃,每天竟然能摄入相当于自身体重40%的水草和浮游生物。为了清洁水体,便有计划、有组织地“请” *** 鲤到美国去当“清洁工”。
*** 鲤不负众望,治污能力大获好评,不少养鱼场纷纷效仿,将其作为一种绝佳的“天然池塘清洁工”大量繁殖,与其它本土鱼种混养。
然而,90年代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养殖场里的 *** 鲤冲到了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适应能力极强的 *** 鲤,趁机逃到野外并开始大量繁殖,美国人的噩梦就此开始了。
逃出“牢笼”的 *** 鲤到处开疆拓土,体型庞大、食量惊人,美国本土鱼类根本不是其对手、再加上 *** 鲤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年能产下数十万枚鱼卵,没有天敌的 *** 鲤,很快就称霸了美国河流,威胁五大湖区的生态 *** 。
它们不仅跟美国本土鱼类争夺食物,将生存空间挤压得所剩无几,还会 *** 当地河流的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灾难,影响当地渔业的经济发展。
有调查显示,在美国的一些河流中, *** 鲤鱼的数量已占鱼类总数的90%。
这些入侵的 *** 鲤泛滥成灾,体重可重达上百斤,接近一头未成年猪的重量。
五大湖是世界上更大的淡水湖群,也是美国与加拿大居民的饮用水来源地。 *** 鲤鱼的泛滥,引起不少民众的恐慌,为了防止 *** 鲤进一步大量繁殖,美国人可谓是绞尽脑汁。
*** 鲤成灾,美国人束手无策
在美国“胖”成猪的 *** 鲤,成了美国 *** 的心腹大患。
美国 *** 特意提醒民众,禁止携带 *** 鲤鱼跨州,即使是已经死亡的 *** 鲤鱼,也不能扔进新的水域。
为了阻挡这些入侵大鱼的扩张,美国 *** 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
- 开展捕鱼大赛
从2009年开始,美国 *** 就允许民众大规模地捕杀河流的 *** 鲤鱼,一些地方会定期举行“捕鱼比赛”,意在控制河流中 *** 鲤的数量。
选手们徒手捕捞、用网兜、用鱼叉,甚至还有人拿棒球棒在空中打鱼,成千上万条 *** 鲤跃出水面,个头巨大,场面十分壮观。
一些种类的 *** 鲤运动能力惊人,能飞出水面6-7米高,将人撞晕也不足为奇,因此美国 *** 将 *** 鲤成为“飞鱼”。人鱼大战后俘获的 *** 鲤,大多也是被当作垃圾一样扔掉。
- 用毒 *** 歼灭
仅靠人工捕杀这种方式,对 *** 鲤根本造不成威胁,美国人想到用毒 *** 的方式来歼灭 *** 鲤。
然而, *** 鲤鱼的生命力实在太强悍了,毒 *** 不但没有毒死 *** 鲤鱼,反而给本地鱼类带来了灭顶之灾。而且采取投毒方式,也会给水源带来污染,最终收效甚微。
- 建立电网、大坝 ***
备受挫折的美国人,决定采用科技力量来消灭 *** 鲤鱼。美国 *** 斥巨资在五大湖区设置了世界上更大的电栅栏,专门堵截 *** 鲤鱼。
被冠以“飞鱼”称号的 *** 鲤,跳跃能力出众,鲢鱼和鳙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区区电网根本无法阻止 *** 鲤鱼入侵其他流域,在其他水域还是监测到了 *** 鲤鱼的身影。
2014年初,美国 *** 打算耗资180亿美元,耗费25年时间来修建一道堤坝,用大坝的方式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彻底隔断。
然而,这一举措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种方式劳民伤财,还没等大坝建好,或许 *** 鲤早已 *** 五大湖了。
- 鼓励民众“吃掉” *** 鲤
为了遏制 *** 鲤鱼的大量繁殖,美国 *** 每年耗费巨资,效果依然不够显著。美 *** 呼吁民众食用 *** 鲤鱼,想尽办法开发 *** 鲤鱼作为美味佳肴。
可许多美国人认为 *** 鲤刺多、鳞多、腥味又重,不适宜食用,嫌弃当“清洁工”的 *** 鲤鱼太脏,当地人并不喜欢吃,想要用“吃”的方式来减少 *** 鲤鱼的数量,根本行不通。
*** 鲤鱼泛滥成灾,美国人至今仍旧束手无策,当初光顾着引进 *** 鲤鱼清洁水体,却忘了这也是一把“ *** 剑”。
为何在我国却很难活到成年?
在我国 *** 鲤鱼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美食,在中国的河道中,鱼类天敌众多竞争大,野生的 *** 鲤已经很少见,更别说是个头如此巨大的了。
看到 *** 鲤鱼在美国肆虐成灾,许多中国吃货蠢蠢欲动,纷纷支招各种烹饪手法:清蒸、红烧、剁椒鱼头......
在美国 *** 鲤鱼普遍能长到30公斤左右,而这些纯天然野生鱼,正是中国本土所稀缺,也是中国食客所热衷和追捧的。
在国内 *** 鲤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即使是养殖的 *** 鲤,别说活到成年了,还没活过 *** 成熟期估计就已经被投入到市场,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有国人这样调侃道:“美国人并非不爱吃 *** 鲤,而是不会吃,让他们见识一下中国厨师的手艺,肯定吃得津津有味。”
警惕外来入侵物种
事实上,大部分外来物种都是因为对当地有益而主动引入的,少部分是随着人类的迁移悄悄入侵。
一些有害入侵物种之所以能在新的环境下大量繁殖泛滥,主要是因为缺少天敌的制约。在我国土生土长的 *** 鲤, *** 来从未听说过有泛滥情况出现,就是因为存在均衡制约的关系。
*** 鲤在美国长得硕大无比,带来生态危害,在引进时忽视了其也是食物链的一环,从而造成如今束手无策的局面。
外来物种入侵泛滥问题,其实在各个国家都不少见。在我国,曾经泛滥成灾的小龙虾、罗非鱼、牛蛙等,也令人头疼不已。不过中国吃货们秉着“如果不能打败它们,就吃掉它们”的原则,困境得到大大缓解。
--END--
钓鲫鱼和钓鲤鱼的2个相同4个不相同,读完就知道如何施钓了鲫鱼和鲤鱼在自然水域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是咱们钓鱼人最主要的垂钓对象,钓得多了解的也多,所以一些基本知识想必就不用我介绍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钓友在野钓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是想钓鲫鱼包括饵料窝料都是针对鲫鱼准备的,可是鲤鱼却总喜欢跑过来捣乱,而当你开好一款鲤鱼饵准备专钓鲤鱼时,它又不来了,怎么都等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钓鲫鱼碰到鲤鱼,钓鲤鱼碰到鲫鱼都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两者在食 *** 与习 *** 上有一些共同点。而换上鲤鱼饵准备钓鲤鱼反倒钓不到,是因为鲤鱼和鲫鱼也有不同点,如果你只改了饵料却不换装备、不换钓法,钓况自然不会好,即使钓到渔获也多不到哪去。下面我聊一聊钓鲫鱼和钓鲤鱼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不足之处也欢迎补充。
之一个共同点,鲫鱼和鲤鱼食 *** 类似,均属于杂食 *** 鱼,无论是五谷杂粮还是颗粒饲料都会吃
小鲫鱼和小鲤鱼用商品饵钓效果很好,味型可以偏重,如果没有杂鱼闹窝的情况,用浓腥浓香就可以,冬季鱼活 *** 低甚至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一些虾粉、红虫粉、鱼骨粉之类的高动物蛋白饵。体型越小越贪吃,味道大点雾化好一点能提升诱鱼速度,而且考虑到鱼类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多加一点蛋白含量高的饵料合情合理。
野生环境充满着危险,鱼儿不仅要防着咱们钓鱼人,还要面对电打网捕、天敌的威胁,所以当鱼的体型越大肯定就越狡猾,活动范围、觅食时间也越来越规律,对于食物的选择更是挑剔。钓大鲫鱼和大鲤鱼,商品饵不是更佳的选择,更好是采用天然的食物,比如蚯蚓红虫、玉米小麦、红薯土豆等等。如果非要用商品饵味道不能太浓、雾化不要太强烈,基本上是以谷物香的饵料为主,稍微加点腥或者香。冬季水温低,春季鱼儿要产籽,这两个时间段可以多添加一些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饵料
之一个不同点,鲫鱼鲤鱼在饵料状态,和窝料使用量上略有不同
总体来说鲫鱼比鲤鱼的个体小、食量小,吃食方面也没有鲤鱼谨慎,故在饵料的选择上鲫鱼多以雾化饵为主,或者是入口 *** 较好的蚯蚓和红虫;而鲤鱼多以散落饵为主,饵团较大,当然了这是在前期的诱鱼阶段,当鲤鱼进窝后不会马上就进食,一般要进行一些试探,所以此时的饵料就要有一定的附钩 *** ,能保持长时间不化。若是杂鱼多,就要以玉 *** 、颗粒、麦子、红薯等不易被啃食、不易被水流冲散的饵。
窝料的选择上,比较通用的有颗粒、发酵类型的杂粮以及菜籽饼等经过加工的副产品,鲫鱼体小用小麦、高粱比较好,最经典的是酒米,鲤鱼体大用大颗粒、玉米、红薯更好。如果没有杂鱼的干扰,钓鲫鱼打窝只需要一点点即可,主要是通过饵料的雾化边诱边钓,以鱼诱鱼。钓鲤鱼除非能够找到鱼道,在鱼的必经之路上投放诱饵,这样能够省下很多窝料,如果钓位一般、小鱼又疯狂,那么窝子得打重一些,甚至得连续打上几天。当然这个也要结合水温、水深、鱼的密度来调整,比如像夏天你在水库钓鲤鱼打个十斤八斤都不算什么事,但要是冬天你再打这个量,就算有鱼进来可能也只吃窝料不吃饵。
第二个相同点,鲤鱼鲫鱼都喜欢待在结构比较复杂的地方,且以底栖为主,巡游模式也相近
当然了这个只是相对而言,如果是一些河道两边修的比较规整、水底全是淤泥没有多余的杂物,那么不管是鲫鱼鲤鱼都没得选。正常情况下,在小型的水库,咱们要么是找深坑,要么是找桦尖钓过路鱼;大型水库,可以找一些湾子、坎位、夏秋钓树荫下、冬季钓背风向阳处、春天钓浅滩水草丛生的地方;江河里下竿,可以找桥洞、乱石堆、出水口、水底有枯树烂木等地方。
当然了严格地讲钓鲫鱼和钓鲤鱼在钓位上的选择稍微还是有点不同。我个人明显感觉鲫鱼更喜欢去一些深浅交界的地方,更好是能够形成一个小坑,然后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水草丛里,一年四季均是如此。而钓鲤鱼则要找坎,如果是那种比较陡的坎,贴着边钓坎下即可,如果是个斜坡边上浅越往外越深那就要钓远,可以用长竿测试一下水深,看外面有没有突然凹陷下去那种地形。如果有,打个窝很有可能狂拉,除了坎位,还有就是石洞、乱石堆。
第二个不同点,钓鲫鱼和钓鲤鱼的垂钓深度不同
鲫鱼和鲤鱼的巡游模式和进食时间是很相近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水底,早晚进食,从深水到浅水再到深水的一个路线。但是水深上会有所不同,钓鲫鱼咱们知道可以从几十公分钓到几米,如果水草厚实哪怕四五十公分也能钓到大板鲫,如果没有水草一般钓1.5~3米左右,在水质较为清澈、水温较低的水库、湖泊偶尔也会钓到四五米。
钓鲤鱼我个人的感觉很少在1.5米以下,除非整个水域普遍较浅,那鱼也没办法,习惯了在浅水觅食。通常钓鲤鱼在2~4米左右,在天气极热的时候鲤鱼要么在深水纳凉、要么躲在树荫下。有些水库的一侧是陡峭的悬崖,崖壁附近又有大量的树木,这样的地方水下都比较深同时凉爽,鲤鱼很喜欢待。江河里没有树木也就没有阴凉的地方,所以鱼大部分在中间的深水区,所以你会发现夏季手竿钓况一般,打抛竿还能钓几个鱼。冬天水温很低、鱼的活动量减少、对食物的需求也没那么大,所以鲤鱼更喜欢躲在温暖、安全的地方,也就是离岸较远的深水区、或者桥墩下面的乱石区、石洞中。冬天的时候玩桥筏上鲤鱼的概率就比手竿要高一些。
第三个不同点,钓鲤鱼和钓鲫鱼在装备上的选择不同,鲫鱼要精细灵敏、鲤鱼要偏钝
综合前面的几条,鲫鱼体型小、拉力也不强,同时会在浅水觅食,所以鱼竿一般以2.7~4.5为主,线组更大不宜超过2+1,浮漂吃铅量在0.8~2.0克之间。当然了某些地区地形特殊需要使用长竿,那是另一种情况,包括长竿短线钓草洞也是由于环境地形的关系。在调漂抓口方面,由于鲫鱼吃口可以很轻、很细微,为了捕捉到更多的信号增加中鱼率,可以调的灵敏些。浮漂从翻身开始就要注意每一个异常的动作,有时候它们会上浮抢饵,造成浮漂出现该下不下、加速下沉、不下反顶等动作,都可以抓。当然这些都是在排除掉杂鱼的干扰下得出的结论。
钓鲤鱼竿子相对较长,即使它们靠近岸觅食我们也需要用长竿或者使用带轮的竿,否则即使钓到也遛不翻,鱼竿一般在4.5以上7.2以下。线组方面,鲤鱼嘴大、吸力强,不需要过分担心挡口、信号弱等情况,除非是冬天可以用细线组,专守鲤鱼的话3+2、4+3也不算什么粗线组,夏天甚至可以用大力马做主线。浮漂的选择建议以长身短脚的传统底钓漂,吃铅量在1.5以上,使用6.3、7.2等竿子可以用到四五克吃铅的漂。百分之九十九的鲤鱼都是以底钓为主,也很少有上浮抢食的情况,反而是鲤鱼有很多试探 *** 的小动作或者不小心蹭线形成的假信号,浮漂更好调钝一些,让两颗饵老老实实到底,可以调七八目钓四目目,也可以调平水钓三四目,跑铅也没什么问题(如果温度低、鲤鱼不怎么想吃饵,那也不能太钝)。
第四个不同点,鲤鱼和鲫鱼在钓法方面所有不同
这里说的都是专守一种鱼的前提下,鲤鱼没别的就是底钓,钓位选好窝子打好后就是守,看到强有力的顿口,浮漂被拉黑短时间内没有复位就可扬杆刺鱼。如果钓大体型鲤鱼,你的窝料和饵料都保存一致,感觉窝里有鱼但浮漂久久没有动作,可以小幅度地逗一逗饵,以便鱼更好地发现。
钓鲫鱼多数也是底钓为主,但饵料要换得勤,不管窝里有没有鱼,都需要保持一定地节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边诱边钓。如果鱼的密度很大、个头又偏小,那么钓着钓着鱼会起浮开始离底接饵,这时就可以钓行程或者直接钓浮,仍然选择底钓也需要密切注意浮漂在入水后的一切动作。
有人说,野河哪有那么好的鱼情,还会上浮接饵?我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而已,而且并不是只有鱼离底接饵我们才能钓浮钓行程,有些地方水底草比较密、或者有大量的水绵,为了防止饵料陷入其中导致鱼不能及时发现,也可以直接钓离底。
最后是对观点的补充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常规情况,咱们钓鱼主要还是得看资源,资源不行钓法再好、饵料再香都没用。如果资源不错,钓鱼人却很多,那么提前去占个位置很有必要,可以在其他钓友到达之前把鱼引进窝兴许还能赶上一波早口,要是去的晚了钓点人很多,我不建议再挤进去,尤其是钓鲤鱼还是安静点更好。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下面留言评论,也欢迎各路高手传授自己的经验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买鲫鱼,注意分清“土鲫”和“鱼塘鲫”,差别很大,搞懂了再花钱大家好,我是清沐。冬天是补身体的好季节,说起食补的食材,一定少不了“鱼”。冬天来一碗鱼汤暖和又大补,而适合做鱼汤的鱼类食材,非鲫鱼莫属。
鲫鱼的营养价值高,还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且冬天的鲫鱼 *** 不是很高,家里的老人孩子也能吃。
但是在买鲫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种类,土鲫和鱼塘鲫味道可有很大的差别,别买错了。
一、什么是“土鲫”
其实从名字上很多人应该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就是指野生的鲫鱼。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之后,在吃地方面需求量越来越大,完全靠野生捕捞,几乎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所以便出现了人工养殖的情况,人工养殖的一些食材并没有野生的那样美味。就像“土鲫”,生长在天然的水域当中,比如河沟或者是水库,所经历的是自然繁殖,没有经过人工喂养。
没有经过人工喂养的鲫鱼个头相对是较小的,而且通常情况下在春秋两个季节产仔,少了人工喂养,生长的自然也就慢。
如果野生的鲫鱼想要长到三两重,那么就需要三年的时间,所以在市面上看到比较小的鲫鱼,说是野生鲫鱼,大部分都不会超过一斤。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太小的鲫鱼吃起来会不会不过瘾,要知道野生的鲫鱼虽然个头比较小,但是肉质确实十分的紧实,口感很好。在野生环境下生长同样有着丰富的营养,用来做鱼汤会更加的鲜美。
二、什么是“鱼塘鲫”
看完上面的应该就能够知道鱼塘鲫的意思了,其实就是经过人工喂养而成,所使用的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
人为的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是给鱼和鲤鱼所杂交而出来的产物,所以长相还有些像鲤鱼。而这种鱼在喂养的过程当中所吃的也是专用的饲料,通常情况下生长的速度非常快。
所以鱼塘鲫产量非常高,个头也比较大啊,去市场上都能够看到3斤多的大鲫鱼,这种鲫鱼虽然个头很大,肉又比较多。
但是吃过的人应该都知道鱼腥味是比较重的,而且从肉紧实程度上来看是没有野生鲫鱼好的。
如果直接拿这种鱼来熬汤和野生鲫鱼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明显的区别,汤的味道并不是很鲜美,而且想要去除腥味比较难。
这就是这两类鱼的区别,都有各自的不同。建议大家如果想要炖汤还是买土鲫更好,虽然个头比较小,但炖出来的汤可是一绝。
三、买鲫鱼该怎么挑选?
1、个头太大的不要买
上面有提到过,正常情况下,野生鲫鱼生长的速度非常缓慢,想要在自然情况下长到1斤多,那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我们去买鲫鱼的时候,如果想要鲫鱼的味道更加鲜美,尽量不要选择个头太大的。看着非常的好,但是买二三斤,甚至是五斤左右的真的不好吃。
2、鱼线不清晰的不要买
如果是养殖杂交出来的品种,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征就是鱼线的部位相对不清晰。正常情况下土鲫鱼线都是十分清晰明了的。
看完今天的内容,是不是知道如果炖鱼汤知道该怎样去买鲫鱼了,学会挑选食材,做出来的东西味道也会更好。
钓鲤鱼可偏偏喜欢用鲫鱼饵,钓友听我慢慢说天气:多云 (作钓时间:睛)
气温:28~18℃ 作钓时间水温20~25℃
风向:白天南风2~3级、作钓时间东南风(钓点微风)
*** :白沙江江湾、水深1.8m
作战时间:19:30~22:30
作战目标:鲤鱼!
先晒一晒一小点中场时的战绩,免得被说成谎报军情!
由于白天刮南风、气温更高时居然达到30℃
看众钓友作钓都无口,就此决定实施夜战方案!
战备:5.4竿+3.0+0.4PE+3号伊势尼
4.2竿+2.5+0.4PE+3号伊势尼
夜光漂钓滑铅
*** :黑坑鲫(腥香)+金版罗非王(腥味)
+速攻(红虫)+拉丝粉
5:3:1:1 拉饵
对、饵料是自己磨细了的,用化老说的:这样更瓷实一点
关于磨细了的饵反而钓上的鲫鱼要更大些,到底是什么原因、就真的不知道了!
有可能是应对轻口时、增加了入口 *** 吧!
反正也没有空去研究、密集上鱼的饵就是好饵难道不是?
轻顿一目、顶漂、飞,直飞
轻顿半目、斜拉缓慢黑漂!打、飞、有点分量,直飞!
飞了再飞…………今晚的鱼都不是很大,统统都是扬竿就直飞!
灯光之外看不见鱼,全都凭手感来感知鱼的大小来选择飞或者不飞
用飞磕竿子、能直飞的决不等半秒钟犹豫、飞它没商量
在身后空地多的地方选位的好处就是、飞上岸的鱼可以直接放落在空地上!
最后鱼获:空手而归、没有鱼获!
总结:
首先解释一下主要是作钓鲤鱼、为什么用钓鲫鱼的饵料?
其实这都是认知上的错误,市面上的商品饵除了有特别针对 *** 鱼类的饵料外,其它的大多数都是混合饵、既然是混合料、那么就可以钓多个鱼种,何况鲫、鲤等鱼都是杂食 *** 鱼种对饵料的食 *** 差不多,有的仅是饵料颗粒大小的差别而已!
这就为什么平时拿鲤料也能钓得上很多鲫鱼,因为符合鱼吃食的食物,鱼当然就会吃了!
春钓用腥饵(也就是高蛋白饵)是因为鱼要产籽,需要大量动物 *** 蛋白质的食物来补充能量,鲤鱼个头比鲫鱼大食量多、往往见腥食就抢反而更容易暴口!
再说说选位上,说简单点就是、在春季里鱼群近岸到浅水区是因为浅水近岸的日晒足、水温高、食物多!
那么为什么会选深水呢?
抽了几个小时的鱼、还得码字,手真是累啊!
休息了!
只有敬请细看、下回再来分解了!
菜市场常见淡水鱼图鉴(鲤科篇)闲言碎语不要讲,直接进入主题。本篇介绍的都是万恶的鲤科鱼类,统一特征就是有叉状肌间刺......
黄河大鲤鱼
之一种,当然是位居鲤科科长的鲤鱼。鲤,学名Cyprinus carpio,鲤属。体长可达1m左右。体青 *** ,尾鳍下叶红色。口下位,须2对。鲤鱼都是有“须”的,总有人分不清草种金鱼和锦鲤,其实很简单,锦鲤有须而金鱼无之。
镜鲤
鲤鱼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传统河鱼,有两千多年的养殖历史,各地品种很多。其中镜鲤/C. carpio var. specularis原产欧洲,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入国内,东北地区多见,特点为:皮肤光滑,仅侧线部和背、腹部有少数大型鳞片,故俗名“三道鳞”。
糖醋鲤鱼,鲁菜之经典名菜
鲤鱼属于底栖 *** 鱼类,食 *** 荤素皆有,惯常水底“刨食”,土腥味较重,非泥底(卵石、砂石)的清水环境或者网箱养的稍好。因肉质粗糙,且有腥味,故不宜清蒸,一般都是重口味做法,如红烧鲤鱼、糖醋鲤鱼等。
鲫鱼
第二种,鲫,学名Carassius a *** atus,鲫属,俗称鲫拐子、鲫瓜子。体长不过20厘米,体侧扁,稍高,无须,和鲤鱼区别明显。一般呈银灰色,背部较暗,鳍灰色,但因生存的环境不同,形体与颜色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塘养的偏深,河鲫颜色较鲜亮。
鲫鱼
如果把鲫鱼推为淡水鱼之冠,恐不服者众,但至少它是鲤形目之翘楚。其肉味细嫩鲜美,几无腥味,可清蒸可做汤可酥炸,唯刺多令人懊恼,这是鲤形目鱼类的通病,不独鲫鱼然。
鳙鱼
第三种,鳙,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鳙属,也叫花鲢、胖头鱼。体侧扁较高,体长大1m余。背面暗黑色,具小黑斑。鳙鱼为四大家鱼之一,系我国主要淡水鱼养殖对象,栖息水的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
剁椒鱼头
鳙鱼肉质尚可,适用于烧、炖、清蒸或油浸,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其清淡鲜香的特点。其头大且富含脂肪,胶质较多,口感香滑鲜嫩,故鳙鱼以鱼头为尊,砂锅鱼头或剁椒鱼头是其更佳归宿。
鲢鱼
第四种,鲢,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鲢属,俗称鲢子或白鲢,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长达1m余。其外观和鳙鱼相似,鳞片小而密,眼部均位于侧线水平下方,但鲢鱼体色通常银灰色,头部虽较大但远不及鳙鱼。鲢鱼肉质不佳,做鱼圆尚可,也能凑合充当酸菜鱼的原材料。
草鱼
第五种,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草鱼属,亦称鲩、油鲩、草鲩、白鲩等,四大家鱼之一。与前述几种鲤科鱼类不同,草鱼体延长,呈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体青 *** ,鳞片较大,如同鲤鱼。
草鱼
草鱼肉质细嫩,且肌间刺较少,腥味亦较轻,故以清蒸、油泼为佳。广东顺德一带喜食草鱼鱼生,但风险较大,顺德人肝吸虫感染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另有“海鲩”之说,实为低盐度水养殖的草鱼,生食仍不安全,惜命者切记。
青鱼
第六种,青鱼,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青鱼属,也叫黑鲩、螺蛳青,四大家鱼之一。青鱼的体型和草鱼略似,均为亚圆筒形,体长达1m余,但青鱼体色青黑,鳍灰黑色,不如草鱼清秀俊美。
罕见的大青鱼
青鱼可以长得很大,记录更大150公斤,标本在浙江自然博物馆。肉质不错,可做熏鱼、鱼干或者鱼圆。注意,市面上还有一种海产“青鱼”,实为鲻鱼,外观和淡水的青鱼本尊略近似,但实际上相去甚远。
第七种,团头鲂,学名Megalobra *** amblycephala,鲂属,即著名的“武昌鱼”,有时候也叫鳊鱼。其个头不大,一般在165~456毫米之间,体侧扁而高,略呈菱形,在常见鲤科鱼类中属于骨骼清奇一路。
团头鲂肉质细嫩,肌间刺少,适宜于清蒸。菜品鱼肉淡爽鲜香,外带姜丝麻油,香气扑鼻。另,团头鲂虽有鳊鱼之别名,但事实上鳊鱼另有其鱼(比如长春鳊),外形近似,难以区分,但团头鲂有13根半大刺,鳊鱼则是13根大刺,诸位吃客不妨仔细观察一下。
翘嘴鲌
第八种,翘嘴鲌,学名Culter alb *** nus,鲌属,著名的长江白鱼即指此也。 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其下颌坚厚急剧上翘,竖于口前,故曰“翘嘴”。 其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贯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以“ 白鱼如切玉”形容之。适于清蒸。另有近缘种蒙古红鲌。
赤眼鳟
第九种,赤眼鳟,学名Squaliobarbus c *** riculus,赤眼鳟属。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名“红眼”。我在武夷山吃过此鱼,味道不错,其鳞片较软,可以不去鳞而直接吃掉。
黄尾鲴
第十种,黄尾鲴,学名Xenocypris d *** idi,鲴属,江河中下游及大型水库的常见中型鱼类,一般叫“黄尾巴”,垂钓爱好者对其应该更为熟悉。体长稍扁,头小而尖,鳃盖后缘有一条浅 *** 的斑块,尾鳍桔 *** 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口味和翘嘴鲌较为接近,烹饪推荐清蒸。
光倒刺鲃
第十一种,光倒刺鲃,学名Spinibarbus hollandi,倒刺鲃属,俗名青棍、光眼鱼、粗鳞鱼。体形近长筒形,尾部侧扁,眼眶上缘具金 *** 荧光,上颌及口角各具须1对,鳞片较大,背鳍前方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此鱼肉质细嫩,味鲜美,在广西福建等南方等地特别受欢迎。
鳡鱼
第十二种,鳡,学名Elopichthys bambusa,鳡属,也叫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其体细长,亚圆筒形,头尖长,吻尖。体背灰褐色,腹部银白色,背鳍、尾鳍深灰色,颊部及其它各鳍淡 *** 。为凶猛 *** 鱼类,吃小鱼小虾。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一向被视为高档淡水鱼类。
我能想到的较常见鲤科鱼类就这些了,全是淡水鱼。整个鲤形目6科256属2422种,基本都是原教旨主义的淡水鱼,只有少数种类在冬季会到海边觅食。鲤形目的鱼类具有肌间刺,这就是河鱼刺多之刻板印象的由来。上述十二种种,也就是团头鲂、草鱼等刺略少,其余都是刺多到令人怀疑人生,我通常都是拒绝的......
鲫鱼对于我们钓友来说又爱又恨,爱的是鲫鱼“味道鲜美”,恨的是鲫鱼“太小了”。特别在温度高的季节,鲫鱼更小,没有两指大,只能有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才能钓获大点的鲫鱼。
那么钓友们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温度高的时候钓不到大鲫鱼?为什么温度低的时候才有大鲫鱼吃钩?光头觉得造成这种两种原因有几点:
?一、为什么温度高钓不到大鲫鱼?
温度高钓不到大鲫鱼的原因,光头觉得主要有3点,温度高小鱼多、温度高大鱼多、温度高大鲫鱼在深水 不缺食物。
1、温度高小鱼多,大鲫鱼抢食不过小鱼
在仲春后、夏季、仲秋前这段时间,很难钓大大鲫鱼,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原因就是小鱼太多,为什么这段时间小鱼多呢?
钓友们都知道在春季是鱼儿的产卵季节,等到鱼卵孵化后,温度已经升高。这时候当年生小鱼苗,并没有经历风吹雨打,它们胆子很大,只要有吃的,一窝蜂的冲过去就吃。
现在现在钓鱼基本都是台钓,台钓是靠饵料的雾化,和散发的味道来诱鱼。这些小鱼被饵料散发出来的味道,吸引到窝点。这些小鱼数量的非常大,成群活动,但是胆子大,碰到有吃的都去抢着吃。这时候不管你是什么类型饵料都很难到底。即使饵料到底了,浮漂动作很大,但是这些鱼儿很小,提竿也无法中鱼。
夏天最闹窝除了小鱼外,还有小鲫鱼、小鲤鱼闹窝,这些都是当年生鱼,小鱼没有拇指大。饵料入水后白条大军开始抢食,到了水中层鳑鲏麦穗开始闹窝,到了水底到了小鲫鱼小鲤鱼开始闹窝。
而大鲫鱼比较精明,它们看到鱼饵钩也不是一口就吃下去,试探很久才有可能吃饵,在它试探的时候,饵料早已经被其他小鱼抢食,这种情况下怎么会钓到大鲫鱼?
2、温度高大鱼多大鲫鱼不敢进窝
在温度高的季节,是鱼儿生长的旺季,大个体鱼类很活跃,满水域找食物吃。比如鲤鱼、鲢鳙、草鱼,我们钓鲫鱼的时候由于窝料和饵料的 *** 力很强。很容易把他们诱进窝,而这些鱼类很滑,它们能长这么大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进窝或者在窝子旁边徘徊,一般都不会吃饵料。
我们钓鱼的时候就能发现,正在上鱼的时候突然停口了,窝点内出现大量鱼泡,不要说大鲫鱼吃钩,小鱼也不吃了。这些大个体鱼类进窝后,把其他鱼类吓走了。
虽说温度高了,能钓到大个体鱼类机会多了,大个体鱼类进窝后,把大鲫鱼都吓跑了,钓到大鲫鱼的几率反而下降了,这也是温度高的时候钓不到大鲫鱼的一个原因。
3、温度高大鲫鱼在深水,不缺食物
温度高的时候,水温也在升高,由于水温的升高,在浅水水温更高。鱼儿都会选择在深水区躲避高温包括大鲫鱼,这也是天热钓深水的原因,但是温度高的时候很少有钓友钓深水。
为什么天气很少有钓友钓深水的?因为太累!很多河道或者其他水面,一般都有浅滩,水深从水边开始缓慢下降,直至中间水域最深,要钓深水就要用长竿,夏季本来就天热,坐在钓椅上还能出汗,如果用长竿钓鱼,更累!
温度高水温也就高,各种水草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鱼儿并不缺吃的,虽说钓鱼人饵料和窝料很美味,但是它们也并不一定就喜欢吃。因为食物充足,鱼儿选择余地太多了。
这就是一个矛盾点,大鲫鱼在深水而我们钓鱼的时候钓浅水居多,怎么会钓到深水大鲫鱼呢?并不是没有大鲫鱼,是我们没有达到钓大鲫鱼的条件!水体内食物众多,大鲫鱼不缺食物,它对于我们的饵料也是爱答不理,这也是温度高钓不到鲫鱼的一个原因。
二、为什么温度低的时候才有大鲫鱼吃钩?
到了温度低的季节,反而大鲫鱼吃钩比较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光头觉得无外乎3种原因,小鱼闹窝减少、大鱼不在吃饵、食物稀少,咱们来分析分析。
1、小鱼闹窝减少,大鲫鱼更容易吃到饵料
在冬季或者温度低的季节为什么频繁钓到大鲫鱼呢?可以说是由3个原因造成的。
随着秋天的过去,冬季的到来,小鱼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已经长大。随着小鱼的长大,它们也变得精明起来,不在看到饵料就去吃,有些小鱼大群活动,碰到饵料它们也会去试探也不在拉着饵料就跑,这是小鱼变少的一个原因。
小鱼减少的一个原因是,数量大大减少,估计90%的小鱼都死于各种意外,我们可以发现在冬季鱼儿刚刚孵化后,真是太多了,大群活动。那么每年这么多鱼苗去哪了?都是被各种原因消耗掉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气温变冷,小鱼吃钩已经慢慢变少。天气冷的时候白条、麦穗等小鱼吃钩的比较少,它们也是需要越冬的,不知道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去了。
随着小鱼的长大,它们变得越来越精明,吃饵也不再那么疯狂。小鱼长大但是数量大大减少,鱼群的数量相对于鱼苗期数量很少,再加上天气变冷后,小鱼儿需要躲避严寒,活动量减少。这时候大鲫鱼吃钩几率变大,也是温度低钓大鲫鱼的好时机
2、大鱼闹窝减少
温度变低,除了小鱼闹窝减少以外,大个体鱼类越来越少,大个体鱼类在冬季除了鲤鱼吃钩外,其他鱼类很少吃钩。
这是和它们的生长方式有关,草鱼、鳊鱼、鲢鳙生长更低水温也要10度以上,随着水温的降低,它们变得不再活跃,甚至需要冬眠来保证自己不被冻死。
大个体鱼类活跃度减少,也就不在闹窝,这时候也就为大鲫鱼提供了便利,大鲫鱼进窝后吃饵也比较胆大,天气寒冷后大鲫鱼吃钩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3、食物稀少
冬季或者天冷的季节,由于水温的降低,各种水生植物的枯萎,岸边树木有些叶子脱落,有些停止生长。而以植物为食的各种昆虫都已经冬眠,不在掉落水中被鱼儿捕食。
这些种种原因,造成水域内食物稀少,食物的短缺,鱼儿没食物吃。而我们钓鱼的时候,不管是窝料还是饵料都是十分美味,它们只能冒着危险去吃觅食。不管是什么动物,在它们还在活跃的时候,怎么可能不去觅食,它们不像我们人类可以创造食物,它们只能自己去寻找食物。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落入钓友们的圈套,这也是冬季钓鱼大板鲫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总结:温度高的时候钓不到大鲫鱼的原因,小鱼过多,特别是当年生小鱼,更是疯狂闹窝。大鱼闹窝,大鱼进窝后把窝子搅和的天翻地覆,即使窝子 *** 有大鲫鱼也被吓跑了。温度高食物多,鱼儿可选择 *** 比较强,它们也不会冒危险去吃饵。
温度低的时候小鱼少,特别是当年生小鱼,因为各种意外都已离世!即使有些存活下来,它们已经长大,已经适应了野外生存环境,在加上温度低,需要躲避严寒,也不会在疯狂闹窝。由于温度的降低,水温已经不太适合大鱼的生长,已经远远低于大鱼生长的温度,这时候大个体鱼类不活跃,觅食减少,甚至停止觅食。水温的降低,各种水生蜉蝣生物,水生植物持续减少,鱼儿的食物大大减少,这种情况也为钓获大个体鲫鱼提供了便利。
也可以说,夏季水域各种复杂的生物环境环境和食物众多,造成大鲫鱼不吃钩。冬季其他生物对于大鲫鱼打扰较少,再加上食物较少,大鲫鱼吃钩也就比较多。
好了钓友们,这是光头对于温度高的季节钓不到大鲫鱼的原因,温度低的时候为什么能钓到大鲫鱼的理解。不对之处各位兄弟多多指出,光头一一改正,希望对钓友有所启发,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了解更多关注头条号《光头鱼司令》谢谢大家。
立秋后,天气开始逐渐转凉,也是进补的好时机。在中国的养生传统中,秋季进补是非常重要的,而饮食中的选择也至关重要。立秋后,许多人都喜欢吃一些温补的食物,而在各种鱼类中,泥鳅成了备受推崇的食材,有人称其为“鱼中人参”。
泥鳅,又称河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虽然它的身形不如鲤鱼、鲫鱼那样庞大,但其营养价值却颇为丰富。泥鳅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铁、锌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皮肤和视力的健康,维生素E则有抗氧化的作用,对抗体内 *** 基的侵害。此外,泥鳅肉质鲜嫩,适合各种烹饪方式,具有美味的口感。
下面,和大家分享几种泥鳅的美味做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做给家人尝一尝。
推荐食谱一:【红烧泥鳅】
准备食材:泥鳅、生姜、料酒、干红辣椒、姜、酱油、白糖、香葱、食用油
具体做法:
1.将泥鳅内脏处理干净,洗净控干水分,切段,用葱、姜、料酒腌制片刻,热锅冷油,将泥鳅煎至两面金黄,捞出备用。
2.锅中留底油,加入姜蒜爆炒出香味。加入适量的料酒,再加入酱油、白糖,翻炒均匀,将炸好的泥鳅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小火炖煮20-30分钟。最后加入香葱末,稍微收汁,即可出锅。
推荐食谱二:【干锅泥鳅】
准备食材:泥鳅、干辣椒、花椒、姜、葱、生抽、盐、食用油
步骤做法:
1.将泥鳅去掉内脏,清洗干净,控水,装入盆中,用料酒、盐腌制15分钟左右。再晾干泥鳅表面的水分。
2.锅内加油烧至六七成热,下入泥鳅,炸至泥鳅表面呈金 *** 后,盛出备用。
3.锅中留底油,加入姜、蒜、爆炒出香味。下入干辣椒、花椒炸香。将炸制好的泥鳅放入锅中,小火翻炒,让鱼均匀裹上调味料。出锅前可以加入一些香葱末和花生米,翻炒均匀即可。
推荐食谱三:【炸泥鳅】
准备食材:泥鳅、盐、葱、姜、面粉、鸡蛋、食用油
详细做法:
1.将泥鳅处理干净,控干水分,加盐、葱丝、姜丝腌制片刻。
2.取一个碗打入3个鸡蛋,加入面粉和适量的盐,搅拌至面粉和蛋液充分混合。泥鳅均匀裹上鸡蛋面糊,锅中加油烧至六七成热,将泥鳅放入锅中,中火炸至金黄,捞出沥油即可。
推荐食谱四:【泥鳅炖豆腐】
准备食材:泥鳅、豆腐、葱、姜、生抽、老抽、杭椒、盐、食用油
做法步骤:
1.将泥鳅处理干净,去头备用。豆腐切成厚片;葱姜切片,杭椒切段。
2.锅中加油烧热,放入豆腐,煎至两面金黄后,盛出备用。
3.利用锅内底油,放入葱、姜、蒜爆香,下入泥鳅翻炒均匀,加入生抽、老抽、翻炒至上色,加入清水。
4.下入豆腐,加入盐,大火煮开后,中火炖10分钟。加入杭椒,大火收汁,汤汁收汁浓稠,关火即可。
泥鳅作为一种美味的食材,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 *** 出多种美味的菜肴。不同的做法赋予了泥鳅不同的风味,无论是红烧、干锅还是炸,都能让人回味无穷。在这个秋季,不妨多品尝一下泥鳅的美味,体验其带来的滋补和享受。
春三月是鱼类繁殖季节 鲤鱼鲫鱼怀有满腹鱼籽 少买点吧“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这是一句流传很久的古老劝善谚语。春季是万物复苏季节,也是繁殖的季节,我们春季在菜市场经常看到大腹便便的鲫鱼和鲤鱼,这些被捕捞起来的鱼类还没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就被渔民给捕捞取来了。图为菜市场 *** 的鲜活鲫鱼,个头不小,10块钱一斤。
在野生捕捞的淡水鱼中,大多数都是母鱼,很多鱼腹中都有鱼籽,特别是鲫鱼和鲤鱼。一条鱼腹中的鱼籽很难知道具体数字,几千上万是有了,如果这些鱼籽有十分之一哪怕是百分之一的成活,捕捞一条成年鲫鱼,也有几十上百条幼小的生命没机会出生了。
这是菜市场商家将鲫鱼养在水箱中供顾客挑选,在春季鲫鱼半斤以上的 *** 在10块钱左右,一条鱼也就是不到10块钱,在鲜活海鲜还很少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市民购买这价廉物美的淡水河鲜。(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头条号“鱼眼看人间”)
这是小编在菜市场露天摊位上发现的一条鲤鱼,还是鲜活的,因满腹鱼籽还未被顾客买走。现在鲜活的鲤鱼 *** 是8块钱一斤,这一条鲤鱼最起码4斤左右,需要30多块钱,也有可能太大普通人家一次吃不完而没被人买。
与上图同病相伶的还有另外一条鲤鱼,也是满腹的鱼籽,摊贩从养在车上的水桶中捞出来摆放在地上供顾客挑选。这些鲤鱼都是水库野生捕捞的,不知道水库的主人为什么在这个季节还会打捞这些带籽的鲫鱼和鲤鱼。
在摊位鱼的旁边,就有一个塑料袋子装有不少鱼籽,这些鱼籽是摊贩为顾客清理购买的淡水鱼时扒出来的,顾客没要,摊贩就放在一个塑料袋中集中存放,顾客有需要的也可以单独购买,具体 *** 小编没忍心再问了。
这是黑鱼,15块钱一斤, *** 是鲤鱼的近2倍,也都是鲜活的。黑鱼也是一种非常疼爱小鱼仔的鱼,在小鱼仔还小时,鱼妈妈会一直围绕在小鱼的身边,直到小鱼渐渐长大。有经验的渔民只要发现有小鱼仔 *** 在一起,就知道附近一定有大鱼。
黑鱼也还有这种金 *** 的, *** 也是15块钱一斤。黑鱼鱼皮较厚,皮下有丰富的脂肪,单独红烧有油腻感,适合与茄子等耗油蔬菜一起炖煮,两全其美。
这是一种叫嘎牙子的鱼,也叫黄辣丁,味道鲜美,是淡水鱼中 *** 较高的鱼,市场 *** 23块钱一斤。嘎牙子背部和两侧鱼鳍各有一根锋利的鱼刺,扎到人时有酸 *** 物质进入 *** ,非常疼痛,但有一种非常好的解决 *** ,那就是撒点尿冲洗一下被扎部位,用尿中的碱 *** 中和一下,疼痛即可减轻。不知有木有小伙伴知道这个偏方呢?
鲤科食用鱼六兄弟:青、草、鲢、鳙、鲤、鲫的辨认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 *** 。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真材实料的精品!
青、草、鲢、鳙这四大家鱼,加上驯养历史悠久的鲤鱼、鲫鱼,构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食用淡水鱼的主力。有趣的是,根据习 *** 、分类和外表特征,这六种鱼正好可以两两一组,分成三对来辨认。
鳙鱼
胖头鱼这个俗称已经说明了一切……鳙鱼的脑袋硕大无朋,几乎占到体长的三分之一,大嘴“地包天”朝上开,仿佛能吞天咽海,这是为了吞食水体上层的浮游动物。它鳞片细小,肥厚的身躯布满深色斑纹,尽管显得“头重尾轻”,倒也有几分 *** 鲁智深的气势,因此又名“花鲢”—它确实跟鲢鱼同属鲢亚科。别看长得粗莽,鳙鱼 *** 温顺,行动迟缓,跟其他家鱼混养时是个安静的好邻居。
鲢鱼
鲢鱼也有一张朝上开的大嘴,以水体上层的浮游植物为主食,因一身白鳞又名“白鲢”。鲢鱼的脑袋也不小,只是没鳙鱼那么夸张,身躯线条更匀称些,腹部突起的角质“腹棱”也比鳙鱼更长,从鳃后一直延伸到 *** 。鲢鱼 *** 活泼好动,呼吸时耗氧量比较大,被捕后也容易挣扎 *** ,因此在鱼缸里反而不如鳙鱼显得精神……菜市场上的鲢鱼、鳙鱼一般有1.5~3公斤重,偶尔也有十几二十斤的大鱼。
草鱼
草鱼属于雅罗鱼亚科,俗称“草棍子”,因为它的身躯几乎就是细长的圆筒形,穿行在水体中层的水草丛中十分方便。另一个特征是它体侧整齐排列着闪亮的菱形大鳞片,如同穿了件网纹衫。草鱼的嘴巴较宽并且向前突出,嘴唇肥厚,适合撕扯柔韧的草叶,是典型的草食 *** 鱼类。菜市场上的草鱼一般有1.5~3公斤重。
青鱼
青鱼与草鱼同属雅罗鱼亚科,在北方少见,在南方经常跟草鱼混着卖。青鱼乍一看挺像草鱼,但个头大得多,菜市场上的青鱼动不动就超过5公斤,体长破米的也不少见!顾名思义,青鱼除腹面外几乎浑身青黑,身型比草鱼更雄浑壮实,脑袋也更尖。青鱼又名“螺蛳青”,因为它是底栖肉食 *** 鱼类,爱吃螺蛳、蛤蚌等软体动物。它的嘴朝下开,并且能用喉咙里的“咽齿”把螺壳碾碎。
鲤鱼
鲤鱼属于鲤科鲤亚科,是中国人民心中最“典型”的鲤科鱼,品种众多。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别管颜色是青是黑、是红是黄,脊背和肚子有多肥厚,各品种的鲤鱼都是底栖杂食 *** 鱼类,身躯粗壮,嘴边长有标志 *** 的短须,朝下张开的嘴巴如同吸尘器,在水底几乎见什么吃什么。菜市场上的鲤鱼一般有1~2公斤重,但跟其他几位鲤科食用鱼兄弟一样,鱼塘养殖的鱼通常长到一两岁就上市了,远远没到它们真正的生长极限……
鲫鱼
通常只有0.5~1公斤重的鲫鱼,在常见鲤科食用鱼中个头最小,体型短粗,在北方又称“鲫瓜子”。鲫鱼也属于鲤亚科,虽说也算是底栖杂食 *** 鱼类,但它不像鲤鱼那么喜欢在浑浊的水底乱搅,更偏爱干净的水域,食物以水草为主。因为不用“啃泥”,所以嘴不用向下开,而大致位于头部正前方,且没有探触用的“胡须”。鲫鱼长相也比较清秀:脑袋比较短小,身体较扁,体侧鳞片是素雅的银色或苍黑色。
(来源:博物 2015年第02期。作者:张浩川)
相关文章:
四大淡水家鱼——青草鲢鳙,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堪称鱼类混养经典
鲤科鱼类“六大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和辨析:草鲢鳙青和鲤鱼、鲫鱼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之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品##鱼##品种##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