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汤的组成和功效,黄芩汤的组成原理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36
年老有糖尿病、尿酸高?从痰湿论治,黄芩泽泻汤,补脾肾化湿降浊

大家好,我是中医姜医生。

今天科普,为你聊聊痰湿体质糖尿病同时尿酸高的中医治疗思路和 *** 。

首先我们来看那些糖尿病同时尿酸高的人,中医认为都什么原因。

糖尿病同时尿酸高,古中医大多归于痹症,还明确其致病原因为“风寒湿邪合而为病,日久化热,湿浊痹阻血脉,气血运行不畅...

所以,我们常见糖尿病并尿酸高的人,多会感觉肢体沉重酸痛,一旦诱发痛风,湿热蕴结咋关节处所以红肿热痛,这都是湿热痹阻之象。

不过你要是把糖尿病并尿酸高单纯的归于痹病、脾瘅等疾病似乎并不完全正确,根据糖尿病和尿酸高的病因病机将这两个疾病定为”浊瘀病“似乎更为准确——

毕竟高尿酸血症患者多存在平时饮食辛辣滋腻、肥甘醇酒的爱好。这个习惯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脾胃受损,从而运化功能下降,水湿运化不及,湿浊内生,滞留于血脉,导致血瘀,成为浊瘀之邪。

总的来说,糖尿病合高尿酸,是体内湿热流注、痰浊凝聚、瘀血阻络,痰浊和瘀血凝结导致的。

国医 *** 朱良春之女朱婉华也认为,痛风可分为四个阶段,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之一阶段,多是湿浊内蕴,应利湿化浊,以防湿浊内蕴,酿成浊瘀热毒。而且国医 *** 朱良春也把痛风看做是”浊瘀痹“,是从尿酸高和痛风的不同来看待的。

那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这个解读让人我信了

几 *** 前《内经》早就提出了”富贵人“的说法,近期达到中医研究认为糖尿病前期,就是俗称的糖前,是个可逆的过程;同时还指出痰湿体质与2型糖尿病密不可分——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致病因素:胰岛素抵抗,此时如果展开有效干预,是调理痰湿体质和预防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痰湿体质和尿酸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有着密切关系:脾脏亏虚,长期过食肥甘、大量隐居损伤脾胃同时会导致糖耐量降低,进而引起血糖、血脂和尿酸升高。

现在的结论认为痰湿体质是尿酸代谢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的主要作用因素之一。

那么,糖尿病同时尿酸高的患者,有什么特点呢?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历节病以及”体胖之盛人“容易患这个疾病,确实,肥人多痰湿,即使在今天也是个普遍现象。

现在中医普遍认为糖尿病和尿酸高具有湿热、痰浊、瘀浊的特点,其中痰湿体质占据重要的比重。

所以,如果糖尿病同时尿酸高,可从痰湿论治。

糖尿病、尿酸高、痰湿体质,喝完黄芩泽泻汤,补脾肾,利湿化浊,糖酸双降

科普最后送您一个中医依据临床经验拟具的一首可以同时治疗糖尿病和尿酸高的方剂:黄芩泽泻汤,组方(应平台规则不表详方,感兴趣可关注@中医姜医生聊痛风后单独寻求帮助):

酒大黄、土茯苓、泽泻、石菖蒲、萆薢、桃仁、红花、黄芪、 *** 参、白术、薏苡仁、地龙、川牛膝、没 *** 、鸡血藤、生甘草、威灵仙。

这个方子以桃花、红花、地龙、鸡血藤、没 *** 几味 *** 来活血祛瘀通络;而川牛膝这个既能活血还能导 *** 下行;用萆薢、石菖蒲来芳香醒脾、化浊开窍,以达到利尿祛湿的效果从而降低尿酸;用威灵仙来活血通络;最后用甘草调和诸 *** 。

这个方子的特点是正邪兼顾,主要以补脾益肾、化湿降浊的中 *** 来降尿酸控血糖,达到酸糖双降的效果。


如果你有口疮、口腔扁平苔藓、舌痛症、尿酸高、痛风等疾病,可以参与我们几个中医发起的“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看报告,梳理调理方案。参与 *** 很简单,关注@中医姜医生聊痛风后,别在评论区,要单独回复我要参加,注意特别留给你的反馈即可。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 *** ,侵删):2020年第8期《辽宁中医 *** 大学学报》刘泽华等文章《从痰湿体质论治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大有学问##所见所得,都很科学##如何做健康老年人##哆咖医生超能团#

黄芩清热安胎,您可知道,它还能用来治疗失眠、抑郁?



【作者简介】赵馨,山东中医 *** 大学中医八年制 *** 。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 *** 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中医神志病是指在六 *** 外邪、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等各种因素作用下, *** 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受损、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引起神志异常、神志功能活动出现障碍的一类疾病。中医神志病病种范畴广泛,如癫痫、郁病、狂病、不寐、百合、脏燥等。

火热之邪引起的神志病较为常见,轻则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表现,重则神昏谵语、狂躁、不省人事。中 *** 黄芩 *** 寒味苦,具有清热泻火等功效。可以入肝胆经,清泄肝胆之热而解郁除烦;又可以入心经,清泄泻火以安神定志。古今许多治疗神志病的方剂均为含有黄芩,如黄连阿胶汤、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抑郁症等。

黄芩清热泻火除烦安神,解毒燥湿涤痰醒神,治神志病之主病主证,常为君 *** ;清热凉血以止血、清热安胎、清热泻火以止痛,治神志病之伴随症状,常为臣 *** ;以其苦寒之 *** 制约温燥之 *** 或防邪郁化火,常为佐 *** 。

三仁汤和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的比较

1.三仁汤

组成: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歌: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

黄芩汤的组成和功效,黄芩汤的组成原理-第1张图片-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2.藿朴夏苓汤

组成:藿香,半夏,茯苓,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通草,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

功用:解表化湿

主治: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方歌:

藿朴夏苓有三仁,泽猪豆豉亦与伦;

湿温身热肢体倦,胸闷舌腻宜煎烹。

3.黄芩滑石汤

组成:黄芩,滑石,茯苓,大腹皮,白蔻仁,通草,猪苓。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温邪在中焦,发热身痛,汗出热解,或竞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方歌:

黄芩滑石蔻通草,苓皮腹皮猪苓饶;

暑温湿温热势重,湿热肾炎亦可疗。


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与三仁汤皆为治疗湿温之常用方。其中藿朴夏苓汤以三仁,二苓配伍藿香,淡豆豉化气利湿兼以疏表,故主治湿温初起,表证较明显者;三仁汤以三仁配伍滑石,淡竹叶于化气利湿之中佐以祛暑清热,故主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黄芩滑石汤以黄芩配伍滑石,二苓,清热与利湿并用,故主治湿温邪在中焦,湿热并重之证。

水肿除了利水还要治它!一碗食疗方养肾护肾,常吃腿不肿

水肿则利水,这是常规治疗肾病的思路,可是我们今天讲的这种春季也高发的肾病,仅仅靠利水无法祛除病根,为什么单纯利水没有效果?让患者受益匪浅的、治疗寒湿天下之一方又是什么?

大家对膜 *** 肾病这个词并不陌生,西医认为膜 *** 肾病会造成基底膜屏障受损,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

“积”与中医的“癥”同义,“癥”是指体内固定不移的肿块。《赤水玄珠·积聚论》曰:“殊不知有形质之物,积滞不行,则为之积,五脏六腑俱有之。”

所以治疗肾病水肿不能光利水,还要治癥。

除了水肿以外,膜 *** 肾病还有这些不典型症状:怕冷、手脚凉、 *** 不成形、腹胀满、胃疼。

专家提醒,肾病患者要注意自己的脾胃症状。

病例

朱阿姨,65岁,患肾病已有八年,是一名公交督导员,经常一站一整天,2014年发现腿经常肿,鞋都穿不上了,病情反复,脚肿长达两年。专家用了两个经方,再结合阿姨的情况加减治疗,尿蛋白逐渐减少,血白蛋白逐渐上升,说明阿姨的肾病得到缓解。

24小时尿蛋白正常值小于0.15克

血白蛋白正常值40g/L以上

专家临床上经常会用到“经方”治肾病,经方是指1800年前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经方具有小而精悍、小而疗效好的特点。

治寒湿天下之一方

肾着汤

在经方里曾经这样描述一种病:肾着,腹重如带五千钱。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意思是寒湿停留在肾,感觉就像腰上绑了重物,身体重、腰中冷,像坐在水中一样,这正适合用治寒湿天下之一方肾着汤。

【组成】

化水神剂——茯苓

填土圣 *** ——白术

雨后天晴——干姜

无 *** 可及——甘草

张仲景的肾着汤组方缜密,只用了四味 *** ,却四平八稳,不可挪动一味:白术培土,茯苓利水,干姜温阳,甘草补中,共同起到宣肺健脾温肾的作用,使水液有路可走,缓解膜 *** 肾病的水肿。

麻黄附子汤

这个经方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着为风,无水虚胀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也就是说,脉沉的水肿宜用麻黄附子汤。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这个方子不但能利水,而且麻黄和附子都能破癥坚积聚,正好针对膜 *** 肾病的两大病因:水肿、癥聚。

临床上治疗膜 *** 肾病,常常把两个经方:肾着汤和麻黄附子汤联合应用。

春季也是肾病的高发季,专家带来了一碗可以养护 *** 的食疗方。

黄芪山豆粥

【组成】生黄芪30g(用纱布包)、赤小豆30g、山 *** 150g、大枣5枚

【做法】将上述食材,加入适量大米,加清水熬煮熟烂,去掉纱布包后食用。

【适宜人群】适合怕冷、手脚凉、乏力、出汗等气虚肾虚脾虚人群食用。

赤小豆利水、山 *** 健脾补肾、大枣益气补血,多放一味黄芪,起到了健脾、利水、养肾的作用,煮粥后的黄芪可以直接食用。

(健康谈)

《中医实战笔记》:湿热要 *** :黄芩的功效与应用

黄芩别名山茶根,为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 *** 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更好。汪昂言:“黄明者良,中虚者名枯芩,即片芩,泻肺火,清肌表之热。内实名条芩,即子芩,泻大肠火,补 *** 水。上行酒炒。泻肝胆火,猪胆汁炒”,可做参考。入 *** 常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一、黄芩的功效:

黄芩味苦 *** 寒。苦可入心,寒能胜热。归肺、胆、胃、大肠经。功效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为治湿热之要 *** 。

现代常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别录》:“疗痰热,胃中热。

《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痛、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本草备要》:“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治澼痢腹痛,寒热往来,黄疸五淋,血闭,痈疽疮疡,及诸失血。消痰,利水,解渴安胎,养阴退阳,补 *** 水。酒炒则上行,泻肺火,利胸中气。治上焦之风热、湿热,火嗽喉腥,目赤肿痛。

张锡纯言:“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 *** 而利 *** 。又善入脾胃清热,由胃而下及于肠,以治肠澼下利脓血。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为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躯壳之热,凡热之伏藏于经络散漫于腠理者,皆能消除之。治肺病、肝胆病、躯壳病,宜用枯芩;治肠胃病宜用条芩。

二、黄芩的配伍应用:

1.常用配伍整理。

汪昂言:“得柴胡退寒热,得芍 *** 治痢,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之圣 *** 。

李时珍言:“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得柴胡退寒热。

张仲景用黄芩三种 *** :气分热结者,与柴胡配伍,如柴胡汤群方;血分热结者,与芍 *** 配伍,如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土虫丸、当归散等;湿热阻中者,与黄连配伍,如泻心汤群方、葛根芩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黄芩配伍 *** 物不同,治疗症候不同,具有 *** *** 。

2.用于湿热诸病,如湿温、黄疸、泻痢、热淋、痈肿疮毒等。黄芩苦寒,燥湿泄热,并能解毒。治湿温发热、胸闷、苔腻之证,常配伍滑石、通草、白蔻仁等渗利化湿 *** ,即黄芩滑石汤。治湿热发黄,可为栀子、茵陈等 *** 辅佐,以增强清肝利胆功效。若肠胃湿热所致的泻痢,则多配伍黄连。治下焦湿热, *** 涩痛,可配伍生地、木通,即火府丹

李时珍言:“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绞痛不可忍, *** 如淋诸 *** 不效,偶用黄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黄芩能治因热而少腹绞痛证,从中可知。

用于痈肿疮毒,黄芩常配伍天花粉、白芷、连翘等 *** 。《伤寒论》中常用其治疮疡多属上热下寒的厥阴病,如甘草泻心汤、王不留行散等。

3.用于湿热病壮热烦渴、苔黄脉数等证。黄芩擅长清气分实热,有退热之功。常配伍黄连、石膏、栀子等 *** 。治寒热往来少阳之邪,常配伍柴胡、半夏等,即小柴胡汤。柴胡与黄芩的配伍,也是清肝胆之热最常用的 *** 对之一。

4.用于肺热咳嗽。本品长于清肺热。单用即为黄芩散。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即用一味黄芩汤,常效如桴鼓。如配伍半夏、南星等,即治咳嗽痰壅证的小黄丸

5.用于内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 *** 、咳血、衄血、便血、崩漏等证。黄芩有清热与止血双重作用。可单用黄芩炭,或常配伍生地、白茅根、三七等 *** 。如治疗 *** 、衄血证,常配伍大黄、黄连,即大黄黄连泻心汤。如治疗远血证,可配伍附子、黄土等,即黄土汤

6.用于胎热不安。黄芩有清热安胎功效。常配伍白术、当归等,即当归散

7.用于黄疸证。阳黄证热在里或半表半里者,可适当用黄芩,《金匮要略》:“诸黄,腹痛而呕吐,宜柴胡汤。”或适当配伍以茵陈五苓散等。

8.用于止肠澼下利。黄芩味苦清热,长于下利。《伤寒论》中治太阳阳明合病下利,常配伍葛根、黄连,即葛根黄芩黄连汤。如少阳阳明合病下利,则配伍芍 *** 、大枣、甘草等甘缓之 *** ,即黄芩汤。如三阳合病,常配伍鳖甲、大黄、桂枝等主治疟母,即鳖甲煎丸

9.《伤寒论》六经辨证常见配伍。治半表半里少阳病之热,常配伍柴胡、人参等,如小柴胡汤、黄芩汤。治厥阴病之上热,常配伍干姜、附子等,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治太阳阳明之热,常配伍麻黄、桂枝等,如六物黄芩汤、葛根芩连汤、柴胡桂枝汤。治阳明里热,常配伍黄连、大黄等,如泻心汤

三、黄芩的用法用量:

黄芩常入煎剂,亦可入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取效不同,全在配伍。清热多用生黄芩,安胎多用炒黄芩。清上焦热常用酒炒,止血则常用黄芩炭。

四、黄芩的应用注意:

黄芩为苦寒之品,伐人生气,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平素中阳不足者忌用。

《本草备要》:“过服损胃,血虚、寒中者禁用。


这一抹残云

是留恋大地

还是奔向天空

它身不由己

一中医实战笔记20.6.14中午

#中医实战笔记#




补心脾能睡好?这个汤化自经典,可让你好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大家都在关注如何睡个好觉。

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提醒,睡眠障碍与脾胃消化功能也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失眠同时又有消化 *** 问题的人群,则应更加留意。

黄穗平教授表示,有研究发现失眠人群中合并有消化 *** 疾病的高达61.9%。现代医学认为这可能与脑肠轴 *** 中脑肠肽、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有关。在中医看来,心脾两虚导致的不寐(失眠),也反映出这种情况。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心主血脉。如果脾气素虚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则会直接损伤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气血生化不足,心失血养,心神不宁,就会失眠多梦、容易受惊、心悸健忘等症状。

中医经典方,为何能治失眠?

中医治疗心脾两虚不寐,有一条著名经典方——归脾汤。它是由黄芪、龙眼肉、白术、人参、当归、甘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等组成。

该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用于治疗主要表现为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的心脾气血两虚证。

黄芪大补脾气,恢复脾运化的功能;龙眼肉入心脾经,既补脾气,又养心血,共为君 *** 。人参、白术与黄芪相伍,加强健脾益气的功效;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养血安神,龙眼肉相伍,增加补益心血的功效,以上四 *** 均为臣 *** 。

炙甘草补益心脾之气,茯神、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消滞,作为佐 *** 。再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使 *** 。诸 *** 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脾气得到补益,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得到恢复,心血自然而然地就能生成,心神就可以得到濡养,从而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状。

此外,由于归脾汤气血双补的特点,它还可被延伸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气血两虚证,如眩晕、头痛、血虚发热等等疾病。

经典方虽好,也要辨证使用

不过,中医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痰热扰心、阴虚火旺也是原因之一。但归脾汤中有龙眼肉、当归等较滋腻 *** 物,容易助长痰湿;并且黄芪、 *** 参等补气 *** 容易助火,会加重痰热症状,故有心烦失眠,口苦口干,胸膈满闷,口中痰黏,舌红苔黄腻等症状的痰热扰心导致失眠患者慎用。

且归脾汤属于补心脾气血的方剂,容易助热,故手足发热、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阴虚火旺导致的失眠患者亦慎用。

食疗方——
*** 参茯神龙眼肉煲猪心汤

黄穗平教授表示,归脾汤为中 *** 方剂,一般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方可使用。若是心脾两虚失眠者,平时不妨尝试这道 *** 膳。

*** 参 *** 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补肺。茯神, *** 平,味甘、淡,能宁心安神。桂圆 *** 温,味甘,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与猪心一同熬汤,可健脾养心安神,适合心脾两虚失眠者。

【材料】 *** 参10克,茯神10克,桂圆10克,生姜3片,猪心一个。(1人份)

【做法】将猪心清洗干净后切片,姜切片, *** 参、茯神、桂圆浸泡备用;锅中加适量水,烧开后放入猪心,煮至猪心没有血水,捞出待用;煮好的猪心冲洗干净后,放入砂锅中,加入姜片、 *** 参、桂圆、茯神和适量的水,加盖炖1个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盐,即可盛出食用。

了解更多

黄芩 *** 对(7)——麻黄配黄芩之方剂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芩 *** 对小结

黄芩——栀子;黄芩——知母;黄芩——厚朴;黄芩——白芍;白芷——黄芩;黄连——黄芩;黄柏——黄芩;青蒿——黄芩;白术——黄芩;麻黄——黄芩;桑皮——黄芩;砂仁——黄芩;柴胡——黄芩等。

麻黄配黄芩的意义

麻黄轻清上浮,功能散寒解表,宣肺平喘。黄芩苦寒清泄,功能清肺泻火,燥湿祛痰。二 *** 相参,辛苦并施,寒温兼用。以麻黄之辛散宣肺气、开腠理,以治肺壅之喘咳,且以黄芩之苦寒,制麻黄之温热、并能清肺,燥湿而化痰。

主治:肺热痰喘,症见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粘,身热汗出,口渴喜冷饮,舌苔黄腻等。

麻黄配黄芩之方剂

麻黄黄芩汤《洁古家珍》:

组成服法:麻黄(去节与根)半两,黄芩(去心)半两,炙甘草半两,桂2钱半。上(口父)咀。每服1两,以水3盏煎服。

功能主治: 太阳经疟,夜发昼愈。

连翘败毒丸《北京市中 *** 成方选集》:

组成服法:连翘40两,黄连40两,当归40两,甘草40两,柴胡24两,黄柏80两,金银花160两,防风40两,苦参40两,荆芥穗40两,黄芩40两,麻黄80两,地丁240两,白芷40两,薄荷40两,天花粉40两,赤芍40两,羌活80两,大黄240两。上为细末,过筛,用冷开水泛为小丸,滑石为衣,闯亮。每服3钱,温开水送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消肿。主疮疡初起,红肿疼痛,憎寒发热。

预防 *** “防感汤” *** 方来啦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 *** *** 型肺炎,疗效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肯定。而在抗击“ *** ”的 *** 上,也少不了中医。

在 *** 发生的之一时间,深圳就成立了“深圳市新型冠状 *** 感染肺炎中医 *** 防治专家组”,而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让近八成患者病征得到改善。因此,深圳推出中医“防感汤”,帮助市民预防“ *** ”。

防感汤 *** 方和服用注意事项如下:

功效:以健脾益气、扶正解表、芳香祛湿 *** ,用以提高 *** 免疫力。

组成: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陈皮5g、连翘15g、柴胡10g、板蓝根10g、甘草5g、藿香10g、佩兰10g。

服用 *** :煎煮时先将中 *** 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 *** 面2-3厘米。头煎时,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20-30分钟,至 *** 液剩余一小碗(约200ml)倒出。第二次煎煮时,再次加水,刚浸过 *** 面即可,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沸腾10分钟左右,至 *** 液剩余一小碗(约200ml),倒出。最后,两次煎出液混合后分成两份服用。

注意事项:市民应尽量使用砂锅、搪瓷、玻璃、不锈钢具,忌用铁、铝、铜器。此外,12岁以下儿童减半,女 *** 经期、产后、孕妇慎用,在服用时间上,也不宜久服,连服3-5天即可。如果已有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者,应及时就诊,而当出现服用后感到不适的情况,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诊。

中医助力深圳八成确诊患者好转

中医效果如何?患者的体验最直接。

统计显示,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 *** 参与治疗患者中,82%以上的患者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症状和肺部影像均得到改善。截止到2月14日,中医 *** 参与辨证治疗的患者累计356名,其中治愈出院54例,还有7位气管 *** 管上呼吸机的病人在中西医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脱离呼吸机。目前,每天有6位专家定点进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望、闻、问、切,给患者中医治疗。

据介绍,1月24日,深圳就组建了由市区 *** 公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的肺病科、急诊科、感染疾病科或中医科的经验丰富的12位主任中医师组成的之一批中医救治专家组,同时聘请了国家 *** 医疗救治中医专家组组长暨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国医 *** 晁恩祥等担任顾问。2月6日专家组又增加了23位中医专家,作为后备队伍随时可参与定点医院患者救治工作。

深圳市新型冠状 *** 感染肺炎中医 *** 防治专家组组长,深圳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生说:“有的患者住院前,一直发烧,但通过中医的调理,住院的之一天就退烧了。”陈生表示,疾病早期,中医中 *** 可进行截断治疗,中西医并重,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而对危重症患者,可使用中医 *** 解决气短、 *** 不通或溏稀、咳痰不爽等问题,协助西医进行治疗。此外,在恢复期,中医也能促进患者快速恢复体力,并预防肺纤维化等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图为陈生此前接受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采访)

陈生表示,在中医理论中,“ *** ”属于湿毒疫病,在治疗上,要遵循“清热解毒、健脾化湿、补气扶正、活血化瘀”的原则,通过汤 *** 、中成 *** 等方式,进行辨证论治。

在他看来,“ *** ”是 *** 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博弈的结果。中医治疗往往不是着眼于病,而是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 *** 有独到优势。

来源:深圳市卫健委

  • 深圳再有11人出院!包括一名重症肺炎患者

  • 寒潮已经抵达韶关一带,深圳气温更低将骤降至7度

  • 深圳驰援武汉、荆州丨战“疫”前线迎来“断崖式”降温

甘草学园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我见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 *** 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 *** 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https:// *** igan *** *** /aq

作者:夏耀飞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我见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见于S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观其 *** 物组成,有两个特点,具体论述如下:

之一类似桂枝汤,但是没有桂枝。桂枝汤没有桂枝说明本方证的六经归属将太阳病排除,此其一也;其二是说明热在里而不在表,如麻杏石甘汤就是将麻黄汤中辛温的桂枝换成辛寒的石膏,治疗上也就由表热变为里热,即是本方桂枝汤去桂加黄芩之义,这也是九味羌活汤之所以用黄芩和生地的原因。

第二类似小柴胡汤,但是没有柴胡和人参。柴胡汤没有柴胡说明本方证的六经归属将少阳病排除;没有人参说明没有胃虚心下痞硬,也将太阴病排除,故一个柴胡和人参就将少阳病和太阴病都排除了。

总而言之,本方证既然不属于表部,也不属于半表半里部,只能归于里部,里部有阳明和太阴,既然不属于太阴病,那就属于阳明病范畴,故本方证的六经归属为阳明病。

以方测证,黄芩苦寒,治热不治寒,偏于治疗便溏,如半夏泻心汤和葛根芩连汤中都离不开芩连组合即是明证;白芍苦微寒,治热不治寒,偏于治疗腹痛,与甘草配伍有芍 *** 甘草汤之义,凡是甜 *** 都可以止痛,本方证中的甘草和大枣亦是如此。故黄芩汤治疗的病证当为阳明病有“腹痛下利”的情形时最为妥当,而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疗的病证应是黄芩汤证有呕的情形时最为合拍,大概这些疾病相当于现代的热痢,痢是痢疾的痢,所谓痢疾没有补法,若伴有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者,宜加大黄。这些治法与阳明病的治法并无二义。若黄芩汤证这种痢疾进一步加重,以至于 *** 物都是烫的,那么黄芩汤就力所不能及了,白头翁汤就要出马了,若下血无度,再加甘草阿胶,就是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既然本方证不属于太阳,也不属于少阳,那么仲景为什么说“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实际上就是为了点出本方证是阳证的属 *** 。无论太阳还是少阳都是阳 *** 证,无论是发热恶寒和往来寒热,还是但热不寒,都有发热,故仲景在S7条中明确的讲道:“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胡希恕认为此条中的阳指的是太阳病,阴指的是少阴病,其实这句话也是三阳病和三阴病的总纲,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自感发热,有自感发热者属阳病,没有自感发热者属阴病,就S172条中的“太阳与少阳合病”而言,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可有发热、口苦的情形。试想一下如果这个自下利的患者有明显的恶寒症状,此属太阳病,无汗用葛根汤,若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见S32“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和S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本条属太阳病不假,之所以说是阳明病,只是因为有下利的情形,下利是发生在胃肠之里的阳 *** 证,故仲景言“太阳与阳明合病”,其实不是真正的阳明病,真正的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者,是葛根芩连汤证,见S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下利现太阳病若有汗者,用桂枝汤,见S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本条属太阳病不假,之所以说是太阴病,只是因为有下利的情形,貌似太阴病而已,不是真正的太阴病,其实和葛根汤一样也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只是此有汗,彼无汗;此脉浮弱,彼脉浮紧;此证虚,彼证实而已。无论是葛根汤证,还是桂枝汤证,都是表部的阳 *** 证,都有发热恶寒;若无热恶寒者,就是少阴病,属于表部的阴 *** 证,若少阴病自下利者,脉微细,用白通汤,见S314“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下利现少阳病者,可与四逆散,见S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 *** 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实本条也不是真正的少阴病,而是少阳病,假如有柴胡证,出现腹痛下利时常用四逆散,这个下利是热利,不是寒利。本条就“腹痛下利”与黄芩汤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热型,四逆散证是往来寒热,黄芩汤证是但热不寒。

综上所述,黄芩汤证,或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均属于阳明病范畴,虽然条文中冠以“太阳与少阳合病”,其实与太阳和少阳没有关系,只是仲景提示为阳 *** 证,此其一也;其二是有示人鉴别的意思,如下利现太阳病,无汗用葛根汤,有汗用桂枝汤;下利现少阳病者,用四逆散;下利现阳明病,用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和白头翁汤等;下利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用葛根芩连汤;下利现少阴病者,用白通汤;下利现厥阴病者,用乌梅丸;下利现太阴病者,用四逆辈。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 *** 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 *** ,切勿擅自试 *** !

?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 *** 、擅自试 *** 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张锡纯医按:知母与黄芪搭配,可制黄芪之热,只保留黄芪补气之功

知母味苦, *** 寒,汁液非常浓稠而滑。

知母的颜色在黄白之间,黄为脾色,白为肺色,所以能入胃以清外感之热,搭配生石膏,再加上甘草、粳米,就是张仲景的名方 *** 汤,治疗伤寒温病热入阳明,气分热盛导致的大热、大汗、大渴以及脉洪大之证。入肺以润肺金之燥,而肺是肾之上源,知母搭配黄柏,再少少加入肉桂作为引经向导 *** ,名为滋肾丸,可以滋养肾阴,治疗阴虚而不能化阳导致的 *** 不利。


因知母 *** 寒而汁液浓稠,所以可以滋阴以制火,治疗骨蒸劳热、眼睑长胬肉之证;因知母其汁液寒而滑,有流通之 *** ,所以可以治疗疮疡热毒肿痛。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知母可以治疗消渴,是以其可以滋阴壮水而止消渴;可以治疗肢体浮肿,是以其汁液寒滑之 *** 能通利三焦水道而肿自消;可以补气益气,是以其能够除食气之壮火而气自益。


所谓“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大致意思就是如果身体里的火太过于旺盛,那么会不断消耗身体的气,而少少一些火(阳气)是可以不断滋养正气的。


知母 *** 寒,但其实知母是不会太过寒凉,也不会太苦。张锡纯曾用黄芪和知母等分并用,黄芪的热 *** 被知母的凉 *** 所中和,张锡纯所创的“升陷汤”中,就是用知母抵消黄芪的热 *** ,而保留了黄芪补气的作用。所以知母的寒不是大寒,由此可知。而张锡纯又用知母一两加甘草二钱,知母的量明显要比甘草大的多,甘草味甘,两者煮出来的味道甘胜于苦,由此可见知母之苦也不是大苦。


知母的苦和寒都不是太过,并且汁液多而浓稠,所以可以用来滋阴。有的医家说知母只能够退热而不能滋阴,这其实是对知母的认识太表浅。


张锡纯一般治疗实热兼脉数之证,一定会用到知母。或者想给患者补气,但是又担心患者不能承受黄芪的热 *** ,也会搭配知母抵消黄芪的热 *** 。


但是如果是患者平素 *** 不成型或者常常 *** 溏稀,是不能用知母的,因为知母汁液稠滑能够通 *** ,这类人群是禁用知母的。

标签: 黄芩 组成 汤的 功效 原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