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鱼营养与功效,黄剑鱼营养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2
台风“剑鱼”致海南暴雨不断

新华社海口9月3日电(记者吴茂辉)今年第14号台风“剑鱼”再次进入南海,并在海南岛南部近海回旋。受其影响,海南岛多地暴雨连绵,进出岛及城市交通、景区旅游活动、河湖蓄水等均受影响。

海南省 *** 3日17时发布台风四级预警,台风“剑鱼”(热带风暴级)17时中心位于距离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兴岛)偏西方向约405公里,中心附近更大风力7级(15米/秒),预计4日早晨转向东北方向移动,趋向海南岛南部海面。

记者了解到,因热带低压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琼州 *** 航线于1日23时起全线停航,目前仍未复航,海南进出岛列车调整或停运;3日,因暴雨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万宁段发生设备故障,导致部分车次停运;旅游方面,三亚要求全市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 *** 业单位禁止开展登山、观海、观浪、皮划艇出海、海钓出海等涉海涉山涉水娱乐活动。

“剑鱼”风力不大,但降雨多。气象部门预计,9月3日夜间至6日,海南岛陆地和近海仍有强风雨天气。其中3日下午到夜间,琼海、万宁、屯昌、琼中等市县将出现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文昌、定安、临高、澄迈、儋州、昌江、白沙、五指山、乐东、三亚、保亭和陵水等13个市县的5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仍将持续。

3日下午,海南先后发布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和地质灾害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琼海、屯昌、琼中3市县17条中小河流洪水风险等级很高,为中小河流洪水红色(一级)气象风险预警;定安、白沙、五指山、万宁、保亭5市县中小河流洪水风险等级高,为中小河流洪水橙色(二级)气象风险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内,五指山市、琼中县、屯昌县南部、定安县南部及琼海市中南部地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较高,为 *** ( *** )预警,提醒各市县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据海南省应急管理厅统计,截至3日19时,全省受台风暴雨影响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应转移人员256人,实际转移人员256人,转移人员均安置妥当。自然资源部派出的地质灾害专家会同海南省专家已到海南省东线、 *** 琼海、琼中等地督导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完)

9款春季旺销特色菜!

1

大婶单饼卷两样



*** /青岛 田柱

*** 流程:

1、黄剑鱼去掉内脏,加入适量盐、味精、胡椒粉、料酒、葱、姜腌制入味,然后入七成热油炸熟,捞出控油后去刺,撕成小块。

2、锅下底油烧热,下葱姜末爆香,加入香椿末炒出香味,下入黄剑鱼肉翻匀,调入盐2克、味精2克、生抽,起锅装入盛器。

3、锅下底油烧热,下入葱、姜、蒜、辣椒圈等料头炒香,下入肉丝煸炒至变色,撒入香辣粉、盐2克、味精2克、香葱段翻炒均匀,起锅入盛器,配单饼即可上桌。

香辣粉的调制:

辣椒粉50克、五香粉10克、孜然粉8克、芝麻15克调匀即成。

*** 关键:

一定要将香椿芽的香气炒出来再下黄剑鱼,否则香味不浓。


2

炒 *** 榆钱





*** /济南 *** 刚

孔府菜里有一道 *** 蛋饼,是将蛋清、蛋黄分离,然后分别摊成饼,再拼装入盘,成菜一半金黄一半洁白,煞是有趣。李大厨巧妙地借鉴该做法,将榆钱分为两份,一份加蛋清、一份加蛋黄,分别炒熟后再堆入盘中,成菜一半蛋香味浓,一半清新鲜美,一侧金黄、一侧泛白,榆钱粘软微甜,食之妙不可言。

*** 流程:

1、取8个鸡蛋,将蛋黄、蛋清分离,分别打入两个盆内,各加入适量盐、白胡椒粉、鸡粉调匀,再分别加入洗净的榆钱300克搅匀。

2、炒锅下色拉油滑透,倒出热油后再淋入少许凉油,下蛋清榆钱中火炒至凝固成块,起锅盛入盘中一侧。用同样的 *** 再将蛋黄榆钱炒熟,堆放到另一侧即成。

3

白蒿小豆腐





*** /济南 *** 刚

白蒿是春季的时令野菜,南北方皆有,没有地域 *** ,经常食用有凉血、疏肝、治头晕的功效。李大厨将白蒿和小豆腐搭配在一起,添加虾仁和肥肉粒增香,最后盛入炸好的土豆盏内,金黄、洁白、碧绿,交相辉映。

*** 土豆盏:

1、取三个大小均匀的土豆,洗净后上下切平,使一端稳立在砧板上,然后用雕刻刀掏出土豆肉,做成土豆盏。

2、锅入宽油烧至八成热,下入土豆盏炸至表面金黄、微焦时捞出沥油。

*** 流程:

1、虾仁6个(也可用海米代替)开背去虾线,飞水后切末。豆腐150克放到砧板上,用刀面抿碎。白蒿400克去掉老叶、择洗干净,控水后切碎。肥肉40克切粒备用。

2、锅入底油烧热,下葱、姜末各20克爆香,倒入肥肉粒炒出油分,再放入虾仁、豆腐碎中火翻炒均匀,调入适量盐、味精、鸡汁、白胡椒面,下白蒿末翻炒去掉水汽并出香味,盛入土豆盏。

4

花椒芽炝百叶





*** /济南舜泉楼 张良

鲜花椒芽略带涩口,正好可以压住牛百叶的膻味,清凉爽口,春天气息浓郁。

*** 流程:

1、鲜花椒芽20克洗净控干水分,放入盘中备用。

2、卤熟牛百叶180克切丝,放入鲜花椒芽,加陈醋5克、生抽5克、香油2克拌匀即可。

5

农家烧春鲜

*** /赵俊

以昂刺鱼、螺蛳、春笋为主料,加高汤同煮出香,卖相清丽,口味鲜美,极富春天气息,非常适合在本季推出。

*** 流程:

1、昂刺鱼3条(约 *** 克)宰杀治净,冲去血水后下入清水锅中(加少许白酒、葱姜去腥)汆烫一下,去除表面粘液,捞出沥干。

2、螺蛳200克提前放入清水中养一天,吐出泥沙和脏物,剪去尾部,洗净待用。

3、春笋150克去壳去根,洗净汆水后捞出沥干,改成滚刀块待用。

4、锅入色拉油15克、猪油15克烧至四成热,下葱段、姜片各8克、蒜子10克爆香,下入昂刺鱼略煎,然后下螺蛳一同炒香,冲入高汤1000克大火烧开,下入春笋块,加盐3克、花雕酒5克、蚝油2克、六月鲜酱油3克调味,旺火烧至汤汁浓稠,起锅装盘即成。


6

蚕豆瓣春笋炒鸡丁





*** /缪晓卫

此菜用翠绿的蚕豆瓣、洁白的春笋搭配红亮的鸡丁,成菜色泽亮丽,清爽怡人。

*** 流程:

1、鸡腿肉200克去骨,改刀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纳盆后加老抽、生粉各3克、蚝油及盐2克、鸡精1克拌匀腌制10分钟,下入五成热油中滑熟,捞出待用。

2、春笋100克剥去外壳,切掉根部,洗净后下入清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沥干水分后改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

3、将春笋丁与新鲜蚕豆瓣200克、红椒丁15克一同下锅飞水,捞出控干待用。

4、锅入底油烧至四成热,下入葱末5克、姜末、蒜末各3克爆香,下入滑过油的鸡丁及蚕豆瓣、春笋丁、红椒丁,加盐3克、鸡精3克、白糖2克调味,大火翻炒均匀,淋入水淀粉勾芡,出锅装盘即成。

7

牛肉松炒龙笋





*** /刘洪彬

竹笋是一种粗纤维健康蔬菜,但是口味却比较寡淡,将其用煲仔酱煨透,搭配四川特色灯影牛肉丝同炒,色泽红亮,肉质麻辣干香,龙笋爽脆入味。

批量预制:

1、干龙笋(即毛竹笋)洗净杂质后纳入盆中,倒入开水后盖上盖子焖发,放凉后倒掉水,再加热水焖发,连续三次至发透(脆爽且略带韧 *** ),捞出后沥干水分,切成8厘米长的细条。

2、锅下底油烧热,放入龙笋段3斤中火煸掉水汽至呈淡 *** ,调入成品煲仔酱100克、辣鲜露40克炒匀,加二汤4斤中火烧开,转小火烧浓汤汁,调入适量白糖、味精。

走菜流程:

1、灯影牛肉50克撕成丝。

2、取煨好的龙笋350克(带少许原汁)倒入锅中,中火翻炒去掉水汽,投入灯影牛肉丝、干红辣椒丝10克一起翻匀,收干汤汁后起锅装盘。

*** 关键:

1、要选肉质爽脆的嫩龙笋 *** 菜。

2、发龙笋时要多换几遍水,去掉其苦涩味。

3、要把龙笋炒得干一点,充分去掉水汽,这样更容易烧入滋味。

8

春笋焖双宝





*** /张玉巧

此菜选用鸡胗、鸡腰、春笋三种原料,处理方式各有不同——鸡腰本身有腥气且难以入味,所以要在其表面打一字刀,然后加葱、姜、料酒腌制去腥;鸡胗的异味较轻,无需腌制,直接打十字花刀即可;春笋则要放在高汤中先煮后泡,入足底味。将以上三种原料放入郫县豆瓣酱、小米辣等熬成的红汤中煮透,制熟后鸡胗弹牙、鸡腰软嫩、春笋爽脆,口感极为丰富。

批量预制:

1、鸡腰洗净,在表面轻轻划一刀后纳盆,加料酒、葱段、姜片抓匀腌制30分钟;鸡胗洗净后打十字花刀;春笋改刀成小块,放进高汤中煮2分钟,关火后再浸泡10分钟入足底味。

2、锅入混合油1000克(菜籽油与猪油按同比例混合)烧至六成热,加入蒜粒75克、姜粒50克、干青花椒25克炸香,再下郫县红油豆瓣酱200克、鲜红小米辣碎100克翻炒几下,添高汤4000克,加小茴香25克、八角10克,小火熬10分钟,滤去渣滓即成红汤。

走菜流程:

锅入底油烧至六成热,下泡青菜50克、泡姜粒10克、珠子椒10克、野山椒10克煸香,倒入熬好的红汤800克,加春笋 *** 克、鸡胗100克、鸡腰12个小火煮3分钟,调入料酒8克、蚝油、大厨四宝原汤鸡汁各5克、白糖3克、味精2克,起锅前淋花椒油(将菜籽油烧至八成热,浇在干红花椒上激香)10克、保宁醋2克即成。

9

养生荠菜包





*** /北京 梁文军

春天荠菜最清香,梁大厨用其调馅,包入白菜叶中蒸熟,搭配青蛤、虾汤成菜,口味狂鲜,卖相精美。

*** 流程:

1、荠菜择洗干净,快速焯水后捞出挤干、切末。猪肉馅300克加入盐5克、葱姜水15克、色拉油10克搅打上劲,拌入荠菜末150克调匀。

2、大白菜取叶焯水,包入25克肉馅卷成卷儿,依次包好8个,摆入深盘中,上蒸箱旺火蒸8分钟至熟。青蛤100克飞水至开口,放入盘中荠菜卷旁边。

3、锅下虾汤450克烧开,调适量盐,起锅倒入盘内,点缀飞过水的虫草花、枸杞,点火即可上桌。

*** 关键:

1、要选纯白菜叶,不可带筋,否则口感不好。

2、荠菜包要大小一致,否则成熟不均。

3、荠菜包只能蒸熟,不可水煮,否则会散开。

配方/大小餐厅当今更流行的旺销菜

沸腾鹅肠

主料:

银芽 *** 克,洋葱丝150克,处理好的鹅肠200克(鲜鹅肠用陈村枧水泡一下,然后冰镇、冲洗干净,这样口感更脆)。

调料:

腌制料(盐、鸡精、胡椒粉、味精各少许),盐焗鸡粉3克、美极鲜味汁5克,藤椒油3克,干辣椒段5克,特制香茅油300克。

*** :

1、银芽汆水。锅下底油烧热,下入银芽、洋葱丝翻炒均匀,调咸鲜味,起锅入盛器垫底。

2、处理好的鹅肠200克加腌制料腌制入味,再拌入盐焗鸡粉、美极鲜味汁。

3、将拌好的鹅肠放在银芽上,再淋上藤椒油,放上干辣椒段。

4、锅下熬好的特制香茅油300克烧至三成热,起锅倒在鹅肠上即可。

特制香茅油:

锅下色拉油1干克,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片、葱段各50克炸香,然后下入洋葱80克炸香,待蔬菜料炸干时将其捞出,弃之不用,然后在油里下入泡椒酱 *** 克炸香(提色、提辣),下入用清水泡过的香料(白蔻、小茴香、八角、香叶等共10克)、鲜香茅草30克、干香茅草10克小火继续熬10'分钟至香,待将水分全部熬出、油变清亮之后,起锅倒入盛器备用。

*** 关键:

香茅油烧至三成热即可冲入鹅肠,如果油温太高,鹅肠就烫老了。

酱油河虾

*** 流程:

1、锅内放宽油烧至六成热,下入河虾 *** 克拉油后倒出备用。

2、锅留底油,下入蒜茸15克小火炒至金 *** ,再下香葱花100克煸香,倒入调好的自制酱油100克,放入拉过油的河虾,烧开后即可装盘。

自制酱油:

泰国鱼露120克、美极鲜酱油75克、生抽75克、黄酒20克、白糖7克、万字酱油7克、老抽5克、鸡粉3克、味精3克,将以上用料调匀即成。

白蒿小豆腐

*** 土豆盏:

1、取三个大小均匀的土豆,洗净后上下切平,使一端稳立在砧板上,然后用雕刻刀掏出土豆肉,做成土豆盏。

2、锅入宽油烧至八成热,下入土豆盏炸至表面金黄、微焦时捞出沥油。

*** 流程:

1、虾仁6个(也可用海米代替)开背去虾线,飞水后切末。豆腐150克放到砧板上,用刀面抿碎。白蒿400克去掉老叶、择洗干净,控水后切碎。肥肉40克切粒备用。

2、锅入底油烧热,下葱、姜末各20克爆香,倒入肥肉粒炒出油分,再放入虾仁、豆腐碎中火翻炒均匀,调入适量盐、味精、鸡汁、白胡椒面,下白蒿末翻炒去掉水汽并出香味,盛入土豆盏。

风味全猪肚灶焖

主料:

猪肚,猪手,猪耳,猪排骨,猪尾,猪小肠,猪肺,猪舌。

辅料:

板栗,山 *** ,西兰花,草果,桂圆肉,桂皮,八角,香茅,香叶,带皮蒜子,生姜,肉骨茶包,胡椒粒。

批量预制:

1、一次 *** 约25千克主料(猪手5千克、猪耳3千克、猪舌2千克、猪小肠2.5千克、猪小排2.5千克、猪尾2.5千克、猪肚4千克、猪肺3.5千克),把所有主料洗净飞水备用。

2、25升水加入草果50克、桂圆肉50克、桂皮50克、八角50克、香茅4条、香叶30克、带皮蒜子3斤、生姜100克、肉骨茶包4包、胡椒粒50克,煮开后煲30分钟,煲成卤水。

3、将洗净的主料放入卤水中卤制1.5小时后捞起。

4、将卤好的主料切好放入原汤中保存备用。

走菜过程:

1、将山 *** 、板栗蒸10分钟至熟。

2、取小号砂锅,用山 *** 、板栗垫底,将卤好的主料按配方取出加入400克卤汁,用不粘锅收汁后装盘,西兰花饰面即可上菜。

*** 关键:

1、飞水要用95摄氏度以上的开水,煮至主料8成熟。

2、猪耳、猪肚、猪肺、猪舌改刀切成约2cm*5cm的长方条。

3、猪尾、猪小肠、猪排骨改刀切成约4cm的长段。

4、猪手改刀切成3cm厚约2cm*5cm长方条。

大婶单饼卷两样

*** 流程:

1、黄剑鱼去掉内脏,加入适量盐、味精、胡椒粉、料酒、葱、姜腌制入味,然后入七成热油炸熟,捞出控油后去刺,撕成小块。

2、锅下底油烧热,下葱姜末爆香,加入香椿末炒出香味,下入黄剑鱼肉翻匀,调入盐2克、味精2克、生抽,起锅装入盛器。

3、锅下底油烧热,下入葱、姜、蒜、辣椒圈等料头炒香,下入肉丝煸炒至变色,撒入香辣粉、盐2克、味精2克、香葱段翻炒均匀,起锅入盛器,配单饼即可上桌。

香辣粉的调制:

辣椒粉50克、五香粉10克、孜然粉8克、芝麻15克调匀即成。

*** 关键:

一定要将香椿芽的香气炒出来再下黄剑鱼,否则香味不浓。

国内基本就是这28种海鲜刺身,图文并茂做法介绍全都有

现在国内比较常见的刺身品种有三文鱼,北极贝,金枪鱼,鲷鱼,甜虾,醋腌鲭鱼等。而在日本比较常见的刺身黄鰤鱼和小肌鱼在国内则比较少见,之前问过日料师傅,据说小肌鱼在中国市场上合格的原料较少,所以很少日料店会做这个。

而在国内比较常见的三文鱼在日本并不是非常流行,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不上档次,我们下面会详细说,同样北极贝的情况都是这样。当然日本还有一些奇葩的刺身,比如我吃过的马肉刺身和菜单上看到的微烤鸡肉刺身。下面看看这些鱼的照片。

1.首先肯定是三文鱼:根据之前默识先生《日本人吃生三文鱼寿司吗?》中介绍的,三文鱼被认为是分布于大西洋北部的大西洋鲑,它与其他鲑鱼和虹鳟的区别主要是肌间脂肪丰富,花纹漂亮。这种鱼当然是目前中国人更爱的刺身原料之一,现在大部分三文鱼都是挪威进口的,当然还有云南丽江据说也有三文鱼,其实是虹鳟,这种虹鳟不建议生吃,寄生虫风险比较大。

蔡澜先生书中曾经说正统日本铺子不卖三文鱼,因为寄生虫极多,只能用盐腌制后烧制食用。这其实也没说错,《好奇实验室》前段时间也有关于这个的节目,解答了这个问题。其实野生三文鱼由于进食的小鱼有寄生虫,所以野生三文鱼极可能感染寄生虫。不过挪威的三文鱼大多数人工养殖,相对说不太容易感染寄生虫。

日本人不吃三文鱼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认为大规模人工养殖,不是非常上档次的鱼类,在日本比较上档次的有金枪鱼和鲷鱼。其实在日本的大多数回转寿司店都有三文鱼卖,而相对更高档一些的饭店则几乎没有。

日本回转寿司店的三文鱼品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肌间脂肪多,花纹漂亮,而有些则无肌间脂肪,相比之下,国内三文鱼品质比较均衡,大多数肌间脂肪比较多。三文鱼的鱼籽也是可以用来拌沙拉吃的哦,黄瓜丝是首选。

2.金枪鱼:作为最为日本人认可的刺身用料,也是日本最常见的刺身原料,它有微妙的味道。不同部位的味道会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大腹(大トロ),腹肉(トロ)和赤身。一般说的金枪鱼指的是鲔鱼,有主要有长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国内吃的金枪鱼主要是蓝鳍金枪鱼,这些金枪鱼体型巨大。虽然鲣鱼也被划分为金枪鱼中,但是由于鲣鱼体型和其他体型相差更大,而且在刺身 *** 方面也有差别,所以分开讨论。

3.鲣鱼:鲣鱼作为金枪鱼的中体型比较小的,鲣鱼肉质相对较散,处理起来不太容易,国内较少见的刺身品种。在日本,鲣鱼主要是微烤外层,作为刺身食用,也有直接作为生鱼片的。之前问过一位日料师傅,鲣鱼在每年8月最为肥美,但是,在肥美的时候极易在腹部感染寄生虫。此外,用烟熏鲣鱼发酵制成的鲣节是日本料理中最经常使用的调味料,在做日式高汤(だし)时经常使用。

4.白金枪:白金枪其实和金枪鱼没太大关系,主要是剑鱼的肉,这种鱼肉的颜色极其像肥肉,在李昂杜父鱼的微博中曾经有介绍,是食物链上层的鱼,油脂丰溢,汞含量偏高。在 *** 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捕捉到的巨大马林鱼就是这种鱼。

5.北极贝:现在市面上特别常见的刺身种类,一般都是煮熟了的。之前,萨尔茨堡的鱼的微博中有介绍,北极贝并不来自北极,这个只是一个泛泛的商品名,在中国的南海也有出产。

6.黄鰤鱼:在日本比较常见的刺身品种,国内比较少见。含脂肪丰富,鱼肉比较透明,极其类似鲷鱼的肉质,但味道有些许不同。

7.鲷鱼:作为最为常见的刺身,鲷鱼也是在日本最受推崇的。鲷鱼肉质偏白透明,肉质紧实,常见做法有普通刺身和松皮刺身。松皮刺身是用开水烫过表皮之后,带皮切成两片连一起的刺身,相对来说,嚼劲十足。

而普通的鲷鱼刺身在切的时候刀法也有讲究,有平切刀法和削薄刀法之分,在NHK关于和食的纪录片有详细介绍。平切刀法刺身断面光滑,酱油会顺着纹理渗入,而白肉上比较干净。而削薄刀法断面比较粗糙,酱油会沾满鱼肉。

在日本,鲷鱼的种类比较多,比如黑鲷,真鲷,金目鲷等,其中真鲷就是红色的鲷鱼,最为受到推崇。而且,在日本还有鲷鱼烧这样的点心,可见日本人有多喜欢鲷鱼。在国内鲷鱼虽作为常见刺身品种,但市场上大多数有用罗非鱼替代,并非真正的鲷鱼,个人看来,相对来说,罗非鱼的肉偏白,不如鲷鱼肉透明。

8.鲭鱼:鲭鱼一般并不直接做为生鱼片,而是先用盐腌制一段时间,然后使用米醋腌制一段时间,直到鱼肉中蛋白质变质了,口感比较柔软了就可以了。据说醋腌是为了除去鲭鱼的腥味,鲭鱼的确是腥味比较重的鱼,即使是腌过腥味的确也是还有的。

9.章鱼:也就是八爪鱼啦,感觉口感劲道,不过有点像轮胎,一般的章鱼刺身均为熟的。

10.海胆:外面看起来扎手的,里面确是十分 *** 的海胆黄哦,海胆黄是海胆的 *** 腺,有木有被吓到呢?具有浓郁大海的味道,口感软嫩,味道比较甜,很多人都非常喜欢。

11.甜虾:甜虾其实不是单独指的是某种虾,而是一系列味道偏甜的虾的总称,诸如牡丹虾,北极虾被做成刺身以后均有可能叫甜虾。相对来说,甜虾的味道是比较甜的,而虾肉有比较好的口感。

11.乌贼:最新鲜的乌贼用来 *** 刺身,晶莹剔透的,口感爽脆。对于惯用冰冻鱼的国内 *** ,这种刺身也算不是很常见的品种吧。

12.赤贝:赤贝乍看起来像是巨大的血蛤,肉质橙色偏红,腥味比较重一些,国内不是非常常见的刺身品种。

13.牛肉:作为海鲜类刺身的 *** ,牛肉一般是做牛排的,只有 *** 的霜降牛肉才做刺身食用,具有肥瘦均匀,有大理石纹路的牛肉更好,用现在比较俗的话来说,入口即化,有油脂的芳香。

14.马肉:这个属于比较小众的赤身了,国内几乎没见过,大多数人估计都会吓一跳。肉质偏老吧,味道上没有古怪的味道,和瘦金枪鱼味道有点像,吃法上不配山葵泥,而是配生姜和酱油。

刺身一般食用原始食材直接切片,味道主要来自于食材的风味和酱油以及其他调味料的风味。下面结合个人感受说一下刺身的风味吧。刺身的味道可以参考以下,从风味上可以有油脂的风味,酸度,甜度来感受刺身的味道,还可以通过口感来刺身食材独特的质地。那么将用以下语言来评价上面这些指标。

油脂风味分为:油脂香味重,油脂香味比较淡,无油脂香味。酸度分为:较酸,微酸,不酸。甜度分为:较甜,微甜,不甜。口感可以分为:比较有咬劲,肉质较弹紧实(比较俗气。。。。。想不出其他的了,为了和比较硬的有咬劲不一样),肉质平衡(介于软烂和较弹之间),软烂。

1.三文鱼刺身:特别漂亮的红白交替纹路,其中白的部分是三文鱼肌间脂肪,味道自然油脂香味重,而几乎不酸,而带有一种微甜的感觉。肉质平衡,不至于十分软烂,但是在这些鱼中还是可以算肉质较软的了。其中以三文鱼中段 *** 更高,受到大家追捧。三文鱼的鱼腩更加肥美,带有比背部肌肉更加浓郁的油脂味道,对于特别喜欢油脂味道的人来说这个比较美味。

2.金枪鱼刺身:金枪鱼刺身可以说是刺身中最有档次的刺身了,也是刺身最典型的 *** ,特别受到推崇。金枪鱼刺身算是味道最为微妙的一部分了,各个部位味道不一样,差别还挺大。其中金枪鱼可以分为赤身,中腹,大腹。

赤身是鱼背部的肌肉,脂肪分布最少,肉色呈现红黑色,算是金枪鱼身上更便宜的部分了。由于脂肪分布少,这部分味道无油脂香气,味道较酸,甜度微甜。口感上来说肉质比较平衡。

而中腹是腹肉和肌肉过渡部分。这部分有白筋,由于白筋的存在,肉质倒是硬了不少,很多时候做料理会去除白筋,下面还是说白筋没被去除的时候的质地吧。中腹味道无油脂香气,味道微酸,甜度较甜。肉的质地比较有咬劲,相比赤身和大腹,比较硬一些。

大腹应该是现在最受大家追捧的部位了吧。曾经《寿司之神》里有说过,二战之前,人们通常是将大腹煮着吃,味道简单而明确,而现在,大家比较喜欢油花的香味,所以大腹受到热捧。

的确,大腹是金枪鱼油脂分布最为漂亮的区域,好似霜降牛肉般的脂肪分布令人陶醉不已,充满了浓郁的油脂味道。而这个部位又是金枪鱼身上不酸的部位,味道比较甜。肉质比较平衡,不会软烂,也不硬不弹。

3.鲣鱼:鲣鱼所做的刺身是这些鱼肉中酸味比较重的了,比瘦金枪鱼还要酸,之前有一位日料师傅说这个鲣鱼的话天然的味道比较重。脂肪含量比较少,一般会烤一下外皮再做成刺身,油脂味道比较淡,有微甜的味道。肉质偏软烂了,不紧实,特别容易散,对于杀鱼技术不好的人来说,几乎无法做成刺身。

4.白金枪(剑鱼刺身):白金枪鱼鱼肉不透亮,有的地方还有少量血点,而黄鰤鱼比较透亮,带有带状红斑,一般没有血点,这个是和黄鰤鱼的区别。白金枪油脂丰溢,油脂味道当然特别重,不酸,味道也不能算甜。肉质平衡,不软烂也不紧实。

5.北极贝:北极贝是国内刺身常见品种,日本见得比较少。由于是煮熟的,肉质较有咬劲,比较脆。吃起来较甜,味道比较鲜,无酸味,无油脂香味。

6.鰤鱼刺身:鱼身相对白金枪比较透亮,有带状红色斑纹。鱼肉不酸,味道较甜,油脂比较丰富,有浓郁的油脂香味,但油脂味道不如白金枪重。鱼肉比较平衡,吃上去比较软,不如鲷鱼肉有弹 *** 。

7.鲷鱼刺身:作为另一个最有档次的刺身 *** ,鲷鱼的味道也很好。鲷鱼刺身一般做成普通刺身或者松皮刺身。鲷鱼肉质比鰤鱼的肉还要透亮,而现在能吃到大多数所谓的鲷鱼刺身其实是罗非鱼做的,鱼肉相对来说偏白,不那么透亮,从这一点可以分辨是不是鲷鱼。鲷鱼肉质非常富有弹 *** 。鲷鱼鱼肉的味道不酸,带有淡油脂香味,油脂香味不如鰤鱼重,甜味也是不如鰤鱼,微甜。

8.鲭鱼刺身:鲭鱼一般都是做成醋腌鲭鱼刺身的,由于醋使蛋白质变 *** 以后,肉质类似熟肉一般,较硬一些,比较有咬劲。而由于调味醋的浸泡使它的味道较酸而带有微甜,无油脂味道。即使是经过醋腌,这种鱼肉制成的刺身腥味较重。

9.章鱼:章鱼一般以都是煮熟以后切片作为刺身,肉质有很强的嚼劲,硬一些的甚至于吃起来像橡胶。味道嘛,不酸不甜,也没有油脂的味道。

10.海胆:要说海胆浓缩了大海的芳香绝对没有错,海胆有浓郁的贝类的味道。肉质非常软烂,极其像是 *** 的豆腐脑。味道一点也不酸,微甜,有淡淡油脂味。由于风味独特,特别受人追捧。一枚海胆里可食用部分不多,而且多要靠人工潜水采集, *** 不便宜。

11.甜虾:甜虾的肉质比较弹,当然也要看虾的种类,在日本有些比较大的甜虾肉质比较软烂,味道较甜,有一种好似蟹皇版浓郁甜香的味道,不酸,有种淡淡油脂香气。而国内以北极虾为 *** ,虾肉特别弹,味道较甜,有甘甜的风味,不酸,无油脂香气。

12.乌贼:乌贼肉质特别弹,晶莹剔透,入嘴爽脆。味道不酸不甜,也无淡淡油脂香气。调味主要靠酱油和山葵泥。

13.赤贝:味道较腥,口感比较有咬劲,几乎不甜,不酸,无油脂香气。调味主要靠酱油和山葵泥。

14.马肉:看上去有点像金枪鱼肉。味道微酸,带有马独特的味道,不仔细品尝无法尝出,淡淡有种好似一匹马在你身边的那种味道。味道不甜,带有少量油脂香味,肉质较老一些,比较有咬劲。

一般说来,红身肉比白身肉味道酸一些,三文鱼例外,而白身鱼肉相对较为紧实一些。按照日本人的习惯,刺身应从相对清淡的原料吃起,一般由白身鱼到红身鱼。吃完一种鱼的刺身,更好是再吃一口黄瓜或萝卜丝,或是吃一小片生姜,以便你再品尝另一种鱼的刺身。好的刺身不仅仅是好的食材,还有刀工和摆盘诸多方面共同决定的。

观赏鱼出现了身体溃烂不一定就是水霉病,它们的治疗 *** 不一样!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观赏鱼的疾病是有真菌 *** 染和细菌 *** 溃烂之分的,我们不能够把这两种疾病混为一谈,治疗 *** 也不尽相同。

首先我们说一下水霉病,我们打个比方就说斗鱼吧。

一、水霉症状各不相同

1、斗鱼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没有给它们及时换水,再加上长期的水温不合适,其最容易爆发的就是水霉病,但是爆发的部位却是各不相同。

2、嘴巴

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斗鱼首先是嘴巴上出现了白色的菌丝,土话就是说嘴巴上长白毛了,看着就像是红箭鱼的棉口病,实际上红箭鱼的棉口病也是真菌感染的一种,但是那个菌丝有点像棉花。

就是看起来像是一小块棉花糖贴在了红箭鱼的嘴部,继而开始嘴巴发生溃烂,严重的一半嘴巴就烂没了,这是红箭鱼的棉口病。

斗鱼的水霉病并不像棉花糖贴在嘴上,而是菌丝很长,白毛竖起,就像一小簇白色的杂草,是往上长的。

3、头顶

斗鱼的第二个容易长菌丝的地方常常出现在头部的顶端,看起来和嘴巴的症状是一样的,一开始可能只有很小的一小簇,如果发现不及时就会慢慢的蔓延开来,但是斗鱼头部的水霉病和嘴部的水霉病,蔓延的速度相对较慢,不太有在身体上大范围爆发的可能 *** 。

4、尾巴

除了头顶和嘴巴之外,斗鱼的尾巴也很容易感染到水霉病,而且这个部位一旦患病,发展速度极快,一开始我们肉眼如果能够看得到,那基本上就会比嘴巴和头顶上的要大了,只要是我们三五天不去治疗,不去改善水质,很快整个尾巴上全部都是菌丝。

夹杂着鱼缸里的杂质,菌丝可能逐渐呈现黄白色,这个时候的斗鱼已经是行动迟缓,看起来就是拖着一团棉絮在游动了,然后很快就会死去,如果是这种情况,混养的其他观赏鱼患病,就有整缸团灭的可能了。比如蓝曼龙。

5、并不一定是外伤所致

以上这几种斗鱼的症状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外伤所致,大部分的原因还是来源于水质和水温,也就是说很多观赏鱼的水霉病不一定非要是身体的体表上有伤才会患上,长期的水质 *** 和低温,使得鱼儿免疫了低下,就很容易患上水霉了。

6、其他观赏鱼

因为斗鱼的情况比较特殊,很多鱼友把它们饲养在狭小的空间里,它们才会患病,而其他的中大型观赏鱼如果是患上了水霉病,很多都是由于擦碰伤或者打斗伤所致。

我们比如说金鱼和锦鲤,它们大部分都是由于在捞取过程中,人为的擦碰伤再加上水温、水质的变化而患病,而大型的热带鱼,大多数由于跳缸、各自相互间的打斗,导致了体表 *** 所致。

7、不同情况治疗 *** 不同

我们还是以斗鱼为例,假如说就是头顶或者嘴巴感染,我们可以稍微用点食盐水或者 *** 水轻轻地把患病部位的白毛洗掉,然后改善一下水质、水温,任其静养就可以了。

如果是尾部菌丝较多、比较的严重,我们可以采取整条浸泡 *** 水的 *** 来处理,大红色浸泡十分钟就可以了,有的鱼友说需要浸泡一天,其实完全没必要, *** 在半个小时之后,基本上氧化作用就会失去,只是水质看起来还是 *** 的罢了, *** 效已经消失。

但是如果我们整只的浸泡鱼体,不但是菌丝部位,整个鱼儿的体表,包括了没有 *** 的部位,也会受到 *** 的侵蚀,换而言之就是说,事实上鱼儿的整个体表已经全部 *** ,所以我们要再去用温和的消炎 *** 浸泡鱼体,以防更为严重的病发,比如用土霉素等。

这个就要视具体的情况了,实际上鱼儿体表粘液的脱落,我们是完全能够通过水质的浑浊度而看出来的,水中杂絮纷飞,鱼儿体表颜色已经发生改变,我们都能很轻易地观察到,继而根据其严重情况予以下 *** ,这个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具体的 *** 量,全部在个人的经验 *** 作。

二、鱼体溃烂和水霉病完全不一样

1、鱼体溃烂虽然说也会有水质、水温的问题,但是很多情况下,外伤占了绝大多数的原因,鱼儿的体表一般的不会长有菌丝,因为它们不是真菌感染,而是各种细菌感染所致。

2、这个道理相对来讲就比较的容易解释了,就比如我们的手上不小心割了一道口子,有的人贴个创可贴就没事了,而有的人就会越贴越坏,继而发生长久不愈、流脓、溃烂等症状,这些也都是细菌感染之类的。

3、观赏鱼的细菌感染又会与水质和水温有绝对的关系,如果水质浑浊不堪、水温过低它们的溃烂情况就会加重,如果我们平时再不注意给观赏鱼加强营养,或者是平时经常下 *** 、用盐,使细菌出现了抗 *** *** ,那也会出现久治不愈的情况,而且非常的难以处理。

4、再就是不断的折腾水质,换水不困水,因为观赏鱼只要是一患病必定体液脱落严重,继而污染水质,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去匆忙去换水,只会越治越糟。

5、鱼体溃烂如果症状不严重,小范围内的,我们可以用淡盐水清洗伤口,然后用红霉素软膏或者碘伏涂抹患处,治疗效果反而会更好,这个我们可以结合我们自身的一些伤口处理 *** ,自己动脑子去想。

6、对于问题非常严重的,首要任务一定还是改善水质为先,然后再去整缸下消炎 *** 或者单独浸泡,土霉素也是可行的,黄粉之类的杀菌消炎 *** 都可以使用,水温必须同时配合到至少鱼儿比较适宜的温度。

如果温度过低不利于鱼儿的新陈代谢,伤口可能久治不愈,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暂时加重溃烂面的发展,但是能够调理好水质,加强营养和合理用 *** ,伤口也能很快恢复。

7、溃烂严重可能导致水霉病的发生

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最终细菌感染结合真菌感染一起爆发,那我们治疗起来就更麻烦了,按照上述办法逐一处理吧。

8、最后一个鱼儿发生溃烂感染的原因

没有别的,就是一个鱼体极度虚弱再加上水质中毒所致,很多鱼友一直在问为什么锦鲤的身体溃烂这么难治,一缸鱼不是这个发病就是那个发病,这个谁也没有办法,我们只能一边治疗一边调理水质和营养。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都是长期的投喂不当所导致的,再还能有什么原因,水质不合标,不按照 *** 作流程来,喜欢自来水直接换水等等诸多因素才导致今天的局面,也有可能不是我们所致,而是在鱼儿到来之前已经身体瘦弱不堪。

那就是选鱼的问题了,所以说,除了慢慢调理别无他法,体质上不去,再怎么治疗也是多余,很可能鱼儿就会反复发病。

养鱼老道今年想要饲养几条锦鲤,首先不是去调理水质也不是去挑鱼,而是先把水困上,然后过几天先去买些黄粉虫回家饲养着,因为现在气温偏低,黄粉虫还不是太活跃,所以得延后几天,但是只有把它先搞定之后,我再去忙其他的。

然后再去 *** 滤槽,再去准备加热管,以防鱼缸和鱼店里温差太大,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去买鱼。

至于鱼饲料根本就不是我需要在乎的事,什么饲料都一样,鱼店里喂什么,选择哪个品牌,我就喂哪个就可以了,他们喂散装的饲料那我就买散装的,这样子锦鲤才会迅速习惯开口。

而锦鲤主要的营养成分和体质改善,我是依赖于黄粉虫的,新鱼回家不快速的适应环境、快速的开口改善体质,早晚也会得病,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我感觉这篇文章基本上能够说明问题了,关于病鱼 *** 有些媒体因为可能引起读者不适,并不一定可以展示,所以我只能够选取一些精美观赏鱼 *** 给大家欣赏了。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如果手上或者身体体表 *** ,是一定不会影响吃饭的,观赏鱼的道理也是一样。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穿山甲、斑鳖、大鲵,那些因为人类而即将消失的中国动物

原文作者丨赵序茅

摘编丨何安安

过度猎捕利用是穿山甲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葫芦娃》,记得里面有这样一个镜头:穿山甲为了营救葫芦兄弟,惨死于蛇精之手。那个时候我们对穿山甲的壮举充满了无尽的崇拜,同时更加憎恨那只 *** 的蛇精。遗憾的是,现实中的场景比动画中还要悲剧!我在野外从来没有见过一只活的穿山甲,在 *** 店却可以经常见到它们的 *** 。

穿山甲是一个古老类群,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4000万年。目前全球共有8种穿山甲,其足迹遍布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穿山甲善于打洞,前肢挖土,后肢推泥,遇到吵扰,它就会迅速遁土而去,故称“穿山甲”。我国出产的主要是中国穿山甲,分布于南方各省的热带 *** 地区。此外,穿山甲的分布地向南延至印支半岛、 *** 、 *** 等地。穿山甲栖居于丘陵山地的树林、灌丛、草丛等各种环境,但极少在石山秃岭地带出现。其洞穴多筑在山体的一面,居住地随季节和食物而变化。

本文出处:《动物眼中的人类: 一位动物翻译官的自然保护区考察笔记》,赵序茅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穿山甲平常无固定住所,随觅食时所挖洞穴而居,栖息一两晚,如果觅得地下的大蚁巢,停留时间就会长一些,吃完巢蚁才走。穿山甲白天多蜷缩于洞内酣睡,无洞不能度日;入夜外出觅食,一个夜晚常于数个山体中活动,达5~6千米之遥。中国人早在2000年前就对穿山甲有了认知,屈原在《天问》中写道:“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这里的鲮鱼,也被称作鲮鲤,其实就是穿山甲。古人认为穿山甲身上布满鳞片,如鲤鱼一般,因此称之为“鲮鱼”。现实中,穿山甲是唯一身披鳞片的哺乳动物。

穿山甲的主要食物为白蚁,每当洞内巢蚁被吃光时,穿山甲便将拉在洞内的粪便用泥覆盖,以招引白蚁,日后再来挖食。穿山甲能泅渡大河,游速超过蛇类,即使驮着幼兽泅水,亦不为急流所阻。它也能攀爬斜树,往往循蚁迹上树,以尾绕附树枝,饱食之后有时就在树枝上睡觉。但穿山甲不会从树上往下爬,只会甩身掉地,随即蜷作一团。穿山甲遇敌或受惊时蜷作一团,头被严实地裹在腹前方,并常伸出一前肢作御敌状;若在密丛等隐蔽处遇人,则往往迅速逃走。

纪录片《穿山甲:被捕杀最多的动物》剧照。

之前的研究认为:穿山甲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森林害虫白蚁的防治上。过去,人们认为白蚁危害多种林木、水利堤坝和房屋建筑,而穿山甲主食白蚁,自然可以保护森林。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自然界不存在害虫和益兽之分,所有的害与益都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利益而评判的,符合人类利益的为益兽,不符合人类利益的则为害虫。但放到整个自然界中来看,人类的评判是不成立的。就拿白蚁来说,它们对人类而言是害虫,可是对于自然界它们不可或缺。

在森林中,白蚁更大的作用是分解死亡的树木,加速物质和能量循环。除了分解死去的树木,白蚁也会攻击活着的树木,人类可能据此认定白蚁是害虫。其实,白蚁所攻击的树木多是老弱病残。健康的树木会分解足够的防御 *** 化合物,令白蚁望而生畏。在以色列的沙漠地带,每公顷内的白蚁可以把237千克的碳和4.3千克的氮从死亡的植物里转移出来。白蚁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清洁工。但是,如果白蚁过度繁衍,一样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据全国白蚁防治中心2017年工作报告称,白蚁会危害房屋建筑、文物古迹、水利工程、园林植被、农林作物、通信电力、市政设施等多个领域。

大自然的精妙就在于通过复杂的食物网维持动态平衡,不至于使某一个家族过于庞大。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下,白蚁难以成灾,因为存在诸多以白蚁为食物的动物——比如穿山甲,控制和制约它们。然而,正是因为人类 *** 了自然的平衡,才使得白蚁成灾。

自古以来,人们熟知穿山甲的 *** 用价值,早在《本草纲目》上就有记载:“鳞可治恶疮、疯疟、通经、利乳。”现代医学认为其鳞片有通经络、下乳汁、溃痛疮、消肿止痛之功。因此穿山甲是名贵的中 *** 材原料,是我国14种重要的 *** 用濒危野生动物之一。在动画片里,穿山甲舍己求人,足够伟大;现实中,穿山甲,防治虫害,治病救人,功德无量!

虽然穿山甲如此重要,可惜它们的遭遇却极为惨淡。动画片中的葫芦兄弟知道感恩,而我们人类比蛇精还凶狠、贪婪。过去,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市场常有穿山甲售卖,特别是在夏、秋季节。但近10年来穿山甲年年减少,国家收购部门基本上收购不到。据广东省有关部门反映,早年仅韶关一个地区每年就可收购穿山甲百担以上,现在全省总计也只有几担,多数地区已片甲难收了。由此可见穿山甲资源遭受了严重 *** 。

纪录片《穿山甲:被捕杀最多的动物》剧照。

据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刘振河和徐龙辉调查,捕捉穿山甲的猎人用训练过的猎犬助猎,或者使用循迹 *** 、寻洞再挖捕等办法,每年捕获大量穿山甲,特别是在夏、秋这两个穿山甲的主要繁殖季节,猎捕更易得手。另一方面,山林大量开发,穿山甲的栖息地不断减少,又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所以目前多数地区的穿山甲资源面临绝境!过度猎捕利用、生境 *** 、外来物种入侵以及自身繁殖力低下,是穿山甲面临濒危的主要原因。

过度猎捕利用是穿山甲资源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强大的 *** 力远远超过了穿山甲维持自身种群结构稳定 *** 的能力,导致穿山甲种群逐渐衰退。此外,穿山甲主要栖息在亚高山及丘陵地带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灌草丛内,对生境选择极为严格。它是狭食 *** 的动物,只食蚁类,因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特别差,一旦栖息地遭受 *** ,其种群数量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

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特别是广东)以及广西、云南,每年至少有上千只穿山甲被查扣后放生到当地的保护区,涉及的种类主要是中国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其中印度穿山甲占1/3。印度穿山甲和当地保护区内的中国穿山甲生态位相似(主要表现在食 *** 、活动习 *** 、生境选择上的相似),是一对竞争物种。一旦印度穿山甲适应当地环境并壮大,就会产生较大的竞争排斥力,对处于濒危状态、生存竞争力较弱的中国穿山甲来说又多了一种致危因素,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穿山甲资源的濒危。

纪录片《寻找最后的穿山甲》剧照。

还有穿山甲自身的一些因素。它们繁殖力低下,一般一胎一崽,每年一胎,因而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穿山甲是狭食 *** 动物,进化程度低,对新的环境适应能力差,这也是难于人工驯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被大量捕杀,其种群数量下降后就很难恢复。如果种群密度很低,就可能在某一地区绝迹。加上穿山甲御敌能力弱,逃跑速度又十分有限,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洞中度过的,猎人捕捉它就犹如瓮中捉鳖,只需挖洞或烟熏即可,因此,它很难逃脱猎人或猎物的追捕。

用不了多久,整个斑鳖家族都会从地球上消失

和穿山甲命运相同的还有斑鳖——《 *** 记》中那位曾经驮着唐三藏师徒过河的老鳖就是斑鳖。如今,它们也濒临灭绝。我之一次见到斑鳖是在苏州动物园,在水池中有一只雌 *** 的斑鳖,当时没有看到雄 *** 斑鳖,不曾想这竟然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它。2019年4月14日那天,中国仅存的一只雌 *** 斑鳖去世了,现在世界上仅存三只斑鳖。剩下的斑鳖现在也是风烛残年,时日无多,用不了多久,整个斑鳖家族都会从地球上消失。

斑鳖也称斯氏鳖或黄斑巨鳖,是世界上更大的淡水鳖,背甲可长达1.5米,体重可达115千克。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斑鳖就在地球上存在了,曾几何时,斑鳖的家族非常庞大,广泛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钱塘江、太湖)和红河流域。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中,处处可以看到斑鳖家族的身影。

早在3000多年前,商朝出土的青铜铭文中记载:“丙申,王于洹,获。王一射,射三,率亡(无)废矢。王令(命)寝(馗)兄(贶)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汝)宝。’”说的是:商王在洹河射杀了一只斑鳖,随后下令以斑鳖为原型铸造了青铜鼋。那个时期,斑鳖的名字还不叫斑鳖,叫鼋。虽然现在龟类家族中也有一位成员叫“鼋”,但此鼋非彼鼋。商朝青铜鼋的外形,有两处最明显的特征——硕大的头部和突出的鼻吻,显然是斑鳖。如今叫作鼋的动物,头部略小,鼻吻部不突出,和斑鳖不是一个种。

商朝之后,西周时期,周穆王在行军途中,遇到九江阻隔,无法渡江。情急之下,周穆王下令捕抓斑鳖和扬子鳄,用来填河造桥。这就是后世成语“鼋鼍为梁”的来源。这个典故足以证明早在西周时期,斑鳖拥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否则不足以填河造桥。在后世的演绎中,斑鳖还有一个名字叫癞头鼋,尤其在江浙一带流传。人类在风景园林中,经常看到一只大乌龟驮着一块石碑,那就是以斑鳖为原型的。在神话故事中,斑鳖被唤作赑屃(bìxì),又名霸下,相传是龙的儿子。它天生神力,可以背负三山五岳,后来被大禹招安,成就一段治水神话。

斑鳖家族的辉煌还在继续,四大名著中有两部都提到斑鳖。《 *** 记》中,在通天河驮着 *** 师徒渡江的正是斑鳖。只是后来唐三藏不守信用,答应斑鳖的事没有做到,斑鳖一怒之下将其掀翻在水中。另外,《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说:“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这里的癞头鼋正是斑鳖的别称。

随着人类不断扩张,人心不古,斑鳖的家族逐渐没落。尤其是进入20世纪之后,斑鳖的家族遭到毁灭 *** 的打击。20世纪60年代,随着污染加剧、环境恶化以及人类过度捕捞,斑鳖在长江的家族遭遇灭顶之灾,不久之后全军覆没。斑鳖家族的另外一支生活在红河流域,也没有好到哪里去。19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的斑鳖还比较丰富,19世纪70年代也尚有一定数量。可是,20世纪50~70年代,红河流域的斑鳖遭到人类大规模捕捞,流落到国内各个动物园。

2020年10月23日, *** 动物保护工作者在东莫湖(Dong Mo Lake)捕获了一只斑鳖,经科普作家花蚀多方询问,得知这只斑鳖在检查之后就被送回了湖中。

由于长期被过度捕捞,2006年之后斑鳖在红河流域彻底销声匿迹。直到20世纪90年代,斑鳖才受到人类的重视。那个时期,斑鳖只有苏州的三只和上海的一只。不久之后,苏州的两只斑鳖和上海的一只斑鳖相继去世。苏州只剩下一只斑鳖孤苦伶仃。

不过,人类发现长沙动物园还有一只雌 *** 斑鳖,于是他们在2008年保媒拉纤,给苏州斑鳖娶了长沙的 *** 。从2008年开始,斑鳖夫妻相濡以沫。一直以来,斑鳖需要一个宝宝,为整个家族延续香火。可是,斑鳖夫妻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没能 *** 。此时的人类比斑鳖还着急,他们前后5次帮助斑鳖夫妻进行人工授精,可是最终都没有成功。就在第5次人工授精之后,雌斑鳖与世长辞,独留雄斑鳖一个孤苦伶仃。过不了多久,雄斑鳖也会离开这个世界。

放生人工养殖的大鲵可能导致野外大鲵走向灭绝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最新研究:世界上更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可以分成至少5个种,而且都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形势更加严峻的是,目前的保护措施可能会导致这些不同的物种相互杂交,进而融合为一个物种,导致其他野外种走向灭绝。

大鲵俗称娃娃鱼、人鱼、孩儿鱼,属于由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类群,产于我国内陆河溪水域,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大鲵体长可达2米,是现存体型更大的两栖类。大鲵曾经在中国南方非常常见,原记载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四川(包括重庆)、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河北、江苏存在疑问);另外,云南也报道称有大鲵分布。

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种群数量下降极为严重,湖南、安徽等地的大鲵产量在20世纪50~70年代下降超过80%,分布区也极度萎缩,形成了12块岛屿状区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鲵一直被作为一种水产资源来收购。不过现在,绝大多数的大鲵被商业养殖,用于满足顾客餐桌上的消费。

纪录片《中国珍稀物种》海报。

为了恢复野外种群的数量,中国 *** 鼓励人们将这些人工养殖的大鲵放归野外。但是在将人工饲养的大鲵放归野外之前,需要弄清楚它和野外种群的遗传分化。否则,贸然放归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导致野外种群灭绝。大鲵作为古老的有尾两栖类,迁徙能力较差,对水环境的依赖 *** 很大,而且不同水系的大鲵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非常困难,因此部分地方种群的大鲵适应自己的生境,可能形成独特的种群遗传特征。自1871年布兰查德(Blanchard)描述中国西部的大鲵以来,许多学者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

为了分清人工养殖的大鲵和野外大鲵的遗传分化,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张亚平团队采集了70个野外大鲵个体和1034个人工饲养的个体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数据——线粒体和微卫星,利用简化基因组进行分析。研究小组发现这些野外大鲵在500万~1000万年前的漫长时间里,已经慢慢分化出了5个明显 *** 的遗传聚类(5个 *** 种)。相比之下,这些人工养殖的大鲵出现了广泛的基因混合。这就意味着,一旦人工养殖的大鲵和野外种群进行 *** ,会增加基因污染(基因混淆)的风险,可能导致野外大鲵走向灭绝。

如果野生种群灭绝,世界会失去不止一种大鲵,而是全部的5种,而留在世间的大鲵将会是这些养殖场的种类的混合体。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不尊重自然规律,放生就等同于“放死”!

白鲟没能等到人类的技术进步可以挽救它的那一天

近日,白鲟灭绝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白鲟属于软骨硬鳞鱼,其典型特征是长长的吻部。白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在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之久。

1991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卢立伍在辽宁凌源发现一件具有长吻部的鱼类化石,其特征与古白鲟相似。和它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北票鲟、狼鳍鱼及一些其他典型热河动物群化石。此化石具有极长的、由一系列纵向分布吻片构成的吻部,头部有明显的前、后长形孔,与鲟科和软骨硬鳞科区别明显。经过古生物学家鉴定,此化石属于白鲟科。这一发现说明白鲟与其他鲟类一样,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了。在早白垩纪或更早的时期,白鲟科鱼类就已经和鲟科、北票鲟科从 *** 进化上分开。

当今世界,白鲟科下仅存2种:白鲟和匙吻鲟。白鲟仅分布在中国长江的干支流中,如沱江、岷江、嘉陵江、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匙吻鲟则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白鲟和匙吻鲟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吻的形态和食 *** :白鲟的吻尖细,以鱼为食;匙吻鲟的吻宽扁,滤食浮游动物。

《寻找超级大鱼:白鲟》海报。

白鲟又名中国剑鱼,为中国特有种类。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为“鲔”。因为其吻部长,状如鸭嘴,也俗称为鸭嘴鲟。白鲟体长呈梭形,胸鳍前部的身体平扁,后部略侧扁。鱼体背部呈灰 *** ,腹部白色,各鳍灰白色,尾鳍外缘为青灰色。白鲟最显著的特征是吻长,其吻部可占体长的1/3。白鲟的吻部占身体的比例随着生长发育而发生变化, *** 成熟前吻部占身体的比例随个体生长而减小, *** 成熟后基本稳定。

白鲟为中下层鱼类,在长江干流及一些水量较大的支流都有分布。幼鱼多在中下游至河口及附属水体觅食, *** 成熟后溯河产卵,其产卵场在金沙江下游的宜宾江段。每年的2~3月是白鲟的繁殖季,它们会上溯到长江上游产卵。白鲟的卵有黏 *** ,能沉到水里,1尾30千克的雌鱼可以产下20万粒卵。长江葛洲坝枢纽兴建后,中下游白鲟被大坝阻隔,不能上溯到上游繁殖。

大坝刚截流时,大批白鲟和未成熟的个体被拦在坝下,使上游种群数量下降。但由于产卵场未被 *** ,坝上的亲鱼仍能繁殖生长。随后,科学家发现在长江葛洲坝截流后,坝下又出现了一个白鲟产卵场,每年6~7月间,坝上的四川万县、湖北宜昌、湖南岳阳以及上海崇明等地江段出现大量白鲟幼鱼。不过,长江上的大坝不止葛洲坝,如果大坝过多,就会将白鲟的栖息地分割成一座座孤岛,这对其生存是极为不利的。

白鲟生长速度很快,尤其是当年孵化出的幼鱼更是如此。10月份的幼鱼全长达53~61厘米,一龄鱼平均体长75厘米。雌雄鲟鱼在 *** 成熟前无明显差异, *** 成熟后,雌鱼的长度及重量均大于同龄的雄鱼。在民间,渔民中流传“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其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鱼就是指白鲟。不过在现实中,还没有白鲟重达万斤的记录。2007年捕获的一条体长约3.6米的白鲟,是近些年来已知更大的一条。不过,根据动物学家秉志记载,20世纪50年代有渔民曾在南京捕到7米长的白鲟,体重达908千克,这是世界上淡水鱼类体长的更高记录。

白鲟是一种肉食 *** 鱼类,以其他鱼类为食。1983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曾经解剖过一尾长3.54米、体重148千克的白鲟,在它的胃中取出了一尾3.7千克的青鱼和一尾4千克的鲤鱼。白鲟的食 *** 随季节和环境发生变化,在长江上游春夏季以鲷鱼为主,秋冬季则以虾虎鱼和虾类为主;在长江下游江段,白鲟以鲚鱼和虾蟹类为主要食物。白鲟是个大肚皮,它一次进食量可占体重的5%,一次摄食后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摄食。

《寻找超级大鱼:白鲟》剧照。

早在1983年, *** 颁布的《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中,已经将白鲟列为国家一类特有珍稀动物。可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还是没能保住白鲟。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何不进行人工繁育然后放生?现实的情况没有那么简单。在20世纪90年代,可以捕捉到白鲟的幼鱼,可是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探索出白鲟的繁育技术。具备白鲟繁育技术之后,却再也捕捉不到鱼了。也就是说,白鲟没能等到人类的技术进步可以挽救它的那一天。

2003年,中国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和放生了一条白鲟,此后白鲟便销声匿迹。200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白鲟列入“极危”等级。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和张辉博士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文章透露,白鲟在2005——2010年间已经灭绝。

那么,如何定义一个物种是否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灭绝做出了定义:“某一分类单元的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则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灭绝。如果无法确定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在50年内没有发现该个体,就认为该分类单元的物种灭绝。”实际情况下,要想确定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是非常困难的。科学家随即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 *** 灭绝。所谓的功能 *** 灭绝是指,即便是该物种还存在,也无法在自然状态下拥有维持繁殖的能力。从遗传上看,一个物种想要生存繁衍下去而不至于 *** 繁殖,需要一个最小有效种群。不同物种的最小有效种群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早在1993年,白鲟就已经被科学家认定为功能 *** 灭绝。

从进化历史上看,每一个物种都可能灭绝。旧的物种灭绝,为新的物种提供生存的机会,如果地球上的物种都不灭绝,这个地球显然无法承受。可是,人类的活动打破了自然界的演化机制,一些物种(比如白鲟)本来可以在自然界继续存活,可是由于人类的干扰、 *** 而灭绝,这就影响了物种的多样 *** ,进而对生态 *** 造成负面影响。人类也是生态 *** 中的一员,生态 *** 出了问题,人类也无法幸免。这就是保护物种的意义所在。

本文选自《动物眼中的人类: 一位动物翻译官的自然保护区考察笔记》,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丨赵序茅

摘编丨何安安

编辑丨安也

校对丨吴兴发

潮汕鱼类的俗称(1)

潮汕俗名:迪仔

学名:绿鳍马面鲀

别名:剥皮鱼,面包鱼

主要汛期在2月上旬至5月下旬

潮汕俗名:带鱼

别名:鞭鱼、裙带鱼、海刀鱼、鳞刀鱼

潮汕俗称:鲳鱼

别名:昌候鱼、昌鼠、鲳鳊、镜鱼、平鱼、叉片鱼

鲳鱼属于发物,不适合4个月以下的小孩吃。腹中鱼籽有毒。

潮汕俗称:草鱼

别名: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黑青鱼

潮汕俗称:忒鱼

别名:狗母鱼、龙头鱼,硬鱼、豆腐鱼

潮汕俗称:非洲鲫

别名:福寿鱼,南洋鲫、非洲仔、罗非

潮汕俗称:乖鱼

别名:河豚鱼,气泡鱼河豚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唯肝脏、 *** 腺及血液含有 *** ,经处理后,始可食用。

潮汕俗名:麻仔

学名:鳗鱼

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

潮汕俗称:龙舌

别名:大龙俐

潮汕俗称:码头,皮刀,皮肚

别名:红新娘,码头鱼

潮汕地区叫它为:沙钻仔有人叫它:沙尖,沙钻仔、沙肠仔、起士、沙梭。汛期周年,四至七月较多

黄剑鱼营养与功效,黄剑鱼营养-第1张图片-

潮汕地区叫它为:大黄鱼有人叫它: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 *** 鱼、石头鱼、黄瓜鱼

潮汕俗名:赤目

学名:赤眼鳟

赤眼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值得开发驯养的优质淡水鱼类。

潮汕俗名:龙箭

学名:鲮鱼

鲮鱼的烹调法以烧、炖为主。烹制鲮鱼时,不能放姜。姜会使鲮鱼产生霉味,可以放少许陈皮来提鲜。

潮汕俗名:黄T、苦提、臭肚

学名:泥猛鱼

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较为丰富,具较高经济价值,以清蒸为主。

潮汕俗名:姑鱼

学名:金色小沙丁鱼

富有惊人的营养价值,富含磷脂即OMEGA-3脂肪酸、蛋白质和钙。

潮汕俗称:那哥鱼

别名:泥狗棍、狗棍、

学名:多齿蛇鲻

潮汕俗名:黄锵,黄墙。

学名:黄鳍鲷

小贴士:这些都是我在网上捜罗的,不同地区有不同叫法。

旗鱼剑鱼金枪鱼,为什么能游那么快?

飞得最快的鸟是游隼,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是 *** ,游得最快的鱼是谁?

旗鱼,更高速度每秒35米。”给出 *** 的你先等等,来听一个冲刺的故事。

马萨诸塞大学的远洋研究实验室,一直在观测记录大型海洋生物,金枪鱼、旗鱼、海龟的生态活动。实验室给蓝鳍金枪鱼的背鳍上安装监测速度和位置的 *** 记录仪,仪器用于短期采集数据,跟随金枪鱼巡游1个月后自动脱落。掉落的记录仪漂浮到海面上会发出信号,跟实验室合作的渔民看到信号后能及时回收脱落的仪器。

刚过1个星期,渔民送来第1份记录仪。仪器原本装在一条400公斤的蓝鳍金枪鱼身上,现在被撕裂了,掉到海里。下载了记录仪里的数据后,实验室震惊了。仪器脱落的原因是因为金枪鱼游得太快了,扯掉了附着在背鳍上的记录仪,它的速度达到 *** 米/秒

金枪鱼 *** 米/秒的速度超过旗鱼记录将近2倍,只是金枪鱼的速度仅是瞬时冲刺速度,不能长久保持。

还有比金枪鱼更快的鱼吗?生物学家没法记录每一条鱼的冲刺速度,做不到精确比较。不过鱼类的速度高手有张公认的榜单,在游得最快的鱼类名单中,旗鱼、剑鱼、金枪鱼是前3强。

同样是鱼,速度高手为什么能比其他鱼儿游得快?跟身体结构,运动效率,游泳姿势密切相关。速度高手各有各的天赋,不过它们拥有成就最快速度的共同点:体重偏重、体温高、体表阻力系数小。在海洋里,你只要按照这3个共同点去找鱼,无论是硬骨鱼还是软骨鱼,找出来的鱼儿一定能游得飞快。

体重偏重

无论是陆地奔跑、天空飞翔,还是海洋巡游的动物,速度最快的高手,体重和身材在本活动领域中,属于中上水平。

体力和能量爆发的比值有个更佳点,这个点的范围只处于体重在中上水平的动物之中。长时间高速运动跟肌肉的有氧代谢有关,而最 *** 发速度,也就是最快速度,跟无氧代谢紧密联系。当你慢跑或骑行时,身体依靠有氧代谢分解的糖份来提供能量。当你从事剧烈运动,比如冲刺和举重,有氧代谢满足不了能量需求,这时你进入无氧代谢模式,消耗的是储存在肌肉中的能量(腺苷三磷酸,ATP)。无氧代谢产生能量的速度更快,但维持时间也更短,只能做到暂时 *** 的爆发。

小个头的动物身体肌肉不够,储存的能量有限,最快速度比不上大个头。不过最快速度也不仅仅只依赖肌肉,如果速度只由肌肉组织和动物步幅长度决定,那尺寸更大的动物应该是速度最快的动物,事实并非如此。体重更重的动物需要的启动能量更多,大个头的动物在加速时需要的时间更长能量储存的局限 *** 了它的最快速度。

最快速度由体重决定,看似粗暴直接的推论,在生物界,它的准确率为 *** .3%。接近90%的准确率,适用于生物界内的绝大多数动物,包括飞鸟爬虫,走兽游鱼

上图是3个领域,天空,陆地,海洋,动物们体重和最快速度的曲线图。根据图中的驼峰曲线,还可以推测出恐龙奔跑的更高速度,也就是说,个头巨大的 *** 龙,跑得并不快。图中绿色是天空领域,包括飞虫和鸟类。 *** 是陆行领域,包括爬虫和走兽。蓝色是水域,鱼虾鲸鱼都在其中。飞行和奔跑动物的速度随体重增长的曲线形状相似,不同的是飞行动物的速度是奔跑动物的6倍对于鱼类来说,更高速度随体重增长的曲线更为陡峭,这意味着,在水里,体重增长对速度提高的优势大过在空气中

上图是海洋生物的体重与最快速度的对应图,个头过小或过大,都不能游得最快,中上水平的体重,是爆发速度高手的更佳条件。

来看海洋速度高手的体重,成年旗鱼50~100公斤,剑鱼70~120公斤,金枪鱼中蓝鳍金枪鱼更大,平均220公斤。3种鱼类的个头比大多数鱼类要大,但比鲨鱼和鲸要小一些。<头条-法兰西is培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其他平台>

体温高

除了体重外,速度跟体温密切相关。就像你在运动前热身一样,先有温度后有速度。在天空中,温血动物的速度比冷血动物要快,比如体重相同的蜂鸟和蝴蝶,鸟比蝶快。在陆地上也一样,同等体重下,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快

水域跟天空和陆地都不同,水的传热比空气要快,海水带走身体热量的速度比空气快25倍。在海洋里,温血动物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来保持体温,它们用于速度的能量就有所欠缺。所以在海洋里,温血动物的速度比冷血动物要慢。同样体重的鱼类和鲸类,鱼比鲸快。

抛开海洋里的温血动物不说,在冷血的鱼类里面,依然是先有温度后有速度,体温高的速度比体温低的要快。虽然鱼是冷血动物,但并不是所有的鱼体温都跟周围海水一样,速度高手的身体比其他鱼儿更加热乎。低温阻碍鱼儿大脑和肌肉的活动,延长反应时间。冻僵了的鱼,它的运动也会慢一拍。体温高的鱼,不仅游得快,还游得远。在寒冷水域,体温决定了速度。在广袤海洋,体温还决定了距离。

上图是13种鲨鱼和硬骨鱼的速度和巡游距离。蓝色 *** 低温鱼,红色 *** 高温鱼。圆形是硬骨鱼,三角形是鲨鱼。同等体重下,体温高的鲨鱼比体温低的鲨鱼,速度快2倍还多。同等体重下,体温高的硬骨鱼比体温低的,速度要快更多。

剑鱼和金枪鱼体 *** 其他鱼类要高,它们身上自带加热 *** ,不畏惧冰冷的海水

金枪鱼,寒冷水域里核心体温能高出周围水温20℃,潜入1000米以下的深海里也能保持迅捷运动。

金枪鱼身上血管的布置跟其他鱼类不同,在肌肉和内脏 *** 之间,有一套特殊的网状血管。游水时肌肉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网状血管 *** 保存下来,提供给内脏,这套蓄热结构叫做逆流热交换器。金枪鱼身体产生的热量能保留下来,不会白白被水流带走。体内充足的热量让金枪鱼游得更快,消化食物的效率也更高。

剑鱼,不像金枪鱼一样给全身都加热,它只局部加热最重要的头部。剑鱼的眼睛旁边有一套类似金枪鱼的逆流热交换血管,专门给流经眼睛和大脑的血液加热,它的眼睛和大脑温度通常保持在19℃~28℃。在只有3℃的冰冷海水里,剑鱼的视网膜温度能保持在20℃。温暖的眼睛带给剑鱼敏锐的视觉,在寒冷水域,它对运动图像的分辨率提高7倍以上。

体表阻力系数

要达到最快速度,有了重量和温度还不够,还得看你的身材标准不标准,姿势优秀不优秀。

鱼儿的身形各不相同,游水姿势也各有特点。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尾鳍的弧度,摆尾的频率上有一小点儿变化,都能影响到最快速度。

各异的身材泳姿没法比较,不过有一个数字可以把它们统一起来:体表阻力系数。鱼儿破水前行时,会遇到水流带给身体的阻力。阻力跟身材,速度,姿势都有关系,在简化阻力计算时,生物学家引入一个阻力系数做参量,阻力系数越小,阻力也越小。鱼儿的体表阻力系数由身形和皮肤特 *** 决定。

举个例子,汽车行驶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同样动力下,阻力越小,速度越快。车身呈流线型的跑车,阻力系数就很小,加速也就越快。鱼儿跟车子一样,方头方脑的鱼儿一看就知道游不快。

现在来看速度高手的体表阻力系数,风洞测试中,剑鱼和旗鱼的阻力系数分别为:0.0075和0.0091,金枪鱼和梭鱼的阻力系数与之相当。而同样测试下,狗鲨的阻力系数为0.022,鳟鱼的阻力系数为0.02,比速度高手的阻力系数要大得多。

体重偏重,体温高,体表阻力系数小,3个要素成就了海洋里的速度高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跟人类刷新短跑速度一样,海洋里的速度高手也能一次次刷新冲刺速度。

更高更快更强,追求永无止境。

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游得最快的鱼”,或者“蓝鳍金枪鱼”“剑鱼”“旗鱼”可以找到更为详细的海洋速度高手的习 *** 介绍。点击“ *** ”一栏,还可以看到精彩 *** 。


@科学有意思

参考资料:

1:“A general scaling law r *** als why the largest ani *** ls are not the fastest”,by Myriam R. Hirt et al., Nat *** e Ecolo *** & Evolution, 2017

2:“Comparative *** yses of ani *** l-tracking data r *** al ecological si *** ificance of endothermy in fishes”,by Yuuki Y. Watanabe, PNAS, 2015

3:“Heat‐producing organ of the swordfish (Xiphias gladius): A modified eye muscle”, by G. De Metrio et al.

4:“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 *** of the Sailfish (Istiophorus platypterus) and Swordfish (Xiphias gladius) in Gliding Post *** es at Their Cruise Speeds”,by Woong Sagong et al., PLOS ONE, 2013

:今天更新自然界里的秘密系列文章,这是第20篇:鱼的速度

安徽大哥做小吃,一天用3000斤盐,工人都50岁以上,年轻人做不来

不知道大家平时买不买咸肉或者咸鱼,其实这种美食在北方还是不多见的,主要是因为现在购物比较方便,大家都喜欢吃新鲜的,所以不会买咸肉或者咸鱼,当然也不会做。但据说这些咸肉和咸鱼做出来的口感会比鲜的要好很多,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个小作坊,他们家主要做的就是咸肉、咸鱼、咸鹅、咸鸭子,而且卖得都很好。

老板说他们最早做的是甲鱼生态养殖,后来因为有饭店的老板跟自己定甲鱼的时候,让带一些咸鸭咸肉,他就萌生了做这一行的想法,从刚开始入行到现在成规模也就6年的时间,但店里面的生意很好,也给他带来了不错的营业额。

这个小作坊里面销量更好的就是咸肉和鸭子,鹅还有鱼就是带着卖,老板说鱼只有冬天才能够打捞,所以一进冬他们就开始做咸鱼,这个鱼的名字叫黄剑鱼,他们当地 *** 称为“赶鱼”,生长在淡水湖里面,肉质很好,可以当三文鱼生吃。

不过这个鱼的个头也比较大,最常见的就是三四十斤的,但也有200斤左右的。作坊里面的员工说,这个鱼处理起来非常的简单,只要清洗干净,然后用刀子从中间劈开。再放到水桶里面清洗干净就可以了抹盐了,抹的时候要抹得非常的均匀,等一切都做好以后,就要装到一个白色的大桶里,开始腌制,放到桶里也要非常注意,每一条鱼要摆放整齐,腌7天就可以拿出来晾晒风干,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老板说因为作坊里面的工作比较忙,需要的盐数量也比较庞大,一天能用3000斤左右,这个数据足以证明老板家的腌制品销量有多好了。而且这些腌制品还有一个比较好的特点,就是只要风干好,储存几年都不会坏。

这个优点直接减轻了老板的压力,可以让他放心大胆地做这些腌制品。而且这个小作坊还有一个特点,他的工人最年轻的都要50岁以上,老板解释说因为腌制这个东西需要非常熟练的手法,这个手法年轻人都做不来,所以只能用年龄比较大的人。

话说回来,腌制品的味道确实很好,只不过做法也有一些窍门,因为这些腌制好的咸肉咸鱼都比较咸,在做的时候需要用淘米水泡24个小时或者时间再长一点也没有问题,先把盐味泡淡,然后再做菜。吃出来的口感特别棒。

这个中国特有物种宣布灭绝:活了上亿年,却没能跨入2020年

“我来过,又走了。”

昨天,#白鲟灭绝#的消息一上热搜就牵动了上亿网友的心。

长江白鲟,曾经的“中国淡水之王”、“水中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集万千瞩目于一身。

没想到,还没来得及跨入2020年,就要说永别了。

据称,其实在2003年以来,就没有再发现过白鲟。

没想到,又一个物种悄悄灭绝。

留言中有一条尤其扎心:未曾遇见,已是永别。

今天,让我们再好好地认识一下它们。

关于白鲟的传说

白鲟,又叫中国剑鱼,因为吻部长得像鸭嘴,所以也有人称它们为鸭嘴鲟,属于软骨硬鳞鱼白鲟科。

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吻长,吻部可占体长的三分之一。

体型优美,呈梭形,胸鳍前部的身体平扁,后部略侧扁。背部灰 *** ,腹部白色,各鳍灰白色,尾鳍外缘为青灰色。

别看它们长得很另类,其实它们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在地球上生存上亿年之久了,在古代被叫做“鲔”。

1991年,在辽宁凌源发现了一件具有长吻部的鱼类化石,经过古生物学家鉴定,属于白鲟科。这说明,它们与其他鲟类一样,早在侏罗纪时期就已经出现,早白垩纪时期或更早就在 *** 进化上分开了。

然而后来白鲟科下仅存2种,就是白鲟和匙吻鲟。

白鲟主要生活在长江的干支流中,如沱江、 岷江、嘉陵江、洞庭湖、鄱阳湖及钱塘江,而匙吻鲟则住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白鲟和匙吻鲟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白鲟的吻尖细,喜欢吃鱼,而匙吻鲟的吻宽扁,更爱浮游动物。

白鲟的习 ***

繁殖:

每年的2~3 月,白鲟会上溯到长江上游产卵,一般在晚上至黎明。

它们的卵带粘 *** ,沉到水里,有时候1尾可以产下 20 万粒卵。

它们生长速度也很快,尤其是当年孵化出的幼鱼更是如此。

个头:

民间渔民流传“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其中“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鱼”就是指白鲟。

它们在7~8龄成熟时,身长就能达到2米,体重25公斤。

2007年,发现的一条白鲟体长约3.6米,是近些年来已知的更大一条。不过,根据动物学家秉志记载20世纪五十年代有渔民在南京曾捕到7 米长的白鲟,体重908千克,这是世界上淡水鱼类体长度的更高记录。

摄食:

白鲟是一种肉食 *** 动物,以其他鱼类为食。不过,也会随季节和环境发生变化,比如在长江上游春夏季会以鲷鱼为主,秋冬季则以虾虎鱼和虾类为主。在长江下游江段以鲚鱼和虾蟹类为主。

而且它们食量很大,一次进食量可占体重的 5%,只要吃饱一次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再摄食。

还能人工繁育救活吗?

早在1983年,它们就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类特有珍稀动物,可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还是没能保住。

很多人可能会疑问,为何不进行人工繁育然后放生。但现实的情况没有那么简单。

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可以捕捉到白鲟的幼鱼,可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探索出白鲟的繁育技术。当后来具备白鲟繁育技术之后,却再也捕捉不到鱼了。也就是,白鲟并没有等到人类技术进步可以挽救自己的那一天。

2003,中国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放生一条白鲟,此后白鲟便消失匿迹。200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白鲟列入“极危”等级。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和张辉博士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文章透漏,白鲟在2005-2010年时已经灭绝。

如何定义一个物种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于灭绝做出了定义:

“某一分类单元的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则认为该分类单元已经灭绝。如果无法确定最后一个个体死亡,在50年内没有发现该个体,就认为该分类单元的物种绝灭。”

实际情况要想确定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死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未来量化物种的生存状态,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 *** 灭绝”。

功能 *** 灭绝是指即便该物种还存在,也无法在自然状态下拥有维持繁殖的能力。

因为,从遗传上看,一个物种想要生存繁衍下去而不至于 *** 繁殖,需要一个最小有效种群。不同物种的最小有效种群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早在1993年白鲟就已经被科学家认定为功能 *** 灭绝。

从进化历史上看每一个物种都可能灭绝,旧的物种灭绝为新的物种提供生存的机会。

可是物种多样 *** ,与生态 *** 息息相关,人类也是生态 *** 中的一员,生态 *** 出了问题,人类也无法幸免。

希望不再有动物灭绝

标签: 剑鱼 营养 功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