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麻花是涞水县南峪村山上的一种野花,当地村民将它们采下来,晒干做成一味调料,入菜奇香,因此南峪村的民宿也以此得名。
南峪村在河北涞水县三坡镇东南部,位于北京房山的十渡和河北涞水的野三坡之间,是拒马河畔的一个美丽宁静的小村落。
由于地处太行山余脉这里山多,石多,土地贫瘠,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中国扶贫基金会选择了南峪村15座废弃的老宅院落,充分利用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设计师重新设计规划,保持原有村中宅院的特色,修旧如旧,使这些民宿与村中的宅院、景观和谐统一。
这里紧靠十渡和野三坡,处于太行山余脉,山清水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进入室内,现代化简约风格,让人仿佛置身梦境,流连忘返。
修旧如旧充分体验那山村的自然风貌。
这是个好地方,无人打扰,空气新鲜,非常适合城市里压力太大的人到这里放空一下自己的身心。可以悠闲爬爬山,玩玩水,即使就是在这里看看书、沉淀自己都是好的享受。
竹林土房分享着美丽的田园风光。
时尚和老宅有机相结合,美的享受。
麻麻花炭火锅,这里的特色,围坐在火锅前品尝着美食冬天更大的享受。
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吃的绝对放心。
特色焖饭好吃,没有二大碗是不会放下筷子的。
利用这里丰富的野山楂资源, *** 成山楂汁,酸甜可口,很是 *** 。
我喜欢这里的环境和餐食。这里既有乡间野趣,又有绿色农家菜品,而且菜品都老新鲜的,山楂汁、麻麻花炭火锅、焖饭、麻麻花瓜条,都是别的地方吃不到的时令小菜,舒适、干净、时尚。
来源:新华网
游人从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民宿前走过(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的南峪村曾是日趋“空心化”的环京贫困村。借助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三星联合启动“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产业扶贫项目,南峪村“麻麻花的山坡”民宿品牌项目帮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南峪村 *** 支部 *** 段春亭介绍,南峪村盘活乡村资源,成立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村民闲置多年的老旧民宅流转到合作社,采用保护 *** 规划,按照“修旧如旧”加以特色改造,并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指导思想,改善村庄环境,重塑乡村价值。
如今,“麻麻花的山坡”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昔日的贫困村成了“网红打卡村”。
这是9月4日拍摄的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民宿群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南峪村“麻麻花的山坡”民宿管家在整理民宿(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这是9月4日拍摄的保定市涞水县南峪村民宿一角。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南峪村 *** 支部 *** 段春亭(右)向民宿管家了解情况(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南峪村 *** 支部 *** 段春亭在接听 *** (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乡土乡亲」麻麻花 扎麻麻 摘麻麻 泽蒙蒙 你懂得吗?立秋过后,麻麻花次第 *** ,有的三五株一簇,紧紧靠拢;有的稀稀疏疏,夹杂在野草之中,婷婷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尽情绽放,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它们纤细的枝干上顶着一朵俏丽花儿,随风尽情摇曳着,老远就能闻着那淡幽幽的花香,心情得到 *** 的放松,在大自然中感受久违的舒畅!
“麻麻花”,有的地方叫“辣麻麻”、“泽蒙蒙”。其实它的学名细叶韭,属草本百合科,叶细近圆柱形,花梗有纵棱,伞形花序六束呈半球形松散状,花开淡红色或白色,味芳香稍辣,可作调味品食用。麻麻花常生长在乡野荒坡。家乡人前面冠以“扎”这一动词,意为“摘”,形象逼真,动感十足。
童年时跟着大人走向原野,小心翼翼地把花朵掐下来装进袋子里,采回来的麻麻花不用洗,原因是生长于大自然的它本身已经很干净,再者是洗过味道就不纯了。母亲在案板上将麻麻花剁碎放在老瓷碗里,用一把勺子盛上少许胡麻油,放在灶火里烧得滚烫,然后快速倒在麻麻花上面,只听得“嗤”的一声,一股烟雾升腾起来,一股奇香沁人心脾,然后放入少量食盐。
炸麻麻花一定要注意火候,火小了香味出不来,火大了易烧焦糊,炸到色泽金黄恰到好处,炸好的炸麻麻是吃莜面配汤汁、吃面条的好调味品,有了麻麻花那种独特的香味,会让人食欲大开,吃后回味悠长,调剂滋味的同时还平添了几分乡野气息。麻麻花那纯净、本真的清香是大自然回馈人类的礼物,麻麻花不仅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无论调味、凉拌菜、做馅、腌制均为不可多得的美味,属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麻麻花含丰富的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和 *** 所需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开胃消食、健肾 *** 之特殊功效。无论走多远,心里依然记得它的滋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麻麻花又何曾不是啊!童年时每一次寻觅、采摘、品尝,都是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都是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一次 *** 放飞,至今仍然难以忘怀。
长得酷似韭菜,花朵是上等调味品,150元1斤,山中碰到别不识导读:它叫擦蒙花,是野菜中的“奢侈品”,150元1斤,山中碰到记得移栽
春天的时候,各种野菜轮番上阵不说,而且还有很多的植物也在春季争先恐后的开花了。其中就有不少植物的花朵,是难得的美味。之前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了不少可以食用的花朵,比如构树花、槐花、核桃花等。
其实在山上能被采摘来当野菜吃的花朵还有不少,有一种植物长得很像韭菜,就连花朵也非常相似,茵陈被称为“野韭菜花”。但是它却是野菜中的奢侈品,只因为花朵是上等的调味品,一斤能卖到150元,希望大家见到了别不识货,记得把它移栽回去。
摘蒙花的科普
在过去民间一直叫它野韭菜花,可是后来改名为擦蒙,据说这个还是慈禧太后赐名的。民间传说有一年慈禧和她的 *** 出去打猎。到了黄河岸边的一户渔民家中吃中饭,当时渔民就把自家的拿手菜——黄河鱼拿出来招待他们。这父女俩吃后赞不绝口,即便是后来入宫了,也非常怀念这道鱼的味道,可是后宫的御厨想了很多办法,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有做出来。
御厨没有办法,就去到黄河岸边这户渔民家中请教,渔民一听就直接去到后山上采摘了一把野韭菜花,告诉御厨加入这个花就可以了。后来御厨回到皇宫后,真的做出了慈禧满意的味道。因为她说野韭菜花名字不好听,于是就赐名为摘蒙花。
摘蒙花在我国的分布很广,而在各地的名字也有所不同,它的名字粗略统计有二十几个,比如野韭菜花、麻麻花、扎蒙花、扎蒙蒙、摘蒙蒙、泽蒙花、麻麻花、贼麻花、茉茉花、天香花等等。有些人可能听到这些名字有点懵,但是对于识货的人来说,它却是难得的美食,是上等的调味料。
摘蒙花的学名叫细叶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它长得和韭菜如此相似了。它是石蒜科、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这种植物的鳞茎是数枚聚生的,并且叶子是近圆柱状的,但是和韭菜又有点区别,那就是叶子更为细长,也要粗糙一些。到了夏季的时候会开白紫色的小花。
摘蒙花的价值参考
摘蒙花的嫩叶和花朵都是可以食用的,但一般很少有人食用它的叶子,基本都是采摘花朵来吃。在过去一到摘蒙花 *** 的时候,农村的人就会漫山遍野寻找它的花朵,确切点说是它的花蕾,只因它是上等的调味料,在广大的北方地区一直是很受欢迎的传统调味品,一般是以干制为主,但是也可以腌制食用,这样也能保存更长的时间。
很多人应该都有吃过韭菜花做的酱料,而摘蒙花做的酱料要比韭菜花的更香,并且更加的美味。北方人普遍喜欢吃面食,无论是用它拌面条,卷大病,还是馒头、花卷等,都是非常的下饭、可口的。
在市场上,摘蒙花晒干之后,如今要卖到150多元一斤,堪称是野菜中的奢侈品,所以很多人见到这种植物,一般都是舍不得吃的,很多人常把它拿来送礼。尤其是很多城里人去到农村了,都特别想要这种东西,但是现在花钱也难买到了。
结束语
摘蒙花的生命力非常强,一般是在一些人迹罕至的荒山里面生长。它具有很强的耐旱 *** ,只要有点阳光,然后再给点土壤就能生长。因为近些年野生的摘蒙花少了,所以有些人特意把它采挖回去,栽种在自家的菜园子或者是院子里,没多久就会长出来了。而且就算是被采挖过的地方,过不了的多久又会长出来,并且是成片的生长。
所以大家如果在山中见到这种植物,记得把它移栽回去。它的价值很高,晒干了150元一斤,可别不识货。不过,对于吃不惯的人来说,光是闻一下就会想吐哦。
家里来客不知道怎么安排?这里有9道美味家常菜,收藏好总能用到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美食自媒体,我是美食领域创作者锦绣V山东:“专注美食,让生活更有味。”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几道家常美食的做法,这几道美食也是深受大家的喜欢,而且是很常见的几道美食。天天用普通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餐食。同时也希望今天的美食能够给你带来一整天的快乐。
【老坛酸菜回锅肉】
主料
老坛酸菜:200;五花肉:100;蒜苗:适量
辅料
豆瓣:适量;油盐:适量;姜葱:适量
具体步骤
之一步
准备好食材,肉切片酸菜切丝
第二步
锅里放底油炒香郫县豆瓣,放入葱姜蒜炒香,放入回锅肉炒至打卷
第三步
放入酸菜炒干水分,放入适量白糖提鲜,放入青蒜苗炒匀
第四步
炒出蒜香即可出锅享用,酸辣鲜香很下饭。
封缸肉土豆泥
肉片先煮入底味再过油,香而不腻,搭配口感沙沙的土豆泥同炒,出锅前再加入大同特色和子面的增香法宝油泡麻麻花,使菜品香味别具一格。
提前预制:
1、土豆3斤去皮,改刀成长10厘米、宽、高各1.5厘米的条铺入托盘中,入蒸箱蒸10分钟至熟透,取出待用。
2、带皮五花肉5斤,脱毛后改刀成长、宽各10厘米的方块,装入锅中,加清水没过,加适量的葱段、姜片、八角、花椒、盐和麦芽糖100克,大火烧开,转小火,煮20分钟,至肉块可以用筷子轻易扎透,捞出后控干水分,入八成热油中小火炸至肉皮呈红色并鼓起小泡,捞出晾凉,改刀成片待用。
走菜流程:
锅入胡麻油15克烧至五成热,下葱花、蒜末、干红椒节爆香,下蒸熟的土豆400克,边炒边捶,将土豆捶成泥,下肉片150克,调入盐5克、味精3克、鸡粉3克、胡椒粉2克炒匀,下入油泡麻麻花翻匀即可。
油泡麻麻花:
胡麻油烧至四成热,冲入装有麻麻花的盛器内将其完全浸没,搅匀即可。
香甜玉 ***
原料:
玉 *** 120g、山 *** 50g、胡萝卜80g。
调料:
牛奶10g、蜂蜜10g。
做法:
1、山 *** 、胡萝卜切丁备用。
2、锅内少放一点点黄油,加入所有的材料,放牛奶、蜂蜜小炒一下就可以。
萝卜丝炒虾皮
【所需食材】:虾皮100-200g(不但美味可口,还可以补充钙质,听说虾仁中的钙质更容易被 *** 吸收)、白萝卜100-200g、料酒3-6ml、食盐2-3g、香菜5-10g(如果家里人不爱吃香菜的味道,也可以替换成葱花,也可以起到增加菜品口感的作用)、酱油3-5ml
【烹饪步骤】:
步骤1
把我们需要的白萝卜、虾皮、香菜、酱油等食材和配料都准备好,其实虾皮也可以用虾仁作为替代,但是虾仁还要剥壳腌制非常的麻烦,而且营养价值方面虾皮和虾仁也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为了便捷我们还是选用虾皮好了。
步骤2
准备一个干净的小碗,将白萝卜冲洗干净切成细丝,放入碗中,再加入2-3g食盐,搅拌均匀后,腌制10-20分钟。(白萝卜用食盐腌制后,吃起来会更加清脆可口)
步骤3
待到白萝卜腌制好后,往锅中倒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倒入白萝卜,焯1-2分钟,萝卜焯好后捞出备用。(不要直接放入锅中,等到水烧开再下入白萝卜,这样焯好的白萝卜,吃起来会更加美味)
步骤4
锅中倒入少量的食用油,大火烧热,倒入虾皮,翻炒几下,再倒入3-4ml酱油、3-5ml料酒,均匀翻炒一会儿。
步骤5
待到虾皮快要炒熟的时候,下入萝卜丝,均匀翻炒1-2分钟,随后将香菜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和其他菜品一起翻炒几下,待到香菜断生后就可以关火出锅了。(如果家里有人受不了香菜的味道,可以替换成葱花,也可以起到提升菜品口味的作用)
步骤6
清香宜人、脆嫩可口的白萝卜炒虾皮就烹饪好了,肉类美食吃腻了,来上一口,解腻又美味老香了。
【烹饪总结】:
一、虾皮中也有着盐分,所以菜品不需要过多放置食盐。
二、白萝卜一定要用食盐腌制一下,这样烹饪出来才会更加美味可口。
卤水猪耳朵
材料:
猪耳朵、老卤、卤炖料包、老抽、 *** 、盐、料酒、葱、姜
做法:
1、准备好所有的食材,锅内放入适量水,猪耳朵洗干净入锅焯水捞出凉水冲洗控干水分备用。
2、老卤放入锅中小火加热化开后再加适量的清水放入猪耳朵。
3、再加入卤炖料包,加入葱姜,倒入料酒,再加入老抽。
4、再加入 ***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卤煮 40 分钟后加入盐调味。
5、关火后加盖焖至 20 分钟后捞出晾凉切丝即可。
香辣砂锅鸭
材料:鸭肉、猪肉、香菇、葱、姜、蒜、高汤、盐、酱油、醋、料酒、味精、辣酱
做法:
1、将鸭肉切成小块;
2、炒锅上火,油至五成热,下入猪肉片和香菇煸炒,放入葱、姜、蒜炒出味;
3、然后放鸭块,加高汤和盐、酱油、醋、料酒、味精,开锅后一起倒入砂锅,用微火炖30分钟左右;
4、另起锅放底油,下辣酱和蒜片煸炒出味,倒入砂锅加盖上桌即可。
沙茶牛肉
食材:牛肉150公克、空心菜300公克、蒜头3粒、沙茶香辣酱2大匙、蚝油1茶匙、盐1/6茶匙、细糖1/2茶匙、料酒1茶匙、水15ml、太 *** 水1茶匙、香油1茶匙。
做法:
1、牛肉洗净切片,放入腌渍料里抓匀腌渍20分钟备用。
2、空心菜切小段洗净沥干水分;蒜头切末备用。
3、起一锅放入约2大匙沙拉油,将作法1的牛肉下锅以大火炒至牛肉表面变白捞出。
4、另起一锅放入1大匙油,将作法2的蒜末及沙茶香辣酱入锅以小火爆香。
5、加入蚝油、盐、细糖、料酒、水拌炒均匀。
6、牛肉以大火炒5秒后加入作法2的空心菜炒约半分钟。
7、以太 *** 水勾薄芡,拌炒均匀后洒入香油即完成
酸汤金菇肥牛
原料:肥牛片350克,金针菇100克,土豆粉100克,鸡蛋2个。
调料:自熬豆油、猪油各25克,青红椒段各10克,野山椒3克,黄灯笼辣椒酱3克,葱段3克,蒜泥2克,姜末2克,白醋30克,盐5克,鸡精、味精各2克。
*** :
1、肥牛片、青红椒段分别飞水,捞出沥干备用;鸡蛋磕入碗中,搅匀打散。
2、锅入自熬豆油、猪油烧至四成热,倒入蛋液。
3、小火炒成蛋碎。
4、下入蒜泥、葱段、姜片、黄灯笼辣椒酱、野山椒煸炒出香,冲入鸡汤700克,加白醋、盐、鸡精、味精调味,大火烧开。
5、下入土豆粉、金针菇,大火烧2分钟,捞出装盘。
6、将汆过水的肥牛片、青红杭椒一起下入原汤中煮1分钟,起锅浇入盘中,表面点缀少许香菜段即可上桌。
爆炒猪头肉
需要食材:猪头肉、尖椒、豆油、盐、酱油、五香粉、味精、大葱、姜
具体做法:
1、尖椒清洗干净后,斜切成菱形片;熟猪头肉切成薄片;
2、炒锅放入适量油,开大火,放入葱、姜进行爆炒出香,倒入猪头肉快速翻炒;
3、倒入尖椒、酱油、五香粉和少许盐,翻炒片刻后即可出锅。
凉拌茄子
食材
茄子、葱、蒜、辣椒面、小米辣、豆瓣酱、生抽、味精、盐、醋
做法
1、小葱切成碎;蒜切末;小米辣切成碎;豆瓣酱也取适量切成碎。
2、锅中烧水,将洗干净的茄子放入蒸屉蒸熟,出锅晾凉撕成条状。
3、将撕好的茄子,摆入盘中。
4、碗中放入蒜末、小米辣、盐、味精、辣椒面、葱花,将烧好的热油倒入其中,再加入适量的生抽、醋、豆瓣酱拌匀。
5、将调好的汁倒入撕好的茄子上面,吃的时候拌匀即可。
干锅鸡翅
食材:鸡翅、洋葱、青椒、干辣椒、葱姜蒜、盐、糖、料酒、老抽、生抽、醋。
做法:
1、鸡翅洗净沥干后加盐、料酒、生抽、老抽、醋和葱、姜拌匀腌制3小时以上。
2、鸡翅下锅,调小火煎熟。
3、另起油锅,倒入蒜炒香后加入牛肉酱、洋葱、糖、青红椒炒均匀,即可
菠萝糖醋排骨
准备食材:排骨1斤,菠萝1个,番茄3两,白醋两大勺,甜醋两大勺,白糖一小勺,生抽一勺,蚝油一勺,老抽一勺,清水一碗,盐、蒜瓣各少许。
做法步骤:
1、菠萝去皮切块备用,排骨洗干净切段,沥水;
2、热锅,爆香蒜瓣,加入排骨干煸至变色,加蚝油,白醋,甜醋,白糖,生抽,老抽,清水,焖煮排骨约二十分钟;
3、放入菠萝,番茄,一起煮约5分钟至收汁即可食用。
我是美食领域的作者锦绣V山东,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要是大家不知道每天吃什么,欢迎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好吃的食物。每日更新文章,不见不散,欢迎转发,让更多爱美食的人一起分享。
三晋美食:舌尖上的莜面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环球网文旅特约作者 米广弘】莜面是莜麦加工而成的一种面粉,莜麦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多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种植。过去,人们很少能吃到精细的麦面,只能以莜面代替,应了民歌里所唱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茶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 *** 蛋。”如今看来,单一的物产似乎并没有对那个年代的人们造成困扰,相反,在漫长的岁月里变着花样吃莜面,硬是将莜面这种粗粮吃出了“满汉全席”的丰盛感。
图:米广弘
若说有什么好吃的能让有“老饕”之称的汪曾祺老先生念念不忘,并将其写进小说里,兴许只有莜面了。他在《七里茶坊》写到:不大一会,莜面蒸上了,屋里弥漫着白蒙蒙的蒸汽,很暖和,叫人懒洋洋的。可是热腾腾的窝窝已经端到炕上了。刚出屉的莜面,真香!用蒸莜面的水,洗洗脸,我们就蘸着麦麸子做的大酱吃起来,没有油,没有醋,尤其是没有辣椒!可是你得相信我说的是真话:我一辈子很少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三生三熟,“三十里莜面”。莜面好吃,但不好做。经过千百年经验积累,善吃莜面的人总结出了“三生三熟”之法:收割莜麦后,脱出麦粒是生的,是“一生”;脱壳的麦粒,需在锅中炒熟才能磨面,是“一熟”;炒熟的麦粒磨成粉,又回归生,是“二生”;用滚烫的沸水和面再次烫熟莜面,是“二熟”;和好的莜面趁热搓成各种样子,还是生的,是“三生”;搓好的莜面上锅蒸制后,可以食用了,是“三熟”。任何一熟不到位,味道就不对了。莜面属于粗粮,因其所含膳食纤维量较高,极其“抗饿”,故在山西一带流传有“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的说法。当地人说莜面“沉”,吃多了会不舒服,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以前,出远门的人才会多吃莜面,出发前,就装了满肚子的乡愁。
图:米广弘
搓一搓,搓出各种形。最经典的莜面美食,都离不了搓一搓。莜面栲栳栳,又叫“莜面窝窝”,是山西高寒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属于晋菜。它工艺讲究,成形美观,口感劲道,再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真可谓“一家吃着十家香”,难怪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除了窝窝,山西人最喜欢吃的就是莜面鱼鱼。从和好的面上揪一团下来,搓成两头尖中间圆的鱼形,长短全凭自己把握。如果面团没搓长,用大拇指往前一推一搓,就又变成了“猫耳朵”。
做成条,冷热两相宜。因为莜面“耐饥”,晚上吃了不容易消化,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是在中午吃,这样也显得比较正式。以前人们家里很少有饸饹床,善制莜面的家庭主妇可以徒手搓出又长又细、类似饸饹的“莜面绳绳”,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 *** 饸饹的床子,莜面饸饹就成了最简便、最常见的莜面美食。莜面饸饹有多种吃法,大致分为两种——热吃和冷吃。热吃是指在蒸好的饸饹里浇上热汤吃,或是晾凉用油炒着吃。而冷吃即凉拌着吃,把和好的莜面擀成薄片,两面抹上食用油,放进笼屉中蒸熟后取出晾凉,切成条状,加入青椒丝、黄瓜丝,再放盐和少许辣椒油凉拌,最后来一点灵魂调味品老陈醋,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图:米广弘
莜面饺饺,老一辈的记忆。莜面饺和平时吃的饺子听起来感觉很相似,实则完全不同。莜面饺饺里包的馅多是土豆丝、酸菜丝、苦菜等,包好后放在蒸笼里蒸熟即可食用。老一辈的山西人吃莜面饺饺,喜欢浇上麻麻花,这样吃才地道。麻麻花在山西各地都有,只是叫法不一,它其实是一种野生的香料,开花时摘下来晒干,吃时放到加热后的胡麻油里一炝,瞬间香气四溢,拌到莜面饺饺里,更是让人食欲大开。
莜面和土豆属更佳组合。在山西,莜面与土豆是绝佳搭档,光是这两样食材就能做出好多道莜面美食。将蒸熟的土豆捣成泥,与莜面放在一起继续蒸,可以做成莜面土豆饼。将山 *** 用磨擦擦成末,清水淘过后拌入适量莜面,把面和得稀一点,用抿床下锅即做成了磨擦擦抿面;倘若不用抿床,直接取一些和好的面放到铲子上,用筷子一股一股拨下锅,便是人们常说的“抿八股”。当然,莜面和土豆组合起来的最经典吃法还要数做成窟垒。把蒸熟的土豆压碎,加入莜面和盐,用手搓成小疙瘩状放入蒸笼里蒸熟,最后倒在油锅里干炒,待疙瘩变成焦 *** 即可出锅。
没吃过和(huo)子饭,你就不算一个地道的山西人地域不同的人,饮食习惯总是跟当地盛产的食材有关,山西人的饮食习惯也是如此,山西是典型的北方省份,食材自然没有沿海省份来得丰盛,食材大多数以主粮为主,也因此山西人的吃食主要是围绕面食展开的。
但就一个面食的吃法,山西人可以做出面条、馒头、饼子、油糕、拌汤等等,多到不胜枚举的吃法。山西还产小米,所以,喝小米粥也是山西人更爱的吃食,而且小米粥的养生效果那是有目共睹的。
在山西有这样一种吃食,将小米粥和面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碗饭,有米,有面有菜,味道够好,营养也够全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也只有在秋收的时候,人们能大快朵颐吃上几大碗这样的和子饭。
和子饭的做法不难,和子饭,这里的和读作huo,所以顾名思义就是一顿食材搅和在一起。烧一大锅水,下入少量的小米和黄豆,一定要用黄豆而不是绿豆,咱也不知道为啥,反正从小到大吃的就是黄豆,所以自己做也用黄豆好了。
新鲜收割的豆角、南瓜、土豆,豆角掰成长段,南瓜、土豆切滚刀块,一起放入锅内煮。然后准备面条,山西人但凡会做饭,整些面食那都是手到擒来的小事。当和面、擀面、切面一气呵成时,锅内的豆、瓜也煮得差不多了,下入面条煮熟关火。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葱姜蒜切沫,如果你还有这种只有山西北方和内蒙才有的特产麻麻花那就更完美了,另起锅红油,油烧红之后,放入葱姜蒜和麻麻花爆香然后迅速将热油倒入煮和子饭的锅内,一定到听到“呲”的一声。
一锅香气四溢的和子饭就完成了,快拿大碗来,盛一碗大快朵颐吧。
舌尖美食:忻州和子饭
和子饭,是山西人家的一种民间饭。忻州地处北方,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和小米为主,冬季严寒,日常饮食以面食为主。长久以来,忻州人对面食的钻研和发明,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美食。
“米汤锅里煮片子”是杂粮之都忻州地道的家常做法。以路为界,路东的居民喝“豆散散”,路西的居民喝“钱钱” (是指将清水泡涨后的黄豆用石碾压扁)。河曲一带居民常吃一种特有的酸捞饭,做法是把米放入特制酸汤内,在15摄氏度以上浸泡4至8小时后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粥,特点是味如酸奶,黄亮筋韧,清热解渴。
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和子饭"的 *** *** 、辅料配备各具特色。有的以小米为主,加煮红薯、山 *** 蛋、黄豆、糊面;也有的米面各半,加煮南瓜、白菜、拌面;还有的米少面多,加煮大量萝卜条等等。中医讲:不偏不倚之谓中!和子饭把小米、面食佐以山 *** 蛋等材料中和在一起,熬制而成,与传统中医有了内在的联系。饭中有蔬菜,根茎类食物、黄豆、尤其是杂粮,很好地把各类养生食材完美结合起来,这是集炝、炒、熬为一体的调和饭。
曾经的午后,忻州的女人速速把锅碗收拾停当,添上一大铁锅水,水是地下井水,撒一勺花椒粉进去。另用小炒瓢把小米炒香,下锅。南瓜、土豆疙瘩、干豆角这些不容易煮熟的菜蔬跟炒米一块入锅,再扔一把黄豆。火膛里糊上稀煤,就可以放心地串门儿去了。待到天傍黑时回来,和子饭熬得恰到好处,汤不粘,菜不烂。添炭加火,再下白菜、菌菇这些易熟的菜。趁这一小段熬煮的空档,擀一把杂粮细面条。大火把面条煮熟,就是一锅好饭。
各种干货菌类的维生素全部融入汤中,营养丰富,故而又有“和子饭,山珍海味全席筵”的说法。和子饭还有一道最要紧的工序,用一把铜勺在炭火上烧热,浇上胡麻油,把生姜、蒜末、老葱炝进去,盐、生抽、老陈醋调味,放入麻麻花,只听得哧啦一声,随着烟气一股奇香,沁人心脾,将之一起倒入和子饭,瞬间满院半个村飘出香味儿,那是稻谷满仓丰收的味道,是离家儿女归乡的味道,是抚慰人心的味道。如在夏日,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围着一锅和子饭,一揭开锅盖,连伏在墙头的黑猫都循着香味跳下来。
过去,忻州各区县,有的红白喜事上,大锅饭的和子饭是否 *** ,就在于厨师最后一道炝锅的功夫。随着灶前的鼓风机嗡嗡嗡响,和子饭在大铁锅里沸腾起来。这时,“哧啦”一声,炝得香喷喷的调料进锅了。麻麻花洒在和子饭上,绝对有一种扑在大鱼大肉上的感觉。看吧,场院里,井台上,果树下,到处是圪蹴在地上,抱着老海碗,呼溜呼溜吃和子饭的人。这会儿可没人拉闲话,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哩!做大锅饭的厨师,没念过技校,也没有上过培训班,但他们做出来的饭菜就是能让老百姓吃得心服口服,频频竖起大拇指。
和子饭属稀饭类,是稀粥的新种。将熟时,有的地方还把莜面均匀地撒向稀粥锅内,边撒边搅,勿使结成干面疙瘩,连接不断搅动,直到看不见干面的痕迹,再熬稍许,闻到莜面香味,既已制成,有莜面在内,十分顶饥。
和子饭稠稀浓郁,入口即化仍有嚼劲,轻轻滑过口腔,随即流过咽喉,顿时一股暖流进入胃中,暖了胃也暖了心,再品尝菜蔬,在舌尖上留下了熟悉的味道。和子饭流行范围广,深受群众欢迎,一者,原料都是当地特产 *** 便宜;二者,营养价值高,利于身体健康;三者,稠稀适度,吃起来清淡、香甜,无论吃荤、吃素的人,都会 *** 胃口,增加食欲。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粗粮野菜反而成了餐桌上的新宠,不少饭店都推出了和子饭。然而真正要留住一碗正儿八经的和子饭,还得要守住一盘土灶,留住一个原味的乡村。在外的忻州人,说起家乡的 "和子饭",都是望梅止渴,津津乐道,乡情缕缕,回味无穷。(文图:米广弘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拐过弯道行至河北省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映入眼帘,满目皆是翠绿。脚下石板路干净光洁,三两村民在道路一侧闲话家常。这是现在的南峪村给人的之一印象。
曾经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
南峪村以前可不是这样美丽闲适。早些年,村里人为了生计大多外出打工,村子除了春节期间是热闹的,在平日里大都死气沉沉。
全村4个自然庄共224户671人。2000年左右,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贫困户175户463人。2016年,这里依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103人,是典型的贫困村。
那些年,赶羊上山,羊儿吃草,羊儿日复一日的啃食让山坡没有了绿色,土层 *** 出来,格外刺眼。
好好的青山被吃秃,村民心里是啥滋味?
“那年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让养羊,思想工作难做啊。”面对记者的疑问,村支书段春亭无奈地说,“村子多山多石,人均不足半亩地,种庄稼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在家的人只能靠放羊维持生计。人要吃饭,羊要吃草,但管不住也得管。”
在村 *** 支部的有效管理下,严令禁止上山放羊逐渐被村民接受。几年之后,山上的绿色又回来了。
虽然西部不远处就是野三坡景区,更与北京市房山十渡景区相邻,但南峪村仿佛被世界遗忘。“十里不同天”,拒马河西岸有一条通往野三坡景区的通村公路,每逢周末,村民就会看到许多自驾车、大巴车前往野三坡。河对岸热闹非凡,住宿、餐饮的生意红红火火。南峪村村民看在眼里,心中满是羡慕。“我们自己一年到头没啥收入,家里小孩读书,负担重啊。”村民李大婶感叹着说。
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给村民谋生路,成了段春亭更大的心病。
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
村里悄然发生变化,始于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项目中获胜。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中国三星集团经过三轮考察、三轮评审以及一个试点项目的评选过程,从河北省5个贫困县的22个贫困村中,最终确定涞水县南峪村作为项目实施村。
出门抬头是青山,举目远眺皆绿色。能够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与南峪村独特的生态禀赋分不开。
“还记得最终评审时的比拼,我是铆足了劲一定要为南峪村争取这个难得的机会。”提起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段春亭的内心依旧难以平复。
2016年4月,南峪村成立了涞水县南峪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年,南峪村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民宿等项目陆续启动。当年就有两套民宿改造成功,并在运营两个月后获得8万元收入。
2017年村里完成6套民宿改造,6月1日民宿投入运营。2018年年底又改造7套民宿和一套多功能会议室,到2019年村合作社共有15套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初步形成旅游扶贫产业。从此,高端民宿——“麻麻花的山坡”成了南峪一张靓丽的名片。
民宿挣了钱,村民又多了哪些收入?
段春亭告诉记者,村里确立了“一个基本,三个原则”的收益分配方式。详细来说,“一个基本”指的是全体村民共享,每人都有“人头股”;“三个原则”是“多投多得、多劳多得和帮扶贫困”。合作社产生的收益5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村集体公共事业,最后的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用于帮扶其他贫困乡村。
李大婶大儿媳正是在民宿发展起来后回村当上了“民宿管家”,这样既能拿到年底分红,还挣着一份工资,也能照顾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说这话时,李大婶满心欢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个村庄悄然践行着。
让村庄更干净整洁
民宿发展后,如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如何保证小村以干净整洁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给南峪村出了难题。
2017年8月,南峪村来了一位特殊的陌生人,从8月到10月,专职环保公益人陈立雯在南峪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推行垃圾分类。挨家挨户进行宣传指导,动员村集体力量具体落实。两个月的时间,垃圾不落地定时定点分类收运,实现了村民垃圾分类行为的改变。
以前,村民们要么随意丢弃生活垃圾,要么就一股脑地全倒在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夏天蚊蝇乱飞,冬天塑料袋乱舞。
现在每家两桶一袋,分装厨余、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有效地实现垃圾减量,厨余就地堆肥后回归土地,实现资源的更大化利用。
陈立雯不放心村民是否一直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在2017年11月底悄悄回到了南峪。“看到垃圾分类基本还保持我们10月底离开时的样子,十分高兴。”针对农村垃圾分类持续 *** 的质疑,陈立雯认为“在没有强制 *** 农村垃圾分类法规约束的情况下,垃圾分类持久 *** 取决于最基层的执行者——村委的监管”。
“每天下午5点,垃圾收运车就来村里收垃圾,我们现在都知道该怎么分类。”李大婶说,“冬天再也不会有塑料袋被风刮到树枝上的事情了。”
村子还是之前的村子吗?是,也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悄悄发生了改变,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生活也更美了。(肖琪)
麻麻花的山坡,山野博物志最美好的关系,
莫过于相互浇灌,
亲子、师生、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
自然之物,可以明眼修身养 ***
识得方能有馈
带他走进自然
汲取营养,增长阅历
北国的秋,风清斑斓,天高云淡.
山野间最朴实的果实,红彤彤黄澄澄,
结满枝头,映衬着孩子们的欢笑。在麻麻花的山坡,
跟着博物学老师,大手牵小手,
开启了一场2天1晚生动有趣的博物学自然课堂。
· 进山,识百草,寻化石
乡村是孩子更好的自然课堂。
秋日的暖阳慵懒地照在山坡间,清风抚在柿子枝头,多了些萧索的是北方的秋天,而多了些温情的是麻麻花的秋天。携来百侣曾游,孩子、父母、老师一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管家大姐带领下,队伍就这样浩浩荡荡地进了山。
刚出院子,路边一株常见的植物便吸引了老师的注意,大家都围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是茜草。茜草是一种植物染料,叶片不大,表面摸起来有点粘粘的感觉,因此也叫“拈拈草”,常生于山坡、路旁、溪边、山谷荫湿处。在山里,最普通的野草也有着它存在的价值。
老师就是身边移动的“百科全书”,孩子们一路紧跟着老师的步伐,倾听老师的讲解,不断发现和认识路边的各种植物,比如灰褐色巴掌大的叶子是什么,里面的果实可以吃吗;为什么这片叶子会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狗尾巴草怎么变成小米的呢等等,家长与小朋友们也纷纷惊叹于不起眼的植物,原来藏着大智慧。
川流不息的拒马河,是北方长年不冻河。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家,也有野鸭畅游于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鸟一定注意不要惊扰到他们,”老师如是说,“大自然中绿色是鸟儿们熟悉的色彩,而太过鲜艳的颜色可能会将他们吓跑。”观鸟知识的学习中,蕴 *** 尊 *** 灵,敬畏自然的真理。
不要觉得常见的器材就都会使用,小小望远镜蕴藏大量的实用技能。孩子们在老师的指点下认真的观看,认真倾听,将看到的一切画在了自然笔记上,画在了心里。
想识百草似神农,想以花道会师友,想探寻化石的足迹,还是就单纯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吃货?深秋的麻麻花已做好准备,柿子山楂百鸟昆虫,就差一个爱自然懂生活又有求知欲的你。
霞客,继续行!
▼麻麻花的山坡x霞客行
把博物学老师请进山谷,关于秋的一切探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