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地
过溪亭
十八棵御茶树
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
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
辩才亭
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是茶主题互动体验型博物馆。“世界茶”是它的一条完整游览主线,游客可以用静态环游世界的方式,感受世界各国人民对茶叶的喜爱。中国茶业的发展品牌化、西湖龙井茶的前世今生,是龙井馆区的展览主题之一。
过溪亭亦称二老亭,现龙井八景之一。据记载,一日,辩才送苏东坡出寺,两人边走边谈,不自觉间过了虎溪,自此桥名便改为“过溪”,后人于山岭之上作“过溪亭”。
相传乾隆返京前,见胡公庙十多棵龙井茶树雀舌初展,便亲自采起茶来。此时下人来报,皇太后患病。乾隆随手将采下的茶芽放到袖带里。太后品饮后感觉特别舒爽,病也很快痊愈。于是乾隆传旨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树。因胡公庙前一共有十八棵茶树,从此称为“十八棵御茶树。”
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是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无围墙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华茶文化为主线,讲述了茶从苍莽丛林走入市井百姓的故事。每一个展馆都从不同角度,从古至今,用文字、 *** 、器物、场景等描绘了茶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辩才法师和龙井渊源深厚。他是浙江临安人,上天竺法喜寺第3代方丈。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在钱塘履泰乡晖落坞寿圣院(现在的杭州西湖老龙井)隐居,并在狮峰山麓开山种茶。
绘图:潘泓璇
扫一扫 看 ***
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 *** !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 *** 之一,也是全球茶叶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品种。龙井茶产于中国杭州市西湖区的西湖龙井村及周边地区,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茶之一。传说古时有一条龙停留在龙井村附近的水井旁,村民发现后立即将井水倒掉,随后龙离开了。但是在离开前,龙在井边留下了一片茶叶,这就是后来的龙井茶的起源。不管这个传说是否真实,龙井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龙井茶的外形扁平,条索细直,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滋味鲜爽。其 *** 工艺十分独特,需要进行摊、揉、炒等多个环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炒制环节,炒制出来的茶叶外形扁平,色泽绿亮,香气独特,口感鲜爽,具有浓郁的韵味。龙井茶的鲜叶采摘时间通常在清明前后,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龙井茶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它富含 *** 、儿茶素、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防癌、抗氧化、降压、降血脂等多种功效。同时,龙井茶的儿茶素含量较高,具有抗衰老、美肤等功效。因此,龙井茶被誉为“绿茶之王”,是非常适合养生的饮品。
龙井茶的品质和产区非常重要。目前,龙井茶主要分为西湖龙井、吴山龙井、云栖龙井等多个产区。其中,西湖龙井的品质最为优良,因其生长于小镇西湖之畔,土壤肥沃,气候宜人,茶叶品质得以更大限度地体现。
总的来说,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 *** 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 *** 工艺。它不仅香气清高、口感鲜爽,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防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龙井茶,不妨购买一些来品尝一番,也许你会被它丰富的滋味所深深吸引。
茶叶科普| 龙井群体、龙井43、中茶108制龙井茶,有什么区别?龙井春茶上市已迎来倒计时。3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产区的龙井43正式开采,群体种也将于3月下旬开采。不过适制龙井茶的茶树品种这么多,它们又有何不同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适制龙井茶的三代优异茶树品种之间的区别。
龙井群体(群体种):之一代龙井茶树品种
俗称“老茶树”“土茶”“老丛龙井”,多品种共生,混生混育,群生群种,天然有 *** 繁殖,通过茶籽落地发芽自然成长繁殖。
群体种组成较杂,出芽略迟,一般采摘期相对较晚,采摘较龙井43晚5~10天左右。植株间差异大,导致了鲜叶大小不一,发芽时间也不一致。
茶树之间茶蓬形状差异都很大,外形茶毫较多,偏花杂不匀齐。但也因为差异较大,所以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更富于变化 *** 。
群体种做的龙井茶,一般人喝起来,会感觉滋味更加浓郁,甚至略有苦涩,因此受到偏重口味客户的追捧和喜爱。
3月6日惊蛰 群体种茶芽观测
龙井43:第二代龙井茶树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冠茶园凤凰山上‘龙井群体’中经单株选拨--无 *** 扩繁选育成功的国家级无 *** 系品种。
龙井43选育编号为6043,意指1960年第43号选种单株,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 会认定为国家级品种。发芽早,芽叶纤细秀美,叶柄基部多有“红点”。
龙井43 *** 的龙井茶,品质优良,外形色泽嫩绿,匀整秀美,香气清高,多为清香,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黄成朵。无论是长在茶园里还是冲泡后的叶底,都特别漂亮。
与群体种相比,无论是品质、产量还是效益,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龙井43对肥水要求比较高,抗寒 *** 强,抗高温和炭疽病相对弱一些。
3月6日惊蛰 龙井43茶芽观测
中茶108:第三代龙井茶树品种
中茶10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龙井43的基础上,进一步选育出来的优秀龙井茶品种。2010年被全国茶树品种鉴定 *** 会鉴定为国家品种。
中茶108春季发芽特早,发芽期比龙井43早2~4天,芽叶生育力强,持嫩 *** 强,茸毛较少。
外形挺秀,芽头壮实,香气高锐,滋味清鲜。
在保持龙井43的优良特 *** 外,抗寒 *** 、抗旱 *** 、抗病 *** 更强,持嫩 *** 强、氨基酸含量更高,加上适宜的 *** 工艺,容易有兰花香,滋味鲜爽。
3月6日惊蛰 中茶108茶芽观测
每个品种制出的龙井茶各有特点,适口为珍。正因有了品种的多样 *** ,才让龙井茶的滋味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茶叶微信公众号
为什么99%的人都买不到正宗西湖龙井?一文读懂西湖龙井最近八叔去了趟杭州,在西湖龙井的主产区逛了好几天,从一级产区到二级产区,都走了个遍。这期间,八叔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市场水深难测,真的很考验游泳技术。
一、你买的西湖龙井可能产自贵州
即使在西湖龙井的主产区,我们看到林林总总的龙井茶,也有很多不是原产地的。业内人士告诉八叔,在一级产区,能买到二级产区的龙井就算是幸运了,很多都是越州龙井或钱塘龙井,更有甚者是外省的龙井,例如贵州龙井。
说到贵州龙井,不得不谈谈贵州茶。贵州是产茶大省,但貌似很多茶叶都用来给名茶当“替身”了,除了贵州龙井,还有贵州碧螺春、贵州毛峰等等,据说还有贵州白茶、贵州铁观音。想买到原产地名茶的茶友,常常都得提防贵州茶的鱼目混珠。
看到这里,贵州人民表示很委屈。因为贵州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茶叶根本就不差,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等都是茶中珍品。只可惜,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贵州茶长期以来很少为外界所知,名气不大。直到今天,贵州茶只能给名茶当“替身”,才能卖个相对较好的价钱。
如果当年乾隆爷外出旅游,不是去富庶的江南,而是去偏远的贵州乡村游,说不定今天贵州也会有一款像西湖龙井这样的名茶哦!
当然,也有外因:其他茶区的知名茶叶要扩大生产,却遭遇了局限,例如工业侵占土地、人工成本提高等。于是,很多知名茶企都到贵州采购茶青原料。这一现象类似中国的企业给外国企业做贴牌加工。
再来说说西湖龙井。
二、西湖龙井的由来
要想喝龙井,得先知道它的由来。
西湖龙井到现在已经有了1200多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中就有过关于灵隐二寺、杭州天竺产茶的记录,从宋朝开始此茶得名龙井,但是直到清朝西湖龙井才算是名扬天下。
在这一千余年的过往中,西湖龙井茶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四海,从普通百姓闲暇的口粮茶到王侯将相收纳的贡品,从单单是国内的的名茶成为了全球的佳品,西湖龙井有了自己的时代。
在北宋的时候,西湖龙井的产区就已经小有规模,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过赞美西湖龙井的佳句“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还曾题了一块“老龙井”的匾,现在还保存在龙井茶区狮峰山下的一块悬岩之上。
到了明朝,西湖龙井茶渐渐地打响了自己的名声,成为了普通百姓家里的日常饮品。万历年间的古书《钱塘县志》有过对龙井的大力赞扬。这个时候的西湖龙井茶就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名茶。明代有关茶类的书籍《名茶录》和《全国名茶》中,西湖龙井茶都位列其中。
而到清代,有过这样的故事,乾隆多次出巡来到江南西湖龙井的茶区亲自观摩龙井的采摘和 *** ,品茗作诗,写下了著名的《观采茶作歌》。按照所排品次,西湖龙井茶便是更佳。
那么,问题来了。
三、到底什么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
以杭州西湖核心产地为主的龙井茶,历史上有5个字号,分别是5个一级核心产地:狮龙云虎梅。在这5个产地中,很多人都认为狮峰的龙井品质更好。
现代西湖龙井茶的名称由来,是源自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是新中国刚刚建立,茶叶采取统购统销模式,龙井茶5个字号合并成狮、龙、梅3个,并将其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目前,西湖龙井茶叶产区,共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总体面积有168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为西湖龙井茶的核心产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狮峰山、龙井、云栖、虎跑和梅家坞5个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核心城区之外的西湖区。
西湖龙井属于炒青绿茶,最早以本地群体种出名,后来经过茶叶专家的努力,从本地群体种上选取优良 *** 穗扦 *** 培育,成功孕育出无 *** 系国家优良品种龙井43号。相对于群体中而言,龙井43号发芽时间更早,产量更高,抗病能力更强,目前种植规模较大。
现在的西湖龙井茶,最早上市的都是龙井43号。当然还有一些假冒的以乌牛早或其他外省茶 *** 的仿制茶,真正的本地核心产地群体种还要等一段时间。
四、为什么99%的人都买不到正宗西湖龙井?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目前市场上把所有按照龙井 *** 工艺加工出来的绿茶,都当做西湖龙井贩卖。出产于杭州西湖风景区一带的正宗西湖龙井,咱就不说了。目前在浙江桐庐、淳安、新昌、绍兴等大部分地区,都生产龙井茶。比如说大家所熟知的新昌大佛龙井,嵊州的越乡龙井等等。这些茶的产量,占到了浙江龙井茶产量的90%,但对外销售时,多冠以西湖龙井的名号。
当然,这还不算,更多的是外地茶充当龙井茶来卖。前面八叔提到过,早在2月初,朋友圈就有人晒西湖龙井新茶。事实上,当时西湖龙井压根还没有开园采摘,哪来的新茶。甚至在整个浙江产区,都还没有开始采摘。这些所谓的“西湖龙井”新茶,都是外地早春茶,仿照龙井工艺 *** 而成。在这些茶中,既有从浙江引进的龙井43号和乌牛早品种,也有当地原有茶树品种。
尽管外形上可以仿制得差不多,但口感滋味和香气则无法完全模仿,品质相差甚远。曾经有机构做过盲测调查,拿外地仿制龙井和核心产地西湖龙井给专家评测分辨,结果让 *** 跌 *** ,专家认为外省仿制茶更好,而把正宗的西湖龙井当做了假冒伪劣产品。
所以,就连专家都分不清,普通消费者哪能认清,何为真,何为假。八叔曾做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大部分茶友都分不清西湖龙井的真假,不知道哪些是群体种,哪些是龙井43号,哪些是乌牛早。在大多数人看来,所有的茶都长一个样子,乍一看的确无法分辨。
可能资深一些的茶友听说过,好的西湖龙井有一种糙米色,能够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可现在这一点也被不法商贩利用。制假者通过高温辉锅,延长辉锅时间等 *** ,人为制造独特的糙米色,从而达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毕竟,只要搭上西湖龙井, *** 立马翻几番。巨大的利益,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五、如何选真正的西湖龙井?
外形扁平、光滑、尖削,嫩绿鲜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嫩绿明亮。
从外观来看,西湖龙井是黄绿色的,手工炒制的还要比机器炒制的颜色更暗一些。看嫩度的话,西湖龙井的采摘就是一芽一叶到一芽二叶初展,形态丰腴饱满的才是上品。口感上,好的西湖龙井具有明显的嫩豆花香和兰花香,冲泡后汤色嫩绿,滋味醇爽甘甜。
但是,好饭不怕晚,好茶不怕烦。要想喝到正宗的西湖龙井,还是要静得下来,耐心等待,仔细挑选,多喝多比较多尝试。你说是不是?茶友们,是否爱喝西湖龙井,对西湖龙井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八叔一起交流。
第27篇:西湖龙井的开山鼻祖,谁是龙井茶引入西湖种植的之一人?如果说,碧螺春是吴依软语的西施,那么,西湖龙井就是越国的范蠡了。碧螺春柔媚,像是多情女儿,西湖龙井却多了几分浑厚和浓郁,我甚至有些怀疑,“从来佳茗似佳人”,描述的就是碧螺春了。
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明代陈继儒的《试茶》诗说:“龙井源头问子瞻,我亦生来半近禅。”那么,龙井的源头为什么要问子瞻苏轼呢?因为辩才法师,是真正把后世的龙井茶引入西湖批量种植的之一人。苏轼为官杭州时,与上天竺法喜寺的住持辨才亦师亦友,过往甚密,因此,凭苏轼对茶的见地和兴趣,他是最有条件去求证辩才法师,去详细考证龙井的茶种缘起的。
苏轼研究认为,龙井茶种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由于经常往返于浙江天台山与杭州下天竺的法镜寺,因此,顺便把从天台山带来的茶籽,播种在下天竺的香林洞一带的。据南宋咸淳年间《临安志》记载:种植在“下天竺香林洞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者,名白云茶”
天台宗高僧辩才,在北宋担任上天竺寺住持,时间长达十七年。后被奸臣吕惠卿团伙,排挤到下天竺寺担任主持,两年后又;召回。元丰二年(1079),年届古稀的辩才法师对僧徒说:“天竺之南山,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我将老于是。”于是,他便退居在龙井山狮子峰下的寿圣院(今天的杭州西湖老龙井),不复出入。此后,辩才与寺僧开始修龙井泉,建龙井亭,并把下天竺香林洞的茶籽,种植在狮峰山麓,开枝散叶。曾是坟茔荒丘的凋敝之地,因辩才居此而闻名遐迩。从这个意义上讲,辩才法师就是西湖龙井的开山鼻祖。龙井茶和碧螺春一样,还是以地理位置命名的。
叶姑娘:评茶员
中华清和茶道研究学会
30年做茶老师傅告诉你,群体种龙井与龙井43,哪个好喝作为龙井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品种,群体种龙井与龙井43,一直都深受广大茶友们的喜爱。而这两种茶的孰优孰劣,也是茶友们津津乐道的焦点。今天,我就用30年的做茶经验来告诉大家,这两款茶的区别,到底哪个好喝。
群体种龙井是龙井茶里最早的品种,也称老茶蓬,或者土龙井,乾隆皇帝御封的“十八棵御茶”就是这个品种,它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混合茶树品种,属于天然有 *** 繁殖而来的茶株。而龙井43是中国农科院于上世纪70年代从群体种龙井中通过扦 *** 技术选育出来的,属于人工干预、无 *** 繁殖而来的茶株。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茶树外形的区别:
图左为群体种,茶树群成团簇型,且由于是天然有 *** 繁殖,每棵茶树的大小还略有参差,不像图右的经人工培育的龙井43那样,茶树群成明显的条状型,整齐一致,且每棵茶树的大小都比较平均。
二、鲜叶采摘时间上的区别:
龙井43采摘时间大约是春分时节,比群体种早个5-10天左右,正是由于这个特 *** ,所以市面上的“明前茶”也是以龙井43为主,当然这也要视当年气温而定。
三、鲜叶的区别:
群体种鲜叶芽型比较不太好看,叶片较大,色泽偏绿;龙井43鲜叶芽叶短壮而少毛,梗叶连接点为红色,色泽偏黄。
四、干茶的区别:
群体种炒出来的干茶外形较为粗壮、饱满,颜色淡黄嫩绿,接近一种“糙米色”的状态;龙井43的外形则比较紧实、扁平点,色泽偏黄。
五、香味及口感的区别:
从香味上来说,龙井43炒出来的茶会有板栗香或豆香,茶香足且纯净,整体上香味偏清新淡雅,会带淡淡的兰花香,栀子花香;群体种的茶香虽不及龙井43这样高昂,但胜在香味更加丰富厚重,除了豆香外,群体种的茶叶更兼有更浓郁的花果香,也许这就是大自然对于这种纯天然植株的特殊馈赠吧。
从口感上来说,龙井43之一泡时茶香清扬,鲜爽度很高,偏甜,口感清新淡雅,这对于刚接触绿茶的茶友来说十分友好。一般机器做的龙井43的耐泡度会差点,一般3泡之后,茶味就开始不足了,但是纯手工龙井43的话,4、5泡之后也是茶香不散的。
而群体种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比较幽香,醇厚,滋味会更加丰富,且会略微带一点涩味。这种涩味对于新茶客来说可能有些接受不了,但是老茶客却特别偏爱这滋味,认为只有带有这种味的茶,才是最地道的龙井。而且群体种相当耐泡,基本4、5泡后还有茶香,且每一泡的口感都不会差距太大。
其实,无论是群体种还是龙井43,都是龙井里优秀的品种,都是好茶。群体种好比老牌贵族,经过悠久历史的沉淀,其中的韵味也只有久经茶场的老茶客才能品的出来;而龙井43则好比新兴势力,对于老前辈群体种,它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满足了更多人对于喝茶的需求。
走 看西湖龙井是如何“炼”成的原标题:一杯龙井茶,品味江南绿 走,看西湖龙井是如何“炼”成的
图①:葛维冬在采茶。
图②:龙坞茶镇采茶场景。
杜旭琪摄
图③:樊生华在炒茶。
图④:龙坞茶镇茶园。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叶晓楠摄)
春雨绵绵,万物复苏。当下,全国广大茶区先后进入采摘季,开采面积超过3500万亩。
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 *** 茶叶的国家。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 ***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名录。这一非遗项目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的相关技艺以及赶茶场、潮州工夫茶、径山茶宴等特色鲜明的相关习俗。其中就包括了绿茶 *** 技艺(西湖龙井)。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早已闻名于世。一杯绿茶,同青砖绿瓦、烟雨水乡一起,构成了江南水乡的重要意象组合。近日,记者来到有“万担茶乡”之称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坞茶镇,实地探访西湖龙井是如何“炼”成的,并采访樊生华、葛维冬等绿茶 *** 技艺(西湖龙井)省级 *** *** 传承人,发掘非遗传承的生动故事。
每片叶子都传递着茶人手心的余温
春意盎然的杭州,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嫩绿的芽苞悄然吐新,秀立枝头,茶农抢抓时机,忙着采摘新芽。从茶山上采下的西湖龙井,经过炒制之后,沁人心脾的茶香飘散到空气中,也浸润到每一个人的心间。
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积蓄了夏秋冬三个季节的精华,其口感、品相、香气皆呈上品,备受饮茶人士的追捧,所以俗语说,“明前茶,贵如金”。
3月13日,西湖龙井茶“龙井43号”品种正式开采,西湖龙井群体种则于晚些时候开始大规模开采。
走进龙坞茶镇,满目茶山连绵青翠,一株株茶树,在春风吹拂下吐出新绿。一大早,天还下着小雨,采茶工吴大姐戴上斗笠,套上雨披,挎上茶篓,早早地和同伴一起上山采茶。经过春雨的滋润,细嫩的茶芽挤满梢头,只见采茶工在茶树间移动,单手轻轻一 *** ,鲜叶落入掌心,三五片之后再放进腰间茶篓,不一会儿,篓里已是一片青绿。
“西湖龙井明前茶有着严格的采摘标准,以保证茶叶品质。”走在自家的茶园里,葛维冬一边说,一边演示着采茶的正确手势,用食指和大拇指挟住幼梗中部,两指微微用力,鲜嫩的叶片就被摘了下来。“瞧,这些茶叶颜色很鲜亮、大小均匀,今年茶叶的成色不错。”
葛维冬家有4亩多茶园,虽然他的主要任务是炒茶,不过,他几乎每天都要上茶山看看茶叶的生长和采摘情况。“明前龙井是春天送给我们的之一份礼物,大伙都希望抓住这个时间有个好收成。”葛维冬说。
山上采茶忙,山下炒茶同样热火朝天。
新鲜的茶青采下经过摊青后,就要开始炒制了。在龙坞茶镇,几乎家家户户的茶农都在门口摆上炒茶锅,现场炒制,茶香四溢。
作为绿茶的一种,西湖龙井是以高温杀青而未经氧化、发酵的茶种,又称“不发酵茶”。常言说,“三分看茶青,七分看炒功。”西湖龙井讲求“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对 *** 技艺要求严格,其品质高低和炒茶师炒制茶叶的手艺密不可分。
樊生华介绍,目前,西湖龙井的 *** 工艺大致有9道,包括采摘、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在这9道工序中,又包括了抖、带、挤等龙井茶炒制“十大手法”。“每一道工序都很要紧。”樊生华说。
在樊生华的工作室里,分两排放着七八口炒茶锅,加上摊青架、簸篮、圆匾等工具,屋里放得满满当当。樊生华坐在炒茶锅前,拨开电源开关,慢慢预热炒锅,待温度升到200℃左右时,关闭电源,撒入青叶。开始以抓、抖的手势为主,青叶受热,散发着水蒸气,散发出树叶的清香。待青叶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磨等手势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压扁成型,炒至七八成干时起锅。
随着时间推移,屋内早已茶香四溢。“从采摘开始,经过一系列炒制环节,10多个小时后,新鲜的茶叶就成为西湖龙井明前茶,化为舌尖上原汁原味的醇香。”樊生华说。
每年,从清明节前一直到谷雨,是西湖龙井采制的黄金期,这段时间里,炒茶师争分夺秒地炒制龙井茶,樊生华也不例外。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更深夜阑,樊生华就在茶园与炒茶室间连轴转。“有时候炒茶忙起来,一天睡不上几个小时”,坐在炒茶锅前,樊生华向记者摊开手掌,这双比常人粗大厚实、布满老茧的手上,又添了几个新泡。
炒茶讲究的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茶的辛苦,在于无论你的经验有多少,想要炒出好茶,炒茶要吃的苦,每年都要遭一遍。即便是像樊生华这样的老炒茶师,要想在高温里行云流水地用手炒茶,也免不了老茧叠水泡,不过在醉心于茶的樊生华看来,这些忙碌和伤疤,并不意味着负担,反而象征着富足与充实。“只要能炒出好茶,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樊生华笑着说。
樊生华自幼生长在西湖龙井龙坞产区,13岁时炒之一锅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已沉浸在西湖龙井事业大半生,成为了绿茶 *** 技艺(西湖龙井)省级 *** *** 传承人,还当选了 *** *** 。
在樊生华看来,经过千百年的累积,茶叶 *** 工艺凝聚了茶农的智慧,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是茶人血脉里的根,是西湖龙井的魂,每片叶子都传递着茶人手心的余温。
科技和茶文化连接在一起
随着西湖龙井品牌价值稳步提升,茶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背后少不了科技支撑。目前,智慧生态防治平台、茶园无人机植保飞防“扎根”于西湖区的茶村里,机械化作业得到广泛应用,科技和茶文化连接在一起,持续激发着茶产业的发展活力。
“这些年,自从引入了科技管护手段,我家茶园的茶叶长势更好了。”成一是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村的村民,家里祖祖辈辈都种茶,一共有6亩茶园。他同时也是上城埭村的植保员。
在制茶的间隙,泡上一杯新炒好的自家茶园里的龙井,眺望着郁郁葱葱的茶山,成一心情怡然。作为一位普通茶农,他亲身感受到了西湖龙井健康发展的新变化:“ *** 给茶农发放有机肥,帮助我们用无人机喷洒、用数字化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我们生产 *** 的西湖龙井茶,还可以做到溯源。”
“就拿施肥来讲,我们茶园种植茶树,用的是菜籽饼等有机肥,这样的茶叶品质更好,香味更纯。”成一说。
坐在一旁的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会长、西湖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茶叶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商建农解释说,菜籽饼是油菜籽榨油后的附产物通过加工而成的优质有机肥料,可补充有机质、疏松土壤、改良茶园土壤环境、提升茶香品质。2018年起,西湖区向全区茶农免费发放菜籽饼肥,2022年累计发放1200多吨菜籽饼。
再说植保,“现在我们用的是无人机洒 *** ,既省成本,又省人工,防治效果也更好。”成一说。
商建农告诉记者,自从西湖区实现全域茶园无人机植保飞防后,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为减少茶叶 *** 残留污染、提升茶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全域茶园还推广使用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让茶园更生态。
“我们还引入了履带式掘耕机,集施肥、除草、耕作一体,能上山爬坡,减轻了茶园管理的劳动量。还有自动伸缩遮阳棚,可以根据晴雨进行感应 *** 作。”浙江农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郁德明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服务的专业公司,2018年后参与西湖区生态茶园建设项目。“我们主要是通过建立生态茶园植保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从事一家一户做不好的事,来提高茶叶生产农业机械化水平。”郁德明说。
在杭州龙坞茶镇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达告诉记者,该公司在龙坞茶镇光明寺水库周边自有生态茶园300余亩,邀请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机构作为茶园管理技术指导。“现在,我们采用的是天敌友好型色板、茶尺蠖 *** 诱剂、天敌友好型杀虫灯等物理除虫设备设施。”
“接下来,西湖区还将进一步依托科技创新、农业机械更新换代,让西湖龙井茶更安全、让茶园环境更美丽、让西湖茶农更舒心。”商建农说。
除了茶园管护中引入科技手段外,茶叶溯源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商建农掰着手指头算,“一般4斤半左右的鲜叶,能 *** 出一斤干毛茶,如果当年的天气状况好,可能4斤左右的鲜叶就能 *** 一斤干毛茶。西湖龙井的产量非常少,每年仅有500吨左右。”
那么,如何辨别正宗的西湖龙井茶?一个重要的办法是认准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管理办法》相继 *** ,为西湖龙井的管理、传承加上了层层“看得见的保护”。
据介绍,西湖龙井专用标识分为“证明标N(茶农用)”和“证明标Q(企业用)”两种样式。消费者通过扫描西湖龙井产品中的溯源码,可以清楚地看到茶叶生产者的信息。
让世界爱上中国茶
这段时间,每到午后,坐在师傅樊生华工作室的炒茶锅边,用 *** 放上一曲琵琶曲,严磊经常一炒茶就炒到半夜。
1991年出生的严磊,跟随樊生华学习炒茶已有6年时间了,还跟师傅一起参加过炒茶王的大赛。“炒茶是我们茶区百姓的一项传统,现在也是我的爱好。”严磊说。
严磊出身于茶农家庭,家中也有几亩茶园。严磊大学毕业后,开始正式学炒茶。平时,他忙着做纺织面料生意,但是到了清明前,他就会放下其他工作,一门心思来炒茶。
虽然辛苦,但严磊很享受炒茶过程,乐在其中。“现在我一天差不多炒茶十到十二个小时,能炒两到三斤干茶。每当看着亲手炒制出的茶叶色泽、香味、形状都接近完美时,那一刻,我是无比喜悦的。”严磊形容,那是一种“人茶合一”的状态。
严磊是樊生华的徒弟之一,这几年,跟随樊生华学习炒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比方曹洁,虽然是个姑娘家,可是很有毅力,从最开始双手不敢下锅,到现在也能像模像样地炒出一锅好茶;还有许爱,一边学炒茶,一边做直播,让更多人通过镜头来了解茶技艺。”樊生华历数着这些跟随他学炒茶的年轻人。
樊生华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传承这门 *** 手艺。“有年轻人来学艺是我最开心的事。只要他们肯学、能吃苦,我就愿意毫无保留去教。”樊生华说,“除了教年轻人茶叶炒制,从茶园翻土、施肥、修剪、除草,到采摘、摊青、保管,我都要逐一去教。西湖龙井除了我们‘两个巴掌上的功夫’,还要守护好茶叶源地,好的茶叶,好的炒茶功夫缺一不可,这是我们世世代代要传承下去的东西。”
近年来,樊生华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培训和传播西湖龙井的采摘和 *** 技艺上。从2017年开始,樊生华经常上门给周边市县的茶农上课,免费进行技术培训。从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到茶叶采摘、炒制,再到包装销售,樊生华全都倾囊相授。“在浙江省仙居县安岭乡开展培训的时候,我们确定了10户茶农做试点,这几年下来,他们的种茶、采茶和制茶技术都有了很大提升,销售收入也明显提高了。”樊生华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种茶、用茶、饮茶的历史悠久。正是以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基础,配合不同茶叶 *** 技术,形成了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等多类茶产品。众多名茶的 *** 技艺及其衍生的茶艺等,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所包含的44个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谈起中国茶的丰富内涵,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茶叶博物馆首席科学家鲁成银娓娓道来。
中国人有着“客来敬茶”的习俗,茶贯穿了中国人的生活,体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在鲁成银看来,茶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申遗成功有利于在非遗保护、延续和再创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 *** 和人类的创造 *** 做出新贡献。
鲁成银表示,“按照传统技艺炒制而成的西湖龙井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如果我们在西湖龙井产品里增加一些非遗元素,能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更多元的需求。”
3月22日,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在杭州市余杭区成立,联盟首批68家成员单位包括省内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
“联盟将与成员单位一起,协同打造‘茶和天下’发展模式,联动全省茶非遗项目和茶生活相关项目,跨界共创,打造非遗茶生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联盟还将联合相关部门、非遗保护机构、茶相关研究机构等多元力量,共同开展茶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研讨。并联合推进“茶+乡村振兴”,形成一批以茶非遗项目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带,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我们要继续将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提升茶叶品质,让茶产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樊生华说,“一杯龙井茶,品味江南绿,自古以来,茶叶就是连接文化和友谊的纽带,我想把更好的西湖龙井献给全世界的朋友,让世界爱上中国茶。”(叶晓楠 商建农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龙井茶的历史沿革龙井茶的历史沿革
翁力文
说起杭州不得不说龙井茶,龙井茶是我国绿茶中的精品,自明清起就享有盛誉,它是西湖山水和文化的载体。千百年龙井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和龙井茶有缘,不仅仅是生于此,成长于此,更是为了将其文化和技能很好的传承。
龙井茶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所以一开始的龙井茶就是以龙井村为地理坐标的,十八棵御茶、胡公庙、广福院…组成来深厚的历史文化。明朝文人屠隆就有“采取龙井茶,还廿龙井水”的诗句,之一次将“龙井茶”这个名称。最初讲的龙井茶,是西湖乡(今西湖街道)狮、龙、云、虎,后来又加上梅,梅是从云字号延生出来的产区。狮指的是狮峰山一片,龙指的是龙井村、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云指的是梵村、九溪、梅家坞,虎指的是虎跑、赤山埠、三台山一带,梅就是今天的梅家坞村。梅家坞后来龙井茶亩数规模更大(2800亩),这就是龙井茶一级产区,翁龙满杨2018年后也叫核心产区或者狮峰产区。1985年转塘龙坞原系传统旗枪茶区,开始成为西湖龙井茶生产基地。2001年6月杭州市颁布《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规定西湖龙井茶实行分级保护,分为一级保护和二级保护。据2003年茶园测绘普查西湖龙井茶区有1391.46公顷,其中一级保护区茶园基地459公顷,二级茶园基地932.46公顷。一级保护西湖乡境内:龙井、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灵隐、双峰、梅家坞、梵村、茅家埠、九溪、金沙港和南山部分和玉泉及 *** 有单位。二级保护区原龙坞镇:大清、外桐坞、桐坞、龙门坎、上城埭、长埭、慈母桥、何家村、叶埠桥、西湖茶场。根据《条例》转塘的沈家弄、横桥、转塘、江口、狮子、大诸桥、金家岭、中村、村口、双流、凌家桥、浮山、缪家,周浦的灵山、骆家埭、金马、社井、上杨、下杨、仁桥、新塘、云泉、姚家坞、张余、上堡、大岭等村。这就是现有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现状。这是市场的需要和消费的需要。
1985年,在杭州市西湖区人事局副局长新昌安山人丁明松为了使家乡脱贫,在5月25日,丁明松邀请当时西湖区农业局老局长范成品和副局长姚友才、杨文远以及经济特产站的丁安甫专程到新昌安山考察,经过考察认为安山的地理条件下的茶树品种可以炒制龙井茶。考察后安山村的丁法良和王尧灿、潘忠畗等待西湖区名茶公司学习龙井茶炒制。1986年4月丁法良在新昌安山炒出了之一锅龙井茶,由此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新昌开始推广种植龙井43号良种,广大农民都开始学习龙井茶的炒制,自此新昌点燃了龙井茶种植和炒制的星星之火,新昌茶农也走上了致富之路。
2001年10月26日,国家质检 *** 对“龙井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2005年7月15日起更名味地理标志产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核准,“龙井茶”证明商标保护的生产地域涵盖了“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共十八个县市区。即:西湖区(西湖景区)、萧山区、滨江区、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绍兴的新昌县、嵊州市、诸暨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金华下辖的磐安县、东阳市,及台州下辖的天台县。同时为规范生产,品牌保护龙井也制定了GB/18650国家推荐标准。西湖龙井茶在2011年6月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号9129715。2021年12月《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条例》经 *** 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实施,进一步从法律上规范了西湖龙井茶的种质资源保护,生产销售,包装统一,使西湖龙井茶在新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回顾龙井茶的沿革,今天我们在历史的角度看龙井茶,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龙井茶的发展是广大茶人共同参与的结果,我们必须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在法律的规范下进一步传承好发展好龙井茶!
一篇读懂西湖龙井:龙井茶国标等级、狮峰群体、梅家坞龙井43等春天,大抵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气,也是承载着人们最多希冀的时节。
对于爱茶人而言,只有采过新茶,品过春茶,才算是正式迎来春天。所以臻茶会也为准备了新春茶与春茶知识!
茶会西湖龙井茶知识包括:
1、龙井茶国标6个等级标准茶样(五级至特级),来自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西湖龙井一级产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狮峰龙井(群体种)、梅家坞龙井(龙井43)
3、西湖龙井二级产区:龙坞龙井(龙井43)
4、越州龙井:新昌大佛龙井(龙井43)
5、乌牛早茶等知识
从来佳茗似佳人。
西湖龙井茶,是绿茶中的绝代佳人。
“西湖龙井”四字盛名,每年三四月,很多学员“慕名”寻求西湖龙井,饮上一杯西湖龙井,好像已经成为一件风雅而惬意的春日乐事。
时至今日,“西湖龙井”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一杯茶,它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富有独特的风味特征、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度评鉴学习…
这期臻茶会,我们一起走入“西湖龙井”本身,从国家标准龙井茶样6个等级开始,解读标准西湖龙井的品质特征,在向市面上不同的西湖龙井茶进行品鉴。
学会如何放心购买、科学冲泡、安全储存,让我们一起在臻茶会上“品读”这一杯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宜细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领略其香气和滋味特点。
真正喝一杯龙井茶,需先沉心静气,去观一观干茶的扁平挺直、糙米色,赏一赏杯中茶芽的叶似彩旗,芽形若枪,闻一闻四溢的豆花儿香气,品一品茶汤的甘甜鲜爽。品饮欣赏,只觉齿颊留芳,沁人肺腑。
龙井茶知识:原产地保护
在计划经济时,西湖龙井茶不叫西湖龙井,而是叫作龙井茶,其产地在现在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街道范围。
高档的龙井茶,按成品茶标准样加工,分为狮、龙,梅,三个字号,等级分为狮特、龙特、梅特、狮上、龙上、梅上、一级以下统称为龙井茶。
龙井茶是六大茶类里之一个实行原产地保护的茶叶,2008年,国家标准GB/T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发布,替代GB/18650-2002。
▲龙井43品种
原产地保护正式确定浙江省内18个区市所产扁形茶可称为龙井茶,分为三个产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
- 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由于产地不同,品质风格不同。西湖产区又以产地行政管理区域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是指西湖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是指西湖区龙坞、转塘、留下、双浦,就是风景名胜区周边一块
- 钱塘产区:包括萧山区、滨江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8个县市区。
- 越州产区:包括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新昌县、嵊州市、诸暨市、磐安县、东阳市、天台县9个县市区。
但是,只有产于西湖产区的才能称为西湖龙井茶。
关于西湖龙井更多知识,我们一起学习~
大红袍不是红茶,铁观音不是绿茶,中国六大茶类究竟怎么划分?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分享一则故事。
前段时间,有位茶友来咨询。
先是发了一张 *** ,紧接着 *** :“可以帮我看看,这个绿茶还能喝吗?”
这个问题,着实是难倒了我们。
因为光是看图,其实发现不了什么大问题。
除非茶叶有明显的变色、霉变等,才能通过 *** 来判断。
但在信息量如此稀少的情况下,我们压根就不知道这茶叶是什么时候买的,是放冰箱还是常温保存,是开封后再保存还是一直密封着……
最重要的是,那不是绿茶,而是铁观音。
听到这话,对方大为震惊。
什么?!铁观音不就是绿茶吗?看起来这么绿,那它属于什么茶?
茶圈中,存在着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除了铁观音,还有常被当成是红茶的大红袍,被认作是白茶的安吉白茶……
那么,六大茶类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 茶又分别是哪些?
且听下文分析。
《2》
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导致茶叶中 *** 氧化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六大茶类。
简单说来便是,按照发酵程度来区分。
六大茶类包括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以下我们来一一讲解。
1.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
也就是茶青鲜叶采摘下来后,要及时杀青,用高温钝化和抑制酶的活 *** 。
再经过揉 *** 、干燥等工序之后,由此诞生了绿茶“清汤绿叶”的特点。
作为茶圈中的老大哥,绿茶的历史底蕴深厚。
并且发展至今,成为了分布最广、产量更高的一种茶类。
绿茶的产区全国各地都有,比较出名的是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江西等等。
不同产区的绿茶,风味各有不同的特色。
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但有一种绿茶,却经常被大众混淆,那就是安吉白茶。
很多人以为,既然人家叫“白茶”,那不就是白茶了吗?
此言差矣。
安吉白茶,并非六大茶类中的白茶,它是用绿茶工艺加工 *** 的。
之所以得此名字,是因为它采摘自一种比较特殊的茶树品种,名为白叶一号。
其特异 *** 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 *** 白化现象,茶叶颜色泛白,加之又来自安吉。
当地的茶农,便给它取名为“安吉白茶”,简单直接。
2.黄茶
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
在六大茶类中,黄茶是真正的小众茶。
各家都百花齐放的时候,只有黄茶还在默默无闻地,吸引着它的忠实粉丝。
黄茶的加工,近似绿茶,不过在杀青和揉 *** 之后要加入一道闷黄的工艺。
使得茶叶在湿热的作用下,自动氧化,形成 *** ,未来诞生出“黄叶黄汤”的品质特点。
但是,想要做到“轻微”二字,可不容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轻微表示的是程度浅,带有分寸感。
太轻则无法形成品格,太过又会越界。
所以,只有熟练的老师傅,才能拿捏好黄茶的生产和 *** 。
黄茶的 *** 茶,有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感兴趣的茶友,可以去尝试一下。
3.白茶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
曾几何时,白茶也是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在六大茶类中的存在感并不强。
没想到,如今在茶圈中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烈。
随着白茶的复兴,大家对这款颇感“神秘”的茶叶,抱有很大的兴趣。
也确实,白茶是六大茶类中最为特殊的存在。
因为它的工艺简朴,接近纯天然,不炒不揉不杀青,以萎凋和干燥为主。
当然,不是外界所说的那样,随便晒晒就能喝。
既然白茶的工艺很简朴,就要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在最简单的步骤下,做出白茶鲜香醇爽的风味。
白茶的鲜,与绿茶的鲜,还是有所区别的。
原因在于,白茶没有杀青,所以 *** 会转化,并生成新的物质,带来稠滑淳和的汤感。
比起有杀青的茶叶,白茶对肠胃的 *** 更小,尤其是老白茶,温润平和,四季皆宜。
国标中,根据原料采摘标准不同和茶树品种不同,将白茶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在民间,还根据季节、形态、年份、种植方式等,划分出了更丰富的品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我们家的其它文章。
4.青茶
青茶,属于半发酵茶。
听到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觉得疑惑,似乎从来没有接触过。
但是,如果说出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乌龙茶,想必就会恍然大悟。
广东和福建的朋友,对乌龙茶非常熟悉。
如果从产地上区分,分别有闽南乌龙、闽北乌龙、闽西乌龙、广东乌龙和 *** 乌龙。
过去红极一时的铁观音,就属于闽南乌龙。
而如今大名鼎鼎的水仙、肉桂、大红袍等武夷岩茶,则属于闽北乌龙。
(ps:大家看到了吗,大红袍是乌龙茶!不要因为名字里有个“红”,就把它归类到红茶里面去了。)
闽西乌龙的 *** ,是漳平水仙;广东乌龙中最出名的,是凤凰单丛。
总的来说,乌龙茶是一个大类。
再加上历史原因,数百年来,乌龙茶各种迁徙,才有了现今我们喝到的不同的乌龙茶。
就像是一个大花园,千姿百态,环肥燕瘦,总有一款适合你。
5.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我相信,除了绿茶外,红茶算是各位茶友最熟悉的茶叶。
刚开始喝茶的时候,往往也是以绿茶、红茶作为入门。
因为红茶和绿茶一样,产区分布范围广,品种繁多,基本上在当地都能买到。
不过,红茶的全发酵,带来了以“甜”为特色的口感。
在全发酵的过程中,茶叶当中的 *** 发生剧烈变化,生成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所以,红茶具有鲜甜浓醇,汤色橙红明亮的特点。
中国红茶的主要品种有:祁红、滇红、川红、日照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等。
其中,金骏眉是高端红茶的 *** ,以全芽头制成,价值极高。
6.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
*** 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 *** 、渥堆和干燥等四道工序。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它茶类身上没看到的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步骤。
渥堆,也就是在湿热的条件下,堆放茶叶,促使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微生物的帮助。
成品的黑茶,在良好的保存条件下,还可以继续发酵。
与此同时,也成为了黑茶越陈越好喝的理由。
以往,黑茶作为边销茶,为天天吃 *** 肉的牧民们提供必要的维生素,现在因为醇厚的口感深受大众喜爱。
*** 茶有安化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藏茶、广西六堡茶、云南熟普等。
《3》
六大茶类的知识,还远不止于此。
村姑陈洋洋洒洒,两千多个字,也不过是写了最基础的部分。
而每种茶类的背后,家家都有故事。
如果大家真的感兴趣,想要 *** *** 地学习,可以去搜索我们往期的文章。
针对不同的茶类,都有百篇详尽的介绍。
不管你喜欢喝白茶、岩茶还是红茶,都是同道中人。
茶与茶是缘分,人与人,也是缘分。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六大茶类,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岩茶,白茶最难存吗?
白茶、岩茶、红茶、绿茶、普洱茶,六大茶类里谁更适合存成老茶?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们和白茶不是同一种茶,别弄混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