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和什么一起炖更好,马肉和什么一起炒好吃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2
俗语:“驴 *** ,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具体是什么说法?

导语:俗语:“驴 *** ,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具体是什么说法?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之一句话,你吃饭了吗?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千百年来对美食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歇。在我国东西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可以直接吃的,一类是好像可以吃的,还有一类是想点办法才可以吃的。为了吃中国人真的是 *** 碎了心,每天最纠结的事情就是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这样的富含人生哲理的思考。中国人爱吃真的是从骨子里面出来的,在古代人们除了家里养的猪 *** 、鸡鸭这些家畜和家禽,就连驴、马、骡子这种为人民服务的动物也成为了人们的盘中美食,还提出了“驴 *** ,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的说法,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为什么有的肉就美味非常,有的肉却不能吃。

驴 ***

自古以来就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活法,足以可见驴肉在人们心中美味的排名。早期驴也是作为一种劳作的工具,所以一般家庭也很少吃驴肉,但是等到后来人们发现其实驴肉非常的好吃,首先驴肉不想猪肉一样太肥腻,也不像兔肉脂肪少,更不像 *** 肉有膻味儿,鹿类动物(鹿、獐、狍等)也有膻味儿或土腥味儿。驴肉无异味儿,肉质好 ,肥瘦均匀,营养也丰富,所以就被视为上品了。于是人们就开发了驴肉火烧、酱驴肉、炖驴肉等种种做法以后,它就不能幸免的变成了一种菜品。到了现代社会,驴的作用也已经退化,基本上不再作为运输工具和劳作工具了,更多的就是成为了一种食材。

马肉臭

马在人类的心目中地位一直都很高,在古代的时候,最早是游牧民族的人更先驯服了马,成为了生活的工具,等到中原人们意识到 *** 重要 *** 就是打仗时候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所以很长时间内马都是作为运输工具和作战工具在饲养,人们也不愿意将它们和吃联系到一起。但是在古代西南地区就有食用马肉的习俗,西南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马帮就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手段,等到马帮运输完货物之后就会低价处理一些老马和伤马,于是,桂林贫民最早开始享用这种廉价肉食。但是吃过马肉的人都会说马肉有一种“酸味”,这个据研究说马肉的“酸味”大部分是来自于进食的鲜草。不仅是酸味,马肉的肉质还比较粗,所以人们才会觉得马肉不好吃。不过最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的心中, *** 地位一直都是很高的,所以也很少有人会吃它。

不过现在你会发现其实吃马肉的地方还是很多的,除了我们熟悉的新疆马肉,在西南地区的桂林也是食用马肉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桂林的马肉米粉还成为了一道特色菜。在东北还有马肉蒸饺、惠水有干锅马肉等等。

打死不吃骡子肉

至于骡子,我们都知道,它是马和驴的结合而生,有马和驴的外观。驴、马、骡子这三种动物虽然不是同一个物种,但它们之间却有一定的“血亲关系”。在农村里骡子有两种,一种是马骡,是公驴和母马杂交的后代,体现较大和马近似,更容易饲养,抗病能力强,干活耐力持久,因此在农村里广泛的饲养,通常能使用20年左右。另一种是驴骡,是公马和母驴杂交的产物,驴骡体型更像驴,食量大力量也大。稍娇小的体型对于崎岖的山路更有优势,所以在一些山区农村有广泛的饲养,一头驴骡是使用期是30年左右。

由此可见骡子这种动物在农村生活的重要 *** ,骡子结合了刻苦耐劳品质,负重能力很强,脾气更是很温和,从来不会犟,因此早年农村的人们都非常喜欢用它干活。有些骡子在去世以后农民甚至还会将它们慎重的埋葬,可见感情有多深厚。这也是人们不吃骡子肉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品种,虽然寿命较长但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人们会认为吃了骡子 *** 会影响人类的生育情况,所以才说“打死不吃骡子肉”。

综上所述,“驴 *** ,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在特定的时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你觉得呢?

小编有话说: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为了过春节,中国人发明了水饺;为了过元宵,中国人发明了汤圆;为了过端午,中国人发明了粽子;为了过中秋,中国人发明了月饼;全世界这么多大学,只有中国的大学门口才会有小吃一条街。中国人爱吃是刻在骨子里的,不同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地球上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善于利用地理条件生存,因循自然,采集不同的美食风味,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在中国没有什么是一顿饭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 的马肠子已送达!让亲久等了

在寒冷又漫长的冬日里

哈密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马肉马肠子


淳朴的哈萨克族牧民

在 *** 马肠时

会精心挑选膘肥体壮的马儿

并在马肠中塞入“点睛之笔”——马肋条

历经半个月的风干

马肠中肉质的水分

会减少百分之四十

正宗的伊州区乌拉台乡马肠子

就完成啦!!!

区别于市面的马肠子,来自伊州区乌拉台乡的马肠子油而不腻、肥瘦分明,这样的马肠子吃起来在气势上就有了“舍我其谁”的豪迈,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为冬季进补的上选。

马肠子不仅味道鲜美,

而且很有嚼劲。

现在

就来给大家讲讲马肠子怎么吃!

简单即美味

不需要太多佐料修饰

马肠子本身的味道就足够你回味!


①先用开水大火煮10-15分钟,煮之前先用 *** 将肠衣多扎些洞,否则肠身易破裂,煮肉的水一定要多。

②考虑到肉汤可以下面做纳仁或者汤饭,需要小火煮两个小时左右,本身就是块肉、马肠又粗,煮这么长的时间很有必要!

③煮熟后即可出锅、 *** 、切片装盘。

等等!

别忘了!

在上桌之前,把煮过马肠的肉汤盛出一碗,里面加上盐和皮牙子(洋葱),浇在已切成片的马肠子上,皮牙子的清香与马肠子的鲜美互相交织、补充,那味道,需要你细细品味!

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肉制品之一

马肠子早已成为享誉疆内外的美食

↓ 这 ↓ ↓ 有 ↓

最正宗、健康的风干马肉和马肠子

快拨打下面的 *** 订购吧!

*** : *** 99031204

策划:金鑫 王清华

*** 、 *** 编辑:魏国能

文字:刘爽

塔城,在三九隆冬时节,首选美食是风干牛肉和熏马肉、熏马肠


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塔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这座由红 *** 彩相间的民居与富有 *** 特色建筑构成的有着童话世界般浪漫的边陲小城,是一座民俗文化城,更是一座美食城。这里有汉语叫做冰激淋的“玛洛什”,有奶酪,有列巴。而“比窝”这种由麦乳、面包干与酒花发酵的饮品,是塔城当地 *** 人自制的啤酒,色如琥珀,气足泡多,酸甜爽口,酒花味浓,它醉不倒人,但绝对会让心迷醉!当然,在这三九隆冬时节,这里的首选美食是风干牛肉和熏马肉、熏马肠。

风干牛肉、熏马肉和熏马肠原本是哈萨克人过冬的必备食物。但现在每到冬天,居住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人家,都会买风干牛肉和熏马肉、熏马肠煮了来丰满属于自己的冬天——因马肉 *** 热,只在冬季食用。那些自家养有牛马羊的人家,在这个时节则必定会挑选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宰杀了,采用风干和熏腊的 *** ,使这些肉类适当脱水,香凝唇齿。

同学颖,她家在这个时节也会宰杀自家放养的牛和马,用她家独特的配方 *** 风干牛肉和熏马肉。

颖家的牛马羊逍遥牧放在塔城东向一百多公里外的巴依木扎神奇而美丽的山地草原。这里,历史上曾是 *** 商业通道,至今仍保存着 *** 时的 *** 稽查所及义勇军的遗址。雄伟的塔尔巴哈台山和乌尔喀夏山在这里相遇,形成狭长谷地;清澈见底的巴依木扎河从谷中九曲十八湾流过,孕育了由吐尔条、野玫瑰、蔷薇、白梭梭、灰毛柳等灌木和野生花草组成的十里花坡和玫瑰谷。呈现在位于塔尔巴哈台山下、巴依木扎河北岸的无底湖,无疑是一个自然神奇。椭圆形的无底湖,既无湖水出口,又四面皆高坡,没有外来水源,即使是春季融雪水也流不进去。但湖水春不盈,夏不亏,湖水总量保持不变。有好事者曾用长绳测量水深,绳沉湖数百米仍不见底。一湖的湛蓝中无任何生物存在的迹象,甚至不见水草和浮游生物,也极少有水鸟等禽类踪影。

这是个咸水湖,它的确是没有生物存在,但纯净的湖水中鲜活着一个英雄的传说,这个传说与唐朝女将樊梨花有关。话说女将樊梨花率将士们打退了突厥人的多次进攻,在战后间歇时,樊梨花拿出铜镜理妆,恰在这时,战鼓响起,战事再发,樊梨花匆忙上马,率领将士上阵厮杀,无意将铜镜遗忘在草地上,后来铜镜变成了一个湖,即巴依木扎湖。铜镜长年携带在樊梨花身上,征战的汗水浸润在铜镜上,湖水也就因此咸了。传说不可考,但紧邻无底湖东北部,耸立着的樊梨花的点将台则的确是历史存在的见证。唐时,突厥人不断来犯边境,女将樊梨花受朝廷派遣率部征西平乱。她率将士进入额敏盆地,行至巴依木扎河旁,见地势险要,便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后人为纪念樊梨花,将其拴 *** 花岗 *** 柱雕刻成她的模样。

兰心蕙质的颖,也如女将樊梨花般的忠诚地守护着她的牧场,并坚持遵循家传的 *** 风干牛肉和熏马肉的工艺。

?传说风干牛肉出于在成吉思汗之手,成吉思汗伐兵西征时,为减少 *** 的辎重,把牛肉风干了,既方便携带,又保留了牛肉所含的营养物质,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并以它独有的风味得以在民间流传,只是风干肉的腌制和晾干 *** 到现在更突出了地域和民族特色。在塔城,风干肉更多地体现了哈萨克人的智慧。当地人依哈萨克人在牛马羊宰杀后是不用水洗的,尽量保持肉品的本真原味,同时也避免了水中细菌对肉的侵入。高原山地草原厚厚的白雪,正好为他们宰杀牛和马、腌制风干肉和熏腊肉提供了极佳的自然“面板”。因此,每到雪花翩翩飘舞,大地纯净无尘了,冬宰便开启了大幕。颖他们家也会在这时候忙碌起来,她的掌握着一口纯熟哈萨克语和哈萨克民俗的丈夫就会邀来朋友帮助冬宰,并 *** 风干和熏腊肉品。

同学颖在哈萨克人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她对风干的理解,用纯手工、经过时间和高原漠风酿造出具有最自然纯朴味道的风干肉和熏腊肉。当她丈夫和丈夫的朋友放倒四至五龄的牛或马匹,并在纯净的雪地上得到了洁净的鲜肉,她和邀来帮忙的女伴会马上在下雪时并不寒冷的雪原,一边说笑一边劳作,把繁琐的劳动场景轻松表现为富有地域和时令特色的风俗画面。她先要做一大锅混合着肉丁、土豆丁和洋葱丁叫做“胡 *** 达克”的带一点汤的面食给男人们吃了,以取得正餐吃肉喝酒之前的护胃作用;又按哈萨克风俗,在已宰好的牲畜的各个部位象征 *** 地割取一些肉煮了,以此表达主家以整头牲畜谢客的美意;紧接着,便是她和同伴在雪花飘扬中,不慌不忙地按流程 *** 风干牛肉或熏马肉和熏马肠。

先对准备风干或熏制的鲜肉做分割处理,这种处理很是简单, *** 一目了然,不过是将腿部或脊背部位较为厚实的肉切下,从中随意划开,却又不透不离,再用炒出了香味的大粒盐、花椒、八角混合着事先剁好的大蒜粒和姜粒,将整块肉的里外抹匀揉遍了,再将这些条状肉块平铺在大案子上,用保鲜膜覆盖腌肉上,腌制且发酵三天四天时间,使盐味和调料的香味深入肉的每一处肌理。

制成一块香凝不消的风干肉,晾,是关键所在。将已经腌制入味的条状肉块悬挂在通风的房子,接受来自盆地粗粝的漠风、来自高原 *** 的清风和来自雪峰高冷的寒风的无微不至的 *** ,直至握捏感觉不到水分的存在,油脂暗黄,肉色褐红,香味浓缩凝结了,风干肉算是做好了。

风干肉可煎、炒、煮,甚至可生吃。最能够体现准噶尔盆地边缘特色的食用法,是大盘手抓风干肉。把风干肉洗净,大块下锅煮熟出锅,切大块装盘,然后用肉汤将擀好的宽带面煮熟,捞出垫底于风干肉下面,配上洋葱块,淋少许肉汤,即可上桌。和鲜肉相比,风干肉因其在时间上的延迟使肌肉的纤维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肉质纹理清晰,肉质紧密,口感劲道,嚼劲十足,每一口都有悠长浓郁的 *** 。同学颖在 *** 正经的风干肉之外,还借鉴熏马肠做法 *** 出风干牛肠,这是市场上少见的美味。牛宰杀后,她会精细地挑选一层瘦一层肥一层筋的牛腩,连肋骨整条塞入牛肠风干。风干牛肠味道更在一般风干肉之上,手指将肉从骨上剥离下来入嘴咀嚼的过程,意外地给人带来满足的撕扯感,香味也更加凝结浓厚且余香萦绕。

与风干牛肉相媲美的是熏马肉、熏马肠.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熏马肉和我故乡的腊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故乡资兴距塔城四千四百多公里,淳朴的故乡人至今仍坚持以山上自然纯净的猪草和地里种的红薯、萝卜白菜以及田里种的谷米,烧柴火煮潲喂猪,一头猪须养一年多才能宰杀。当时令进入腊月,姑姑婶婶她们就要为 *** 腊肉大显身手了!猪宰杀后,姑姑婶婶她们将鲜肉分割成三至五斤重的块,除了将自家蒸出的高度烧酒涂于肉上,再将猪肉均匀抹上大粒盐,其余佐料一概不用。她们将揉抹好了的肉逐块码入杉木盆里,每码入一层便在上面撒些盐,直到一盆码满,加盖盖实。腌渍十天左右,取出肉挂灶壁上或悬挂于柴火灶上方的大梁上,用柴火熏制至肉色渐成金黄,又转为烟黑。这样熏制的腊肉,肥肉呈半透明的暗 *** ,瘦肉则黑里透红,切面光亮,腊香浓郁。

辣椒,是我作为湖南人的个 *** 禀赋;腊肉,是我作为在故乡山区生长的食 *** 嗜好。而作为唇齿留香的白辣椒加冬笋炒腊肉,则是我作为行走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游子的乡愁。因此,叔叔和姑父每年给我寄来的腊肉,我不舍得食用,而是存放起来,想家了就看看,想亲人了就闻闻故乡灶屋的柴火味。

我真的怀疑坐落在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塔城的熏马肉、熏马肠,和我故乡的腊肉有着历史的联系,因为 *** 过程实在有着惊人的相似。

马宰杀后,肉是不入水清洗的,只是那马小肠必须洗净。真正的熏马肠子外观要粗壮豪迈,因此灌在肠子中的马肉必须是成块成坨的,且一定要肥瘦相间——马肠子的精妙恰恰在于那些泛黄的肥马肉上。高端的熏马肠,是将骨肉相连的整根带肉肋条谨慎絮入马肠内的那种,自然也是要加塞一些马油,如此,不仅肥瘦分明,色泽悦目,而且口感更加丰富。同学颖坚持手工灌装马肠,是为了达成完美的口感。机器加工的马肠,肠子里装的是碎肉,口感颇似红肠,肉粒如泥,韧 *** 全失,如同嚼渣!

马肠手工灌好,用麻绳扎紧肠子两头,和腌制好的马肉一起悬吊在事先搭好的木架上,周围用土坯垒起,下方留一小洞,上方用毛毡盖住密封,然后在木架下方放入红松木或红柳或果木的锯末,加新鲜的红松枝叶或地爬松点燃。锯末和新鲜的枝叶含有大量的油脂,又不乏水分。这样,易燃但不起明火,点燃后只是冒烟阴燃,利于熏腊。等到马肉和马肠脱水萎缩,肠子红亮,表面呈黑红色,好了,熏制完成,现在进入食用环节!

将熏马肉、熏马肠洗净表面烟尘,冷水入锅,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煮约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出锅后晾凉切片,只见马油色泽黄润如琥珀,瘦肉色泽褐红如玛瑙。经过熏制的 *** 已完全渗入马油中,入口香滑滋润,毫无油腻感,柔美且妩媚;再嚼瘦肉,因有了马油的滋润,原本肌理略粗的马肉此时不柴不硬,纤维松软, *** 细腻,使得口感和味道相得益彰;马筋和肠衣韧 *** 十足,浓郁熏味中,隐约有果木或松枝的清韵……

无论是风干的凝香不散,还是熏腊的浓郁魅惑,都是准噶尔盆地赠与我们味蕾的秘密,这个秘密被我同学颖不差分毫地掌握着!但已在准噶尔盆地边缘居住了四十一年的我,则深知享受这些美味的正宗姿势:和好友盘腿坐于毡房,左手抓来油亮又透香的肉骨,右手持英吉沙精美小刀,边削边嚼,再把来烈酒豪爽落肚,纵使你是草原石人,也会立马浑身通泰,血脉偾张,豪气顿生,只想策马驰骋准噶尔盆地,昂 *** 吟,肆意放歌!

作者简介:何先学,19 *** 年生于湖南资兴,毕业于湖南师大,先后从事过井下采煤、 *** 放映、教书、报社采编和市 *** 秘书等职业,现退休。挚爱烹调,热爱摄影,但无任何成就。

马肉纳仁!一道别具魅力的西域美食

马肉,属红肉类别。营养价值极高且肉质紧实有嚼头。熏制马肉是 *** 民更爱的吃法之一,将熏制马肉加工成美食也更加方便。除了做成冷盘当下酒菜之外,拌上皮带面也可以制成一道独特的新疆美食——马肉纳仁。

【马肉纳仁】

【食材】熏马肉、姜、皮牙子、盐、皮带面

1.马肉洗净,冷水下锅煮马肉,滴少许料酒。大水煮开,撇去血沫。

2.取出后用温水洗干净,加几片姜放入锅中,重新加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煮十分钟即可。

3.马肉趁热切片,把备好的皮带面下锅煮。

4.盘底铺上一层洋葱丝,把面铺在洋葱上,再码上一部分洋葱丝。然后将马肉的汤趁热浇在上面。最后放上熏马肉片,即可食用。

这道来自神秘西域的传统美食,保准让你一吃就爱上~一口肉一口面,为抵御寒冬增添充足的能量。

好了,今天的美食分享就到这里啦,小伙伴们,明天见~

土豆炖驴肉软糯又可口~

在老百姓的口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驴 *** ,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都说驴肉好吃,可见驴肉在人们心目中还是很受认可的。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驴肉不论是从口感上还是营养上都是比其他肉类稍好些的,所以在多年来,也衍生出了驴肉的各类吃法。说到驴肉还是北方人吃的较多一些,除了吃一些常见的烧饼夹驴肉、酱驴肉等等,小编也吃过一次土豆炖驴肉,味道也是好的没话说。所以今天小编把这道“土豆炖驴肉”的教程给各位朋友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尝试着烹饪一下。

【所需食材】

驴肉2斤、土豆1个、油、生抽、盐、姜、料酒、白糖、老抽、花椒、八角

【具体做法】

1.我们提前处理好驴肉,浸泡好驴肉之后切成小块,然后凉水下锅焯水,煮熟之后捞出备用。

2.再把土豆去皮切成滚刀块,随后起锅烧油,待到7成热时放入姜开始爆炒,然后再放入驴肉炒2分钟,加入清水没过驴肉。然后放半汤匙白糖、一汤匙老抽、三汤匙料酒、两汤匙酱油调到大火煮开。

3.等到水开后转小火再炖上一个小时放入盐、土豆,待到土豆变软后出锅就可以了,若是怕驴肉不熟可以用筷子 *** 一下肉。

4.汤汁进行收干,这道土豆炖驴肉就做好了。

其实,这道才是比较简单的,可能根据购买的驴肉不同,我们要按照不同的 *** *** 进行烹饪,如果是小驴肉一般需要1小时,老驴肉则需要炖3个小时。小编给大家说的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但是可以随时观察着锅内驴肉的变化,避免炖过火候。

这道“土豆炖驴肉”就做好了,对于爱吃土豆或驴肉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在家动手试试看哦~

美食·知识:教你做正宗塔城风干肉

塔城味道

教你做正宗塔城风干肉

但凡来塔城旅游的朋友,提起塔城的特色美食——风干肉,一定是赞不绝口、念念不忘。有些朋友在离开塔城时还会带一些回家,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能共享美味。

如今的塔城风干肉已成为新疆更具 *** *** 的一道特色美食。

塔城风干肉以牛马肉为原料, *** *** 也并不复杂,将新鲜的肉切成条,拌上适量的蒜泥、盐(大粒盐更佳),腌制一两天,然后,悬挂在阴凉通风处,晾至半干,即可食用了。

塔城风干肉更大的特点是在风干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香气,据说,有部分游客品尝过塔城的风干肉,回到家后尝试自己 *** ,却怎么也找不到塔城风干肉的那种味道和感觉。小编认为,塔城风干肉之所以独具美味,得益于塔城盆地辽阔的草原和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 风干肉的时间,一般以秋季为主。秋天既是牲畜最肥壮的时期,尤为关键的是秋季 *** 的风干肉,肥瘦得当,口味绝佳。

每年秋季到了,正是草原上牛儿是最肥的时候,人们就利用秋风寒冷和干燥的特 *** ,将腌制好的肉在自然环境中风干。风干后,没有了水分的肉质变得松散,而香味却凝结和浓缩在了一起,所以风干肉的口味才那么独特。因此,塔城居住的无论是牧人还是农民,不管是哈萨克族、蒙古族,还是汉族人家每年秋季都要宰 *** *** 风干肉。

塔城风干肉也有很多种,有风干的牛肉、马肉、羊肉等等。一公斤80元左右的风干牛肉,几乎成了来到塔城后必点的菜。刚吃进嘴里,就感觉像浓缩的卤牛肉干,但当你细嚼时,又感觉比卤牛肉的味道更加丰富也更加的有嚼劲。

(风干肉系列之特色熏马肠)

风干肉有煎、炒、烹、煮等几种吃法,最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食用 *** 则是大盘手抓风干肉。 *** 作 *** 是这样的:把风干肉洗净,大块下锅清炖,无需加任何佐料,煮熟后切成大块装盘,与用肉汤煮好的面片和洋葱丝搭配食用即可。

吃风干肉时,常用新鲜的洋葱来搭配,新鲜感很足,舌尖就好像沐浴在清澈的泉水中,让人回味无穷。

遇到这肉别手软,买上几斤炖一锅,比牛肉都香,比羊肉滋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吃饭不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味觉上的体验还有对食物营养的摄取。

那到底吃什么既有营养又能满足人们对美味的追求呢?遇到这肉别手软,买上几斤炖一锅,比牛肉都香,比羊肉滋补。

这种肉就是驴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是人们对驴肉的更高褒扬。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价值特高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猪肉、牛肉。既然驴肉那么好,快来跟小编一起学习酱香驴肉的做法吧!

酱香牛驴肉

By 柿树开花

配料:

熟牛肉 二两、熟驴肉 二两、尖椒 2支、洋葱 半个、豆腐干 4块、豆瓣酱 适量、生抽 适量、葱姜 适量

烹饪步骤:

步骤 1.备好食材

步骤 2.葱姜热油爆香后放一勺豆瓣酱

步骤 3.放进切好的洋葱、尖椒、豆干,生抽后爆炒一分钟

步骤 4.起锅放进盘子里码上切好的牛肉和驴肉(稍暗点)皆可。

烹饪小贴士:

  1. 看颜色。新鲜驴肉的颜色为红褐色,多肥肉的地方呈淡黄,具有明显的光泽;如果是不新鲜的驴肉,肌肉的部分直接显示暗褐色,并且毫无光泽可言!
  2. 闻气味。新鲜且正宗的驴肉闻起来不会有膻味,而且还会带有一种脂肪的浓香;如果是品质一般的驴肉闻起来不会有任何味道;如果是差劲一点,会闻到一大股膻味。
  3. 用手摸。用手摸好的驴肉,会感觉出它的肌肉结实、有弹 *** ,肌肉纤维比较细;而不好的驴肉肌肉组织松软、缺乏弹 *** ;如果是马肉充当的话,摸起来手感粗糙,肌肉的机理很粗。

你吃过驴肉吗?

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美味可口的熏马肉熏马肠

马是最引人注目、更优雅的动物,在人们的心中,马是力量和 *** 的象征。马是具有丰富感情的动物,马对人的情绪反应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所以这表明马肯定能够与主人建立情感联系。人与 *** 关系是独特的,因为马是敏感的动物,有着惊人的情感范围。但是,也有与人相处不融洽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他们过去与某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的语气和肢体语言的影响。

公元732年,古罗 *** 教皇曾经下过禁食马肉的命令。但是1866年,科学家发现马肉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所以医生也在推崇吃马肉。马肉又重新回到了餐桌。

马肉,指食草动物 *** 肉,它肉质鲜嫩,脂肪较少,且含有独特的鲜香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马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马 *** 有恢复肝脏机能并有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 *** 免疫力的效果。

马肉脂肪的质量优于牛、羊、猪的脂肪,马肉脂肪近似于植物油,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胆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

马肉和牛肉一样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食,并且属于动物蛋白和 *** 内的氨基酸比例很接近,适量的吃一些马肉,对补充蛋白质,促进自身免疫蛋白的合成很有帮助,可起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马肉和什么一起炖最好,马肉和什么一起炒好吃-第1张图片-

马肉有补中益气、滋补 *** 、强筋健骨的作用,食用马 *** 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马肉也属于红肉,含有较多的铁离子,这类食物在食用之后可促进自身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血容量,可起到防治贫血的效果。

马肉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及 *** 必需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钙、锌、铁等矿物质,可以增强 *** 免疫力。马肉脂肪近似于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胆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马肉是哈萨克族著名的传统美食之一。

熏马肉是哈萨克族美食中的一绝,哈萨克语叫苏热提,繁衍于天山北麓水草丰茂辽阔的大草原上的马为原料。

挑选膘肥体壮的马驹宰杀后,先将马肉按照 *** 不同骨骼和肌肉的走向分成不同的肉块,并将连骨的厚实的 *** 成均匀的片状,均匀撒上盐,将处理好的连骨肉挂在一间土房的木架上,地面上堆放天山雪松枝或者柏松枝,用暗火熏蒸几次,直到熏干,即成熏马肉。

熏制后的马肉熏味浓郁,色泽艳丽,芳香四溢,在 *** 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等任何化学物质,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

与此同时,取出宰杀后的马肠, *** 肠子的长度一般相当于自身体长的十二倍,用清水洗净,均匀切成三尺长左右的长度备用。一般的马有18对肋骨,共36根。相对应的牛有13对肋骨,共26根。将宰杀的 *** 肋条切成随肋条的条状,撒上食用盐,再将马连骨肉中剩下的小块肉切成小块肉,用食用盐料拌匀,塞进三尺多长韧 *** 较好的马肠内,两头用木制签扎牢,熏制二十余天便成,这样做出的熏马肠不变质。

如果想吃马肉就将熏制好的熏马肉、熏马肠清水洗净,放入锅中加入冷水,用大火烧开,然后改用小火慢慢熬煮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出锅后放凉,将其切成薄片,是饮酒佐餐的佳品,吃到嘴里有一股松油和马肉的清香,慢慢咀嚼,越嚼越香,味道极美。

志愿军180师战士突围,饥饿至极却不忍杀马:这是无言战友

作者:九鱼亭

1951年5月26日下午5时,志愿军180师接到60军命令:“向西北突围,到鹰峰集结,有部队接应,越过公路,马坪里北就是我军阵地。”

这条命令180师等得了太久了,但为时已晚。180师在数天无粮、无 *** 的情况下,已经到了绝境,而且由于各方面原因,此时的180师,已经被美韩军团团包围,想要突围难于登天。

180师指挥部经过商议,决定由539团为一路,由他们自行决定突围路线,另一路由538团、师指挥所、540团两个营为一路,经架德山,向鹰峰突围。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180师所面对的困难远大于解放战争,其残酷程度甚至超过了 *** 时日军的扫荡。

火炮太过沉重,无法一起突围,战士们 *** 泪将其炸毁。尽管战士们有的已经6-7天没有吃饭,但战士们还是不忍心杀马,最终将马匹全部放生。

在向鹰峰突围的路上,有一处长沟,长约7里,可宽度比较窄,几千人的部队经过此处之时,太过密集,被美军发现,敌机随即进行密集炮击,180师因此损失惨重。

除了敌人炮火,更大的威胁就是饥饿,538团辎重连只有几十个人了,在5天的时间内,他们一共才吃了18斤炒面,很多战士因为饥饿掉队,一旦倒下,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原本战士们以为到了鹰峰就安全了,会有部队接应,可到了才发现,此地的制高点已经被敌人占据,换言之,只有夺回制高点,才能突出重围。

5月27日,当部队到达鹰峰的时候,只剩下1000多人,180师政委吴成德命令539团和警卫排攻下了主峰,但不久之后,再度被敌人占据,180师损失惨重。

不久之后,180师收到了60军的命令,让180师向史仓里突围,从鹰峰到史仓里只有7公里,一般情况下,这根本不算多远,可对于7天没吃饭的战士们,几乎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等第二次突围的时候,能组织起来的战斗人员不足400人,随着战斗的继续,掉队的人越来越多,180师的编制也被打散了,很多营、连干部牺牲,战士们陷入绝境。

政委吴成德由于胃病发作,被落在后面,在向北突围的路上,吴成德收拢了几百名伤员,尽管吴成德进行了思想动员,但效果很一般,在行进的路上,有的战士由于雨天路滑摔进山谷,有的战士则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之下。

绝望的情绪笼罩在大家心头,最终,吴成德决定,在敌后开展游击作战,寻找粮食再相机突围。此时此刻,在吴成德的身边的只剩下了30多人,现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突围,而是吃饭,如果没有饭吃,所有人都会饿死在这里。

就在吴成德一行人一筹莫展之际,在前方探路的燕科长发现了一匹死马,大家随即决定,吃马肉充饥。

在此之前,180师的战士们宁愿将马匹放走,也不想杀马,这是因为战士们将马匹当作了无言战友。战后, *** 司令员曾经提到,断粮之后就应杀马充饥,关于这一点,也很难说谁对谁错。

在战士们的思想上,他们不忍心杀马充饥,可按照实际情况,杀马充饥或许是更佳的解决方案。

此时,看到一匹死马,战士们便没了心理负担。想要煮马肉,就需要锅、木柴,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到处寻找,锅可以用 *** 箱, *** 也容易找,找木头也相对容易。

在一处山上,战士们找到十几个美国 *** 子的 *** ,从 *** 上找到了打火机,在不远处找到了 *** 箱,就在大家准备煮肉的时候,李医生站了出来,他到死马跟前检查一遍,发现这匹马不是被炸死或打死的,而是死于疾病,马肉已经被病菌感染,如果吃了有中毒的危险。

听到李医生的话,大家都泄了气,谁也不敢再吃。就在危难之际,他们碰到了工兵连的战士,工兵连的战士在路过马坪里兵站的时候,找到一些剩下的高粱米,并将一部分分给了大家。

马坪里兵站是60军的一个补给点,虽说已经被美军烧毁,但残存着少量粮食,部分志愿军战士在路过此地时找到了粮食。

此后,战士们就在大山中边找粮食,边打游击,并寄希望于第6次战役打响。白天战士们隐藏在山林中,晚上出来找粮食,7月的时候,桑仁树熟了,战士们饿了就上树摘桑仁吃。

不过桑仁不顶饿,但好歹没有让战士们饿死。到了夏天,吴成德带着战士们在一条水沟里发现了不少青蛙,战士们就将其烤熟,这就是无数天来,战士们吃得更好的一顿。

可好景不长,几天之后青蛙就被吃完了。在大山中,能吃的东西很有限,除了少量当地百姓藏的粮食,剩下的就是蘑菇、木耳、板栗、树叶等等,有时候由于不熟悉植物品种,还会中毒。

夏天还好过,但到了秋末,御寒又成了一件最难办的事,战士们的身上的军装早就破烂不堪,根本无法御寒,为此吴成德让战士们靠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取暖。

在下雨天,战士们找来美军的油毡纸箱,做成简陋的帐篷来抵御严寒,尽管已经如此艰难,但美韩军的搜索一直没有停下。

为了防止被敌人搜到,每3天战士们就得换一次位置,而且还要在树上设置观望哨。10月的1天,美军反其道而行,在黄昏的时候将吴成德的队伍包围,虽说美军并没有强攻,但还是有两位战士牺牲了,其中就包括吴成德的警卫员。

5个月的游击战,吴成德身边从33人降至6人,第6次战役并没有打响,突围或获救的机会十分渺茫。在吴成德的建议下,大家准备在元旦突围,战士们宁愿死在 *** 线上,也不想被饿死,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由于长时间没有吃过青菜和食盐,6个战士中有4个患上了夜盲症,夜间是突围的更佳时间,可没了视力,突围成了无稽之谈。

所以,只能将突围计划定在过冬之后,不论突围与否,粮食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白天大家在山中隐藏,晚上下山找粮食,由于夜盲症的缘故,只能是一个视力好的带领2个夜盲症战士。

一个战士在前面走,另外两名战士拉着前面的战士,往返的距离超过50里,回来的时候几个人往往被摔得遍体鳞伤,加之零下20度的低温,可谓艰难至极。

之所以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战士们还能坚持,这是因为大家对回家的信念,可惜,现实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包括政委吴成德在内,几人在敌后坚持了14月之后,还是被敌人发现,最终 *** 进了战俘营。

吴成德是志愿军被俘人员中级别更高的军官,被俘后坚持和敌人斗争,在1953年9月被遣返回国,本来是一米八大汉的吴成德,那时的体重已不足90斤。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比 *** 肉更有营养,为什么人类很少吃马肉?难道马肉很难吃?

2013年1月15日,英国发现超市贩卖的牛肉里竟然含有马肉,这种肉还是从欧洲著名的跨国肉品商Findus进口的。此事一出马上引起轩然 *** ,Findus随即从进口到瑞典和英国的牛肉中做了抽样调查。在18件样品中,11件检出有马肉成分,而且成分比例在60%—100%之间,也就是说,马肉比牛肉还多,货架上的牛肉直接是用马肉冒充的,简直是“挂牛头,卖马肉”。

这件事成了近十几年来欧洲更大的食品丑闻,英国人禁食的马肉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那么马肉究竟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没有将马肉作为主流肉类?也没有 *** 规模地养殖肉马?

马肉的营养价值不亚于牛、羊、猪肉

马肉营养丰富,不但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更为丰富。马肉含有1%左右的糖原,这是其他肉类所没有的。而且胆固醇含量低,富含 *** 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的含量可达102mg/kg,铁、铜等微量元素含量高。

马肉的营养价值不亚于牛、羊、猪肉。但为什么一直不受欢迎?

马、牛、羊、猪营养成分对比表

历史原因

拿中国来说,中国 *** 自古人口密集,但是土地大多都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里,农民土地的占有率低,灾害多,农作物产量低,农业还需要精耕细作,农民才得以勉强糊口,所以饲养大型家畜就更困难了。因为马对草料的要求高,需要吃优质的草料,不像牛那样能够反刍,所以马比牛难养。正是因为大型牲畜的稀少,牛马都被官府列为稀有军事资源,禁止百姓擅自宰杀食用。当普通人拥有一匹 *** 时候,之一时间想到的是让它成为优秀的战马,想的是如何让它跑得更快,或是成为货运资源,所以很多地方自古以来都没有吃马肉的习惯。

经济价值

从养殖业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肉用动物想要成为主流,就要保证中等或较低的料肉比成本。也就是说,肉用动物要用料少,产肉多,料肉比成本就低,才更适合用作主流肉食品。而 *** 运动量大,喜欢少食多餐,很快就吃饱,但很快就会饿,马无夜草不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马不能很好地积累脂肪,因此马肉纤维含量也很高,脂肪含量少。不像猪,圈养起来让它增肥后不但能节省用料,也能获得更加适合使用的精肉。

政策扶持少

今年来,我国畜 *** 有关的优惠政策基本倾向于猪、鸡、牛、羊等,马业就逐渐呈现衰退现象,甚至萎靡不振。纵观马业发达的国家,都离不开 *** 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而我国马业仅依靠喜欢 *** 民族自行发展,还处在低端水平,马业也从过去的役用为主转型为 *** 和休闲娱乐为主。

民众喜好

吃过马肉的人都说,马肉吃起来是酸的,口感不好;肉纤维粗大,脂肪含量少,难嚼,牙口不好的人吃马肉简直是活受罪,无论是炖还是炒都不好吃。所以用同样或更少的价钱,人们宁愿吃牛肉。

烹饪方式

现在有条件吃马肉,大众还是不喜欢吃马肉,主要是因为马肉的烹饪要求较高。马肉是哈萨克族最喜欢食用的肉食之一,他们做在烹饪马肉这方面很有心得。哈萨克族吃熏马肉和熏马肠就像我们吃的熏肉和香肠一样平常。与传统的烹饪 *** 不同,他们会挑选最肥最壮的马,架起松枝柴火,用烟将肉熏干,这样得到的马肉更香更容易嚼。熏马肠中含有丰富的马肠脂肪,肥瘦分明,熏制后肥而不腻。熏马肠和熏肉都是哈萨克族过冬必备的食物。

熏马肠

情感因素

马在农耕时代是家里的劳动力,一匹马能顶几个劳动力,马又跟狗一样,通人 *** ,人会对马产生感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都舍不得把自己家的马卖掉或吃掉。吃马肉在有的人心里跟吃 *** 吃狗肉是一样残忍的。



不过我觉得,马肉就跟全国各地出现的独特美食一样,会做会吃的人觉得是人间美味,不会做的人觉得难以下咽。在贵州、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都有以马肉为主的特色美食,外地的人吃了以后都会觉得好吃,所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任何东西做成食品都有无限的可能,只是你还没找到罢了。

其实欧洲 *** 是吃马肉的,但自从食用马肉成了 *** 教的禁忌,食 *** 欧洲人才逐渐减少。但在二战时期,因为肉品匮乏,马肉就成了果腹的首选,最终在八十年代左右失宠。

你吃过马肉吗?你觉得马肉味道怎么样?

标签: 一起 什么 马肉和 好吃 更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